标题: 孙策“诛其名豪”辩
性别:男-离线 黑白鲸

Rank: 4
组别 校尉
级别 破贼校尉
好贴 2
功绩 11
帖子 52
编号 70502
注册 2006-5-29


发表于 2006-5-29 16:0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孙策“诛其名豪”辩

《三国志》记载和历代史家给予孙策的评价往往是:一则为人“轻佻果躁”;二则施政多行严厉镇压,杀戮立威,无所宽贷。如《三国志·吴书·吴主传》注引《傅子》,说孙策“转斗千里,尽有江南之地,诛其名豪,威行邻国”。《三国志·魏书·郭嘉传》也提到:“策新并江东,所诛皆英豪雄杰能得人死力者也。”
    这些评价共同的指向是,由于孙策处理东吴内部矛盾时采取了高压政策,才导致“陨身致败”。这样的定论对孙策未免有失公平!

    一、较之曹操刘备孙策的政治杀戮并不为过

    从二十一岁立基江东,到二十六岁遇刺身死,这短短五年期间,年轻的孙策给予敌对势力一定打击,是维持江东政权的稳定、统一的需要。政治杀戮事件在历史上是最惨无人道也是最屡见不鲜的罪恶行径,其实施者罪不当恕。但与曹操、刘备在拥有各自统治根基后的所做所为相比,孙策的“诛戮名豪”似乎并不为过。
    曹操在历史上以残暴好杀、崇权弄术闻名。在军事上,曹操常以屠城示威,曾屠徐州、屠柳城、坑袁绍降卒七万。政治上多行报复打击,刑害张让、孔融、崔琰、杨修等,渐接逼死张绣、荀彧等,这些都给他的名誉和政权稳定造成极大打击。
    刘备在立基之前,四处飘泊寄寓,以宽厚仁义被广为传颂。而立基益州后,却对反对者打击严峻。比如,益州名士彭羕,在刘备面前“形色骄傲”,又在马超面前指责刘备“老革荒悖”,刘备便将其入狱诛死。而加强彭羕“谋反”罪名的证据,仅仅是于彭羕对马超说的一句话:“卿为其外,我为其内,天下不足定也。” 再如,蜀臣张裕反对刘备出兵汉中,刘备不从,出兵果然无功,加上张裕取笑刘备无须,刘备便将其斩首弃市。对此,刘备本人的说辞是,“芳兰生门,不得不锄”。刘备的这种心态,反映出流民阶层出身(虽然名义上是汉室宗亲)和多年的“老革”生涯造成一定的偏狭性。
    而孙策,虽以弱冠之龄立业,与上述两人相比,却表现出与年龄不相符的成熟,以及仁政政治家的风格。
    《三国志·吴书·孙策传》注引《江表传》记载了孙策初渡江时,军纪严明绝无扰民的情形:
    “策时年少,虽有位号,而士民皆呼为孙郎。百姓闻孙郎至,皆失魂魄;长吏委城郭,窜伏山草。及至,军士奉令,不敢虏略,鸡犬菜茹,一无所犯,民乃大悦,竞以牛酒诣军。刘繇既走,策入曲阿劳赐将士,遣将陈宝诣阜陵迎母及弟。发恩布令,告诸县:‘其刘繇、笮融等故乡部曲来降首者,一无所问;乐从军者,一身行,复除门户;不乐者,勿强也。’旬日之间,四面云集,得见兵二万馀人,马千馀匹,威震江东,形势转盛。”
    能得到百姓如此拥护和崇敬的攻城掠地之师,不仅在三国时代,历代历朝都很少有。孙策在行仁义于百姓的基础上,面对境内错综复杂的各种敌对势力,恩威并施,慎行杀戮,在极艰难的条件下,维护了孙氏政权的早期成长。

