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迷逝东京——悲风吹泪篇(中篇连载)6.10更新, 北宋靖康之难探微 
性别:男-离线 王佐之才

太中大夫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军师将军
好贴 3
功绩 178
帖子 906
编号 17624
注册 2004-9-13


发表于 2005-2-20 21:3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迷逝东京——悲风吹泪篇(中篇连载)6.10更新

写在前面的话: 
 人们一提到北宋,脑海中就会闪出“积贫积弱”这个词。是啊,这个时代缺少了东周时代的血气贲张,没有了汉唐时期的恢弘大气,而多了一份风花雪月的儿女情长。仔细一想,大家常说的“弱宋”,究竟“弱”在那里呢?宋朝经济不弱,科技不弱,文化也不弱,甚至于宋朝军事上,也不像后人所言的那麽不堪一击,南宋能以江南对抗金朝,蒙古长达一百五十余年,而三百年后南明却没有做到。我认为宋朝主要弱在一种心态上,北宋历史上出现过昏君,但是没有出现过暴君,宋朝统治者身上少了一丝霸气,而多了一份人文精神,他们成功的将人民弱化了,而反过来自己也被弱化了。
 不幸的是这个人文极度复兴的年代,所处的周边环境实在是太糟糕了。契丹、党项、女真、蒙古先后崛起,不可避免的要使文明与野蛮发生碰击,而每一次偏体鳞伤的总是宋人。有的时候我总是觉得宋朝的男人像女人,而女人就跟水一样,整个国家都阴性化了,就像是一个温柔的女孩子,被坏人欺负了,也没有勇气奋而反抗,而是选择了默默承受。这恐怕是那个时代最大的悲哀吧!说实在的我之所以写这东东,也是觉得中国第一个千年的这段历史很有些意思,对今天似乎仍有着某种参考价值。毕竟,当中国进入第二个千禧年的今天,是当强汉还是当弱宋,也是我们这一代人无法逃避的抉择。  


还是先将主要章节做一番介绍吧:
(1)楔子      一千年前的那一天(从清明上河图说起)
(2)第一章   东京的浪漫日子
(3)第二章   燕山残梦  海上心情(海上之盟)
(4)第三章 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金宋战争)
( 5)最终章   国破山河日照红(靖康之难)
                       
                                楔子 一千年前的那一天 
  公元1120年清明节,早春的太阳还未升起,天空有些阴霾,毛毛细雨加着阵阵凉风扑面而来,更显寒意。城门隆隆开启了,北上南下的船队舢舻连转,兰舟催发。积货如山的汴河码头,人声鼎沸,一片忙碌。驼铃阵阵的西北商队,满载货物带着漠北的风尘自万胜门缓缓而入。北宋都城汴梁在春寒料峭中开始了新一天的繁忙与喧嚣。太阳升起的时候,一大早出城扫墓的人回来了,汴水虹桥之上,人头攒动,摩肩接踵。东京御街两旁,车水马龙,熙熙攘攘。由于是清明节,城门口的王家纸马店的生意尤其的火。此时,内城济楚典雅的潘楼之上,有一儒雅男子,凭栏远眺将如水的东京秀色尽收眼底,他就是北宋画院侍诏张择端。面对大千世界,纷芸众生,他心声澎湃:何不将这祖宗百余年所营,繁华如锦,秀美如画的梦幻之都,复之于丹青妙笔,使之载于典籍而不朽于千古!想到此,画家的心中有一种某明的激动!
   一年后,这副尽收都城繁花似锦,人间悲欢离合的煌煌长卷,缓缓展现于它的第一个主人——北宋徽宗皇帝的面前。道君看后,赞赏不已,对张择端天语嘉奖,并用瘦金体书法,御笔亲题《清明上河图》并衿上自己的双龙小印。可是就在这副传世名卷完成后的第六年,东京在漫天风雪中,被金军攻陷了。“自五代以来,祖宗所畜,并上皇二十年所积,一旦取去,车牛担负,襁属不绝”美仑美幻的汴京,豪华落尽,旧时荣耀已烟消云散,就像是美丽的流星雨划过夜空,美则美矣,可惜转眼而逝,只留给人们无尽的遐想与追思。美丽随着风雪消失了,又被时间尘封与泥土之下。一千年以前,那个美丽的清明节早晨的所有记忆都储存于画家的丹青长卷之中。让我们就随着《清明上河图》的细腻描绘,穿越幽邃的时空,梦回千年,去探寻那个曾经令无数男男女女,沉醉流连过的浪漫之都与不夜之城吧!
 
    从公元2004年回溯一个大世纪,正好是公元1004年,这一年的中国同样发生了许多大事。其中最居深远意义的当属辽军大举南侵,以及宋辽澶渊之盟的签订了。自从986年北伐失败后,就得上了“恐辽后遗症”的宋朝最终以岁银十万两,岁帛二十万匹的代价,买回了辽人不再牧马南下的一句承诺。建国刚刚四十四年的北宋王朝,被迫以相对屈辱的姿态换得了这份姗姗来迟的和平。对于这个不平等条约的最终缔结,北宋的国家元首真宗皇帝赵恒对臣民大至是这样解释的:朕宁可忍受纳币的屈辱,也不愿看到天下遭受战乱,子民横受荼毒。皇帝的宁事息人、御敌无策被自己巧妙的遮掩为心系天下、关爱赤子的慈悲情怀。赵官家既然都想开了,老百姓就只有掏腰包的份了。实际上,若从经济角度来看,这一年十万两的岁币,对北宋这个囊括了全中国最精华地域的经济大国而言,本也不算什麽负担。十万两银子,折合铜币也就是二十万缗上下,如果平摊到北宋五千万老百姓的头上,也就是四文左右,(约合人民币四毛钱)相当于东京州桥夜市上的一个烧饼钱。大宋人民一年少吃一个烧饼,天下就太平了,自五代以来,困扰了历代统治者的对辽关系有了突破性的改善。边境警报解除,天下不用打仗了,幸福生活留给了百姓而丢面子的烦心事最终还是踢给了皇帝。
   
   根据澶渊之盟(宋辽互不侵犯条约)中,两国达成的边贸协定。辽宋两国因为战争而一度停止的对外贸易又予以恢复了。这下北宋可有了用武之地,战场上技不如人的宋人,在做买卖方面可是大显身手。各种制造精良,花色齐全,品种繁多,品牌响亮的“宋货”压倒了以马匹皮毛等土特产为主的“辽货”。北宋在长期的对外贸易中形成了以瓷器、茶叶、日用品、文化产品与出版物为龙头的四大类拳头型出口商品。凭借着自身雄厚的经济实力,北宋在对辽贸易中长期处于出超地位,换回了大量的真金白银,对外贸易成果喜人,“出口创汇”形势一片大好,不仅将每年的岁币岁帛挣了回来,还狠狠的赚了辽人一把。这笔帐仔细一算,怎麽也看不出,《澶渊之盟》使北宋在经济上吃了亏,但这个盟约在国家利益与外交实践中却是北宋建国之初在外交领域上的最大败笔。澶渊之盟基本划清了宋辽两国在河北段——山西段的边境。北宋赵恒政府实际上承认了契丹人对燕云十六州的合法统治。这标志着北宋不仅在军事上放弃了收复失地的企图,而且在政治上也将燕云彻底划为境外了。后周世宗柴荣曾御驾亲征收复瀛、莫、易三州,宋太祖生前,也以收复燕云为念,时刻不忘祖国统一大业,特设一“小金库”说:“石晋割幽荆以赂契丹,使一方之民独陷境外,朕深悯之。挨私库所蓄满三五十万钱,即遣使与契丹约,苟能归我土地民庶,则当此金帛以充其赎值。如曰不可,朕将散此财,募勇士,暗图攻取耳。”太祖武德皇帝的原则是:坚持和平收复燕云十六州,但决不放弃使用武力。宋太宗时期,北宋倾其全力北伐,欲图收复燕云。后虽经惨败,折了“碧血青天”“满门忠烈”的杨家将,契丹趁机南下扰境,太宗是“打掉了牙,奔肚子里咽”,也未曾与辽和谈以图苟全。
     由此可见,澶渊之盟不仅违背了六十八年来汉族人民可望统一的心愿,也将自后周以来,祖宗磨兵励马,收复失地、以雪国耻的雄心壮志抛弃一空了。澶渊之盟为北宋此后的对外政策定了个基调,对后世的消极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可谓是开了个坏头,起到了很坏的示范效应。明明是契丹南侵,军事不利,转为勒索,拿出“我是流氓我怕谁?”的看家本领,跑这“吃大户”来了,而北宋竟然甘愿结城下之盟,纳币求和以图苟安。其羸弱无能、恐敌畏战之态,尽为外邦所识破,故连西夏这样的小国也胆敢对中原无礼,强求通商,哭着喊着索要“压岁钱”屡屡“叫板”。辽国携军力与地利之优势通过澶渊之盟在经济上对中原人民的劳动果实分了一杯羹,在政治上突破了历代北宋政府恪守的底线,起到了强己而弱敌的作用,可谓既得了面子也要了里子。细细想来,此盟约实开两宋三百年守内虚外、积贫积弱与自虐外交之肇端,可谓贻害无穷。这之后历代赵宋皇帝,都自觉不自觉的养成了签订不平等条约的爱好。一般来说,隔个几十年就得签上一个,不然他手痒痒。后世庆历和议、绍兴和议、隆庆和议无不以澶渊为蓝本援例,可见宋真宗在澶渊倒退的一小步,酿成了后继者的一大步。
   
