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会员
|
搜索
|
统计
|
帮助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古典小说
» 红学中的三个曹雪芹 转
兴唐传·瓦岗山异闻录(20150519版)发布
(2015-5-19)
论坛营运现状公告
(2014-8-10)
三国志12pk版下载
(2013-4-20)
《精忠报国岳飞传》制作组对外开放
(2013-1-16)
岳飞传解密剧本发布
(2011-4-12)
招募各版斑竹和网站管理技术人员
(2006-4-19)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打印
|
推荐
|
订阅
|
收藏
|
开通个人空间
|
加入资讯
标题: 红学中的三个曹雪芹 转, 关于《红楼梦》作者是曹雪芹的质疑
恋柳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54
编号
57742
注册
2006-1-17
#1
发表于 2006-2-14 19:0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程伟元认为:“《红楼梦》小说本名《石头记》,作者相传不一,究未知出自何人,
惟书内记雪芹曹先生删改数过。”现代新红学派领军人物胡适坚信曹雪芹是《红楼梦》
作者,在确认曹雪芹是曹寅孙子后,进一步认定“《红楼梦》这部书是曹雪芹的自叙
传”。 因此新红学派认定曹寅之孙曹雪芹是《红楼梦》作者。
新红学派讲的曹雪芹,实际上是三个概念不同、互不相干的曹雪芹的凑合体。这三
个曹雪芹:第一个是小说《红楼梦》第一回文字以及脂批文字中出现的曹雪芹(简
称“小说曹雪芹”),第二个是曹寅孙子曹雪芹(简称“曹孙曹雪芹”),第三个是清
代人诗文中的曹雪芹(简称“北京曹雪芹”)。
自胡适开始的新红学派把“曹孙曹雪芹”中的曹雪芹身世和曹寅家事、“北京曹雪芹”中
的曹雪芹真实性、“小说曹雪芹”中的曹雪芹与《红楼梦》关系等不相关联内容揉和
在一起,制造出一个并不存在的“红学曹雪芹”。虽然考证近百年却始终没能让这个
“红学曹雪芹”脚踏实地站立起来,却还有红学专家在奋力捍卫曹雪芹,认为在没有
获得新证据之前不能推翻旧论。
所谓“曹寅孙子曹雪芹是《红楼梦》作者”之说,自开始就是一桩“事出有因,查无实
据”的疑案、错案。正本清源,还曹雪芹本来面目已是红学的当务之急。
一、“曹孙曹雪芹”── 一个不存在的曹雪芹
曹雪芹是不是曹寅的孙子,曹寅家族有否曹雪芹后代?最直接的证据应当来自曹氏
家谱和曹雪芹家族成员的证实,以及清代的官方档案。
据冯其庸先生等人的考证,没有发现属于曹寅家族自己修的家谱,存世的仅有曹寅
房族修撰的族谱如:《八旗满洲氏族通谱》、《辽东曹氏宗谱》、《五庆堂重修曹
氏宗谱》等。据宗谱记载:
曹寅高祖是曹智。曹智兄弟五人,按长幼序次序分别是曹升、曹仁、曹礼、曹
智、曹信五房。曹智系第四房。
据三房曹礼后人修撰的《五庆堂重修曹氏宗谱》,记载在谱的人数:长房“升”48人、
二房“仁”缺、三房“礼”263人、四房“智”12人、五房“信”不全。三房后人修的宗谱对
其余四个房族的记载不完整。参阅《八旗满洲氏族通谱》、《辽东曹氏宗谱》等,
对于“智”字四房也能了解个大概:
曹寅曾祖曹锡远、祖父曹振彦、父亲曹玺。曹玺兄弟二人,曹寅的叔父叫曹尔
正(另名鼎)。
曹玺生子二人:曹寅、曹荃(又名宣)。曹尔正生子一人:曹宜。
曹寅有子二人:曹??、曹□。曹宜有子一人:曹颀。
曹??生子一人:曹天佑(佑)。
宗谱上没有曹荃(宣)后人的记载。据冯其庸先生对清宫档案等历史文件的考证:
曹荃(宣)应有四个儿子,按长幼序次是曹顺、曹桑额、曹骥、曹□。
另据清宫档案,康熙二十九年四月初四日的《总管内务府为曹顺等人捐纳监生事咨
户部文》记载:
三格左领下苏州织造郎中曹寅之子曹顺,情愿捐纳监生,十三岁;
三格左领下苏州织造郎中曹寅之子曹颜,情愿捐纳监生,三岁;
三格左领下南巡图监画曹荃,情愿捐纳监生,二十九岁;
三格左领下南巡图监画曹荃之子曹??,情愿捐纳监生,二岁;
三格左领下南巡图监画曹荃之子曹(左由右页)情愿捐纳监生,五岁。
此档案表明曹寅的儿子是曹顺和曹颜,曹荃的儿子是曹(左由右页)和曹??。这与
曹氏宗谱不符。曹寅之子曹??成了曹荃之子,曹荃之子曹顺成了曹寅之子;又多出
了曹颜和曹(左由右页)两人。但内务府行文上又有康熙的朱批。按常规思维,曹
家没有理由为这种小事而甘冒风险去弄虚作假。
更有意思的是,内务府的这个行文是同以后的清宫档案又是相互矛盾的。如:
康熙五十一年七月初一日曹寅“感受风寒,辗转成疟,竟成不起之症。”康熙赐药,
药未到,曹寅在七月二十三日晨死去。同年八月二十一日苏州织造李煦奏文有:“一
面宣示赐药恩旨于曹寅之子连生。而连生感谢涕泣。”文后有:“朱批:知道了。”
康熙五十二年正月初九日《内务府奏请补放连生为主事掌织造关防折》:“查曹寅系
由广储司郎中补放织造郎中,后勤劳兼摄通政司通政使衔。奉旨,曹寅前因勤劳兼
衔;今连生虽补其父缺,可否即任父职?所谕甚是。因此,请放连生为主事,兼织
造关防。为此,谨奏请旨。”“奉旨:依议。连生又名曹??,此后着写曹??。钦此。
”
在这两件清宫档案表明,曹??是曹寅的儿子无疑。按康熙二十九年四月初四日《总
管内务府为曹顺等人捐纳监生事咨户部文》的推算,康熙五十二年曹??应是二十五
岁了。但曹??非常不幸,上任仅三年就病死了。
康熙五十四年正月十八日《苏州织造李煦奏安排曹??后事折》:“奴才谨拟曹俯于本
月内择日将曹??灵柩出城,暂厝祖莹之侧,事毕即奏请赴江宁任所。盖??母年近六
旬,独自在南奉守夫灵,”曹??非常不幸,上任仅三年就病死。
据康熙五十四年三月初十日《苏州织造李煦奏宣示曹□承继宗祧袭职织造折》,曹
□是在曹??死后奉旨“承继宗祧”,过继给已在三年前死亡的曹寅为子,“袭职”江宁
织造的。可见曹□不是曹寅的亲子,而是由曹寅兄弟曹荃的第四子继承过来的。
又据康熙五十四年三月初七日《江宁织造曹□代母陈情折》所叙:“奴才之嫂马氏,
因现怀妊孕已及七月,恐长途劳顿,未得北上奔丧,将来倘幸而生男,则奴才之兄
嗣有在矣。”可见曹??死后曾留有遗腹子,此子正是《五庆堂重修曹氏宗谱》所记载
的曹??独子天佑(佑)。
从上述情况可知,《五庆堂重修曹氏宗谱》的谱记不全,清宫档案的内容也有混乱
之处。据现有史料中关于曹寅一族的历史记载,自曹寅以下一族的成员有十二人:
十二世的曹寅、曹荃(宣)、曹宜,属宀(宝)字辈;
十三世的曹??、曹□、曹颀、曹顺、曹颜、曹(左由右页)、曹桑额、曹骥,属页
字辈;
十四世的天佑(佑)当属天字辈,或亻(人)字辈或衤(衣)字辈。
不但在曹寅的子侄辈(十三世)的成员中没有曹雪芹名字,连曹寅的孙子辈也仅有
曹天佑一人。就是在按辈份取名的曹寅后代中,也不见有取名与曹雪芹(或沾、芹
圃、芹溪)名字同一字、或同偏旁部首的“雨”字、“囗”字、氵(水)、艹(草)字
辈。
值得注意的是,始终没有发现“曹雪芹”亲属以及清代官方档案中,有能证实“曹寅孙
子曹雪芹”存在的第一手直接证据。胡适等人所谓的“曹寅孙子曹雪芹”查无实据,是
不容置疑的事实。有人假定出一个族谱“遗漏”说,那也应该有遗漏了曹雪芹这一个
人的事实依据。如果仅猜测就断定是族谱“遗漏”了曹雪芹,岂不是在无中生有。
胡适没有去考证“曹雪芹是曹寅孙子”存在的客观事实性,只是在不知道曹寅后代中
是否有曹雪芹这个人存在(也就是假设曹雪芹是曹寅后代)的情况下,在清代人所
留下的诗文之间进行核对,胡适甚至还推测出曹雪芹是曹□的儿子。与其说胡适是
在考证,还不如说是在核实曹雪芹究竟是曹寅的儿子,还是曹寅的孙子。事实上连
“考证”过曹雪芹是曹寅孙子的专家、学者,至今也没有“考证”出这个“曹孙曹雪芹”的
亲生父亲是谁。
“曹孙曹雪芹”是个子虚乌有的、并不存在的人,这是客观事实。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恋柳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54
编号
57742
注册
2006-1-17
#2
发表于 2006-2-14 19:0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二、“北京曹雪芹”── 一个被误解的曹雪芹
