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原创】为什么赤壁之战只要发生,曹操必败
性别:未知-离线 赤炎天尊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24
编号 59396
注册 2006-2-8


发表于 2006-2-8 12:34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为什么赤壁之战只要发生,曹操必败  


之所以说赤壁之战只要发生,曹操必败,其原因就在于曹操的骄逸轻敌,模糊了他对客观形势的清醒判断,在种种不利的主观和客观的条件下,在不具备取胜的条件下,急躁冒进,贸然与孙刘联军展开决战,结果有了赤壁之败。《孙子兵法 计篇第一》:“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致使曹操产生骄逸轻敌的原因:

1,取荆州太过顺利,可以说是不费吹灰之力,白捡了个荆州。
曹操挥军南下,懦弱刘综不战而降,将他老爸刘表苦心经营二十年的荆州拱手相让,这份太容易得到的大礼使曹操觉得趁势而取江东也如囊中取物。


2,刘备新败。
刘备得知刘综举荆州而降后,放弃樊城,向江陵转移,十几万白姓一路追随,曹操轻骑一日一夜狂奔三百余里,于当阳长阪追上刘备,刘备狼狈而逃,只带着张飞,赵云,诸葛等数十骑逃到夏口与刘琦会合。刘备的新败,使曹操低估了刘备能力,其骄逸之心又长一分。


3,低估孙权。
赤壁之战时,孙权年仅二十六,此前仅有过破黄祖的经历,曹操知之甚少,在他眼里,孙权集团也只不过是一个地方军阀,曹操之前击破多个军阀,在他看来孙权也将面临同样的命运。


4,一统南北的目标就快要实现,想毕其功于一役。
江东是曹操一统南北的主要障碍,只要拿下江东,其余的如汉中张鲁,益州刘璋,凉州马超等人便不足为虑,各个击破,拿下江东江东后曹操一统南北的目标基本就可以实现。接着他就可以堂而皇之黄袍加身,北面而称帝,号称魏武大帝,与“鸟生鱼汤”,秦皇汉武共列千古名帝,名垂青史,永垂不朽`````````````


就这样,曹操登上战船,浩浩荡荡地从江陵出发了```````````



曹操的骄逸轻敌,急躁冒进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江表传》载曹公与权书曰:“近者奉辞伐罪,旄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於吴。”权得书以示群臣,莫不乡震失色。 首先必须承认此战书极具震撼力,寥寥数言,轻描淡写的几句话便可使观者惊恐失色,曹操一副君临天下的气势,霸气尽显。看看现在的报纸上刊登的《xx会议精神文件》,洋洋大观几千甚至万余字,看得我晕头转向,最后竟不知所云````````` 但另一方面也看出曹操对孙权的轻视之心,高估自己的实力。孙权虽然年仅二十六,但决非平庸之辈,实乃曹操平生劲敌,如果孙权没有抗曹的决心,空有周瑜,鲁肃也不能保有江东;如果不是孙权知人善任,孙刘联军也不能破曹军。所以,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中的关键人物不是周瑜,也不是黄盖,而是孙权。刘备,孙权乃是曹操平生两大劲敌,现两人联手抗曹,力量不可低估,只可惜曹操的双眼已经模糊``````````


2,《程昱传》:“太祖征荆州,刘备奔吴。论者以为孙权必杀备,昱料之曰:“孙权新在位,未为海内所惮。曹公无敌於天下,初举荆州,威震江表,权虽有谋,不能独当也。刘备有英名,关羽、张飞皆万人敌也,权必资之以御我。难解势分,备资以成,又不可得而杀也。”权果多与备兵,以御太祖”。可见,不仅曹操,而且他的幕僚也大多是骄逸轻敌,都以为孙权也会向公孙康一样把刘备的人头送来,只有程昱等少数几个清醒地认识到孙刘会联手抗曹。


3,在赤壁之战这样的重大战役中,随曹操来到前线的将领中,名将只有曹仁和魏五子中的徐晃,乐进,其余的就是曹纯,李通,满宠,文聘之流。而夏侯惇,夏侯渊,魏五子中的其余三人,以及李典都没有随军前来。参谋只带来了贾诩,田畴,娄圭,其中贾诩因为不赞同与孙刘联军决战,曹操又将其留在江陵,所以实际上只有田畴,娄圭两人,此两人虽有谋略,但比之周瑜等人自是不及。


4,轻信黄盖投降。
曹操之所以相信黄盖之降,原因有三:一是曹操大兵压境,东吴人为求自保,有人投降很正常。二是曹操麾下的大将多是从敌方阵前投降过来的,黄盖投降过来他不是不可能的。三是曹操骄逸轻敌,放松了警惕,没有对黄盖之降采取任何防范措施,使得黄盖火船直接撞上曹营,使之顿成一片火海。


5,轻视张松。
《刘璋传》:“璋复遣别驾张松诣曹公,曹公时已定荆州,走先主,不复存录松,松以此怨。会曹公军不利於赤壁,兼以疫死。松还,疵毁曹公,劝璋自绝````”
《汉晋春秋》曰:“张松见曹公,曹公方自矜伐,不存录松。松归,乃劝璋自绝”。
结好张松则取益州如反掌,可曹操居然~~~~



6,在犯了多个兵家大忌的情况下仍执意要与孙刘联军决战。
《诸葛亮传》:亮曰:“豫州军虽败於长阪,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曹操之众,远来疲弊,闻追豫州,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馀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偪兵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

《周瑜传》:今使北土已安,操无内忧,能旷日持久,来争疆埸,又能与我校胜负於船楫(可)乎?今北土既未平安,加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且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又今盛寒,马无藁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数四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


《孙子兵法 形篇第四》:“故其战胜不忒。不忒者,其所措胜,胜已败者也。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也即取得战争的胜利是有条件的,在不具备取胜的条件下贸然决战,只能失败。其实曹操深通兵法,身经百战,只要他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对客观形势有清醒的认识,他就会采取贾诩的建议,而不是急躁冒进。《贾诩传》:“建安十三年,太祖破荆州,欲顺江东下。诩谏曰:“明公昔破袁氏,今收汉南,威名远著,军势既大;若乘旧楚之饶,以飨吏士,抚安百姓,使安土乐业,则可不劳众而江东稽服矣。”太祖不从,军遂无利。”


7,低估孙刘联军的实力。
兵法曰:“哀兵必胜”。孙刘联军无路可退,只能破釜沉舟,誓死一战,东吴的周瑜,程普,鲁肃,黄盖,吕蒙,凌统,韩当,吕范,周泰,甘宁,丁奉等精英尽出,刘备,关,张,赵云,诸葛齐上阵,可谓阵容鼎盛,而相比之下,曹操远未能以最强阵容出战,一边是破釜沉舟,誓死一战,一边是骄逸轻敌,急躁冒进,胜负见矣。


8,《孙子兵法 计篇第一》:“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即要进攻一国,首先要“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先通过试探性的进攻来了解对方的虚实,而不是在对敌方一无所知的情况下一开始就大举进攻,贸然举全军而决战,曹操在赤壁之战又犯了一个不应有的低级错误,甚是令人惋惜。



9,       
對酒當歌 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 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 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 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但為君故 沈吟至今
呦呦鹿鳴 食野之苹
我有嘉賓 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 何時可掇
憂從中來 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 罔用相存
契闊談讌 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 烏鵲南飛
繞樹三匝 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 海不厭深
周公吐哺 天下歸心

曹操在从江陵出发的战船上看到明月当空,诗兴大发,写下这首《短歌行》,曹操一统南北的目标就要实现(在他看来),他本应心情愉快,象李白一样“俱兴怀逸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才对,但在这首诗中曹操却有了一种莫名的忧虑和空虚。当一直为之而奋斗的目标实现后,当所有的对手都倒下后有时会产生这样的忧虑和空虚,曹操大概也是这种情形,“拔剑四顾眼茫茫”,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在战斗之前就已经有了这种心态,那真是“天意不属曹”`````````````



综上所述,可见赤壁之战只要发生,曹操必败,"知己知彼,百战不贻;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现曹操既不知己,又不知彼,难矣!其赤壁之败的结果不是人力所能改变的,当黄盖的火船冒着浓烟冲向曹营时,即使孙武再生,也不能改变战争的结果。《孙子兵法 谋攻篇第三》:“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军事谋略的高明是指知道什么时候可以战,什么时候不可以战,并能创造有利的取胜条件。《史记白起传》:“武安君病愈,秦王欲使武安君代陵将。武安君言曰:“邯郸实未易攻也。且诸侯救日至,彼诸侯怨秦之日久矣。今秦虽破长平军,而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远绝河山而争人国都,赵应其内,诸侯攻其外,破秦军必矣。不可。”秦王自命,不行;乃使应侯请之,武安君终辞不肯行,遂称病。” 昔日白起宁愿自杀也不去攻打赵国,就是因为他知道攻打赵国必败。赤壁之战也是一样,如果曹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他就不会在这种情况下贸然与孙刘联军展开决战,结果遗恨赤壁,一统南北的梦想从此破灭。习凿齿曰:“昔齐桓一矜其功而叛者九国,曹操暂自骄伐而天下三分,皆勤之於数十年之内而弃之於俯仰之顷,岂不惜乎!是以君子劳谦日昃,虑以下人,功高而居之以让,势尊而守之以卑。情近於物,故虽贵而人不厌其重;德洽群生,故业广而天下愈欣其庆。夫然,故能有其富贵,保其功业,隆显当时,传福百世,何骄矜之有哉!君子是以知曹操之不能遂兼天下者也”。虽然习凿齿的评论不尽然对,但他评曹操赤壁之败的原因还是正确的。