   澶渊之盟签订后,宋真宗如释重负,为了表彰自己的退敌有功,花钱给自己搞了个“形象工程”在澶渊郡特树契丹出境碑永兹纪念,面对此碑真宗“诗兴大发”御笔一挥,做回銮诗一首自我标榜,其中有“我为忧民切,戎车暂省方”“继好安边境,和同乐小康。”等语,其欢欣之态,溢于言表。国家都混到忍辱负重,孝敬外国“压岁钱”的份上了,皇帝还要富有诗意的“欢欣乐小康”呢!真不知道这个“小康”怎麽个乐法?“有草名含羞,国岂能无耻”宋真宗作为泱泱大国之君而昧于此理,未免颇不知自重了吧?无论北宋王朝第三代皇帝宋真宗赵恒如何巧言辞令,加以粉饰,也无非是其丧权辱国,纳币求和,守内虚外,奉行忍让退缩政策的遮羞布罢了。
    不过,若从军事角度来看澶渊之盟,实际上这也是辽宋双方军事力量以及战略地位失衡的一种产物。纵观中国北方地理大势,太行山、燕山、军都山等众山脉,呈S型绵延千里,势如飞龙,屏蔽华北,掩障中原,实际上是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一道分水岭,历代王朝无不在此设关守险以去天下亢兵。但五代石晋塘将河北、山西北部的幽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后,历代中原王朝都失去这一天壤,自燕京往南直至大河,再无险碍可凭,华北大平原上一马平川,极利于骑兵驰骋。中原王朝尽失地利险要,且无良马精骑,难以同契丹争锋,也无法阻挡游牧民族纵马南寇。对这一不利的国防形势,宋太祖曾忧心忡忡:“天下视幽蓟为北门,无幽蓟则天下时常不安。”
    可见,新兴的北宋王朝继承了五代以来积弱失势之余弊,可谓是先天不足。后宋太宗轻率北伐,军事失利,贻损良将,重挫军威。宋人从此闻辽而色变,不仅收复燕云重地成为泡影,也开宋辽交恶之边衅。面对辽国侵界,攻守易势,宋军澶渊之战虽胜于一时,但无险可守,辽军去而复来,朝发夕至,边患不断,北宋政府不能收复燕云失地,就无法从军事上根本解决被动局面,也不可能阻止契丹的军事骚扰。赵宋为了避免遭受更大的牺牲,忍辱负重签订城下之盟,与契丹结为“兄弟”之国,既然都“花钱卖平安”交了“保护费”了,索性就拉下脸,认“流氓”当大哥吧!对赵宋而言,这是退而求其次的无奈之举,并非是心甘情愿,实为力不如人。澶渊之盟不过是北宋统治者的一张阻止契丹南下的政治纸屏而已。其目的无外乎同辽皇共分中原富庶,以慢其南下之志,无非是送给辽人的一颗“画地为牢”的“糖衣炮弹”罢了。
                    (未完待续,请看下一章:东京的浪漫日子)

本章注解:  
(1)张择端, 字正道, 东武(今山东诸诚)人。其名虽不见诸于宣和画谱,但据专家考证,张曾在北宋皇家翰林图画院任职。清明上河图应完成与北宋宣和年间,故本文将清明上河图的创作时间定为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
(2)关于宋辽边贸问题,宋史专家陈乐素先生认为,北宋初年的每年三十万两匹的岁赐,
北宋可以通过对辽贸易赚回来。宋辽贸易中宋方长期处于出超地位,应该是无疑的。
(3)契丹出境碑,现存与河南濮阳,宋真宗的回銮诗碑文历历在目,成为了那个软弱荒唐
的年代的最好的见证。

[ 本帖最后由 王佐之才 于 2006-6-10 13:31 编辑 ]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桓大司马
(湘中布衣)

长沙郡公
谏议大夫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9
功绩 755
帖子 9950
编号 18150
注册 2004-9-21
来自 潭州
家族 泡泡营


发表于 2005-2-20 21:48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王佐兄近来似乎在向文采派转变啊,呵呵

俺想到刘子翚<汴京纪事>:"内苑珍林蔚绛霄,围城不复禁刍荛。 舳舻岁岁衔清汴,才足都人几炬烧?"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马超将军

齐王

Rank: 17Rank: 17
上柱国(正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1638
帖子 6538
编号 9
注册 2003-8-19


发表于 2005-2-20 21:56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王佐开始写历史类的小说了?这样可读性比晦涩难读的古文体强多了。又可以不受太多的局限,可发挥塑造的余地多一些,表达思想的另一种喜闻乐见的方式。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王佐之才

太中大夫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军师将军
好贴 3
功绩 178
帖子 906
编号 17624
注册 2004-9-13


发表于 2005-2-20 22:0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哈哈!司马兄见笑了,我这是到那说那的话呀!要是写春秋战国的东西,用细腻的笔法写,非让人笑死。我只是觉得每个时代都有独特的精神风貌,写战国就要用大气磅礴的笔法,写弱宋也要把握细腻隽永的风貌,用相对感性的语言描述出来。这就如同画画一样,一个是大写意山水,一个是花鸟工笔。但不论用什麽样笔法写,都要“文以载道”“文以济世”。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王佐之才

太中大夫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军师将军
好贴 3
功绩 178
帖子 906
编号 17624
注册 2004-9-13


发表于 2005-2-20 22:1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谢谢齐王殿下的鼓励!
 我这个东西准确的讲是一篇新古典主义的历史随笔吧!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马超将军

齐王

Rank: 17Rank: 17
上柱国(正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1638
帖子 6538
编号 9
注册 2003-8-19


发表于 2005-2-20 22:34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宋对外军事积弱是有根源的。自赵匡胤就开始了。

北宋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比较富庶,清明上河图就可见一斑。自赵匡胤开始就让不懂军事的文官掌军,虽有利于控制。但凡事有利也有弊,此后宋的军事力量大大受到削弱,呈下降趋势。握有重兵的将官,皇上有疑惧是有传统的,岳飞的死也可见一斑。

军事方针不对头,内虽不受制,但受辱外敌只是早晚的事。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王佐之才

太中大夫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军师将军
好贴 3
功绩 178
帖子 906
编号 17624
注册 2004-9-13


发表于 2005-2-20 23:5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第一章 东京的浪漫日子    
 宋辽澶渊之盟后,双方进入了对峙时期,边境暂息烽火,百姓得以休养生息。百年干戈不举,中原鼎盛繁庶,军事上软弱无能,政治上苟且偷安的北宋王朝却因此迎来了一个经济上相当繁荣的十一世纪。北宋都城汴京这个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城市也进入了它的黄金期。
 汴梁兴于五代,所处中原腹地,四通八达且有汴泗二水可通江南,极利于漕运。唐末宣武节度使朱温协迫昭宗迁都于此后,改称为汴京,从而取代了长安与洛阳成为了中原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汴京周回50里,外城有城门十五座,五丈河与汴河从东至西流经市区。城内参差二十万人家,人口最多时达一百五十余万。汴梁在北宋初年,曾设东西市,后市坊崩塌后,改为沿街赁店交易,此后随着商品经济的高速发展,物流繁盛、交易兴旺,大量的特色商业街随之兴起。汴梁商品经济更是高度发达,只要有市场需求,就会有人提供商品与服务。在市场上不仅吃喝玩乐等消费品应有尽有,就连牲畜饲料,宠物食品,女孩儿用的洗面水,病人的煎点汤药都有销售。由于京都人士购买力旺盛,善夜游,大量的酒肆瓦市不避风雪寒暑,通宵营业,直至天明。物质生活的提高,促进了都市夜生活的丰富多彩,故东京内城夜市尤盛,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州桥夜市了。
   
