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湖北的简称是“鄂”,到底好不好?, 本帖合并了多帖的意见
性别:未知-离线 金圭子

白衣伯爵中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征西将军
好贴 4
功绩 265
帖子 4926
编号 27961
注册 2004-12-16


发表于 2006-5-9 10:4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Linkham 于 2006-4-18 15:32 发表
我不明白的是 湖北就是湖北,为什么要个简称?

节约空间的需要。
比如“金银铜铁锡”简称“五金”,“五金”、“交流电”、“化工”简称“五交化”(一种店),问路或者打taxi的时候直接说五交化。
不然说“金银铜铁锡交流电化工”就很费事了。

其他的么,比如英国全称“大不列颠和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想想,当时怎么没简称叫“颠国”什么的-_\\),其他国家也很长,除了正式情况下,平时我们说话都要这么说多累。


虽然“湖北”就比“鄂”多一个字,但是积少成多就多了,比如抗战时候的“陕甘宁边区”“晋冀鲁豫根据地”等等,如果叫“山西河北山东河南根据地”就费事的多,可能还不怎么好断句……-_\\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夏侯雅伯
(慕容十二郎)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14
帖子 1411
编号 61598
注册 2006-3-8
家族 慕容世家


发表于 2006-5-9 10:55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唯楚有才,于斯为盛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金圭子

白衣伯爵中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征西将军
好贴 4
功绩 265
帖子 4926
编号 27961
注册 2004-12-16


发表于 2006-5-9 11:0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另外,最复杂最不常用的,应该不是鄂,而是赣(江西)或者黔(贵州)吧?
而且,除了用来代表省的简称的意思外,基本上不做其他用的,还有滇(云南)、粤(广东)、渝(重庆)、皖(安徽)、闽(福建)、琼(海南)等等吧,包括一些文字看起来简单些的:沪(上海)、湘(湖南)、陕(陕西)、陇(甘肃)、浙(浙江),其实也只用于代表本省的时候吧。

其实省的简称就应该专用的好,就好像化学元素的中文名一样,地名,特别是一个字的简称,如果太泛用了,很容易在长句中出现歧义。古人很早就发现了,当时因为节约空间需要,人民地名常常就用一个字,后来不得不加上下划线,这样还常常有人犯“周瑜父亲很奇特”这种错误……(上次在起点看某本三国小说时候作者说到自己在某三国qq群的经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夏侯雅伯
(慕容十二郎)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14
帖子 1411
编号 61598
注册 2006-3-8
家族 慕容世家


发表于 2006-5-9 11:04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左宗棠的“楚军”好像就是湖北的民团吧

像某些简称,俺是觉得没什么保留的必要了,如同电报日码一样,现在谁还用什么“马”日、“艳”电

[ 本帖最后由 夏侯雅伯 于 2006-5-9 11:06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夏侯雅伯
(慕容十二郎)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14
帖子 1411
编号 61598
注册 2006-3-8
家族 慕容世家


发表于 2006-5-9 11:05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有些简称,或者说是别称,纯粹是用来卖弄的,比如宁、渝、蓉城——这种简称有什么意义?

[ 本帖最后由 夏侯雅伯 于 2006-5-9 11:09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欧阳寒卿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校尉
级别 讨逆将军
好贴 1
功绩 12
帖子 657
编号 1881
注册 2004-12-8


发表于 2006-5-10 16:49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吃饱了撑着。
索性全国行政区划就按春秋战国分封的样子划分算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欧阳寒卿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校尉
级别 讨逆将军
好贴 1
功绩 12
帖子 657
编号 1881
注册 2004-12-8


发表于 2006-5-10 16:53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夏侯雅伯 于 2006-5-9 10:55 发表
唯楚有才,于斯为盛

这句话还是挂在湖南长沙岳麓书院的呢。
凭什么湖北就应该叫楚了。
说老毛厉害,那你湖北出个牛人把楚字占去亚。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一般般

Rank: 5Rank: 5
组别 校尉
级别 偏将军
功绩 29
帖子 353
编号 43555
注册 2005-7-17


发表于 2006-5-13 18:4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这也争,闲人真多呀。你不想叫鄂,你自已改,还要大家跟你一起改呀。再说了,我看这年头简称也就用在车牌上,改个名又要花多少银子?又有多大用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浪迹江湖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0
编号 38510
注册 2005-5-7


发表于 2006-5-13 18:4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没想到鄂还这么冷僻^论坛里的湖北人还是挺多的,比如伯符,糨糊姐姐……
顶部
性别:男-离线 wmilanboy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65
编号 33968
注册 2005-3-4