新红学派的“曹寅孙子曹雪芹”,“查无实据,事出有因”。这个因,就是在于清代有
人在诗文中声称曹雪芹是曹寅的“儿子”、“孙子”等等,引起胡适的兴趣和重视。
曾在诗文中出现曹雪芹的清代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同“北京曹雪芹”是同一时
代的清代人;另一类是“北京曹雪芹”死后的清代人。
属前一类的清代人既有同“北京曹雪芹”没有交往的袁枚、明义、永忠等人;亦有同
“北京曹雪芹”有过交往的敦诚、敦敏、张宜泉等人。
1、一个不是“北京曹雪芹”的曹雪芹
被胡适引以为据的第一个重要证据是袁枚(公元1716─1797年)在《随园诗话》卷
二中的第二十三则短文:
“康熙间,曹练亭为江宁织造,每出拥八驺,必携书一本,观玩不辍。人问:‘公
何好学?’曰:‘非也。我非地方官而百姓见我必起立,我心不安,故藉此遮目耳。
’素与江宁太守陈鹏年不相中,及陈获罪,乃密疏荐陈。人以此重之。其子雪芹撰
《红楼梦》一书,备记风月繁华之盛。中有所谓大观园者,即余之随园也。明我斋
读而□之。当时红楼中有某校书尤艳,我斋题云:‘病容憔悴胜桃花,午汗潮回热转
加。犹恐意中人看出,强言今日较差些。’‘威仪棣棣若山河,应把风流夺绮罗。不
似小家拘束态,笑时偏少默时多。’”
袁枚文中的明我斋,就是富察明义(公元1740-?年)。他有《题红楼梦》诗二十首,
诗前有小序称:
“曹子雪芹所撰红楼梦一部,备记风月繁华之盛,盖其先人为江宁织府。其所谓
大观园者即今随园故址。惜其书未传,世鲜知者,余见其钞本焉。”
明义的小序,告诉我们他是读过《红楼梦》的,而且读的是“钞本”。小序只是对
《红楼梦》及其作者作一般性的介绍,甚至还将《红楼梦》中的大观园与现实的随
园扯上关系。明义为什么说《红楼梦》是曹雪芹撰写的?不排除明义因《红楼梦》
而悟、受脂批影响,或听闻了传言而知,或是两者兼而有之的可能。清代只有“江宁
织造”,没有“江宁织府”的职位,而且“江宁织造”的官衔不称“府”。从“江宁织府”的
用词判断,明义对曹雪芹是不了解的,更谈不上认识和交往。那么,明义的这个“盖
其先人为江宁织府”的依据是什么?“先人”又是指谁?无人能解,是一个谜。
将袁枚、明义两人的文字稍作比较,可以看出袁枚的文字源于明义文字,袁枚关于
曹雪芹的信息源自明义。袁枚的短文在引用明义小序,将“曹子”误解成曹氏之子,
说“其子雪芹所撰红楼梦一部,备记风月繁华之盛”, 袁枚把明义的“江宁织府”改成
“江宁织造”,袁枚改“其先人”为“曹练亭”。袁枚毫无理由地把明义文中的“江宁织府
”后人曹雪芹,改为“江宁织造”曹练亭之子,个中的差别已是一目了然。事实上在江
宁织造曾经就任过的官员中只有曹楝亭(即曹寅),并无曹练亭此人。可见袁枚对
江宁织造的曹楝亭也是很不了解的,袁枚的文字也比明义文字更不确切。不仅如此,
袁枚还在引文时,将明义《题红楼梦》诗第十四首诗的“慰言”误成“强言”、第十五
首的“还把”误成“应把”。
更可笑的是袁枚错误地认为《红楼梦》中的红楼藏有娇艳的女校书,因而引起明义
作《题红楼梦》诗二十首。袁枚只二百来字的短文,失实之多令人瞠目,袁枚这段
文字的可信程度已几尽丧失。但袁枚在短文中却确实将曹雪芹、曹练亭、江宁织造
连在一起了,因此成了胡适论证的重要证据。
另外,袁枚在《随园诗话》卷十六的第十七则短文中,更明白地称“雪芹者,曹练亭
织造之嗣君也”,又说“相隔已百年矣”:
“丁未八月,余答客之便,见秦淮壁上题云:‘一溪烟水露华凝,别院笙歌转玉
绳。为待夜凉新月上,曲栏深处撤银灯。’‘飞盏香含豆蔻梢,冰桃雪藕绿荷包。榜
人能唱湘江浪,画桨临风当板敲。’‘早潮退后晚潮催,潮去潮来日几回?潮去不能
将妾去,潮来可肯送郎来?’三首深得《竹枝》风趣。尾署‘翠云道人’。访之,乃织
造成公之子啸崖所作,名延福。有才如此,可与雪芹公子前后辉映。雪芹者,曹练
亭织造之嗣君也。相隔已百年矣。”
按袁枚所述,曹雪芹与成延福(啸崖)“相隔已百年”,曹雪芹岂不是百年前的人物。
这与明义称曹雪芹为“曹子雪芹”是一致的。明义所谓的“曹子”, “子”字称谓,含有
后人对前辈的尊重,是明义对曹雪芹的尊称。据朱淡文先生考证,明义《题红楼梦》
诗二十首写于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之前。袁枚《随园诗话》较早的壬子版
刊行在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袁枚、明义笔下的曹雪芹是什么年月的人,
自然不难推算。再则,以现在所知的《红楼梦》版本,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
的甲辰本才称《红楼梦》。乾隆二十七年以前的甲戍本、乙卯本、庚辰本、戚本、
列藏本等都称《石头记》或《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而明义却在乾隆二十七年(公
元1762年),即二十多年前就读到了《红楼梦》。这些如此重要的历史线索,却都
被胡适“忽略”遗弃了。
明义对《红楼梦》作者介绍的这种不确切,引来了袁枚的牵强附会。胡适更因袁枚
的《随园诗话》而确信曹雪芹是江宁织造曹楝亭(即曹寅)的后代,并“考证”出曹
雪芹不是曹寅的儿子,不遗余力地求证曹雪芹是曹寅的孙子。错误的设定,造成了
胡适错误的考证结论。
但明义、袁枚的文字表明了一个事实:他们同自己笔下的“曹雪芹”不是同时代人,
“曹雪芹”要在比他俩早百来年。新红学派胡适等认为明义、袁枚与曹雪芹是同时代
的人,这是个不应有的错误。明义、袁枚笔下的“曹雪芹”从时间上说,完全不是那
个和明义、袁枚同时代的“北京曹雪芹”。
至于永忠(公元1735─1793年)笔下的曹雪芹,永忠在《因墨香得观红楼梦小说吊
雪芹》诗三首中写的最清楚不过了。他永忠和曹雪芹是“可恨同时不相识,几回掩卷
哭曹侯。”三首诗写于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全文是:
传神文笔足千秋,不是情人不泪流。可恨同时不相识,几回掩卷哭曹侯。
颦颦宝玉两情痴,儿女闺房笑语私。三寸柔毫能写尽,欲呼才鬼一中之。
都来眼底复心头,辛苦才人用意搜。混沌一时七窍凿,争教天不赋穷愁。
诗后有永忠叔父弘??眉(即弘睁)的批语:“此三章诗极妙。第《红楼梦》非传世小
说,余闻之久矣,而终不欲一见,恐其中有碍语也。”
明义生卒年代不详,大约出生在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袁枚生存在公元1716─
1798年。永忠,生存在公元1735─1793年。分析这三个同时代人笔下的曹雪芹:
明义、袁枚认为 “曹雪芹”不是他们同时代的人,“相隔已百年矣”;永忠认为“曹雪
芹”是他同时代的人,“可恨同时不相识”,这是他们三人的第一个不同。第二个不同
是明义、袁枚写了曹雪芹的身世,而永忠只字未及。第三个不同是明义、袁枚说曹
雪芹撰写《红楼梦》,而永忠似乎要人们从他诗中领悟曹雪芹与《红楼梦》的关系。
至于明义、袁枚、永忠三人的共同点是他们都不认识曹雪芹,并且都是因《红楼梦》
而知道曹雪芹这个名字。这就是三个几乎是同时代的清代人笔下的曹雪芹。他们三
人都不认识曹雪芹本人,关于曹雪芹的信息从何而来?不外乎传闻或是以讹传讹。
三个从不认识曹雪芹的人,仅凭他们所获知的传闻,在谈论曹雪芹的身世、谈论曹
雪芹与《红楼梦》的关系,我们有多少依据能相信这些资料是真实的、可靠的。
明义、袁枚、永忠笔下的曹雪芹实际上是传闻中的曹雪芹,由于他们所获信息的来
源不一、内容不一,加之他们个人对信息的理解和认识的程度不一,形成的是三个
分别属于他们自己个人的“曹雪芹”。这是一个永远不能确证的“曹雪芹”。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恋柳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54
编号
57742
注册
2006-1-17
#3
发表于 2006-2-14 19:0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2、“北京曹雪芹”私交友朋笔下的曹雪芹
胡适的新红学派“考证”“曹寅孙子曹雪芹”的目的是为了推出曹氏家事。真实的曹雪
芹又在哪里呢?
