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会员
|
搜索
|
统计
|
帮助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影音经典
» 从模糊到清晰:谈电影《罗生门》之改编
兴唐传·瓦岗山异闻录(20150519版)发布
(2015-5-19)
论坛营运现状公告
(2014-8-10)
三国志12pk版下载
(2013-4-20)
《精忠报国岳飞传》制作组对外开放
(2013-1-16)
岳飞传解密剧本发布
(2011-4-12)
招募各版斑竹和网站管理技术人员
(2006-4-19)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打印
|
推荐
|
订阅
|
收藏
|
开通个人空间
|
加入资讯
标题: 从模糊到清晰:谈电影《罗生门》之改编
菜刀
东光侯谏议大夫
★
★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13
功绩
747
帖子
5065
编号
156
注册
2003-8-26
来自
北京
#1
发表于 2004-1-1 00:56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一九五一年,当黑泽明正在饱尝由他指导改编自陀思妥耶夫斯基文学作品的同名电影《白痴》在舆论和票房双双失利所带来的痛苦之时,一个喜讯却从遥远的亚平宁半岛传到了岛国日本,同样是由黑泽明指导同样是脱胎自一部文学作品的电影《罗生门》在威尼斯电影节上一鸣惊人,得到了当年威尼斯电影节的最高荣誉,那一年的那头小金狮在今天看来仍然奕奕生辉,有着岁月无法遮蔽的耀眼光芒,它不但成就甚或说拯救了困境中的导演黑泽明,也为那时在西方观众印象里还模糊不清的日本电影招来了一双双好奇和渴望一探究竟的眼睛。时至今日,《罗生门》已经被公认为世界电影史上经典中的经典,关于它对于日本电影甚至对于亚洲电影的历史意义以及电影中具有创新性质的光影处理和运动镜头等拍摄手法已经有很多人做过专门的研究和论述,恕我不在此拾人牙慧。
我突然想写一篇关于电影《罗生门》的文章,只是因为每每说起此片,我总是感到有一位对于本片的产生具有重要作用的人物也许被我们经常性地习惯性地冷落了,那是一个初入文坛即被夏目漱石称再写十个短篇遂成大师的人,一个神经敏感到连门前有人咳嗽都会大吃一惊的人,此人就是电影《罗生门》的原著小说作者芥川龙之介,上个世纪之初日本文学界的一代鬼才。在芥川发表《竹林中》的时候,黑泽明还只有五岁,而十二年后,当黑泽明已经成长为一个十七岁的少年之时,年仅三十五岁的芥川却带着对人类的怀疑和终身难以派遣的孤独离开了人世。如果没有芥川龙之介的小说,黑泽明会不会得到金狮?这是一个有意思的问题,不知道如果把这个问题抛给黑泽明,他会做何回答。
芥川龙之介和黑泽明,一位是我非常欣赏的作家,一位是我颇为喜爱的导演,但我知道,芥川不是黑泽明,黑泽明也一定不是芥川,他们两个有着不同的世界观和炯异风格,芥川一生都是一个怀疑主义者,他怀疑人怀疑整个世界当然也包括他自己,因此他笔下的世间万物凌乱而模糊充满了不确定性,而善拍武士电影的黑泽明则素来给人一种黑白分明的印象,他的电影中一直有着鲜明的主题和精神追求,黑泽明当然不会陷于芥川原著本身的光环之中而放弃了自己的精神和美学理念,因此我们看到黑泽明镜头里的《罗生门》是一个和芥川原著完全不同的《罗生门》。把这两个人的《罗生门》放在一起做一番比较,也许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黑泽明的电影名为《罗生门》,而实际上影片中的大部分段落的素材都是取自芥川龙之介的小说《竹林中》(又译:丛莽中),《罗生门》其实是芥川的另一篇小说。在小说《罗生门》中,芥川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在四五天前刚刚被主人解雇的仆人来到罗生门下避雨,为了找个地方栖身,他登上了罗生门,发现罗生门上到处都是死尸,与此同时还看到了一个专拨死人头发做假发的老太婆,一开始老太婆的举动令仆人反感,但听完老太婆的理论:“我要是不这么干,那也得饿死呀!