   天黑之后,自朱雀门闲步而入内城,抬眼望去,便可看到汴河上的龙津桥了,此桥因近开封府与都亭驿(辽国使馆),因此东京老百姓俗称为州桥,自桥南眺,灯火灿烂,汴水两岸,宛若繁星,街桥两旁叫卖不绝,直至三更。夜市上各种小吃(宋人称为杂嚼)应有尽有。老字号的梅家熟食,烧鹅、卤鸭、酱鸡、腊兔品种繁多;京城鹿家的鳝鱼包子、鸡皮、腰肾、肚肺、肥肠、鸡碎,每份不过十五文(约合人民币两元左右);要想吃野味,还有各色飞禽肉、鹿肉脯、野獾肉、野狐肉、野鸭肉等等。州桥至朱雀门一带,是夜市最繁华的地段,各种特色小吃如旋煎羊、白肠、灌肠、鲊脯、冻鱼头、姜豉子、红丝水晶脍、煎肝、蛤蜊、螃蟹、糍糕、团子、盐豉汤、批切羊头、辣饺子等常引来食客不断。如果是夏月,夜市上的各式消夏避暑的冷饮小吃更是花色繁多。像麻腐鸡皮、麻饮细粉、素签沙糖、冰雪冷元子、水晶饺儿、生淹水木瓜、鸡头穰沙糖、绿豆汤、甘草冰雪凉水、荔枝膏等,皆用梅红色漆匣儿盛贮,既精致美观又干净卫生。到了冬季,夜市上的香气扑鼻的盘兔旋炙、烤猪皮肉;热气腾腾的滴酥水晶脍、煎饺子、猪杂汤,也可大块朵颐一番。整个东京像这样的夜市,还有新封丘门内的马行街等大大小小的十余处,处处人语喧哗,兴隆爆满,往往是夜市三更才散,五更早市又复开张,可谓是24小时营业,通晓不绝。即使冬月有风雪阴雨,也出夜市,往往夜深人静了,还有小贩为“人民服务”提着瓷瓶售卖茶水,给深夜归家的路人解渴呢!想一想觉得好笑,那时可是作小买卖的好年代,没有“城管”的说。

   要说起宋代的饮食文化,就不得不提遍布京城大街小巷的酒楼了。其中尤以内城马行街的杨楼、潘楼、丰乐楼,城东宋门外的仁和店、城西金梁桥下的刘楼、城北的八仙楼最负盛名。自政和以后,景灵宫东墙下长庆楼也常是士大夫游宴之所,生意尤其火爆。为了招揽生意,各家酒楼纷纷装修门脸,凡是京师酒店,门首皆缚彩楼欢门,街道两旁,彩楼相对,绣旆相招,掩翳天日。步入店内,四面画廊环绕,天井四周都是装修豪华的济楚雅间。在汴京酒楼中,最富丽堂皇的便数皇城边“五星级”的丰乐楼(俗称樊楼)了。宣和年间,此酒楼又加高三层,致使五楼相向,各有飞桥栏干,明暗相通,珠帘绣额,灯烛晃耀,称得上是气派非凡。丰乐楼重张开业的时侯,正值元宵节的前几天,商家对先到的顾客奖励金旗一面,这一招儿也称得上节假日促销有方了。说来也怪,这巍然耸立的丰乐酒楼与北宋皇城大内只隔一条街道,(看来老板来历不小,当时的小道消息可是传得有鼻子有眼的,老百姓私下都说,此楼是老"追星族"宋徽宗花钱建的,在这里他可以从地道里钻出来,同“当红歌星”李师师相会。)若站在樊楼上极目远视,“花弄影,月流辉,水晶宫殿玉云飞”的皇城可一览无余,后开封府下明文,严禁酒客在此楼上登高远眺,窥探禁中。
 
   若说起宋人饮酒可谓是不分男女蔚然成风,即使是年轻的美眉也可"常记西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酒水在宋代消费量很大,自元佑后,酒被政府列为禁榷商品,不准民间私自酿造。官府在京师设酒务局,垄断经营。即使如此,酒楼内所卖酒品也是琳琅满目,品种繁多,酒名起的也好听。诸如:紫薇露、流香、宣赐碧纯、凤泉、有美堂、双瑞、清若空、第一江山、错认水、蓝桥风月、兰陵、银光、步司小糟、玉练缒、胜茶等几十个品牌。在此,我只得钦佩宋人超凡的想象力,能为商品起出这麽美妙响亮的名字,即使连今天的起名公司也得甘拜下风了。虽然千年以后,无法闻到当时的酒香四溢,但通过这些浪漫的名字,仍然把我们阔别多时的酒瘾勾了出来。
    在当时,花七十五文钱(约合人民币十元)就可卖一壶上等好酒,酒楼中所备佐酒佳肴,也颇为丰盛。打开菜单,所列菜肴花色繁多。如羹类便有百味羹、新法鹌鹑羹、三脆羹、虾肉羹、群仙羹、金丝肚羹。河鲜类有烧河鲀、烧鳜鱼、炖元鱼、醋熘沙鱼、两熟紫苏鱼、炒蛤蜊、醉蟹、姜虾。牛羊家禽类有老汤骨头、炊乳羊、鹅鸭排、荔枝腰子、入炉细项莲花鸭、虚汁垂丝羊头、入炉乳羊、煎鹅鸭、炸鸡。野味类如煎兔肉、炒野兔、葱泼兔、酱野狐肉、炙獐肉、煎鹌子等等不一而足。为方便顾客需要,所有酒楼均可送外卖,另外还备有各式小菜与香糖果子供应。

    有美酒佳肴自然缺不了美姬娇娃,实际上有宋一代,士大夫饮酒填词,吟赏舞女歌姬以成时尚,稍微上点规格的公私宴会,更是少不了漂亮女孩儿献艺以助酒兴。因此,酒楼上常有艳装妙龄歌姬数百,聚于主廊之上,以待酒客呼唤,望之若神仙。各酒店必有庭院,廊庑掩映,排列雅阁,吊窗花竹,各垂帘幕,命妓歌笑,十分稳便。在宋代上等官私歌姬,无不娉婷秀媚,桃脸樱唇,玉指纤纤,秋波流盼,歌喉婉转,道得是字正腔圆,令人心魂摇逸,百听不厌。“小唇秀靥”的柔情倩女“娇痴不怕人猜,和衣倒入人怀”使北宋达官显贵、文人墨客多沉醉于这温柔乡中无法自拔,手把芳尊唯恐浅,可谓是“美人不用敛娥眉,我已多情,无奈酒阑时”了。
    翻开宋词三百首,北宋文人咏叹歌女之词章,比比皆是,且不说那个自称奉旨填词,偎红依翠“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柳三变,就连欧阳修、晏殊、张先、黄庭坚、晏几道、周邦彦等朝廷公卿,高雅之士也常是酒宴之上绘风吟月的情诗高手,且都各显才情为自己钟爱的歌女美眉填词,而每首词背后,都有一段缠绵,一段悱恻,写到动情之处往往是“不听清歌也泪垂”了。这里尤值得一提的便是官至都官郎中的张先张子野了,此公晚年"离休"了,作为宋政府的高干,他生活优裕,酒足饭饱后常爱作艳冶之游。老先生很会生活,时而“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时而又“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最有意思的是这个老头儿,八十五岁的时候,还纳美妾,故引得东坡居士写诗文揄耶他。(哈哈!我突然想起杨翁恋)《唐宋词人年谱》所载:子野晚年,风韵未已,尝宠一歌姬,颇为艳丽。张先为心爱的小娘子作《醉垂鞭》小令一首,以述爱慕之情“双蝶绣罗裙,东池宴初相见,朱粉不深匀,闲花淡淡春。细看诸处好,人人道柳腰身。昨日乱山昏,来时衣上云。”由此不难想象,这个女子的风采飘逸,清丽动人之处,也难怪张老晚年,如醉如痴要闹出这麽一场风花雪月的事了。
                                                                  (待续)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马岱

衡山郡王知枢密院事

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
上柱国(正一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怡情岁月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1
功绩 2443
帖子 19416
编号 10
注册 2003-8-20
来自 深圳


发表于 2005-2-21 11:02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在外交方面同意楼主的意见,作为外交不应该只权衡己方的得失,还要考虑对方的得失以及整体环境的得失。

