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煮酒侃三国》之:话说青龙偃月刀
性别:男-离线 灿烂海滩

Rank: 5Rank: 5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仁勇校尉
好贴 3
功绩 97
帖子 164
编号 57158
注册 2006-1-9


发表于 2006-2-10 01:30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煮酒侃三国》之:话说青龙偃月刀

  灿烂海滩

  这是一个古老的题目了,已经谈了几百年,因此,本文谈不上是考证,只是随意侃侃,以博一笑。

  一.关羽是不是用刀

  这是几百年来谈的最多的。估计很多人多能背出来:历史上的关羽使用的兵器不是刀,自然也就更不会是所谓青龙偃月刀了。陈寿《三国志》中没有提到关羽用什么兵器。《三国志•关羽传》中仅有这样一段记载:“绍遣大将(军)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於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於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通过这个“刺”字,很多人都认为关羽用的兵器属于矛、戟之类的直刺兵器。有专家考证出汉代“戟制最盛,矛次之”,在三国时代还没有出现象青龙偃月刀一样的长柄大刀。这种偃月刀出现在唐、宋时期,主要是用来操练,以示威武雄壮,并非实战使用。通过专家的释疑,终于可以将关刀杜撰说确定下来了。不但如此,综合专家对各个时期兵器起源和各个时期发展使用的考证,小说中黄忠和魏延的大刀、徐晃的大斧、黄盖的铁鞭、武安国的铁锤、吕布的方天画戟也全都是虚构出来的。如此考证,对于还历史本原是有好处的,也可以让爱好者了解更多的古兵器知识。可偏偏近来有些作者标新立异,又试图在小说中描述的青龙偃月刀的八十二斤的重量上下功夫,居然在考证八十二斤的青龙偃月刀在马上耍起来需要多大的力气,想以此来证明青龙偃月刀的杜撰说,结果闹出了一个大笑话。有些作者根本就没有弄明白东汉的重量衡与现代是不同的。当时的一斤只相当于今天的222.72克,以此推算,青龙偃月刀也合和现在的36斤。这些人的方向是好的,但犯了两个错误:一是自身的知识不够,胡乱猜测;二是就算有了一个结果,无论是对于三国史研究、历史人物研究、小说艺术研究、小说人物形象研究、作者研究,都没什么作用,这种标新立异的做法,既费时而又无功,不如不做。但这种错误还不仅仅发生在一般人身上。上世纪八十年代,家父参加一次古典文学会议后,带回来一个真实的笑话:在会议上有专家拿出了自己的论文,主要内容居然是考证出《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是个胖子!二十几年过去了,但至今笔者还记得家父说出这件事情时的表情。个中含义,不妨请观本文者思量思量。

  二.青龙偃月刀是如何演变来的

  既然上面已经提到关刀是虚构出来的,那它又是如何一步一步出现在小说之中的呢?笔者查了查相关资料,但又不是很全。从《三国志•关羽传》看,关羽用的是矛或者戟。在唐、宋时代,这关刀则好象是一把剑(这方面笔者资料较少,恐有遗漏,如哪位网友有详细资料,请赐教,不胜感谢!)。唐人郎君胄《壮缪侯庙别友人》一诗中有这样的句子:“将军秉天姿,义勇冠今昔。走马百战场,一剑万人敌。”宋人黄茂才《武安王赞》曰:“气盖世,勇而强。万众中,刺颜良。”宋无名氏《武成王庙从祀赞》曰:“剑气凌云,实曰虎臣。勇加一国,敌号万人。”到了元代,关羽用刀的说法开始在不同的作品中出现。元人郝经《重建庙记》曰:“跃马斩将万众中,侯印赐金还自封。横刀拜书去曹公,千古凛凛国士风。”之后在元杂剧中,关羽也是用刀。在公认的《三国演义》成书最重要的参考著作—《三国志平话》中,关羽也是用刀参加“三英战吕布”的:“第三日,吕布又搦战,众诸侯出寨,与品布对阵。张飞出马持枪。张飞与吕布交战二十合,不分胜败。关公忿怒,纵马轮刀,二将战吕布。先主不忍,使双股剑,三骑战吕布,大败走,西北上虎牢关。”从这些资料分析,关羽使用的兵器从矛(戟)至剑,最后在刀上正式定型了。目前还不清楚青龙偃月刀之说是不是《三国演义》首创,但通过《三国演义》,青龙偃月刀和关羽已经是合二为一,密不可分了。

  这个推算有什么作用呢?大家都知道在《三国演义》的成书年代上曾有过不少的争论,有过四种观点:宋代乃至之前说;元代中期说;明初说;明代中叶说。如果以上关于关刀的推算是正确的话,对于协助解决《三国演义》成书年代的争论也许有一定的帮助。为什么?请看下一节。

