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女-离线 扶楠

太华公主光禄大夫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讨逆将军
好贴 6
功绩 333
帖子 677
编号 7193
注册 2004-4-29


发表于 2004-11-10 01:19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难兄难弟——李建成和李元吉

前面写了李氏父子中最光辉的两人,下面这两位,就是倍受争议的李建成和
李元吉了。记得当初闲聊各版李世民时,有位JJ说,把各版李世民合到一起,他
的人格严重分裂……当时为此笑了半天,如今写这两人的时候,忽然发现,这两
兄弟人格更是严重分裂……

    李建成,这位悲惨的大哥,相信自从他在玄武门受了一箭之后,就少有人说
他的好话了。不过这也没什么关系,反正他本人已经不知道了。想来,他当时惊
魂未定,可能尚未完全明白事情是怎么回事,就有一支箭当胸穿过——此前李元
吉连射李世民三箭未中,而李世民一箭成功,射术高低倒是次要,心态当然更主
要,李世民有备而来,李元吉慌乱之下大概是想做做反击的样子。还有,李建成
这么容易就被射死了,是不是也与他没做准备有关,他大概觉得李世民是回射元
吉的,结果箭正是向他射来——他实在低估了他的二弟。当然,这是揣测,当时
他怎么想的,只有天知道。

    其实李建成究竟是什么样的人,真是不好说,说法千变万化,而元吉的盖棺
论定好像还稍“好”点。当然不是说他为人怎么稍好,而是起码有个比较固定的
说法了,而不像建成那样说什么的都有。对元吉的描述大多是荒淫残暴,总之是
有些残酷甚至有点草菅人命。草菅人命?这么说其实也不过分,看他带着一帮婢
女们玩“做战”的游戏——如果这还能叫游戏的话——而且不是摆摆样子玩过家
家而是真刀真枪的玩“命”,因此死了很多人,结果他的乳母陈善意也因此而死。
这位乳母,人如其名,当初元吉生下来因为长得太丑而差点遭遗弃——想来怎么
也是大户人家的孩子,就算母亲不喜欢,但真的扔掉的话也不大可能吧,不过窦
夫人不喜欢他倒是事实——就是这位乳母善意私乳之,算来真是元吉的大恩人了,
只可惜善意无善报,死在了这个从小看大的孩子手中。可气的是,元吉并非误杀,
而是“命壮士拉死”,实在有些不可饶恕,简直想问一问,这个人还有没有人心
哪……元吉还真有人心,只是要是按照古埃及的说法,人死后都要称一称心脏的
重量的话,只怕元吉心脏的重量少得可怜。不过,陈善意死后,元吉想来也惭愧
过,因此私谥慈训夫人。虽然这也不代表什么,但他还想得起来谥一下总比不谥
强,也由此印证了此人人心尚未全失……元吉平时真有胡作非为的意思了,而且
正史野史里元吉性格多是如此,几乎从无矛盾,应该说,他基本上就定格如此了。
其他的呢,本也没什么问题,就是小说中总是把元吉的排行搞错。就算是老三玄
霸早死,可好歹人家也是上了家谱的,可不知怎么搞的,小说中总是把元吉写成
老三,玄霸为老四。——难道是因为元吉叫“三胡”?……也不对啊,玄霸叫
“大德”,怎么没见把他和李建成的排行搞混呢……

    而建成的性格则复杂多了,虽然一贯的论调承袭了旧有的“无能昏庸吃喝玩
乐”说,但现在的很多翻案文章中又把他写成一个仁厚雄才、稳重干练的人,甚
至某些“极品”——极端的作品——中还把他写的超过李世民。平心而论,李建
成当然不是傻子,更不是没头脑的笨蛋,才能上李建成还是不很差劲的,攻长安
的时候还有扫平刘黑闼等几件事确实显示了他的一些才能,但说要比李世民强,
只怕还是证据不足,就算说没机会表现,但真要有机会,他真的会有说的那么好
吗?也未必吧。总得打出五分的余量来吧,没有实践过就说他一定会打的好未免
武断。尽管如此,应该说,李建成还是个很有才干的人,至少很有实力——包括
他自身本领,还有东宫的实力。他的悲哀,是与李世民同时期。不过喝酒打猎之
类的就不必深究了吧,看看李渊、李世民、李元吉加上李建成,哪个没有这个毛
病,用这个作为攻击建成的口实有些吹毛求疵,由此也可以说一点,建成平时除
了这些之外,其他地方其实很“检点”,以致后来史臣们只好抓住这种地方做文
章,而元吉则没有让他们太过伤脑筋,没怎么费劲就写了若干恶行。但如果说到
人品呢,从建成前些年不想杀世民来看,一方面说明他政治上有些“狡猾”,另
一方面,倒也说明他的确仁厚,不然是连这几年都不给世民留的,但建成也未必
那么高尚。一味的回护李建成说他如何如何好倒是没未要了,那样就有为了翻案
而翻案的嫌疑,这样先有了目的性而后下的结论是带有感情色彩的,同时也失去
了它的客观性。然而很多作品中,不是为了衬托世民而刻意极其贬低建成,就是
为了美化建成而贬低世民,这样对谁都不是很公平的。为什么不能写成——李氏
两兄弟都是人中龙凤,都 十分十分出色,都……,只可惜他们必须分个胜负来
……而这又实在是一件可悲的事情——这样的呢?