真正的“北京曹雪芹”,出在敦诚(公元1734-1792年)、敦敏(公元1729-1796年)、
张宜泉(生卒年份不详)等人的笔下。他们是与 “北京曹雪芹”是有过直接交往的人。
“北京曹雪芹”是迄今为止,唯一出现在史料中的确确实实存在的“曹雪芹”。 “北京
曹雪芹”同《红楼梦》的缘份如何,应凭史料决定。
敦诚笔下的曹雪芹在五首诗、一则文中:
寄怀曹雪芹(沾)
少陵昔赠曹将军,曾曰魏武之子孙。君又无乃将军后,于今环堵蓬蒿屯。
扬州旧梦久已觉(雪芹曾随其先祖寅织造之任),且着临邛犊鼻??。爱君诗笔
有奇气,直追昌谷破□樊。
当时虎门数晨夕,西窗剪烛风雨昏。接罹倒着容君傲,高谈雄辩虱手扪。
感时思君不相见,蓟门落日松亭樽(时余在喜峰口)。劝君莫弹食客铗,劝君
莫扣富儿门。
残杯冷炙有德色,不如著书黄叶村。
佩刀质酒饮
秋晓遇雪芹于槐园,风雨淋涔,朝寒袭袂。时主人未出,雪芹酒渴如狂。余因
解佩刀沽酒而饮之。雪芹欢甚,作长歌以谢余,余亦作此答之。
我闻贺鉴湖,不惜金龟掷酒垆。又闻阮遥集,直卸金貂作鲸吸。
嗟余本非二子狂,腰间更无黄金??。秋气酿寒风雨恶,满园榆柳飞苍黄。
主人未出童子睡,□干瓮涩何可当。相逢况是淳于辈,一石差可温枯肠。
身外长物亦何有?鸾刀昨夜磨秋霜。且酤满眼作软饱,谁暇齐鬲分低昂。
元忠两褥何妨质,孙济??袍须先偿。我今此刀空作佩,岂是吕虔遗王祥。
欲耕不能买犍犊,杀赋何能临边疆?未若一斗复一斗,令此肝肺生角芒!
曹子大笑称快哉,击石作歌声琅琅。知君诗胆昔如铁,堪与刀颖交寒光。
我有古剑尚在匣,一条秋水苍波凉。君才抑塞倘欲拔,不妨斫地歌王郎。
赠曹芹圃(雪芹)
满径蓬蒿老不华,举家食粥酒常赊。衡门僻巷愁今雨,废馆颓楼梦旧家。
司业青钱留客醉,步兵白眼向人斜。阿谁买与猪肝食,日望西山餐暮霞。
挽曹雪芹二首
四十萧然太瘦生,晓风昨日拂铭旌。肠回故垄孤儿泣(前数月,伊子殇,因感伤
成疾),泪迸荒天寡妇声。
牛鬼遗文悲李贺,鹿车荷锸葬刘伶。故人欲有生刍吊,何处招魂赋楚蘅?
开箧犹存冰雪文,故交零落散如云。三年下第曾伶我,一病无医竟负君。
邺下才人应有恨,山阳残笛不堪闻。他时瘦马西州路,宿草寒烟对落曛。
挽曹雪芹(甲申)(改稿)
四十年华付杳冥,哀旌一片阿谁铭?孤儿渺漠魂应逐(前数月,伊子殇,因感伤
成疾),新妇飘零目岂瞑?
牛鬼遗文悲李贺,鹿车荷锸葬刘伶。故人惟有青山泪,絮酒生刍上旧垌。
鹪鹩庵笔麈
余昔为白香山《琵琶行》传奇一折,诸君题跋,不下几十家。曹雪芹诗末云:
“白傅诗灵应喜甚,定教蛮素鬼排场。”亦新奇可诵。曹平生为诗大类如此,竟坎坷
以终。余挽诗有“牛鬼遗文悲李贺,鹿车荷锸葬刘伶”之句,亦驴鸣吊之意也。
敦诚所有与“北京曹雪芹”有关的诗和文,没有一个字与《红楼梦》有关。仅在《寄
怀曹雪芹》诗中有一句“不如著书黄叶村”七字。敦诚要曹雪芹着什么书,诗中没有
写。有什么证据能证明“北京曹雪芹”是在着《红楼梦》?!但新红学派将这一句诗
句破解为曹雪芹在黄叶村着《红楼梦》。新红学派胡适等人不是敦诚、曹雪芹的再
生,他们是根据自己的联想说出:北京曹雪芹在写《红楼梦》。
新红学派的联想之一:《红楼梦》第一回的文字依据:“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
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
敦诚笔下“北京曹雪芹”没有写《红楼梦》,却是硬说“北京曹雪芹”是《红楼梦》的
作者。这是不顾敦诚诗作的事实、不要确凿证据的联想。天下叫曹雪芹的人,难道
只有《红楼梦》才有?凡叫曹雪芹的都应该是《红楼梦》作者?
新红学派的联想之二:敦诚《寄怀曹雪芹》诗的“扬州旧梦久已觉”句后有夹注:“雪
芹曾随其先祖寅织造之任”。与“北京曹雪芹”有私人交往的敦诚诗文中,出现了“雪
芹曾随其先祖寅织造之任”的字句,这是新红学派“曹寅孙子曹雪芹”说的命根子。
对于这句夹注的出现,胡适在《跋〈红楼梦考证〉》里写的很清楚:
“今年四月十九日,我从大学回家,看见门房里桌子上摆着一部退了色的蓝布套
的书,一张斑剥的旧书笺上题着‘四松堂集’四个字!我自己几乎不信我的眼力了,
连忙拿来打开一看,原来真是一部《四松堂集》的写本!这部写本确是天地间唯一
的孤本。因为这是当日付刻的底本,上有付刻时的校改,删削的记号。最重要的是
这本子里有许多不曾收入刻本的诗文,凡是已刻的,题上都印有一个‘刻’字的戳子。
刻本未收的,题上都帖着一块小红笺。题下注的甲子,都被编书的人用白纸块帖去,
也都是不曾刻的。──我这时候的高兴,比我前年寻着吴敬梓的《文木山房集》时
的高兴,还要加好几倍了!
卷首有永恚(也是清宗室里的诗人,有《神清室诗稿》)、刘大观、纪昀的序,
有敦诚的哥哥敦敏作的小传。全书六册,计诗两册,文两册,《鹪鹩庵笔麈》两册。
《雪桥诗话》、《八旗文经》、《熙朝雅颂集》所采的诗文都是从这里面选出来的。
我在《考证》里引的那首‘寄怀曹雪芹’,原文题下注一‘沾’字,又‘扬州旧梦久已绝
’一句,原本绝字作觉,下帖一笺条,注云:‘雪芹曾随其先祖寅织造之任。’《雪桥
诗话》说曹雪芹名沾,为楝亭通政孙,即是根据于这两条注的。又此诗中‘蓟门落日
松亭尊’一句,尊字原本作樽,下注云:‘时余在喜峰口。’按敦敏作的小传,乾隆二
十二年丁丑(一七五七),敦诚在喜峰口。此诗是丁丑年作的。”
胡适此文写于民国十一年五月三日。另据周汝昌先生《〈四松堂集〉的意外曲折》
(见《文新传媒网》“名家·笔会夜光杯”2005年7月10日)文所载其女丽苓于今年五
月十二日在国家图书馆抄录当年胡适写在该书上的《题记》,落款记民国十一年四
月二十五日:
《四松堂集》四册,《鹤鹩庵笔麈》一册,《杂志》一册,民国十一年四月买
的,价三拾元。
我访求此书,已近一年,竟不能得。去年夏间在上海,我曾写信去问杨钟义先
生借此书,他回信说辛亥乱后失落了。
今年四月十九日,松筠阁书店在一个旗人延某家寻着这一部稿本。我仔细翻看,
见集中凡已刻的诗文,题上都有“刻”字的戳子,凡未收入刻本的,题上都贴小红笺。
我就知道此本虽为当日付刻的底本,但此本的内容多有为刻本所未收的,故更可宝
贵。
即如第一册《赠曹芹圃》一首,不但《熙朝雅颂集》《雪桥诗话》都不曾收,
我可以推测《四松堂集》刻本也不曾收。
又如同册《挽曹雪芹》一首,不但题上贴有红笺而无“刻”字可证其为刻本所不
曾收,并且题下注“甲申”二字,贴有白笺,明是编者所删。此诗即使收入刻本而删
此“甲申”二字,便减少多少考证的价值了。
据胡适自己讲,这是“一部《四松堂集》的写本!这部写本确是天地间唯一的孤本。
”“这是当日付刻的底本”。“写本”,即手写本。诗文的注也是写在“写本”上的,唯有
这条夹注“雪芹曾随其先祖寅织造之任”是写在“一笺条”上,“帖”(即贴)在“扬州旧
梦久已绝”的诗句下。敦诚卒于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 年),敦敏卒于公元1796年。
《四松堂集》内纪昀作的序和敦敏写小传都记有撰写年份: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
那末《四松堂集》的刻印时间,只会是在公元1796年或更迟的年份,至少是在敦诚
死后五年。可见“雪芹曾随其先祖寅织造之任”的夹注,不属敦诚原诗的文字,是刊
印时才增添上去的。加写夹注的人应是除敦诚本人之外的其它人,可能是敦诚诗文
的整理者,甚至也可能是刊印人或刻工。究竟是谁写了这张“笺条”,已无人知晓。
说是谁写的,应有充分证据。夹注内容的可信程度,也应有证据来证明。
曹寅死在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3年),据敦诚的《挽曹雪芹(甲申)》,曹雪芹
死在乾隆二十九年甲申(公元1764年),敦诚诗称:曹雪芹是 “四十年华付杳冥,
哀旌一片阿谁铭?”张宜泉在《伤芹溪居士》诗中称曹雪芹是“年未五旬而卒”。从公
元1713年至公元1764年间隔五十一年,曹雪芹出生在曹寅死后的年月,如何能“随”“先
祖寅织造之任”? “雪芹曾随其先祖寅织造之任”十二字毫无真实性可言。就连胡适
都认为是“错误”之说,没有理由为它去设置种种的假设。至于曹寅没有名叫曹雪芹
的孙子,本文已在前面有述,不再重复。胡适说是“小误”,何止是“小误”。十二字
的夹条是谎言,谎言作证是伪证。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恋柳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54
编号
57742
注册
2006-1-17
#4
发表于 2006-2-14 19:0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在敦诚著作《四松堂集》中,被他人夹带的私货“雪芹曾随其先祖寅织造之任”,与
诗人无染,不足为据。谎言夹注第一次明确地提出曹雪芹是曹寅之孙,是“曹寅有孙
曹雪芹”的鼻祖,对后世的影响却是极为恶劣。就连胡适在《红楼梦考证》中也认为
杨钟羲(1865-1940年)所着“《雪桥诗话》说曹雪芹名沾,为楝亭通政孙,即是根
据于这两条注的。”
就凭这笺出现在诗人身后,来历不明的谎言夹注,断定“北京曹雪芹”是曹寅的孙子,
也是联想,是一种先入为主的联想。
敦敏笔下涉及曹雪芹的诗有六首:
芹圃曹君沾别来已一载余矣,偶过明君琳养石轩,隔院闻高谈声,疑是曹君;
急就相访,惊喜意外!因呼酒话旧事,感成长句。
可知野鹤在鸡群,隔院惊呼意倍殷。雅识我惭褚太傅,高谈君是孟参军。
秦淮旧梦人犹在,燕市悲歌酒易醺。忽漫相逢频把袂,年来聚散感浮云。
题芹圃画石
傲骨如君世已奇, 嶙峋更见此支离;醉余奋扫如椽笔,写出胸中块垒时!
