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自学中医应该看哪些书?, hhp兄请进
本主题被作者加入到他/她的文集中
性别:男-离线 乌鹊南飞3

中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4
功绩 101
帖子 6256
编号 60211
注册 2006-2-17
来自 四川


发表于 2017-10-10 17:2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自学中医应该看哪些书?

以前看过《黄帝内经》,感觉里面没有系统的讲经络的原理,讲了很多气候与疾病的关系,实用性不是很强。《伤寒杂病论》和《千金方》里面主要是药方,哪药入哪脉也没说,经验性太重。虽然《伤寒》有讲脉象,但具体脉象如何分别自学有点困难;《本草纲目》完全是药典,不知道如何使用。想问下有没有系统点的,由浅入深的那种书籍自学?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李元芳
(千牛卫大将军)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北将军
功绩 18
帖子 1806
编号 490607
注册 2013-8-21


发表于 2017-10-10 17:4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买本《濒湖脉学》看看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KYOKO
(★御姐控★)

唐国公
荆南节度使
★★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柱国(正二品)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大将军
功绩 1454
帖子 65405
编号 32
注册 2003-8-19
来自 BWL


发表于 2017-10-10 19:3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半部《本草纲目》治天下。。病人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乌鹊南飞3

中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4
功绩 101
帖子 6256
编号 60211
注册 2006-2-17
来自 四川


发表于 2017-10-11 11:4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 李元芳 的帖子

谢谢~已下载,脉象分类说的很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乌鹊南飞3

中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4
功绩 101
帖子 6256
编号 60211
注册 2006-2-17
来自 四川


发表于 2017-10-12 20:2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顶一下
顶部
性别:男-离线 hhp19910906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功绩 86
帖子 8632
编号 208026
注册 2007-8-28


发表于 2017-10-12 20:4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回复 #4 乌鹊南飞3 的帖子

频湖脉诀的实用性不是太大,看里面的病证分类就行,熟读即可,就是从“一脉一形,各有主病,数脉相兼,则见诸病”开始,一直到四言决结束,七言决看看就行,不需要下太多精力。《内经》里面的东西太多了,你自己看一开始肯定看不到那些深层和暗含的东西,一本内经是不知道多少人把自己的毕生经验写成那么几篇,然后被人编辑到一起,说白了任何人也只能研究里面的九牛一毛,因为你再厉害也不会超过那么多人的一辈子。当然那么多人水平肯定参差不齐,所以也有一些篇章不靠谱,这个就需要自己凭着学识来鉴别,我给你透露个福利,《灵枢》里有一个彩蛋,那是中医最精华的东西,自己慢慢找。
内经的学法就是根据书里的内容不断归纳,不仅要正着看,还要反着看,更需要从字缝往外看,说白了多一些逆向思维,“冬伤于寒,春必病温”这话怎么理解,怎么理解就直接影响你的治疗思路,也直接影响病号的死活,治错了的方向,是会出人命的,这句话的答案下面告诉你
药,一看功效,二看主治。归经这玩意纯粹是点缀,年三十的凉菜——有他过年,没他也过年。我用药就从来不考虑归经,只看功效,药书现存的当中,首选《神农本草经》虽然《本经》(神农本草经简称本草经或者本经)和《本草纲目》都是只有主治没有功效,但《本经》同样是几千年对药的总结,那么多人证实好用的东西,要是唯独你用不好,那肯定是你的问题,例如有的病有的方子,辩证之后略加调整,完全可以治一个好一个,难得是你能不能找到这个方子的主治方向,找对了,治一个好一个,找错了,治一个死一个
《伤寒》教你的不是药,而是用药,教的是组方原则,但仲圣写的太隐晦,这和当时的大环境有关,《伤寒论·序》(医圣的自序)里已经说明了,想知道我再单独说,这里先不说了,《伤寒》最难得就是医理,几乎一字不提,就是要你自己从蛛丝马迹里找,医圣的用意同上,所以你更该关心,这个医理被破译了么?破译是肯定的,但从东汉末一直到民国才被系统的破译,具体的下面说
《千金》有方有药,但适合学有小成的人看,未成之前不建议看,略有困难