    那么,兄弟之争究竟谁是始作俑者呢?李渊?李建成?还是李元吉?抑或李
世民?……只怕都是,也只怕都不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平日的点点滴滴
终于汇成了一条积怨的河,不但让父子兄弟四人困于水中痛苦挣扎,也使得当时
的政局为之窒息。不可否认,李渊是偏爱着世民,而世民功劳又大,于是李渊给
了世民很丰厚的奖赏,这并没有错。然而,错就错在这封赏背后的寓意。但这寓
意是谁赋与的呢?一个人有一个人的看法。世民从中看到了希望,建成从中看到
了危机,元吉品尝到了妒嫉,大臣们被搞得疑惑,李渊被搞得烦恼,我们则看到
了纷争的源头。于是,各自又有着各自的行动,世民开宏文馆,不避讳的露着自
己的锋芒,建成忧虑着着手“反击”,元吉从中挑拨着,大臣们则纷纷选择自己
的立场,生怕站错了队,而这些行动又使李渊愠怒着,无奈着……

    说到元吉的立场,倒也有不同的说法,虽然现在“元吉计划与建成联手击败
世民后自己打败建成而得皇位”的说法依然是主流,但伴随着“建成无能”说的
翻案,聪明的我们很快就发现了其中的难度:若是真能击败秦王,则强大的秦王
集团尚且敌不才太子,以元吉的实力更是难望其项背。因此,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是与对建成才能看法相关的,后者对前者的影响甚大。一般来讲,符合逻辑的想
法是:建成无能,元吉欲取而代之——传统的看法了;建成很有才干,而且名分
已定,地位实难动摇,元吉帮他只是为将来好过,未必是要取代他——这个,有
了翻案的味道了。当然,还有“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新看法,就是:建
成依然很有实力很有才干,而元吉也依然要取而代之,原因就是,元吉并没有我
们这么聪明……看来问题的终极关键并不是上面提出的那个,而是元吉本人的目
的到底是什么……这个,真是不好说,谁不想做皇帝呢?而人又不是都有自知之
明。如此看来,当真新的看法更合道理,可是什么事都有个万一,而且元吉真的
没有自知之明?好像也不是哦,大家别忘了太原是怎么丢的——当然了,元吉的
临阵退逃很无能,可是,这不正说明他很清楚自己不可能保住太原吗?因此他没
有“犯傻”,而是“聪明”的选择了逃离,这对唐朝来讲失去太原是一个损失,
但对元吉个人而言,绝对是得大于失,不然,他很可能就成了李唐建国时牺牲的
最高级别人物了,到时只怕李渊比丢了太原还更难过。而且对付突厥时也有一次,
李世民要李元吉和他一起去出战,但元吉没有去,也是因为害怕……这说明,很
危险的事情元吉不会轻易去做,而且自己究竟能不能对付得了对手,他心中也自
有谱,像对付太子那样的大事,他不会疏于考虑。至于联手建成对付世民,则是
狐假虎威了,正如很多人的看法那样,建成当时有着绝对优势,很多人都认定他
会胜出,因此元吉觉得帮他把握更大一些。至于说他有时表现得比建成还要着急,
其实也是有道理的,因为他从前和世民也并无大的过节,但自从他帮着建成开始,
他和二哥的关系就已经无法再恢复从前那样了,世民对自己一定会忌恨,——就
算不忌恨,他也不会想到——而世民又有着这样的才华,可谓栋梁之才,哪个君
王不想用这样的人呢?万一以后建成世民二兄弟“和好”,世民以其才干必定位
在元吉之上,而建成又未必会像现在这样倚重信任自己,那么,他的日子会很难
过。而杀了世民之后呢,建成就算不信任他,他的头上也没有一个冤家压着他了
……元吉在整个事件中扮演的角色,当然并不光彩,很多时候他也充当着挑拨离
间的小人,但得这更多似乎是出自于忌恨,若说他有恁般恁般过深的心计,好像
也高看他了。倒是建成,声色不动的反击,又声色不动的看着元吉进攻世民——
争夺到了白热化的时候,彼此之间也不顾什么亲情了,相信此时建成就是再仁厚
也起了杀害世民之心,但是去和李渊明说的却是元吉,李渊当然没有同意,不过
也不同意把他的沉默视为默许,他很可能是觉得元吉这个想法太过分,而制止之
后元吉非但没有听话,反而说的更多,而一般拒绝这种情况的办法最好就是沉默
……应该说李渊此时对兄弟间的关系才有了一个真正的掌握,惊讶、无奈,还有
痛心……这一切,都是对着兄弟三人,但是不愿杀子的李渊对主张兄弟相残的儿
子肯定也会产生看法,反正建成是脱身在外了……还有世民中毒一事,历来认为
可能并未发生。我觉得建成下毒的可能的确很低,试想,这次宴会是在东宫,那
么很可能提出来进行这次宴会的就是建成本人,而且这就是建成的地盘,一旦出
了什么意外,那么提倡此事而且是东道主的建成很难把话说清楚,正常情况下应
该不会是他;如果是他的话,那么说明他对后果——无论毒死毒不死,后果都极
为严重——想的很清楚了,而且不惧怕父皇的惩处,这说明什么,说明他是连父
皇都不在乎的了,这种情况只能是他已做好了推翻父皇的准备了。可是实际情况
是出事后这些都没有发生。不过,这并不代表世民就是假装的,也不能说明这件
事就是编出来的,谁会轻易用性命作赌注,更何况李世民这样“将为天子,愿自
惜”的贵人。像喝毒药这种事是很没有把握的,不像现在电视里演的那样弄个解
药就万事大吉,在古代这是很危险的。大家还忽略了一个人,就是元吉啊。很大
的可能就是是元吉在建成不知道的情况下下了毒欲害世民……很多时候建成自己
不多说不多做,而自有元吉去说去做,有这么好的弟弟帮忙,何乐而不为?