赠芹圃
碧水青山曲径遐,薜萝门巷足烟霞。寻诗人去留僧舍,卖画钱来付酒家。
燕市哭歌悲遇合,秦淮风月忆繁华。新仇旧恨知多少,一醉□□白眼斜。
访曹雪芹不值
野浦冻云深,柴扉晚烟薄。山村不见人,夕阳寒欲落。
小诗代简寄曹雪芹
东风吹杏雨,又早落花辰。好枉故人驾,来看小院春。
诗才忆曹植,酒盏愧陈遵。上巳前三日,相劳醉碧茵。
河干集饮题壁兼吊雪芹
花明两岸柳霏微,到眼风光春欲归。逝水不留诗客杳,登楼空忆酒徒非。
河干万木飘残雪,村落千家带远晖。凭吊无端频怅望,寒林萧寺暮鸦飞。
张宜泉笔下涉及曹雪芹的诗有四首:
怀曹芹溪
似历三秋阔,同君一别时。怀人空有梦,见面尚无期。
扫径张筵久,封书畀雁迟。何当常聚会,促膝话新诗。
和曹雪芹西郊信步憩废寺原韵
君诗曾未等闲吟,破刹今游寄兴深。碑暗定知含雨色,墙聩可见补云阴。
蝉鸣荒径遥相唤,蛩唱空厨近自寻。寂寞西郊人到罕,有谁拽杖过烟林。
题芹溪居士 姓曹名沾字梦阮,号芹溪居士,其人工诗善画
爱将笔墨逞风流,庐结西郊别样幽。门外山川供绘画,堂前花鸟入吟讴。
羹调未□青莲宠,苑召难忘立本羞。借问古来谁得似,野心应被白云留。
伤芹溪居士 其人素性放达,好饮,又善诗画,年未五旬而卒。
谢草池边晓露香,怀人不见泪成行。北风图冷魂难返,白雪歌残梦正长。
琴裹坏囊声漠漠,剑横破匣影????。多情再问藏修地,翠迭青山晚照凉。
敦敏和张宜泉的诗,也全然既不见曹雪芹与《红楼梦》关系,又不见曹雪芹的身世
出生,更不用说曹雪芹同曹寅的关系了。
读上述诗文给人们的印象:“北京曹雪芹”姓曹名沾字梦阮,号芹溪居士,又称芹圃。
举家食粥酒常赊。(敦诚语)卖画钱来付酒家。(敦敏语)其人素性放达,酒渴如
狂,又善诗画,年未五旬而卒。(张宜泉语)诗才忆曹植,酒盏愧陈遵。(敦敏语)
高谈雄辩虱手扪。(敦诚语)燕市悲歌酒易醺。(敦敏语)寂寞西郊人到罕,(张
宜泉语)不如著书黄叶村。(敦诚语)孤儿渺漠魂应逐(前数月,伊子殇,因感伤成
疾),新妇飘零目岂瞑?(敦诚语)竟坎坷以终(敦诚语)的、一个穷困潦倒的落魄
文人。
敦诚、敦敏、张宜泉都是“北京曹雪芹”生前的私交友朋,是现存资料中唯一能证实
“北京曹雪芹”存在的第一手直接证据。这三个熟知“北京曹雪芹”的诗人,在本人的
诗作中都没有说“北京曹雪芹”的身世出生,更不见“北京曹雪芹”同曹寅有什么血缘
关系;这三个熟知“北京曹雪芹”的诗人,在本人的诗作中都没有说过“北京曹雪芹”有
写过《红楼梦》(或称《石头记》)。也没有向人们提供有关《红楼梦》(或称
《石头记》)的任何信息。还有谁能比敦诚、敦敏、张宜泉更熟悉“北京曹雪芹”,
能提供“北京曹雪芹”有写过《红楼梦》的证据?没有写过《红楼梦》的“北京曹雪芹
”,却被新红学派一口咬定是《红楼梦》的作者。如果事实确实如同新红学派“认定
”的那样,为什么在同曹雪芹有过密切往来的敦诚、敦敏、张宜泉几个人的诗中,没
有曹雪芹撰写《红楼梦》的丝毫线索痕迹?如果是曹雪芹为了保护自己而不愿为人
所知,连有私交的友朋敦诚、敦敏、张宜泉等人都要被瞒过,或者是这几个私交友
朋为了保护“北京曹雪芹”而不愿披露,那么脂砚为什么又要在脂批中写出曹雪芹,
还提醒读书人作者是在避“寅”字讳?这不是在明白地昭告天下,存心出卖曹雪芹的
行径么?对新红学派来说,这是个无法回答的两难问题。
跳出胡适的所谓“《红楼梦》这部书是曹雪芹的自叙传”枷锁,答案就变得明朗了。
当时的北京确实有过一个叫曹雪芹的人,即“北京曹雪芹”;没有人能证明“北京曹雪
芹”有写过《红楼梦》,“北京曹雪芹”没有写过《红楼梦》;“北京曹雪芹”和《红楼
梦》(或称《石头记》)小说中“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
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的曹雪芹是两个同一名字的不同人。天下同名同姓者
有的是,不见同名同姓就可以张冠李戴,也不见得凡是姓曹的就会是曹寅的孙子。
按新红学派的观点:“北京曹雪芹”是《红楼梦》作者。那末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第一,“北京曹雪芹”必须是曹寅的孙子;第二,“北京曹雪芹” 必须有撰写《红楼梦》
的经历。遗憾的是不存在上述两个条件的确凿证据。“北京曹雪芹”是一个同《红楼
梦》没有任何牵连的曹雪芹。“北京曹雪芹”没有写过《红楼梦》。“北京曹雪芹”不
是《红楼梦》小说的作者。
3、“北京曹雪芹”之后的清代人笔下的曹雪芹
以活了六十八岁的裕瑞(公元1771-1838年)为例。裕瑞的生存年代与敦诚、敦敏、
张宜泉他们较为接近,他在《枣窗闲笔》中留下了二则关于曹雪芹的信息:
“《红楼梦》一书,曹雪芹虽有志于作百二十回,书未告成即逝矣。诸家所藏抄
八十回书及八十回书后之目录,率大同小异者,盖因雪芹改《风月宝鉴》数次,始
成此书,抄家各于其所改前后第几次者,分得不同,故今所藏诸稿本未能划一耳。
此书由来非世间完物也,而伟元臆见,谓世间必当有全本者在,无处不留心搜求,
遂有闻故生心思谋利者,伪续四十回,同原八十回抄成一部,用以贻人。伟元遂获
赝鼎于鼓担,竟是百二十回全装者,不能鉴别燕石之假,谬称连城之珍,高鹗又从
而刻之,致令《红楼梦》如《庄子》内外篇,真伪永难辨矣。不然即是明明伪续本,
程高汇而刻之,作序声明原委,故捏造以欺人者。斯二端无处可考,但细审后四十
回,断非与前一色笔墨者,其为补者无疑。作《后红楼梦》者遂出,……多杀风景
之处,故知雪芹万不出此下下也。”
“闻旧有《风月宝鉴》一书,又名《石头记》,不知为何人之笔。曹雪芹得之,
以是书所传述者,与其家之事迹略同,因借题发挥,将此部删改至五次,愈出愈奇,
乃以近时之人情谚语,夹写而润色之,藉以抒其寄托。曾见抄本,卷额本本有其叔
脂研斋之批语,引其当年事甚确,易其名曰《红楼梦》。此书自抄本起至刻续成部,
前后三十余年,恒纸贵京都,雅俗共赏,遂浸淫增为诸续部六种,及传奇、盲词等
等杂作,莫不依傍此书创始之善也。雪芹二字,想系其字与号耳,其名不得知。曹
姓,汉军人,亦不知其隶何旗。闻前辈姻戚有与之交好者。其人身胖头广而色黑,
善谈吐,风雅游戏,触境生春。闻其奇谈娓娓然,令人终日不倦,是以其书绝妙尽
致。闻袁简斋家随园,前属隋家者,隋家前即曹家故址也,约在康熙年间。书中所
称大观园,盖假托此园耳。其先人曾为江宁织造,颇裕,又与平郡王府姻戚往来。
书中所托诸邸甚多,皆不可考,因以备知府第旧时规矩。其书中所假托诸人,皆隐
寓其家某某,凡性情遭际,一一默写之,唯非真姓名耳。闻其所谓宝玉者,尚系指
其叔辈某人,非自己写照也。所谓元迎探惜者,隐寓原应叹息四字,皆诸姑辈也。