单从己方看,《澶渊之盟》很便宜,但是从对方的角度考虑收益更大,北方游牧民族由于其自身特点,必须保存一定的侵略性,因为北方游牧民族不善于防守也没法防守,一旦实力衰退就会被别的民族吃掉,所以无论什么条约都只能维持暂时的安宁。从整体环境看也是起了很坏的示范作用,别人都看到了侵略能带来巨大收益,条约起了这样的刺激性作用,如果宁愿自己损失很大,也要顽抗到底,游牧民族每次都捞不到多少好处或者收获小于自身损失,自然就不会来了。之所以汉人朝廷不原意选择这样的方式,恐怕是因为此法虽然能对付游牧民族,却会造成国力空虚,引发内乱,造成政局不稳。大概他们会认为北方游牧民族入侵最多丢一些土地,多送一些钱财,并不会危及统治地位,不就是地盘小一点吗,皇帝还是皇帝,如果是农民起义或地方豪强造反就大不同了,人家是要把自己的脑袋砍了才肯罢休的,我认为这就是为什么封建朝廷屡屡对外妥协的根本原因。

就对付北方游牧民族最好的方式还是要进攻,因为防守总是被动的,花费既大,效果也不好,对方只要在漫长战线攻击一点即可形成突破。北方游牧民族军事强而经济弱,其实经不起消耗,汉族经济强而军事弱,所以以攻为守是把经济实力转换成军事实力的办法。签订条约如果是暂时的策略(休生养息)还是可以考虑的,如果是以此为目的,寻求苟安,必然会失败,因为对方的胃口总是会越来越大的。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马超将军

齐王

Rank: 17Rank: 17
上柱国(正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1638
帖子 6538
编号 9
注册 2003-8-19


发表于 2005-2-21 12:16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从北宋到南宋直到宋朝灭亡,实际就是军事削弱到屈辱苟安直至灭亡的过程,也是把胡人胃口逐步吊大的过程。

沟壑历来都是难添的,如果策略需要,忍受一时的屈辱,倒也过得去,但只求苟安是要早晚要灭亡的。上世纪日本占领东三省并不满足,最后不是胃口越来越大,直到发动全面的侵华战争的吗。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Rank: 20Rank: 20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王佐兄的好文顶一下。

不大同意将军的观点:
着眼于唐朝中后期帝王搞不过节度使,多次惨遭京城长安被自己过肥的羽翼攻破的历史;再着眼于五代十国武将骄横、战乱相寻的历史,宋太祖的做法并不过分,是其后继者太过分了。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马超将军

齐王

Rank: 17Rank: 17
上柱国(正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1638
帖子 6538
编号 9
注册 2003-8-19


发表于 2005-2-21 22:24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张建昭于2005-02-21, 16:48:21发表
王佐兄的好文顶一下。

不大同意将军的观点:
着眼于唐朝中后期帝王搞不过节度使,多次惨遭京城长安被自己过肥的羽翼攻破的历史;再着眼于五代十国武将骄横、战乱相寻的历史,宋太祖的做法并不过分,是其后继者太过分了。

,张都监回来了。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当然是美谈,但是其后代让不懂军事的人去掌军是错误的,自然军事力量会慢慢削弱。帝王搞不过节度使那是节度使的权限太大,军政不分家导致的。唐朝一个节度使和一方诸侯一样大的权,焉能不生乱?

武官掌军大多时候好于文官掌军(当然也有例外,象袁崇焕这种,毕竟很少),关键还是如何节制的问题。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Rank: 20Rank: 20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不错,制度从来都是应形势而生,也应该是随形势而变的。
所以宋太祖时适用的制度不是错误,但延续时间过久,后世帝王不但不改革反而更加依赖,只能怪后世帝王而不能追究所谓的“始作俑者”。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轻松好心情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讨逆将军
功绩 6
帖子 648
编号 3333
注册 2004-12-10


发表于 2005-2-22 15:13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还是重文轻武的习气、理学以及党争毁了大宋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王佐之才

太中大夫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军师将军
好贴 3
功绩 178
帖子 906
编号 17624
注册 2004-9-13


发表于 2005-2-22 16:0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昨天有事,没上网,今天赶快来补坑!

回复马岱兄,马超兄:两位仁兄所说的有道理。宋太祖曾说:“国家没有外患而必有内忧。“北宋统治者治国理念上将外患看作肘腋之患,而把内忧看作腹心之祸。这一政策实际上导致了宋朝统治者对外让步,不思进取,而将主要的财力物力用来防内安内。北宋只有安内之心,没有攘外之志,往往是安了内也不攘外,经常自己断送大好局面。

大家经常说弱宋,宋朝究竟弱在什麽地方呢?宋朝经济不弱,科技不弱,文化也不弱,甚至于宋朝军事力量上,也不像后人所言的那麽不堪一击(南宋能以江南对抗金朝,蒙古长达一百五十余年,而南明却没有做到)我认为宋朝弱在一种心态上,两宋统治者成功的将人民弱化了,而反过来自己也被弱化了。总是觉得宋朝的男人像女人,而女人就跟水一样,整个国家都阴性化了,就像是一个阴柔的女子,被坏人欺负了,也没有勇气奋而反抗。这恐怕是那个时代最大的悲哀吧!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王佐之才

太中大夫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军师将军
好贴 3
功绩 178
帖子 906
编号 17624
注册 2004-9-13


发表于 2005-2-22 16:1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建昭兄对宋史有心得,我也觉得造成宋朝积贫积弱的根源,并不完全在宋太祖,太宗要负主要责任的。以文制武、守内虚外、攘外安内这些基本国策,宋太宗是最积极的谋划者与执行者。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Rank: 20Rank: 20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宋太祖时期边境地区的地方官用的全是武将,可见他并没有重文轻武到那种程度。

而自太宗后,边防大帅用的是何承矩、李允则、李承渥这类说文不文、说武不武的通才,以及张齐贤、范仲淹、庞籍、韩琦这类文臣。而不敢用呼延赞这样“不能制民”的纯武人。
这些人其实还都是称职的,但都有一个通病:唯谨慎是从,缺乏出奇制胜的勇气和魄力,战法保守,故而对外守边作战不是没有胜利,但总是被动。

所以我觉得,唐朝的失败在于给了武将以文臣的权力,如果有文臣把持财政、民政,单靠点兵他们还闹不起什么大风波;而宋朝的失败在于把武将的权力都给了文臣。

如果采取文臣专管地方财政、民政,武将专管军事,互相配合的同时互相掣肘,两朝的弊病或许就不会如此致命。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王佐之才

太中大夫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军师将军
好贴 3
功绩 178
帖子 906
编号 17624
注册 2004-9-13


发表于 2005-2-22 16:4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接上一章)
 刚说完食文化、酒文化,自然下面要提一下,汴梁的茶文化啦。饮茶之风,兴于唐代,而胜于北宋,宋代老百姓开门过日子的七件事便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见茶叶已成为大众生活的必需品了。北宋饮茶之风炽烈,故汴京大大小小的茶楼茶肆众多,也可为都城一景。在众多茶肆中不乏有文人士大夫品茗聚会清谈之所,也少不了富室子弟寻欢作乐“吃花茶”之处。其中最具特色的便是汴京北山子茶坊了,此处环境雅致,且店家别出心裁,在茶坊内营造景观,内有仙桥仙洞暗自相连。这个茶坊常是京城仕女夜游之后,吃茶消遣的好地方。
 各家茶楼所售茶叶,也是名号众多。诸如建州所产的龙凤、池州产的庆合、饶州产的华英、来泉、袁州产的的绿英、玉津等不下二三十个品种。另外茶坊中也常备各种香糖果子与精致茶点以供客人佐茶。时常有穿着白布衫儿,带青花手巾的小伙计托着托盘,内盛旋炒银杏、栗子、河北鹅梨、梨条、胶枣、梨圈、桃圈、核桃、海红加应子、乌李、樱桃、甘棠梨、凤栖梨、河阴石榴、山楂条、回马葡萄、西川乳糖、狮子梅、柿膏儿之类干鲜果脯以供客人取用。在这样的茶楼里,“小资”在工作之余,泡上一壶好茶,随着水气的清香四溢,眯起眼来欣赏着透过花竹的“一米阳光”慢慢地去享受时光的流逝,也称得上是一件悠哉的事啊?
 
  北宋都城汴京在十二世纪初,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这座繁华的大都市里,最起码有二十万个不同的家庭,过着不尽相同的日子。可谓是“月儿弯弯照中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南宋时期,买得很好的畅销书《东京梦华录》的作者孟元老在十二世纪二十年代初,随父经商,客居京师,据他回忆东京当时盛状时说:太平日久 ,人物繁阜,垂髫之童,但习萧鼓,斑白之老,不识干戈,时节相次,各有观赏。灯宵月夕,雪际花时,乞巧登高,教池游园。举目则青楼画阁,绣户珠帘,雕车竞驻与天衙,宝马争驰于御路,金翠耀目,罗绮飘香。”一座汴梁城,处处有情调,又岂在红红翠翠年年暮暮朝朝?

