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三国之永远的痛
性别:未知-离线 枫子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39
编号 86120
注册 2006-10-5


发表于 2006-10-6 04:5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三国之永远的痛

本人喜欢三国也算到无可复加的程度,今初来轩辕,奉上随想,聊作贺礼耳.
喜欢三国,缘自<<三国演义>>,喜欢<<三国演义>>,缘自喜欢研究历史,如此而已.
话转正题,我喜欢研究中国历史,尤其喜欢三个历史时期:春秋战国,三国,唐.前者列国分争,人才,英雄是不少的,我不展开了,但总是年代久远,文字艰深,名字怪异,看之犯困.后者是中国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值得称道的地方很多,也不展开了,何者?世民高到封建时代无人能及处,遇不到对手,颇有独孤求败之感.若遇着曹操,孔明,孙权,刘备,不知当如何,恐怕也要搓手(说笑了,岂有关公战秦琼的?)不过世民之治国,有些地方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独钟情三国,这里再一次感谢罗贯中老先生(老罗生之太早,若是现在有的稿费拿了),他直接炒红了两个半人,关公,孔明.附带曹操.我这里说附带曹操不是贬低他,而是当时的曹操就是红人,第一英雄!三国的事能离开曹操不说吗?然而,罗先生对老曹有不公正待遇,给人家脸上贴金,给他脸抹白粉.所以早先喜欢<<三国演义>>,后来细一研究矛盾百出,用事实说话啊,搞个假的,无中生有的,不妥.(罗对三国起到普及的作用,不然的话,那些人才早已淹没于历史的大海之中了.)改读陈寿的<<三国志>>,陈寿有良史才,然,太简约.多亏老罗引路,不然还真容易提不起兴趣.
读罢<三国志>>,掩卷沉思:三国时代,人才济济,英雄辈出,却弄个令人伤感的结局.老杜一句,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感动了古今多少英雄,我虽不是英雄,不也湿了几件褂子了么.如今三国游戏火了又火,到底感动多少人,无可计也.(强烈感谢光荣等,使大家过把英雄瘾!)
再次声明,我不是拥刘反曹的,但我喜欢诸葛亮,正所谓罗卜青菜各有所爱也.
原因何在呢?试想一个小青年隐于隆中,突然被一个大腕级的人物看上了,大展其才,并改变了一个人的命运,创造了一个非常的不同.成为蜀汉政权的实际谛造者,奇也哉!
然而,上帝之手,命运弄人,人之不如意,世之常有,正当大展鸿图之时,失荆州,败虢亭,北伐屡屡失利,星丧五丈原, 一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想不感动也难.呜呼,悲也哉,痛也哉!
实际上,大一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心愿(痛批陈阿扁),曹操如是,刘备如是(莫如说孔明如是),孙权也成天想,(只是心有余,力不足罢了).正是虽然猩猩惜猩猩,英雄爱英雄,可谁都不服谁.不三国都难.(世民早生几百年,也有可能是四国)
不能不首先说曹操,曹操是三国时期最有能力可能统一全国的人,眼看到手了,被几个小青年加上个快退休的老头(208年,孙权26,孔明27,周瑜33,刘备47)一起哄,统一泡汤了,遗憾了一辈子(恐怕死都没闭上眼).若说老曹没能力,别说现在,就是在当时,众英雄也是佩服的很呐.孔明就说过,用兵仿佛孙吴,能和孙武,吴起一个档次.不算差吧.其实岂止在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用人上,老曹都是好样的.至少是高蜀吴一筹.故能芟群雄,一统北方.
有些网友有这样的议论,孔明这样一等一的人才,你找曹操做老板,不胜于刘备么?哎,若是这样,又一个大唐盛世喽.也犯不着流那么的英雄泪也罢,常人泪也罢.还有啥说的.
我个人认为,这个问题出在曹操身上,先看世民对他的评价,魏武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高手就是高手,除了世民,换别人说,别说老曹不服,俺也不大服.但是评价也还算公允.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信也哉!曹操的问题在于,冷了民心,打徐州的陶谦,一下子屠了五个城,史载泗水为之不流.(这五个城是彭城,傅阳,取虑,睢陵和夏丘).本来杀父之仇,夺妻之恨,报之人之常情.可是徐州的老百姓又没杀你老曹的爹,你老曹干嘛那么变态,哪还有一点政治家的气度嘛.恶之甚也.不仅我看不过去,司马光也没看过去,陈寿估计也看不过去(不敢明目张胆的写,怕被整),就连他身边的人,也有看不过去的,二打徐州的时候,荀彧就料定,把人的父兄都杀了,徐州人肯定要顽抗,果然碰了一鼻子的灰回来了.他的心腹陈宫,张邈起来造他的反,与血屠徐州不能说没有一点关系.后来打袁绍,又要屠城,结果曹仁出来建议(不引出处了,在<<三国志曹仁传>>里),他可能也觉得太残忍了,或是不好打,采纳了曹仁的意见.从这一点上说,曹操失去的何止是诸葛亮,(孔明山东阳都人,那时属徐州,日子也不会好过,不然也不会跑到南方去了),只有两人可笑,一个张绣,一个刘巴.张绣是上了贾诩的当,人说吃一堑长一智,张绣到死也没长出智来,现有人推测,张绣竟是被曹丕羞辱而死.想来降曹后,尽管在官渡诸战中"力战有功",曹操表面上又对他不错,还连了姻.以曹家的为人,不记仇才怪.也难有好脸色给他看.活该.刘巴这人也是蛮有意思的,吃了砰砣,铁了心,刘备对他眉来眼去,硬是看不上人家,投奔老曹不成,南躲交趾,受刘璋之召,来到益州,工作还算顺心,可不是冤家不聚头,人算不如天算,命也算不好,正如谈对象,爱的人没爱成,不爱的人,偏躲也躲不掉.又碰上刘备了.真不知作何想,日子过的可还舒心?抑或郁闷?
所以我讲,三国之所以成为三国,有必然,也有偶然,未可知也.曹操没能统一全国,有外界因素(偏碰上几个青年才俊不服他),也有内在的原因(政治上稍欠火候,做人上恶了点),他达不到世民的境界,也不如刘邦,元璋.但我个人认为比孙刘稍强.