……又闻其尝作戏语云:‘若有人欲快睹我书,不难,惟日以南酒烧鸭享我,我即为
之作书’云。”
裕瑞短文的前一则说:“雪芹改《风月宝鉴》数次,始成此书”。在后一则说:“闻旧
有《风月宝鉴》一书,又名《石头记》,不知为何人之笔。曹雪芹得之,以是书所
传述者,与其家之事迹略同,因借题发挥,将此部删改至五次,愈出愈奇,乃以近
时之人情谚语,夹写而润色之,藉以抒其寄托。”
把裕瑞文字同《红楼梦》第一回作对比:“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
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至吴玉峰题曰《红
楼梦》。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
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如同一辙,可知裕瑞的文字
源自《红楼梦》小说。
曹雪芹者,何许人也?裕瑞说:“雪芹二字,想系其字与号耳,其名不得知。曹姓,
汉军人,亦不知其隶何旗。”裕瑞仅知曹雪芹姓“曹”而不知其名,猜测“雪芹”是“字
”或“号”,在旗“汉军”,但不知旗籍。从这句话不难判断裕瑞对曹雪芹是不了解的。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恋柳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54
编号
57742
注册
2006-1-17
#5
发表于 2006-2-14 19:08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虽然不了解曹雪芹,但裕瑞还是要写“闻前辈姻戚有与之交好者。”“闻”是听说、传
闻。裕瑞是因听说(传闻)前辈的远亲中有人同曹雪芹有较好的交往,故知“其人身
胖头广而色黑,善谈吐,风雅游戏,触境生春。闻其奇谈娓娓然,令人终日不倦,
是以其书绝妙尽致。”《红楼梦》“其书中所假托诸人,皆隐寓其家某某,凡性情遭
际,一一默写之,唯非真姓名耳。闻其所谓宝玉者,尚系指其叔辈某人,非自己写
照也。所谓元迎探惜者,隐寓原应叹息四字,皆诸姑辈也。”
裕瑞还称:“闻袁简斋家随园,前属隋家者,隋家前即曹家故址也,约在康熙年间。
书中所称大观园,盖假托此园耳。其先人曾为江宁织造,颇裕,又与平郡王府姻戚
往来。”
裕瑞将“其先人曾为江宁织造”、“随园”、“曹家故址”、“大观园”联系在一起。“书中
所称大观园,盖假托此园耳。”难怪新红学派也将裕瑞的这些文字作为曹寅之孙曹雪
芹是《红楼梦》作者的证据。
裕瑞提供的信息虚虚实实,且都来自流传的传闻,因裕瑞自称 “闻前辈姻戚有与之
交好者。”似乎增添了可信度的砝码。但传闻不是事实,传闻是否属实,应由史实来
鉴定它的真实程度。遗憾的是,如同本文前面所述,曹寅家族中找不到这个不见生
父的曹雪芹,同“北京曹雪芹”有过私交的友朋也不能证明“北京曹雪芹”有写过《红
楼梦》。那末,裕瑞笔下的这个曹雪芹又是谁呢?除非裕瑞笔下的这个曹雪芹是另
有其人存在,但又没有史料的支持。值得一提的是裕瑞在当时不仅读过《红楼梦》
的抄本,也读到了高鹗的《红楼梦》续书。而程伟元、高鹗在《红楼梦》序中则认
为:“《红楼梦》小说本名《石头记》,作者相传不一,究未知出自何人,惟书内记
雪芹曹先生删改数过。”裕瑞这种貌视来历清楚实则不明、查无实据的传闻文字,用
来证明“曹寅之孙曹雪芹是《红楼梦》作者”,就是牵强附会。
象裕瑞这类在“北京曹雪芹”死后出生的清代人,不可能同曹雪芹有交往。他们的曹
雪芹信息只能来源于:口耳相传的传闻或前人留下的笔墨文字。除此之外,就是他
们自己的猜测、判断了,其中以讹传讹的程度是可想而知的。不能厚望从“北京曹雪
芹”之后的清代人笔下,能得到比同“北京曹雪芹”有私交的友朋更多的、更确切的曹
雪芹信息,他们的所知不可能比前人更多、更清楚。
此后还有更多的清代人在他们的笔下出现过曹雪芹、或者《红楼梦》的作者,诸说
不一,真是五花八门。
如西清的《桦叶述闻》说:“《红楼梦》始出,家置一编,皆曰此曹雪芹书,而雪芹
何许人,不尽知也。雪芹名沾,汉军也。其曾祖寅,字子清,号楝亭,康熙间名士,
官累通政,为织造时,雪芹随任,故繁华声色,阅历者深。然竟坎坷半生以死。宗
室懋斋(名敦敏)、敬亭与雪芹善。懋斋诗:“燕市哭歌悲遇合,秦淮风月忆繁华”,
敬亭诗:“劝君莫弹食客铗,劝君莫扣富儿门,残杯冷炙有德色,不如著书黄叶村”,
两诗画出雪芹矣。”
西清的“曹雪芹”信息从何而来?似曾相识,同本文在前面所引的诗文比较一下,不
就明白了。而且西清笔下的曹雪芹是曹寅的曾孙,曹寅是曹雪芹的曾祖父。
又如陈其元的《庸闲斋笔记》叙:“此书乃康熙年间江宁织造曹练亭之子雪芹所撰。
练亭在官有贤声,与江宁知府陈鹏年素不相得,及陈被陷,乃密疏荐之,人尤以为
贤。至嘉庆年间,其曾孙曹勋以贫故入林清天理教。林为逆,勋被诛,覆其宗。世
以为撰是书之果报焉。”
陈其元的“曹雪芹”信息从何而来?陈其元笔下的曹雪芹是曹练亭的儿子,曹练亭是
曹雪芹的父亲。
何曾相似,汪??在《寄蜗残赘》中写着:“《红楼梦》一书,始于乾隆间,后遂遍传海
内,几于家置一编。……相传其书出于汉军曹雪芹之手。嘉庆年间,逆犯曹纶,即其
孙也。灭族之祸,实基于此。”
汪??未说曹雪芹是谁的儿子或孙子,但他和陈其元不同的是说曹雪芹的孙子是“逆犯
曹纶”,而陈其元说曹雪芹的曾孙曹勋是逆犯,“灭族之祸”,“覆其宗。世以为撰是
书之果报焉。”
更有甚的是毛庆臻在《一亭考古杂记》中说:“乾隆八旬盛典后,京板《红楼梦》流
衍江浙,每部数十金;至翻印日多,低者不及二两。……然入阴界者,每传地狱治
雪芹甚苦,人亦不恤,盖其诱坏身心性命者,业力甚大,与佛经之升天堂,正作反
对。嘉庆癸酉,以林清逆案,牵都司曹某,凌迟覆族,乃汉军雪芹家也。余始惊其
叛逆隐情,乃天报以阴律耳!伤风教者,罪安逃哉!”
史实如何呢?胡适在《红楼梦考证》中写道:
“前天承陈筱庄先生(宝泉)借我一部《靖逆记》(兰□外史纂,嘉庆庚辰刻),
此书记林清之变很详细。其第六卷有《曹纶传》,记他家世系如下:
曹纶,汉军正黄旗人。曾祖金铎,官骁骑校;伯祖瑛,历官工部侍郎;祖□,
云南顺宁府知府;父廷奎,贵州安顺府同知。……廷奎三子,长绅,早卒;次维,
武备院工匠,次纶,充整仪卫,擢治仪正,兼公中佐领,升独石口都司。
此可证《寄蜗残赘》之说完全是无稽之谈。”
今人至今还考证不出“北京曹雪芹”家事和子孙后代,他们的笔下倒有了“因果报应”之
说。似陈其元、汪??、毛庆臻这样的文字,难道也能当作史料来作佐证!