裴松之在注《贾诩传》时曰:”至於赤壁之败,盖有运数。实由疾疫大兴,以损凌厉之锋,凯风自南,用成焚如之势。天实为之,岂人事哉?“实在替老裴感到悲哀,说出这么没有水准的评论。”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一军之统帅,应知晓基本的天文地理知识,若因此而致败,是统帅人谋之失,岂能归因于子虚乌有的”运数“!《周瑜传》:”又今盛寒,马无藁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 而东吴实施火攻所依靠的东南风,是当地长年流行,周期性出现的”湖陆风“。曹操深知兵法之要,他岂会不知这些。只不过他现在骄逸轻敌,以为自己天下无敌,在种种不利的条件下还坚持要与孙刘联军决战,才有此败。赤壁之败的根本原因在于曹操自身,是人谋之失。曹操在性格上有一个特点,即在顺境时容易骄傲,头脑不清醒,忘乎所以,决定要做的事旁人无法置喙,甚至要杀进柬者。在赤壁之战时他就是这种状态



曹操虽有赤壁之败,但并不能因此而否定他的军事才能,是他的骄逸轻敌,急躁冒进导致赤壁之败,曹操在下邳之战诛吕布,官渡之战破袁绍,邺城之战擒审配,白狼山之战斩塌顿,关中之战破马超等战役都表现了他的卓越的军事才能,只是在赤壁之战中他的双眼已经模糊`````````````


顶部
性别:男-离线 caorui4
(空手假象)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校尉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29
帖子 2851
编号 37822
注册 2005-4-29
来自 黑羽の巢
家族 司徒实业


发表于 2006-2-8 13:0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写得不错。对问题分析的中肯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wu255
(我爱ミク,不服来咬我啊)

良成侯
谏议大夫
太常丞
★★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镇东将军
功绩 754
帖子 4151
编号 43265
注册 2005-7-15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6-2-8 13:0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赤炎天尊于2006-02-08, 12:34:14发表
3,在赤壁之战这样的重大战役中,随曹操来到前线的将领中,名将只有曹仁和魏五子中的徐晃,乐进,其余的就是曹纯,李通,满宠,文聘之流。而夏侯惇,夏侯渊,魏五子中的其余三人,以及李典都没有随军前来。参谋只带来了贾诩,田畴,娄圭,其中贾诩因为不赞同与孙刘联军决战,曹操又将其留在江陵,所以实际上只有田畴,娄圭两人,此两人虽有谋略,但比之周瑜等人自是不及。

5,轻视张松。
《刘璋传》:“璋复遣别驾张松诣曹公,曹公时已定荆州,走先主,不复存录松,松以此怨。会曹公军不利於赤壁,兼以疫死。松还,疵毁曹公,劝璋自绝````”
《汉晋春秋》曰:“张松见曹公,曹公方自矜伐,不存录松。松归,乃劝璋自绝”。
结好张松则取益州如反掌,可曹操居然~~~~

不是吧,赤壁之战曹军名将不止这些吧,魏五虎可基本全齐了,于禁接替蔡瑁担任水军都督,张辽、张郃可在长阪坡追过刘备啊。至于谋士,不是还有程昱么,此人智谋可不低啊。
另外赤壁之战关张松什么事。
顶部
性别:男-离线 Hawk_cn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偏将军
功绩 4
帖子 396
编号 59379
注册 2006-2-8


7,低估孙刘联军的实力。
兵法曰:“哀兵必胜”。孙刘联军无路可退,只能破釜沉舟,誓死一战,东吴的周瑜,程普,鲁肃,黄盖,吕蒙,凌统,韩当,吕范,周泰,甘宁,丁奉等精英尽出,刘备,关,张,赵云,诸葛齐上阵,可谓阵容鼎盛,而相比之下,曹操远未能以最强阵容出战,一边是破釜沉舟,誓死一战,一边是骄逸轻敌,急躁冒进,胜负见矣。

==============================================

诸葛亮当时在刘备军中无一官半职,哪有军队给他指挥啊? 战后诸葛亮不过是一个军师中郎而已,此时连赵云都早已是牙门将军,地位应在诸葛亮之上!

还是感觉作者受演义影响太深,写得不严谨。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markhappy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50
编号 51408
注册 2005-10-18


发表于 2006-2-8 13:16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参谋带了贾诩还拜成这样,,,,,,,真是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赤炎天尊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24
编号 59396
注册 2006-2-8


发表于 2006-2-8 13:3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caorui4于2006-02-08, 13:04:29发表
写得不错。对问题分析的中肯

初来乍到,感谢支持。以史会友,欢迎拍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Hawk_cn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偏将军
功绩 4
帖子 396
编号 59379
注册 2006-2-8




QUOTE:
原帖由markhappy于2006-02-08, 13:16:11发表
参谋带了贾诩还拜成这样,,,,,,,真是

魏蜀吴三方面的资料中魏和蜀都没有说到赤壁之战曹操方是溃败,只是说了曹军于赤壁被刘备大破之,焚其舟船,而后军中大疫,回去时有大雨泥泞,士卒自相践踏而已。《魏蜀武帝纪》、《山阳公载记》等书中更是没有一字说到东吴。只有东吴一家的史料说的绘声绘色,什么火船、诈降都上来了,这里应该是属于溢美之词,不可尽信!

赤壁这个地名应该在江的南边,北边叫乌林。如果真是像我们理解那样,这场战斗早就叫乌林之战了(我用的词是战斗而不是战役,我觉得要论战役,从曹操征刘表就开始了)。顾名思义,我个人认为按照现有的史料来看,事情最大的可能是曹操从荆襄分两路顺流而下,江南江北都有,他自己应该在江南一路,结果到赤壁和刘备及东吴军队打了一场遭遇战,因为轻敌战败,退回江北,随后发生大疫等等,于是退军。赤壁之战应该是一场陆战而不是水战! 接下来的乌林之战(追击曹军)方才可能出现什么火船啊等等。

具体史料我不举了,当搬运工太累,但是哪位质疑,我也会拿出我的证据。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暂时发言马甲

★★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车骑将军
功绩 121
帖子 7491
编号 58315
注册 2006-1-25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6-2-8 13:5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不能以诸葛亮是军师中郎将就轻视了他,赤壁之战后,军师中郎将的诸葛亮与列位将军共分兵屯城,其中诸葛亮还是屯于南郡。还有,刘备入川后留军师中郎将与荡寇将军关羽共镇荆州。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司馬中原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22
编号 59385
注册 2006-2-8


发表于 2006-2-8 14:0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暂时发言马甲于2006-02-08, 13:55:55发表
不能以诸葛亮是军师中郎将就轻视了他,赤壁之战后,军师中郎将的诸葛亮与列位将军共分兵屯城,其中诸葛亮还是屯于南郡。还有,刘备入川后留军师中郎将与荡寇将军关羽共镇荆州。

现在说的是赤壁时候的诸葛亮,当时的诸葛亮仅仅是作为一个外交关去东吴联络。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暂时发言马甲

★★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车骑将军
功绩 121
帖子 7491
编号 58315
注册 2006-1-25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6-2-8 14:1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没啥区别啊。在逃亡时诸葛亮就一直在刘备身边出谋划策,包括要去面见孙权都是诸葛亮向刘备提出的啊。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暂时发言马甲

★★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车骑将军
功绩 121
帖子 7491
编号 58315
注册 2006-1-25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6-2-8 14:1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不过好象现在讨论的不是诸葛亮吧,不跑题了,呵
顶部
性别:男-离线 Hawk_cn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偏将军
功绩 4
帖子 396
编号 59379
注册 2006-2-8




QUOTE:
原帖由暂时发言马甲于2006-02-08, 13:55:55发表
不能以诸葛亮是军师中郎将就轻视了他,赤壁之战后,军师中郎将的诸葛亮与列位将军共分兵屯城,其中诸葛亮还是屯于南郡。还有,刘备入川后留军师中郎将与荡寇将军关羽共镇荆州。

对,诸葛亮不可以轻视,但是他也远远没有太高的地位。

《三国志》在记述的时候由于作者的不仔细,其实错误不少。

比如:赵云传里面说“亮率云与张飞等俱溯江西上......”这里明显有误
同书张飞传说:“飞与诸葛亮等溯流而上......”诸葛亮传“亮与张飞、赵云等率众溯江......”先主传“诸葛亮、张飞、赵云等将兵溯流定白帝、江洲、江阳......”