我是没有出路才这么干的呀!”之后,考虑到自己同样一穷二白的处境,仆人剥下了老太婆的衣服转身逃走,并留下一句话:“那么,我拨了你的衣服,你也用不着恨我!我要是不这么干,我也就饿死了!”从此可以看出对于小说《罗生门》,黑泽明在电影里也并不单单只是借用了这样一个鬼气森森的题目,影片中结尾部分的情节以及部分主题精神都是起源于小说《罗生门》。电影《罗生门》实际上是黑泽明将芥川两篇小说合而为一的产物。
在小说《竹林中》里,芥川龙之介采取了一种在当时看来颇为新鲜的七人多重叙述手法去完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参与叙述的这七个人物是樵夫、云游僧、捕役、老媪、盗贼多襄丸、武士妻子、武士,整个小说都是由这七个人物的独白完成,中间没有任何的过渡,也没有通常小说中的开头和结尾。
电影《罗生门》沿袭了原著独白内容为主的结构,但也作了相应地调整,首先在第一个独白之前和最后一个独白之后增加了开头和结尾的段落,并且在每段独白之间都加入了过渡段落,通常都是在一个故事之后通过樵夫、云游僧和避雨路人的交谈,慨叹一番,然后引出其中某一个人讲述下一个故事,我想最初黑泽明想到要加入这些过渡的段落的原因也许并不是因为他真要借这三个人的口传达一些什么,主要还是因为电影和文学在叙事上的差异决定的,小说可以通过一个个精练的小标题解决问题,而电影很难做到,因为小说由文字构成,文字始于语言,语言本身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已经被大众所认知接受,而电影由于它相对的纪实性使我们下意识地产生一种所见即真实的印象,所以如果电影也采取这种方式,一个个矛盾的叙述挨得太紧则会让我们不知所措,《罗生门》诞生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可以想象,如果没有这些过渡段落的说明注解和拉开相矛盾的故事之间的距离,当时的观众一定会看得一头雾水。
因为黑泽明为影片设计了樵夫和云游僧在罗生门下避雨的情景,并让这个情景贯穿影片始终,成为一条穿起所有独白的明线,然后通过这两个人物向另一个前来避雨的路人讲述故事来完成叙事,因此在此之后我们所听到的所有故事除去樵夫和云游僧部分是他们自己讲述自己所见之外,其他人的部分则是通过樵夫和云游僧转述他们的独白,这就和芥川原著中由当事人亲口说出就有了明显的区别。
还应当特别注意到的是,电影和小说相比,有些人物独白的倾听者也发生了变化,比如在原著小说中武士妻子的独白那一段的小标题是“来到清水寺的女人的忏悔”,至于女人是面对谁在忏悔还是一个人独自忏悔,小说里并没有明确交待,而小说里武士的独白则是“鬼魂借巫女之口所说的话”,那么到底借巫女之口说给谁听呢,小说也没写明,这和在电影里盗贼、女人和武士的倾听者都是审判官的情境也是截然不同的。之所以特别强调这一点,是因为当一个人面对不同的倾听者的时候,他叙述的方式和内容也许也是不同的,这也正反映了芥川和黑泽明的关注重点的差异。黑泽明把他们三个人放在相同的情景里,把他们的谎言放在光天化日之下,是要以此为我们描绘出一个充满谎言的病态空间,而芥川在小说中只是向我们倾吐了他对人类本身的怀疑,于是芥川小说中的三个人物,只有盗贼是在被审判官审讯的情况下不得不说的,而女人和鬼魂的话却看上去并非非说不可,他们的独白也许更像是自言自语或者是一种在心里的默念,而动机除了保护自己的名誉之外,更多的时候也许更像是一种纯粹的发泄或者说自我安慰,它也许是一种很私人性质的活动,除了欺人,也可能有一定自欺的成分,所以我认为从对于反映人物的复杂内心世界的这一点上来讲,电影对于小说应该说是一种简化,黑泽明只是用他们来作为自己电影主题的前期铺垫,只是一种图景展示,因此电影中人物的目的和动机较小说来讲显得简单了一些。