发表于 2006-5-13 23:35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晕,湖北都鄂了千把年了,还改毛啊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lilis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7
帖子 735
编号 54125
注册 2005-11-28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6-5-14 13:3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约定俗成的事想改也不容易。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herowudi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46
编号 7115
注册 2004-4-27


发表于 2006-5-16 08:28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楚范围太大,也不是湖北一家,用楚怕是有异议。楼上各位地名的简称还是有意义的,至少能体现一个地方的文化内涵,传统丢不得啊!!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黄玮青
(王二力)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3
帖子 347
编号 15004
注册 2004-8-8
来自 江南西道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6-5-19 08:51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中国各省、市、自治区地名的来历

各省简称怎么来的大致上分几种:1.古国或九州名:山西省,春秋时属晋地,故简称晋。2.取全称中一字.像北京(京),天津(津)。3.地理因素.像湖南(湘),就是因为湘江;江西(赣),赣江贯穿全境。

北京市简介:战国时期称蓟,是「战国七雄」之一燕国的京城。辽国称燕京。金国改称京都。元朝称大都。明朝朱元璋改称北平,永乐帝朱棣改北平为北京。简称京。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为历史悠久的世界著名古城。位于华北平原西北边缘,东南距渤海约150千米。面积16800多平方千米。全市总人口为1381.9万人。北有军都山,西有西山,山地占全市面积的62%;东南是永定河、潮白河等河流冲积而成的、缓缓向渤海倾斜的平原。山地有煤、铁等多种矿物和花岗石、大理石等优良建筑材料。

地理地貌:北京市中心位于北纬39度,东经116度。雄踞华北大平原北端。北京的西、北和东北,群山环绕,东南是缓缓向渤海倾斜的大平原。北京平原的海拔高度在20~60米,山地一般海拔1000~1500米,与河北交界的东灵山海拔2303米,为北京市最高峰。境内贯穿五大河,主要是东部的潮白河、北运河,西部的永定河和拒马河。北京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西部是太行山余脉的西山,北部是燕山山脉的军都山,两山在南口关沟相交,形成一个向东南展开的半圆形大山弯,人们称之为"北京弯",它所围绕的小平原即为北京小平原。综观北京地形,依山襟海,形势雄伟。诚如古人所言:"幽州之地,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诚天府之国"。

土地面积:北京全市土地面积16807.8平方公里。其中平原面积6390.3平方公里,占38%。山区面积10417.5平方公里,占62%。城区面积87.1平方公里。近郊区面积1282.8平方公里,远郊区面积3198平方公里。县的面积 12239.9平方公里。市区规划范围:东至定福庄、西至石景山,南至南苑,北至清 河,面积750平方公里。市中心地区(即旧城区,东西以二环路中心线为界,南北以护 城河中心线为界)面积62.5平方公里。

气候特点:北京的气候为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秋短促。年平均气温10~12摄氏度,1月-7~-4摄氏度,7月25~26摄氏度。极端最低-27.4摄氏度,极端最高42摄氏度以上。全年无霜期180~200天,西部山区较短。年平均降雨量600多毫米,为华北地区降雨最多的地区之一,山前迎风坡可达700毫米以上。降水季节分配很不均匀,全年降水的75%集中在夏季,7、8月常有暴雨。

天津:历史悠久的工商大埠、渤海湾上璀璨的明珠!简称津,意为天子渡过的地方,别名津沽、津门等。

上海:简称“沪”,别称“申”。大约在六千年前,现在的上海西部即已成陆,东部地区成陆也有两千年之久。相传春秋战国时期,上海曾经是楚国春申君黄歇的封邑,故上海别称为“申”。公元四、五世纪时的晋朝,松江(现名苏州河)和滨海一带的居民多以捕鱼为生,他们创造了一种竹编的捕鱼工具叫“扈”,又因为当时江流入海处称“渎”,因此,松江下游一带被称为“扈渎”,以后又改“扈”为“沪”。

重庆市:公元前11世纪商周时期,巴人以重庆为首府,建立了巴国。后秦灭巴国,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巴郡为其一。极盛时期巴国疆域以原重庆市为行政中心,管辖川东、陕南、鄂西、湘西北和黔北等区域。自秦汉以来的历朝历代,这一区域多数时期为一个统一的行政辖区,其行政中心设在原重庆市。重庆古称江州,以后又称巴郡、楚州、渝州、恭州。南北朝时,巴郡改为楚州。公元581年隋文帝改楚州为渝州,重庆始简称"渝"。