    二、东吴早期的复杂形势与孙策的纳贤施恩政策

    孙策以“仿佛孙吴”的军事才能,迅速统一江东各地,而各种反对势力却不肯屈服。
    一则江东原有割据势力不甘失败。其中又有两类,一是汉朝廷正式认命的州郡官,如扬州牧刘繇、吴郡太守许贡、会稽太守王朗等。二是无数分散于山区的山越势力,其中不乏严白虎、邹他、钱铜这类拥众数万或万余的豪强。而两者又经常联合勾结起来,共对抵抗孙策的军事进攻。
    二则江东士族不服孙氏统治。江东境内,吴郡与会稽郡相当于战国时的吴越两国,两郡大族历来不和。会稽士族对孙策的敌意非常严重,孙策名义上的官职是会稽太守,但他通常呆在吴郡的吴县,把会稽的太小事务都交给郡功曹虞翻。吴郡士族们对孙策相对拥护,因为他们想借孙策压制会稽人,暗中却不并诚心归服。孙家虽然是吴郡富春人,但孙坚发迹于淮泗,孙策重用之臣多为江北士族,因为吴会两郡视孙家为淮泗帮。
    三则流寓江东的北方士族因反对袁术而排斥孙策。孙策东渡时,名义上是袁术的部下,直到建安二年袁术称帝,才与其断绝关系。不少从中原逃到江东避南的士族名流,在孙策入侵江东时选择了继续南逃。比如从《三国志·蜀书·许靖传》的记载可得知,许靖就是一直逃到了交趾。许靖后来在写给曹操的信中写道,“正礼师退,术兵前进,会稽倾覆,景兴失据,三江五湖,皆为虏庭。”可知,许靖之辈名士习惯上将孙策的军队称作“术兵”。
    四则有孙氏的家仇旧恨。比如会稽周氏兄弟,便是孙家的老仇人。兄周昕,曾任丹杨太守,是曹操老朋友,曹操起义兵伐董卓时曾助其募兵。小弟周遇,被袁绍表为豫州刺史,而当时孙坚是袁术所表豫州刺史,二人曾交战与鲁阳。二弟周昂,袁绍表其为九江太守,被受袁术派遣的孙策舅父吴景和堂兄孙贲击败驱走。当年孙坚听命袁术,被袁绍同盟刘表的部下黄祖所杀,成为袁氏兄弟相斗的牺牲品。而这种矛盾一直延续到孙策时代。
    孙策面对的,是一个四境皆敌、危机四伏的江东,无数人欲致孙策于死地。对此,孙策采取的方式是恩施四境,礼贤下士,招募英俊为其所用。他一方面倚重江北英杰张昭、周瑜、吕范、太史慈等,另一方面又启用张纮为正议校尉、朱治为吴郡太守、全柔为吴郡都尉,安抚笼络江东士族。虽然孙策临死前对孙杈说,举贤任能“我不如卿”,但实际上,孙吴政权的中坚人才,多数在孙策时代已经为孙家效命。
    而对侍被自己打败的前任地方官员,孙策也多有安抚善待:
    前会稽王朗被孙策俘虏后,孙策“以儒雅,诘让而不害。”(见《三国志·魏书·王朗传》)孙策还很想重用王朗,屡次派张昭等人招辟。但王朗不肯从命,孙策不仅不报复,反而将他“完璧归赵”送回许都曹操处。
    豫章庆守华歆不战而降,孙策“以其长者,待以上宾之礼。”(见《三国志·魏书·华歆传》)
    前吴郡太守许贡,最初也受到优待。《孙策传》对孙策死因有多种记载,其中最正统的记载是,由于孙策杀了许贡,被许贡的门客报复杀害。同时,《孙策传》又提到,许贡曾上疏朝廷,建议诏孙策入京为官。能够上疏中央和蓄养门客,说明这些前太守们有足够的人身自由,并受到优待。
    前扬州牧刘繇被孙策击败流亡,后来病死在豫章,孙策征江夏回师路上,入敛刘繇棺柩,收养刘繇十四的儿子刘基,刘基后来则成为孙权的爱臣。当时王朗闻刘繇死,写信劝孙策对刘繇“德以报怨,收骨育孤”。非孙策,当时当世,又何人能“德以报怨”?
   