可见,赵云传里的“亮率...”的率字很有问题,陈寿在这里想当然了,没有仔细查考,诸葛亮当时无权统帅赵云等人,更别说张飞了。和关羽同镇荆州无从谈起,原文是“先主留诸葛亮、关羽等据荆州”(先主传)这里明显是追述的口气。唯有诸葛亮传种写“亮与关羽镇荆州”这一句我觉得是值得商榷的。

最明显的事例是诸葛亮、张飞、赵云在江州擒严颜的时候还没有分军,那么从义释严颜一事来看,谁是主将,不言而喻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赤炎天尊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24
编号 59396
注册 2006-2-8


发表于 2006-2-8 15:28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wu255于2006-02-08, 13:08:30发表

QUOTE:
原帖由赤炎天尊于2006-02-08, 12:34:14发表
3,在赤壁之战这样的重大战役中,随曹操来到前线的将领中,名将只有曹仁和魏五子中的徐晃,乐进,其余的就是曹纯,李通,满宠,文聘之流。而夏侯惇,夏侯渊,魏五子中的其余三人,以及李典都没有随军前来。参谋只带来了贾诩,田畴,娄圭,其中贾诩因为不赞同与孙刘联军决战,曹操又将其留在江陵,所以实际上只有田畴,娄圭两人,此两人虽有谋略,但比之周瑜等人自是不及。

5,轻视张松。
《刘璋传》:“璋复遣别驾张松诣曹公,曹公时已定荆州,走先主,不复存录松,松以此怨。会曹公军不利於赤壁,兼以疫死。松还,疵毁曹公,劝璋自绝````”
《汉晋春秋》曰:“张松见曹公,曹公方自矜伐,不存录松。松归,乃劝璋自绝”。
结好张松则取益州如反掌,可曹操居然~~~~

不是吧,赤壁之战曹军名将不止这些吧,魏五虎可基本全齐了,于禁接替蔡瑁担任水军都督,张辽、张郃可在长阪坡追过刘备啊。至于谋士,不是还有程昱么,此人智谋可不低啊。
另外赤壁之战关张松什么事。  



QUOTE:
  于禁接替蔡瑁担任水军都督

典出何处?

QUOTE:
  ,张辽、张郃可在长阪坡追过刘备啊

是吗??
<先主传>:"闻先主已过,曹公将精骑五千急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馀里,及於当阳之长坂"

<曹纯传>:"从征荆州,追刘备於长坂,获其二女辎重,收其散卒。",

《文聘传》:“授聘兵,使与曹纯追讨刘备於长阪”
可见,在长坂破刘备的是5千虎豹骑,而其统帅是曹纯,文聘。

<张辽传>:"复时荆州未定,复遣辽屯长社。",可见,张辽并未随曹操参加赤壁之战

QUOTE:
至于谋士,不是还有程昱么

程昱根本没随军.

QUOTE:
另外赤壁之战关张松什么事

汗,我提张松是在说曹操的骄逸轻敌,急躁冒进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赤炎天尊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24
编号 59396
注册 2006-2-8


发表于 2006-2-8 15:3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Hawk_cn于2006-02-08, 13:12:03发表
7,低估孙刘联军的实力。
兵法曰:“哀兵必胜”。孙刘联军无路可退,只能破釜沉舟,誓死一战,东吴的周瑜,程普,鲁肃,黄盖,吕蒙,凌统,韩当,吕范,周泰,甘宁,丁奉等精英尽出,刘备,关,张,赵云,诸葛齐上阵,可谓阵容鼎盛,而相比之下,曹操远未能以最强阵容出战,一边是破釜沉舟,誓死一战,一边是骄逸轻敌,急躁冒进,胜负见矣。

==============================================

诸葛亮当时在刘备军中无一官半职,哪有军队给他指挥啊? 战后诸葛亮不过是一个军师中郎而已,此时连赵云都早已是牙门将军,地位应在诸葛亮之上!

还是感觉作者受演义影响太深,写得不严谨。



QUOTE:

诸葛亮当时在刘备军中无一官半职,哪有军队给他指挥啊? 战后诸葛亮不过是一个军师中郎而已,此时连赵云都早已是牙门将军,地位应在诸葛亮之上!

我有说过诸葛亮在赤壁之战中起很的作用象<演义>一样吗??

诸葛亮在赤壁之战的作用就是劝说刘备与东吴联合,起联络人的作用.

QUOTE:
还是感觉作者受演义影响太深,写得不严谨。

请问你从那点看出我受演义影响太深?又那点不严谨??

请务必回答!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赤炎天尊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24
编号 59396
注册 2006-2-8


发表于 2006-2-8 16:0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Hawk_cn于2006-02-08, 13:52:27发表
魏蜀吴三方面的资料中魏和蜀都没有说到赤壁之战曹操方是溃败,只是说了曹军于赤壁被刘备大破之,焚其舟船,而后军中大疫,回去时有大雨泥泞,士卒自相践踏而已。《魏蜀武帝纪》、《山阳公载记》等书中更是没有一字说到东吴。只有东吴一家的史料说的绘声绘色,什么火船、诈降都上来了,这里应该是属于溢美之词,不可尽信!

赤壁这个地名应该在江的南边,北边叫乌林。如果真是像我们理解那样,这场战斗早就叫乌林之战了(我用的词是战斗而不是战役,我觉得要论战役,从曹操征刘表就开始了)。顾名思义,我个人认为按照现有的史料来看,事情最大的可能是曹操从荆襄分两路顺流而下,江南江北都有,他自己应该在江南一路,结果到赤壁和刘备及东吴军队打了一场遭遇战,因为轻敌战败,退回江北,随后发生大疫等等,于是退军。赤壁之战应该是一场陆战而不是水战! 接下来的乌林之战(追击曹军)方才可能出现什么火船啊等等。

具体史料我不举了,当搬运工太累,但是哪位质疑,我也会拿出我的证据。



QUOTE:
  《魏蜀武帝纪》、《山阳公载记》等书中更是没有一字说到东吴。只有东吴一家的史料说的绘声绘色,什么火船、诈降都上来了,这里应该是属于溢美之词,不可尽信!



QUOTE:
  赤壁之战应该是一场陆战而不是水战! 

的确,<武帝纪>仅仅说了"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 ,但你仅仅以此来认为"什么火船、诈降都上来了,这里应该是属于溢美之","赤壁之战应该是一场陆战而不是水战!",未免太火星.

你相信《山阳公载记》,却不信<三国志>,无语~~~~

<山阳公载记>:"曰:王闻王必死,盛怒,召汉百官诣鄴,令救火者左,不救火者右。众人以为救火者必无罪,皆附左;王以为“不救火者非助乱,救火乃实贼也”。皆杀之。"(注<武帝纪>)

这个曹操不仅愚蠢,而且昏庸暴戾,其所记太过虚妄!

<山阳公载记>:"超因见备待之厚,与备言,常呼备字,关羽怒,请杀之。备曰:“人穷来归我,卿等怒,以呼我字故而杀之,何以示於天下也!”张飞曰:“如是,当示之以礼。”明日大会,请超入,羽、飞并杖刀立直,超顾坐席,不见羽、飞,见其直也,乃大惊,遂一不复呼备字。明日叹曰:“我今乃知其所以败。为呼人主字,几为关羽、张飞所杀。”自后乃尊事备。"

裴松之驳到"按以为超以穷归备,受其爵位,何容傲慢而呼备字?且备之入蜀,留关羽镇荆州,羽未尝在益土也。故羽闻马超归降,以书问诸葛亮“超人才可谁比类”,不得如书所云。羽焉得与张飞立直乎?凡人行事,皆谓其可也,知其不可,则不行之矣。超若果呼备字,亦谓於理宜尔也。就令羽请杀超,超不应闻,但见二子立直,何由便知以呼字之故,云几为关、张所杀乎?言不经理,深可忿疾也。袁,乐资等诸所记载,秽杂虚谬,若此之类,殆不可胜言也。"

可见,<山阳公载记>此书没什么史料价值.

赤壁之战中东吴大破曹操靠的就是火攻!而曹操损失的主要是水军!相信我的意思已经很明白了吧~~~
顶部
性别:男-离线 Hawk_cn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偏将军
功绩 4
帖子 396
编号 59379
注册 2006-2-8




QUOTE:
原帖由赤炎天尊于2006-02-08, 15:37:27发表

QUOTE:
原帖由Hawk_cn于2006-02-08, 13:12:03发表
7,低估孙刘联军的实力。
兵法曰:“哀兵必胜”。孙刘联军无路可退,只能破釜沉舟,誓死一战,东吴的周瑜,程普,鲁肃,黄盖,吕蒙,凌统,韩当,吕范,周泰,甘宁,丁奉等精英尽出,刘备,关,张,赵云,诸葛齐上阵,可谓阵容鼎盛,而相比之下,曹操远未能以最强阵容出战,一边是破釜沉舟,誓死一战,一边是骄逸轻敌,急躁冒进,胜负见矣。

==============================================

诸葛亮当时在刘备军中无一官半职,哪有军队给他指挥啊? 战后诸葛亮不过是一个军师中郎而已,此时连赵云都早已是牙门将军,地位应在诸葛亮之上!

还是感觉作者受演义影响太深,写得不严谨。



QUOTE:

诸葛亮当时在刘备军中无一官半职,哪有军队给他指挥啊? 战后诸葛亮不过是一个军师中郎而已,此时连赵云都早已是牙门将军,地位应在诸葛亮之上!

我有说过诸葛亮在赤壁之战中起很的作用象<演义>一样吗??

诸葛亮在赤壁之战的作用就是劝说刘备与东吴联合,起联络人的作用.





请问你从那点看出我受演义影响太深?又那点不严谨??

请务必回答!

