驳"孔明评罗版三国五虎将武力排名"
引用罗版三国原文
----玄德大惊。孔明曰:“须是张、赵二将,方可与敌。”有人报张飞,飞在外大喜。孔明曰:“主公且勿言,容亮激之。”张飞从外大叫而入曰:“辞了哥哥,便去战马超也!”孔明故意佯不觑听,对玄德曰:“今马超侵犯关隘,无人可敌;除非往荆州取关云长来,方可与敌。”张飞曰:“军师何故小觑吾!吾曾独拒曹操百万之兵,岂愁马超一匹夫耳!”孔明曰:“张将军据水断桥,此是曹操不知虚实也。若知虚实,将军岂得无事乎?况马超有信、布之勇,天下皆知,渭桥六战,杀得曹操剑割髭须,几首丧命,非等闲可比。汝兄云长,未必可胜。”
以罗版三国五虎将之上司孔明这段评论,不难看出五虎将武力排名如下:
马超>关羽>张飞、赵云>黄忠
张、赵、黄都在军中,但是孔明认定张、赵可敌马超,而黄忠不可敌马超,于是张飞、赵云>黄忠;
张飞不服气马超武力,然而张飞与孔明都认同关羽武力高于张飞、赵云,于是关羽>张飞、赵云
从演义来看这段分析属于断章取义,诸葛亮先对刘备说“主公且勿言,容亮激之。”既然诸葛亮是为了激张飞,他后边说的话当然不能做为关羽强于张飞的依据
诸葛亮说只有关羽能敌马超也是有用意的,因为关羽和张飞是兄弟,不会因此影响2人关系,而且关羽远在荆州,远水难救近火,如果诸葛亮说只有赵云能敌马超,以张飞的性格恐怕非要先和赵云比试武艺不可,所以诸葛亮只能用关羽来激张飞
张飞、赵云>黄忠是毫无疑问的,至于说"张飞与孔明都认同关羽武力高于张飞、赵云",这完全是曲解演义原文
然而众所周知的是黄忠可以敌关羽,而黄忠不可敌马超,于是可视为马超>关羽
于是,马超>关羽>张飞、赵云>黄忠的结论自然得出来了。为什么burrjiang强调罗版三国?因为孔明这个结论无法解释毛氏父子修改后的毛版三国的许多战例:
例如毛版三国的关羽三十合平纪灵(单纯以纪灵为参照,毛氏父子改成了张飞武力高于关羽,而罗版三国是关羽二十合让纪灵休息,纪灵不敢再战)
例如赵云三十合败以逸待劳的张郃而马超二十合败张郃、张飞三五十合未胜张郃(单纯以张合为参照,毛氏父子改成了赵云>=马超>张飞。而罗版三国是赵云没有败同样体力受损的张郃,马超不三合败张郃,张郃死战张飞110合才败走,即马超>张飞>赵云)
也正是毛氏父子修改的战例深入人心,故受毛版三国影响深重的网友几乎都认为孔明对手下武力的论断都是错误的。以至于burrjiang在奇怪,难道三国的当事人不比我们更加了解相关武将的武力,难道五虎的领导不了解属下武将的武力?