    最后兄弟二人玄武门前同时罹难。元吉活得稍长些,其实他满有机会逃脱的
——当然逃得了逃不了另说,但确实情况要好些,哪怕只是些曙光,也比建成的
一箭而死强。当时世民落马,元吉当时若是乘此机会拼命快逃也许还好,但当时
他的选择则是下来要杀李世民,时间一耽误,他连这最后的机会都失去了。大概
是命中注定吧。

    然后……然后就是大屠杀了。建成、元吉的儿子们纷纷被缚法场砍头,李渊
也是爱莫能助爱莫能救,建成、元吉二人魂如有灵一定很难过,很气愤。不过这
也不能怪世民。因为,如果失败的是他,那么建成元吉这两位伯父叔父,对他们
的侄儿也不会好到哪去,只能说他们投胎投对了。

    历史没有如果,可是如果一下,如果让建成、元吉取得胜利,会怎么样?

    首先,李世民死定了,然后秦王府呼喇喇大厦倾覆,该杀的杀,该贬的贬,
总之,我不觉得李建成会像李世民那样心胸宽大,何况还有个元吉在旁边呢?然
后,公布功臣名单,第一位仍可能会是裴寂,不过这次裴寂可以安心的做这个第
一名了;然后,依然是老臣们的倒台,陈叔达、萧瑀宇文士及等人的下场堪忧;
若干年后,封德彝曾经阴附世民的行为同样会使建成心惊,恼怒下封伦大人的好
谥号还是得改……这些都不提了,说说国家会变成什么样子呢?建成不是也很有
才吗?但他缺少世民那样的动力,因为他的皇位得来的正大的多,他不必怕后世
史书说他杀弟,因为那是那个野心家自己找死;他不必担心后人说他逼父,因为
他也没逼,很大的可能就是起码在杀掉世民的九年以后七十岁甚至更老的的李渊
把皇位传给了五十左右没几年享受皇帝生活的李建成——这个时候很多皇帝都行
将就木了;他可再也玩不起废立太子之类的游戏了,而且还得盯住儿子们的四皇
叔。这时的建成已老了很多,若说当初还尚无必夺皇位之心的元吉这时能很安份?
……所以这些琐事掺和在一起,建成就是有比世民还高一等的才华,只怕也不会
弄出比世民更好的政绩,这样,本来应该是贞观盛世的时候也就有了一个朝代正
常情况下初期的模样,而失去了唐朝从一开国就进入强盛的特殊光彩。对外嘛,
呵呵,强大的突厥就算是自己要走向灭亡,建成执政下的唐朝都未必会这么干脆
的解决它——不能不说,在对外方面上,世民胜出的太多太多,从武德七年那次
事就能看出来,即使是为了抑制世民的兵权,但也不该以国家利益为代价,无论
从哪方面看,建成支持迁都都是个错误。如果不能顺利解决突厥,那么就更不用
说什么薛延陀、高昌的灭亡,还有诸多小国的归附,天可汗的名称只怕至今不会
有人想得出来。不过也有一点好,就是不会有征高丽的失败了……还有,若干年
后武则天会不会依然进宫呢?这一方面看武士劐的“运气”了,另一方面,还得
看建成的皇后如何——史书中好像从来没有涉及到他的妻子呀,倒是元吉的夫人
后来还记了一笔,这位原李家大少奶奶却是只字未提,绝不是她家世的原因,那
是为什么呢?难道史家有难言之隐?还是忘了?这个,老天知道的更清楚吧。当
然了,如果建成真的胜利了,情况也未必真会这样。怎么说呢,既然没发生过,
就什么都是虚言。

    李建成、李元吉兄弟,往往一提起的时候,都是建成、元吉连着写、连着叫,
而且还真的很顺口。在武德年间的宫廷争斗中,他们“患难与共”,在传统的说
法当中,他们两人又是“狼狈为奸”,真可谓一对难兄难弟了。

[ 本帖最后由 三种不同的红色 于 2008-6-4 14:15 编辑 ]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王佐之才

太中大夫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军师将军
好贴 3
功绩 178
帖子 906
编号 17624
注册 2004-9-13


发表于 2004-11-10 19:5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酿成玄武门之变的根源在于李渊。唐高祖李渊宦海沉浮多年,善于韬光养晦,为人稳健而有心计,但毕竟是靠儿子打江山,必然会造成尾大不掉的局面。秦王多有军功,掌握着唐王朝精兵猛将。不仅对太子建成的继承权构成了威胁,而且连最高统治者李渊本人也感到锋芒在背。在玄武门之变之前的一段时间,李渊就已经对秦王不满了,曾经愤愤的与亲信大臣裴寂说:这都是底下人挑唆坏了,已经不是我从前的儿子了。所以李渊更倾向于在三个儿子之间搞平衡,利用东宫与齐王对秦王有所制衡。这实际上是火上浇油,使兄弟之间斗争更加白热化,以至于到了无法调和的程度。所以,我们在研究玄武门之变这段历史时,不能忽视李渊这个很重要的因素。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布雷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5
编号 23994
注册 2004-11-12


发表于 2004-11-12 21:5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无论世民有怎样的才干,无论贞观之治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辉煌