 宋人承平日久,生活优裕,“小资”们手里有闲钱,所以京城中产之家,游玩之风尤盛。整个汴京有许多园林名胜一年四季对外开放。如城南的玉津园、玉仙观、王太尉园,奉圣寺前的孟园、剑客庙,城东宋门外的快活林、蜘蛛楼、城西新郑门外的莲花楼金明池、铁佛寺等处,四季花木繁盛,游人如织。当时,鲜花的消费量很大,京城之外,百里之内,都是花圃。清明节前后,春容满野,百花吐蕊,万紫千红、争奇斗艳。京城内外到处是粉墙细柳,春水涓涓,芳草如茵,花气袭人。若赶上春日融融的好天气,四处可见赏春踏青的之人。一时间,骏骑骄嘶、香车辗转、莺啼芳树,燕舞晴空,红妆弹琴于宝榭层楼之颠,秀面吟歌近画桥流水之畔。举目是女郎秋千娇笑,触处则少年蹴踘轻狂,花絮时扑人面,蜂蝶暗随归骑,真是秀色如图人如画。面对京都无边无际而又转眼逝去的短暂春色,怎能不令人拚得一生憔悴待春归。时光飞度,汴京转眼就到了“人间四月天”的暮春时节了,遥夜漫步街头,朦胧淡月,桃杏依稀,谁家女孩儿在打秋千?笑里轻轻语。触景思情,往往惆怅依旧,真是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也难怪六一居士要写下“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的伤春之语了。

 全年之中最令京都人家如醉如狂的便是一年一度的元宵节了。在宋代从初一到十五都算过年,从除夕守岁开始,到上元观灯为止的十五个日夜里,海内欢腾,普天同庆,而上元节又把这个悠长假期的气氛推向高潮。公元1124年的元宵节,对宋人而言是最难忘怀的。一进入腊月,开封府便在宣德楼下搭建鳌山,结扎彩棚,花费巨万。游人齐集与御街两廊之下,奇术异能,歌舞百戏,乐声嘈杂十余里。正月初七,灯山结彩,金碧相射,锦绣交辉,所有沿街酒楼茶肆靠窗的座位都被赏灯人包下。
 入夜以后,整个汴京都成为了一座狂欢之城,四处萧鼓大作,丝竹婉转,华灯如昼,流光溢彩,在这火树银花不夜天中,“笑语盈盈暗香去”的女孩子又成为了这不眠之夜的一道亮丽风景。她们笑匀妆面,朱帘半揭,手捻玉梅,妖波向人,恍恍然若凌波仙子。李易安词中曾有“中州盛日,闺中多暇,曾记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的美好回忆,可见元夕之夜,是许多女孩儿最自由快乐的一天。在这个“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的浪漫元夕,在欢腾的海洋里,在灿漫的烟花中,在阑珊的灯火下,有多少少男少女萍水际遇,相聚时是烈火,分别后是寂寞,即带来了“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誓言;也留下了“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的惆怅。对宋人而言,“上元时节”往往意味着浓浓的美丽与淡淡的哀愁。
 夜深了,为祈福国泰民安,天子特命“观灯百姓,不问富贵贫贱,老少尊卑,皆到端门下,赐御酒一杯。”无限辉煌夜未央,元夕佳节也进入了高潮,缤纷的烟火在漆黑的夜空中绽放,绚烂的华灯将梦幻之都点亮,面对难忘今宵的良辰美景,今夜已无人入睡。这时欢度元宵,彻夜无眠,喧嚣达旦的人们大概做梦也没有想到,这难忘的一晚,将是他们在都城汴梁的最后一个元宵节了。此时,就在很远的东北方向,一场巨大的“风暴”正在酝酿着,一场突如其来的灭顶之灾已经悄悄袭来了。这经营了一百六十六年的王朝大厦即将屋倒楼塌了,汴京“歌舞尽,繁华歇”而每一个人的命运也将随着这场空前的国难而被卷入了无底之渊。
                    
           第二章 燕山残梦 海上心情
  事情的起因要从十三年前的一次出访说起了。话说辽朝自天祚帝耶律延禧即位以后,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国内民族矛盾十分严峻,各地反抗不断。大辽帝国这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已经出现了分裂主义苗头了。且不说,白山黑水之间,女真各部不服契丹统治,已开始蠢蠢欲动。辽国东京道,上京道连续爆发了大规模的民族起义,就连一向比较安稳的燕云地区也发生了汉人杨从领导的反辽起义,虽然这些起义最终被辽军残酷镇压下去了,但明眼的人已经看得出来,辽之没落已露端倪。政和元年(1111年)宋朝派童贯访问辽国。童贯使团走东线,前往那“塞外飞花”的辽都上京,途径幽州(辽南京)时,由于一次偶然的机遇,结识了辽朝南院大臣马植,双方多次密谈,内容多不为人知,但两人显然颇为投机。马植对童贯说:自己本是汉人,现因辽朝政局不稳,前途难料,愿南归“圣域”,复汉家衣冠。这之后不久,马植就在燕京神秘的消失了,后世史家均猜测,童贯使团暗中藏匿马植出境。
  
 五年后的政和五年(1115年),一直对辽国这个北方大国予以密切关注的北宋政府,得到了可靠消息。辽东的女真完颜部已于两年前起兵攻辽,并已称帝,建国号为"金",定都黄龙府。这年十一月,辽天祚帝调集南院汉军与北院契丹军、渤海军、奚军共七十余万御驾亲征。大军行进途中,天祚帝得知国内发生政变,无心恋战,率辽军全线后撤。十二日,完颜阿骨打侦知辽军后退的消息,星夜率女真两万铁骑轻装急进,追至护布达岗。金军集中兵力猛攻辽中军,驰冲横杀,辽军大溃,步兵被马踏而死者不记其数,尸体相枕百余里。天祚
帝弃军而逃,一昼夜狂奔五百里,入长春州才稍时喘息。此战之后,素有“女真满万,天下无敌”的金军增至十万骑,并攻占了辽朝在整个东北地区的统治中心东京辽阳府。两年后,又大败辽军于蒺藜山,由于辽国怨军及渤海国高永昌的叛变,金军逐攻占显、懿、濠、卫、显、乾等州及附近郡县,辽河以东及西南一带,尽入金国版图。
 当年那个东收朝鲜、西震党项,南则兄弟赵宋,幅员万里,人口千万,煌煌五京,赫赫威名,不可一世的大契丹 现如今却被辽东的一个未曾听到过的民族打得狼狈不堪,这突如其来的变化确实令北宋君臣感觉有些诧异,但惊异过后,自然又是非常解恨。澶渊之后,宋辽百年未动兵戈,北宋与辽朝虽结为叔伯之国,但两国关系一直比较紧张。辽方持强凌弱,屡兴事端,要挟宋方。庆历二年,北宋增加银帛各十万两匹与辽,熙宁八年在辽朝的胁迫之下,朝廷又有了河东割地(十县)之议。终北宋一世,对辽朝的戒备与日俱增。如今面对辽势已衰的大好局面,宋徽宗赵佶除了欢欣鼓舞之余,脑袋里也正盘算着,如何利用金强辽弱的形势作一番“文章”。而就在此时,宠臣童贯向徽宗皇帝推荐了一位神秘的人物,这个人就是那个五年前失踪的马植。

 听完童贯的一番介绍,徽宗马上就对这个人发生了浓厚的兴趣,特面谕童贯与蔡京共同商议如何接纳马植归宋。徽宗与蔡京当然不会知道,这个马植实际上早已改名换姓隐匿与童贯家了。对于马植这位“回归祖国怀抱”的爱国志士,徽宗给予了相当规格的礼遇,特赐见于皇宫延庆殿,徽宗对辽朝内部的局势颇为关注,在廷见中对马植详加垂问,而马植对答如流,颇为机敏。当徽宗问及马植对辽国态势的见解时,马植奏曰:辽国必亡,陛下念旧民涂炭之苦,复中国往昔之疆,代天谴责,以治伐乱,王师一出,必壶浆来迎。万一女真得志,事不侔矣。这番话与徽宗心思暗合,故对马植颇为赏识,慰勉有加,依为干城,授秘书丞,赐姓“赵”改名“良嗣”并授予所行之事不受宰辅制约的特权。于是曾为辽臣的燕人马植,摇身一变就成了宋帝身边的“红”人赵良嗣了,而这个赵良嗣正是史书中宋金“海上之盟”这个不祥之约的始作俑者。