我的推荐下个帖子说,一个帖子回完篇幅太长
顶部
性别:男-离线 hhp19910906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功绩 86
帖子 8632
编号 208026
注册 2007-8-28


发表于 2017-10-12 21:4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接上,对于中医,我首推李可老先生,他打破中医几百年常规,用别的医生望而生畏的重剂猛药治奇难急危重证,他向来是用中医治疗那些急症,都是心衰,阑尾炎,胰腺炎这些西医院里需要送急救室的急病,李老创建的灵石县中医院的急救室里都是中医治病(上面挑头,他负责具体实施),说这些是因为我就是从李老的书开始,一步步的发展。最主要的是李老的全部学识都已经在书里全部公开,也就是他有什么疗效,你完全可以达到和他一样,甚至可以说至少要和他一样,完全应该超过他。
李老早期的东西在《李可老中医急危重证疑难病经验专辑》里,所载的二十多个自创的方子,都有非常好的疗效,只看你能不能把这些学透,但他自己也说过,晚年回过头来看《经验专辑》也有一些错误,我建议先看这本书,首选确定中医是可以治病的,而不仅仅是各级医院里那只能给西医打下手的马仔,看上几遍,你自己对很多病的认知就会自然而然的清楚的多,甚至有的病你自己心里就会有底气“我可以轻松治愈”,但小卫你因为基础基本上没有,所以一开始有点困难,所以不必要完全理解,可以囫囵吞枣,然后慢慢消化,第一次我建议看1~2遍就行,然后看其他的书,之后再回头重新品味
《李可临证要旨1》是李老的学生孙其新先生把《经验专辑》进行归纳总结,既可以拿来当工具书也可以拿来提升对《经验专辑》的理解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李可校订版),这本书目前有好几个出版的版本,但精于临床的人校订的更可靠,作者彭子益是至今为止对《伤寒》理解最深的一位,前面说的“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和《伤寒》的破译,就是说的这本书,看这本书唯独需要把你之前所知道的一切都要忘掉,包括你自己是谁,因为这本书里面的很多概念都是和一般认为的不一样,所以要排除些先入为主,至于为什么不一样,就和“冬伤于寒,春必病温”一样,好多都是讹传,为什么一直说这句话,因为这句话直接产生了后世的温病学派,一个在理论上错的很离谱的分支,这个分支的东西,等着以后这些都学的差不多了,找本本科的《中医基础理论》看看就知道错的有多远了,至于为什么《圆运动》的是对的,温病学派是错的,书里有详细清晰严谨的论证,只要理解能力正常的人都能看得懂,没有任何难度
《李可临证要旨2》是孙其新先生李老去世后对李老晚年的经验的总结,有许多新思路,值得细看
其余李可相关的书,除了齐玉茹写的《李可学步实验录》外其他的都有参考价值,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如果不确定可以再私聊问我,这些书我都买了,可以给一些建议
脉诊我建议从《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入手,以《圆运动》的脉法为主,适当参考其他的,这个文字教学有些困难,面聊最好,有些东西表情,眼神甚至语气这些文字没法描述的东西对于理解帮助更大,鉴于论坛里可能性不大,但可以进行入门指导,等着后面再说
再说一条,为什么中医这么熊,李时珍曾经想当然的一句话“古之一两为今之一钱”,让中药的用量变成了十分之一,而且《本草纲目》里载药1892味,载方上千首,但绝大多数都是有药无量,药量为中医不传之秘,从各味药的用量里可以看出一张方子里各药的地位以及用法等等许多方面,李时珍因为自己弄不懂用量,所以只能不写,佐证就是李时珍的出发点同样是想尽可能多的收集并公开能治病的这些东西,所以不存在藏私的问题,而他收集到的方子不会那么大比例的无量,他的习惯如果付不起药费,可以用知道的方子(包括土方、偏方、验方)来抵药钱,所以很多病号给他的一定是尽可能全的方子,但书里无量的方子极多,多到让人不得不生疑。因为李时珍不精通药量,但在当时他的疗效又很不错,虽然有可能没太多疑难杂症或者重病,或者有他仅是治愈当中一小部分,但因为别人连这一小部分都做不到,所以普遍认为李时珍医术高,所以从李时珍之后都遵从他的“今之一钱”,单位变成十分之一,实际用量因为历代不同,但也小了很多倍,所以中医就慢慢变成了慢郎中,曾经的起死回生,覆杯而愈就成了传说了。现在的规定是《伤寒》的一两是3g,但好像小卫你知道,柯雪凡教授发掘的灵帝朝的大司农铜权证实一两应该是15.625g,这不仅仅是差了十几克,《伤寒》里有的方子有的药用到半斤,十六两一斤,也就是说,3*8=24g,15.625*8=125g,你比《伤寒》的零头还少1克,就这用量,还想治病?也就是白日做梦了。那既然知道真正的用量,那为什么不敢用,现在主流的观念是西医治死了那是该死,中医治死了要吃官司,所以明哲保身,宁可治不好,也不能被赖上,治不好可以推给西医,被赖上不仅丢了铁饭碗,说不定还要坐牢,而且药典对中药的规定用量又那么小,所以就成了西医的马仔了。这个用量的佐证不仅有柯雪凡教授的相关研究,中科院的仝小林先生也著有《重剂起沉疴》,但不建议初学时看,学有所成再看最好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乌鹊南飞3