    三、细说孙策所施刑诛

    孙策究竟刑杀了多少人?有据可考的仅有:前吴郡太守许贡、吴郡名儒高岱、术士于吉、乌程聚众首领(邹他、钱铜等)。此外,还有前吴郡太守盛宪,孙策在世时已将其下狱,而真正诛杀其人的是孙权,所以不能完全算在孙策的头上。这数人中,唯高岱一人可称君子,也只有高岱的被诛称得上孙策的失误。现细述如下:
    1、乌程聚众首领群
    对于曾在乌程聚众、又做了孙策手下败将的的邹他、钱铜、王晟等人,孙策下手是最狠毒的,为的是斩草除根。除王晟因与孙坚有旧,又由吴太夫人求请,终得以活命外,其余人都诛族。相比起来,前面说过孙策对投降的江东故吏多怀善抚,尤其对王朗、华歆这样的有君子之称的名儒,绝不加害,为得是不失四海之心。而对乌程聚众首领们,孙策杀他们不会引起江北名士不满。这说明孙策最器重的还是以张昭、周瑜为首的江北名士,毕竟当时的政治与舆论的中心都在江北,孙策的志向也不限于江东一隅。而在江北名士们眼中,这些人本来是就是割据一方的山匪。孙策的老辣权谋,令人为之一噤!
    2、术士于吉
    《三国演义》将于吉神秘化,把孙策的死描写为于吉阴魂的报复。而考察历史,历代封建政权往往用宗教维护统治,而政权的反对者往往利用邪教、会道门兴事,所以邪教、会道门也往往成为封建政权镇压的对象。孙策杀于吉,反映了孙氏早期统治已经具备了封建政权的特性。于吉是否与黄巾有关,历史上无明确记载,但这种清理术士的行动,极可能是孙策向中央政府表明忠心的举动。
    3、名儒高岱
    高岱确实死得很冤——四方礼贤的孙策听说了高岱大名,特召来见,还事先温习《左传》,预备与高岱谈论痛快。而人有挑拨离间,先对孙策说,“高岱以将军但英武而已,无文学之才,若与论传而或云不知者,则某言符矣。”又对高岱说,“孙将军为人,恶胜己者,若每问,当言不知,乃合意耳。如皆辨义,此必危殆。”高岱信以为真,见了孙策,果然一问三不知。孙策惹火了,将高岱下狱。不想又引来名士们静坐示威,孙策更怒不可遏,最后结果了高岱。
    在这个事件中,造谣兴事者是一步步将孙策的火气挑唆起来。孙策这边先复习功课了,那边马上就有人告诉高岱,说孙策反感别人在学问在上超过自己,足见这是个有密谋的事件。孙策毕竟年轻,稍不慎着了造谣者的道。而造谣者的目的,与其说是加害高岱,不如说是加害孙策。
    4、许贡
    从《三国志》记载上看,许贡不仅品行不佳,而且对孙策早有害意。许贡早先在吴郡太守盛宪手下任都尉,后来,为自己谋得太守一职,竟要拿自己原来的上司盛宪开刀。幸亏上文提到的高岱将盛宪藏匿在余杭大族许昭家中,盛宪才保住一条命。周昂被吴景、孙贲打败逃到吴郡,许贡却不明不白地杀了他。不仅如此,许贡身为太守,却一向与境内匪首严白虎关系不清不白。
    孙策入袭吴郡,先派部将朱治打败许贡,许贡只得投奔严白虎。后来严白虎也为孙策打败,许贡与严白虎一起投奔余杭许昭。程普请孙策发兵攻打许昭,孙策却说:“许昭有义於旧君,有诚於故友,此丈夫之志也。”(裴松之在此处解释道:许昭有义於旧君,谓济盛宪也,事见后注。有诚於故友,则受严白虎也。《三国志·吴书·孙策传》)
    孙策放弃用兵,改用招降的方法,不久许昭连带许贡、盛宪、严白虎不得已全部投降。许贡名为归附,却密谋推翻孙策,他悄悄上奏皇帝(实际上看奏章是曹操)说“孙策骁雄,与项籍相似,宜加贵宠,召还京邑。若被诏不得不还,若放於外必作世患。”(《三国志·吴书·孙策传》)奏章不慎落到孙策手里,于是孙策只得令人将许贡绞死。
    许贡的计谋很阴险,名义上是让孙策入京做官,实际上,曹操早视孙策为眼中钉,只是一时无暇东顾而已。这上奏要是真曹操批准了,孙策不赴京就是叛逆,赴京则早晚为曹操所害。孙策这时杀许贡,纯属许贡的刀已经先架在自己脖子上了。 而盛宪被孙策系狱,史书虽无明言,但可以推测,盛宪也有筹划除掉孙策的作为。

