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crayfish于2006-03-13, 12:08:06发表
[QUOTE=Hawk_cn,2006-03-12, 18:21:03] 像你这样的人多了,我们普通的怎么敢自称懂史实呢?
其他的就不跟你说了,跟一个fans评论是非常愚蠢的,无论他迷的是什么。
研究历史自然有研究历史的方法,于是像另外那位曾提起不赞同(很少提起)康乾盛世的历史学家钱穆虽然不赞同这种说法,但是他也只是不赞同,出来否认和打倒原有的说法,他也并没有能够完成。推翻一些史学界公认的看法是需要实据的。当然在公认的看法之外还可以存在历史大家的一家之言,随着更多史料的发现和推证,一家之言也可能会成为史学界所公认的。
历史是人写的,从子不语怪力乱神时起,史记就和一些后来发现的早期文献如竹书纪年有不符的地方。可是并不代表历史就可以由后来的人随便再改写,想要改写之前的说法,是需要付出比前人数倍的精力的。
是,是,是,正解
我请你举出点史实,可没叫你懂很多历史,偏偏你连一点点都说不出来,只会搬出公认两个字
根你这种人,确实没有什么好说的。 [/QUOTE]
我的说法你看不懂吧?那我仔细解释给你听:
因为论坛里你这样逻辑不通、史实不求甚解的人多了,我可以不去了解史实就能够游刃有余。比如这个,我本不知道当初为什么要康雍乾盛世,但是逻辑学知识告诉我本贴主贴是反驳盛世的说法的,本贴自然会针对盛世的原因来进行反驳,所以我根本不需要自己去了解。可惜你这样的,居然还好意思追问说没有康雍乾盛世的史料......
仔细看看主贴,难道还找不到称为盛世的理由吗?“康熙之所以可以得到"千古一帝"的名头,吹捧者无非是吹嘘他的文治武功.其文治方面,在用人方面,除健全科举取士外,开博学鸿词科,破格荐用人才。又开明史馆,编纂《全唐诗》、《佩文韵府》、《康熙字典》等书籍。”去除评价性文字,“其文治方面,在用人方面,除健全科举取士外,开博学鸿词科,破格荐用人才。又开明史馆,编纂《全唐诗》、《佩文韵府》、《康熙字典》等书籍。这为乾隆时期开四库馆打下基础。因此,康熙统治时号称治平。继任者乾隆皇帝沿着康熙路线向前推进。这就是历史上称道的康乾盛世,康熙是这一治世的主要时期”。“另一半所谓赫赫武功,更是不堪回首的记忆.他戎马倥偬,在西南平定三藩之乱,在东南统一了台湾,在东北打击了沙俄,在西北平定了噶尔丹之乱,随后进兵新疆和西藏 ”这些还不是史料?至于下面原贴的分析与批判性文字,对于文治部分的我个人也认为清帝有不少错误,但是总体是功是过,不是我等能够评价的。武功部分就不说了,原贴明显主管因素太强。就说最简单的,明朝是被自己人托跨的,为什么那些当时的老百姓反抗了明朝的暴政却宁愿忍受清朝的暴政?别说清朝比明朝的专制更残酷,要知道,清朝人仅凭满族人的力量是远远弱于汉族人的。
下面说你对历史不求甚解,比如那个清朝和封建论,不知道你到底懂得多少,略一搜索就看到封建制度是随着历史的变化而变化的,而且据我所知,这种制度的划分部分也是为了和国际认同的惯例接轨。清朝灭亡了明朝你有意见?另外那位也只能说清朝“窃取了”明朝,他是否否认“清朝灭亡了明朝”?从双方的力量对比和历史时间来说,说窃取并无不可。但是直接灭亡了明朝的,还算是清朝(南明算明)。 [/quote]
因为论坛里你这样逻辑不通、史实不求甚解的人多了
是是,我们这种愚民不敢自称懂历史,但这句话送给您更是恰当好处。
关于封建,真不知您懂得多少,遗憾的是,好像一点都不懂吧,您可以去参看一下钱穆和翦伯赞的著作,看看他们的封建是什么意思,而不是凭着高中的历史知识就在这里咬人。
我可以不去了解史实就能够游刃有余
本世纪最大的笑话之一。原来论历史可以完全不懂历史,您的逻辑真强,高论!佩服的五体投地。
另外那位也只能说清朝“窃取了”明朝,他是否否认“清朝灭亡了明朝”?从双方的力量对比和历史时间来说,说窃取并无不可。但是直接灭亡了明朝的,还算是清朝(南明算明)。
原来窃取等于直接灭亡,您的中文看来也不过如此
您既然提到四库全书,好,那我们就从这一个角度看什么是盛世!我给您一段鲁迅的话:乾隆朝的篡修《四库全书》,是许多人颂为一代盛业的,但他们却不但捣乱了古书的格式,还修改了古人的文章;不但藏之内廷,还颁之文风较盛之处,使天下士子阅读,永不会觉得我们中国的作者里面,也曾经有过很有些骨气的人。
当年英使马嘎尼在乾隆年间来到中国,在官员的陪同下一路南下,结果看到惊人的贫困,并在《中国行记》形容中国人为半野蛮人,原来这就是盛世之下!
奉劝您别再强调您无敌的逻辑了,这样只会显得您十分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