中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4
功绩 101
帖子 6256
编号 60211
注册 2006-2-17
来自 四川


发表于 2017-10-12 21:5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我想先问一下,某味药入哪一脉哪本书有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hhp19910906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功绩 86
帖子 8632
编号 208026
注册 2007-8-28


发表于 2017-10-12 22:0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再说点行内的常识性的东西,我始终再说《伤寒》而不是《伤寒论》或《伤寒杂病论》,仲景所写的是《伤寒杂病论》,但因为乱世,特别是战乱,所以成书不久就散落遗失,后来晋朝太医院的太医令王叔和,他知道《伤寒杂病论》是好书,所以下令在民间收集,然后重新编纂,但最后只收集到了伤寒的部分,没收集到杂病的部分,所以他收集的部分就定名《伤寒论》,后来宋朝孙奇、林亿、高保衡等人在重订《伤寒论》的时候发现宫里的藏书里杂病部分,然后就把杂病部分单独编一本书,叫《金匮要略》,但民间一直也有杂病部分的流传,隋朝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里就有部分杂病的引用是宋版《金匮要略》里没有的,唯独我记不清当代出版的《金匮要略》里加没加这些民间传下来的部分。而我说的《伤寒》是《伤寒杂病论》的简称,仅仅是我的个人习惯
从传成上说,王叔和是收集《伤寒》的功臣,但他妄加序,误解《内经》的“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把整个《伤寒》的理论搞了一个大乱,同时遗祸后世
还有一点轶事,据说仲圣的《伤寒杂病论》里是有对脉学的论述的,但王叔和把这一些单独拿出来,加上一点他自己的见解和经验,编成了《脉经》,这个说法是近些年有人提出来的,目前无任何确凿证据
仲景因正史无载,所以普遍认为没做过长沙太守,而长沙太守的墓碑据考古学根据风化程度考证,是明代所刻
顶部
性别:男-离线 hhp19910906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功绩 86
帖子 8632
编号 208026
注册 2007-8-28


发表于 2017-10-12 22:1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回复 #8 乌鹊南飞3 的帖子

这个说法是金元时期开始的,金元四大家的书可能有,我没看过,不确定,真要想看的话,买一本《中药学》的课本就行了,各版教材都有这个,市面上还销售的就行,但我对课本的态度向来是呵呵的,参考而已

PS:药是归经,不是入脉,经是经络,以十二正经为主,和脉没有直接关系,你要非说脉也是经气,我也不否认,但归经向来是说某药入肺经或者手太阴肺经,没有说脉的

[ 本帖最后由 hhp19910906 于 2017-10-12 22:13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乌鹊南飞3

中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4
功绩 101
帖子 6256
编号 60211
注册 2006-2-17
来自 四川


发表于 2017-10-12 22:1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0 hhp19910906 的帖子

你用药连归哪经都不看?那你怎么分析复方的君臣佐使呢?
顶部
性别:男-离线 hhp19910906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功绩 86
帖子 8632
编号 208026
注册 2007-8-28