想说刘备,大家很熟悉了.屡败屡战的典范,大凡身处逆境,白手起家者,宜多借鉴.罗贯中是刘的铁杆粉丝,自不必说,可有近来有对刘备不好的评语,其实不少也是客观存在的.还是前面的那句话,人无完人嘛,我要是生在三国,我也宁愿跟刘备,九个字够朋友,重情义,有干劲.但对刘备的事业来说,有这些,还不太够.现在来分析刘备事业未竟的原因
有不少朋友受罗先生的影响,说司马徽曾说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得天下,刘备得了两人,也没能得了天下.真像司马徽(抑或罗贯中)所说,得其人未得其时也?(没办法,历史终是历史,不是玩游戏,不行退了重来.),我看未必,刘备起家不算晚,唯基础差些,能力上对老曹处于劣势,故对曹屡不如意,有的甚至说,在徐州之时,曹操来攻,刘备看到曹操的旗扭头就跑,心里恐慌之至,说得也许过分,不过刘备在军事上不怎么在行,应该没什么争论.此其一
二者,刘备不善断,为什么这么说呢,就是说他在某些事情上,当时看不出哪个好哪个不好,好不谋不好谋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知道为曹魏出了大力的陈群,早年就曾跟刘备干过,可惜,刘备就没有采纳陈群的建议.多好的人才流失了,刘巴始终不愿跟刘备干,可能也是看到刘备有不成熟的一面,刘晔说他:"有度而迟"裴潜说他:"(刘备)使居中国,能乱人而不能为治也,若乘间守险,足为一方主"好个裴潜,评价真入木三分也.
三者,根据地建设与经济,刘曹再比较一番,没有孔明之前,刘备是东一阵,西一阵,这也投,那也靠,真是"流动的军队"还不如农民起义军.按说刘备身边的能人也不少,孙乾,糜竺,简雍也比枣祗,韩浩,任峻出名,可就没想出屯田的办法来,反过来正好印证曹孙两家两人的话,曹操的头号谋士荀彧就说过,"深根固本"事情是这样的,曹操对吕布作战失利了,陈宫,张邈在后院放了一把火,只剩下甄,范,东阿三个县城,搞得老曹很灰心,正巧正和老曹处于蜜月期的袁绍来信说,那地呆不住了,来我这罢,曹操有点心动,想去(换了刘备,也就去了),荀说,别去,深根固本以制天下,光武帝刘秀在河内的时候,就是如此.你看,有理论有实践.老曹这时善断的本事出来了.听从荀的建议,稳固的发展根据地,(同样的,田丰也向袁绍提过类似的建议,袁不听,可知曹胜袁败是其必然),还有孙权的妹夫,大名鼎鼎的陆逊也曾向孙权进言,"腹心不平难以图远"江东之稳固应源于此.我以为至少刘备在早期是没有重视这一点的.正如高手下棋一般,一步被动步步被动.即便曹刘同步发展,就二人的素质而论,刘要居下风,事实正是如此.直至207年,208年,刘备也没弄块象样的根据地,我真是不懂,那么多年,刘备和他的军队吃什么,穿什么?虽说中山二商人,以及糜老板给了点老本,也搁不住吃花啊,行军打仗日费千金,也真难为他了.我估计中间也拉点赞助什么的,如曹操啊,袁绍,刘表啊.多多少少给点军用物资.可是把嘴放在别人的碗上.总觉得不是那么回事.也难怪刘备空有凌去之志,却总是天不从人愿.孔明啊,孔明,你早生几年,早被刘备认识,我想刘备的事业能做的更大吧.从根本上说,刘备应属于急性子的人(也难能不急,大半辈子过去了,还没实现理想),荆州之失,以及刘备死前的益州都没有做稳固了(刘备一死,黄元就起来造反).由此可见,没有稳固的根据地,要想有所发展,确实很难.(这点上我就很佩服毛主席,不服不行)现在已经有人对荆州之失的责任问题展开讨论,我同意不应把全部责任都推给关羽的说法,在这一点上,刘备,诸葛亮要负首要责任.(看看毛主席关于统一战线方面的论述,能有更深的认识)以弱胜强,是可能的,但要有敌我双方因素决定,一是对方出错,二是自己不能出错.这样才有可能胜过对方.
这是在根据地上,在军事上也有可商量处,(虽然我对军事并不在行),毛主席(我还得把他老人家请出来,他的意见最有参考价值)在评隆中对的时候,这样认为,隆中对的战略规划很正确.但在军事实施上有失误,那就是犯了分兵之忌,蜀国的军队就那么点人,刘,关,诸葛三分,还能有多少,自保有余,进攻不足,没有建树,也在常理之中.在曹,孙,刘三个军事集团中,刘最弱,面对的是两个强手,故稍有闪失,其祸不小,历史验证了这一点,孙权想要荆州由来以久,刘集团却将幻想寄托在脆弱的孙刘联盟上,而没有两手准备.荆州内部又出现了矛盾,要说关羽有责任,我看是领导班子团结没做好,(当然外交上也说了过头话,你不想和孙权联姻,可以,但虎女配犬子之说,谁听了,也得跳),潘浚,多好的一个人才,硬是让孙权给挖走了,连带糜竺也羞惭死了(他弟弟方哥不争气,可能也实在不愿再受关羽的了,糜竺是亏大了).再遇上两个军事家,吕蒙,陆逊,想不败难啊.荆州之失,关羽的死,对刘集团来说,是个沉重的打击,它不仅使隆中计划流产,也使其实力大大受损(关羽的兵尽是精锐,心疼啊)更为不幸的是,又碰上个容易冲动的刘备,在匆匆做了皇帝之后,不顾众人劝阻,冒然对吴开战,可谓好日子过到了头,(有人说观刘备的一生,多败少成,其优点很多,其缺点也不算少),那么诸葛亮在对吴开战上怎么看的呢,三国演义上的说法是不确的,在三国志法正传中有这样说法,亮叹曰:"法孝直(法正的字)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孔明这句话透露这样的信息,一是刘备很听法正的话,关系非同寻常,二是当时的他处于矛盾之中,明知伐吴不好,又找不出更能说服刘备的理由,同时,也想夺回荆州.那么就有两个问题,其一,该不该对吴采取军事行动,二,对吴采取军事行动,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战略目的.估计当时刘备没有仔细地考虑这些问题,我这个外行私下认为,第一应该对吴采取外交上,甚至军事上的行动.为什么?对统一战线而言,各有各的集团利益,对方违约了,采取些行动是必要的,一味的拉是不行的,要拉打结合,以拉为主.二,通过上述行动,摆出架势,达到谋取荆州的部分利益.这才是上策,若硬是孙刘两家拼个你死我活,共同的敌人曹魏,什么表情?--"喜可知也".在军事行动上,刘备也有失误,连曹丕都看出来了.那么正确的战法,又是什么,容俺下次再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foya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46
编号 78555
注册 2006-8-9


