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原昌豪于2006-01-19, 18:01:27发表
小篆又叫秦篆。……
小篆是秦时通用正体,汉始为隶书替代,仅用于书法。
隶书是由篆书简化、演变而来的。它源于战国,孕育于秦代,形成于西汉,盛行于东汉。秦始皇时,“起于官狱多事,苟趋简易,施之于徒隶。”(《汉书·艺文志》)“官狱职务繁,初有隶书,以趋约易,而古文由此绝矣。”(《说文解字叙》)隶书即用于隶人佐书。它是因当时军政事务繁忙,为适应急就速写文字的需要,由下级官吏创造和推广使用的一种比篆书简易、书写速度更快的字体。
汉隶书原本就是小篆的简化体 居然成了沿用几千年不变的“正体”了 文字原本就是不断走向简化的 到了一些人嘴里居然成了“汉到民国基本不变”了 这样的歪理还要老爷费事来反驳?
前面幾段基本是廢話,即使你證明了“汉隶书原本就是小篆的简化体”,又能如何?
人家開始的論點是“從漢代(即漢隸)到二十世紀,漢字字形的變化比漢字簡化要小”,你要反駁,就應該提出證據,證明從漢隸到二十世紀正體中文,確實有很大的字形差別才對
結果,你們拿出的證據卻是秦代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