很难原谅他削瓜切菜般处死自己众多侄儿的行为~~中国人谈论下一代喜欢称呼“子侄”----侄儿和儿子处于平等地位~~削职为民充军发配有的是手段,完全可以不必这么血腥

如果是昏君还有理由说他脑袋有毛病,可惜阿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晕菜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16
帖子 1572
编号 6332
注册 2004-3-29


发表于 2004-11-13 22:0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李渊没有才能?呵呵,请看下一段
及义旗建,密负其强盛,欲自为盟主,乃致书呼高祖为兄,请合从以灭隋,大略云欲与高祖为盟津之会,殪商辛于牧野,执子婴于咸阳,其旨以弑后主执代王为意。高祖览书笑曰:“李密陆梁放肆,不可以折简致之。吾方安辑京师,未遑东讨,即相阻绝,便是更生一秦。密今适所以为吾拒东都之兵,守成皋之扼,更求韩、彭,莫如用密。宜卑辞推奖,以骄其志,使其不虞于我。我得入关,据蒲津而屯永丰,阻崤函而临伊、洛,吾大事济矣。”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晨山尚书
(呼吸氧气)

白衣伯爵中大夫

Rank: 20Rank: 20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4
功绩 312
帖子 11210
编号 1080
注册 2004-10-28
来自 海峡西岸
家族 慕容世家


发表于 2005-6-2 10:4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一味的回护李建成说他如何如何好倒是没未要了,那样就有为了翻案
而翻案的嫌疑,这样先有了目的性而后下的结论是带有感情色彩的,同时也失去
了它的客观性。然而很多作品中,不是为了衬托世民而刻意极其贬低建成,就是
为了美化建成而贬低世民,这样对谁都不是很公平的。为什么不能写成——李氏
两兄弟都是人中龙凤,都 十分十分出色,都……,只可惜他们必须分个胜负来
……而这又实在是一件可悲的事情——这样的呢?

这个说的很好,既中庸又很实际,为翻而翻难免矫枉过正了

QUOTE:
世民从中看到了希望,建成从中看到
了危机,元吉品尝到了妒嫉,大臣们被搞得疑惑,李渊被搞得烦恼,我们则看到
了纷争的源头。于是,各自又有着各自的行动,世民开宏文馆,不避讳的露着自
己的锋芒,建成忧虑着着手“反击”,元吉从中挑拨着,大臣们则纷纷选择自己
的立场,生怕站错了队,而这些行动又使李渊愠怒着,无奈着……

不管怎么说李渊应该是造成兄弟反目的惨剧的最大责任者,有点像刘表,当然儿子好多了,说到底是一山不容二虎。

QUOTE:
所以这些琐事掺和在一起,建成就是有比世民还高一等的才华,只怕也不会
弄出比世民更好的政绩,这样,本来应该是贞观盛世的时候也就有了一个朝代正
常情况下初期的模样,而失去了唐朝从一开国就进入强盛的特殊光彩。对外嘛,
呵呵,强大的突厥就算是自己要走向灭亡,建成执政下的唐朝都未必会这么干脆
的解决它——不能不说,在对外方面上,世民胜出的太多太多,从武德七年那次
事就能看出来,即使是为了抑制世民的兵权,但也不该以国家利益为代价,无论
从哪方面看,建成支持迁都都是个错误。如果不能顺利解决突厥,那么就更不用
说什么薛延陀、高昌的灭亡,还有诸多小国的归附,天可汗的名称只怕至今不会
有人想得出来。不过也有一点好,就是不会有征高丽的失败了……还有,若干年
后武则天会不会依然进宫呢?这一方面看武士劐的“运气”了,另一方面,还得
看建成的皇后如何——史书中好像从来没有涉及到他的妻子呀,倒是元吉的夫人
后来还记了一笔,这位原李家大少奶奶却是只字未提,绝不是她家世的原因,那
是为什么呢?难道史家有难言之隐?还是忘了?这个,老天知道的更清楚吧。当
然了,如果建成真的胜利了,情况也未必真会这样。怎么说呢,既然没发生过,
就什么都是虚言。

确实如此,历史恐怕就不是这样了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武安国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37
编号 38802
注册 2005-5-13


发表于 2005-6-2 11:09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布雷于2004-11-12, 21:50:57发表
无论世民有怎样的才干,无论贞观之治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辉煌

很难原谅他削瓜切菜般处死自己众多侄儿的行为~~中国人谈论下一代喜欢称呼“子侄”----侄儿和儿子处于平等地位~~削职为民充军发配有的是手段,完全可以不必这么血腥

如果是昏君还有理由说他脑袋有毛病,可惜阿

杀恐怕是逼不得已。
那时不杀,东宫势力恐怕不会散,报复是难免的。
再者那时恐怕也身不由己。
不杀难安部下众将之心。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杨少凡

Rank: 5Rank: 5
组别 校尉
级别 护军
好贴 1
功绩 29
帖子 407
编号 37535
注册 2005-4-25


发表于 2005-6-2 12:11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布雷于2004-11-12, 21:50:57发表
无论世民有怎样的才干,无论贞观之治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辉煌

很难原谅他削瓜切菜般处死自己众多侄儿的行为~~中国人谈论下一代喜欢称呼“子侄”----侄儿和儿子处于平等地位~~削职为民充军发配有的是手段,完全可以不必这么血腥

如果是昏君还有理由说他脑袋有毛病,可惜阿

权力之争,尤其是古代宫廷权力之争,本来就是你死我活,容不得半点仁慈的勾当。
施恩只有强者能为之,李世民掌握的实力,并不比建成元吉强胜,若因其是亲兄弟不肯下杀手的话,现在我们讨论的就是李二如何懦弱无能,以致全家族灭门了--就象八王之乱时有几个王爷一样。