发表于 2006-10-6 09:05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看得很累........
没有什么新意, 没看出标题和正文有什么关系.........好象是扫盲....
LZ再接再厉

[ 本帖最后由 foya 于 2006-10-6 09:22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daniel008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41
编号 85296
注册 2006-10-1
来自 北京


发表于 2006-10-6 09:28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枫子 的帖子

起哄这个词用的有点意思.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枫子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39
编号 86120
注册 2006-10-5


发表于 2006-10-6 09:3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 foya 的帖子

呵呵,初来乍到,俺不自量,发了点感慨,信手写来,当不得的真的,聊作茶余饭后的笑料罢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大雄GG

Rank: 4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8
帖子 1758
编号 42792
注册 2005-7-10


发表于 2006-10-6 09:55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罗贯中不是刘备的粉丝,他是诸葛亮的粉丝,所以才大力贬低刘备抬高诸葛亮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fahren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讨逆将军
功绩 9
帖子 635
编号 2369
注册 2003-11-20


发表于 2006-10-6 10:3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罗贯中,我觉得是曹操的fans,曹操写得可爱。
诸葛关二都是早已神话的人,写得神奇是本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枫子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39
编号 86120
注册 2006-10-5


发表于 2006-10-6 11:22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书接上回:
正两处:1“.虢"当作"犭虎 "2.刘备还未死,黄元即弄事
这次对夷陵之战稍作展开,刘备对孙权用兵是在221年的秋七月(阴历),到次年的夏六月,孙刘之战才算结束.约近一年的时间.(若按收兵还巫,在秋八月).我把三国志中部分关于这次战争的记载录在下面供大家研究:
1.....初,先主忿孙权之袭关羽,将东征,秋七月,遂帅诸军伐吴.孙权遣书请和,先主盛怒不许,吴将陆议(逊),李异,刘阿等屯巫,秭归;将军吴班,冯习自巫破异等,军次秭归,武陵五溪蛮夷遣使请兵.  二年春正月,先主军还秭归,将军吴班,陈式水军屯夷陵,夹江东西岸.二月,先主自秭归率诸将进军,缘山截岭,于夷道犭虎亭驻营,自亻艮山通武陵,遣侍中马良安慰五溪蛮夷,咸相率响应.镇北将军黄权督江北诸军,与吴军相拒于夷陵道.夏六月,......后十余日,陆议大破先主军于犭虎亭,将军冯习,张南皆没.先主自犭虎亭还秭归,收合离散兵,遂弃船,由步道还鱼复,改鱼复县曰永安.吴遣将军李异,刘阿等踵蹑先主军,屯驻南山.秋八月,收兵还巫.---三国志先主传
