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恨地无环于2005-09-17, 11:22:37发表
^^
楼主的言论能给人一定阅读趣味 至于内容么……
汉字是表意文字 字符与意义之间的联系是第一位的 但意义与读音 读音与字符之间也有联系
而表音文字是意义与读音关联 读音与字符关联
汉语中有音调 汉语字都是单音节的
而其它语言多数没有音调 导致它们单音节语音的可用种类只有汉语的1/4
因此必须使用多音节词 不然 同音的可能就太高了
多音节表音语言用单音节表意的汉字来书写实在是太牛头马嘴了……
但是 楼主讲的东西似乎又与这个不相干
我想说 日语中的那些源自汉字的字符不是汉字 中国人基本读不准 还是能看懂些许 毕竟日语也属于汉藏语系 与汉语渊源颇深
越南文字虽然用的是法语注音但也不是法语 法国人估计能读准 但是看不懂的 毕竟只是借它的表音系统 语音与意义的联系还是本民族的
至于汉语变化对民族盛衰的影响也是有的
基本理论是:一种语言的语音越丰富 使用者的思维速度就越快
不同语言间比较就例如 用汉语从一数到一百肯定比英语快
在汉语史中 明朝之后汉语中的入声逐渐消失
使明朝后的人思考相同的问题要比前代的人花更多的时间(虽然每个问题只是一点点……)
哦!不得不对你说的是,日语是属于阿尔泰语系日韩-琉球语族,属于汉藏语系的这一说法是一直以来的一种误解~当初使用过的万叶假名(既直接使用汉字作为表音符号的假名)显然不适合日语,因此后来日本才发明了平假名和片假名,韩语也是一样。
再注意一点的是——我这里说的是“文字”而不是“语言”。汉语同其他任何一种语言一样,不可否认的都是先有语言再有文字的。因此汉语同西方表音文字体系的各种语言一样,他首先是由发音来代表意思。
但是作为一种文字,汉字和拼音文字最大的区别就是拼音文字只用来表音,而汉字大部分是用来表意的(有些同时表音与意,只表音的几乎没有)。
我的意思就是说:表音文字会由于方言变化而产生很大的变化,而表意文字则不会由于方言的变化而改编。这就是为什么英语与德语有58%的同源词但不懂德语的英国人却看不懂德文,而中国北方与南方操有很大差异(比如北方方言与闽南语只有46%同源词)的人却可以互相看得懂对方的文字(同一种文字当然能看懂)。
不然的话你可以试试看,如果用汉语拼音来拼写南方比如吴语、粤语、客赣语的各种方言,拼写完了你能够读得懂么?
我这里说的交流不只是口语上的交流,更主要的是指书面上的交流。因为当人类能够到达的地域进一步扩大的时候,交际的方法是通过“驿站”,而并非考每一个人跑来跑去的传话。(那时候还没有发明电话~)
当然其他因素对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我再这里只是说“文字”。
PS:越南语一般认为属于汉藏语系描瑶语族,但也有一种说法认为他是古南越语发展而来,跟汉语的粤语有很大关系,最近更有一种观点认为越南语是属于南岛语系的一支,种种说法不一而足,但是无可争议的是早先越南人使用汉语记录只是使用汉语的读音,后来发明了一种类似汉语结构的表示方法,称做“字喃”,一般由一个表意偏旁与一个表音偏旁构成,有些像汉字的形声字,但是正是因为你刚刚说的那些原因,实际上这种文字也不适合越南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