    四、重新评价孙策

    由此可见,权势斗争的黑暗与残酷,确实孙策身上有所体现,但孙策施政绝非“滥杀无辜”,为人更非“轻佻”。上述四组人物,除高岱是有人阴谋陷暗造成的冤假错案,其他多属剿匪除暴,有利于江东的稳定和百姓的安居乐业。史实证明,孙策将四分五裂的江东统一集权,有利于江南经济的开发,也为当时的人们提供一难得的乱世避难之所,孙策在历史贡献远大于过失。
   孙策以弱冠之龄,面对江东错综复杂的形势,恩威并施,深明大义。在施政的刚峻与和缓之间,得体而巧妙地把握着其中的“度”。正如晋代大文豪陆机所言,“诛叛柔服而江外厎定,饬法修师而威德翕赫。”孙策绝非仅仅是善战的骁将,而兼有开国政治家英明果断的素质,更堪称一代贤明人主。
    《三国志》 等史书中孙策的评价,恰恰说明江东士族对孙氏政权的不服,形成的舆论影响波及了后世的史家。甚至很多史家据此下结论,说是孙策治吴多施镇压,而孙权为政较和缓,对江东大族以笼络为主。这种说法荒谬误人。其实,正是因为孙策恩威得度,才为孙权后来的统治垫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孙权后来的统治清除了各种不安定因素!
    而孙策遇刺身死,则留下千古话柄。因为古往今来但凡遇刺之人,必然有过失。但比照曹操、刘备,两人都是好几些险些丢了脑袋。要是两人各自早二十年得一立基之所,结果不知道会是什么?如果非给孙策强加一条过失的话,孙策唯一的过失就是太年轻了!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萧云飞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讨逆将军
功绩 7
帖子 694
编号 51271
注册 2005-10-16


发表于 2006-5-29 17:0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好文,支持一下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东祖长离

安乐侯顺昌军节度使
★★★★★

Rank: 17Rank: 17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镇西将军
功绩 2331
帖子 3873
编号 38129
注册 2005-5-3


发表于 2006-5-29 17:2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哦?黑白鲸也来轩辕了,欢迎一下。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6-5-29 17:30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美化得太过了.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xwhero

Rank: 4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1
帖子 1104
编号 46438
注册 2005-8-23


发表于 2006-5-29 17:3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楼主所述,刘备只杀两人,不是仁政,而孙策杀了这么多人,都是别人该杀,确实是仁政,好文,好文。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吴下小蒙
(火凤烂尾了,人生还有何意义?)

★★★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91
帖子 4637
编号 30730
注册 2005-1-2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6-5-29 17:5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楼主是东吴迷吗,我也喜欢孙策,握手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镇北将军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校尉
级别 安国将军
好贴 2
功绩 18
帖子 802
编号 68234
注册 2006-5-8
来自 上海


发表于 2006-5-29 18:0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夸得太过~

孙策所处的环境不好,也没恶劣到那种程度~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piggy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8
编号 70342
注册 2006-5-28


发表于 2006-5-29 18:22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最喜欢吴了,支持一下。
推荐贴
顶部
性别:女-离线 绯甄茗
(素慧居士)

妃颜公主谏议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北将军
好贴 10
功绩 420
帖子 2716
编号 55738
注册 2005-12-21
来自 邀月同宿青山深处
家族 慕容世家


于吉许贡,不可留之,此点赞同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凌云茶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安国将军
功绩 8
帖子 831
编号 25896
注册 2004-11-26