----玄德闻知,请军师商议。孔明聚众将于堂中,问曰:“今葭萌关紧急,必须阆中取张益德,方可退张郃也。”法正曰:“今益德兵屯瓦口关,镇守阆中,亦是紧要之地,不可取回。帐中诸将内选一人去破张郃。”孔明笑曰:“张郃乃魏之名将,非等闲可及。不着益德,无人可当。”忽一人厉声而出曰:“军师何视人如草芥耳?吾虽不才,愿斩张郃首级。”众皆视之,乃老将黄忠也。孔明曰:“汉升虽勇,争奈老矣,非张郃之对手也。”忠听了,白发倒竖而言曰:“某虽年老,两臂尚开三石之弓,浑身还有千斤之力,何为老耶?”孔明曰:“将军年近七十,如何不老?”忠趋步下堂,取架上大刀,抡动如飞;壁上硬弓,连拽折两张。孔明曰:“将军要去,谁为副将?”忠曰:“老将严颜,我两个同去成功。但有疏虞,先纳下这颗白发头。”玄德大喜,即时令黄忠、严颜去与张郃交战。黄忠与严颜将行,赵云等谏曰:“今张郃亲犯葭萌关,军师休为儿戏耳。若葭萌一失,益州危矣!若破张郃,可以取汉中,何故以二老将军当此大势乎?”孔明曰:“汝以二人老迈不能成事,吾料汉中必于此二人手内可得。”赵云等各各哂笑而退。
以罗版三国五虎将之上司孔明这段评论,不难看出五虎将张、赵、黄武力排名如下:
张飞>赵云、黄忠
赵云、黄忠都在军中,但是孔明认定张飞可退张郃,但是赵云、黄忠不能够退张郃,于是张飞>赵云、黄忠
赵云与张郃单独交锋过两次,赵云都没有取得明显优势,所以赵云对孔明之言“张益德方可退张郃”没有异议,但是黄忠没有交锋过张郃,所以黄忠不服气张郃武力。
于是罗版三国五虎将武力排名马超>关羽>张飞>赵云>黄忠的结论自然得出来了
说马超>关羽问题不大,但马超>关羽>张飞、赵云>黄忠的结论却是荒谬绝伦的,如果马超>关羽,张飞平马超,那就应该是马超=张飞>关羽,而不是马超>关羽>张飞
罗本和毛本的这些战例虽然有差别,但对武力排名没有太大的影响,首先是以纪灵为参照比较关张武力,张飞十合刺死纪灵,毛本关羽三十合拿不下纪灵,罗本关羽二十合拿不下纪灵,通过比较可以看出无论罗本毛本关羽武力都不如张飞
赵云打败张郃的战例罗本写的是"郃与云战十余合,气力不加,拨马便走。""气力不加"就是败阵,只不过是写法不同而已,至于说张郃体力受损这更是可笑了,张郃事先并没有经过多少战斗,所谓体力受损只不过是骑马赶路,这和赵云厮杀了一夜岂能相提并论?
领导就一定很了解属下的能力?难道诸葛亮很了解马谡?
诸葛亮使用激将法时说的话居然成了他对五虎的评论了?是罗贯中没写清楚还是你的理解能力有问题?
诸葛亮说只有张飞可退张郃仍然是在使用激将法,黄忠抢先说要去战张郃,这时赵云自然不好再出来争,怎么就成了"赵云对孔明之言“张益德方可退张郃”没有异议"?
"赵云与张郃单独交锋过两次都没有取得明显优势"是你曲解演义得出的的结论,长坂之战赵云目的是救人,不能做为正常战例来证明赵云武力不比张郃强多少,穰山之战明明是赵云以绝对优势取胜,你偏偏曲解为平手,按你的这种理解方式即使赵云战例再多也还是比不上关张马...
罗版三国,赵云与张郃交手过数次:
1:郃与云战十余合,气力不加,拨马便走。子龙乘势冲杀张郃,郃又欲战,子龙见郃兵守住山隘,路窄不得出,正夺路间,只见云长、关平、周仓引三百军到。两下相攻,杀退张郃
----赵云与张郃都是体力受损的状况:赵云头一天晚上交战过从汝南回来的张辽、于禁、李典后退走整晚寻找刘备,直到次曰早上刺高览战张郃;张郃头几天跟随曹操在汝南至骧山一带作战,连夜赶回骧山寻找刘备。两人都体力受损的情况下,交战十余合,张郃力气不加而走,之后又回头欲战赵云(注意张郃并不是败走,而只是连曰作战,体力受损而力气不加,看来或许张郃体力受损的程度大于赵云),第一次两人体力都受损的交锋,结果赵云占优势(张郃气力不加,拨马便走)
2:赵云更不答话,来战张郃。约战十余合,赵云料道不能胜,夺路而走。背后张郃赶来,赵云连马和人颠下土坑。
----同样,赵云与张郃又都是体力受损的状况:赵云约四更开始作战曹军;张郃受令一天一夜没有休息追赶刘备。但是与上次一交锋相反,这一次处于更不利状态的是赵云,因为赵云背负阿斗。所以第二次两人体力都受损的交锋,张郃占优势(赵云料道不能胜,夺路而走)
赵云、张郃两次交锋,两人都体力受损,但是各自更不利的状态不同,故结果各有优劣
3:半腰里一彪军杀出,众军皆叫:“赵子龙在此等候多时!”操教徐晃、张邰双攻赵云,自己冒烟突火而去。子龙寻思:"归师勿掩,穷寇勿追。" 因此不来追赶,只顾夺掳旗帜。曹操得脱。