2.黄武元年,刘备率大众来向西界,权命逊为大都督,假节,督朱然,潘璋,宋谦,韩当,徐盛,鲜于丹,孙桓等五人拒之.备从巫峡,建平连围至夷陵界,立十数屯,以金锦爵赏诱动诸夷,使将军冯习为大督,张南为前部,辅匡,赵融,廖淳,傅彤等各为别督,先遣吴班将数千人于平地立营,欲以挑战.诸将皆欲击之,逊曰:"此必有谲,且观之."备知其计不可,乃引伏兵八千,从谷中出.逊曰:"所以不听诸君击班者,揣之必有巧故也.逊上书曰:"夷陵要害,国之关根,虽为易得,亦复易失.失之徒损一郡之地,荆州可忧.今日争之,当令必偕.备干天常,不守窟穴而敢自送,臣虽不才,凭奉威灵,以顺讨逆,破坏在近.寻备前后行军,多败少成,推此论之,不足为戚.臣初嫌之水陆俱进,今反舍船就步,处处结营,察其布置,必无他变.伏愿至尊高枕,不以为念也."诸将并曰:"攻备当在初,今乃入五六百里,相衔持经七八月,其要害皆以固守,击之必无利矣."逊曰:"备是猾虏,更尝事多,其军始集,思虑精专,未可干也.今住已久,不得我便,兵疲意沮,计不复生,掎角此寇,正在今日."乃先攻一营,不利.诸将皆曰:"空杀兵耳"逊曰:"吾已昨破之之术."乃敕各持一把茅,以火攻之,拔之.一尔势成,通率诸军同时俱攻,斩张南,冯习及胡王沙摩柯等首,破其四十余营.备将杜路,刘宁等穷逼请降.备升马鞍山,陈兵自绕.逊督促诸军四面蹙之,土崩瓦解,死者万数.备因夜遁,驿人自担烧铙铠断后,仅得入白帝城.其舟船器械,水步军资,一时略尽,尸骸漂流塞江而下.备大惭"吾乃为逊所折辱,岂非天邪!"---三国志陆逊传
上面两段话,给人思考是多方面的.从刘备集团上说教训是深刻的,后果极其严重.从当时的政治上说,成都初定,汉中刚得,荆州已失,诚是危急存亡之秋也,家里面还没弄好,图外的想法无疑是不合适的.当内修政理,南抚蛮夷.一句话,稳固后方,发展经济.从外交上说,孙权有请和的意向,刘备盛怒不许,感情用事了不是,这方面的具体史料找不到了,不知孙权请和的条件,我想孙权的想法无非有两种,一是真的想请和,孙亏理在前,又面临强大的曹魏,心理负担太大了.(其后曹丕欲乘其后,若不是陆逊战略战术用之得宜,也真够招呼的),二是假的,开个空头支票,装出一副害怕的样子(别看年纪小,政治上一点也不冲动,在说孙权的时候,我还有论述),大家请想,曹操都没吓倒他,何况刘备!麻痹刘先生也.想想看,好容易到手的热烧饼,虽然烫手,也得搂在怀里,哪啥得轻易送人?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枫子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39
编号 86120
注册 2006-10-5


发表于 2006-10-6 12:34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那么孙权的真实想法到底是什么,说实话我也不知,现在提出来供大家讨论.我觉得亦真亦假(我猜猜总可以吧)假者居多(心里不情愿),但真的也不是没有(碍于全局),假也罢,真也罢,还要看刘备的态度.刘备当时是理也直,气也壮(夏侯渊我都送他见上帝去了,我怕谁),可知情也有坏事的时候.反观孙权,胜也不喜(偷着乐),见好就收,能屈能伸,难怪连曹操都说,生子当如孙仲谋.更不用说他的部下了.那么曹操对刘备是怎么评价的呢,有两处,青梅煮酒时,"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夏侯渊被杀:"吾故知玄德不为如此,必为人所教也(指法正).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曹操根本没把刘备放在眼里,(讲谋略刘兄你不行的),再看对手陆逊对他的评价:"寻备前后行军,多败少成"大家的看法出乎意料的一致,属于不是英雄的英雄.若说刘备不会打仗,也不切实,(老兵痞子了,不喜读书,喜狗马,舞刀弄剑啥的,谁让他碰到高手了呢,可知打仗也是学无止境啊.)孙武说,多算者胜,少算者不胜,又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别看陆逊把刘备看成纸老虎,可在战术上,也是杀鸡用牛刀,他的分析丝毫不差(哎,年轻人好可怕呀),所以刘备说,此败是天意,这说明他到死也没弄明白.下辈子还得打败仗.那么刘备究竟败在哪,除了上面说,还有哪些,单从这场战役上讲,一兵力不占优势,孙军是五万,刘军没有具体数字,有说四万的,也有说七八万的,总之构不成三比一的集中优势兵力灭敌,二比一也不到,若以四万论,根本就是劣势.我不明白的是:刘备究竟想干什么?夺荆州?灭孙权?(孙权是个省油的灯?曹操都奈何不了他),二,不知彼,陆逊对刘的研究何等透彻,刘呢,是一团迷雾,(不败才怪.),三,思想准备差, 光想着打胜,对万一败了,这样的应急方案准备不足.黄权就曾提醒他,顺流而下,易进难退,建议他镇后,他不听,又怎么说,是"天意",当是人谋才对呀.Sample Text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枫子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39
编号 86120
注册 2006-10-5


