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安内必先攘外——曹操北征乌丸之战
性别:男-离线 新浪鼎殇

Rank: 2Rank: 2
组别 士兵
级别 在野武将
好贴 1
功绩 5
帖子 6
编号 65222
注册 2006-3-25


发表于 2006-3-25 20:4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安内必先攘外——曹操北征乌丸之战

庚辰以降,美英耀武于波斯,倭狗狂吠于琉球,流寇袭扰于西北,蝼蚁暴窜于东南,仆一介布衣,身处江湖之远,当此纷扰之时,思慕先人之伟绩,聊作斯文以排忧。
   
    安内必先攘外——曹操北征乌丸之战
   
    背景:
    汉建安六年,曹操取得官渡大捷,袁绍败回河北。趁袁绍忙于收拾残局,曹操回师许昌,稍作休整后即又挥师南下,将在汝南一带盘踞的刘备赶至荆州,使得自己的后方得以安定。
   
    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袁绍虽然在官渡大败,被曹操歼灭八万余人,但与当年赵国在长平被秦将白起坑杀三十万相比,袁绍的这次战败还不至于让他武功尽废,何况冀、幽、青、并四州基业尚在,若卧薪尝胆,东山再起绝非天方夜谭,可惜袁绍心气难平,遭此一败之后萎靡不振,抑郁成疾。
   
    建安七年,曹操率大军再临官渡,进逼河北。五月,袁绍病死,河北呈群龙无首之势,诸子不睦,袁尚、袁谭互为攻伐——但即便是这样,曹操仍然花了数年时间才平定河北——当然这其中袁谭、高幹降而复叛是一个原因,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袁氏在河北根基之深。
   
    建安九年,袁谭击败袁尚,兼并其众,袁尚逃往幽州,到故安投奔袁熙。建安十年正月,曹操击破袁谭,斩袁谭,诛其妻子,平定冀州。当月,在故安的袁熙被部下焦触、张南等叛攻,袁熙、袁尚投奔三郡乌丸。
   
    乌丸(亦作乌桓)是生活在北方的游牧民族,按照《三国志》裴注引王沈《魏书》的说法,乌丸是东胡的后裔,东胡在汉初被匈奴单于冒顿灭国,馀部的一支逃到鲜卑山,以山为号,称为鲜卑,而另一部分族人逃到乌丸山,也以山为号,这便是乌丸。乌丸部落以幽、并两州为主要聚居地,在北方分布的范围相当广,布列辽东属国、辽西、右北平、渔阳、广阳、上谷、代郡、雁门、太原、朔方诸郡界。
   
    东汉末年,诸郡乌丸部首领各自称王,位处东北的辽西、辽东、右北平三郡的乌丸部落形成同盟关系,故称之为三郡乌丸。三郡乌丸的首领辽西乌丸大王丘力居死后,因为儿子楼班尚小,由颇有武略的侄子蹋顿代立,总摄三王部。蹋顿在袁绍与公孙瓒交战时主动遣使与袁绍和亲,并帮助袁绍与公孙瓒作战,作为回报,袁绍不但与乌丸部诸王和亲,还遣使诏拜乌丸三王为单于。史书记载:三郡乌丸承天下乱,破幽州,略有汉民合十馀万户。袁绍皆立其酋豪为单于,以家人子为己女,妻焉。
   
    辽西单于蹋顿因为实力强大,因此和袁绍的关系尤其密切,虽然在楼班长大之后,蹋顿被立为王,单于的位置被交还给了楼班,但蹋顿仍然是辽西乃至至三郡乌丸部举足轻重的决策人物,所以袁尚在穷途末路之时前去投奔,希望借助外族的力量杀回冀州。
   
    中原霸主和塞外游牧民族之间的一场较量,就此展开。
   
   
    征战:
    其实早在曹操征战河北时,三郡乌丸就已是蠢蠢欲动,袁尚投奔至乌丸后,乌丸骑兵多次进入幽州腹地进行钞略,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果然,在建安十年夏天,故安赵犊、霍奴等杀幽州刺史、涿郡太守。三郡乌丸攻左度辽将军鲜于辅於獷平。虽然史书上没有更详细的记载,但故安是袁熙曾经的驻地,赵犊、霍奴等人的叛乱又与乌丸的军事行动遥相呼应,种种迹象表明,这一切似乎都是早有预谋。
   
    八月,曹操领兵征讨幽州叛乱,斩犊等,紧接着又渡过潞河援救獷平,乌丸军眼见形势不妙,马上放弃了对獷平的进攻,奔走出塞。而就当曹操出兵獷平时,原本已经投降的袁绍的外甥——当时的并州刺史高幹又在并州发动了叛变,虽然这次叛变于建安十一年正月被曹操剿平,但这一连串的事件背后,无不指向那塞外的异族骑士——乌丸!
   