好,以文会友,兄台的文章很好,我只是说出我的见解,请勿怪!

首先,曹操的失败远非一句骄傲轻敌就能解释了的! 曹军所有的十几万是分为数个方向前进的,不可能驻扎在一起。刘备周瑜不过是打败了他的先头部队,他认为时机不利,然后撤军了而已。 我对赤壁之战的看法请见我上面的帖子。

其次,《江表传》中所载给孙权的书信,很可能是他故意威慑孙权以争取灭刘备的时间而写的,本论坛有很多这样的观点。

第三,所谓黄盖诈降成功在魏蜀双方记载没有记录,应该是属于吴方溢美之词(这点有争议,我只说我的观点),不应该拿来做确凿的资料参考。

第四,两军相交,胜在战略、战术、有效利用客观条件等等,每军所用之阵前冲杀之将显然不是决定性因素。兄对冲阵之将似乎甚为重视,以至列出每方参战之将作为胜负重要因素,不由让我想起演义每每描写的单挑之类。

=====================================================
8,《孙子兵法 计篇第一》:“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即要进攻一国,首先要“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先通过试探性的进攻来了解对方的虚实,而不是在对敌方一无所知的情况下一开始就大举进攻,贸然举全军而决战,曹操在赤壁之战又犯了一个不应有的低级错误,甚是令人惋惜。
=====================================================

这段有误,曹军败的恰好是先锋部队,绝非整个部队。这个在战前曹军的布置上请再下功夫,不要受演义影响以为曹军全部都在乌林。

=====================================================
昔日白起宁愿自杀也不去攻打赵国,就是因为他知道攻打赵国必败。赤壁之战也是一样,如果曹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他就不会在这种情况下贸然与孙刘联军展开决战,结果遗恨赤壁,一统南北的梦想从此破灭。
=====================================================

这也不妥,赤壁曹军败而不溃,曹操的老牌军实际并无什么太大损失。曹操在败后很快就恢复实力西平马超并对孙权卷土重来了,请细查有关资料。

=====================================================
6,在犯了多个兵家大忌的情况下仍执意要与孙刘联军决战。
《诸葛亮传》:亮曰:“豫州军虽败於长阪,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曹操之众,远来疲弊,闻追豫州,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馀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偪兵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

《周瑜传》:今使北土已安,操无内忧,能旷日持久,来争疆埸,又能与我校胜负於船楫(可)乎?今北土既未平安,加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且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又今盛寒,马无藁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数四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


《孙子兵法 形篇第四》:“故其战胜不忒。不忒者,其所措胜,胜已败者也。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也即取得战争的胜利是有条件的,在不具备取胜的条件下贸然决战,只能失败。其实曹操深通兵法,身经百战,只要他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对客观形势有清醒的认识,他就会采取贾诩的建议,而不是急躁冒进。《贾诩传》:“建安十三年,太祖破荆州,欲顺江东下。诩谏曰:“明公昔破袁氏,今收汉南,威名远著,军势既大;若乘旧楚之饶,以飨吏士,抚安百姓,使安土乐业,则可不劳众而江东稽服矣。”太祖不从,军遂无利。”
=====================================================

诸葛亮和周瑜的话都是托词,目的在于强化孙权决心。而赤壁之战先有南线陆战取胜,然后有渡江登陆焚烧曹操水军等等。并不是真正水战取胜的。

=====================================================
3,在赤壁之战这样的重大战役中,随曹操来到前线的将领中,名将只有曹仁和魏五子中的徐晃,乐进,其余的就是曹纯,李通,满宠,文聘之流。而夏侯惇,夏侯渊,魏五子中的其余三人,以及李典都没有随军前来。参谋只带来了贾诩,田畴,娄圭,其中贾诩因为不赞同与孙刘联军决战,曹操又将其留在江陵,所以实际上只有田畴,娄圭两人,此两人虽有谋略,但比之周瑜等人自是不及。
=====================================================

周瑜战将而已,远非谋士,他可不是演义记载得这么全能的。周瑜对于赤壁的判断,更多的是体现出的是胆识。
娄圭在历史记载中说他每有奇谋,他和周瑜本来就不是一个职业的人。

哎呀,拉拉杂杂说了好多,谢罪谢罪!
顶部
性别:男-离线 Hawk_cn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偏将军
功绩 4
帖子 396
编号 59379
注册 2006-2-8




QUOTE:
原帖由赤炎天尊于2006-02-08, 16:09:14发表

QUOTE:
原帖由Hawk_cn于2006-02-08, 13:52:27发表
魏蜀吴三方面的资料中魏和蜀都没有说到赤壁之战曹操方是溃败,只是说了曹军于赤壁被刘备大破之,焚其舟船,而后军中大疫,回去时有大雨泥泞,士卒自相践踏而已。《魏蜀武帝纪》、《山阳公载记》等书中更是没有一字说到东吴。只有东吴一家的史料说的绘声绘色,什么火船、诈降都上来了,这里应该是属于溢美之词,不可尽信!

赤壁这个地名应该在江的南边,北边叫乌林。如果真是像我们理解那样,这场战斗早就叫乌林之战了(我用的词是战斗而不是战役,我觉得要论战役,从曹操征刘表就开始了)。顾名思义,我个人认为按照现有的史料来看,事情最大的可能是曹操从荆襄分两路顺流而下,江南江北都有,他自己应该在江南一路,结果到赤壁和刘备及东吴军队打了一场遭遇战,因为轻敌战败,退回江北,随后发生大疫等等,于是退军。赤壁之战应该是一场陆战而不是水战! 接下来的乌林之战(追击曹军)方才可能出现什么火船啊等等。

具体史料我不举了,当搬运工太累,但是哪位质疑,我也会拿出我的证据。

的确,<武帝纪>仅仅说了"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 ,但你仅仅以此来认为"什么火船、诈降都上来了,这里应该是属于溢美之","赤壁之战应该是一场陆战而不是水战!",未免太火星.

你相信《山阳公载记》,却不信<三国志>,无语~~~~

<山阳公载记>:"曰:王闻王必死,盛怒,召汉百官诣鄴,令救火者左,不救火者右。众人以为救火者必无罪,皆附左;王以为“不救火者非助乱,救火乃实贼也”。皆杀之。"(注<武帝纪>)

这个曹操不仅愚蠢,而且昏庸暴戾,其所记太过虚妄!

<山阳公载记>:"超因见备待之厚,与备言,常呼备字,关羽怒,请杀之。备曰:“人穷来归我,卿等怒,以呼我字故而杀之,何以示於天下也!”张飞曰:“如是,当示之以礼。”明日大会,请超入,羽、飞并杖刀立直,超顾坐席,不见羽、飞,见其直也,乃大惊,遂一不复呼备字。明日叹曰:“我今乃知其所以败。为呼人主字,几为关羽、张飞所杀。”自后乃尊事备。"

裴松之驳到"按以为超以穷归备,受其爵位,何容傲慢而呼备字?且备之入蜀,留关羽镇荆州,羽未尝在益土也。故羽闻马超归降,以书问诸葛亮“超人才可谁比类”,不得如书所云。羽焉得与张飞立直乎?凡人行事,皆谓其可也,知其不可,则不行之矣。超若果呼备字,亦谓於理宜尔也。就令羽请杀超,超不应闻,但见二子立直,何由便知以呼字之故,云几为关、张所杀乎?言不经理,深可忿疾也。袁

哈哈~请问三国志的来源是哪里?

正是各国在此之前的官修史! 所以三国志常常出现颠三倒四,前后矛盾的情况!

更何况正是三国志的魏书中对东吴的战绩未提只言片语!

三国志在写每个人的时候春秋笔法严重,我在此之前举过张飞张合巴西之战双方记载迥然不同的例子,你可以去查看。这些我想熟悉三国志的人都会知道,我不用多说!

赤壁关于东吴的是出自溢美之词,决非没有可能,更何况我只是说出我的一种推断。

当然,多谢你指点!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赤炎天尊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24
编号 59396
注册 2006-2-8


发表于 2006-2-8 17:25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Hawk_cn于2006-02-08, 16:15:06发表

QUOTE:
原帖由赤炎天尊于2006-02-08, 15:37:27发表
[quote]原帖由Hawk_cn于2006-02-08, 13:12:03发表
7,低估孙刘联军的实力。
兵法曰:“哀兵必胜”。孙刘联军无路可退,只能破釜沉舟,誓死一战,东吴的周瑜,程普,鲁肃,黄盖,吕蒙,凌统,韩当,吕范,周泰,甘宁,丁奉等精英尽出,刘备,关,张,赵云,诸葛齐上阵,可谓阵容鼎盛,而相比之下,曹操远未能以最强阵容出战,一边是破釜沉舟,誓死一战,一边是骄逸轻敌,急躁冒进,胜负见矣。

==============================================

诸葛亮当时在刘备军中无一官半职,哪有军队给他指挥啊? 战后诸葛亮不过是一个军师中郎而已,此时连赵云都早已是牙门将军,地位应在诸葛亮之上!

还是感觉作者受演义影响太深,写得不严谨。



QUOTE:

诸葛亮当时在刘备军中无一官半职,哪有军队给他指挥啊? 战后诸葛亮不过是一个军师中郎而已,此时连赵云都早已是牙门将军,地位应在诸葛亮之上!