发表于 2006-10-6 15:2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刘备在此次战役的初期,应该说是有利的,然,随着深入,补给线越来越长,是不是可这样说,战机已失,又立营于茂林之处,被陆逊瞅个正着,一把火(何止一把)烧个精光.后人在研究这场战役时,提出以土石立营,有人对此有不同看法,他说,土石为营亦不能久,宜因粮与敌,直出湘水以西,说白了,取之于敌,占据敌之有粮之地.扎根钉子,然后再图.这个看法,若是史学家,或是现在的大学教授,或是军事研究所的专家们,恕我大胆,有问号.然,他老人家不是别人,却是毛泽东.我信,我十二分的信,我五体投地的信!!(为什么,人家是这方面的高人嘛,老蒋的几百万军队,都被搞挎了,有什么理由不信),陆逊,小年青,你可知若干年后,还有比你更厉害的.可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话题回来,总之夷陵之战,天意也罢,人谋也罢,事实是:刘备输了,命也搭上了,蜀汉亏大本了,扔个烂摊子给诸葛亮,(地也丢了,精锐也没了,银子也光了,这国怎么治?)这统一大业,拿什么来完成?诸葛亮的事,我稍后再说.
现在接着说刘备的用人,先来分析刘备的人才结构,关,张,简是起家的,到徐州,孙乾,二糜,(陈到,刘琰也应属早期的),赵云(初从公孙瓒),到了荆州,孔明自不必说,伊籍,向郎,马氏兄弟,霍峻,潘浚,黄忠,魏延,庞统,陈震,廖立,杨仪,刘封,蒋琬,郝普,邓芝.刘备在荆州是挖了大批人才的,但也流失了不少,比如,蒯越,蒯良,文骋,王粲,桓阶,刘先,刘义,裴潜,袁涣,陈群,正所谓君择臣,臣亦择主,各人有各人的志向.入蜀较多,不一一罗列了,重点说几个,法正,李严,吴壹,孟达,黄权,哦,还有哪个可爱的刘巴,马超.
如果说刘备值得我们学习,主要有两点,一干劲,斗争--失败--再斗争;二.识人用人,关张赵黄,孔明,庞统,法正,刘巴,黄权(这些人怎么了,难道被刘备洗了脑?),还有早期的孙,简,糜,忠贞不愉,跟着个看不到前途的老板,老罗说孔明学过八卦,能掐会算,难道那些人也是算命的出身?可知刘备确有过人之处,并不是想象的那样差的,至少刘备虽然并不喜欢读书,可心理学绝对的棒!不然,人要是没点绝招,还真不敢出道混.我结论是刘备是有绝招的.但远不是所谓一跑,二哭,三拿小孩仍着玩.
由上看来,刘备干出一番事业来,是有理由的,然,老天是有不公处的,谋士的重要性,远非那些猛将们可比,老罗喜欢将军们一招,两招的,比武,好看,但不顶用,也不切实.(误人不浅)虽然我不能同意,易教授关于郭嘉与孔明的PK(如果要PK,也要与荀彧),但人才绝对重要.那是成就事业保证.刘备是幸运的,但同时也是不幸的,人才好不容易挖了来,但没过几年,损失惨重,先是庞统,有些人容易忽略庞统,原因很简单,打工时间太短了,夺益州时,中流矢而死,(不知刘备出门的时候,有没有乌鸦在叫),仅三十六岁,但在庞统出的谋略来看,可比郭嘉,程昱,甚至荀攸,贾诩.陈寿对他的评价更高,"统其荀彧之仲叔".次论法正,在上面的论述中,已星星点点提到过,能让孔明,曹操等人,赞叹的,你说他是什么样的人才,再补充一点,孔明说刘备在荆州时,进退狼跋,法孝直为之辅翼,令翻然翱翔.可见其人之能,法正对刘备集团的作用非他人可比也,一法正的人品虽不怎么样,但深得刘备的心,能说到刘备心里去,算是心腹中的心腹.这是诸,庞二人无可比拟的.二,刘备一生中对曹没打过什么象样的仗(得了"恐曹症"?)一有法正当智囊,汉中战役打得有声有色.造就了刘集团事业的顶峰.然,法正亦在220年病逝,太令人痛心了,(刘备更痛心),至于关张,不说了,地球人都知道.(难道那几年,刘备流年不利?)Sample Text


[ 本帖最后由 枫子 于 2006-10-6 15:28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wuzhichao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47
编号 76862
注册 2006-7-26


发表于 2006-10-6 16:51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三国只痛真正在于一个最令人讨厌的人,却运气最好,势力最强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枫子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39
编号 86120
注册 2006-10-5


发表于 2006-10-6 17:18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总之,刘备集团,在事业稍有起色之时,超一流人才,相继凋泠,造成了蜀汉后继乏人的难堪局面.从毛泽东不计一城一地之得失,来看,刘备集团失荆州之地,尚在其次,人才的损失和军事力量的损失才是其最大的损失,它直接断送了刘备的梦想.这对一个老人来说,打击是不可估量的,史载,刘备在白帝,初也不是什么大病,只是下痢,本不是什么要命的病,加之刘备戎马一生,身子骨远非诸,法等人可比.何以致命.心灰意冷故也.这个有着传奇一生的老人,带着遗憾去了.叹也哉,惜也哉,痛也哉!!

