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中国历史上15个异族的最后结局
性别:未知-离线 ice_e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13
编号 3625
注册 2003-12-21


发表于 2004-1-27 12:14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一:匈奴部分:以匈奴为代表
  二:东胡部分:以鲜卑、契丹、蒙古为代表
  三:突厥部分:以突厥为代表
  四:通古斯部分:以满洲为代表
  五:羌藏部分:羌族,吐蕃
  中国历史上的所有少数民族都是由这五部分演化而来的
  匈奴:主体在东汉时期被汉人消灭,剩余部分西逃至欧洲,与马扎尔人融合,构成今天的匈牙利人。
  东胡:秦时被匈奴灭亡,之后分成两大部分:乌桓和鲜卑
  乌桓:被曹魏消灭
  鲜卑:主体被汉族同化,剩余的演化为柔然
  柔然:被突厥击败,分化为室韦(蒙古)和契丹
  契丹:主体被女真族和汉族同化,剩余的西逃到中亚,与当地人融合,成为中亚人的一部分。
  蒙古:为先秦时东胡的一部分,由鲜卑演化而来,一直生存到现在
  突厥:有可能是匈奴的一个分支,后灭亡了柔然,其自身的主体被回鹘人和汉族人所灭,剩余的向西逃窜,形成了今天的土耳其人。
  回鹘:主体由丁零人构成,融入了铁勒和高车人的一部分,在唐朝时期,将突厥主体灭亡。回鹘生存到现在,即使今天的维吾尔族。
  女真:来自肃慎,后为女真,为满洲,一直生存到现在,即今天的满族人。
  党项:羌族的一部分。后被蒙古人灭亡。
  羌:一直生存到今天
  氐:匈奴一部分,后被汉族融化。
  吐蕃:也就是今天的藏族,是古代羌族的一部分
  羯:匈奴的一部分,在公元4世纪被汉人冉闵一次性屠杀20万人,导致羯族灭种。
  腐朽的西晋政府在经历八王之乱后,民众损失过半,其后被各胡军队一系列车轮战的打击,终于亡国于凶奴首领刘渊了.
  当时入侵中国的胡族大大小小有十多个.
  其中族群在三十到一百五六十万之间的大胡有:1凶奴、2鲜卑、3丁零、4羌、5氐(包括大月氐,小月氐和巴氐)、6夫余、7羯、8高丽、9卢水胡. (在以后的汉人的大反击,和胡与胡之间的仇杀中.这九个胡族除了人数众多的鲜卑和入侵当时辽宁与汉人的居住的朝鲜半岛的高丽人保存了下来,其它各胡基本上给杀绝.)
  立誓扫清北方的悲壮英雄冉闵
  西晋灭亡后的317年北方汉族人口总数不到1000万。
  以下是各族当时的分布情况:
  陕西一带羌、氐、匈奴有80万之众,而当地的汉族人口因战乱、逃亡也只有80万;
  山西则是匈奴羯族和鲜卑族的天下,他们有80万之多,残留在当地的汉族只有100万人;
  河北的鲜卑人应该有80万,丁零人十五万,当地汉族人口不过150万人;
  至于河南-山东一带主要是汉族人,人口占绝对优势,而迁移至此的鲜卑族人则主要靠汉人每户上交的五十石的租米来过活;
  甘肃东部一带为鲜卑、羌、氐族。汉人约占五分之二;
  宁夏、内蒙古则基本上是鲜卑人天下,人数操过120万;
  辽西鲜卑人汉人各占一半,各20到30万;
  辽东汉人100万左右,高丽人50万;
  河西走廊-敦煌-新缰天山以南一带多是中原流亡的汉族和当地汉族,人数三百万,在以后的汉人的大反击中大量回迁中原。
  