芥川小说和黑泽明电影中的主要人物都是七个,不过小说中的一个人物老媪被黑泽明在电影中去掉,这个人物在原著小说中还是颇为重要的,她是武士的妻子真砂的母亲。在她的独白中,也许同样是出于某种私人目的,他说到武士“性情温和,绝不会招人嫉恨”,并且认为自己的女儿“性格刚强,几乎赛过男子”。这个人物在小说中的重要性在于她是介乎于客观叙述和主观叙述之间的人物,在小说中的七个人物叙述的顺序中,她第四个出场,正好是处于中间的部位,前面的樵夫、云游僧和捕役的独白虽然也有相互矛盾的地方,但由于他们的话并不像盗贼、女人和武士的话那样直接影响到自身利益,所以可以把他们话看作一种的对于所见相对客观的陈述,而老媪这个人物的身份很有趣,虽然她不是和案件有关的人物,但她已经和案件的主要人物有了亲缘关系,所以她所说的话自然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和虚假性,而这主观性和虚假性毕竟没有后面三个人给我们来的感觉强烈,因此我们可以把她看作是一个由相对清晰向模糊过渡的人物,从这个人物出场开始事件便开始逐渐走向模糊了,直到最后三个人物的各执一词,芥川由此把我们引向了无解的迷宫。而至于黑泽明为什么要拿掉这个人物,我想也许是因为小说中的老媪独白只是对武士和她女儿的品行做了一番主观评价以及恳求官府捉住盗贼,并没有叙事性质,黑泽明可能认为把这一段纯粹的语言描述放到电影中并不好表现,而且由于黑泽明和芥川所要表达的主题不同,如前面所说的,对于黑泽明来讲,小说中的一切事件只是为了表达他的新主题所做的一部分前期铺垫,老媪在电影中并不像在芥川小说中那样能够构成主题本身,因此老媪的段落放在黑泽明的电影中就确实显得有些多余,拿掉也是在情理之中。
黑泽明对于原著最大的改变在于电影在盗贼、女人和武士三个人的独白完成之后,又在小说之外增加了一场樵夫叙述真相的戏,小说中的樵夫一角从原著中的一个模糊的叙述者一变成为了事件真相的目击证人,这就完全改变了芥川小说本身的结构和主题,因为在这里,通过樵夫的叙述,所有的谜团都已经揭开,真相大白于天下,我们看到盗贼、女人和武士这三个人他们在整个案件中的表现和他们自己的叙述都有很大的差异,盗贼并不是那样的英勇果敢,女人也不是那样的无辜可怜,而那位武士则更不是向他自己所描述的那样毅然决然,没错,黑泽明增加的这一场戏是要告诉我们:三个人都在说谎!——这也许也是黑泽明对于芥川小说中的人物所做的判断,也许也是他对于芥川小说所做的解释。
芥川小说最后一段是这样的:“这当儿有谁蹑手蹑脚地走到我身边来了。我想掉过头去看一看,但是不知什么时候我周围已经昏暗下来了。什么人——不知是谁,用看不见的手悄悄地拔掉了我胸口上的小刀。同时,鲜血又涌到我嘴里来。从此,我就永远沉沦在冥世的黑暗之中了。……”这是一段武士借女巫之口所说的话,小说到这里就已经完结,芥川在小说中并没有告诉我们哪个人的话是真的,哪个人的话是假的,如果武士说的话是真的,那么拔掉他胸口短刀的人又是谁?芥川在此给我们留下了悬念。不过我们知道他们其中如果有一个人说的是真话,那么另外两个人所说的一定是假话,当然芥川的小说也并不排除黑泽明所做的那种判断:三个人全撒了谎。
芥川的伟大就在于他提供给我们一个开放式的结尾,让我们自己去思考,他只是向我们呈现了他心里的那一团迷雾,让我们被这团迷雾所困,但他决不负责拨开它。芥川告诉我们:客观真理你是永远也别想搞清楚的。但是,客观真理也许还是被黑泽明搞清了,至少是在电影里。不过由于黑泽明通过樵夫之口直接否定了盗贼、女人和武士的话,那么从小说中搬过来的关于武士的那个究竟是谁拔掉了他心口的短刀的小迷题在电影里就显得多少有那么点多余和故弄玄虚了,因为既然黑泽明什么都知道,他就应当把这个迷题的迷底也告诉我们,或者干脆你就不要出这道题,可黑泽明没有,也许是他忘了。把这个未解的小迷题放在黑泽明的电影中,仿佛是一块粘在洁净玻璃上的小污点,显得多少有那么点碍眼,个人感觉这是本片改编上的一个小小失误。