[ 本帖最后由 枫子 于 2006-10-8 11:31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枫子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39
编号 86120
注册 2006-10-5


发表于 2006-10-6 17:28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曹操的某些做法,确实让人痛恨.:&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枫子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39
编号 86120
注册 2006-10-5


发表于 2006-10-6 19:2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若论三国追星族,我是诸星族的,大家够熟悉的了,他的事迹,我也不想多说了,但我想说,孔明是人,他不是神,他也有出错的时候,我们在讨论的时候,要对事而不对人,看看有没有借鉴的地方.我相信,只要中国人存在,诸葛亮永远是大家的偶像.他的人品,莫说三国时无人可比,就是现在能比上他的,也没几个.他的能力与成就,他排第二,别人就难排第一.罗贯中想提高他的伟大形象,反而状诸葛多智而近妖.历史上的诸葛亮,远不是如此.我觉得孔明,是个务实的人,他为了自己的理想,去奋斗了,成绩也还不错,做人也做得够意思.能掐会算,呼风唤雨,或者写个锦囊妙计什么的,这是老罗的专长.不是孔明学来的绝技.
我唯 一要说的,有这么几点:其一,诸葛亮与刘备的微妙关系,他对刘备所起到的作用,大家有目共睹,毫不客气的说,没有诸葛亮就没有刘备后来的事业.这个二十六七岁的年轻人,为刘备规画了路线图,人为的创造了第三国,使天上出了三个太阳.其预见形势的能力无人能出其右.但在刘备生年,他的才华并未发挥到极致.虽然刘备也说过,鱼与水的话,说过君才十倍曹丕的话,但刘备内心深处与诸葛亮是有距离的,这是二人的性格造成的,刘备是个比较随意的人,重感情,讲情义,但做事没有什么计划,而诸葛亮是个非常讲原则的人,或者说灵活性稍差,看他后来对马谡,对李严,对廖立的处理上是能看出来的.但这些人都服气,为什么,持心平也.很难评价他的这些做法的利与弊,我的直觉是,对本来就缺人才的蜀汉政权来说,是不是一种人才浪费?还有对刘封的处理上是不是有欠公允?这或许是诸葛亮儒家思想的最高境界,但至清则无鱼,人难免有这样那样的缺点,用他长处,抑他的短处,也就是了.刘备对诸葛亮是"素雅敬亮",可知不是那种无话不谈的朋友.脾气不投嘛.法正就不一样,他和刘备对脾气,所以言听计从,信任有加.法正任蜀郡太守时报复多人,还杀了人,下面的人都看不过去了.跟诸葛亮说,诸葛亮说了一番话,我看就很不符合诸葛亮做事的作风.廖立只不过是发了些议论,如果要追究他的责任,也是追究他丢长沙的责任,不能因为发了几句牢骚.就把他流到汶山.由此可知在人才的使用上,刘备和诸葛亮是有不同的.诸葛亮心知肚明,但也知道他动不了法正,去找刘备,刘备也未必就听他的,故违心说了让人难以理解的话.影响也不好.(语见三国志法正传)Sample TextSample Text


[ 本帖最后由 枫子 于 2006-10-8 11:35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万里悲秋

Rank: 5Rank: 5
组别 校尉
级别 护军
好贴 3
功绩 38
帖子 421
编号 83463
注册 2006-9-17


发表于 2006-10-6 19:34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字排的很大(尤其是五号字那篇),看的很舒服,挺养眼的.

写出自己的观点,很好,请继续.

其实早在罗贯中之前的宋朝,人们就对曹操有看法.这也不能怪老罗,如果他歌颂一个奸雄,那么有可能,这书就要受点挫折了.好在,老罗还是把曹操写的很传神生动.

另附:楼主是不是看的毛本三国?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枫子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39
编号 86120
注册 2006-10-5


发表于 2006-10-6 21:3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4 万里悲秋 的帖子

看过毛评的三国,总以为其中的某些政治观点欠妥,一家之言嘛,而对帮助欣赏这部名著,还有有所裨益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枫子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39
编号 86120
注册 2006-10-5


发表于 2006-10-6 22:3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于刘备托孤的那席话,我颇有微词,这个喜怒不形于色,城府极深的人,临终遗言,道出了他心底的忧虑,孩子还小,权臣没有不想饲位的,说出来,两眼一闭,随它去了,小曹没对司马,说这样的话,人家还不是照干?如果说这个遗言能作两解的话,那么刘备在人事安排上,显然有不信任的意思,李严固然是人才,但中都护一职,非诸葛亮莫属,若论军事才能,在蜀汉,强过他的人,还没生出来.你刘备什么意思嘛.另外请大家注意,诸葛亮任丞相,开始并没开府,刘备死后才开的府.这开府与不开府大不一样,所以我说,刘备与诸葛亮的关系没有铁到家.同样的建议,法正说之有效,孔明说之可能无效.刘备称汉中王之时,诸葛亮是军师将军(东汉将军中并无此名号,莫不是刘备半夜里做梦得来的?)官位没升,(同样的赵云也没升),法正有大功,身兼两职,尚书令,(没有丞相,或丞相没开府,此为真丞相.),护军将军,(将军归他管),简直刘备是老大,法正就是老二嘛.所以在伐吴的问题上,能真正影响刘备的是法正,而不是孔明.那么我前面说到的荆州之失,谁负责任的问题,竟然与法正有很大的关系.以老关的脾气,和法正的品行,我看这二位都够呛.这是我个人的观点,提出来供大家讨论.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枫子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39
编号 86120
注册 2006-10-5