也还有流传《红楼梦》作者非曹雪芹之说的。如:
陈镛在《樗散轩丛谈》中说:
“《红楼梦》实才子书也,初不知作者谁何,或言是康熙间京师某府西宾常州某
孝廉手笔,巨家兼有之,然皆抄录,无刊本,曩时见者绝少。乾隆五十四年春,苏
大司寇家因是书被鼠伤,付琉璃厂书坊抽换装订,坊中人藉以抄出,刊版刷印渔利,
今天下俱知有《红楼梦》矣。《红楼梦》一百二十回,原书仅止八十回,余所目击。
后四十回乃刊刻时好事者补续,远逊本来,一无足观。近闻更有《续红楼梦》,虽
未寓目,亦想当然矣。”
俞樾在《小浮梅闲话》中说:
“《红楼梦》一书,脍炙人口,世传为明珠之子而作,明珠之子,何人也?余曰:
明珠子名成德,字容若。《通志堂经解》每一种有纳兰成德容若序,即其人也。恭
读乾隆五十一年二月二十日上谕成德于康熙十一年壬子科中式举人,十二年癸丑科
中式进士,年甫十六岁,然则其中举人只十五岁,与书中所述颇合也。此书末卷自
具作者姓名曰曹雪芹。袁子才《诗话》云:‘曹练亭康熙中为江宁织造,其子雪芹撰
《红楼梦》一书,备记风月繁华之盛’,则曹雪芹固有可考矣。又《船山诗草》有
《赠高兰墅同年》一首云:‘艳情人自说红楼’,注云: ‘传奇《红楼梦》八十回以
后俱兰墅所补’,然则此书非出一手。按乡试赠五言八韵诗,始乾隆朝,而书中叙科
场事已有诗,则其为高君所补可证矣。(纳兰容若《饮水词集》有《满江红》词,
为曹子清题其先人所构楝亭,即曹雪芹也。)
梁恭辰在《北东园笔录》中说:
“《红楼梦》一书,诲淫之甚者也。乾隆五十年以后,其书始出,相传为演说故
相明珠家事。……此书全部中无一人是真的,惟属笔之曹雪芹实有其人,然以老贡
生槁死牖下,徒抱伯道之嗟。身后萧条,更无人稍为矜恤。则未必非编造淫书之显
报矣。”
徐珂在《清稗类钞》中是这样说的:
“《红楼梦》一书,所载皆纳兰太傅明珠家之琐事。……
曹雪芹所撰《红楼梦》一书,风行久矣,士大夫有习之者,称为“红学”。”
《红楼梦》的作者是谁?众口不一。《红楼梦》书是写谁家的事?也是众说不一。
除曹寅家事外,还有 “明珠家事”说等。
就连与裕瑞几乎是在同一时代生活过的周春(公元1729-1815年),也有同裕瑞、袁
枚的不同看法。他在《阅红楼梦随笔》中写道:
乾隆庚戌秋,杨畹耕语余云:“雁隅以重价购抄本两部:一为《石头记》,八十
回;一为《红楼梦》,一百廿回,微有异同。爱不释手,监临省试,必携带入闱,
闽中传为佳话。”时始闻《红楼梦》之名,而未得见也。壬子冬,知吴门坊间已开雕
矣。兹苕估以新刻本来,方阅其全。相传此书为纳兰太傅而作。余细观之,乃知非
纳兰太傅,而序金陵张侯家事也。忆少时见爵帙便览,江宁有一等侯张谦,上元县
人。癸亥、甲子间,余读书家塾,听父老谈张侯事,虽不能尽记,略约与此书相符,
然犹不敢臆断。再证以《曝书亭集》、《池北偶谈》、《江南通志》、《随园诗话》、
《张侯行述》诸书,遂决其无疑义矣。案靖逆襄壮侯勇长子恪定侯云翼,幼子宁国
府知府云翰,此宁国、荣国之名所由起也。襄壮祖籍辽左,父通,流寓汉中之洋县,
既贵,迁于长安,恪定开阃云间,复移家金陵,遂占籍焉。其曰代善者,即恪定之
子宗仁也,由孝廉官中翰,袭侯十年,结客好施,废家资百万而卒。其曰史太君者,
即仁宗妻高氏也,建昌太守琦女,能诗,有《红雪轩集》,宗仁在时,预埋三十万
于后园,交其子谦,方得袭爵。其曰林如海者,即曹雪芹之父楝亭也,楝亭名寅,
字子清,号荔轩,满洲人,官江宁织造,四任巡盐,曹则何以叟词曰林?盖曹本作
(两个“东”下面一个“曰”),与林并为双木。作者于张字曰挂弓,显而易见;于林
字曰双木,隐而难知也。嗟乎!贾假甄真,镜花水月,本不必求其人以实之,但此
书以双玉为关键,若不溯二姓之源流,又焉知作者之命意乎?故特详书之,庶使将
来阅《红楼梦》者有所考信云。甲寅中元日黍谷居士记。贾雨村者,张鸣钧也,浙
江乌程人,康熙乙未甲科,官至顺天府尹而罢。首回明云雨村湖州人,且鸣钧先曾
褫职,亦复正合。此书以雨村开场,后来又被包勇痛骂,乃《红楼梦》中最着眼之
人,当附记之。十月既望又书。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恋柳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54
编号
57742
注册
2006-1-17
#6
发表于 2006-2-14 19:08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周春的生存年代与袁枚相仿,且涵盖了敦诚、敦敏的生存年代。周春读过袁枚的
《随园诗话》,但周春认为《红楼梦》“序金陵张侯家事也。”“案靖逆襄壮侯勇长子
恪定侯云翼,幼子宁国府知府云翰,此宁国、荣国之名所由起也。襄壮祖籍辽左,
父通,流寓汉中之洋县,既贵,迁于长安,恪定开阃云间,复移家金陵,遂占籍焉。
”“其曰林如海者,即曹雪芹之父楝亭也,楝亭名寅,字子清,号荔轩,满洲人,官
江宁织造,四任巡盐,曹则何以叟词曰林?盖曹本作(两个“东”下面一个“曰”),
与林并为双木。作者于张字曰挂弓,显而易见;于林字曰双木,隐而难知也。”
正是众家纷纷说红楼,智者见智,仁者见仁。道听途说,不足为训。
三、“小说曹雪芹” ── 一个被虚构中的曹雪芹
新红学派认定“北京曹雪芹”是《红楼梦》的作者,那末,他──“北京曹雪芹”同
《红楼梦》中出现的、脂批笔下的“小说曹雪芹”是不是同一个人呢?
八十回本的《红楼梦》或称《石头记》,只是在第一回中出现过“曹雪芹”名字,仅
此而已。原文是:
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改
《石头记》为《情僧录》。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
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
《金陵十二钗》。并题一绝云: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
味?至脂砚斋甲戍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出则既明,且看石上是何故事。
《红楼梦》为什么要写上这些文字?作者交代是为了达到“出则既明”的目的。因而
曹雪芹在小说《红楼梦》中起的作用,相当于同一文字中的空空道人(即情僧)、
吴玉峰、东鲁孔梅溪三个名字。不同的是,空空道人曾在《红楼梦》书中曾几次三
番地出现,是《红楼梦》中的文学人物,是一个虚拟的人物。而吴玉峰、东鲁孔梅
溪、曹雪芹这三个人的名字,在八十回的《红楼梦》中仅仅出现一次,再无重复。
《红楼梦》原文在写了空空道人、吴玉峰、东鲁孔梅溪、曹雪芹四人之后,紧接着
又写明是脂砚斋“甲戍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 曹雪芹的工序只是“披阅”、“增
删”、纂目、分回,然后“题曰《金陵十二钗》”,不是《红楼梦》,也不是《石头记》。
最终把书名确定下来的是脂砚斋自己。同时,脂砚斋还以脂砚的名义在《红楼梦》
书中不断地评批作注。
新红学派中的考证派,考证了近百年,也没能指出在现实中的吴玉峰、东鲁孔梅溪。
不仅如此,就连脂砚在第一回脂批中提及的曹雪芹兄弟曹棠村也没有找到。可见
《红楼梦》中人名的虚假程度。
脂砚在《红楼梦》第一回对甄士隐的批注是:“名姓甄,(甲戍本眉批:真。后之甄
宝玉亦借此音,后不注。)名费,(甲戍本侧批:废。)字士隐。(甲戍本侧批:
托言将真事隐去也。)”即甄士隐,真事隐去。
脂砚为贾雨村的批注是:“姓贾名化,(甲戍本侧批:假话。妙!)表字时飞,(甲
戍本侧批:实非。妙!)别号雨村(甲戍本侧批:雨村者,村言粗语也。言以村粗
之言演出一段假话也。)者走了出来。这贾雨村原系胡州(甲戍本侧批:胡诌也。)
人氏。”
《红楼梦》第七十八回有这么一句:“这孙家乃是大同府人氏”,庚辰本有脂砚的夹
批:“设云‘大概相同’也,若必云真大同府则呆。”
脂砚通过小说《红楼梦》两个开场人物的姓名,明确告诉读书人,《红楼梦》(或
称《石头记》)写的是“真事隐”的“假话” ,“实非(可以理解为非实)”。用今天的
现代语言来表达就是:《红楼梦》是文学作品,其内容情节纯属文学创作;如有雷
同,请勿对号入座。脂砚在批注告诉读书人,《红楼梦》的地名、人名大多为谐音
借字。作者已在贾雨村这个人名上为读书人打了预防针,也骂倒了一批读书人:贾
者假也,雨者语也,撰书人作假语;雨者又愚也,村者蠢也,信之者是愚蠢。
《红楼梦》的描述、脂砚畸笏的评批、历史资料的考证,无不表明表明:《红楼梦》
中的曹雪芹是个不属于现实的曹雪芹。曹雪芹之所以在小说中出现,完全是因小说
情节铺排的需要。空空道人、吴玉峰、东鲁孔梅溪、曹雪芹、棠村都是《红楼梦》
中虚拟的文学人物。
“小说曹雪芹”有可能是隐藏着小说《红楼梦》作者真实身份的文学虚拟人物,但“小
说曹雪芹”并不等于就是《红楼梦》的作者。
读《红楼梦》及其脂批,似乎这个“小说曹雪芹”不但与脂砚、畸笏熟悉,而且非常
接近。
第一回脂批有:
“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改
《石头记》为《情僧录》。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
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