 不过要想缔结盟约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此时北宋政府对女真内情几乎一无所知。为了增加对金国的了解,也为了进一步试探金人对结盟的态度,徽宗决定绕开外廷,秘密遣使赴金以探消息。当时宋金两国陆路并不接壤,中间还为辽朝辖下的燕云所阻,但早在宋初,曾有女真族人渡海至山东贩马,此海上航道尤存。徽宗欲结交女真又苦于陆路不通,自然要把
希望寄托给那片茫茫大海了。事也凑巧,就在此时又发成了一件事情,为北宋君臣提供了遥远金国的一丝消息。原来辽金恶战,辽东百姓饱受涂炭之苦,有汉人高药师、曹孝才、僧郎荣等率宗族200人,乘海船欲往朝鲜避难,在中途遭遇风暴,船只偏离航向漂入宋朝山东海岸。这一群来自海上的难民,自然会引起当地政府的关注,当弄清出他们的身份后,自然少不了要询问辽东战局的最新发展。根据高药师提供的可靠消息,女真兴起后,锐不可当,连破辽军,已尽得辽东60余州县,现兵锋已过辽河以西,辽主统军无方,契丹已无战心,辽朝在关外的统治即将土崩瓦解。
 地方官员立即将这个重要的情报,申知朝廷。当宋徽宗得知这一消息后,颇为兴奋,更坚定了联金图辽的决心,立即密令童贯与蔡京选派得力将校,连带高药师为随行向导,以买马为名携天子密札乘兵船浮海使金。这一行十数人,自辽东登岸后,见女真哨兵林立,巡骑游弋,戒备森严,杀气腾腾,过往行人全受盘剥,逐心惊胆战,不敢向前。这帮人私下一合计便打道转回青州,还煞有其事的编造谎言,自称已至女真地界,女真人个个如狼似虎,不可理喻,不仅不承认他们的身份,还要抢劫财物,险些被杀死,无奈只得回国等等,所言真真假假,妄图蒙混过关。这帮人编瞎话都编不圆,徽宗越琢磨越觉得蹊跷,命青州安抚使崔直躬详细调查此事,崔直躬具实上奏,徽宗龙颜大怒命将一干人等,编配远恶之地。(这帮人做梦也没想到,东北出回差,回来全成劳改犯啦)。道君心有未甘令王师中继续遴选智勇能吏,欲再次与高药师渡海使金。
 
 俗话说得好,“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一来二去,宋徽宗所谓的“遣使买马”的幕后真正目的,以尽为朝野知晓,一时间舆论哗然,至于对皇帝联金攻辽的决定,朝野上下有人反对,有人赞成,有人则不置可否,一时间吵成了一团。以蔡京、童贯为首的实权派主张“夹攻论”,认为:中国与契丹虽为兄弟之邦,然百余年来,彼常开边衅慢我者多矣。且兼弱攻昧,武之善经也,今我不取燕云,女真必强,中原故地将不复我有。以太宰郑居中为首的主和派坚守坐观论,他们奏请守盟誓,罢使节,严厉谴责蔡京、童贯身为国家重臣,废弃祖宗盟约,凭空制造事端。郑居中剀切指出:澶渊之盟后,两国百年平和,边境宴然,兵不识戈,农不加役。今若毁约背盟,自当仔细计议,何况用兵之道,胜负无常,即使获胜,府库乏与犒赏,编户困于供役,也是蠹国害民之举,如果失败,后果就更不堪设想了。
  知枢密院事邓洵从军事角度上也反对与金联袂攻辽,他说:国朝初年,以太宗之神武,赵普之谋略,曹(彬)潘(美)之能将,百战百胜,征伐四方,唯独燕云未下。何况今日,怎可轻议?且百年盟誓,一朝弃之,诚恐兵革一动,中国昆虫草木,皆不得休息矣!
中书舍人宇文虚中的想法有些特别,他反其道行之,向朝廷提出了联辽论,认为:自女真侵辽以来,辽朝向幕本朝,一切恭顺,如今舍恭顺之契丹,而以强悍之女真为临,恐中国边患未有宁期,不如联辽抗金。而此时,奉命远赴高丽为国王治病的宋朝医官回国了,还特别捎来了高丽国王的口信“闻天子将用兵伐辽,辽乃兄弟之国,存之足以为边捍,女真虎狼耳,不可交也。”高丽王建议朝廷存辽、援辽以为宋捍边。这番话到是与宇文虚中的援辽论,不谋而合了。
  
 宋徽宗听罢这些话,其收复幽云之地,尽祖宗未成之业的雄心壮志,不喾是被迎头浇了一盆凉水。凭心而论,反对派所言多时实情。道君的底气也没以前那麽足了,心里也有些犯含糊,打起了退堂鼓,私下里对蔡京说:北事休作,祖宗盟誓,违之不祥。蔡京无可奈何,与金结盟之事暂时被朝廷“冷冻”起来了。“树欲静而风不止”此时对蔡京等“铁杆儿”主战派而言,又发生了一件不愉快的事。五月里的一天,一个叫安尧臣的草泽小民居然斗胆给天子上了一封万言书,其中历数朝政之失,宦官之横,他认为今日之患在内不在外,故晚上睡不着觉,日日夜夜为官家但心。临了还把童贯、蔡京、赵良嗣这帮人骂了一顿,说他们不知唇亡齿寒,相互勾结,献平燕之议,背后有不可告人的目的。对这个“半路里杀出的程咬金”,蔡京等人恨得要命,纷纷主张以妄议时政,诽谤重臣之罪,予以严惩法办。到是徽宗皇帝对这份万言书表现的颇为大度,除了对书中安尧臣对蔡京童贯等人的指责,不以为然外,也承认安尧臣所言并非全是虚妄之谈。宋徽宗认为其忠心可嘉,非但没与治罪,还赏了安尧臣一个八品承务郎的官职。
 
 眼看结盟之事就要彻底“搁浅”的时候,北宋宦官“军事家”童大帅的一份军事策划书又给皇上打了一针兴奋剂,童贯憋在家中冥思苦想,准备了十来天搞出了《平燕策》。童贯认为就燕云形势而言,燕京为根本,云中为枝叶,朝廷应该将陕西与河北之兵互调,以河东一军牵制云中,而集精兵锐甲攻取幽州,此后据关守险,则天下可定,社稷可安。童贯的这一番军事计划,重新激活了宋徽宗的雄心壮志,又使他看到了“平定燕云”的希望,不禁得怦然心动,逐不复犹豫了,下定决心同契丹决裂。这样导致北宋自挖坟墓,引得各方非议的宋金“海上之盟”被正式启动了。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马超将军

齐王

Rank: 17Rank: 17
上柱国(正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1638
帖子 6538
编号 9
注册 2003-8-19


发表于 2005-2-22 21:45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张建昭于2005-02-22, 16:30:40发表
宋太祖时期边境地区的地方官用的全是武将,可见他并没有重文轻武到那种程度。

而自太宗后,边防大帅用的是何承矩、李允则、李承渥这类说文不文、说武不武的通才,以及张齐贤、范仲淹、庞籍、韩琦这类文臣。而不敢用呼延赞这样“不能制民”的纯武人。
这些人其实还都是称职的,但都有一个通病:唯谨慎是从,缺乏出奇制胜的勇气和魄力,战法保守,故而对外守边作战不是没有胜利,但总是被动。

所以我觉得,唐朝的失败在于给了武将以文臣的权力,如果有文臣把持财政、民政,单靠点兵他们还闹不起什么大风波;而宋朝的失败在于把武将的权力都给了文臣。

如果采取文臣专管地方财政、民政,武将专管军事,互相配合的同时互相掣肘,两朝的弊病或许就不会如此致命。

都监此言甚是!  