发表于 2006-5-29 18:52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连接大将造反的人,刘备杀了他是不对。
根据什么风水相书之类的阻止刘备攻打“无汉中是无蜀也”的汉中,杀了也是错的。
孙策杀的都是该死的,或者不能怪孙策,或者孙策是被人蒙蔽。
的确好文。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老不看三国

睢阳侯光禄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北将军
好贴 7
功绩 381
帖子 1929
编号 39253
注册 2005-5-19


楼主是天涯那位仁兄吗?呵呵,说来真来了!欢迎,欢迎!

确实是不错的文章。

不过我吹毛求疵一下

《三国志》记载的“屠柳城”是占据柳城,不是屠杀,不过这不影响曹操屠徐州和坑降卒,也不影响文章论点。

和东祖商议一下嘉奖。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老不看三国

睢阳侯光禄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北将军
好贴 7
功绩 381
帖子 1929
编号 39253
注册 2005-5-19


另外,文中说“益州本地势力敌视荆州集团”的现象确实存在,而且在初期问题不小。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黑白鲸

Rank: 4
组别 校尉
级别 破贼校尉
好贴 2
功绩 11
帖子 52
编号 70502
注册 2006-5-29


发表于 2006-5-29 20:2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这的老大,“屠柳城”是有根据的。
    《公孙恭传》里有“十二年,太祖征三郡乌丸,屠柳城。”
    魏的“国乐”中也有《屠柳城》鼓吹曲。《晋书·乐志》曰:“改汉《巫山高》为《屠柳城》,言曹公越北塞,历白檀,破三郡乌桓於柳城也。”歌词为:“屠柳城,功诚难。越度陇塞,路漫漫。北逾冈平,但闻悲风正酸。蹋顿授首,遂登白狼山。神武慹海外,永无北顾患。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黑白鲸

Rank: 4
组别 校尉
级别 破贼校尉
好贴 2
功绩 11
帖子 52
编号 70502
注册 2006-5-29


发表于 2006-5-29 20:2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5楼那位仁兄,我并没有说孙策杀人为仁、刘备不杀为凶的意思。我已经指出的孙策的错误。不论刘氏、曹氏、孙氏,谁杀人都不对,杀谁都不对。但评价一个政治家,要看他对历史的贡献,而不能以他的敌对方的漫骂影响了史学研究的理性态度。
    正如此,孙策被敌对方所指责的“诛其豪名”,影响了史家对孙策的评价。实事上,孙策统一江东的贡献很大,江南的经济发展始于孙策提供的机会。而孙策能够统一江东,不仅因于他的军事才能,也因于他恩威并重、施行仁政、重视统一的施政方针。刘备被《三国演义》说成慈善家,提一下不利于刘备的史实,马上很多人跳起来。而刚有人分析分析孙策面前反对者施治的策略,怎么就成了美化呢?
    不过总体来说,刘备确实杀的人比曹氏、孙氏少多了。因为刘备享国时间短,他长期流亡寄寓,都是别人杀他,轮不到他杀别人。“仁”是刘备为自己运筹的、与曹操针锋相对的政治招牌。但招牌归招牌,碰到了威胁自己统治的人,刘备的做法和曹氏、孙氏没什么不一样。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老不看三国

睢阳侯光禄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北将军
好贴 7
功绩 381
帖子 1929
编号 39253
注册 2005-5-19


是呀,老兄知道那个乐府就应该能看出来此乃破。
屠柳城,功诚难。就是说破柳城,功诚难,不会是屠杀柳城百姓功诚难。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6-5-29 21:30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美化就美化在于把诛戮名豪当成就杀了几个人而已.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斜出正入

白衣伯爵中大夫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安西将军
好贴 2
功绩 230
帖子 3092
编号 742
注册 2003-9-13


