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曲辰 于 2007-7-23 05:32 发表
一、黄帝为兄,炎帝为弟,黄帝为嫡,炎帝庶出
黄帝与炎帝是同父异母兄弟,黄帝为兄,炎帝为弟。所以,西汉的贾谊说“炎帝者,黄帝同父母弟也”,是小有失误的。黄帝是少娶于西陵氏或方雷氏妻附宝所生,而炎帝是少典娶羌氏女登所产,故言“黄、炎同父”是对的,言其“同母”则为错误。当有熊部落方国之际,原始社会为避近亲通婚,而出现“男女同姓,其生不蕃”③ 的问题,在实践中形成的异姓通婚的“婚姻圈”还在实际沿袭,其时“姓”之所得,是从其生母,也就是许慎所说的“因生以为姓,从女生”④。“氏”之所得,始于封爵,继以地望而称。故黄帝姓姬,炎帝姓姜。黄帝以封公而得“公孙氏”,炎帝则以受封之地在赤城,而为“缙云氏”。对此种历史情况说得最明白的,是《通志·氏族略序》。其文曰:“三代之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妇人称姓。氏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姓所以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别。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三代之后,姓氏合而为一,皆以别婚姻,而以地望明贵贱。”所以,《国语·晋语》中所载司空季子为劝说逃亡中的重耳纳其侄所弃前妻怀赢,说“昔少典氏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其“有蟜氏”不确。因为有熊与“西陵”、“方雷”为固定的世代通婚关系,其两氏或为一族,都为姬姓。因此,其时在帝位选贤禅让之中,姬姓为嫡,姜、伊、姚等别姓为庶,帝喾之前,选贤禅让帝位,从未打破“传嫡不传庶”的旧规制。而司空季子为制造出一个“姓不同便德不同”的理论根据,说“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这个得姓之说,就是百分之百的胡诌。
这就是走入另一个歧途了吧。
少典、有蟜应该都是部落名称,黄帝、炎帝都是从少典氏分出的部落,未必就是兄弟。
至于附宝、女登之说已经很晚了,多半是虚托之名。
至于嫡庶之分,上古时代有这玩意么?不要忘了,当时连家天下都还没出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