那么黑泽明放弃了芥川提供的开放式模糊结尾而给了我们一个怎么样的结尾呢?也许是精神和美学理念所致,也许是为了更容易被大众接受,他选择了一个相对光明式结尾:黑泽明首先让樵夫、云游僧人和避雨路人在罗生门下发现一个弃婴,之后让避雨路人剥走了婴儿的衣服,这个情节自然是芥川小说《罗生门》带给黑泽明的灵感,在这里黑泽明对人性的恶的展现达到了影片的顶点,如果是芥川编剧的话,电影也许到这里也就结束了,但黑泽明不是芥川,黑泽明不仅仅要描写恶描写黑暗,他还要从他所描写的黑暗中走出来,于是,我们看到他让樵夫手捧新生地婴儿朝我们走来,他本来也是一个自私的说谎者,但是在影片的最后,他在婴儿的啼哭声中,在云游僧人亲切的目光注视下仿佛也获得了新生,影片的主题又落回到了人如何在病态空间中获得救赎或者自救这一主题上,这也是黑泽明前期电影的惯用主题,并在后来的《赤胡子》中登峰造极,得到了最淋漓尽致的发挥。
芥川龙之介原著小说和黑泽明的电影之间的差别在于,芥川迷恋模糊,芥川人为世间一切就是一片模糊,他在这一片模糊中感到了孤独和绝望,所以芥川在三十五岁时选择了自杀。而黑泽明只是利用了芥川的模糊来表现他主题中人类的病这一部分,正如前面所说,黑泽明描绘谎言制造的模糊只是为了向我们展示一种病态的空间,只是为了勾勒一幅人类的地狱图,但除此之外黑泽明认为人还应该主动去治疗这种病,努力走出这种模糊,所以说黑泽明改编芥川的小说是一种从模糊走向清晰的过程。黑泽明确信:人,是应该能够治好自身的病的。当然,黑泽明本人好像也并不是一直对此抱有信心,毕竟他后来也曾拍摄过一部灰到极至的电影《没有季节的小墟》,并且在那部影片票房失利之后也曾试图自杀。不过,至少在电影《罗生门》里,我们能看到黑泽明还是对人类满含希望和期盼的。
芥川龙之介的《竹林中》和黑泽明改编之后的《罗生门》到底哪个更优秀?芥川提供的那一片迷雾和黑泽明坚定的治病理念到底哪一个更能打动人更令人迷醉?这些问题自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过若以我的趣味,我还是更喜欢也更相信芥川的提供的那一大堆谎言。我相信芥川的模糊。我很难相信黑泽明的治病理念。治病?治什么病?什么是病?我们生活的空间一切皆是病。治不好的是病,治好了的其实又成了一种新的病。人类每时每刻都在不断地加速发展,企图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但每解决了一个问题,就又派生出一堆新的问题,我们好像进步了,而实际上问题却越来越多。我们其实没有什么出路。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吴元叹
轩辕参合右使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70
帖子
4759
编号
682
注册
2003-9-10
家族
轩辕狼党
#2
发表于 2004-1-1 01:05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转贴好的也可以加精,这贴够资格吗?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新世界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3
帖子
276
编号
350
注册
2003-9-3
#3
发表于 2004-1-1 01:2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芥川龙之介在感觉到自己的不能在超越了的时候选择了自杀.死亡来临的时候他好象看到了电线上飞舞的火花.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菜刀
东光侯谏议大夫
★
★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13
功绩
747
帖子
5065
编号
156
注册
2003-8-26
来自
北京
#4
发表于 2004-1-1 01:40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吴元叹
于2004-01-01, 1:05:25发表
转贴好的也可以加精,这贴够资格吗?
不是吧。那各大网站的精华岂不都成轩辕的了?