    尽管双方的第一次较量以乌丸的撤退和高幹的失败而宣告结束,但面对游牧民族灵活的骑兵战术,面对河北乃至天下的复杂局面,曹操也清醒地意识到,边患不除,国无宁日。
   
    为了能彻底解决三郡乌丸之患,清剿袁氏残余势力,平定北方局势,曹操决心北征三郡乌丸部,为了准备这场战争,广积粮草战马是理所当然的,而屯田制度恰恰为曹操提供了强有力的后勤保障,除此之处,另一项重要的先期准备工作,便是在董昭的建议下,专门开凿了平虏、泉州两条渠道以利交通。史书记载:公将征之,凿渠,自呼沲入泒水,名平虏渠;又从泃河口凿入潞河,名泉州渠,以通海。
   
    平虏渠和泉州渠的开凿显然表现出曹操北征乌丸的决心,尤其是平虏渠,名曰平虏,其义昭显,但即便如此,曹操的这个计划仍然遭到了几乎所有部下的质疑。史书记载:将北征三郡乌丸,诸将皆曰:“袁尚,亡虏耳,夷狄贪而无亲,岂能为尚用?今深入征之,刘备必说刘表以袭许。万一为变,事不可悔。”
   
    众人的质疑并非完全没有道理,他们认为:曹操率大军远征塞外,倘若刘表倾巢而出,恐怕黄河以南不复为曹操所有,而乌丸作为异族,未必就是真心要助袁尚兄弟复仇,对其进行安抚,用外交手段来解决问题并非没有可能。就在众人纷纷反对之际,站出来一个人,这个关键性的人物就是为人“通有算略,达于事情”的郭嘉。
   
    郭嘉,字奉孝,是曹营中重要的谋士之一,曹操自己就曾说:“唯奉孝为能知孤意”,其聪明才智由此可见一斑。郭嘉首先分析了大的政治格局,他认为袁氏在冀、幽、青、并四州仍然有相当大的影响力,袁尚外借乌丸之势,内招死主之臣,具有相当大的危险性和危害性;而刘表本身能力不足,只是个“座谈客”罢了,认为刘表对刘备是“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所以“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郭嘉的这番分析,堪比后来鲁肃力劝孙权抗曹之议,可谓是“廓大开计”,曹操对此深表赞同。
   
    于是,决战的序幕就此拉开:
    建安十二年,汉司空行车骑将军武平侯曹操亲统大军,率荡寇将军都亭侯张辽、司空军祭酒洧阳亭侯郭嘉、议郎参司空军事督虎豹骑曹纯、偏将军都亭侯张郃、偏将军都亭侯徐晃、左度辽将军鲜于辅、护乌丸校尉阎柔、护军韩浩、领军史涣、军谋掾牵招等,北征三郡乌丸。
   
    建安十二年夏五月,曹操大军到达了右北平的无终县。无终一带乃是通往辽西的要冲所在,得知消息的乌丸军队也到达了这里,但时值盛夏,正赶上雨季,由于地势低下,通往辽西的道路被滂沱大雨冲得泥泞不通,尤其是近海的那段路,积水半深不浅,车马船支都无法通行。曹操大军一时无法前行,而乌丸的军队也暗守山中小路和险要之处,随时注意着曹军的动向,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七月,依然没有任何改善。就在这时,又一个关键人物出场了,这个人就是田畴。
   
    田畴本身就是右北平无终人,年轻时得到幽州牧刘虞的尝识,被署作从事,受使入京,刘虞死后,他因为在刘虞墓前哭拜而被公孙瓒囚禁,被释放后,他率宗族和附从数百人发誓要为刘虞复仇,并入徐无山中居住,周围的百姓纷纷前去投奔,数年间竟发展到五千余户,在北方颇有威望,连乌丸、鲜卑也遣使进贡,袁绍和袁尚多次招纳他,都被他拒绝。
   
    曹操也素闻田畴的威名,于是在北征的行军路上便派使者前去征召田畴,田畴一改以往对袁绍父子的漠视姿态,不但欣然应召而且即刻动身,随使者到曹操军中,随即他被任命为司空户曹掾,并被“引见谘议”。通过一番交谈,曹操感慨于田畴的才能,第二天便下令说,田子泰这样的人不是我能用的,意思是让他做个户曹掾太屈才了,立即举他作茂才并拜为蓚县的县令。田畴并没有立即上任,而是跟着曹操的大军一同到了无终这个地方。
   
    曹操冒着被刘表从身后偷袭的危险北征乌丸,现在却因大雨无法进军,于是找田畴问计。田畴说,过去右北平的郡治在平冈,所以曾经有过一条从卢龙塞出发途经平冈通往柳城的路,可惜陷坏断绝已经二百年之久了,但从山中还能找到小路,他建议曹操假装退兵,使乌丸军队放松警觉,然后趁机进入徐无山,再向北出卢龙塞,经平冈,从敌人防备空虚的地方进军,直逼柳城。
   
    这个建议立即被曹操采纳,田畴作为向导,率领五百兵士在前面开道,曹操大军紧随其后。史书上对这次千里奇袭的行军过程却记载得非常简单,不过短短一句话:引军出卢龙塞,塞外道绝不通,乃堑山堙谷五百馀里,经白檀,历平冈,涉鲜卑庭,东指柳城。虽然只是这么短短的一句,但我们不难想象这次行军的艰难。
   