文官多谨小慎微,武官多好胜斗勇。所以文官治政,武官掌军应该是绝妙搭配、相互掣肘,彼此牵制,军政只要分家,武官作乱成事的可能性就很小。

唐朝的“安史之乱”、汉文帝时期的“七王之乱”归根到底在于节度使和诸侯王军政大权集于一身所至。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ltsitm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3
帖子 337
编号 30336
注册 2005-1-15


发表于 2005-2-22 21:51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我非常喜欢宋朝,倘若那时的通信设施能像现在一样发达也许我们早就走上资本主义了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王佐之才

太中大夫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军师将军
好贴 3
功绩 178
帖子 906
编号 17624
注册 2004-9-13


发表于 2005-2-23 17:5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为保障这一重大外事活动的顺利实施,负责组团的王师中充分吸取了上次出使的经验教训,精心物色了一批人,其中有谈判家马政,精通女真语的翻译官呼延庆,了解辽东风土人情的随行向导高药师等以及禁军中的得力将校和士兵共计八十余人,将他们的个人履历列了一个长长的单子,报到宋徽宗面前,得到了皇帝的首肯。八月四日,访金使团出行前,进宫面圣请示方略,教主道君皇帝在延庆殿发表重要讲话:如见女真首领,先言两家旧日之好,而后试探观察金主的反应,如果金人有意,可代表朝廷徐徐商议夹攻辽朝之事,同时邀请女真使团报聘回访。
    八月中旬,马政一行带着秘密使命从汴京出发了,由于他们此行是试探性的非正式访问,故只转达天子口谕,没有携带御笔信札与任何文字。使团还按原来的路线自青州渡海赴金。他们一行漂泊海上,力尽艰辛,九月二十九日终于抵达辽东海岸。没想到一上岸就让女真人给了一下马威,使宋人第一次领教到了金人的厉害。金军巡卒以盘查辽国奸细为名,将他们捆绑起来,抢夺所带财物,还要杀死他们。由此可见女真士兵在战时随便俘获平民,掠夺财物恐怕也是家常便饭的事了。也难怪上一次出使的人,中途就被他们吓回去了,可见尚带有部落制残余的女真人,野蛮不开化,被说成“如狼似虎,不可理喻”并非是虚言。面对金军哨兵的胡来,高药师大声抗辨:“我们不是辽国人是宋朝使团,奉天子之命见贵国皇帝。”精通女真语的呼延庆忙不迭的翻译。
    金兵将信将疑,也不敢过于造次,但仍将他们捆绑起来,让他们享受“奸细”的待遇,押往皇帝寨(阿骨打驻处)发落。金军押着这一行人上路了,途中历经艰辛,在金国腹地行了一千余里。半个月以后精疲力竭,吃尽了苦头,透着一股狼狈相的宋朝使团才到达涞流河(松花江支流),见到了完颜阿骨打,当金方弄清宋朝使团的来意后,认为如果能同宋朝南北夹击辽国使契丹再树一敌,当然是求之不得,逐喜出望外派李善庆等携带国书并北珠(这个东东可是徽宗最喜欢的)、生金、貂革、人参、海东青(名贵猎鹰)等回赠礼物随宋使回国报聘。
   
   宣和元年(1119年)金国李善庆使团到达汴京。徽宗宣谕由太师蔡京接见金使,双方经过商谈后,宋朝决定派朝议大夫赵有开为使节带着诏书、礼物正式赴金展开谈判。使团行进至登州后赵有开突然抱病而亡了,而这是宋朝获得了有关女真正在同辽国议和的消息,事出仓促,宋徽宗为慎重起见命使团不必赴金改为原地待命,只由呼延庆代表朝廷送金使归国。
   
  金国自从攻占东京辽阳以及长春州后,已经彻底打开了通往辽朝上京与中京的大门。金国与辽国和议其实并无多少诚意,不过是“以和谈佐攻战”为下一步的大举伐辽,做准备罢了。宣和二年(1120年)二月间,金朝在完成战争准备后,借口辽国在册文中不称“大金”皇帝,只云“东怀”国王,让金人最不能接受的是辽主不管金主叫“哥哥”(不以兄事之)。这有什麽好奇怪的,辽天祚帝年过半百,胡子拉茬一大把,儿子女儿一大堆,怎能管东北的那个毛头小伙儿阿骨打叫“哥哥”。女真认为“理直气壮”悍然拒绝和议,分三路大举进攻辽朝上京。当宋廷侦知辽金和议破裂,两国再度开战后,决定抓住时机,迅速遣使赴金就燕云归属、联袂攻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展开谈判。这样,赵良嗣一行带着天子御笔,匆匆忙忙自汴京出发了。

   赵良嗣率团到达金国后,阿骨打正在率军攻打上京,赵良嗣得知这一情况后,迅速转道前往前线。五月,金军攻占上京,辽国上京留守达不野降金。金宋双方在上京正式展开谈判,达成了上京协议:
   一、宋金联袂夹攻辽国,长城以北的中京大定府由金军负责攻取,长城以南的燕京析津  府,由宋朝发兵攻取,西京云中府由宋金联合攻取,如一方不能如期履行,便算失约。
 二、灭辽后,宋收回燕京故地,并将原来对辽朝的岁币岁帛转献金国。
 三、宋金双方不能单独与辽朝构和,不可单方面招降纳叛。
 四、金朝同意西京诸州原则上归属宋朝,但具体归还时间,双方再行商议。

   宋金双方最终虽说达成了协议,但整个谈判的过程,并不轻松。宋方在谈判中第一次领教了,在战场上摧枯拉朽的金人在谈判桌上也同样是非常厉害与精明的角色。首先就是每年的岁帛岁币的问题,宋使赵良嗣最初只答应依澶渊旧例给金方三十万,这引得金朝君臣大为不满,强硬的提出辽时燕云不属南朝,犹给五十万,为何如今只给我朝三十万?金人为了每年的“压岁钱”闹将起来,而且还不依不饶,宋方这才知道女真没那麽好糊弄。对于金方的胡搅蛮缠,宋使团随经多次交涉,但最终还是答应了金方的要求。不过要说岁币的增加实际上还算小事一桩,宋徽宗的御笔信札才真正的为宋金海上之盟埋下了一个天大的败笔。
   
原来,宋主对辽朝的行政区划并不了解,这封匆匆拟就的御笔中只提燕京及所属诸州的归属问题,连相当重要的西京云中府的归属都没有涉及到。徽宗皇帝的这封意义模糊不清的“乌龙”御笔,实际上是自绊手脚,为自方的外交谈判凭空制造了障碍,实属成事不足之举。道君画画写字都是细致入微,为什麽这麽重要的外事信件写得如此草率不严谨,真不知道这个白胖子,脑袋里尽想象些什麽?
  
应该说赵良嗣还算是一个谈判行家,脑袋还算清楚,反应也还机敏,在谈判中以退为进,利用增加岁币的经济筹码,最终诱使金方澄清了对整个西京问题的态度,避免了在外交上的遭受重大损失。但燕京问题就没那麽简单了,远比大家想象的要复杂的多,原来按照辽朝行政区划,檀(北京密云)、顺(北京顺义)、景(河北遵化)、蓟(天津蓟县)、涿(河北涿县)、易(河北易县)六州属燕京路,而平州(河北龙卢)营州(河北昌黎)与原属契丹的旧地滦州另外组成了平州路。燕京、平州两路虽同属南京道,但却是两个不同的行政区。
   
问题马上就来了,既然宋主御笔只提到燕京及所属诸州的归属,并为涉及到平州问题。故当宋使赵良嗣在谈判中极力的扩大燕京所属范围,试图将原属汉地的平、营两州纳入燕京时,金人马上就在里钻了个空子,理直气壮的指出,平、营两州在辽朝别是一路,不属燕京范围,故不在讨论之内。若从表面来看,金方拒绝讨论平、营两州归属问题,也不是没有道理。既然宋帝御笔只提燕京未提其他,谈判中金人也不反对燕京归宋,但原属汉地的平、营两州即以与契丹旧地的滦州组成了平州路,就不属燕京范围了,既然不属燕京范围,那麽金方就在可还可不还之间了。况且辽平州路所辖共三州,平、营两州还宋,只剩下一个滦州,平州路势必不复存在了,精明强干的金人岂能接受?