我有说过诸葛亮在赤壁之战中起很的作用象<演义>一样吗??

诸葛亮在赤壁之战的作用就是劝说刘备与东吴联合,起联络人的作用.





请问你从那点看出我受演义影响太深?又那点不严谨??

请务必回答!

好,以文会友,兄台的文章很好,我只是说出我的见解,请勿怪!

首先,曹操的失败远非一句骄傲轻敌就能解释了的! 曹军所有的十几万是分为数个方向前进的,不可能驻扎在一起。刘备周瑜不过是打败了他的先头部队,他认为时机不利,然后撤军了而已。 我对赤壁之战的看法请见我上面的帖子。

其次,《江表传》中所载给孙权的书信,很可能是他故意威慑孙权以争取灭刘备的时间而写的,本论坛有很多这样的观点。

第三,所谓黄盖诈降成功在魏蜀双方记载没有记录,应该是属于吴方溢美之词(这点有争议,我只说我的观点),不应该拿来做确凿的资料参考。

第四,两军相交,胜在战略、战术、有效利用客观条件等等,每军所用之阵前冲杀之将显然不是决定性因素。兄对冲阵之将似乎甚为重视,以至列出每方参战之将作为胜负重要因素,不由让我想起演义每每描写的单挑之类。

=====================================================
8,《孙子兵法 计篇第一》:“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即要进攻一国,首先要“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先通过试探性的进攻来了解对方的虚实,而不是在对敌方一无所知的情况下一开始就大举进攻,贸然举全军而决战,曹操在赤壁之战又犯了一个不应有的低级错误,甚是令人惋惜。
=====================================================

这段有误,曹军败的恰好是先锋部队,绝非整个部队。这个在战前曹军的布置上请再下功夫,不要受演义影响以为曹军全部都在乌林。

=====================================================
昔日白起宁愿自杀也不去攻打赵国,就是因为他知道攻打赵国必败。赤壁之战也是一样,如果曹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他就不会在这种情况下贸然与孙刘联军展开决战,结果遗恨赤壁,一统南北的梦想从此破灭。
=====================================================

这也不妥,赤壁曹军败而不溃,曹操的老牌军实际并无什么太大损失。曹操在败后很快就恢复实力西平马超并对孙权卷土重来了,请细查有关资料。

=====================================================
6,在犯了多个兵家大忌的情况下仍执意要与孙刘联军决战。
《诸葛亮传》:亮曰:“豫州军虽败於长阪,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曹操之众,远来疲弊,闻追豫州,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馀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偪兵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

《周瑜传》:今使北土已安,操无内忧,能旷日持久,来争疆埸,又能与我校胜负於船楫(可)乎?今北土既未平安,加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且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又今盛寒,马无藁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数四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


《孙子兵法 形篇第四》:“故其战胜不忒。不忒者,其所措胜,胜已败者也。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也即取得战争的胜利是有条件的,在不具备取胜的条件下贸然决战,只能失败。其实曹操深通兵法,身经百战,只要他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对客观形势有清醒的认识,他就会采取贾诩的建议,而不是急躁冒进。《贾诩传》:“建安十三年,太祖破荆州,欲顺江东下。诩谏曰:“明公昔破袁氏,今收汉南,威名远著,军势既大;若乘旧楚之饶,以飨吏士,抚安百姓,使安土乐业,则可不劳众而江东稽服矣。”太祖不从,军遂无利。”
=====================================================

诸葛亮和周瑜的话都是托词,目的在于强化孙权决心。而赤壁之战先有南线陆战取胜,然后有渡江登陆焚烧曹操水军等等。并不是真正水战取胜的。

=====================================================
3,在赤壁之战这样的重大战役中,随曹操来到前线的将领中,名将只有曹仁和魏五子中的徐晃,乐进,其余的就是曹纯,李通,满宠,文聘之流。而夏侯惇,夏侯渊,魏五子中的其余三人,以及李典都没有随军前来。参谋只带来了贾诩,田畴,娄圭,其中贾诩因为不赞同与孙刘联军决战,曹操又将其留在江陵,所以实际上只有田畴,娄圭两人,此两人虽有谋略,但比之周瑜等人自是不及。
=====================================================

周瑜战将而已,远非谋士,他可不是演义记载得这么全能的。周瑜对于赤壁的判断,更多的是体现出的是胆识。
娄圭在历史记载中说他每有奇谋,他和周瑜本来就不是一个职业的人。

哎呀,拉拉杂杂说了好多,谢罪谢罪! [/quote]
首先我要说一点,你看别人的文章时不要先入为主,总以为别人拿演义来说事情,客观一点行吗?

QUOTE:
刘备周瑜不过是打败了他的先头部队,他认为时机不利,然后撤军了而已。 

赤壁之战曹操是败了,这点毫无疑问.曹操损失的是先头部队,也就是他的西路军,其中水军两万多人基本全军覆灭,陆军死伤约万人,其先头部队去了三分之二.但经此一战,曹操已经不能对孙刘采取攻势.他不败怎么会有"时机不利"??要知在赤壁之战之前他有绝对优势.

QUOTE:
  其次,《江表传》中所载给孙权的书信,很可能是他故意威慑孙权以争取灭刘备的时间而写的,本论坛有很多这样的观点。

你是想以此来驳倒我的观点?好象并不令人信服.

QUOTE:
第三,所谓黄盖诈降成功在魏蜀双方记载没有记录,应该是属于吴方溢美之词(这点有争议,我只说我的观点),不应该拿来做确凿的资料参考

你都怎么说了,我也就不说什么.

QUOTE:
第四,两军相交,胜在战略、战术、有效利用客观条件等等,每军所用之阵前冲杀之将显然不是决定性因素。兄对冲阵之将似乎甚为重视,以至列出每方参战之将作为胜负重要因素,不由让我想起演义每每描写的单挑之类

我有那句话说了我认为将的作用在于"阵前冲杀"??

麻烦你再仔细看一下我的贴,在这里我列出每方参战之将是想要说明曹操此时的骄逸轻敌,模糊了他对客观形势的清醒判断,在种种不利的主观和客观的条件下,在不具备取胜的条件下,急躁冒进,贸然与孙刘联军展开决战,结果有了赤壁之败。

你不要老给别人扣帽子好吗?

QUOTE:
=====================================================
8,《孙子兵法 计篇第一》:“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即要进攻一国,首先要“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先通过试探性的进攻来了解对方的虚实,而不是在对敌方一无所知的情况下一开始就大举进攻,贸然举全军而决战,曹操在赤壁之战又犯了一个不应有的低级错误,甚是令人惋惜。
=====================================================

这段有误,曹军败的恰好是先锋部队,绝非整个部队。这个在战前曹军的布置上请再下功夫,不要受演义影响以为曹军全部都在乌林。

我又有那句话说了曹操把全部部队都带去了乌林?

我说他"贸然举全军而决战",是指他不应该此时与东吴决战.是从态势上说.

QUOTE:
=====================================================
昔日白起宁愿自杀也不去攻打赵国,就是因为他知道攻打赵国必败。赤壁之战也是一样,如果曹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他就不会在这种情况下贸然与孙刘联军展开决战,结果遗恨赤壁,一统南北的梦想从此破灭。
=====================================================

这也不妥,赤壁曹军败而不溃,曹操的老牌军实际并无什么太大损失。曹操在败后很快就恢复实力西平马超并对孙权卷土重来了,请细

这是那跟那啊,晕!你说的跟我说的根本都不是一回事情.

QUOTE:
=====================================================
6,在犯了多个兵家大忌的情况下仍执意要与孙刘联军决战。
《诸葛亮传》:亮曰:“豫州军虽败於长阪,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曹操之众,远来疲弊,闻追豫州,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馀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偪兵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

《周瑜传》:今使北土已安,操无内忧,能旷日持久,来争疆埸,又能与我校胜负於船楫(可)乎?今北土既未平安,加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且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又今盛寒,马无藁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数四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


《孙子兵法 形篇第四》:“故其战胜不忒。不忒者,其所措胜,胜已败者也。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也即取得战争的胜利是有条件的,在不具备取胜的条件下贸然决战,只能失败。其实曹操深通兵法,身经百战,只要他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对客观形势有清醒的认识,他就会采取贾诩的建议,而不是急躁冒进。《贾诩传》:“建安十三年,太祖破荆州,欲顺江东下。诩谏曰:“明公昔破袁氏,今收汉南,威名远著,军势既大;若乘旧楚之饶,以飨吏士,抚安百姓,使安土乐业,则可不劳众而江东稽服矣。”太祖不从,军遂无利。”
=====================================================

诸葛亮和周瑜的话都是托词,目的在于强化孙权决心。而赤壁之战先有南线陆战取胜,然后有渡江登陆焚烧曹操水军等等。并不是真正水战取胜的。

你不信<三国志>我没什么可说.