----火烧赤壁之后,东吴荆州六路军马沿途拦截逃亡的曹操及其残部,赵云面对的是整夜逃亡的徐晃、张邰联手双攻,交锋的结果是赵云不来追赶,曹操得脱。六路军马唯一没有追赶曹操的是赵云一部,完全有理由视为赵云面对徐晃、张邰联手双攻没有优势
4:见张郃、徐晃两人围住黄忠,军士被困多时。子龙大喊一声,挺枪骤马,杀入重围,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那枪浑身上下,若舞梨花;偏体纷纷,如飘瑞雪。张郃、徐晃心惊胆战,不敢迎战。子龙救出黄忠,且战且走,所到之处,无人敢阻。
----张郃、徐晃战黄忠,从凌晨直到下午,双方鏖战了约8个小时,赵云赶到,张郃、徐晃体力疲惫,不敢迎战。张郃、徐晃连续作战了约8个小时的情况下不敢迎战赵云,此战例无可比较价值,欢迎高手指教burrjiangQQ519106446
以上战例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罗版三国赵云对张郃的有效战例优势并不明显,于是难怪孔明和赵云都认同“张益德方可退张郃”的结论。毛氏父子本着抑曹仰刘的宗旨修改了赵云对张郃的战例(杜撰成赵云体力受损的情况下三十合败以逸待劳的张郃),则谁也不会相信孔明之言“张益德方可退张郃”的结论了,于是“孔明乱讲”成为毛版三国网友的一致结论。burrjiang则认为:罗版三国作者已经借孔明之言评定了五虎的武力排名,即马超>关羽>张飞>赵云>黄忠
1曹操军兵多将广,刘备兵微将寡,张郃事先并没有经过多少战斗,所谓体力受损只不过是骑马赶路,这当然不能和赵云厮杀了一夜的体力受损比. "郃与云战十余合,气力不加,拨马便走"中的气力不加就是败,因为赵云武力远在张郃之上,张郃抵挡赵云十余合所消耗的体力要远大于一般单挑中的体力消耗,把这句话理解为"张郃并不是败走,而只是连曰作战,体力受损而力气不加,看来或许张郃体力受损的程度大于赵云"简直就是选择性失明+选择性失聪+选择性失心.在刘备军打零陵时邢道荣和张飞也是"战不数合,气力不加,拨马便走。"但在交战以前邢道荣并没有体力受损,可见"气力不加"就是武力不及对方
2同样的道理,赵云连续作战的体力消耗要远大于张郃骑马赶路的体力消耗,而且因为有阿斗拖累,赵云无法正常发挥自己的实力,所以此战并不能证明赵云武力和张郃差不多
3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赵云不追说明赵云为人谨慎,而且演义里写得清清楚楚"子龙寻思:归师勿掩,穷寇勿追。 因此不来追赶",burrjiang不懂兵法,反而说"赵云面对徐晃、张邰联手双攻没有优势",真是贻笑大方
4演义哪里写着张郃、徐晃战黄忠8个小时?张郃、徐晃最初赶到时是混战,他们和黄忠直接交手的时间并不明确,而且在后边一段写着"子龙、黄忠、张著各引兵一枝,追杀甚急。"连黄忠这样的老将都能继续作战,张郃、徐晃正值壮年,怎么会体力疲惫到无力再战?如果张郃、徐晃在己方占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联手战黄忠反倒累得筋疲力尽无力再战,那只能说明他们武力太差
演义里对当时情况的描写是"子龙大喊一声,挺枪骤马,杀入重围,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那枪浑身上下,若舞梨花;偏体纷纷,如飘瑞雪。张郃、徐晃心惊胆战,不敢迎战。"
作者先写赵云"杀入重围,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再写赵云的枪法"若舞梨花;偏体纷纷,如飘瑞雪",最后写"张郃、徐晃心惊胆战,不敢迎战。".任何有一定文化的人都能看出作者的意图就是张郃、徐晃惧怕赵云的武艺不敢迎战,但在某人的眼里作者写的话可以无视,自己凭空捏造的东西反倒成了判定此战例的依据,真是荒谬
根据burrjiang对以上战例的分析可以看出他是先把诸葛亮用激将法时说的话理解为诸葛亮对五虎武力的评论,然后根据这个结论去曲解相关战例,但由于他的结论本身就是错的,所以他对相关战例的分析也是完全错误的,而他却把自己的曲解演义造成的问题当作是版本不同造成的问题,实在让人无语
[ 本帖最后由 云舞飞扬 于 2007-6-19 23:55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