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赤壁之战
性别:未知-离线 小伤未愈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39
编号 26499
注册 2004-12-2


发表于 2006-5-3 20:21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请教下各位大大,落笔於地。指的是失神,还是愤怒的丢笔.或者其他?请各位达人不吝赐教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方二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好贴 4
功绩 37
帖子 1402
编号 58995
注册 2006-2-3




QUOTE:
原帖由 小伤未愈 于 2006-5-3 20:21 发表
请教下各位大大,落笔於地。指的是失神,还是愤怒的丢笔.或者其他?请各位达人不吝赐教

这个问题,可参看<倚天屠龙记>的结尾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小伤未愈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39
编号 26499
注册 2004-12-2


发表于 2006-5-4 19:2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方二 于 2006-5-4 08:49 发表

这个问题,可参看<倚天屠龙记>的结尾

阁下的意思是失神啊....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大小和尚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49
编号 60109
注册 2006-2-16


发表于 2006-5-24 13:05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分析得有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zvs9527
(掌欣の瞬)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6
编号 69031
注册 2006-5-18
来自 内蒙


发表于 2006-5-24 13:18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曹操败……败于兵家之大忌…
……吴蜀胜……胜在战法‘运气也……哇哈哈……、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贾图

广陵侯
谏议大夫
★★

Rank: 20Rank: 20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
功绩 775
帖子 10924
编号 3282
注册 2003-12-13


发表于 2006-8-8 17:22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燕京晓林 于 2006-4-26 10:43 发表


这种论点有些奇怪呀!后面有过没有兵权的职务,难道就能证明此前的职务都是没有兵权的?这可不是现在,官位只能升不能降呀。

——我帖子里说的很清楚。
1、“以俨为关中护军,尽统诸军。”这个是在破马超后的事情,无法用来证明前面赤壁之战时的情况。军队5000人也是殷署督领,而不是赵俨。赵俨并没有兵权。

2、曹操的官职分配较吴蜀严格,像夏侯渊那种有兵权的护军,必然是担任XX将军在先,护军是个兼职增加了一个权利而已。在曹魏集团的护军里,只要该人物本身不是将军、中郎将这些带兵的官职(中护军掌禁兵除外),就不会有兵权。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qiucheng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2
编号 78464
注册 2006-8-8


发表于 2006-8-12 00:01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就是,兵力分析相当好,现在的人总喜欢以为演义中的叙述才是真的,80万,笑话,中国当时遭逢大难,总人口才多少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端木赐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85
编号 73705
注册 2006-6-25


发表于 2006-8-12 00:2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前面的都是牛人,我受不了 佩服下LZ及燕同志先。

[ 本帖最后由 端木赐 于 2006-8-15 19:27 编辑 ]
顶部
性别:女-离线 天宫公主
(司徒家的颖颖)

虞国公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6
功绩 517
帖子 11552
编号 1037
注册 2004-10-25
来自 天津
家族 司徒实业


发表于 2006-8-12 00:32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一直有个大胆的猜想,曹冲是否在赤壁军中,染病,身亡。曹操因此再无心恋战。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大雄GG

Rank: 4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8
帖子 1758
编号 42792
注册 2005-7-10


发表于 2006-8-12 00:5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曹冲死于许昌的瘟疫,与赤壁无关

手误

[ 本帖最后由 大雄GG 于 2006-8-12 01:47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太初元始之天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45
编号 36510
注册 2005-4-11


发表于 2006-8-12 01:29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大雄GG 于 2006-8-12 00:57 发表
曹操死于许昌的瘟疫,与赤壁无关

这个,我记得曹操是病死的,大瘟疫过后一年多近两年曹操才挂的,恐怕不是瘟疫之力吧。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老不看三国

睢阳侯光禄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北将军
好贴 7
功绩 381
帖子 1929
编号 39253
注册 2005-5-19




QUOTE:
原帖由 端木赐 于 2006-8-12 00:26 发表
前面的都是牛人,我受不了 佩服下LZ及燕同志先。

理由?
顶部
性别:男-离线 wmilanboy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65
编号 33968
注册 2005-3-4


发表于 2006-8-12 09:51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附件第一张图不准确,赤壁应该在乌林的江对面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老不看三国

睢阳侯光禄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北将军
好贴 7
功绩 381
帖子 1929
编号 39253
注册 2005-5-19


视角的问题
顶部
性别:男-离线 hulinghui
(夜随风动)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
编号 80924
注册 2006-8-29


发表于 2006-8-30 13:3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会不会是今治水军八〔至〕十万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老不看三国