QUOTE:
=====================================================
3,在赤壁之战这样的重大战役中,随曹操来到前线的将领中,名将只有曹仁和魏五子中的徐晃,乐进,其余的就是曹纯,李通,满宠,文聘之流。而夏侯惇,夏侯渊,魏五子中的其余三人,以及李典都没有随军前来。参谋只带来了贾诩,田畴,娄圭,其中贾诩因为不赞同与孙刘联军决战,曹操又将其留在江陵,所以实际上只有田畴,娄圭两人,此两人虽有谋略,但比之周瑜等人自是不及。
=====================================================

周瑜战将而已,远非谋士,他可不是演义记载得这么全能的。周瑜对于赤壁的判断,更多的是体现出的是胆识。
娄圭在历史记载中说他每有奇谋,他和周瑜本来就不是一个职业的人。

不错,我是那周瑜来跟贾诩,田畴,娄圭来比教,但我并没说他是谋士.周瑜的军事谋略不需怀疑.


总的来说,我发觉你很喜欢钻牛角尖,看问题先入为主,希望客观一点!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赤炎天尊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24
编号 59396
注册 2006-2-8


发表于 2006-2-8 17:2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Hawk_cn于2006-02-08, 16:21:28发表

QUOTE:
原帖由赤炎天尊于2006-02-08, 16:09:14发表
[quote]原帖由Hawk_cn于2006-02-08, 13:52:27发表
魏蜀吴三方面的资料中魏和蜀都没有说到赤壁之战曹操方是溃败,只是说了曹军于赤壁被刘备大破之,焚其舟船,而后军中大疫,回去时有大雨泥泞,士卒自相践踏而已。《魏蜀武帝纪》、《山阳公载记》等书中更是没有一字说到东吴。只有东吴一家的史料说的绘声绘色,什么火船、诈降都上来了,这里应该是属于溢美之词,不可尽信!

赤壁这个地名应该在江的南边,北边叫乌林。如果真是像我们理解那样,这场战斗早就叫乌林之战了(我用的词是战斗而不是战役,我觉得要论战役,从曹操征刘表就开始了)。顾名思义,我个人认为按照现有的史料来看,事情最大的可能是曹操从荆襄分两路顺流而下,江南江北都有,他自己应该在江南一路,结果到赤壁和刘备及东吴军队打了一场遭遇战,因为轻敌战败,退回江北,随后发生大疫等等,于是退军。赤壁之战应该是一场陆战而不是水战! 接下来的乌林之战(追击曹军)方才可能出现什么火船啊等等。

具体史料我不举了,当搬运工太累,但是哪位质疑,我也会拿出我的证据。

的确,<武帝纪>仅仅说了"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 ,但你仅仅以此来认为"什么火船、诈降都上来了,这里应该是属于溢美之","赤壁之战应该是一场陆战而不是水战!",未免太火星.

你相信《山阳公载记》,却不信<三国志>,无语~~~~

<山阳公载记>:"曰:王闻王必死,盛怒,召汉百官诣鄴,令救火者左,不救火者右。众人以为救火者必无罪,皆附左;王以为“不救火者非助乱,救火乃实贼也”。皆杀之。"(注<武帝纪>)

这个曹操不仅愚蠢,而且昏庸暴戾,其所记太过虚妄!

<山阳公载记>:"超因见备待之厚,与备言,常呼备字,关羽怒,请杀之。备曰:“人穷来归我,卿等怒,以呼我字故而杀之,何以示於天下也!”张飞曰:“如是,当示之以礼。”明日大会,请超入,羽、飞并杖刀立直,超顾坐席,不见羽、飞,见其直也,乃大惊,遂一不复呼备字。明日叹曰:“我今乃知其所以败。为呼人主字,几为关羽、张飞所杀。”自后乃尊事备。"

裴松之驳到"按以为超以穷归备,受其爵位,何容傲慢而呼备字?且备之入蜀,留关羽镇荆州,羽未尝在益土也。故羽闻马超归降,以书问诸葛亮“超人才可谁比类”,不得如书所云。羽焉得与张飞立直乎?凡人行事,皆谓其可也,知其不可,则不行之矣。超若果呼备字,亦谓於理宜尔也。就令羽请杀超,超不应闻,但见二子立直,何由便知以呼字之故,云几为关、张所杀乎?言不经理,深可忿疾也。袁

哈哈~请问三国志的来源是哪里?

正是各国在此之前的官修史! 所以三国志常常出现颠三倒四,前后矛盾的情况!

更何况正是三国志的魏书中对东吴的战绩未提只言片语!

三国志在写每个人的时候春秋笔法严重,我在此之前举过张飞张合巴西之战双方记载迥然不同的例子,你可以去查看。这些我想熟悉三国志的人都会知道,我不用多说!

赤壁关于东吴的是出自溢美之词,决非没有可能,更何况我只是说出我的一种推断。

当然,多谢你指点!  [/quote]

QUOTE:
哈哈~请问三国志的来源是哪里?

正是各国在此之前的官修史! 所以三国志常常出现颠三倒四,前后矛盾的情况!

更何况正是三国志的魏书中对东吴的战绩未提只言片语!

三国志在写每个人的时候春秋笔法严重,我在此之前举过张飞张合巴西之战双方记载迥然不同的例子,你可以去查看。这些我想熟悉三国志的人都会知道,我不用多说! 

这种尽人皆知的事好象没什么值得炫耀吧~~~~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暂时发言马甲

★★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车骑将军
功绩 121
帖子 7491
编号 58315
注册 2006-1-25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6-2-8 17:3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Hawk_cn于2006-02-08, 14:26:39发表
对,诸葛亮不可以轻视,但是他也远远没有太高的地位。

《三国志》在记述的时候由于作者的不仔细,其实错误不少。

比如:赵云传里面说“亮率云与张飞等俱溯江西上......”这里明显有误
同书张飞传说:“飞与诸葛亮等溯流而上......”诸葛亮传“亮与张飞、赵云等率众溯江......”先主传“诸葛亮、张飞、赵云等将兵溯流定白帝、江洲、江阳......”

可见,赵云传里的“亮率...”的率字很有问题,陈寿在这里想当然了,没有仔细查考,诸葛亮当时无权统帅赵云等人,更别说张飞了。和关羽同镇荆州无从谈起,原文是“先主留诸葛亮、关羽等据荆州”(先主传)这里明显是追述的口气。唯有诸葛亮传种写“亮与关羽镇荆州”这一句我觉得是值得商榷的。

最明显的事例是诸葛亮、张飞、赵云在江州擒严颜的时候还没有分军,那么从义释严颜一事来看,谁是主将,不言而喻了!

诸葛亮无权率领张飞,但是无权率赵云似乎就有些假了, 此前是谁指派赵云截江留下阿豆刘禅的? -----诸葛亮命令赵云去的.


陈寿没有想当然, 而除了张飞传, 其他三传里诸葛亮都是荆军入川的将领排名排头的. 从中可知: 诸葛亮率的是赵云, 与张飞一同进川, 与张飞分定诸县. 并不是率领赵云与张飞两人. 诸葛亮, 张飞各率一军. 而赵云归诸葛亮一路.
顶部
性别:男-离线 Hawk_cn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偏将军
功绩 4
帖子 396
编号 59379
注册 2006-2-8




QUOTE:
原帖由赤炎天尊于2006-02-08, 17:25:24发表

QUOTE:
原帖由Hawk_cn于2006-02-08, 16:15:06发表
[quote]原帖由赤炎天尊于2006-02-08, 15:37:27发表
[quote]原帖由Hawk_cn于2006-02-08, 13:12:03发表
7,低估孙刘联军的实力。
兵法曰:“哀兵必胜”。孙刘联军无路可退,只能破釜沉舟,誓死一战,东吴的周瑜,程普,鲁肃,黄盖,吕蒙,凌统,韩当,吕范,周泰,甘宁,丁奉等精英尽出,刘备,关,张,赵云,诸葛齐上阵,可谓阵容鼎盛,而相比之下,曹操远未能以最强阵容出战,一边是破釜沉舟,誓死一战,一边是骄逸轻敌,急躁冒进,胜负见矣。

==============================================

诸葛亮当时在刘备军中无一官半职,哪有军队给他指挥啊? 战后诸葛亮不过是一个军师中郎而已,此时连赵云都早已是牙门将军,地位应在诸葛亮之上!

还是感觉作者受演义影响太深,写得不严谨。



QUOTE:

诸葛亮当时在刘备军中无一官半职,哪有军队给他指挥啊? 战后诸葛亮不过是一个军师中郎而已,此时连赵云都早已是牙门将军,地位应在诸葛亮之上!

我有说过诸葛亮在赤壁之战中起很的作用象<演义>一样吗??

诸葛亮在赤壁之战的作用就是劝说刘备与东吴联合,起联络人的作用.





请问你从那点看出我受演义影响太深?又那点不严谨??

请务必回答!

好,以文会友,兄台的文章很好,我只是说出我的见解,请勿怪!