评论一个政治家主要看他治国家邦的本事,只有那些吃饱了撑的所谓评论家,在治国上挑不出李世民的毛病就数落他的为人。

就象白水事件之于克林顿一样,能因为克林顿闹绯闻就否认他是一个成功的总统吗?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萧香剑雨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西将军
功绩 23
帖子 2318
编号 3961
注册 2005-2-18


发表于 2005-6-2 12:1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王佐之才于2004-11-10, 19:51:19发表
酿成玄武门之变的根源在于李渊。唐高祖李渊宦海沉浮多年,善于韬光养晦,为人稳健而有心计,但毕竟是靠儿子打江山,必然会造成尾大不掉的局面。秦王多有军功,掌握着唐王朝精兵猛将。不仅对太子建成的继承权构成了威胁,而且连最高统治者李渊本人也感到锋芒在背。在玄武门之变之前的一段时间,李渊就已经对秦王不满了,曾经愤愤的与亲信大臣裴寂说:这都是底下人挑唆坏了,已经不是我从前的儿子了。所以李渊更倾向于在三个儿子之间搞平衡,利用东宫与齐王对秦王有所制衡。这实际上是火上浇油,使兄弟之间斗争更加白热化,以至于到了无法调和的程度。所以,我们在研究玄武门之变这段历史时,不能忽视李渊这个很重要的因素。

我也赞成此意见!
当时的军权基本就在李世民手里,李渊只是因为是父亲的缘故,世民担心会背着后世的骂名,要不然,皇位能坐多久还难说。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hbwh2002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63
编号 25288
注册 2004-11-21


发表于 2005-6-2 20:21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这个,有点树欲静而风不止的感觉吧,到后面是大家都不能收手了咯!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maomao0218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96
编号 23779
注册 2004-11-11


发表于 2005-6-3 11:44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布雷于2004-11-12, 21:50:57发表
无论世民有怎样的才干,无论贞观之治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辉煌

很难原谅他削瓜切菜般处死自己众多侄儿的行为~~中国人谈论下一代喜欢称呼“子侄”----侄儿和儿子处于平等地位~~削职为民充军发配有的是手段,完全可以不必这么血腥

如果是昏君还有理由说他脑袋有毛病,可惜阿

楼主分析得很清楚,李世民要是战败其全家一样下场,这在宫廷里的残杀中太常见了。兄弟还是手足呢,不也砍了!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baumchen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3
编号 40936
注册 2005-6-14


发表于 2005-7-8 13:24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个人觉得,这段话值得研究:

太宗引为秦府兵曹,俄改陕州长史。房玄龄闻于太宗曰:“余人不足惜,杜如晦聪明识达,王佐之才。若大王守藩,无所用之,必欲经营四方,非此人不可。”

此对话发生在武德元年。此时,建成和秦王功绩尚相仿,而且唐地盘也只有关中,晋阳一带,建成没有理由发端兄弟之争。

由此可见,太宗蓄不臣之心之久。

至于后来高祖那些说传位太宗的那些话,我倾向于房的曲笔。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baumchen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3
编号 40936
注册 2005-6-14


发表于 2005-7-8 13:38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王佐之才于2004-11-10, 19:51:19发表
酿成玄武门之变的根源在于李渊。唐高祖李渊宦海沉浮多年,善于韬光养晦,为人稳健而有心计,但毕竟是靠儿子打江山,必然会造成尾大不掉的局面。秦王多有军功,掌握着唐王朝精兵猛将。不仅对太子建成的继承权构成了威胁,而且连最高统治者李渊本人也感到锋芒在背。在玄武门之变之前的一段时间,李渊就已经对秦王不满了,曾经愤愤的与亲信大臣裴寂说:这都是底下人挑唆坏了,已经不是我从前的儿子了。所以李渊更倾向于在三个儿子之间搞平衡,利用东宫与齐王对秦王有所制衡。这实际上是火上浇油,使兄弟之间斗争更加白热化,以至于到了无法调和的程度。所以,我们在研究玄武门之变这段历史时,不能忽视李渊这个很重要的因素。

这个一半同意,一半不同意。

酿成玄武门之变的根源,一半是高祖,一半是太宗。高祖我不觉得是在三个儿子
之间搞平衡 -- 没有人会这么做的。高祖杀刘文静而太宗不能救,李靖等人说走
就走,可见高祖的权力还是很牢固的。高祖的问题在于有妇人之仁,当断不断。
因为秦王功高,所以置天策上将,这个名号本身就过分。同时还让王府拥有大批
甲士,更是不当。

秦王本身野心勃勃,留杜如晦早在武德元年,收买常何(记得有人提过,忘了那
位牛牛了)更非朝夕之功。玄武门一发,实在是蓄势久矣。


更正:

不是 李靖等人说走就走,应该是李靖等人并不党于秦王。例如“世民犹豫未决,问于灵州大都督李靖,靖辞;问于行军总管李世勣,世勣辞”。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东方未明
(传说中的大侠)

潇湘侯监造使中大夫

Rank: 16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西将军
好贴 12
功绩 419
帖子 4933
编号 119
注册 2005-5-26
来自 杭州
家族 古墓派


李渊怎么会没有才能
就是家务事有时就比较难处理
都是儿子偏谁都不好
于是,2儿子就这么翘了
李渊绝对有责任
精华帖
顶部
性别:女-离线 碧落赋
(舞入白刃,魅人红尘)

嘉陵公主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轩辕公主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10
功绩 176
帖子 5432
编号 38624
注册 2005-5-8
来自 潇湘,月冷,玉,凋零
家族 梁山泊


4个人都有责任,谁都无法推卸!