    五百里堑山堙谷,十万众勒马扬鞭,在经过艰难的跋涉之后,一支从天而降的大军如鬼魅般出现在辽西的大地上。至到他们行至距柳城二百里的地方,乌丸才终于有所察觉,于是“尚、熙与蹋顿、辽西单于楼班、右北平单于能臣抵之等将数万骑逆军”。但就在双方催兵疾进,急于抢占有利地形的时候,令人意想不到的一幕发生了——建安十二年八月,双方的军队在白狼山猝然相遇。
   
    这是一场名负其实的遭遇战,由于一路上翻山越岭,兵士大都轻装简行,所以当时曹操“车重在后,被甲者少”,而乌丸军队数量众多,以至于曹操左右皆惧。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正当众人惊恐之时,荡寇将军张辽力劝曹操,要求主动出击。曹操登上高处观察敌情,发现乌丸军队也是仓促应战,阵式并不齐整,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于是果断地命张辽、张郃为先锋,趁敌人立足未稳,冲杀敌阵。
   
    张辽,字文远,雁门马邑人,他不但作战冷静、果敢,而且身先士卒,经常在战斗中充当先锋。古代作战有个词叫先登陷阵(史书上一般作先登陷陈,陈是通假字),顾名思义,所谓先登,是指攻城时率先登上城楼,而陷阵,则是将自己象钉子一样钉进敌人的阵地之中,担当陷阵者当有万夫不挡之勇,曹营之中,最擅陷阵者,自然非“以八百勇士破敌十万”的张辽莫属!
   
    张辽不但是曹营首屈一指的悍将,而且在这次曹操北征的随行诸将中品秩最高,他的挺身而出无疑极大地鼓舞了士气,以至于曹操也深受感染,甚至将自己手中的令旗都授予了张辽。史书是这样记载张辽的:辽劝太祖战,气甚奋,太祖壮之,自以所持麾授辽。遂击,大破之,斩单于蹋顿。
   
    我们仔细翻看史书会发现,在这场战斗中,一些在曹军中地位极高的将军,象夏侯兄弟、乐进、于禁等人都没有随军出征,而随军出征的将领,不论张辽、张郃还是徐晃,无一不是正值壮年、智勇兼备的实力干将,而曹纯所督的虎豹骑更是骑兵中精锐的精锐,如果一定要说漏掉了某一位,或许曹仁没有参战,是个遗憾。
   
    当张辽与另一名担挡先锋的将领张郃率本部人马首当其冲,杀入敌阵时,立足未隐的乌丸军顿时便陷入混乱。而此时曹军的第二波攻势又接踵而至,这其中就有曹纯所督的虎豹骑。
   
    作为曹操的亲卫骑兵,虎豹骑无不是百里挑一的天下骁骑,装备精良,数从征伐,威名远播。虎豹骑最令人闻风丧胆的地方除了拥有超凡的战斗力之外,更因为每每临阵,均凭借其无坚不摧的实力直捣黄龙,以摛杀敌方主将为第一要务。
   
    所谓摛贼先擒王,虎豹骑一举击溃乌丸的亲卫部队,俘获了蹋顿,乌丸军彻底崩溃。曹军一路追奔,直取柳城。这一战,只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史书记载:“虏众大崩,斩蹋顿及名王已下,胡、汉降者二十馀万口。辽东单于速仆丸及辽西、北平诸豪,弃其种人,与尚、熙奔辽东”,至此,三郡遂平。
   
    曹操的此次征伐,不但一举解决了三郡乌丸之患,从而稳定了河北局势,而且对其它乌丸、鲜卑部落和盘踞辽东的公孙康势力起到了极大的震憾作用。九月,曹操自柳城班师回朝之时,辽东公孙康“即斩尚、熙及速仆丸,传其首”,而当十一月,曹操大军行至易水时,“代郡乌丸行单于普富卢、上郡乌丸行单于那楼将其名王来贺”。其后,鲜卑首领步度根与轲比能也上贡以示臣服。
   
   
    封赏:
    大捷之后,随行诸将均以军功受赏,张郃迁平狄将军;徐晃拜横野将军;封曹纯高陵亭侯;改韩浩护军为中护军、改史涣领军为中领军,各置长史、司马,封列侯;封阎柔为关内侯;田畴封亭侯,不受;郭嘉于途中染疾,不久病逝,曹操奏表天子,追其功,增邑八百,并前千户,谥曰贞侯,由其子郭奕嗣。
   
    后记:
    曹操在凯旋途中写下了著外的《步出夏门行》,一千七百多年后,一位名叫毛译东的诗人来到当年曹公赋诗的地方,写下了“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的句子,大有英雄惺惺相惜之意。确实,二人身上有太多的共同点。想建国之初,面对东北和东南的局势,毛泽东毅然决心出兵东北,入朝作战,将他那位喊着“攘外必先安内”的对手远远地甩在了身后。我们有理由相信,倘若换作孟德来作此决断,以他北征乌丸的雄才大略,定将会意于毛公,奏表于天子,挥鞭而北向,逞威于辽东!
   
    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壮哉曹公,快哉曹公!掩卷之余暇,不抑当浮一大白乎?
   