睢阳侯光禄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北将军
好贴 7
功绩 381
帖子 1929
编号 39253
注册 2005-5-19




QUOTE:
原帖由 hulinghui 于 2006-8-30 13:36 发表
会不会是今治水军八〔至〕十万

应该不是这样。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霜辰月
(秋之风)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99
编号 52089
注册 2005-10-30
来自 著名风景区——广胜寺
家族 瓦岗寨


发表于 2006-9-23 22:5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中国历史地图集》说:魏的平均兵力约56万,吴20多万,蜀10.8万。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KYOKO
(★御姐控★)

唐国公
荆南节度使
★★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柱国(正二品)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大将军
功绩 1456
帖子 65615
编号 32
注册 2003-8-19
来自 BWL


发表于 2006-9-23 23:2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80w完全不可能吗?
几百年前的小国赵国在长平都损失了40w以上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老不看三国

睢阳侯光禄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北将军
好贴 7
功绩 381
帖子 1929
编号 39253
注册 2005-5-19


参考《汉末群雄兵力考》
顶部
性别:男-离线 80726511
(柳王)

Rank: 1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35
编号 81462
注册 2006-9-2
来自 辽宁
家族 古墓派


发表于 2006-9-24 09:36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ICQ 状态 Yahoo!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香港李飞

晋阳侯
忠武军节度
★★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护军
好贴 7
功绩 655
帖子 403
编号 18089
注册 2004-9-19
家族 梁山泊


发表于 2009-7-21 19:3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现在才看到发在轩的这帖也有讨论七军的问题,那再在这里重发一下,希望有人也指正一下:(老不看兄若有意见可提供参考的话就在友盟回复,我不惯同一堆內容在两个不同的坛子重发

“张辽临于赤壁,王濬下于巴丘。”
庾信《哀江南赋》这句是否就是张辽等七军参与了赤壁之战的证据吗?那就要回到这首赋的本身。不错,这首赋确实是在赋史,有相当大的参考价值,但问题是他咏的不是赤壁之战,而是陈述梁朝的成败兴亡、梁朝腐朽无能,侯景之乱和江陵之祸的前因后果。文学作品能发挥的自由度本来就很大,引这些来证史本来就要相当小心,更何况庾信只是引用典故来借喻,以描述这段历史的始末,至于典故的本身是否初合当时的实际环境,以至是否信史果有其事呢?就算他真的学识渊博,也不可能所有事也有前例,让他很完满的借用来比喻吧?好像这句:
“况背关而怀楚,异端委而开吴。”
这两句指梁元帝平定侯景之乱后,仍然留驻江陵,而不回建业。背关、怀楚:项羽入关后怀恋故乡,故离开关中而回到西楚;端委指礼服。《左传》鲁哀公七年:“子贡对宰嚭曰:‘太伯端委治周礼。’” 此指礼让之举。古代吴国的始祖太伯是为了礼让兄弟(文王),才跑到吴地开创基业的。而梁元帝之不回建康,实在不同于开吴之祖。这就是应用典故但不切合实际环境的例子。
“竟遭夏台之祸,终视尧城之变。”
这句是指梁武帝被困于台城。夏台之祸,夏台在今河南巩县西南,桀囚汤于夏台;尧城之变,据说尧德衰,被舜囚于小城阳,俗谚将之称为“囚尧城”。但尧城之变就不能以《哀江南赋》作为证据来肯定确有其事。
“闻鹤唳而心惊,听胡笳而泪下。拒神亭而亡戟,临横江而弃马。”
四句的本意是指指梁朝兵将士气全销,溃散败逃。闻风声鹤唳指苻坚淝水之败;后一句是因刘琨曾在晋阳为胡骑所围,中夜奏胡笳,贼皆流涕唏嘘。最后刘绲也成功突围而逃。
汉末时孙策战太史慈于神亭,太史慈之戟被夺,亦夺孙策的兜鍪。孙策在与刘繇战,为流矢中股,弃马而逃。但地点不是长江以北的横江,因为孙策已渡江,在牛渚。这是庾信应用地点错误,或者说是地点不够精确的例子。
“排青龙之战舰,斗飞燕之船楼。张辽临于赤壁,王濬下于巴丘。乍风惊而射火,或箭重而沉舟。未辨声于黄盖,已先沉于杜侯......若乃阴陵失路,钓台斜趣。望赤壁而沾衣,舣乌江而不渡。雷池栅浦,鹊陵焚戍。”
这段说的是侯景占建邺后,遣军沿江而上袭郢州。张辽只是指代,实际是指梁将王僧辩,因为他们两个都曾任征东将军;下一句的王濬下于巴丘,是指梁援军胡僧佑率军由水路增援。正好王僧辩受命拒侯景时,在巴陵沉船靡旗,伪装将遁。侯景中计,昼夜猛攻巴陵,数旬不克,伤亡慘重。巴陵也就是三国时的巴丘。
其后梁军在赤亭之战大败侯景,侯景军攻城时做火舰烧城栅,风向不对,反烧向己方。孙权乘大船观曹军,曹军乱箭齐发,箭着船一面,船偏重将沉,孙权掉转船身,使另一面受箭,船身恢复平衡而回。这里指侯景遁逃。黄盖于赤壁之战中中流矢堕水,韩当听出了他的声音,黄盖乃得救。杜侯乃三国魏的杜畿,曾监造御船,试行时翻船,溺死。是役侯景主帅任约、大将宋子仙、丁和等均在此战中或遭擒,或战死。
最后数句以项羽兵败垓下后突围迷路于阴陵,至乌江不渡,自刎而死;曹操于赤壁兵败的史实,来借喻侯景的败军所经之路筑栅焚戍。上述战斗全是水战,所以应用的典故基本都是与水有关的事件,所以不会写张辽守于合肥。