发表于 2017-10-12 22:4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回复 #11 乌鹊南飞3 的帖子

你这个想法太教条了,用药是看功效和主治,归经和君臣佐使纯粹是点缀,这都是金元时期才出现的,虽然不能一味地说不好,但要用这些强行解释《伤寒》这些古方,就有一些死板,现在的《方剂学》对方子的解释就是这样,但就是看着很别扭
用药,气虚用补气,血虚补血,气滞破气,包括《内经》里说的“热者寒之;寒者热之”等等,这些就是总纲,具体运用就像运中的白术,运大气的黄芪(大气在中医指包括中气在内的一些气机的总称),扶阳的附子这些就足够了,只要用药认准着落就可以了,没必要死板教条的区分君臣佐使,纯粹是自缚手足,每次走路一定是先迈左腿么?不一定啊,只要把药用的对证(病证)就行,辩证的总纲是阴阳虚实表里寒热这八纲,归经那些说白了也是八纲的另一种认识方式,细推都能推回八纲和圆运动,所以抓总则,放细节,更何况归经这玩意还有不少药是有争议的,例如白芍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乌鹊南飞3

中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4
功绩 101
帖子 6256
编号 60211
注册 2006-2-17
来自 四川


发表于 2019-1-27 16:1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以《周易.说卦传》的方式推导了一下药性

2.中品药:

火--》热--》白羊--》兔--》卯--》阴木--》酸重

地--》温--》摩羯--》鼠--》子--》阴水--》咸重

风--》凉--》天秤--》鸡--》酉--》阴金--》辣重

水--》寒--》巨蟹--》马--》午--》阴火--》苦重


1.上品药

火--》热--》狮子--》羊--》未--》木库--》少阴土--》酸甜

地--》温--》金牛--》龙--》辰--》水库--》太阳土--》甜咸

风--》凉--》水瓶--》牛--》丑--》金库--》太阴土--》甜辣

水--》寒--》天蝎--》狗--》戌--》火库--》少阳土--》苦甜

3.下品药

火--》热--》射手--》猪--》亥--》阳水--》淡咸

地--》温--》处女--》猴--》申--》阳金--》辣淡

风--》凉--》双子--》蛇--》巳--》阳火--》淡苦

水--》寒--》双鱼--》虎--》寅--》阳木--》酸淡

按《神农本草经》,中品药养性应人,上品药养命应天,下品药治病应地,味道应该如此。

[ 本帖最后由 乌鹊南飞3 于 2019-1-27 16:48 编辑 ]
顶部
性别:女-离线 付昭霄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女官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25
帖子 2868
编号 355089
注册 2010-1-14
来自 辽宁营口
家族 瓦岗寨


发表于 2019-1-27 19:0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3 乌鹊南飞3 的帖子

老fen都挖出来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乌鹊南飞3

中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4
功绩 101
帖子 6256
编号 60211
注册 2006-2-17
来自 四川


发表于 2019-1-27 19:5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4 付昭霄 的帖子

不想单独开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hhp19910906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功绩 86
帖子 8632
编号 208026
注册 2007-8-28


发表于 2019-1-27 21:5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回复 #13 乌鹊南飞3 的帖子

这都弄得什么乱七八糟的,三品的分法本来就是个坑,结果你还把星座给弄进去了,太异想天开,而且还是水地火风的分法,看一下河图就知道了,必须要有在中间维系四维升降的,想搞这些必须有足够的水平和疗效,要不只能是臆测,搞出来也没有实用价值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乌鹊南飞3

中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4
功绩 101
帖子 6256
编号 60211
注册 2006-2-17
来自 四川


发表于 2019-1-28 10:3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6 hhp19910906 的帖子

查了半个上午,中医和印度医学典籍都没有论述温寒凉热四气的出处了,《神农本草经》就提了一句话,藏医倒是有只言片语,无奈找不到著作。《黄帝内经》流行六气,印度医学讲的是五种元素,四大的知识都湮没了。难怪后继无力。

河图只是五星出没时节,十二星座超过一百颗星,精度要高的多。不过你对西方星盘了解多少?