   但若更加深入的分析这件事,就会有这样几个疑问?宋帝御笔同样为涉及西京诸州(山西大同),为什麽,赵良嗣一经提出,金人便慷慨应允了此其一,其二,西京道所属八州,燕京路所属六州,在燕云十六州中,金人已经应允十四州属宋了,为什麽却偏偏对相对比较偏远的平、营两州不肯放手呢?
     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金朝应允西京归宋,实际上就是许给北宋的一张空头支票,既然按照两国条约,西京应该由宋金双方共同攻取,如果金方不同意西京诸州归宋,宋朝自然不会再与金军夹击辽国西京,弄不好还要反同辽朝结盟。就是宋不联辽,而改为自己发兵攻取西京,也将有可能使金朝丧失在西京问题上继续同北宋讨价还价的砝码。当时金朝对北宋的军事实力到底如何,还不太清楚,灭辽战争又进行到关键时刻,岂可凭空再树一敌。狡猾的女真人对宋人的谈判底线,也就是收复燕云汉地的企图,可谓心知肚明,在这个时候,是不可能过分的刺激宋人的。
    所以,当宋使赵良嗣脱离御笔的范围,提出西京问题时,金人便顺水推舟,慷慨大方的应允了。况且又以此为条件向宋朝追加了二十万两匹的岁赐。大家不要忘了,辽国西京宋金双方都还没有得到呢,对金人而言,这就如同用一张空头支票去兑现真金白银,何乐而不为呀?至于平营两州虽说属于偏远州路,其繁华程度自然不能同燕京所辖六州可比,但在军事上却是兵家必争之地。平州境内的榆关(山海关)是中原通往金朝控制下的东北地区的锁匙咽喉,辽朝中京此时还未能攻下,而战后燕京路所属各关隘如紫荆关、居庸关、古北口、松亭关归宋所有,金人前往中原只能经榆关,这样看来平州的战略地位对金方而言就显得颇为重要了。这也就是金方在谈判中对有关平州问题寸步不让的真正原因了。说点题外话,偶总是觉得在中国历史上,女真这个民族很值得研究一下。这个民族是有勇有谋,粗中有细,所谓外豪爽而内有机谋,有的时候其心计缜密之处,是其他民族无法比的。这也就是为什麽这个人数本不算多的民族,能够在一千年的时间里屡次成功的主宰中国历史,有效地统治其他民族的地方了。

纵观这次谈判,金人依托军事胜利以及自身实力,展现了较高的谈判技巧与灵活性,对相关利益,金人做到有所舍有所守,充分体现了女真统治者务实而不好虚。西京所属八州虽大,未涉及根本,也可慷慨弃之,平州路虽小,但却是国之门户,同样寸土不让。在整个谈判中,金人利用宋人急于结盟的心态,善于拿捏火候,承诺将幽云十六州中的十四州空许宋朝,而寻找借口,独将战略要地平州攥在手里,控天下之险要,使自身游刃有余,为以后的战守留有回旋余地。宋人碍于御笔有误,吃了个哑巴亏,再加上基本上也得到了金人对收复燕云故地的支持与认可了,宋方自然不会因小失大,为平、营两州而与金方彻底闹翻。由此可见,金人在谈判中对宋人心理的把握可谓到家了。
                                       (待续)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紫冠道人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82
帖子 721
编号 7088
注册 2004-4-27


发表于 2005-2-23 18:01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宋本就是没有战争的意思,而形势在那里呢又想占点便宜。结果。
什么叫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赵宋就是个反面。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王佐之才

太中大夫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军师将军
好贴 3
功绩 178
帖子 906
编号 17624
注册 2004-9-13


发表于 2005-2-23 18:2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宋朝也进行了一些准备,不过这些准备多不是军事上的准备,更多的是外交、统战方面的手段,北宋不积极作战争准备,幻想用外交统战的方法,和平收复燕云十六州,恐怕是不切实际的幻想。实际上这一经验教训对今天仍然有着某种借鉴意义。说实在的我之所以写这东西,也是觉得中国第一个千年的这段历史很有些意思,对今天仍然有着某种参考作用。毕竟,当中国进入第二个千禧年的今天,是当强汉还是当弱宋,也是我们无法逃避的一种抉择。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马超将军

齐王

Rank: 17Rank: 17
上柱国(正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1638
帖子 6538
编号 9
注册 2003-8-19


发表于 2005-2-23 20:50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王佐之才于2005-02-23, 18:21:59发表
宋朝也进行了一些准备,不过这些准备多不是军事上的准备,更多的是外交、统战方面的手段,北宋不积极作战争准备,幻想用外交统战的方法,和平收复燕云十六州,恐怕是不切实际的幻想。实际上这一经验教训对今天仍然有着某种借鉴意义。说实在的我之所以写这东西,也是觉得中国第一个千年的这段历史很有些意思,对今天仍然有着某种参考作用。毕竟,当中国进入第二个千禧年的今天,是当强汉还是当弱宋,也是我们无法逃避的一种抉择。

王佐兄说的比较含蓄啊,有些切中要害,一针见血。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真夫瑞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校尉
级别 安国将军
功绩 13
帖子 869
编号 2320
注册 2003-11-19


发表于 2005-2-23 21:4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王佐兄的文章分析了当时的外交、军事方面,但宋朝内部问题似乎没有涉及。宋徽宗时宋朝内部就已经十分腐败,虽然汴梁歌舞升平,但六贼乱政、花石纲、盐钞事件等等激起了人民的反抗。方腊、宋江等起义不断。可以说,宋朝此时已经失去了不少民心,国力也大为衰弱。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真夫瑞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校尉
级别 安国将军
功绩 13
帖子 869
编号 2320
注册 2003-11-19


发表于 2005-2-23 21:4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我一直觉得奇怪,宋朝有那么富裕吗?从大蜀雄军、庆历新政失败、王安石变法到方腊都让人觉得不是那么回事,
个人认为宋朝贫富差距还是很大的,少数地区如汴梁一带集中了大部分财富。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王佐之才

太中大夫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军师将军
好贴 3
功绩 178
帖子 906
编号 17624
注册 2004-9-13


发表于 2005-2-23 22:2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真夫瑞兄:
 您说的有道理,实际上北宋首都汴京同现在的北京有某种相似之处。全都是利用首都的地位,天子脚下的特权,形成了吸血似的黑洞经济。从而形成了首屈一指的特大型消费城市。北宋地域上的经济差距与贫富分化是存在的,但从总体来看,北宋财富兼并程度与其他朝代相比要好一些。(汉、唐、明几朝土地兼并是非常严重的,土地所有权高度集中在大地主大官僚手中。)北宋有其“均富”的一面,这实际上也为市民阶层的出现与崛起创造了条件。正因为财富相对分散,所以使城市商品经济得到较快的发展。
  
学者普遍认为:北宋的社会商品总量相当与清朝中叶的一半,而人均购买力却相当于清朝的两倍。(宋朝5000万人口,清朝中叶人口在3亿左右)
  
 关于,王安石变法以及北宋亡国的历史教训,我会在下文中有所探讨。愿意与兄台一起讨论。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真夫瑞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校尉
级别 安国将军
功绩 13
帖子 869
编号 2320
注册 2003-11-19


发表于 2005-2-23 22:5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哦,期待王佐兄后文。
我一直觉得宋朝是个十分可惜的朝代,经济、文化、科技什么都不差,人口也不少,军役人口及军队的装备等等条件都十分优越,人民对政府、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都是前所未有的。更兼历经前期数代的休养生息,若能出一名君,奋前世之余烈,当可创下如汉唐之威。华夏族当可迎来另一颠峰时期。可惜积弱累世,竟然一蹶不振。从此之后华夏族日益衰落,数沦异族,黄金时期一去不复返,直到还要高喊民族复兴啊。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孔闻岱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校尉
级别 军师将军
功绩 10
帖子 970
编号 5386
注册 2004-2-17


发表于 2005-2-24 00:19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南北两宋,都是积弱不振,饱受外族入侵,是我挺不喜欢的一个朝代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Rank: 20Rank: 20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QUOTE:
原帖由真夫瑞于2005-02-23, 22:52:52发表
我一直觉得宋朝是个十分可惜的朝代,经济、文化、科技什么都不差,人口也不少,军役人口及军队的装备等等条件都十分优越,人民对政府、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都是前所未有的。更兼历经前期数代的休养生息,若能出一名君,奋前世之余烈,当可创下如汉唐之威。华夏族当可迎来另一颠峰时期。可惜积弱累世,竟然一蹶不振。从此之后华夏族日益衰落,数沦异族,黄金时期一去不复返,直到还要高喊民族复兴啊。

当时的社会风气就是不思进取、维持现状,从高层到基层都是这样,即使有宋神宗、王安石这样意图改变现状的人,也无法抗衡保守的思潮。这也跟当时的儒学的发展程度有关,法家始终是无法战胜儒家。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单调一索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3
帖子 294
编号 33057
注册 2005-2-18


发表于 2005-2-24 11:48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楼主好文。
按世界及中国社会发展的轨迹,宋朝应该是中国(汉族)封建社会的顶峰才是,明朝虽然短暂地中兴民族,但发展的没落性却显而易见。(元清就不好说了)。可叹却只是一个积弱的朝代阿。
夸张一点说,作为防范蛮族的桥头堡,宋朝的弱势也造就了契丹、女真尤其是蒙古的强大。这一点甚至影响了全世界。


精华帖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6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11-17 03:56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30545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