轩辕正在走一条艰难而有前途的路,就是:只有原创才加精!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栀子飘飘
全椒侯光禄大夫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后将军
好贴
2
功绩
359
帖子
1443
编号
3615
注册
2003-12-21
#5
发表于 2004-1-1 12:38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我以前也写过一个《罗生门》的影评,不过角度不同而已。其实我认为原著小说和黑泽明的电影的最大区别是前者是根本绝望而后者多少还怀有对人性的期望,要不黑泽明也不会在电影结尾接了个农民收养被弃婴儿的尾巴,而且还用象征性手法在结尾以天气的云开雾散象征人性的复苏,这在原著中是没有的。顺便提一句,文中对介川的〈罗生门〉内容做大篇幅介绍我个人以为是蛇足,完全多余。黑泽明自己就曾经说过,他之所以把讲叙故事的背景放在罗生门下并且以此为题,只是象征人类心中恶的迷宫,别无他意,所以我认为笔者文中所说的“电影《罗生门》实际上是黑泽明将芥川两篇小说合而为一的产物”完全是一种主观臆断(因为文章是转的而不是菜刀兄所作我才敢这么直言的 )。对了,还有一部叫〈迷雾〉(又名〈迷离桃花劫〉,金城武主演)的日本电影,也是改编自介川的〈莽林中〉,不过和黑的〈罗生门〉不同的是导演是从情欲的角度刻画人性最根本的物事的,我个人以为那应该算部不错的电影,只是可能〈罗生门〉的名气太大了所以完全把它的光芒也掩盖了,就个人爱好来说,我更喜欢后者,因为我对黑泽明的电影风格不是大感冒。
这几天其实一直在构思一部影评,或者说随笔吧,打算说一说台湾香港以及大陆我个人最喜欢也认为是最优秀的三部青春片(喜欢电影的朋友能猜出是哪三部吗? ),可是由于懒,一直没动笔。能上网的时候就去玩游戏了,不能上网又去睡觉了 。唉,怎么给自己找动力呀?光看不说可不是个标准的好影迷呀。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吴元叹
轩辕参合右使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70
帖子
4759
编号
682
注册
2003-9-10
家族
轩辕狼党
#6
发表于 2004-1-1 12:46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罗生门和〈迷雾〉(又名〈迷离桃花劫〉
哪儿有啊?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菜刀
东光侯谏议大夫
★
★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13
功绩
747
帖子
5065
编号
156
注册
2003-8-26
来自
北京
#7
发表于 2004-1-1 16:49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飘飘兄,在狼牙也看见你那篇说文章不好写的贴子了。我觉得这可能是很多网友都有的苦恼吧(包括区区在下)。
我觉得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我们看得太多,写得太少,造成了“眼高手低”的毛病。这种毛病严重了,就只好搁笔了。所以我认为要想能写,就要天天写点东西,篇幅无所谓,只要保持手上有感觉就行。
也有很多很勤奋的写手有写不下去的情形的,那可能是因为他们正在经历一个“坎儿”。这段时间可能比较长,但过了这个“坎儿”,笔头就会重新变得顺畅。(老桶可能正处于这个阶段吧? )
另,其实看多了老黑的片子,就会发现它们的故事性很强的。我在看第二遍《影子武士》的时候,感觉剧情非常连贯,甚至可以用惊心动魄来形容,一点都不感觉冗长。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栀子飘飘
全椒侯光禄大夫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后将军
好贴
2
功绩
359
帖子
1443
编号
3615
注册
2003-12-21
#8
发表于 2004-1-1 18:08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好晕啊,菜刀兄在水版偶尔看见你的自我介绍才知道原来你就是宫本宝藏呀,搞得我还在想,宫本宝藏那家伙,把我搞到这来自己反倒不见了踪影。哈哈,意外发现,很开心呀。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轩辕史话
> 炎黄春秋
> 我思我在
> 法律探讨
> 三国史话
春秋文艺
> 古典小说
> 诗词歌赋
> 现代文艺
> 韦编三绝
> 对联雅座
> 滴翠亭
> 藏经阁
> 双七钟社
> 笑书神侠
> 辕门射虎
> 虎帐点兵
游戏人生
> 同人战棋手游
> 三国戏英杰传
> 三国鼎立
> 轩辕公会
> 三国志12
> 英雄史诗
> 运筹帷幄
> 人间五十年
> 步步为营
> 游行天下
> 游戏贴图
轩辕工作室
> 兴唐传·瓦岗山异闻录
> 豪华曹操传
> 精忠报国岳飞传
> 《精忠报国岳飞传》制作组
> 大一统演义
> 曹操传MOD作品交流
> 东吴霸王传
> 封神英杰传
> 杨家将
> 吕布传
> 三国无双战略版
> 北宋志·赵匡胤传
> 战旗春秋
> 曹操传MOD制作交流
> 金庸群侠传MOD交流
> 风华录
> 设计与修改
怡情岁月
> 影音经典
> 动漫先锋
> 绘画摄影
> 情感轩辕
> 衣食住行
> 体坛动力
> 谈股论金
参政议政
> 迎宾阁
> 鸿胪寺
> 登闻鼓
> 监造府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4-21 06:26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5918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TOP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
控制面板首页
编辑个人资料
积分交易
公众用户组
好友列表
基本概况
论坛排行
主题排行
发帖排行
积分排行
管理团队
管理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