家务事,实乃世界上最难管的事情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狼一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23
帖子 1784
编号 28053
注册 2004-12-17


发表于 2005-7-9 22:35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对于父亲来说
自己儿子们手足相残
无疑是最痛心不过的事了
有人说李世民控制东宫后立即在控制李渊

我觉得李渊此时即便不被逼
可能也没心情坐在皇帝的宝座上了
整个悲剧的发生,李渊很有责任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狼一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23
帖子 1784
编号 28053
注册 2004-12-17


发表于 2005-7-9 22:38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ninanwine于2005-06-03, 12:50:59发表
李世民后来还把自己的儿子过及给他的哥哥和弟弟!

这算什么仁慈啊
虽然两个侄子
从基因上相似程度角度来说
相当于一个儿子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复仇者I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33
编号 42572
注册 2005-7-8


发表于 2005-7-9 22:43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李建成在早期打仗还是很有功劳的
感觉李渊几个儿子都还可以
精华帖
顶部
性别:女-离线 瑶姬小公主
(小公主)

Rank: 4
组别 仕女
级别 偏将军
好贴 1
功绩 9
帖子 370
编号 31416
注册 2005-1-29
来自 湖北武汉


发表于 2005-7-10 10:12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引用 (布雷 @ 2004-11-12, 21:50:57)
无论世民有怎样的才干,无论贞观之治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辉煌

很难原谅他削瓜切菜般处死自己众多侄儿的行为~~中国人谈论下一代喜欢称呼“子侄”----侄儿和儿子处于平等地位~~削职为民充军发配有的是手段,完全可以不必这么血腥

如果是昏君还有理由说他脑袋有毛病,可惜阿  


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君主之所忧,政治家所担心,往往是破天慌的大难
精华帖
顶部
性别:女-离线 瑶姬小公主
(小公主)

Rank: 4
组别 仕女
级别 偏将军
好贴 1
功绩 9
帖子 370
编号 31416
注册 2005-1-29
来自 湖北武汉


发表于 2005-7-10 10:13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引用 (王佐之才 @ 2004-11-10, 19:51:19)
酿成玄武门之变的根源在于李渊。唐高祖李渊宦海沉浮多年,善于韬光养晦,为人稳健而有心计,但毕竟是靠儿子打江山,必然会造成尾大不掉的局面。秦王多有军功,掌握着唐王朝精兵猛将。不仅对太子建成的继承权构成了威胁,而且连最高统治者李渊本人也感到锋芒在背。在玄武门之变之前的一段时间,李渊就已经对秦王不满了,曾经愤愤的与亲信大臣裴寂说:这都是底下人挑唆坏了,已经不是我从前的儿子了。所以李渊更倾向于在三个儿子之间搞平衡,利用东宫与齐王对秦王有所制衡。这实际上是火上浇油,使兄弟之间斗争更加白热化,以至于到了无法调和的程度。所以,我们在研究玄武门之变这段历史时,不能忽视李渊这个很重要的因素。  


完全同意,李渊虽然数次想解双方之争,但越减越烈,世民的才华和他的功劳早已对建成,元吉造成压力,而面对种种,而解不开,断不了了却是李渊
精华帖
顶部
性别:女-离线 瑶姬小公主
(小公主)

Rank: 4
组别 仕女
级别 偏将军
好贴 1
功绩 9
帖子 370
编号 31416
注册 2005-1-29
来自 湖北武汉


发表于 2005-7-10 10:17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baumchen于2005-07-08, 13:38:53发表
这个一半同意,一半不同意。

酿成玄武门之变的根源,一半是高祖,一半是太宗。高祖我不觉得是在三个儿子
之间搞平衡 -- 没有人会这么做的。高祖杀刘文静而太宗不能救,李靖等人说走
就走,可见高祖的权力还是很牢固的。高祖的问题在于有妇人之仁,当断不断。
因为秦王功高,所以置天策上将,这个名号本身就过分。同时还让王府拥有大批
甲士,更是不当。

秦王本身野心勃勃,留杜如晦早在武德元年,收买常何(记得有人提过,忘了那
位牛牛了)更非朝夕之功。玄武门一发,实在是蓄势久矣。


更正:

不是 李靖等人说走就走,应该是李靖等人并不党于秦王。例如“世民犹豫未决,问于灵州大都督李靖,靖辞;问于行军总管李世勣,世勣辞”。

十分之七同意,十分之三不同意
虽然造成玄武门的是李渊与秦王,但对其“伤害”
的是元吉,他欲得皇位,而无法,只有谗言与建成,使他与自己合作,最后借建成之手,除去秦王,再谋建成,后得皇位矣……

(一本书上看过的,历史教授也讲过,不知正确与否?)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yanhy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14
帖子 1401
编号 29347
注册 2005-1-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7-10 10:54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瑶姬小公主于2005-07-10, 10:17:25发表