四川:以益利梓夔四路得名。唐大部属剑南道和山南东、山南西道;宋设川峡路(注:非川陕路),后分设西川路和峡西路,再分西川路为益州路和利州路,分峡西路为梓州路和夔州路,合称四川,其间设四川制置使,为四川得名的开始,后改益州路为成都府路,改梓州路为潼川府路,分利州路为利州东、西路。元置四川省和四川行省和西蜀四川道;明置四川省,后改四川布政使司;清改四川省;建国初分为川东、川南、川西、川北四行署,后合并恢复四川省,省名至今未变。

山东:以在太行山之东而得名。唐大部分属河南道;宋设京东路,后分京东东、西路;金更名山东东、西路,为山东得名的开始;元设山东东西道;明置山东省,后改山东布政使司;清改山东省,省名至今未变。

山西:以在太行山之西而行名。唐大部分属河东道;宋设河东路;金分河东北、南路;元设山西河东道,为山西得名的开始;明置山西省,后改山西布政使司;清改山西省,省名至今未变。

河南:以在黄河之南而得名。西汉即有河南郡,为河南得名的开始。唐大部分属都畿道和河南道;宋设京畿路和京西北路;金改南京路;元设河南江北省和河南江北道;明置河南省,后改河南布政使司;清改河南省,省名至今未变。

河北:以在黄河之北而得名。唐大部分属河北道,为河北得名的开始。宋设河北路,后分河北东、西路;金分河北东路设大名府路;元设燕南赵北道;明设北平省,后废省,所有府和直隶州直属中央,称北直隶;清改直隶省;1929年民国改河北省,省名至今未变。

湖南:以在洞庭湖之南而得名。唐属江南西道和黔中道,后设湖南观察使,为湖南得名的开始;宋称湖南路;元设岭北湖南道;明属湖广省,后改省为湖广布政使司;清分湖广省置湖南省,省名至今未变。

湖北:以在洞庭湖之北而得名。唐属江南东道、淮南道和山南东道;宋荆湖北路,简称湖北路,为湖北得名的开始;元设江南湖北道;明属湖广省,后改为省为湖广布政使司;清分湖广省置湖北省,省名至今未变。

广东:以广南东路简称得名。唐属岭南道;宋以旧广州辖地置广南东路,简称广东路,为广得名的开始;元设海北广东道;明置广东省,后改广东布政使司;清改广东省,省名至今未变。

广西:以广南西路简称得名。唐属岭南道;宋置广南西路,简称广西路,为广西得名的开始;元设广西两江道;明置广西省,后改广西布政使司;清改广西省;民国仍之;建国后改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名至今未变。

黑龙江:以黑龙江而得名。清分吉林将军置黑龙江将军,清末改黑龙江省,省名至今未变。

辽宁:以辽河流域永久安宁得名。唐属河北道;辽置东京路;金仍之;元置辽阳行省;明为辽东都司;清设辽东将军,后改奉天将军,再改盛京将军,清末改奉天省;1929民国改辽宁省,为辽宁得名的开始;伪满复改奉天省,1945收复后仍改辽宁省;建国初分辽东省和辽西省,后合并恢复辽宁省,省名至今未变。

浙江:以浙江(又称钱塘江)得名。唐属江南东道,设浙东观察使和浙西观察使;宋置两浙路,南宋又分两浙东路和两浙西路,简称浙东路和浙西路;元设浙东海右道和江南浙西道;明设浙江省,为浙江得名的开始,后改浙江布政使司;清改浙江省,省名至今未变。

安徽:以安庆、徽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大部属江南西道和淮南道;宋置江南东路和淮南西路;元属江东建康道和淮西江北道;明境内各府和直隶州直属中央,称为直隶,后改南直隶;清改江南省,后分设安徽省,为安徽得名的开始;民国仍之;建国初分设皖北行署和皖南行署,后合并恢复安徽省,省名至今未变。

江苏:以江宁、苏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大部属江南东道和淮南道;宋置江南东路、两浙西路和淮南东路;元属江东建康道、江南浙西道、淮东江北道;明境内各府和直隶州直属中央,称为直隶,后改南直隶;清改江南省,后分设江苏省,为江苏得名的开始;民国仍之;建国初分设苏北行署和苏南行署,后合并恢复江苏省,省名至今未变。

福建:以福州、建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属江南东道,后设福建观察使,为福建得名的开始;宋置福建路;元设福建海右道;明置福建省,后改福建布政使司;清改福建省,省名至今未变。

甘肃:以甘州、肃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属关内道和陇右道;宋时东部属宋秦凤路,西部属西夏;金分秦凤路为秦凤、临洮、庆原三路;元初以甘州置甘肃路(不久即改甘州路),为甘肃得名的开始,后改宁夏行省为甘肃行省;明为陕西行都司;清分陕西省恢复甘肃省,省名至今未变。