发表于 2006-5-29 22:3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其实“诛其名豪"没什么不对,本来就是你死我活的斗争。只是“名豪”这东西,死党比较多,杀多了在一个时期内,自己的安全会受到些威胁。孙策的毛病是,老是甩开安全人员单独行动,所以才会有人预测他“必死于匹夫之手”。如果他小心一点,都不是问题。
推荐贴
顶部
性别:女-离线 慕容燕然
(逍遥游)

芮国公主谏议大夫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车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725
帖子 7330
编号 1616
注册 2004-6-4
来自
家族 慕容世家


名豪么,当然是几个代表性人物。
对于孙策这种外来户来说江东地面的地头蛇能拉拢的拉拢,执意要和自己对着干的自然是要干掉。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凌云茶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安国将军
功绩 8
帖子 831
编号 25896
注册 2004-11-26


发表于 2006-5-30 01:12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黑白鲸 于 2006-5-29 20:29 发表
5楼那位仁兄,我并没有说孙策杀人为仁、刘备不杀为凶的意思。我已经指出的孙策的错误。不论刘氏、曹氏、孙氏,谁杀人都不对,杀谁都不对。但评价一个政治家,要看他对历史的贡献,而不能以他的敌对方的漫骂影响了 ...

这个呢,孙策21岁征讨江东,26岁死,诛杀了不少江东名豪。
刘备不算荆州,他公元213年入蜀,年余开打,223年死。不能算他统治益州的时间短吧。
所以说刘备时间短杀人少,孙策时间长杀人相对多一些,这个是不成立的。
曹操先生则不存在疑义了,他统治中原时间长,杀的人比另外两家多倒不值得奇怪,不过他杀人的原因就比刘孙要宽松好多了,稍有点旧怨,或者才高自己的,都找理由杀了杀了的。不一定是为了统治需要,倒是为了个人喜好了。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东山小草
(望高楼)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21
帖子 1098
编号 65736
注册 2006-4-2
来自 朱雀航


发表于 2006-5-30 02:4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QUOTE:
《三国志》记载和历代史家给予孙策的评价往往是:一则为人“轻佻果躁”;二则施政多行严厉镇压,杀戮立威,无所宽贷。如《三国志·吴书·吴主传》注引《傅子》,说孙策“转斗千里,尽有江南之地,诛其名豪,威行邻国”。《三国志·魏书·郭嘉传》也提到:“策新并江东,所诛皆英豪雄杰能得人死力者也。”
  这些评价共同的指向是,由于孙策处理东吴内部矛盾时采取了高压政策,才导致“陨身致败”。这样的定论对孙策未免有失公平!

导致二字在下看不出来,除了郭嘉的话里有推断孙策因此而败之外,别的话里似乎都没提到这一点.另外郭嘉所批评的是他所杀的对象不对,而不是评他的政策不对.这样看来楼主通篇好文章却去驳了一个子虚乌有的观点.

QUOTE:
能得到百姓如此拥护和崇敬的攻城掠地之师,不仅在三国时代,历代历朝都很少有。

江表传言辞本就明显偏吴,再经先生这一颂扬,简直感觉是解放军来打土豪分田地了.

QUOTE:
当时王朗闻刘繇死,写信劝孙策对刘繇“德以报怨,收骨育孤”。非孙策,当时当世,又何人能“德以报怨”?

此话未免太过了吧,刘繇于孙策何怨,不过守其地而已,孙策于刘繇何德,不过养一匹夫尔,如此说来刘备养刘璋,尽归其财物及故佩振威将军印绶,岂不仁德将贯于古今?

QUOTE:
许贡的计谋很阴险,名义上是让孙策入京做官,实际上,曹操早视孙策为眼中钉,只是一时无暇东顾而已。这上奏要是真曹操批准了,孙策不赴京就是叛逆,赴京则早晚为曹操所害。孙策这时杀许贡,纯属许贡的刀已经先架在自己脖子上了。

貌似曹操应该比许贡聪明,许贡能想到这么"有效"的办法,阿瞒会想不到?由此可以推出三个结果:1曹操比许贡笨;2曹操不想害孙策;3许贡这招没用.不知楼主是什么意思,可否解释一二
另前面说"加强彭羕'谋反'罪名的证据,仅仅是于彭羕对马超说的一句话"(不知加强是否应为强加)
如果前面解释为第三点,已经用到刀上脖子的语句,彭羕那么危险的话却用了"仅仅"一词,虽未明言孙策杀人为仁、刘备不杀为凶,实有厚此薄彼之嫌.