QUOTE:
原帖由baumchen于2005-07-08, 13:38:53发表
这个一半同意,一半不同意。

酿成玄武门之变的根源,一半是高祖,一半是太宗。高祖我不觉得是在三个儿子
之间搞平衡 -- 没有人会这么做的。高祖杀刘文静而太宗不能救,李靖等人说走
就走,可见高祖的权力还是很牢固的。高祖的问题在于有妇人之仁,当断不断。
因为秦王功高,所以置天策上将,这个名号本身就过分。同时还让王府拥有大批
甲士,更是不当。

秦王本身野心勃勃,留杜如晦早在武德元年,收买常何(记得有人提过,忘了那
位牛牛了)更非朝夕之功。玄武门一发,实在是蓄势久矣。


更正:

不是 李靖等人说走就走,应该是李靖等人并不党于秦王。例如“世民犹豫未决,问于灵州大都督李靖,靖辞;问于行军总管李世勣,世勣辞”。

十分之七同意,十分之三不同意
虽然造成玄武门的是李渊与秦王,但对其“伤害”
的是元吉,他欲得皇位,而无法,只有谗言与建成,使他与自己合作,最后借建成之手,除去秦王,再谋建成,后得皇位矣……

(一本书上看过的,历史教授也讲过,不知正确与否?)

元吉酒色之徒无论才德都不及两个哥哥,他不至于不自量力要谋大位。他帮大哥不过欲求后半生的富贵,可惜站错了队,再说李渊喜欢二哥,讨厌他,他难免会对二哥产生妒忌,所以帮大哥很正常!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Rank: 20Rank: 20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QUOTE:
原帖由yanhy于2005-07-10, 10:54:38发表
再说李渊喜欢二哥,讨厌他,他难免会对二哥产生妒忌,所以帮大哥很正常!

李渊后来不喜欢老二了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马超将军

齐王

Rank: 17Rank: 17
上柱国(正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1638
帖子 6538
编号 9
注册 2003-8-19


发表于 2005-7-10 11:14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王佐之才于2004-11-10, 19:51:19发表
酿成玄武门之变的根源在于李渊。唐高祖李渊宦海沉浮多年,善于韬光养晦,为人稳健而有心计,但毕竟是靠儿子打江山,必然会造成尾大不掉的局面。秦王多有军功,掌握着唐王朝精兵猛将。不仅对太子建成的继承权构成了威胁,而且连最高统治者李渊本人也感到锋芒在背。在玄武门之变之前的一段时间,李渊就已经对秦王不满了,曾经愤愤的与亲信大臣裴寂说:这都是底下人挑唆坏了,已经不是我从前的儿子了。所以李渊更倾向于在三个儿子之间搞平衡,利用东宫与齐王对秦王有所制衡。这实际上是火上浇油,使兄弟之间斗争更加白热化,以至于到了无法调和的程度。所以,我们在研究玄武门之变这段历史时,不能忽视李渊这个很重要的因素。

非常赞同王佐兄的看法,李渊的天下一多半是靠李世民给打下来的。手心手背都是肉,李渊想搞平衡,但越搞越难平衡,如果当初直接立李世民为储,其他两个儿子,发到边疆为王,事情也不至于坏到这个地步。谁的功劳最大就立谁,也不难平息异见。立长为储虽然是古训,但李世民帐下谋士、将领也不服气,最终还是难以抚平。

QUOTE:
原帖由布雷 @ 2004-11-12于 21:50:57 发表

无论世民有怎样的才干,无论贞观之治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辉煌

很难原谅他削瓜切菜般处死自己众多侄儿的行为~~中国人谈论下一代喜欢称呼“子侄”----侄儿和儿子处于平等地位~~削职为民充军发配有的是手段,完全可以不必这么血腥

如果是昏君还有理由说他脑袋有毛病,可惜阿

这个说法显然一厢情愿了,皇位的争斗大部分是你死我活的斗争,势同水火,那两个兄弟不管谁当了皇帝,李世民一族也是类似结局。再说即便李世民无意争斗,他不考虑他自己和家人,他帐下将领恐怕多数也难逃厄运。

从历史上看,皇位争斗,妇人之仁根本要不得。项羽放了刘邦,最后落得自刎乌江。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凤凰〗大帅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5
帖子 514
编号 29291
注册 2005-1-1


发表于 2005-7-10 11:38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我想大家对李世民的肯定,还是后来的贞观之制,
如果没有这个,后世评论李世民我想往坏的方面评会更多吧。
精华帖
顶部
性别:女-离线 百灵羽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39
编号 36233
注册 2005-4-8


发表于 2005-7-10 12:00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呵,进来看百家争鸣,惬意!!长了很多见识地!

我不认为李建成有那些为他翻案的人说得那样好,反正,还是那句老话,一山容不得二虎!~

今天才知道李世民原来对自己的子侄也不留情,不过呢,这也说明一个问题,当权者,当断则断,若存妇人之心,到最后也会为自己的一时心慈付出代价,雍正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啊~~~

胡说一气,各位不要见怪哈!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baumchen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3
编号 40936
注册 2005-6-14


发表于 2005-7-10 12:3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还有太宗对众多侄子的残酷也暗含太宗得国不正。

太宗自己后来有太子谋反,结果仅被废为庶人。
高宗朝有长孙无忌诬陷吴王恪谋反,仅罪止一身。

如果不是不正,何须如此酷烈?
精华帖
顶部
性别:女-离线 百灵羽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39
编号 36233
注册 2005-4-8


发表于 2005-7-10 13:19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baumchen于2005-07-10, 12:36:22发表
还有太宗对众多侄子的残酷也暗含太宗得国不正。

太宗自己后来有太子谋反,结果仅被废为庶人。
高宗朝有长孙无忌诬陷吴王恪谋反,仅罪止一身。

如果不是不正,何须如此酷烈?