《金陵十二钗》。并题一绝云: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
味?至脂砚斋甲戍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出则既明,且看石上是何故事。”
“雪芹旧有《风月宝鉴》之书,乃其弟棠村序也。今棠村已逝,余睹新怀旧,故
仍因之。”
“若云雪芹披阅增删,然则开卷至此这一篇楔子又系谁撰?足见作者之笔,狡猾
之甚。后文如此者不少。这正是作者用画家烟云模糊处,观者万不可被作者瞒蔽了
去,方是巨眼。”
“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尝哭
芹,泪亦待尽。每意觅青埂峰再问石兄,奈不遇癞头和尚何!怅怅!今而后,惟愿
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是书何幸,余二人亦大快遂心于九泉矣。甲午八月泪笔。”
“余谓雪芹撰此书,中亦有传诗之意。”
第二回脂批有:
“只此一诗便妙极!此等才情,自是雪芹平生所长,余自谓评书非关评诗也。”
第十三回脂批有:
“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老朽因有魂托凤姐贾家后事二件,的是
安富尊荣坐享人不能想得到处。其事虽未行,其言其意则令人悲切感服,姑赦之,
因命芹溪删去。”
第十八回畸笏批有:
雪芹题曰“金陵十二钗”,盖本宗《红楼梦》十二曲之意。
第七十五回脂批有:
“乾隆二十一年五月初七日对清。缺中秋诗,俟雪芹。”
脂砚、畸笏评批《红楼梦》是因为,脂砚、畸笏确有其人,但他们是神龙见首不见
尾,隐在云雾中。脂砚、畸笏也是个“真事隐去”的化名。
“小说曹雪芹”呢?脂砚先是说:曹雪芹 “披阅”、“增删”《红楼梦》并且对书作了纂
目、分回,然后“题曰《金陵十二钗》”。后来脂砚又说:“雪芹撰此书”。云遮雾罩
地让人去琢磨。
“小说曹雪芹”活了多大年纪,谁也讲不出。有关“小说曹雪芹”的生卒年月,唯一线
索是脂砚在《红楼梦》甲戍本第一回的一则批语:
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尝哭
芹,泪亦待尽。每意觅青埂峰再问石兄,奈不遇癞头和尚何!怅怅!今而后,惟愿
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是书何幸,余二人亦大快遂心于九泉矣。甲午八月泪笔。
“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是脂砚留给读书人的线索。
庚辰本第二十二回中一则畸笏的批语称:“暂记宝钗制谜云。此回未(补)成而芹逝
矣,叹叹!丁亥夏。畸笏叟。”可见“芹逝”在“丁亥夏”之前。
在清康熙、乾隆、道光三朝间的壬午年,只有康熙四十一年(即公元1702年)、乾
隆二十七年(即公元1762年)和道光二年(即公元1822年)这三年。
“小说曹雪芹”究竟去世在哪一个壬午年?按新红学派的观点,认定“小说曹雪芹”和
“北京曹雪芹”是同一个人的话,我们可以根据“北京曹雪芹”的去世时间来推定“小说
曹雪芹”的去世时间。
关于“北京曹雪芹”的去世年份,同“北京曹雪芹”有私交的敦诚(公元1734─1792年)
在《四松堂集》里存有一首题为《挽曹雪芹(甲申)》的诗:
四十年华付杳冥,哀旌一片阿谁铭?
孤儿渺漠魂应逐(前数月,伊子殇,因感伤成疾),新妇飘零目岂瞑?
牛鬼遗文悲李贺,鹿车荷锸葬刘伶。
故人惟有青山泪,絮酒生刍上旧垌。
此诗标明的作诗时间是在“甲申”年。而在敦诚生存期间(公元1734─1792年)内,
只有乾隆二十九年(即公元1764年)才是甲申年,因而该诗应是作于乾隆二十九年
(即公元1764年)。
那么,“小说曹雪芹”的去世年份应该是哪一个壬午年呢?按新红学派认定的观点推
算,脂砚笔下写的“小说曹雪芹”去世年份,只能是与敦诚写《挽曹雪芹(甲申)》
诗的甲申年(乾隆二十九年,即公元1764年)相接近的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
绝不可能是康熙四十一年(公元1702年)、或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
我们虽然不知道“小说曹雪芹”活到多大年龄才去世,但“小说曹雪芹”去世在壬午年
除夕日(即乾隆二十七年除夕日)这是可以确定的,有《红楼梦》的脂批为证。乾
隆二十七年壬午的除夕日,按历法的换算,是在公元1763年2月12日。
“北京曹雪芹”我们也不知道他活到多大年龄才去世。“北京曹雪芹”去世的时间,以
敦诚《挽曹雪芹(甲申)》的诗来看,从情理上推断“北京曹雪芹” 去世的时间应是
在乾隆二十九年甲申(即公元1764年)。因为敦诚的诗是“挽诗”。所谓挽诗,其“挽
”的时间应该是在死者刚去世或去世不久。“挽”的时间长了,也就称不上“挽”了。人
死半年、一年以后还能“挽”么?不再是“挽”,而应是用“悼”、“哭”、“痛”、“伤”、
“吊”、“追”、“思”、“忆”等字了。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恋柳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54
编号
57742
注册
2006-1-17
#7
发表于 2006-2-14 19:0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小说曹雪芹”去世于壬午年的除夕日(即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3年2月12日)。壬
午年以后是癸未年(即乾隆二十八年),癸未年的除夕日是在公元1764年2月1日。
之后的第二天才是甲申年(即乾隆二十九年)的正月初一日,即公元1764年2月2日。
“北京曹雪芹”的去世时间是在甲申年(即乾隆二十九年),也就是公元1764年2月2日
以后。时间上的差距:“小说曹雪芹”先于“北京曹雪芹”去世在一年以上,也就是说
两人的去世时间相隔在一年以上。
新红学派及其考证派为了使“北京曹雪芹”的去世时间同“小说曹雪芹”的去世时间能
够吻合,作了种种的假设推断,如敦诚在曹雪芹去世一年后才获悉消息、敦诚听到
的是不确实的曹雪芹去世时间等。这也仅仅是一厢情愿的假设,完全没有史实证据。
没有必要为敦诚作这样那样的假设,敦诚本人的诗作及《红楼梦》与脂批的文字中
也不存在作这些假设的可能性。
“小说曹雪芹”的去世时间,进一步证实了“北京曹雪芹”不是“小说曹雪芹”,不是
《红楼梦》的作者。因为这里的一个重要事实是新红学派想把两个曹雪芹合而为一,
但他们不管用什么办法,也做不到把两个“曹雪芹”的去世年份合而为一:因为在两
个曹雪芹的去世年份之间,横隔着整整一个癸未年,“北京曹雪芹”要比“小说曹雪芹
”迟一年以后才去世的。这一个天大的漏洞怎能搪塞的过去呢!“小说曹雪芹”和“北
京曹雪芹”的死亡时间,分别都有来自亲朋友好的直接文字证据,绝对不是那种道听
途说的传闻。谁能否认他俩不是独立的二个人!又有谁能把这二个独立的人揉合为
一个人?任何借口也抹杀不了这个最简单的事实。 “北京曹雪芹”不是“小说曹雪芹
”。“小说曹雪芹”只是一个文学虚拟人物。
四、谁是《红楼梦》的作者
“小说曹雪芹”是谁?近百年来,人们找不到脂砚、畸笏,也同样找不到“小说曹雪芹
”。脂砚、畸笏、曹雪芹都不是真实姓名。纵观明清小说,著书人的根本目的不同于
今人。不象现代人写书著作有稿费有版税,还能出名成家,名利双收。在那时小说
称“闲书”,写小说被人看不起,是个赔本倒贴的事,还要冒抄家、充军、杀头的危
险。而且著作的刊印大多是在著书人去世以后,扬名与获酬于著书人本人无涉的。
写小说,搞不好就是身败名裂、家破人亡,祸及子孙,这一点撰书人是心中有数的。
特别是在《红楼梦》(或称《石头记》)撰写与流行的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
盛行文字狱的朝代。我们见过有多少本的古典小说,撰书人把自己的真姓实名写在
上面让人知道的?!著作人能做到实名制的真是凤毛麟角。大多还不是后人一本一
本的研究考证出来的吗!当然也有考证不出来的。《红楼梦》(或称《石头记》)
的作者也跳不出这条规律。《红楼梦》(或称《石头记》)的著作者,不管他对当
时的社会有无成见或者有无政治企图,也不管他是否因为活得无聊而在舞弄笔墨还
是有他个人的什么目的企图,但有一点是不能轻易否定的,这就是他绝对不会笨得
自动送上门去受牢狱之灾、甘冒那个满门抄斩风险的。
像《红楼梦》(或称《石头记》)这样被历代称之为“淫书”的小说,在书中开门见
山地引出:“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后因曹雪
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
”一下子点出与《红楼梦》小说有关的吴玉峰、东鲁孔梅溪、曹雪芹三人。更有甚的
是脂砚还要在脂批中牵出曹雪芹的兄弟棠村:“雪芹旧有《风月宝鉴》之书,乃其弟
棠村序也。今棠村已逝,余睹新怀旧,故仍因之。”简直是在找死、送死。脂砚、畸
笏尚且不是真名,吴玉峰、东鲁孔梅溪、曹雪芹、棠村怎么可能会是真姓实名呢!