   
    (正文完)
   
    附一:考证
   
    NO1:曹操随行诸将
    曹操北征,随行诸将必然众多,史书上有明确记载的除去文中所列举的张辽、郭嘉、曹纯、张郃、徐晃、鲜于辅、阎柔、韩浩、史涣、牵招等到十人外(笔者统计极可能有遗漏,欢迎指正),另有曹休、刘放二人有可能随行,曹休曾领虎豹骑宿卫,但具体时间不详,刘放当时任参司空军事,但并未记载其从征三郡,故此二人存疑未举。另外还有张绣,《三国志》记载他“从征乌丸于柳城,未至,薨,谥曰定侯”,具体死亡时间地点不详,故未列举,若张绣算在其中,随行诸将中可能以张绣品秩最高,时任破羌将军,宣威侯,而且封邑多达二千户,数量相当惊人,《三国志》中也提到说,当时“诸将封未有满千户者,而绣特多”。
   
    NO2:曹操行军路线
    进军:自邺(今河北临漳西南)——易(今河北雄县西北)——无终(今天津蓟县)——因滨海路不通入徐无山(今河北玉田东北二十里)——卢龙塞(今河北遵化喜峰口)——堑山堙谷五百馀里——白檀(今河北承德市西南古北口东北一百四十里滦河之滨)——平冈(今辽宁喀喇沁左翼)——柳城(今辽宁朝阳西南)
   
    回师:柳城——碣石(今秦皇岛市山海关一带)——无终——易——邺
   
    NO3:卢龙塞(喜峰口)
    喜峰口是燕山山脉东段的隘口,古称卢龙塞,路通南北。汉代曾在此设松亭关,历史悠久。东汉末曹操与辽西乌桓作战,东晋时前燕慕容儁进兵中原,都经由此塞。后易名喜逢口。相传昔有人久戍不归,其父四处寻问,千里来会,父子相逢于山下,相抱大笑,喜极而死,葬于此处,因有此称。约至明永乐后,讹称为喜峰回。明景泰三年(1452)筑城置关,称喜峰口关。今通称喜峰口。喜峰口关故址在今河北省遵化县东北,燕山区大河——滦河出口的东南边。
   
    NO4:乌丸奔走出塞的“塞”是哪里?
    《三国志》中有:辽西单于蹋顿尤强,为绍所厚,故尚兄弟归之,数入塞为害。
    又有:秋八月,公征之,斩犊等,乃渡潞河救獷平,乌丸奔走出塞。
   
    獷平(亦作犷平),故城在今北京市密云县东北古北口内,古北口在居庸关东面,北京市密云县东北,是燕山中段的一处隘口。燕山山脉自西迤逦东来,至此又中断,形成了这个隘口,有路可通南北,自古为北方边防要地。春秋战国时,燕国在燕山之北始筑长城。汉代就已在此驻兵戍守,以防匈奴。
   
    从辽西一带进入幽州腹地,基本上只有三条路,第一条是曹操征三郡乌丸回来时所走的“滨海路”,第二条是曹操出卢龙塞的那条早已经断绝二百年之久的故道,第三则是从卢龙塞的北面沿燕山山脉一路绕行,经北古口进来。
   
    卢龙塞这条路早已不通,而走滨海路攻獷平的话,不但绕了很远的路,而且曹操于秋八月渡河救獷平,按理说乌丸奔走出塞也该是在这个时候,而此时滨海路应该是因天雨而道路不通的,何况曹操由南向北向獷平进发,乌丸如果走滨海路回柳城则必须先往南走,弄不好要跟曹操打个照面,并不是最佳逃跑路线。所以,个人认为,乌丸数入塞为害也好,奔走出塞也好,走的都是古北口一线。至于对塞字的理解,既然古北口也是边防要地,那个塞应当指的就是古北口的塞,而不太可能是指卢龙塞了。
   
    NO5:虎豹骑
    文中有关虎豹骑的内容,中间带有一点个人的想象,史书上并没有记载虎豹骑打仗时就一定是冲着敌方的主将而去的,但翻看曹纯的传记,我们会发现,虎豹骑不但曾经擒杀了袁谭,俘获过蹋顿,在平定荆州时还奔袭刘备并抓获了刘备的二个女儿,这三件事如果放到一起来看,确实颇有值得玩味之处。
   
    附二:《步出夏门行》
     
    《步出夏门行》,又名《陇西行》,属古乐府《相如歌·瑟调曲》。诗开头有“艳”辞(序曲),下分《观沧海》、《冬十月》、《土不同》、 《龟虽寿》四章。作于建安十二年(207)冬,北征乌丸得胜回师途中。
   
    《步出夏门行》
   
    艳
    云行雨步,超越九江之皋。
    临观异同,心意怀游豫,不知当复何从。
    经过至我碣石,心惆怅我东海。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冬十月
    孟冬十月,北风徘徊。天气肃清,繁霜霏霏。 鹍鸡晨鸣,鸿雁南飞;鸷鸟潜藏,熊罴窟栖。
    钱鎛停置,农收积场。逆旅整设,以通贾商。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土不同
    乡土不同,河朔隆冬。流澌浮漂,舟船行难。 锥不入地,蘴藾深奥。水竭不流,冰坚可蹈。
    士隐者贫,勇侠轻非。心常叹怨,戚戚多悲。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附三:《浪淘沙·北戴河》
   
