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借荆州的背景。赤壁破曹周瑜功高震主,刘备因受庇护而成了他的附属。刘备打荆南实际上是清扫侧翼的工作,老曹下赤壁的时候,自己在江夏的势力也是这样撵过来的江来的。所以虽然老早就平定了荆南四郡,刘关张却一直待在江陵前线,而黄盖居然做了四郡之一的武陵太守。吴书关鲁两人扯皮的对话也可以看出这一点:
吴书曰:肃欲与羽会语,诸将疑恐有变,议不可往。肃曰:“今日之事,宜相开譬。刘备负国,是非未决,羽亦何敢重欲干命!”乃趋就羽。羽曰:“乌林之役,左将军身在行间,寝不脱介,戮力破魏,岂得徒劳,无一块壤,而足下来欲收地邪?”肃曰:“不然。始与豫州观于长阪,豫州之众不当一校,计穷虑极,志势摧弱,图欲远窜,望不及此。主上矜愍豫州之身,无有处所,不爱土地士人之力,使有所庇荫以济其患,而豫州私独饰情,愆德隳好。今已藉手于西州矣,又欲翦并荆州之土,斯盖凡夫所不忍行,而况整领人物之主乎!肃闻贪而弃义,必为祸阶。吾子属当重任,曾不能明道处分,以义辅时,而负恃弱众以图力争,师曲为老,将何获济?”羽无以答。
关羽和鲁肃都提到一点,江陵打下来之后借荆州之前,刘备几无立锥之地。唯有周瑜划出来的江南“油口”。陈寿的鲁肃传里面有这样的记载:“国家区区本以土地借卿家者,卿家军败远来,无以为资故也。”
2、划地油口。割地安置客军刘备这么大的事情,周瑜居然自己作了主,而孙权竟然没有过问,直接划给大耳朵就了事了。从周瑜的遗嘱来看,刘备当时应只有公安一角地,江夏荆南都不在他手上。要不然哪来“人多地少”?刘备能有多少部众要安置?荆南那大的地盘,刘备用得着“立营”于油口吗?“琦病死,群下推先主为荆州牧,治公安”刘备这个“当选荆州牧”管理的范围还真是有限。如果一切都成立那么只能说明一个事实:刘备只有那么一点地盘,也只有这样才存在“养虎”之患,才存在“笔落”之惊。连我们在千年后读史都会产生“东吴能不能取西蜀”的争论,老曹听到“借江陵”犯得着连笔都捏不住吗?老虎已经放出来了,笔早该掉了。(至于日后刘备领有部分江夏,那也是借来的赤壁成果。)
3、孙权想啥呢?赤壁之后孙权权力欲急速膨胀。江陵还没打下来,自己就急着抽调部队打合淝,还让张昭打九江当途——当然,不排除老张主动请缨挽回威信。兵力严重分散,三个地方一处败,一处撤,一处惨胜的结果也是自然的。老孙至此终于想明白了一件事:全面掌权的时机尚不成熟,咱还是玩阴谋吧。只可惜他没想清楚另一件事:大耳朵是刘季的“后嗣”,不是韩信的子孙。老孙对待周瑜尚且如此,他刘备还能有好果子吃? 老刘看人入骨,老孙“长上短下,难为下”岂能漏过。
蜀国不置史,后来赖着荆州不还又不光彩;而“借荆州”这件事直接牵涉到吴国第一大阴谋,老孙遮掩这件事比老曹遮掩赤壁卖力多了。所以到处都没记载是正常的。但是,借荆州这件事的当事人都很清楚其中的来龙去脉。所以东吴总是理直气壮的要地盘,不全部拿回来决不罢休。所以当关羽坐下人耍流氓,会被关鲁两人呵斥——虽然动机不同;以陈寿之简而载江表传所未引,足见此事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