  三.关庙里的青龙偃月刀怎么来的

  前面说到,从现有的资料看,青龙偃月刀之说的出现与最后的定型是经过一段相当长的时间的。看到这里,我们或许会产生另外的一个猜想:如果青龙偃月刀之说没有定型,遭受影响最大的是什么?《三国演义》?不是,是关帝庙。众所周知,关羽死后的几千年里,随着广大人民群众对关羽这个“千秋忠义”人物的怀念及历代统治者的政治需要,为关羽立庙成为一种风气,关帝庙基本上遍布全国。试想:如果青龙偃月刀之说没有定型,那关帝庙里的关羽塑像旁边就不可能出现青龙偃月刀。修建关帝庙的工匠们不太可能因为自己的突发奇想而自作主张为关圣人平白无故加上一把刀,而且还要能得到所有关帝庙的响应,让其遍布全国,成为关羽的专用品。而要想能得到所有关帝庙的响应,我们不妨三种假设:一是统治者指定,二是民间传说,三是文学作品。第一种可能性不存在;第二种可能性很小,中国的民间传说诸多而凌乱,流传面不是很广,又缺乏统一性,不太可能造成如此大的影响力。第三种文学作品的可能性最大。从以上的分析看,诗词、散曲的和元杂剧没有这么大的影响力,而且在这些作品中对于关羽使用的兵器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描述,那么剩下的唯一可能就是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出现。这部伟大的文学作品只可能是《三国演义》,也只有《三国演义》这部文学巨著才能做到这一点。随着《三国演义》的深入人心,青龙偃月刀才得以定型并为人们所接受,关帝庙里才会出现青龙偃月刀。这样一来就比较好办了。可以对全国的关帝庙进行一次普查,并通过地方志及相关的诗文、祭文、祀记来看看那里的青龙偃月刀大概出现在什么时间,再根据《三国演义》成名的时间往回倒推做出一个大概的判断,也许就能得出《三国演义》成书的大概时间了。同时通过对《三国演义》成书时间的确定,其作者的问题也就比较容易确定了。(当然,这是一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非常费事费力的事情。首先确定《三国演义》的成名时间就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倒推有很多不准确的因素,但最少在关刀出来以后才有的小说的可能性肯定是不成立的,这样一来可以减少一些争论。)

  四.为什么是刀而不是别的兵器

  青龙偃月刀既然是虚构的,还会带来另外的一个联想:为什么是青龙偃月刀而不是别的兵器呢?从《三国演义》中可以做出一个大概分析:首先,围绕这把青龙偃月刀,作者设计了很多精彩情节:刀挑锦袍、单刀赴会、失刀夺刀,这把青龙偃月刀在小说中出现的时间比关羽还要长;第二就象丘振声先生所言:“在中国古典文艺里极讲究人物手里的玩意儿。别看是一刀一枪,它们往往成为人物性格的鲜明标志••••••这种人和物的和谐统一的传统手法,是我国古代优秀作家的艺人们在长期艺术实践中逐步摸索出来的,今天仍有借鉴的意义。”(之所以要侃到这个小话题,是怕有一天又有人写出一篇“关羽为何不用狼牙棒”之类的奇文来,那比论证曹雪芹是胖子还要恐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tiger1970

白衣伯爵中大夫

Rank: 20Rank: 20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1
功绩 326
帖子 16056
编号 48417
注册 2005-9-10


发表于 2006-2-10 12:1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1\同意关刀是三国演义后出现的推论.
2\使用83斤刀在现在的武术界中是可以见到的.
自古英雄出少年电影中有个老艄公,就是起初留大白胡子的那个,演员叫李青山,当时80多岁,平日就使用120斤大刀,并多次在全国武术表演比赛中表演获奖.
当时他还能使用此大刀.武林杂志也在1984年某期以他为封面做了宣传.


顶部
性别:女-离线 薇雨杨枫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讨逆将军
功绩 6
帖子 623
编号 29183
注册 2004-12-30


发表于 2006-2-10 17:05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据我所知,古代一斤仅相当与现在0.4斤左右,因此刀并不很重,大约在36斤即18公斤左右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tiger1970

白衣伯爵中大夫

Rank: 20Rank: 20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1
功绩 326
帖子 16056
编号 48417
注册 2005-9-10


发表于 2006-2-10 17:1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不过现在使用重兵器的仍有.我常用来练功的铁枪是36斤,我也舞过60多斤的大刀.只要会用就不重.注意兵器是拿来使用的,不是让你老扛着.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yechenhui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73
编号 17063
注册 2004-9-5


发表于 2006-2-10 20:44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难道军队出征武器还有人专门管理?打仗又不是平时耍练,要停就停啊~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tiger1970

白衣伯爵中大夫

Rank: 20Rank: 20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1
功绩 326
帖子 16056
编号 48417
注册 2005-9-10


发表于 2006-2-10 21:2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难道军队出征武器还有人专门管理?打仗又不是平时耍练,要停就停啊~"