    《浪淘沙·北戴河》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毛泽东一九五四年两次到北戴河疗养,三国时的碣石山故址便在这一带。诗人对曹操评价颇高,不但在海边多次吟咏三国曹操的诗辞,还写下了《浪淘沙·北戴河》这首词。曹操《观沧海》中有“秋风萧瑟”句,主席词中更有“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之叹,其时正值朝鲜战争停战不久(朝鲜战争于一九五三年七月二十七日正式停战),个中深意,不喻自明。
   
   
    附图: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手迹

真郁闷啊,谁告诉在这怎么发图片上来啊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记忆中的云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25
编号 60522
注册 2006-2-21


发表于 2006-3-25 21:25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下面文章里好像有你要的图

http://www.xycq.net/forum/index.php?showtopic=74054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新浪鼎殇

Rank: 2Rank: 2
组别 士兵
级别 在野武将
好贴 1
功绩 5
帖子 6
编号 65222
注册 2006-3-25


发表于 2006-3-25 21:34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呵呵



QUOTE:
原帖由 记忆中的云 于 2006-3-25 21:25 发表
下面文章里好像有你要的图

http://www.xycq.net/forum/index.php?showtopic=74054

不是,我附的那张图是毛泽东的手迹
老不看三国的那张图不是太好,附上来意义不大,我手头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三国地图又太大了,而且行军路线没有标出,感觉附上来也没啥意思。这篇东西本来是想写给对历史不是特熟的人看的,有人觉得太浅了些,所以特意又加了附在后面。战役的描写过于简单,跟这一战本身太短有关系,各类史料相当少,东拼西凑也没弄出多少字来,显得结构上不尽人意,呵呵,将就着看吧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hadeswwy
(月晓)

白衣伯爵
谏议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护军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北将军
好贴 1
功绩 573
帖子 2603
编号 57601
注册 2006-1-16
来自 天府异地
家族 轩辕学院


其实曹操讨伐乌桓与诸葛亮南征的性质是一样的。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再世孟德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87
编号 62424
注册 2006-3-14


发表于 2006-3-27 12:3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其实曹操对后方是有考虑的,夏侯敦等军区司令员没有掺战就是为了阵住刘表,刘表不是无能之人,从早期的事可看出,这时刘表有八万兵,水军动不了,陆军也就几万,还的防孙权,是有其新无其力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逍遥轩
(残念斋)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5
帖子 509
编号 26521
注册 2004-12-2


发表于 2006-3-27 18:0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到底是张辽率军冲阵斩杀蹋顿,还是虎豹骑俘获了蹋顿?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conant456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38
编号 53271
注册 2005-11-16


发表于 2006-3-31 22:5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怎么没看到张辽得到封赏?哎!奉孝死了真的很可惜啊!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2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6-4-2 19:0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是呀,有记载俘获,有记载斩杀塌顿。我分析是先俘获,后来死了。至于因何而死,不清楚了。
大约最可能是受伤被俘,后在那荒郊野外,缺医少药的不治身亡。哈哈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2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6-4-2 19:1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有人把此战与诸葛亮南征相比,我以为不同。
在中国历史上,绝大多数的威胁来自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兵,而南方少数民族不仅军队组织散乱,战斗力和指挥能力也很差。
我到有一个思考,如果换成谨慎的诸葛亮为主将,还会有乌桓之战吗?要知道,千里奔袭,对手还是凶悍的数万骑兵,万一失利,曹操可能要全军覆没呀。我以为诸葛亮绝对不敢为之。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逍遥轩
(残念斋)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5
帖子 509
编号 26521
注册 2004-12-2


发表于 2006-4-2 20:42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燕京晓林 于 2006-4-2 19:08 发表
是呀,有记载俘获,有记载斩杀塌顿。我分析是先俘获,后来死了。至于因何而死,不清楚了。
大约最可能是受伤被俘,后在那荒郊野外,缺医少药的不治身亡。哈哈

漫画<苍天航路>的表现倒是如燕京所述先俘后死。张辽将蹋顿击伤后俘获,之后被曹操斩首~~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斩杀大将
(坐底以望天)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03
编号 34444
注册 2005-3-12
来自 上海
家族 轩辕丐帮




QUOTE:
原帖由 燕京晓林 于 2006-4-2 19:13 发表
有人把此战与诸葛亮南征相比,我以为不同。
在中国历史上,绝大多数的威胁来自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兵,而南方少数民族不仅军队组织散乱,战斗力和指挥能力也很差。
我到有一个思考,如果换成谨慎的诸葛亮为主将,还 ...