在下才疏学浅,随口乱说,说得不对的切勿见怪.
推荐贴
顶部
性别:女-离线 慕容燕然
(逍遥游)

芮国公主谏议大夫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车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725
帖子 7330
编号 1616
注册 2004-6-4
来自
家族 慕容世家




QUOTE:
原帖由 青蓝 于 2006-5-30 00:13 发表
名豪就是几个代表性人物? 这是哪本词典给翻译的.

汉学研究第21 卷第1 期

吵架没长进,劝君多研究。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zmgo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东将军
功绩 35
帖子 2481
编号 43978
注册 2005-7-22


发表于 2006-5-30 09:1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孙策平定地方势力,采用强硬手段确实有其必然性。但整个三国时期,孙策的手段强硬是比较出名的,他确实除掉了很多地方势力的头领,这点不应该否认吧。这种事情虽然没有该不该的,但他除掉的人数量确实比较多。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6-5-30 10:05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慕容燕然 于 2006-5-30 08:52 发表

汉学研究第21 卷第1 期

吵架没长进,劝君多研究。

吵架确实没长进, 不过兄似乎也没看清楚文章内容, 名豪就是几个人?:

如会稽盛宪,周昕,王晟,乌程邹他,钱铜,吴郡高岱等,皆因抗拒孙策被 汉学研究第21卷第1期126 93《三国志》,卷61〈吴书·陆凯传〉,页1406. 94《三国志》,卷51,页1214. 95《三国志》,卷47,页1149. 害,有的举族诛灭.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司徒苍月
(kagami☆sama)

越国公
荆南节度使
枢密直学士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柱国(正二品)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7
功绩 2823
帖子 28883
编号 52341
注册 2005-11-2
来自 创界山
家族 司徒实业




QUOTE:
原帖由 zmgo 于 2006-5-30 09:13 发表
孙策平定地方势力,采用强硬手段确实有其必然性。但整个三国时期,孙策的手段强硬是比较出名的,他确实除掉了很多地方势力的头领,这点不应该否认吧。这种事情虽然没有该不该的,但他除掉的人数量确实比较多。

他为孙氏日后在江东的统治地位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老不看三国

睢阳侯光禄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北将军
好贴 7
功绩 381
帖子 1929
编号 39253
注册 2005-5-19


提醒楼上某些会员,讨论本贴内容可以,不要涉及其他,部分帖子已经删除。
推荐贴
顶部
性别:女-离线 慕容燕然
(逍遥游)

芮国公主谏议大夫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车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725
帖子 7330
编号 1616
注册 2004-6-4
来自
家族 慕容世家




QUOTE:
原帖由 青蓝 于 2006-5-30 10:05 发表


吵架确实没长进, 不过兄似乎也没看清楚文章内容, 名豪就是几个人?:

如会稽盛宪,周昕,王晟,乌程邹他,钱铜,吴郡高岱等,皆因抗拒孙策被 汉学研究第21卷第1期126 93《三国志》,卷61〈吴书·陆凯传〉,页1406.  ...

《会稽典录》称:「孙策平定吴,会,诛其英豪.」
注引《傅子》也载策「转千里,尽有江南之地,诛其名豪,威
行邻国.」如会稽盛宪,周昕,王晟,乌程邹他,钱铜,吴郡高岱等

按你的意思举族都是名豪(英豪)。天啊,是个人就算名豪的话那江东名豪还真是臭大街了。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暂时发言马甲

★★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车骑将军
功绩 121
帖子 7491
编号 58315
注册 2006-1-25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6-5-30 13:0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慕容燕然 于 2006-5-30 12:37 发表

《会稽典录》称:「孙策平定吴,会,诛其英豪.」
注引《傅子》也载策「转千里,尽有江南之地,诛其名豪,威
行邻国.」如会稽盛宪,周昕,王晟,乌程邹他,钱铜,吴郡高 ...