常言道“易医相通”,用易经象数的方法推导药理,逻辑是非常清晰的,而且,我这套系统与《神农本草经》记录的性味是吻合的。只不过不能包含《本草纲目》的所有药性,《本草纲目》也不是按三品法分类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hhp19910906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功绩 86
帖子 8632
编号 208026
注册 2007-8-28


发表于 2019-1-28 14:2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回复 #17 乌鹊南飞3 的帖子

寒热温凉本来一句话也就够了,这四个本身就是以常规认知进行的概括,没有进行长篇论述的必要,你可以很轻松的区分温水和热水,只要是智力正常的人都可以。四大能被湮没就说明实用性不行,被淘汰了。你愿意加星座不是不行,但是得加到好处。河图也绝非你知道的那么简单,再去仔细研究那55个点,而且也绝非越多越好,你以这个原因掺星座就是盲目。用已经推药效没任何问题,但同样要推的合适,乱推一样会出错。不管你怎么搞,唯一能验证对错的,只有疗效,实际的临床疗效和你理论推导的一不一致,如果没有临床的疗效做基础,一切都是空谈,这也是你之前说的所有东西都特别空的原因
三品分类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坑,用毒做标杆本来就不合理,什么是毒我以前说过了,不再重复,本经的分类本来就有很多极不合理的地方,你再三品的基础上延伸只会越错越远;纲目分类是比三品更大的坑,只适用于生物学,不适合研究药。你现在最需要的是多看点医书,先弄明白治病是这么回事,然后用临床验证你的这些想法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乌鹊南飞3

中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4
功绩 101
帖子 6256
编号 60211
注册 2006-2-17
来自 四川


发表于 2019-1-28 16:1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8 hhp19910906 的帖子

你是没了解过韩国的四象医学,四大的历史非常悠久,很多基础的东西都是四大,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既然你说智力正常的人都能区分温寒凉热,那我问你,当归,温,味甘辛;沙参,味苦,微寒。当归温体现在哪里?沙参微寒又体现在哪里?两者的区别是什么?

你对河图也有所了解,那我问你,河图的精确性体现在哪里?十二星座的星星很少了,这都算多,叫现代天文学动辄几万亿颗星星情何以堪啊。

《神农本草》和《本草纲目》的划分方法你都认为不合理,那你说说你心目中合理的药物分类呢?是对是错总要见了光才知道

[ 本帖最后由 乌鹊南飞3 于 2019-1-28 16:44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hhp19910906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功绩 86
帖子 8632
编号 208026
注册 2007-8-28


发表于 2019-1-28 16:4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回复 #19 乌鹊南飞3 的帖子

四大要是好用就不会被淘汰,淘汰就说明是大多数人认为不好用了,你要是觉着好用,你用四大来解释为什么今年流感高发。我说的正常人能区分的寒热温凉是说人的知觉,“本经”就是用这些人都知道的知觉概括归纳药的大体药性,所以没必要对这四个词进行长篇论述,没有一个人会给你长篇大论什么是“针扎样痛”这种感觉,他只会论述“针扎样痛”提示有什么问题,不懂自己找根针扎一下就行了,一样的道理。我用的打引号的本经,可能那个时代的药书都是这么概括的,只不过现在能看得到的只剩本经
你要想用河图研究医,刚才已经给你提示了,55个点,为什么阳数25,阴数30,这是最基础的东西了,理解不了这个也就别玩医了,说出你的理解,然后我下一贴公布答案
天文学是科学,星象是人文学,不能混成一谈,星多没有用,人文只关心有关系的那些,全球75亿人,你不会个个都熟,你只认识和你关系近的人,这就是人文
我认可的药的分类其实这个帖子以前说过,你没看进去而已,最符合药的分类是圆运动,对人和自然的理解是最好的切入点,圆运动的理论基础就是河图五维的运动
顶部
性别:女-离线 付昭霄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女官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25
帖子 2868
编号 355089
注册 2010-1-14
来自 辽宁营口
家族 瓦岗寨


发表于 2019-1-28 22:4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0 hhp19910906 的帖子

两位大神
顶部
性别:男-离线 hhp19910906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功绩 86
帖子 8632
编号 208026
注册 2007-8-28