  
  冉闵起义成功后,河北南部,山西,河南,山东四省的匈奴、羯、鲜卑、羌、氐人在冉闵组织的汉人的大反击中被全部树清.仅山西中南部和河北常山以南被杀的白奴(凶奴分化为白奴和黄奴,黄奴自称夏后依,白奴被冉闵和各路山西义军杀绝)多达六十万之多,其中四十万被闵闵正规军杀绝。两次屠羯达三十二万之众,羯族从此从中国历史上消失。
  冉闵是五胡乱华时中原地区汉人起义首领之一,后被推为国主。当时有羯胡在河北暴孽,残害汉民,先有驱数十万汉丁修林苑甲兵,死伤遍野。后五十万人造甲,十七万人造船,死亡超过三分之二,又有夺汉女五万入后宫肆意变态凌杀污辱之行。汉儿冉闵立誓扫中原,恢复中华河山,一朝得机起兵,旦夕间尽灭羯胡。后又以扫清中原为号召,扬言要六胡退出中土,否则将其统统杀绝。这就是有名的杀胡令。北方各地汉人群起响应,各胡深惧其下场将如同羯族与白奴人,而遭到群胡连番围攻:
  (1)其首战以汉骑三千夜破凶奴营,杀敌将数名,逐百里,斩凶奴首三万;
  (2)再战以五千汉骑大破胡骑七万;
  (3)三战以汉军七万加四万乞活义军破众胡联军三十余万;
  (4)四战先败后胜以万人斩胡首四万;
  (5)五战以汉军六万几乎全歼羌氐联军十余万;
  (6)六战于邺城以一二千刚组织的汉骑将远至而来的胡军七万打的溃不成军;
  (7)七战又有以步卒不足万人敌慕容鲜卑铁骑十四万不退反进竟十战十捷!!
  经过数场战争下来,冉闵手下的汉军越打越少,却又得不到有效的补充。五胡中的四胡在种族仇杀中都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而统治今天外蒙内蒙和中国北部的鲜卑却进入极盛时期。这个时后东晋王朝却打着正统的身份要到北方接受失地,乘冉闵与众胡大战时“接收”山东河南二省,又图河北和山西.使的冉闵大努,而一努之下,在部将的拥护下作出了称帝的主张。冉闵举大事有一半靠的是李农,一位深受汉人义军----乞活军爱戴的将领。然而冉闵在称帝后却因其居功自大而杀了他。而使的几万乞活军分离出了冉闵的军队。关中有汉人武装不下五万人筑垒自守,对抗胡人,等待冉闵大军到来。辽东也有约十万汉人武装响应。冉闵都没能任用合适的人去加以联络。却在这时称帝,不仅没得到东晋王朝的支持,反而使的东晋王朝与鲜卑人对他来了个南北夹击。
  冉闵建立的国家史称冉魏,冉魏后期,汉族流民从各地拥入邺城及其附近,加上长年征战.农业生产欠收,城中粮食供应不足。冉闵将城中粮草分发给白姓后,带领一万兵(大部份是步兵)去今天的河北定州征粮。原住在蒙中高原的现屯兵边界的鲜卑人得到这一消息,急调二十万鲜卑骑兵南下,想座收渔人之利的消灭因刚扫清中原而元气未复的冉魏政权。冉闵却对鲜卑兵的行动却浑然不知,后被鲜卑人的十四万先头骑兵部队在常山包围冉军,却给个个奋勇的冉军再加上天神下凡般的大将冉闵打得十战十败!!要不是最后想出了拐子马铁浮图的阴险鬼计。
  与鲜卑人的廉台决战中,中计被困的冉闵骑朱龙马,持矛戟,于十余万鲜卑铁骑军中,手刃三百余鲜卑强兵悍将,及至战马受伤倒地被俘,面对鲜卑国主质问仍大呼:“天下大乱,尔夷狄禽兽之类犹称帝,况我中土英雄,何为不得称帝邪!”(天下大乱,你们这些禽兽一样的蛮夷尚且可以称王称帝,何况我们堂堂中华英雄呢!)其后拒降被鲜卑王慕容俊斩于遏陉山,山左右七里草木悉枯,蝗虫大起,五月不雨直至于十二月。慕容俊惧之,祭祀冉闵,追谥闵为武悼天王,当日即大雪过膝(晋书正史所载,绝非道听途说)
  冉闵战死了,河北山西二省被鲜卑占据。但冉英雄收复的河南,山东二地民众向南归复南朝汉人.这使的当时北伐每每失败的南朝军队,不费吹灰之力就光复了河南,山东二地.这是祖逊北伐后南朝政府第二次控制这一地区.比祖逊收复的还多!
  另一方面冉闵爱民如子,从异族豪强和统治者哪解放二十多万汉人妇女,并帮自已的士兵找到失散的家人.当冉闵放羯人石虎强抢的六七万汉族少女回家时,她们中的大多数却没有走。因为已经无家可归了,冉魏灭亡时,恶运又一次降临她们的头上。在冉闵被擒杀,鲜卑南下她们尽给残忍的充作了军粮。
  