曹瞒传曰:太祖初入尉廨,缮治四门。造五色棒,县门左右各十余枚,有犯禁,不避豪强,皆棒杀之。后数月,灵帝爱幸小黄门蹇硕叔父夜行,即杀之。京师敛夡,莫敢犯者。近习宠臣咸疾之,然不能伤,于是共称荐之,故迁为顿丘令。
由上段可知曹操是属于想做就做,毫不犹豫的人,而诸葛估计要权衡再三.
军祭酒郭嘉,自从征伐,十有一年。每有大议,临敌制变。臣策未决,嘉辄成之。平定天下,谋功为高。
据说郭嘉品行不佳,估计诸葛也不会用他,诸葛便更无甚可能征乌丸.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yedeyao
(醉恋红叶)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校尉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10
帖子 706
编号 29890
注册 2005-1-8
来自 海外仙山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6-4-2 21:3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曹操征乌丸虽有风险
但毕竟是胜率更高一些
即使全军覆没也还有东山再起的资本
而诸葛亮伐魏明显没有曹操征乌丸的胜率高
如出现大败
蜀国不但国力相对很难恢复(毕竟魏国家大业大)
而且有被灭的危险
所以诸葛亮不得不谨慎
如果诸葛亮站在曹操的位置上
从诸葛亮冒险伐魏这件事上看
不能排除他征乌丸的可能性

北方游牧民族攻击很强
而南蛮则是防御更强
当地地形复杂兼山林密布

曹操征乌丸诸葛亮南征有异曲同工之效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斩杀大将
(坐底以望天)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03
编号 34444
注册 2005-3-12
来自 上海
家族 轩辕丐帮




QUOTE:
原帖由 yedeyao 于 2006-4-2 21:31 发表
曹操征乌丸虽有风险
但毕竟是胜率更高一些
即使全军覆没也还有东山再起的资本
而诸葛亮伐魏明显没有曹操征乌丸的胜率高
如出现大败
蜀国不但国力相对很难恢复(毕竟魏国家大业大)
而且有被灭的危险
所以诸 ...

伐魏有其必然性,而且那是诸葛的执着.
征乌丸要面对后方被其他人灭的风险,"将北征三郡乌丸,诸将皆曰:“袁尚,亡虏耳,夷狄贪而无亲,岂能为尚用?今深入征之,刘备必说刘表以袭许。万一为变,事不可悔。” ".
"夏五用,至无终。秋七月,大水,傍海道不通,田畴请为乡导,公从之。引军出卢龙塞,塞外道绝不通,乃堑山堙谷五百余里,经白檀,历平冈,涉鲜卑庭,东指柳城。未至二百里,虏乃知之。尚、熙与蹋顿、辽西单于楼班、右北平单于能臣抵之等将数万骑逆军。八月,登白狼山,卒与虏遇,众甚盛。" 可见其相当凶险,能否东山再起,要看曹操运气.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yedeyao
(醉恋红叶)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校尉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10
帖子 706
编号 29890
注册 2005-1-8
来自 海外仙山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6-4-2 22:4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斩杀大将 于 2006-4-2 21:58 发表
伐魏有其必然性,而且那是诸葛的执着.
征乌丸要面对后方被其他人灭的风险,"将北征三郡乌丸,诸将皆曰:“袁尚,亡虏耳,夷狄贪而无亲,岂能为尚用?今深入征之,刘备必说刘表以袭许。万一为变,事不可悔。” ".

诸葛亮冒着比曹操当时情况更大的风险去南征
既然曹操和诸葛亮两个都是冒了风险去北征和南征的
从而不能得出诸葛亮因为有风险而不去征乌丸的结论

QUOTE:
原帖由 斩杀大将 于 2006-4-2 21:58 发表
"夏五用,至无终。秋七月,大水,傍海道不通,田畴请为乡导,公从之。引军出卢龙塞,塞外道绝不通,乃堑山堙谷五百余里,经白檀,历平冈,涉鲜卑庭,东指柳城。未至二百里,虏乃知之。尚、熙与蹋顿、辽西单于楼班、右北平单于能臣抵之等将数万骑逆军。八月,登白狼山,卒与虏遇,众甚盛。" 可见其相当凶险,能否东山再起,要看曹操运气.  

你举的这些我没有发现曹操当时情况凶险
文中描写只不过是曹操征乌丸路上遇到了道路不畅的困难而已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6-4-2 23:08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诸葛亮不会用郭驾肯定是有问题的, 郭嘉人品再成问题也没杨仪和魏延这两位问题大吧. 不过征不征乌丸倒可权商, 咱不妨瞧瞧阿瞒回来说了句什么话? -----后悔去征了.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斩杀大将
(坐底以望天)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03
编号 34444
注册 2005-3-12
来自 上海
家族 轩辕丐帮




QUOTE:
原帖由 青蓝 于 2006-4-2 23:08 发表
诸葛亮不会用郭驾肯定是有问题的, 郭嘉人品再成问题也没杨仪和魏延这两位问题大吧. 不过征不征乌丸倒可权商, 咱不妨瞧瞧阿瞒回来说了句什么话? -----后悔去征了.

容我扯淡一句,连曹操都后悔去征了,那诸葛如此谨慎之人又怎会去杀乌丸呢~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斩杀大将
(坐底以望天)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03
编号 34444
注册 2005-3-12
来自 上海
家族 轩辕丐帮




QUOTE:
原帖由 yedeyao 于 2006-4-2 22:41 发表


诸葛亮冒着比曹操当时情况更大的风险去南征
既然曹操和诸葛亮两个都是冒了风险去北征和南征的
从而不能得出诸葛亮因为有风险而不去征乌丸的结论





你举的这些我没有发现曹操当时情况凶险
文 ...