发表于 2019-1-29 09:4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回复 #21 付昭霄 的帖子

你要是把警察的工作辞了,你也可以成为女神,不是说别的,警察这个职业不太可能让你有精力再来研究这些
顶部
性别:女-离线 付昭霄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女官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25
帖子 2868
编号 355089
注册 2010-1-14
来自 辽宁营口
家族 瓦岗寨


发表于 2019-1-29 09:5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2 hhp19910906 的帖子

我有时候就是感觉身体疲倦那种感觉,即使这一天没干什么都感觉很累。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乌鹊南飞3

中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4
功绩 101
帖子 6256
编号 60211
注册 2006-2-17
来自 四川


发表于 2019-1-29 19:1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0 hhp19910906 的帖子



QUOTE:
四大要是好用就不会被淘汰,淘汰就说明是大多数人认为不好用了,你要是觉着好用,你用四大来解释为什么今年流感高发。我说的正常人能区分的寒热温凉是说人的知觉,“本经”就是用这些人都知道的知觉概括归纳药的大体药性,所以没必要对这四个词进行长篇论述,没有一个人会给你长篇大论什么是“针扎样痛”这种感觉,他只会论述“针扎样痛”提示有什么问题,不懂自己找根针扎一下就行了,一样的道理。我用的打引号的本经,可能那个时代的药书都是这么概括的,只不过现在能看得到的只剩本经
你要想用河图研究医,刚才已经给你提示了,55个点,为什么阳数25,阴数30,这是最基础的东西了,理解不了这个也就别玩医了,说出你的理解,然后我下一贴公布答案
天文学是科学,星象是人文学,不能混成一谈,星多没有用,人文只关心有关系的那些,全球75亿人,你不会个个都熟,你只认识和你关系近的人,这就是人文
我认可的药的分类其实这个帖子以前说过,你没看进去而已,最符合药的分类是圆运动,对人和自然的理解是最好的切入点,圆运动的理论基础就是河图五维的运动

不流行了就是不好用?汉服也不流行了,也是因为不好用?那日本人还把和服留着当民族服装干嘛?如今量子力学比经典力学流行,两百年后你看看还有多少人记得,相反经典力学依然在教科书上。

既然你说是根据人体知觉来概括药的大体药性,那我想问,温寒凉热和药性有什么关系?比如楼上说的当归,温,是人体服用了知觉感知温,还是什么意思?这些你弄清楚没?

河图那五十五个点,用《尚书.洪范》来讲很清楚:“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士爱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阴阳相间而已

《圆运动》那本书我把原理看了,我是不觉得有什么奇异之处,很自然。有些地方很有见地,有些地方则很可惜。有两点要指出来。“六气”那一节,作者前面把君火归为二气,相火归为三气,后面又说“相火降于水中,为君火之始气。君火,相火之终气。”这两点矛盾了,有bug。

其次是他后面讲“二十四节气圆周运动详细说明”节时,不知道黄道十二宫和俩节气是一一对应的,他的二节气划分法不科学,与十二星座错位一半。这是他天文学不够扎实。人文是“用”,科学是“本”,本不固则用难。

另外,虽然后面我还没细看,但作者只是把圆周运动作为诊断用药的分析方法,和药品分类有什么关系?
顶部
性别:男-离线 hhp19910906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功绩 86
帖子 8632
编号 208026
注册 2007-8-28


发表于 2019-1-29 21:3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回复 #24 乌鹊南飞3 的帖子