江西:以江南的西部得名。唐属江南西道,后设江西观察使,为江西得名的开始;宋置江南西路,简称江西路;元设江西行省及江西湖东道;明置江西省,后改江西布政使司;清改江西省,省名至今未变。由章江和贡江汇聚而成的赣江由南至北,是全省最大的河流,因此省名简称赣。

云南:以在云岭之南得名。汉即设云南县,为云南得名的开始。唐为六诏,后为南诏;宋为大理国;元置云南行省及云南诸路道;明置云南省,后改云南布政使司;清改云南省,省名至今未变。

贵州:以贵山得名。唐为黔中道;宋属夔州路;元属湖广行省;明置贵州土司,是为贵州得名的开始,后置贵州布政使司;清改贵州省,省名至今未变。


青海:以青海湖得名。唐宋属吐蕃;元其土地属宣政院管辖;明属朵甘都司等;清初为卫藏地,后分设西宁办事大臣,又称青海办事大臣,为青海得名的开始;民国初设青海办事长官,后属甘边宁海镇守使,之后建青海省,省名至今未变。

陕西:以陕原之西得名。唐大部属京畿道和关内道;宋初设陕西路,为陕西得名的开始,后分设永兴军路,以军事鄜延、邠宁、环庆、秦凤、熙河五路设陕西五路经略使;元设陕西行省和陕西汉中道;明置陕西省,后改陕西布政使司;清改陕西省,省名至今未变。

吉林:以吉林乌拉前二字得名,满语吉林乌拉意为沿江。唐属东北民族地;辽属东京路;金属上京路;元属辽阳行省;明属奴儿干都司;清设吉林将军,清末改吉林省,省名至今未变。

宁夏:以西夏安宁得名。唐属关内道;宋时属西夏;元灭西夏后以旧地设西夏行省,不久改宁夏行省,治所为宁夏路,为宁夏得名的开始,后改行省为甘肃行省,迁甘州路。明属陕西省,改宁夏路为宁夏卫;清改宁夏府,属甘肃省,并设宁夏将军;民国初设甘边宁夏护军使,后置宁夏省;建国后撤消并入甘肃省,后设宁夏回族自治区,区名至今未变。

海南:以海南岛得名。唐属岭南道;宋属广南西路;元设海南海北道,是为海南得名的开始;明属广东省;清仍之,正式称琼崖为海南岛;民国仍之,后设海南特别行政区,仍属省;建国后设海南行政区,仍属省,1988升海南省,省名至今未变。

台湾:以府得名。唐宋均为化外地;元在澎湖设巡检司,兼管渔民;明为荷兰所占,明末郑成功收复,设东宁省及承天府;清郑氏,设府及台厦道,是为得名的开始,并正式称岛,后改台厦道为道;清末设省,后为日占,仍称;民国收复,恢复省,省名至今未变。

西藏:以清正式定名得名。唐宋为吐蕃;元属宣政院;明称乌思藏,设都司等;清初称卫藏,卫即前藏,藏即后藏;后正式定名为西藏,为西藏得名的开始;清设西藏办事大臣;民国初西藏地方;建国后仍之,后改西藏自治区,区名至今未变。

内蒙古:以漠南蒙古得名。唐为突厥地;宋时出现蒙古部落;后建元朝,其地直属中书省及岭北行省;明分达靼鞑及瓦剌;清统一蒙古,以漠南蒙古居内地称内蒙古,漠北蒙古居边外称外蒙古,并属理藩院。民国初分属热河、察哈尔、绥远等特别区,后均改省;建国前以今内蒙古东部设内蒙古自治区,区名至今未变。

新疆:以其为新辟疆土而称新疆。唐宋为西域;元明为察哈台汗国和窝阔台汗国地;清统一其地,其北部称回部、南部称准部,合称回疆,设伊犁将军,又以其为新辟疆土而称新疆(其时贵州新辟疆土亦称新疆);清未设新疆省,是为新疆得名的开始;民国仍之;建国后改新疆维吾儿自治区,区名至今未变。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魔兽帝国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1
编号 67283
注册 2006-4-28


发表于 2006-5-21 21:38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还是掌权的说的算`````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昭福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南将军
功绩 21
帖子 2105
编号 45765
注册 2005-8-16


发表于 2006-5-21 21:4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我们那里也是楚,好象是叫东楚的 说
与西楚相对,谁叫战果时楚国那么大的 呢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8 18:14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1254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