  西晋灭亡的第二年,晋皇室司马睿在建康(今南京)重建政权,偏安江左,史称东晋。
  这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动乱时期,在中原地区前后有七个民族建立了二十多个政权。北魏崔鸿著有《十六国春秋》记述这段历史,后世称这一时期为“五胡十六国”时期。“五胡”指匈奴、鲜卑、羯、羌、氐等五个少数民族。“十六国”即:夏,成汉,“两赵,”(前、后),“三秦”(前、后、西秦), “四燕”(前、后、南、北燕),“五凉”(前、后、南、北、西凉)诸国。
  十六国中以匈奴刘渊建国最早。八王之乱时,刘渊游说成都王司马颖召募匈奴五部为外援,回去后,即被匈奴贵族共推为大单于,不到二十天,结集部众二十余万。 308年,刘渊称帝,国号汉,建都平阳(今山西临汾市西北)。匈奴刘氏政权实行胡汉分治政策,仇视汉人。
  318年刘曜自立为帝改国号为赵,迁国都于长安。史称前赵,以别于319年石勒的后赵。公元328年,刘曜与后赵作战,兵败被杀。次年,太子降于后赵。
  329年石勒建立的后赵政权,务除前赵积弊,实力得以迅速发展,足与东晋相抗。石勒死后,子石弘继位,为其侄石虎所杀,石虎自立为帝,迁都于邺(今河北临漳)。石虎为人极端残暴,穷兵黩武,令许多人为筹措从军装备被迫卖儿鬻女,或途中自刎则,死者相望,而征令仍有加无已。他又听信胡言,残酷奴役汉人。
  石虎死后,其子十余人互相残杀,石虎的养孙汉人冉闵杀死傀儡皇帝石鉴,自立为帝,改国号为魏,史称冉魏。他限制“六夷” (匈奴、鲜卑、羯、氐、羌、巴氐),下令邺都城门大开, “与官同心者住,不同心者任所之”。结果“六夷”纷纷出城,百里内外的汉人,则蜂涌而来。冉闵看到“胡”人终与自己“离心离德” ,竟下令无论男女老少,格杀勿论,致使二十余万人暴尸于野。冉魏政权的大屠
  杀引起中原少数民族的恐慌和围攻,后赵石祗在襄国称帝,并与前燕慕容儁、羌族姚弋仲联合,打败冉闵。 351年,石祗又被杀,后赵亡。次年,慕容儁斩冉闵,冉魏亡。河北二十余万汉人不甘侮辱,纷纷渡河南逃江南,但受到截击,死亡殆尽。
  由上可以看出冉闵宰杀“胡人”是出于种族仇杀而实行的种族灭绝政策!冉闵战败被俘,慕容后斥责他:“汝奴仆下才,何得妄称帝?”闵曰:“天下大乱,尔曹夷狄禽兽之类尤称帝,况我中土英雄,何为不得称帝也!” 冉闵这话说的尤其漂亮,当真是豪气干云!然而,冉闵被“胡人”收养二十多年,期间肯定也是杀汉人无数。弑君篡位后,却杀尽曹夷,反称夷狄为禽兽,说的和做的全不是一回事!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马岱