这个能够成为李世民得国不公的证据么?怀疑中......

何谓不公?什么叫公?你以为把李建成推上台就叫公正了啊?李建成虽然也有才,可品德不见得多好也!他上台最多能够保持平稳(还不能说他的儿子是否成材),但要说到国力昌盛,偶严重怀疑~~

好像不止贬为废人吧~~
偶记得第一个太子叫李承乾,谋反被赐自尽了嘀~~~不过看一些书上又说,只是流放,不明白哪种才是真的~~~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baumchen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3
编号 40936
注册 2005-6-14


发表于 2005-7-12 04:04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百灵羽于2005-07-10, 13:19:25发表

QUOTE:
原帖由baumchen于2005-07-10, 12:36:22发表
还有太宗对众多侄子的残酷也暗含太宗得国不正。

太宗自己后来有太子谋反,结果仅被废为庶人。
高宗朝有长孙无忌诬陷吴王恪谋反,仅罪止一身。

如果不是不正,何须如此酷烈?

这个能够成为李世民得国不公的证据么?怀疑中......

何谓不公?什么叫公?你以为把李建成推上台就叫公正了啊?李建成虽然也有才,可品德不见得多好也!他上台最多能够保持平稳(还不能说他的儿子是否成材),但要说到国力昌盛,偶严重怀疑~~

好像不止贬为废人吧~~
偶记得第一个太子叫李承乾,谋反被赐自尽了嘀~~~不过看一些书上又说,只是流放,不明白哪种才是真的~~~

你过于意气了,我们讨论的是太宗得国是否不正,跟太宗得国以后的所作所为完全没有关系。

就好比某甲偷了某乙一笔钱,纵使某甲拿了这钱修桥铺路,作尽好事,而某乙拿着这钱准备做假药害人,也无法改变这个“偷”字。

更何况,你也只能说建成品德或许不好,上台之后或许没有作为,纵使有作为儿子也不见得如何(怎么感觉像狡辩),如果这也可以作为理由,那无需奇怪中国历史上那么多冤死的了。
精华帖
顶部
性别:女-离线 百灵羽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39
编号 36233
注册 2005-4-8


发表于 2005-7-12 07:08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baumchen于2005-07-12, 4:04:58发表

QUOTE:
原帖由百灵羽于2005-07-10, 13:19:25发表
[quote]原帖由baumchen于2005-07-10, 12:36:22发表
还有太宗对众多侄子的残酷也暗含太宗得国不正。

太宗自己后来有太子谋反,结果仅被废为庶人。
高宗朝有长孙无忌诬陷吴王恪谋反,仅罪止一身。

如果不是不正,何须如此酷烈?

这个能够成为李世民得国不公的证据么?怀疑中......

何谓不公?什么叫公?你以为把李建成推上台就叫公正了啊?李建成虽然也有才,可品德不见得多好也!他上台最多能够保持平稳(还不能说他的儿子是否成材),但要说到国力昌盛,偶严重怀疑~~

好像不止贬为废人吧~~
偶记得第一个太子叫李承乾,谋反被赐自尽了嘀~~~不过看一些书上又说,只是流放,不明白哪种才是真的~~~

你过于意气了,我们讨论的是太宗得国是否不正,跟太宗得国以后的所作所为完全没有关系。

就好比某甲偷了某乙一笔钱,纵使某甲拿了这钱修桥铺路,作尽好事,而某乙拿着这钱准备做假药害人,也无法改变这个“偷”字。

更何况,你也只能说建成品德或许不好,上台之后或许没有作为,纵使有作为儿子也不见得如何(怎么感觉像狡辩),如果这也可以作为理由,那无需奇怪中国历史上那么多冤死的了。 [/quote]
哈,论嘴皮子,偶可不是对手,主要是那天看到他们在说关于唐朝的故事,心里有一点感受罢啦~~(偶也觉得是狡辩,嘿嘿  )  

不过得国公不公正,嘿,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反正偶是倾向于李世民嘀~~
精华帖
顶部
性别:女-离线 扶楠

太华公主光禄大夫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讨逆将军
好贴 6
功绩 333
帖子 677
编号 7193
注册 2004-4-29


发表于 2005-7-12 08:35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我也是倾向太宗的,但他得国确实有其不正之处。单论此事,确实是他做的不对。不过,还是那句话,这是从道德角度来批评,事实上,就算得国不正,又怎么样呢?难道束手就擒就行了?只怕那时所有的责任,所有不好听的话都会放到他身上,到底哪个划算……

baumchen那段由杀侄而得出正不正的话,确实感觉不怎么对,百灵羽说的很是。

引用 (baumchen @ 2005-07-10, 12:36:22)
还有太宗对众多侄子的残酷也暗含太宗得国不正。
太宗自己后来有太子谋反,结果仅被废为庶人。
高宗朝有长孙无忌诬陷吴王恪谋反,仅罪止一身。
如果不是不正,何须如此酷烈?  

杀侄是斩草除根,他杀太子于玄武门,得国已经不正,这只不过是不正之后必须的手段。要论证他得位正不正,玄武门之变已经说明了问题。
石虎杀子,把孙儿也一起杀了,难道他也不正?怎么处置纯属由个人决定,由此来判断其他的事情,似不恰当。


精华帖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7-26 12:32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23586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