首先,曹操的失败远非一句骄傲轻敌就能解释了的! 曹军所有的十几万是分为数个方向前进的,不可能驻扎在一起。刘备周瑜不过是打败了他的先头部队,他认为时机不利,然后撤军了而已。 我对赤壁之战的看法请见我上面的帖子。

其次,《江表传》中所载给孙权的书信,很可能是他故意威慑孙权以争取灭刘备的时间而写的,本论坛有很多这样的观点。

第三,所谓黄盖诈降成功在魏蜀双方记载没有记录,应该是属于吴方溢美之词(这点有争议,我只说我的观点),不应该拿来做确凿的资料参考。

第四,两军相交,胜在战略、战术、有效利用客观条件等等,每军所用之阵前冲杀之将显然不是决定性因素。兄对冲阵之将似乎甚为重视,以至列出每方参战之将作为胜负重要因素,不由让我想起演义每每描写的单挑之类。

=====================================================
8,《孙子兵法 计篇第一》:“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即要进攻一国,首先要“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先通过试探性的进攻来了解对方的虚实,而不是在对敌方一无所知的情况下一开始就大举进攻,贸然举全军而决战,曹操在赤壁之战又犯了一个不应有的低级错误,甚是令人惋惜。
=====================================================

这段有误,曹军败的恰好是先锋部队,绝非整个部队。这个在战前曹军的布置上请再下功夫,不要受演义影响以为曹军全部都在乌林。

=====================================================
昔日白起宁愿自杀也不去攻打赵国,就是因为他知道攻打赵国必败。赤壁之战也是一样,如果曹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他就不会在这种情况下贸然与孙刘联军展开决战,结果遗恨赤壁,一统南北的梦想从此破灭。
=====================================================

这也不妥,赤壁曹军败而不溃,曹操的老牌军实际并无什么太大损失。曹操在败后很快就恢复实力西平马超并对孙权卷土重来了,请细查有关资料。

=====================================================
6,在犯了多个兵家大忌的情况下仍执意要与孙刘联军决战。
《诸葛亮传》:亮曰:“豫州军虽败於长阪,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曹操之众,远来疲弊,闻追豫州,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馀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偪兵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

《周瑜传》:今使北土已安,操无内忧,能旷日持久,来争疆埸,又能与我校胜负於船楫(可)乎?今北土既未平安,加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且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又今盛寒,马无藁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数四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


《孙子兵法 形篇第四》:“故其战胜不忒。不忒者,其所措胜,胜已败者也。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也即取得战争的胜利是有条件的,在不具备取胜的条件下贸然决战,只能失败。其实曹操深通兵法,身经百战,只要他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对客观形势有清醒的认识,他就会采取贾诩的建议,而不是急躁冒进。《贾诩传》:“建安十三年,太祖破荆州,欲顺江东下。诩谏曰:“明公昔破袁氏,今收汉南,威名远著,军势既大;若乘旧楚之饶,以飨吏士,抚安百姓,使安土乐业,则可不劳众而江东稽服矣。”太祖不从,军遂无利。”
=====================================================

诸葛亮和周瑜的话都是托词,目的在于强化孙权决心。而赤壁之战先有南线陆战取胜,然后有渡江登陆焚烧曹操水军等等。并不是真正水战取胜的。

=====================================================
3,在赤壁之战这样的重大战役中,随曹操来到前线的将领中,名将只有曹仁和魏五子中的徐晃,乐进,其余的就是曹纯,李通,满宠,文聘之流。而夏侯惇,夏侯渊,魏五子中的其余三人,以及李典都没有随军前来。参谋只带来了贾诩,田畴,娄圭,其中贾诩因为不赞同与孙刘联军决战,曹操又将其留在江陵,所以实际上只有田畴,娄圭两人,此两人虽有谋略,但比之周瑜等人自是不及。
=====================================================

周瑜战将而已,远非谋士,他可不是演义记载得这么全能的。周瑜对于赤壁的判断,更多的是体现出的是胆识。
娄圭在历史记载中说他每有奇谋,他和周瑜本来就不是一个职业的人。

哎呀,拉拉杂杂说了好多,谢罪谢罪! [/quote]
首先我要说一点,你看别人的文章时不要先入为主,总以为别人拿演义来说事情,客观一点行吗?




赤壁之战曹操是败了,这点毫无疑问.曹操损失的是先头部队,也就是他的西路军,其中水军两万多人基本全军覆灭,陆军死伤约万人,其先头部队去了三分之二.但经此一战,曹操已经不能对孙刘采取攻势.他不败怎么会有"时机不利"??要知在赤壁之战之前他有绝对优势.



你是想以此来驳倒我的观点?好象并不令人信服.




你都怎么说了,我也就不说什么.




我有那句话说了我认为将的作用在于"阵前冲杀"??

麻烦你再仔细看一下我的贴,在这里我列出每方参战之将是想要说明曹操此时的骄逸轻敌,模糊了他对客观形势的清醒判断,在种种不利的主观和客观的条件下,在不具备取胜的条件下,急躁冒进,贸然与孙刘联军展开决战,结果有了赤壁之败。

你不要老给别人扣帽子好吗?

QUOTE:
=====================================================
8,《孙子兵法 计篇第一》:“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即要进攻一国,首先要“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先通过试探性的进攻来了解对方的虚实,而不是在对敌方一无所知的情况下一开始就大举进攻,贸然举全军而决战,曹操在赤壁之战又犯了一个不应有的低级错误,甚是令人惋惜。
=====================================================

这段有误,曹军败的恰好是先锋部队,绝非整个部队。这个在战前曹军的布置上请再下功夫,不要受演义影响以为曹军全部都在乌林。

我又有那句话说了曹操把全部部队都带去了乌林?

我说他"贸然举全军而决战",是指他不应该此时与东吴决战.是从态势上说.

QUOTE:
=====================================================
昔日白起宁愿自杀也不去攻打赵国,就是因为他知道攻打赵国必败。赤壁之战也是一样,如果曹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他就不会在这种情况下贸然与孙刘联军展开决战,结果遗恨赤壁,一统南北的梦想从此破灭。
=====================================================

这也不妥,赤壁曹军败而不溃,曹操的老牌军实际并无什么太大损失。曹操在败后很快就恢复实力西平马超并对孙权卷土重来了,请细

这是那跟那啊,晕!你说的跟我说的根本都不是一回事情.

QUOTE:
=====================================================
6,在犯了多个兵家大忌的情况下仍执意要与孙刘联军决战。
《诸葛亮传》:亮曰:“豫州军虽败於长阪,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曹操之众,远来疲弊,闻追豫州,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馀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偪兵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

《周瑜传》:今使北土已安,操无内忧,能旷日持久,来争疆埸,又能与我校胜负於船楫(可)乎?今北土既未平安,加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且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又今盛寒,马无藁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数四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


《孙子兵法 形篇第四》:“故其战胜不忒。不忒者,其所措胜,胜已败者也。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也即取得战争的胜利是有条件的,在不具备取胜的条件下贸然决战,只能失败。其实曹操深通兵法,身经百战,只要他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对客观形势有清醒的认识,他就会采取贾诩的建议,而不是急躁冒进。《贾诩传》:“建安十三年,太祖破荆州,欲顺江东下。诩谏曰:“明公昔破袁氏,今收汉南,威名远著,军势既大;若乘旧楚之饶,以飨吏士,抚安百姓,使安土乐业,则可不劳众而江东稽服矣。”太祖不从,军遂无利。”
=====================================================

诸葛亮和周瑜的话都是托词,目的在于强化孙权决心。而赤壁之战先有南线陆战取胜,然后有渡江登陆焚烧曹操水军等等。并不是真正水战取胜的。

你不信<三国志>我没什么可说.

QUOTE:
=====================================================
3,在赤壁之战这样的重大战役中,随曹操来到前线的将领中,名将只有曹仁和魏五子中的徐晃,乐进,其余的就是曹纯,李通,满宠,文聘之流。而夏侯惇,夏侯渊,魏五子中的其余三人,以及李典都没有随军前来。参谋只带来了贾诩,田畴,娄圭,其中贾诩因为不赞同与孙刘联军决战,曹操又将其留在江陵,所以实际上只有田畴,娄圭两人,此两人虽有谋略,但比之周瑜等人自是不及。
=====================================================

周瑜战将而已,远非谋士,他可不是演义记载得这么全能的。周瑜对于赤壁的判断,更多的是体现出的是胆识。
娄圭在历史记载中说他每有奇谋,他和周瑜本来就不是一个职业的人。

不错,我是那周瑜来跟贾诩,田畴,娄圭来比教,但我并没说他是谋士.周瑜的军事谋略不需怀疑.


总的来说,我发觉你很喜欢钻牛角尖,看问题先入为主,希望客观一点! [/quote]
哈哈! 求同存异!

人看问题总有主观一面,你敢说你没有吗?

请不要说什么你无语的话,我更没有不信三国志,我所有证据出自三国志,现在就给你看两段三国志!

《武帝纪》
“十二月,孙权为备攻合肥。公自江陵征备,至巴丘,遣张憙救合肥。权闻憙至,乃走。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备遂有荆州、江南诸郡。”这里每一个字出自《武帝纪》!周瑜哪里去了?他不是对赤壁之战居功至伟吗?
《先主传》
“权遣周瑜、程普等水军数万,与先主并力,与曹公战於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先主与吴军水陆并进,追到南郡,时又疾疫,北军多死,曹公引归。”这一篇是刘备的传,请问赤壁的主角又是谁啊?
孙盛曰:刘备雄才,处必亡之地,告急於吴,而获奔助,无缘复顾望江渚而怀后计。江表传之言,当是吴人欲专美之辞。
江表传有溢美之词,不是我先说的吧,你又何尝不先入为主! 不考虑史料的来源和立场!
顶部
性别:男-离线 Hawk_cn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偏将军
功绩 4
帖子 396
编号 59379
注册 2006-2-8




QUOTE:
原帖由暂时发言马甲于2006-02-08, 17:35:48发表

QUOTE:
原帖由Hawk_cn于2006-02-08, 14:26:39发表
对,诸葛亮不可以轻视,但是他也远远没有太高的地位。

《三国志》在记述的时候由于作者的不仔细,其实错误不少。

比如:赵云传里面说“亮率云与张飞等俱溯江西上......”这里明显有误
同书张飞传说:“飞与诸葛亮等溯流而上......”诸葛亮传“亮与张飞、赵云等率众溯江......”先主传“诸葛亮、张飞、赵云等将兵溯流定白帝、江洲、江阳......”