衡山郡王知枢密院事

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
上柱国(正一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怡情岁月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1
功绩 2443
帖子 19416
编号 10
注册 2003-8-20
来自 深圳


发表于 2004-1-27 12:17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这篇文章以前就见过,连百越这么一个大的民族都给漏了,实在不敢对该文章抱有太多的信任度。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ice_e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13
编号 3625
注册 2003-12-21


发表于 2004-1-27 14:18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百越其实就是现在的南方汉族,浙江、福建、江西、两广、台湾这几个省大多数是百越后裔。是不过他们以汉族自居罢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马岱

衡山郡王知枢密院事

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
上柱国(正一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怡情岁月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1
功绩 2443
帖子 19416
编号 10
注册 2003-8-20
来自 深圳


发表于 2004-1-27 16:05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请问这个观点是怎么得来的?

在古代,民族间的矛盾很深,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即使百越以汉族自居,又怎么会得到其他汉族的承认?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ice_e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13
编号 3625
注册 2003-12-21


发表于 2004-1-27 18:08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马岱于2004-01-27, 16:05:53发表
请问这个观点是怎么得来的?

在古代,民族间的矛盾很深,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即使百越以汉族自居,又怎么会得到其他汉族的承认?

百越自古以来就生活在东南沿海各地,黄帝轩辕氏本名叫做姬归藏,而雒龙君是炎帝神农氏姜魁隗的曾孙姜明之孙,其后代就是春秋五霸之末的雒句践。越王句践(他姓雒不姓姒,也绝不是大禹和少康的后裔)在今天的浙江建立了越国,浙江境内又有瓯越,福建有闽越,广东简称粤(通越),这些百越人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水稻就是河姆度人(越人)发明的。没有中原频繁的战事,当时越族的人口肯定非常庞大了,从中原迁来的汉族在人口上肯定不占优势,越人只是接受了汉族相对先进的文化,逐渐被汉化,越人现在已演化成南方汉人、粤人,越人,吴人,客人,闽人,赣人,湘人。
中国南方人和北方人的人种基因差异极大,这是最根本的证据,所谓“汉族”仅仅是指文化认同而言,从自然科学的角度看“汉族”只是个虚无概念,“中华民族”更是如此。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马岱

衡山郡王知枢密院事

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
上柱国(正一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怡情岁月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1
功绩 2443
帖子 19416
编号 10
注册 2003-8-20
来自 深圳


发表于 2004-1-27 20:24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据我所知,汉族来到岭南是在秦国统一天下以后,当时肯定是百越数量占绝对优势,不过据说秦国是用军队开道,屠杀了百越人达50万。汉族在此生根,以后陆续有汉人到来,不过百越一直还存在,比如东吴就一直和山越发生战斗。汉族和百越肯定有零星的互相通婚,包括语言等多方面也互相影响,但不可能导致百越人大规模被汉化的。


百越人被彻底赶走,应该是在东晋,大量汉人南下,挤压了百越人的生存空间,部分逃至越南,部分沦为少数民族,知道为什么少数民族都住在山区吗,因为是被汉族赶到山上去的。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证据,古汉语反而是广东地区保存最完整,包括潮汕话等。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ice_e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13
编号 3625
注册 2003-12-21


发表于 2004-1-27 22:2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吴越人(江浙人),闽越人(闽南人,潮州人,雷州人),瓯越人(温州人,闽东人),山越人,南越人(广府人),滇越人(云南人)干(赣)越人(江西人)骆越人(壮人),越裳人(越南人),都是百越人。
我不知道当时百越人的确切人口,但百越的领地跟当时中原相差不大,无战乱,又是农业文明,人口可能比汉族还要大。百越已经构成南方人口的主体,迁移人口不可能改变这种结构,且迁移多是少之又少的达官贵人才有这种资本,西晋不是有衣冠南渡吗,当官的能有多少人?农耕文明决定普通老百姓对土地的人身依附关系,离开土地就不能生存。
百越民族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且分布过广,相互独立各自为政,缺乏大民族意识,很容易被汉化,例如勾践就自称是大禹的后裔,所以浙江越人最早汉化,开闽王王审之入闽才多少人马?难道他也要把越人全部赶到山里去?谁给他饭吃阿?秦始皇没有屠杀越人,50万是驻守南越的秦军,他们大部分都与当地越族女子结婚了。广东长期以来都是一个独立王国,只至明清才有少量汉人移民。
顶部
性别:女-离线 素质低