红学家们对吴玉峰、东鲁孔梅溪、曹雪芹、棠村、脂砚、畸笏四人的考证花了上百
年的时间,还不知所措,拿不出真凭实据的事实本身,就是最好的实证。
脂砚斋为了隐藏《红楼梦》的真正著作人,为了躲避因《红楼梦》文字而可能随时
发生的牢狱之灾,为了保护作者、保护自身、保护家族,在批注《红楼梦》时故意
设套下陷阱,摆出迷魂阵,仿佛在向人们指明一条寻找《红楼梦》著作人的线索:
《红楼梦》书上明写参与《红楼梦》撰写的有吴玉峰、东鲁孔梅溪、曹雪芹、棠村
四人,又在脂批中指出作者避讳“寅”字。目的只有一个,误导企图破解著作人身份
的“好事者”,让他们去寻找那个事实上并不存在的“曹雪芹们”。经过新红学派与考
证派近百年努力,凡是有关联的历史资料都已寻遍、找遍,要说还有什么资料遗漏
的话,也只能是去大海捞针了。事至今日,想再继续找出这个 “小说曹雪芹”的可能
性,已是微乎甚微了。
《红楼梦》有没有撰写人?当然有。哪是谁?一个真名实姓肯定不是叫曹雪芹的人。
鉴于对《红楼梦》作者的考证已花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尚无结果,只能不无遗憾
地承认这个既不会是为时过早,也不会是为时过迟的事实:小说《红楼梦》的作者:
佚名。
自胡适开始考证《红楼梦》以来,红学中就开始产生了三个不同的曹雪芹。胡适一
面研究《红楼梦》小说中的“小说曹雪芹”,一面又对曹寅家族的史实作详细的研究
考证,以《红楼梦》的小说情节、情景,同曹寅家事相互印证,得出所谓“《红楼梦》
这部书是曹雪芹的自叙传”结论。胡适为了使自己臆想中的曹雪芹在现实中能站住脚
跟,制造了一个并不存在的曹寅孙子──“曹孙曹雪芹”;胡适在敦诚、敦敏兄弟等
人的诗文中发现并考证到“北京曹雪芹”存在的事实,成为胡适理想的现实佐证。在
胡适完成了这个初步的考证过程以后,后继者们又在不断的作补充考证,使得胡适
臆想中的曹雪芹越来越丰满,考证者以胡适的“曹雪芹是曹寅孙子”考证结论为前提,
继续考证、挖掘曹寅家事,以用曹寅家事与《红楼梦》相互索隐的方式,吸引人们
视线,转移话题。使“小说曹雪芹”在公众心目中成为曹寅的孙子,稳固了胡适的“自
传说”。
“北京曹雪芹”是新红学派自认为掌握在手中的有力武器。新红学派把不确实的、没
有充分证据的历史资料,拿出来作为相互印证的“证据”,使得“北京曹雪芹”也成为
了曹寅的孙子。以不断考证挖掘“北京曹雪芹”的历史资料,制造出一个“北京曹雪芹
”撰写《红楼梦》的假像,而绝口不提“北京曹雪芹”撰写《红楼梦》的证据有无。由
此认定“曹寅孙子曹雪芹撰写了以曹寅家族兴衰为背景的《红楼梦》”。但所有的一
切证据,仍处在假设状态之中。
胡适开创的新红学派捕风捉影,从并不是第一手直接证据的清代人诗文中引来片言
只语,硬说曹雪芹是曹寅孙子,曹雪芹是《红楼梦》作者。花了近一个世纪时间的
考证查了曹氏宗谱、查了曹寅的家族历史、查了生活在北京的曹雪芹,没有获得那
怕是一个字的第一手直接证据,根本证实不了清代人诗文中的片言只语,也证明不
了“曹雪芹是曹寅孙子”、“曹雪芹是《红楼梦》作者”说法。所有的考证调查的实质
内容都涉及不到《红楼梦》,与《红楼梦》小说相差何止十万八千里。以忙碌百年
的代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因为新红学派的考证是在无中生有。新红学派自
胡适开始就存在着一种潜意识,以致成为红学考证的指导思想:只要是曹雪芹就是
曹寅的孙子,只要是曹雪芹就是《红楼梦》的作者;其他的都不在话下,可以用假
设来“解释”,可以花时间来“等待”证据。
近百年的绝大多数时间内,《红楼梦》的研究仅限于在少数的专家、学者之间,广
大的知识阶层根本无法接触研究资料,就连脂砚斋的批评文字也只能借助于红学专
着获得信息,除了听从专家、学者的研究结论以外,也就是只能是人云亦云。在上
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逐渐普及,并为广大民众所掌握。一
大批爱好《红楼梦》的发烧友,不辞艰辛,搜罗红学研究资料,特别是运用网络技
术,广为推介普及,使红学研究从深藏的楼阁走向民间,功不可灭。从此,对《红
楼梦》的研究,不再只是专家、学者们的事了。
百年红学因民众的参与,人们审视已成为红学主流的新红学派的红学理论,旧话重
提,使原来被深沉在底的矛盾,逐渐浮出水面呈现在广大红迷面前。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恋柳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54
编号
57742
注册
2006-1-17
#8
发表于 2006-2-14 19:1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自胡适开始的新红学派对《红楼梦》的考证,有点象逛超市、进农易市场的一些人,
见到凡是自己需要的就从货架上拿,不分质次不辨真假地往手中的货篮扔。以考证
曹寅家族,曹雪芹生存的假象掩盖真相。把一些不确实的、有待证实的资料引以为
据,并且还用这些资料相互印证;采取以虚证虚,以虚代实,以实代虚的手法,在
虚虚实实之间混水摸鱼。胡适的立论,为红学研究带来的隐患也已浮出水面。红学
界中以新红学派为代表的主流意识认为,曹寅的孙子曹雪芹是《红楼梦》的作者。
尽管红学界内,对此未曾有过统一的认识,而且争论不休。但是他们运用学术机构
的权威,出版的权力,把这个“红学曹雪芹”推向社会,灌输给世人,强制公众接受,
成为“红学研究”的主流派。强求统一的结果是曹雪芹成了当然的《红楼梦》作者,
而那些质疑“曹寅孙子曹雪芹是《红楼梦》作者”的声音,反倒是成了红学研究中不
协调的噪音。红学研究中的一些人,顺着胡适竿子往上爬的,离开《红楼梦》小说
本身越走越远。新红学派百年考证的结果是培育出一个将胡适的“自叙传”推向高潮
的“曹氏家事说”,“曹寅家事说”逐渐盛行,因运而生的“曹学”红遍神州,大有替代
《红楼梦》的架势,曹寅家事研究成为《红楼梦》研究的正统。百年考证的结果,
还孽生出依附于“曹学”的“秦学”,一个轰动世人的惊人之举成就了新红学的惊世绝
唱。“秦学”的折腾竟让一些红学大家也开始坐不住了。红学研究如果再不正本清源,
不知将来还会闹腾出什么样的奇谈怪胎,也打着红学的幌子现世。
时至今日,尽管不断有人在向新红学派、考证派提出异议。新红学派、考证派守旧
的顽固态度令人惊讶,他们除了拒绝异议之外,还企图让异议者提出新证据。言下
之意,不证实出一个新的曹雪芹就推翻不了红学中现有的曹雪芹。从来只有听到:
缺乏确凿证据证实的论点,不能被采信;从来没有听过:站不住脚的论点,不该被
世人抛弃。新红学派想维持旧论,必须拿出“北京曹雪芹”是曹寅孙子的确凿证据,
必须拿出“北京曹雪芹”有写过《红楼梦》的确凿证据。但他们永远也拿不到这样证
据的,因为这个事实不存在。
新红学派为什么不能面对现实?因为“曹雪芹是曹寅孙子,是《红楼梦》作者”的信
条,是新红学派的金科玉律。在一些新红学家看来,如果承认现实, “忽喇喇似大
厦倾,”“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不仅个别红学家的等身着
作将毁于一旦,而且还极有可能在红学圈内名誉扫地。
己成为红学主流的新红学派顽固坚守旧论,同时又不容别的观点存在。他们如此地
欺骗舆论、欺骗世人,简直是一场百年闹剧。我们回过头来重新审视,真令人啼笑
皆非。这场闹剧到了该落幕的时候了。
回顾历史,数百年前中世纪的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太阳中心说,向教会的上帝
创世说叫板。尽管随着科学的进展,不断证实上帝创世说的荒谬,教会仍拒绝接受
真相;迟至数百年后的现代,罗马教廷才声明承认哥白尼学说的正确。现在红学所
处的境遇是何等相似。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轩辕史话
> 炎黄春秋
> 我思我在
> 法律探讨
> 三国史话
春秋文艺
> 古典小说
> 诗词歌赋
> 现代文艺
> 韦编三绝
> 对联雅座
> 滴翠亭
> 藏经阁
> 双七钟社
> 笑书神侠
> 辕门射虎
> 虎帐点兵
游戏人生
> 同人战棋手游
> 三国戏英杰传
> 三国鼎立
> 轩辕公会
> 三国志12
> 英雄史诗
> 运筹帷幄
> 人间五十年
> 步步为营
> 游行天下
> 游戏贴图
轩辕工作室
> 兴唐传·瓦岗山异闻录
> 豪华曹操传
> 精忠报国岳飞传
> 《精忠报国岳飞传》制作组
> 大一统演义
> 曹操传MOD作品交流
> 东吴霸王传
> 封神英杰传
> 杨家将
> 吕布传
> 三国无双战略版
> 北宋志·赵匡胤传
> 战旗春秋
> 曹操传MOD制作交流
> 金庸群侠传MOD交流
> 风华录
> 设计与修改
怡情岁月
> 影音经典
> 动漫先锋
> 绘画摄影
> 情感轩辕
> 衣食住行
> 体坛动力
> 谈股论金
> 水泊轩辕
参政议政
> 迎宾阁
> 鸿胪寺
> 登闻鼓
> 监造府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11-23 00:47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31358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TOP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
控制面板首页
编辑个人资料
积分交易
公众用户组
好友列表
基本概况
论坛排行
主题排行
发帖排行
积分排行
管理团队
管理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