发表于 2006-10-6 22:54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人常说:曹操占天时,孙权占地利,刘备占人和.刘备就真的人和?在刘备集团内部,是有山头的,关张以元从自居,只认老大,不认别人,马超来降,黄忠受封,关羽就做的不象话.那话我懒得重复了.在荆州,关羽就将内部关系搞得很紧张,老糜家是为刘备起家立了大功的,也算是皇亲,糜芳官拜南郡太守,何以一气之下投了孙权?潘浚也是独挡一面的人物,孙权对他信任有加.读读三国志潘浚传,没有什么不好的地方,我用四个字来形容他"骨鲠之臣".再说马超,马超的一生,是悲壮的一生.有家不能回,有志不能伸,夹起尾巴做人,最后抑郁而终,年仅47.郁闷中......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符离散人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40
编号 85787
注册 2006-10-3


发表于 2006-10-7 00:1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楼主似乎感慨良多
指出一点小小错误:

QUOTE:
大家请想,曹操都没吓倒他,何况刘备!麻痹刘先生也.想想看,好容易到手的热烧饼,虽然烫手,也得搂在怀里,哪啥得轻易送人?

说的是吴国让出荆州求和吧。这是演义拔高蜀国贬低吴国的说法,历史上吴国只有求和没有割荆州。就凭吴国的实力也断不会这么做。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枫子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39
编号 86120
注册 2006-10-5


发表于 2006-10-7 12:1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我这里没讲演义,只以三国志中的记载为准,当时孙权确是提出求和,但求和的条件的,我上面说过了,并不知道.但我想既然孙要和,应该有所让步,早先孙刘对荆州的归属问题是有共识的.而且孙权单方面撕毁和约,明显背理,舆论对孙也不利.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ft1114619
(长相决定待遇)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校尉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29
帖子 2890
编号 34954
注册 2005-3-22


发表于 2006-10-7 13:0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老罗绝非拥刘~只是拥蜀~毕竟蜀才是名义上的正统~老罗而且更多的是拥诸葛~
不然不会把刘备的能力写得如此不堪~演义上刘备被写成什么样子大家都知道~就知道哭~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枫子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39
编号 86120
注册 2006-10-5


发表于 2006-10-8 12:23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其二,大家都佩服孔明的智.我一开始也是这样认为的,什么事,事先都能预料到,简直就是神仙投胎嘛,要不就是天才儿童.而读了三国志,蛮不是这回事.'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若远小嫌,难相违覆,旷阙损矣.......然人心苦不能尽,惟徐直处兹不惑,又董幼宰(董和)参署七年,事有不至,至于十反,来相启告(颇有魏征之风).苟能慕元直之十一,幼宰之殷勤,有忠于国,则亮可少过矣.""昔初交州平,屡闻得失,后交元直,勤见教诲,前参事于幼宰,每言则尽,后从事伟度,数有谏止;虽姿性鄙暗,不能悉纳,然与此四子终始好合,亦足以明其不疑于直言也(三国志董和传);"董令史(董厥),良士也.吾与之言,思慎宜适."(三国志诸葛亮传);"以谡为参军,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三国志马谡传).呀!大出意外啊,不是事先写好装在锦囊里,照计行事啊.如果不是孔明故意谦虚过度,那么孔明的天才水平并不高.然而这一点儿也不影响我对他的景仰之情.从善如流啊,并不固执己见.世民也不过如此.

[ 本帖最后由 枫子 于 2006-10-8 12:40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maimai0812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62
编号 65875
注册 2006-4-4


发表于 2006-10-8 12:3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实在没什么意义!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KYOKO
(★御姐控★)

唐国公
荆南节度使
★★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柱国(正二品)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大将军
功绩 1456
帖子 65615
编号 32
注册 2003-8-19
来自 BWL


发表于 2006-10-8 12:4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把诸哥捧成神了快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枫子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39
编号 86120
注册 2006-10-5