Rank: 2Rank: 2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护军
功绩 -2
帖子 430
编号 4794
注册 2004-1-27


发表于 2004-1-27 22:57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百越可能是一个统称吧,看到一个民族论坛里说高山,苗,壮都属于百越,我们一个老师是高古汉语的,她说过不是所有广东人的语言都是古汉语,只是一小部分,好像是汕头一带有些人说的是比较正统的古汉语,他们那里交通不方便,过几座山说的话就跟她们不一样了,估计是古时候避难到那里的,跟桃花源记里那拨人似的。其他广东人的话是古汉语与当地少数民族融合的产物,也不纯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高崇虎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2
编号 5559
注册 2004-2-24


发表于 2004-2-24 10:5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冉闵  啊,没少杀汉人,何况作为石家的养子参与到石家政治内斗中,是石赵的高层政变抬上位的,什么所谓被汉人推举为起义首领纯粹胡说,杀羯人不过是政治屠杀的一部分。最近老有人把这位杀人魔王抬到民族英雄位置上,不知有什么想法。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江城子

太末侯
轩辕参合左使
谏议大夫
★★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3
功绩 753
帖子 9896
编号 21
注册 2003-8-21
家族 轩辕少林寺


发表于 2004-2-24 11:18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反正我也一直搞不清楚我是不是纯正的汉人(祖先那么久远,谁知道呢!  ),我对于胡汉的仇杀者实在是没什么感情。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雷雨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81
编号 5302
注册 2004-2-14


发表于 2004-2-24 20:3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这篇文章结构混乱
同一个人——冉闵
竟然说了两次
而且还是不同的评价
感觉是两篇不同的转贴
又没有整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霸王别姬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8
编号 4463
注册 2004-1-14


发表于 2004-2-26 00:40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马岱于2004-01-27, 16:05:53发表
请问这个观点是怎么得来的?

在古代,民族间的矛盾很深,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即使百越以汉族自居,又怎么会得到其他汉族的承认?

中国向来是重文化而轻种族,民族的融合正是中国文明的特色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晚上睡去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33
编号 4576
注册 2004-1-18


发表于 2004-2-26 22:32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中国汉族就是多个民族融合而成得!历史系教授说得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ice_e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13
编号 3625
注册 2003-12-21


发表于 2004-2-29 19:5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要说南方人是汉族是很虚弱的。这里有一个典型是广西壮族。壮族原名僮族,源出百越。百越的大多数--东越、闽 越、南越以及广西东北部的西瓯均已同化于汉族。而广西西南部山区的余部由于地理原因,致使接受汉文化迟了一个节拍,还保持了若干百越痕迹,但它离完全汉化亦只一步之遥。可是, gcd硬是要搞出一个壮族,创造壮文,大张旗鼓地划分族别。许多早已讲汉语、习汉字,根本不认为自己是少数民族的人们亦只因姓韦姓覃等就被划入了壮族。一些有族谱可查来自湘鄂甚至中原的人士仅因久居壮区或沾了一点壮族血统,都统统被划入壮族。于是西南边陲一下出现了个原来若隐若现,而今则骤然显山露水,人数一下从七、八百万膨胀为一千四、五百万的少数民族--壮族。

这里何况壮族只是南方百越的一个分支,当当一个僮族人口就如此之重,但是百越就只剩下一个僮族?我不信。如果按照民族理论再划分南方民族,真不知道南方人还有几个是汉族。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6 13:39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6214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