笑, 诛戮名豪不代表死的就是名豪. 最简单的, 名豪整族都灭了就不是诛戮名豪了? 您怎么不去理解理解诛戮此词表达什么意思.
天啊, 是你让我去查阅你推荐的资料, 现在你倒反过来否认你推荐与我的资料了?
推荐贴
顶部
性别:女-离线 慕容燕然
(逍遥游)

芮国公主谏议大夫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车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725
帖子 7330
编号 1616
注册 2004-6-4
来自
家族 慕容世家




QUOTE:
原帖由 暂时发言马甲 于 2006-5-30 13:09 发表


笑, 诛戮名豪不代表死的就是名豪. 最简单的, 名豪整族都灭了就不是诛戮名豪了? 您怎么不去理解理解诛戮此词表达什么意思.
天啊, 是你让我去查阅你推荐的资料, 现在你倒反过来否认你推荐与我的资料了?

是啊,是啊。按你的意思名豪的老婆是名豪,名豪的儿子是名豪,名豪家的仆人是名豪,估计名豪家的狗也是名豪。江东满的街都是名豪,孙策只要杀人就杀的是名豪。

诛戮是动词,诛戮名豪是一个动宾用法,您怎么不去理解理解动宾究竟是怎么用的。
你自己看不懂我推荐的资料瞎引用,反过头来怪我,这一耙子真够厉害。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黑白鲸

Rank: 4
组别 校尉
级别 破贼校尉
好贴 2
功绩 11
帖子 52
编号 70502
注册 2006-5-29


发表于 2006-5-30 17:5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老大说的也对,屠确实有破的意思,所以曹操的诸多“屠城”事件也是要打“折扣” 的 ,而且有时是曹操自己给自己脸上“抹黑”,夸大杀人数目恐吓敌人,或者上报皇帝吓唬朝中的反对者。曹操这个人有意思,要干实事不要脸,和多数中国人不一样。不过总体来说曹操的残暴是不能从历史上抹杀的。
    我的贴子总是引起争论,给这里版主带来不便,请原谅!
    向诸位声明一下,本文绝没有“美化杀人犯”的意思,也并没有否定孙策的强硬作风,其目的是造澄清两点:
    其一,孙策不是单纯的强硬作风。过去总说孙权完全否定了孙策,对吴会士族实行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事实上,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是由孙策开始实行的,而且孙策替孙权减消了境内很多不安定因素。孙策不是单纯的军事家,也是政家治。正如清代何义门所说:“伯符以勇锐摧破刘繇王朗,然能系属士民,修其政理,遂创霸业。”
    其二,孙策面对的敌对因素、不安定因素甚过曹刘,作为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没有任何政治旗号上的优势,也没有任何统治渊源和根基,治理辖地的难度极大,而孙策却能成功打下一个国家的基础。所以,机械将孙策和曹操作统治时间和杀人人数的比较没有意义。
    刘繇的问题,“以怨报德”是王郎给孙策信中的原话,这个怨不是谁对谁错,而是互相做对的意思。孙策做过斩草除根的事,但对于被他打败的前任扬州官吏,都是尽量善待。其实包括刘繇在内的这些官员,都是董卓遗部掌权时期任命的,可以不必承认。相比曹操对袁绍的斩草除根,孙策收养刘繇儿子,已经是难能可贵。所以,海外华人学者黎东方老先生就曾在《细说三国》中评价孙策,“对朝廷很忠,对人民很爱护,对朋友极义气。”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老不看三国

睢阳侯光禄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北将军
好贴 7
功绩 381
帖子 1929
编号 39253
注册 2005-5-19


这和抹不抹黑,要不要脸没关系,扯远了,这就是《史书》的一个动词,语境不一样,解释也不一样。不能机械的看待。

另外争论是难免的,如果老兄发了帖子,结果冷冷清清的沉下去那也挺没趣的,大家都是讨论,所以不用抱歉。

如上。


推荐贴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5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11-17 18:01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3212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