看来我是引错了依据了,当时郭嘉的一句"兵贵神速",大军抛下辎重,大有将士是在路途中死的.据猜测,若是乌丸攻不下,军中无粮就难以返军,此时又两种猜测,一者,曹操军饿死于道旁;二者,"取之于民",但是此后名声就更差了,还会有良士投效否??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一般般

Rank: 5Rank: 5
组别 校尉
级别 偏将军
功绩 29
帖子 353
编号 43555
注册 2005-7-17


发表于 2006-4-3 09:2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安内必先攘外——曹操北征乌丸之战

标题安内必先攘外,我倒以为,当时的情况,乌丸是后方属于内。刘表孙权,才是真正要攻击的前方。曹操北征乌丸之战从战略上说是--攘外必先安内的范畴。同样诸葛亮南征也是为了攘外必先安内。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ifever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37
编号 39007
注册 2005-5-16


发表于 2006-4-3 09:34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这和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没有可比性,标题有点过。

同楼上的,楼主反倒是阐述了"攘外必先安内”的重要性。乌丸实际上可以看作是袁绍势力的残余。

[ 本帖最后由 ifever 于 2006-4-3 09:39 编辑 ]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yedeyao
(醉恋红叶)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校尉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10
帖子 706
编号 29890
注册 2005-1-8
来自 海外仙山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6-4-3 10:2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斩杀大将 于 2006-4-3 08:05 发表

看来我是引错了依据了,当时郭嘉的一句"兵贵神速",大军抛下辎重,大有将士是在路途中死的.据猜测,若是乌丸攻不下,军中无粮就难以返军,此时又两种猜测,一者,曹操军饿死于道旁;二者,"取之于民" ...

辎重并不是单指粮草
它还包括行军时携带的器械、粮草、营帐、服装、材料等
曹操是否是带了粮草出击的呢

你说军中无粮就难以返军
这只是你的猜测并无史料佐证
给你举一个霍去病的例子
他的军队的路途是曹操的几倍甚至是几十倍
他没带辎重一样能来去自如

郭嘉计策是出其不意的计策
不是生死存亡的计策
在曹操兵力占优的情况在下
他没必要冒那么大的风险
所以不太可能出现你说的那种情况

退一步讲
即使出现了
我认为以曹操的性格必定取之于民
他屠杀了那么多人
可见他不是很在乎名声
再说那民MS是敌人的民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yedeyao
(醉恋红叶)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校尉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10
帖子 706
编号 29890
注册 2005-1-8
来自 海外仙山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6-4-3 10:3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民和士是不同的概念
曹操早期两屠徐州不是照样有很多人投奔他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斩杀大将
(坐底以望天)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03
编号 34444
注册 2005-3-12
来自 上海
家族 轩辕丐帮




QUOTE:
原帖由 yedeyao 于 2006-4-3 10:29 发表


辎重并不是单指粮草
它还包括行军时携带的器械、粮草、营帐、服装、材料等
曹操是否是带了粮草出击的呢

你说军中无粮就难以返军
这只是你的猜测并无史料佐证
给你举一个霍去病的例 ...

兴平元年春,太祖自徐州还,初,太祖父嵩,去官后还谯,董卓之乱,避难琅邪,为陶谦所害,故太祖志在复雠东伐。夏,使荀彧、程昱守鄄城,复征陶谦,拔五城,遂略地至东海。还过郯,谦将曹豹与刘备屯郯东,要太祖。太祖击破之,遂攻拔襄贲,所过多所残戮。<三国志 武帝纪>
曹嵩是陶谦间接害死的,被仇恨冲混了头脑的家伙皆如此.

嘉言曰:“兵贵神速。今千里袭人,辎重多,难以趣利,且彼闻之,必为备;不如留辎重,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三国志 郭嘉传>
听其话意似是战前说的,那估计粮草是预算好了的吧...

从征袁尚於柳城,卒与虏遇,辽劝太祖战,气甚奋,太祖壮之,自以所持麾授辽。遂击,大破之,斩单于蹋顿。<三国志 张辽传>
临战还要有人劝而战,似乎情况不是很好吧.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6-4-4 08:32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斩杀大将 于 2006-4-3 07:59 发表

容我扯淡一句,连曹操都后悔去征了,那诸葛如此谨慎之人又怎会去杀乌丸呢~

我的意思就是诸葛亮会不会去袭击乌丸确实是有疑问. 我举曹操事后表态的意思是指, 乌丸并非什么军事壮举.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老不看三国

睢阳侯光禄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北将军
好贴 7
功绩 381
帖子 1929
编号 39253
注册 2005-5-19


青蓝兄,曹操“后悔”的记载出自《曹瞒传》:既还,科问前谏者,众莫知其故,人人皆惧。公皆厚赏之,曰:“孤前行,乘危以徼幸,虽得之,天所佐也,故不可以为常。诸君之谏,万安之计,是以相赏,后勿难言之。