发表于 2006-10-8 13:3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size=3]其三,孔明与魏延,自从魏延提出子午谷计划以来,它的可行性,一直争论不休,估计以后,还得争下去,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这个计划没有具体去实施无法验证它的正确性.我也凑个热闹,说说我个人的看法,不过切莫当真,我连马谡都不如,纯纸上谈兵耳!『夏侯楙为安西将军,镇长安,亮于南郑与群下议,延曰:「闻夏侯楙少,主婿也,怯而无谋.今假延精兵五千,负粮五千,直从褒中出,循秦岭而东,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楙闻延奄至,必乘船逃走,长安惟有御史、京兆太守耳,横门邸阁与散民之谷足周食也,比东风相合聚,尚二十许日,而公从斜谷来,必足以达,如此,则一举咸阳可定也。」』分析一下原文,魏延的战略设想是,带五千精兵,五千运粮的.出奇不意,直捣长安,时间十天内,我的疑问是,五千精兵轻装前进,应该能到达(从汉中到长安经子午谷有多远,请高手指点),这五千运粮的,能否按时到达?他们是否能同时行军?假设到了,途中也没有大的阻碍,(即使有阻,损失也不大).第一步胜利完成,第二步攻占长安,魏延的打算是,夏侯楙无谋略,胆子小,听到蜀兵从天而降,吓跑了.御史、京兆太守都是脓包,不懂军事.我的疑问是,魏延是否有确切情报,得知太守是脓包.要知道曹魏的人才极其之多,太守懂军事的多如牛毛,我随便举几个:温恢,张既,杨阜,苏则,刘馥,梁习,田豫,贾逵,杜畿.长安是关中重地,太守是一脓包?假设就是一脓包,魏延也很快攻下了长安城,并成功占领了横门邸阁,并且损失也不大,(总不会一个人也不死吧?),那五千运粮的兵,也转成能参占的兵力(伙夫,看仓库的也上?)总兵力也只在八九千人.这些兵力并不能全部用于守长安城,(粮库也要有人来守嘛!),第三步,关东援军要二十多天,才能赶到,而此时,诸葛亮从斜谷率兵赶到!我的疑问是,魏延是用什么方法推算出敌人的部队要二十天才能赶到?又是如何预见到诸葛亮在二十多天能够即时赶到?我的看法是,诸葛亮的行军速度远远慢于敌的增援部队,道理很简单嘛,人家可以急行军,蜀军在进军时不可能不遇到一点军事抵抗(也摆空城计?)
我的看法是: 如若诸,魏会师于长安,则魏延的定关中计划,可以实现!否则,魏延必须作牺牲的准备!即,全军覆没!而上面的那么多假设,即使韩信复生,也未必有如此把握!魏延部虽英勇善战,但魏延远未达到韩信的用兵境界!(韩信定关中,用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计,井径之战,先示敌以弱,后背水以战,若赵将采纳谋士建议,后果尚难预料!)可见骄兵必败!由此我以为这个计划是魏延同志一厢情愿的战法,主观上已经犯了轻敌之意,大凡轻敌的军队,没有不吃败仗的.不要说诸葛亮不同意,要是我,也会不同意!(魏延自比韩信,可知其狂妄之状,诸葛亮也只是比比管仲,乐毅,还没大言不惭的将自己比做周公,萧何!)

[ 本帖最后由 枫子 于 2006-10-9 21:06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枫子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39
编号 86120
注册 2006-10-5


发表于 2006-10-9 21:3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其四,孔明与马谡.关于斩马谡的问题,我是一直是有腹腓的,我也不认为刘备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的预言就是对的.这里谈谈我的两点看法,首先是诸葛亮用人不当,马谡的长处是参谋,不是带兵打仗,当时可用之将,魏延,吴壹,都是能征惯战之将.而他不用,是他用人不明,怎么能怪马谡呢?其次,也有可能诸葛亮的本意是培养马谡,让他锻炼锻炼,一是时机选的不对,对手是张合,不是个白痴!(张合之名,刘备,诸葛亮都忌惮!)当个助攻是可以的,怎么可以让一个毫无作战经验的人去作主力使用呢?二,即使打了败仗,也不一定就要斩首啊,刘备,曹操不都也打过败仗么,如果一打败仗就要砍头,试问:"将军们到底有几个脑袋?"(胜败乃兵家常事,失败是成功之母,人之常情啊.)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大雄GG

Rank: 4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8
帖子 1758
编号 42792
注册 2005-7-10


发表于 2006-10-9 22:05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马谡被斩不是因为败战,而是因为弃军逃匿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枫子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39
编号 86120
注册 2006-10-5


发表于 2006-10-9 22:35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1."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合所破.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
2."时有宿将魏延,吴壹,论者皆言以为宜令为先锋,而亮违众拔谡,统大众在前,与魏将张合战于街亭,为合所破,士卒离散.亮进无所据,退回汉中.谡下狱物故,亮为之流涕."
3."朗素与马谡善,谡逃亡."
4."谡依阻南山,不下据城.合绝其汲道,击,大破之."
兄采取的是第三种说法?其实早有史学家指出,陈寿的记述有矛盾处.马谡是诸葛亮的高级参谋,逃亡总比投降好.马谡初次带兵打仗,又碰着个极难缠的对手.应该可以原谅,我不是说不处罚他,而是觉得杀了,连总结经验,带罪立功的机会都没有了.呵呵.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大雄GG

Rank: 4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8
帖子 1758
编号 42792
注册 2005-7-10


发表于 2006-10-9 23:1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记载并不冲突自然该采用,马谡兵败逃亡,被捕入狱死亡,之间并无冲突之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乌鹊南飞3

中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4
功绩 101
帖子 6274
编号 60211
注册 2006-2-17
来自 四川


发表于 2006-10-10 15:5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老罗不知为身后YY演义的饭丝揽了多少骂名(尤其是毛家父子),这一点和曹操倒是很像。演义流传逾广,谬误弥多;以南飞之见,与其说老罗集民间故事创作出演义,还不如说民间艺人把演义搞成了自家饭碗里的大杂烩。中国人把实用价值放在知识产权之上,确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本能。

ps:推荐楼主读一下文鸯版演义,轩辕里面应该有。
顶部
性别:男-离线 wmilanboy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65
编号 33968
注册 2005-3-4


发表于 2006-10-11 14:58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这是一个人人向往,英雄辈出,充满争议的年代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2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12-23 09:24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8499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