可见,赵云传里的“亮率...”的率字很有问题,陈寿在这里想当然了,没有仔细查考,诸葛亮当时无权统帅赵云等人,更别说张飞了。和关羽同镇荆州无从谈起,原文是“先主留诸葛亮、关羽等据荆州”(先主传)这里明显是追述的口气。唯有诸葛亮传种写“亮与关羽镇荆州”这一句我觉得是值得商榷的。

最明显的事例是诸葛亮、张飞、赵云在江州擒严颜的时候还没有分军,那么从义释严颜一事来看,谁是主将,不言而喻了!

诸葛亮无权率领张飞,但是无权率赵云似乎就有些假了, 此前是谁指派赵云截江留下阿豆刘禅的? -----诸葛亮命令赵云去的.


陈寿没有想当然, 而除了张飞传, 其他三传里诸葛亮都是荆军入川的将领排名排头的. 从中可知: 诸葛亮率的是赵云, 与张飞一同进川, 与张飞分定诸县. 并不是率领赵云与张飞两人. 诸葛亮, 张飞各率一军. 而赵云归诸葛亮一路.

赵云军阶在诸葛亮之上,怎么可能用营长来统帅团长嘛。截江明显不是诸葛亮的命令,刘备当时是任命赵云掌内事的,又不是诸葛亮。

《云别传》
此时先主孙夫人以权妹骄豪,多将吴吏兵,纵横不法。先主以云严重,必能整齐,特任掌内事。权闻备西征,大遣舟船迎妹,而夫人内欲将后主还吴,云与张飞勒兵截江,乃得后主还。

那里写到是诸葛亮命令的?请不要受演义影响好不好?

事实就是事实,赵云军阶高于诸葛亮,按常理就可以推理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Hawk_cn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偏将军
功绩 4
帖子 396
编号 59379
注册 2006-2-8




QUOTE:
原帖由赤炎天尊于2006-02-08, 17:29:42发表

QUOTE:
哈哈~请问三国志的来源是哪里?

正是各国在此之前的官修史! 所以三国志常常出现颠三倒四,前后矛盾的情况!

更何况正是三国志的魏书中对东吴的战绩未提只言片语!

三国志在写每个人的时候春秋笔法严重,我在此之前举过张飞张合巴西之战双方记载迥然不同的例子,你可以去查看。这些我想熟悉三国志的人都会知道,我不用多说! 

这种尽人皆知的事好象没什么值得炫耀吧~~~~

我有炫耀吗?
我拿出这些证据不正是为了请你有选择性地看历史,不要以为史书上写的都是准确无误的。至于你因此说我不信三国志,我表示遗憾!这样才是扣帽子。
现在所谓赤壁之战的内容绝大部分来自吴书,这样偏信一家是不对的?我就是想说明这个问题,请问我错了吗?
关于吴书和江表传(赤壁的又一大资料来源)的问题,请看上面孙盛的评述,古人已经替我把话说得很清楚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蓝纱枫

Rank: 8Rank: 8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65
帖子 1081
编号 1803
注册 2003-11-3


发表于 2006-2-8 18:2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Hawk_cn于2006-02-08, 17:47:13发表
赵云军阶在诸葛亮之上,怎么可能用营长来统帅团长嘛。截江明显不是诸葛亮的命令,刘备当时是任命赵云掌内事的,又不是诸葛亮。

《云别传》
此时先主孙夫人以权妹骄豪,多将吴吏兵,纵横不法。先主以云严重,必能整齐,特任掌内事。权闻备西征,大遣舟船迎妹,而夫人内欲将后主还吴,云与张飞勒兵截江,乃得后主还。

那里写到是诸葛亮命令的?请不要受演义影响好不好?

事实就是事实,赵云军阶高于诸葛亮,按常理就可以推理了。

发现Hawk_cn兄讨论时好象忘记了关键的一点:

职务跟权力并不一定成正比

并不是说一个人官位高,他的权力就一定高。

就以蜀汉来说,刘琰是车骑将军,而王平是讨寇将军。

不过,王平统领的兵权就高于刘琰。


《三国志—赵云传》:先主自葭萌还攻刘璋,召诸葛亮。亮率云与张飞等俱溯江西上,平定郡县。

这里,“率云”跟“与张飞”是两个不同的状语,也就是说,当时刘备召诸葛亮入蜀,诸葛亮率领赵云,与张飞等人入蜀。所以,入蜀其间诸葛亮与张飞应该是互不统属。


至于赵云截刘禅,的确是有记载其由诸葛亮派遣:

《汉晋春秋》:先主入益州,吴遣迎孙夫人。夫人欲将太子归吴,诸葛亮使赵云勒兵断江留太子乃得止。


虽然按照《云别传》,赵云是“掌内事”,但是根据《三国志》,刘备入蜀前给予诸葛亮的权力是“镇荆土”。相比之下当然是诸葛亮权力高于赵云。

《三国志—廖立传》:先主入蜀,诸葛亮镇荆土,孙权遣使通好於亮


其实由中郎将率领将军出征的个案,起码在东汉就已经出现,建议Hawk_cn兄查阅一下相关资料。如果Hawk_cn兄实在找不到,必要时我也可以适当提供。


其实Hawk_cn兄只要明白“职务跟权力并不一定成正比”这个常理,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Hawk_cn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偏将军
功绩 4
帖子 396
编号 59379
注册 2006-2-8


嗯,惭愧惭愧!

继续学习,初来乍到,各位不要见笑  

对多有冒犯的朋友,在此致歉!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高木知之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8
帖子 798
编号 16376
注册 2004-8-26


发表于 2006-2-12 22:13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这位同志的精神很好很好。表扬一个。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赤炎天尊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24
编号 59396
注册 2006-2-8


发表于 2006-2-17 15:4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Hawk_cn于2006-02-08, 18:50:14发表
嗯,惭愧惭愧!

继续学习,初来乍到,各位不要见笑  

对多有冒犯的朋友,在此致歉!

兄台诚意可嘉,以史会友嘛。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赤炎天尊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24
编号 59396
注册 2006-2-8


发表于 2006-2-17 15:41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裴松之在注《贾诩传》时曰:”至於赤壁之败,盖有运数。实由疾疫大兴,以损凌厉之锋,凯风自南,用成焚如之势。天实为之,岂人事哉?“


实在替老裴感到悲哀,说出这么没有水准的评论。”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一军之统帅,应知晓基本的天文地理知识,若因此而致败,是统帅人谋之失,岂能归因于子虚乌有的”运数“!《周瑜传》:”又今盛寒,马无藁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 而东吴实施火攻所依靠的东南风,是当地长年流行,周期性出现的”湖陆风“。曹操深知兵法之要,他岂会不知这些。只不过他现在骄逸轻敌,以为自己天下无敌,在种种不利的条件下还坚持要与孙刘联军决战,才有此败。赤壁之败的根本原因在于曹操自身,是人谋之失。曹操在性格上有一个特点,即在顺境时容易骄傲,头脑不清醒,忘乎所以,决定要做的事旁人无法置喙,甚至要杀进柬者。在赤壁之战时他就是这种状态。
顶部
性别:男-离线 78723356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0
编号 57964
注册 2006-1-20


发表于 2006-2-17 19:41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骄兵必败啊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烟锁重楼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2
编号 60258
注册 2006-2-17


发表于 2006-2-18 19:04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赤炎天尊于2006-02-17, 15:41:17发表
裴松之在注《贾诩传》时曰:”至於赤壁之败,盖有运数。实由疾疫大兴,以损凌厉之锋,凯风自南,用成焚如之势。天实为之,岂人事哉?“


实在替老裴感到悲哀,说出这么没有水准的评论。”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一军之统帅,应知晓基本的天文地理知识,若因此而致败,是统帅人谋之失,岂能归因于子虚乌有的”运数“!《周瑜传》:”又今盛寒,马无藁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 而东吴实施火攻所依靠的东南风,是当地长年流行,周期性出现的”湖陆风“。曹操深知兵法之要,他岂会不知这些。只不过他现在骄逸轻敌,以为自己天下无敌,在种种不利的条件下还坚持要与孙刘联军决战,才有此败。赤壁之败的根本原因在于曹操自身,是人谋之失。曹操在性格上有一个特点,即在顺境时容易骄傲,头脑不清醒,忘乎所以,决定要做的事旁人无法置喙,甚至要杀进柬者。在赤壁之战时他就是这种状态。

的确,阿瞒处于弱势和失败之后喜欢装出虚怀若谷的样子.但是一旦好了伤疤望了疼,就开始什么也不放在眼里.
讨伐张绣时候吃了一次亏,官渡之战改过,赤壁老毛病又来了.一把火烧过之后.又开始清醒~~~~~~~~~~~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1-3 20:54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39057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