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emony007 于 2010-11-22 17:43 发表
气概兄,志传体系不光是被认为比较粗俗的黄本,而余象斗版等等已经确定是罗贯中原著传下来的,评价还颇高。
我们来一一看看:
3、关羽斩管亥:
嘉靖版:
【云长径取管亥。两马相交,众军大喊,正如燕雀之物,而幕冲天之栖;犬羊之蹄,而移近日之步:势不可也。量管亥怎敌云长,数十合之中,青龙刀起,劈管亥于马下。】
前面称赞关羽和管亥实力差天差地,后面却动用‘数十合之间’这样的大回合数,这不是自己掌自己的嘴吗?
过半志传体系版本:
【云长径取管亥。两马相交,众军大喊,正如燕雀之物,而幕冲天之栖;犬羊之蹄,而移近日之步:势不可也。量管亥怎敌云长,数合之中(间),青龙刀起,劈管亥于马下。】
就少了一个‘十’,前后就比较合理了。
...
嘉靖版和志传版都有“正如燕雀之物,而幕冲天之栖;犬羊之蹄,而移近日之步:势不可也。”我想,这应该是罗贯中原文。
嘉靖版和通行本都是“数十合”,这也应该是罗贯中原文。
那这看似矛盾的情形该如何解释?其实故事常常就在这看似矛盾的背后。
兄台可能没有注意前面一句:“管亥忿怒直出。太史慈却待向前,一匹马早先飞出,蒲州解良人也,文读《春秋左氏传》,武使青龙偃月刀。云长径取管亥。”太史慈刚要出马,却被关羽抢了先。
按理说,关羽这个抢先,很不合关羽的性格。关羽斩华雄时,眼看着盟军数将被斩,却不言语,直到袁绍拍股而叹,众官默然,关羽才大呼而出。另外,以张飞火急和好战的性格,似乎更应该张飞抢出去。结果不是急性子的张飞抢出去,却是稳重的关羽抢了出去,所以,关羽这一抢必有想法。
我们再看原文:“太史慈却待向前”,这是个慢动作,不是快速提速起步。“一匹马早先飞出”,这“飞”是急速提速起步。关羽是看到太史慈要出马时,才特意要抢的,抢的就是太史慈,如果要是张飞,关羽就不抢了。
如果让太史慈斩了管亥,刘备这场救援的功劳显然会黯然失色。另外,书中虽然没有介绍太史慈、刘备等人是否了解过管亥的武艺,但显然他们都有这个了解的时间和必然,书中用不着单独讲这些琐事。宗宝称之为骁将和上将,却被管亥数合斩杀,管亥明显也很强大。关羽不熟悉太史慈,对太史慈能否战胜管亥心中无数。如果太史慈一旦战败,刘备兵少,战事就可能麻烦了。
虽然管亥武艺不弱,但比之武勇绝伦的关羽还差太多。关羽能一合斩掉华雄这样的高手,为什么不故技重施,也一合斩掉管亥?
我以前讲过关羽的武艺特点。关羽身高九尺五寸。关羽的身高,除了吕布(身高一丈)几乎无人能超,体重估计是三国第一,八十二斤的大刀,在第一回合的对冲当中,其冲击力无人能及(第一合是双方对冲速度最快的一合)。若关羽再只攻不守,其第一击将极难格档。关羽若不能在第一回合中击斩华雄,以后关羽将根本无法斩杀华雄。
但关羽斩华雄那次,是以无名小卒的身份出战威震诸侯的猛将华雄,是关羽的扬名立威之战,是在玩命赌博,自身风险也是极高的,不能作为常态使用。
关羽不在第一合斩杀管亥,那么关羽能不能在数合之中斩杀管亥呢?应该说可能性还是有的,毕竟管亥的武艺不是华雄那个档次的。但关羽必须以最大的攻击力度拼战,这自身也就有风险了,这本身就和关羽第一合不用杀招的初衷不符。还有,这样强力攻击,对手很快就会感到难于招架而败走,丧失斩杀的机会。所以,武艺高的如果想斩杀武艺低的,而不是仅仅想打败对方,在下杀手之前,不会给对方太大的压力,待熟悉和发现对方的破绽之后,才突现杀手。如果双方差距太大,几合之内就够了,如果相差不多,就要几十合了。像张飞那样的顶级武艺是没有破绽的,所以,虎牢关前,吕布就得用强力攻击压迫对手强使其出现破绽。
最后,关羽不快速斩杀管亥,可能主要还是想要给孔融军留点颜面。关羽久历江湖,江湖人最讲面子,关羽也必深谙此道。刘备此来是做人情的,如果帮了人还弄得人不高兴,岂不成了冤大头。为什么刘备最放心关羽,就是因为关羽很能契合刘备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