汉服要是好用,你现在出门穿一个试试,地铁你都不敢坐,人多了全给你踩成布条了,你为什么不学汉服,穿开裆裤,不就是不如死裆的舒服么,量子力学不在课本里?你是说中学课本吧,量子力学是高中生能学得了的么。《尚书》本来就是本伪书,早就失传了,你看到的是后人托名的,这个不说,曲直这些只是基本规律,这只是最浅显的,《尚书》也根本就没说深层的含义,你也就一叶障目
《圆运动》里你说的BUG不存在,完全是出于你没全本通读和只理解字面意思导致的,为什么天干十个字要两个一组,木气主升,为什么甲木升乙木降,这个想明白你就明白为什么这么说君相火了
和公历挂钩的就没什么说的了,本身历法就定的那么随意,8月应该30天,因为凯撒大帝过生日,所以加一天,2月执行死刑所以少一天,这么随性反不如农历更合理,春为木,春季的节气都为木气,不从立春开始,还从大寒开始?要错也是十二宫错
寒热温凉概括药性,怎么就不能有关系,你这问的就很匪夷所思,你老祖宗什么不是用随处可见的进行概括,八卦都是概括成天地水火... ,尝药主要是体会药的气场,乌附这些气场强的绝大多数人吃了都能感觉热,不代表全是靠肚子里感觉,这说的是古代刚启蒙时候的药性,发展到现在就是药的本性,同样也是大的指导方向,寒证就不能以寒药为主体
只是把圆周运动作为诊断用药的分析方法,和药品分类有什么关系,最后这句实在是说的多余,毫无存在的必要,一是你没把书看完,更重要的是,用圆运动分析病,分析用药,不分析药效,怎么指导用药,木气病你不用木气药,你用开窍药你觉着合理么,必须是木气病的昏迷才可以用开窍药里走木气的药,这种错太不应该犯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乌鹊南飞3

中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4
功绩 101
帖子 6256
编号 60211
注册 2006-2-17
来自 四川


发表于 2019-1-30 10:0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5 hhp19910906 的帖子

照你这么说日本人穿和服都是不舒服不方便喽?那他们在家里,节假日穿和服逛街都是找虐喽?民国以前,死档短衫主要是劳动人民穿的,士大夫都是穿长衫的,谁更懂养生享受?

量子力学那种东西就跟《礼记》一样,注定是要被淘汰的,而且就在不远的将来。所谓“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中医如果继续停留在玄学的层次,上升不到简明的科学,也一样。

是不是伪书要看考古,不是看推测。2008年,清华大学入藏一批战国竹简,竹简上记录的经史类书,大多前所未见,引发学术界关注。

从内容上看,清华简中不光有《尚书》,涉及《诗》、《礼》、《乐》的材料都有。除了此次《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第五辑所收录了《厚父》、《封许之命》这两篇《尚书》篇目,在《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前一至四辑中还收录了如《尹至》、《保训》等《尚书》类文献。

只能说今文尚书的篇目只传下来28篇本来就不全,古文尚书有100篇,以此并不能说尚书就是伪书。清代证伪的种种方法都经不起考古的验证。

我举君火相火的例子是想说二气应该是相火,作者认为是君火,这和他自己的论述都是矛盾的。至于十天干我是没在原理篇里面看到有说,十天干明显是五行细分阴阳的结论,甲为阳,乙为阴,阳者发散,阴者聚敛,解释甲木升,乙木降已经很合适了。圆运动是有升降,阴阳太极本来就是升降圆运动,这并非什么独创。

认为公历按帝王生日随意加减,就跟中国人说隋炀帝挖大运河只是为了游江都而已,女人的八卦罢了。相关的事实确实存在,但并非主要,只是边边角角。事实是上古流传的历法不够精确,没有四年一闰,若干年下来之后偏差就很大,所以要做加减调整。二十四节气与公历是严格对应,你最好查证一下,公历才是指导农业生产最重要的历法。明末就是阳历算不准,才引用西方的公历修正历法的。这个随意了古代农业就没法搞了。太阴历最大的好处是观察方便,制作成本低,适用于上古时推广。

玛雅人的历法,一年就从冬至开始,你认为呢?从哪个节气开始只是文化背景差异,选取的标准不同而已。所谓夏历建寅、殷历建丑,颛顼建亥。黄帝历、鲁历也都建子。孰是孰非?

说到药的气场,神农,扁鹊这些有超能力的人是感觉得到,普通医生怎么办?辛苦总结出来规律到后世只不过沦为一种迷信罢了。不需要一种基础相当扎实的理论做指导,绕过对超能力的依赖吗?就以我举的当归:
      ①《本经》:味甘,温。
  ②《吴普本草》:神农、黄帝、桐君、扁鹊:甘,无毒。岐伯、雷公:辛、无毒。李氏:小温。
  ③《别录》:辛,大温,无毒。
  ④《本草述》:味苦,温,无毒。

各种药典所说差异这么大,甘,辛,苦都有,孰是孰非?这还是能尝味道的,可验证的。温的程度也是众说纷纭,用药的份量如何把握?