赤亭又叫赤沙湖,与洞庭湖相通,在今华容县以南。庾信赋中张辽的临赤壁,是否像苏轼那样因红色的江边就以此借代成赤壁(赤亭变赤壁),不得而知。
若以淝水之战为例,前秦的凉州军队明明还赶往战场中,也可以被算进北府兵所击败的百万大军之列;若以这个逻辑,张辽等为赵俨所护的七军当然也算得上参加了赤壁之战。不过问题在于参与长阪追击战的文聘,事后曹操鉴于江夏与吴相接(之前张辽攻下的江夏数县),民心不安,使典北兵,委以边事。曹操既遣文聘守江夏,还会抽调七军,调至长江曹军的主力?还不如放在江夏,不但助文聘守城,还能保持对夏口南北夹击之势,来得有威胁。
再对照曹军将领的参战名单,有从征荊州的曹仁、乐进、徐晃、满宠诸人,赤壁战后曹操全都是让他们防卫荊州的。七军中各人的本传不单是从征荊州也只字不提,何况赤壁战后张辽、于禁和张郃他们三人被派往讨平扬州的袁术残余份子陈兰和梅成(其他四人的去向,史沒交代),这不正正显示了他们于赤壁之战发生时不在曹军主力,所以曹操日后令军队讨平孙权势力已介入的陈兰等时,命令张辽诸人前往讨伐,还包括青、徐的臧霸,命令最近的将领讨平是理所当然的。这恰恰又反证了七军不在曹军主力的,若不是,他们三个人总有一个人有从征荊州的字句、以及被留守荊州吧?最重要的是乐进这个关键,他曾与张辽和于禁任气,结果曹操派赵俨参三军,每事训喻,遂相亲睦。曹操征荊州时乐进并不在这七军之列中,而是在曹操主力当中,所以赤壁战后留屯襄阳。这正好又印证了七军不在曹操主力当中,否则何解独独乐进一人被记了从征、留屯,而张辽和于禁却碰巧沒有呢?
就算是史料也会有个別一两条错误,要用其他史料来加以综合分析以决定是否误记,更何况主要不是写赤壁,只是引用典故写侯景之乱始末等史实的《哀江南赋》。


其实赤壁之战就算七军也在曹军主力当在,也未免还是一败。贾诩和程昱也提示了曹操,但他还是抱有骄傲、轻敌的心理出征;张辽还是第一次打水战,何况曹操的水军,不是才刚受训于玄武湖的曹操旧部,就是刚降、忠诚存疑的荊州水军,张辽参战与否,作用还是不大。魏军诸将从征而败北,整体责任不大,说到底主要责任还是曹操本人。
我之所以不同意七军参战,是因这与军事常识、地理、日后曹操的调兵安排有明显的矛盾,太多疑问。光《哀江南赋》一句就断言参战,未免武断了一点。当然,侯景一把火把建邺所收藏的古藉全毀了,庾信事前是否看了其他古藉,当中提及了张辽临赤壁,我无法得知,所以也不敢把话说绝,肯定绝无此事,但就目前的文献资料来分析,七军沒参战的机率还是较大。

[ 本帖最后由 眼儿媚 于 2009-7-21 20:36 编辑 ]


图片附件: 飞.JPG (2009-7-21 20:36, 17.46 K)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2 16:02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7909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