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贺兰拍马于2005-12-13, 23:12:17发表
第三回 贾雨村夤缘复旧职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脂本第三回回目作“金陵城起复贾雨村 荣国府收养林黛玉”。脂砚斋读到此,不觉提笔批道:“二字触目凄凉之至!”可见是心有所感。历来关于脂砚斋的身份有多种猜测,但无可否认的是他/她对曹府当日生活场面和经历都十分熟悉,甚至很多时候也参与其中。有人认为他是一位女子,从小与曹公相熟嬉戏过,并且是湘云和黛玉的原型。从诸如此类的批示来看,这样说的确不是没有道理。若果真如此,脂砚斋可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奇女子了,也当得曹公如此写她。
后来普及本的回目不知因何而改,也不知是否曹公所改,或许觉得收养二字过于凄凉也未可知。只是改后的标题“夤缘”二字虽讽刺意味明显一些,那“抛父进京都”几个字读来依然叫人伤心倍至。脂砚斋若见着这回目,怕是还要落泪的。一叹。
第三回的回目,大致有三种。
甲戌本是金陵城起复贾雨村,荣国府收养林黛玉;己卯、庚辰本是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舒序本、甲辰本、列藏本、程甲本文字稍有差异,区别不大,舒序本是托内兄如海酬阃师,接外孙贾母怜孤女,甲辰本、列藏本是托内兄如海酬训教,接外孙贾母惜孤女,程甲本是托内兄如海荐西宾,接外孙贾母惜孤女。细考其意,似乎是己卯、庚辰本最佳,便如贺兰姐姐所言,夤缘讽刺意味明显,抛父读来凄凉之至,其次是甲戌本,最末是舒序等本。昨日买了高阳的《红楼一家言》,他竟然觉得舒序等本最佳,实在不知道从何说起,只是好它意思周全罢了,也不看接外孙贾母怜孤女这句如何苍白。通观全书,高阳有时能够找出周老一些错误,确有见地,然而很多观点不值一哂,和他指摘的那些只能看见对自己有利的证据的学者走了一路,充满了抬学术杠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