这个“后悔”除了有后怕的心理,恐怕还有笼络人心的意图。
而正使《三国志》并没有类似记载。

我的意见的是:
首先,乌桓曾隶属匈奴,与鲜卑同为东胡部落。后来匈奴一部分南迁,隶属汉朝。


但是,曹操所征的是“三郡乌桓”,与其他的乌桓有不同。




汉末大乱,张举、张纯等造反,利用幽州乌桓,寇掠青、徐、幽、冀四州,屠戮百姓。《三国志》记载:“三郡乌丸承天下乱,破幽州,略有汉民合十馀万户”。
初平元年(190),辽西乌桓大人丘力居死,其侄蹋顿即位,有武略,统一辽东、辽西、右北平三郡乌桓。“蹋顿又骁武,边长老皆比之冒顿”。

曹操攻南皮时,三郡乌桓就蠢蠢欲动,二袁投奔更是直接导火索,曹操北征乌桓是势在必行。


至于其他乌桓见《三国志·曹操传》:“十一月至易水,代郡乌丸行单于普富卢、上郡乌丸行单于那楼将其名王来贺。”

当时不但三郡乌桓,鲜卑也曾要对北方用兵,但看到曹操在白狼山一战后,《三国志·鲜卑传》记载:“太祖定幽州,步度根与轲比能等因乌丸校尉阎柔上贡献”。

而如果没有曹操的这次远征,谁也不能保证“五胡十六国”会提前上演。

至于南征未必就是最好时机,当时刘表没死,黄祖军团还在,放着后方不稳定曹操不会留下祸害的,正如郭嘉所说:“袁绍有恩于民夷,而尚兄弟生存。今四州之民,徒以威附,德施未加,舍而南征,尚因乌丸之资,招其死主之臣,胡人一动,民夷俱应,以生蹋顿之心,成觊觎之计,恐青、冀非己之有也。”


所以,曹操的此次远征十分必要。它稳定了中国北方,打垮三郡乌桓,震住了鲜卑,使中国北方边境半个世纪没有大的变化。


得不尝失就不知道从何说起了,曹操收编三郡乌桓,壮大了骑兵部队,《三国志·乌桓传》记载:“及幽州、并州柔所统乌丸万馀落,悉徙其族居中国,帅从其侯王大人种众与征伐。由是三郡乌丸为天下名骑。”
只这一条曹操就获得很大利益,还不说彻底铲平袁氏的功绩。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6-4-4 09:34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8是得不尝失, 也8是此举没必要, 而是此举并非什么军事壮举. 不仅曹瞒传, 魏书里写的都很清楚, 整个过程全凭运气来打, 这种情况曹操后悔没什么奇怪的, 毕竟曹操是用自己命来赌这一并非以后就没机会干的事情. (参考司马懿平辽东), 曹操自然会后悔.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xudch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39
编号 65826
注册 2006-4-4
来自 GZ


发表于 2006-4-4 12:34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曹操讨伐乌桓与诸葛亮南征??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斩杀大将
(坐底以望天)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03
编号 34444
注册 2005-3-12
来自 上海
家族 轩辕丐帮




QUOTE:
原帖由 青蓝 于 2006-4-4 09:34 发表
8是得不尝失, 也8是此举没必要, 而是此举并非什么军事壮举. 不仅曹瞒传, 魏书里写的都很清楚, 整个过程全凭运气来打, 这种情况曹操后悔没什么奇怪的, 毕竟曹操是用自己命来赌这一并非以后就没机会干的事情. (参考 ...

我想我懂你的意思了,你的意思是说征讨乌丸是大多数人都会想到的,并不是只有曹操想到征讨乌丸的重要性的是吧.好吧,那重点就在于征讨乌丸的难度上面了.书上虽然只有写了路途不畅,但就如我前面所言,此次征讨肯定是冒着蛮大的风险的.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yedeyao
(醉恋红叶)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校尉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10
帖子 706
编号 29890
注册 2005-1-8
来自 海外仙山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6-4-4 15:4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当然了  战争都会有风险的

不过你说诸葛亮不大可能征讨乌丸的理由似乎不够充分  

要平定天下  必须要讨乌丸

诸葛亮站在曹操的位置上 征讨乌丸是他必须的选项

不过诸葛亮和曹操所用的方式肯定是有所不同的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斩杀大将
(坐底以望天)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03
编号 34444
注册 2005-3-12
来自 上海
家族 轩辕丐帮




QUOTE:
原帖由 yedeyao 于 2006-4-4 15:43 发表
当然了  战争都会有风险的

不过你说诸葛亮不大可能征讨乌丸的理由似乎不够充分  

要平定天下  必须要讨乌丸

诸葛亮站在曹操的位置上 征讨乌丸是他必须的选项

不过诸葛亮和曹操所用的方式肯定是有所不 ...

你让我想到了....诸葛亮七擒蹋顿..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老不看三国

睢阳侯光禄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北将军
好贴 7
功绩 381
帖子 1929
编号 39253
注册 2005-5-19


呵呵,曹操打仗打了一辈子他会不知道什么叫风险?这个风险不是指军事,而是环境。
所以军事成就一点折扣没有,环境风险考虑不足。
曹操战前派找田畴干什么?立牌子迷惑乌桓干什么?率领精锐骑兵抛弃步兵干什么?他上白狼山干什么?郭嘉的建议又是什么?
所以说,这个“运气”没有曹操的本事和精锐的部队还真享受不起。


推荐贴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4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1-5 16:38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4992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