说来说去,你就是认为应该按五行,或者六气的分类对药物分类嘛,按功效分,你一贯的观点。这里我又要说说你认为有坑的三品分法了,按三品分法,治同样木气病的药就可能有不同,因为病人的体质关系,阴虚阳亢,和阳虚阴盛,就要用不同的药,两种药治疗同一种病,分类却不同,你认为这样不会引起混乱吗?

[ 本帖最后由 乌鹊南飞3 于 2019-1-30 10:36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hhp19910906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功绩 86
帖子 8632
编号 208026
注册 2007-8-28


发表于 2019-1-30 11:2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回复 #26 乌鹊南飞3 的帖子

日本人什么时候穿和服,在家那是随意,怎么穿都行,非特定节日有多少人穿?军队里怎么不把和服当军服?你挑个高峰期穿汉服去坐地铁,你看看什么下场。还民国,你把那些士大夫的长衫掀开看看,看看里面裤子是开档的还是死裆的,南北朝以后开档就被淘汰了
你把君火当成相火就是因为你只看了一点,断章取义,没理解深层的意思,木气本来主升,为什么还要再分升降,从你后面回答就说明你没看懂我说的的意思(原文是甲木降乙木升,我昨天说错了)
药的气场不难认知,是现在人的文化基础不一样,觉着很难而已,你以西式思维和科学做基础,当然又玄又难,这就和同伴被淹死的松鼠不想小马过河一样,即便这马本来就是河马,我高中时候就可以做到入门级的认知,难道还很难么。神农怎么尝药在你能穿越时空之前,你可以当神话,现在的体系是几千年临床证实的,不是你几句话就能推翻的,必须拿出足够的实打实的根据才行,科学目前还拿不出来,甚至连有这些疗效的机制都解释不清
你既然懂公历,那你自己算一算如果8月份30天,2月份29天,还需要闰年么?
你如果对黄道十二宫那么有信心,那你可以解释一下为什么下窑挖煤,夏天需要穿棉袄,冬天光膀子
你对三品的分类还是处于不了解和迷信的程度,我之前说过,三品的分类标准是毒,不是功效,如果你按功效分,大方向没问题,但不能按有毒没毒分,这才是最混乱的。你说按圆运动分是混乱,你把开窍药分成凉开热开不混乱,难道把凉药分成泻下药,开窍药就混乱了?只能说你的思维是混乱的,横纵二分法而已,没有主次关系,二维是同等地位的
科学,一个对地球的认知连1%都不到,但又想解释所有事物的学科,不搭理他是很正常的,想要中医科学化,那就先让科学拿出足够的能力,至少先把我的用药完全解释清楚,解释到我提不出疑问和异议为止,如果做不到,那就是科学还有问题,先完善自身再说其他的,你把科学捧到这个程度,本身就已经是迷信了。不是科学认知不到的都是玄学,因为自身水平导致认知不到的占绝大多数

PS;看完了发现你又编辑了,三品分类和寒热温凉没有直接联系,不要往一块混

[ 本帖最后由 hhp19910906 于 2019-1-30 11:35 编辑 ]
顶部
性别:女-离线 付昭霄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女官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25
帖子 2868
编号 355089
注册 2010-1-14
来自 辽宁营口
家族 瓦岗寨


发表于 2019-1-30 14:1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楼上俩人开始辩论上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hhp19910906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功绩 86
帖子 8632
编号 208026
注册 2007-8-28


发表于 2019-1-30 16:4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回复 #28 付昭霄 的帖子

说不定待会还动手呢,到时候就该你来执勤了
顶部
性别:女-离线 付昭霄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女官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25
帖子 2868
编号 355089
注册 2010-1-14
来自 辽宁营口
家族 瓦岗寨


发表于 2019-1-30 16:4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9 hhp19910906 的帖子

你俩随便,到时候你俩谁赢了告诉我一声就行。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5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6-26 08:14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3751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