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骑墙斋 于 2006-5-6 15:36 发表
友谊?信长真要和家康有友谊的话,何必以莫须有的罪名断人子嗣?清州同盟本就是信长立意北上和家康欲摆脱今川控制的产物。再说信长这都26、7岁的人了有争雄天下之心难道很不可思议么?
你方才也说了,“信长立刻北上继承岳父遗产”,这不就足以证明信长有染指美浓的计划了么?而会盟之后,家康也开始挣脱今川家的控制,并开始了对今川的对抗,对此你能说清州同盟的建立是为了友谊么?
浅井的感受是一方面,所以我会说信长有“金崎之失”,然则即使照顾到了浅井的感受,浅井朝仓和织田就能从此相安无事么?再说姊川,从战术上来说这是场旗鼓相当的会战,且南军的伤亡不算小,但从战略上而言呢?基本上此后朝仓浅井便再也无法大规模的同织田相抗衡了,由此而言能说织田失策么?
元和偃武之后,浪人遍地,家康的后代都能让天下相安无事,一代枭雄信长会摆不平失业的武士么?
说信长暴、秀吉柔,殊不记信长也能怀柔蒲生、筒井,而秀吉却可对自己的外甥——秀次满门诛杀甚至连人死后还要赐名为“畜生冢”么?
最为重要的,政治风格还在其次,关键的是政权的稳固性;如果信长不死,你说是织田政权会比较稳固呢还是丰臣政权更稳固些?是惟信长之命是从的家康听话呢,还是要打上小牧长久手之战的家康听话呢?
第一.信长跟家康纯粹利益上的结盟,义元虽死但今川仍有反扑的实力且万一把武田等强豪的目光引来浓尾
那可得不偿失.(我赞成骑墙兄的说法)
第二.替岳父报仇根本是个借口吧,义龙在世时,信长对美浓只敢观望罢了,义龙死后,后主醉生梦死,才让信长有可趁之机.
第三.浅井要是放任信长攻打朝仓,那浅井可就是大蠢货了,因为他会陷入完全的包夹状态
我想你从地图应该可以看出,朝仓一灭浅井变的可有可无...下场只有家臣化
这也是浅井的盟约附带要攻朝仓前要知会浅井一声的道理,浅井知道也可夺下一些领地
避免被信长完全包围.....(想想武田被灭时家康的窘态就可知道了,下一步就是让家康臣属化)
家康灭武田有多大的功勋,但信长只把功劳归给其子跟其家臣,对于家康仅仅封给其骏河十五万石
而这封地还是穴山梅雪的领地安堵...想想看家康获得啥??
第四.家康可是聪明人阿,他发动大坂之役的原因就是要彻底歼灭这些浪人
数万浪人一次被家康通通瓦解,浪人还敢造次吗.
第五.秀次之死的确是个悲剧,也是丰臣家灭亡的远因之一.也让丰臣的一门众被严重弱化
第六.关于政权稳固,秦皇以暴制暴,虽然暂时统一,反抗势力仍旧多
也仅仅存于两代...虽然说这两者很难相比....但其实可以告诉我们
乱世虽得用重典...但是过之就会自取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