真没办法.给你讲一些大刀的规矩吧.
这是我们的规矩和一些传说.
大刀重视劈砍,是兵器中最威风的一种.相传关圣的赤兔,速度极快,力大无穷,这才能载得起关圣和大刀,而且以对方难以预想的速度冲过去,一般情况下关圣双手握刀,当头一刀,对方只能闪避,否则当场就劈开或者震伤.
大刀重四法,劈\抹\撩\圈.以劈法为最厉害.
关圣是力量型,很少有人顶的住他全力一击.
大刀一般是马上使用.平日大将是不亲自拿刀的,一般由两个人抬刀.出阵时,在马上一把提起,借力一轮,就到头顶,战马一冲,就到对方面前,当头劈下,所向披靡.这是最常见的刀法.但此招最怕中平枪,如对手手快,当胸一快枪,就麻烦了.
真正的马上作战不是时间很长的.双方对冲,兵器的一次攻守就错过去了,叫错磴.然后双方仍向前冲,再勒回马头对打,这是一合.合,也叫回合.
在实战中,这种打法也是经常出现的,主要发生在骑兵对冲时.另外,因为中国不产马,所以主要是步兵.双方在对阵时必须列队,开旗门,然后互相射箭,防止对方过于逼近,这叫射住阵脚.等到双方开始对战时候,骑马的一般冲在前面,就出现了这种对打方式.古代也有让勇士挑战来打击对方锐气的做法,这就是典型的单挑.
所以,一旦出现对战几十回合的情况,必然是棋逢对手.如果能打上几百回合,那可就是双方主将较上劲了.一般几个回合就结束了----不结束也不行,双方步兵冲上来了.
我们在每次练习大刀前都要拜关圣,拜大刀.
一旦和人较量使用了大刀,其中的含义是宁折不弯.大刀是不能屈服的.如果你看到对方使用大刀,说明对方决心要与你拼命了.这时你最好躲远点.
关圣红马绿袍,青色大刀,眯缝眼,神威凛然.我们练习大刀时候,都要揣摩关圣的神气,双眼一瞪,双肩膀一叫劲,"百兵无不屈者".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乌云背后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28
编号 53890
注册 2005-11-25


发表于 2006-2-11 01:5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晕了。.三国时期...
关羽所用的那种大刀根本就未曾发明嘛.
以前看那个什么中国古代兵器谱上好象说是在唐朝才发明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tiger1970

白衣伯爵中大夫

Rank: 20Rank: 20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1
功绩 326
帖子 16056
编号 48417
注册 2005-9-10


发表于 2006-2-11 08:3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对,我说的是明制或者清制.

大刀有刺法,所以关羽刺颜良并不奇怪.
可是当时应该还没有发明长柄大刀,而关羽曾有佩刀名"万人",也间接暗示他没有一口名气更大的"青龙刀".长柄大刀是应该在汉长刀----陌刀----朴刀之后才出现的,刀头越来越大而且重,刀柄越来越长.
但是,罗贯中是明初人,他参加过战争,所以他的作品应当反映那时候的情况.
我一直怀疑刘备有点象张士诚,关张也受到一些真实人物的影响.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斩杀大将
(坐底以望天)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03
编号 34444
注册 2005-3-12
来自 上海
家族 轩辕丐帮




QUOTE:
原帖由tiger1970于2006-02-11, 8:30:49发表
对,我说的是明制或者清制.

大刀有刺法,所以关羽刺颜良并不奇怪.
可是当时应该还发明长柄大刀,而关羽曾有佩刀名"万人",也间接暗示他没有一口名气更大的"青龙刀".长柄大刀是应该在汉长刀----陌刀----朴刀之后才出现的,刀头越来越大而且重,刀柄越来越长.
但是,罗贯中是明初人,他参加过战争,所以他的作品应当反映那时候的情况.
我一直怀疑刘备有点象张士诚,关张也受到一些真实人物的影响.

也就是说<三国演义>由于其表现形式是以小说为载体的,为了附和当时大众的口味,会带有元朝及明朝的一些风气,是吧.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tiger1970

白衣伯爵中大夫

Rank: 20Rank: 20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1
功绩 326
帖子 16056
编号 48417
注册 2005-9-10


发表于 2006-2-11 14:0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我认为差不多是这样.
它叫三国志通俗演义,蓝本应该是三国志.
我一直认为演义这种文体不是小说,而是"讲史",是在小说和历史记载之间的形式.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方二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好贴 4
功绩 37
帖子 1402
编号 58995
注册 2006-2-3


为何没有某老道的考证(双刀"万人敌")呢...
从相距时间上来说,那个最有力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斩杀大将
(坐底以望天)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03
编号 34444
注册 2005-3-12
来自 上海
家族 轩辕丐帮




QUOTE:
原帖由tiger1970于2006-02-11, 14:03:04发表
我认为差不多是这样.
它叫三国志通俗演义,蓝本应该是三国志.
我一直认为演义这种文体不是小说,而是"讲史",是在小说和历史记载之间的形式.

可是若是"讲史"的话,应该不能改动历史本身,然而就演义对历史事件的改动来说,应该说是以三国时代为背景,改编自三国志的小说.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2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1-3 19:00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3793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