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三国志9PK点将台之小人物辑录
性别:男-离线 任尔风

Rank: 5Rank: 5
组别 校尉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1
功绩 26
帖子 594
编号 48245
注册 2005-9-8


发表于 2005-9-23 10:29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在轩辕天天挂的情况下,还有这么多人坚持上轩辕,可见论坛对他们是多么重要啊  ,不是天天上轩辕,怎么知道轩辕天天挂呢?
  0号挂挂牛是代表每一名参赛的会员,每天冒着论坛挂掉回帖消失的危险也要上轩辕,这是多么值得大家学习的啊”

在那个征文的帖子看到这段话,还真是道出了我的心声。当初写到第三页的时候我就因为这个原因打算放弃了,后来还是咬咬牙挺了过来。。。回忆一下,在这个帖子里,因为回帖消失而重写也已经有好几回了吧 !所幸痛定思痛,现在已经逐渐养成了回帖前必copy的习惯,希望有时间还是可以继续完善,同时也谢谢大家长期以来的支持!


顶部
性别:男-离线 yutaoshome
(伊利村的矮人斧手)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3
帖子 341
编号 46266
注册 2005-8-22
来自 马来西亚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9-23 18:19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任尔风于2005-09-23, 10:29:52发表
“在轩辕天天挂的情况下,还有这么多人坚持上轩辕,可见论坛对他们是多么重要啊  ,不是天天上轩辕,怎么知道轩辕天天挂呢?
  0号挂挂牛是代表每一名参赛的会员,每天冒着论坛挂掉回帖消失的危险也要上轩辕,这是多么值得大家学习的啊”

在那个征文的帖子看到这段话,还真是道出了我的心声。当初写到第三页的时候我就因为这个原因打算放弃了,后来还是咬咬牙挺了过来。。。回忆一下,在这个帖子里,因为回帖消失而重写也已经有好几回了吧 !所幸痛定思痛,现在已经逐渐养成了回帖前必copy的习惯,希望有时间还是可以继续完善,同时也谢谢大家长期以来的支持!

楼主辛苦了。常常以回来就看楼主有没更新。楼主加油啊!希望常常能看到这样的好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青山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南将军
功绩 21
帖子 2061
编号 1949
注册 2004-11-6
家族 慕容世家


每天都要来运筹看看楼主的帖子,每次都没让偶失望,加油!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司徒破军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84
编号 49059
注册 2005-9-16


发表于 2005-9-23 21:13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任兄继续~!偶顶你!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潇湘暮客
(肖像)

卫国公枢密直学士

Rank: 20Rank: 20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1
功绩 1499
帖子 10442
编号 1983
注册 2004-9-30
来自 长沙
家族 慕容世家


写一个帖子容易,但是坚持写一个帖子不容易  


白天没时间上
晚上倒基本没挂过

经常挂,应该是wt线路问题,我也不太清楚了
我用wt线路的时候偶然挂,但是用dx后就稳定多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任尔风

Rank: 5Rank: 5
组别 校尉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1
功绩 26
帖子 594
编号 48245
注册 2005-9-8


发表于 2005-9-24 00:04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倨傲名士,悖议狂臣——刘巴、廖立

提到荆楚名士,大家自然会想起“卧龙”、“凤雏”,传说中得一可安天下天下的他们已然成为了智慧的象征。其实,还有那么两位不太起眼的人,在当时也是颇受抬爱的,可惜由于性格原因,使他们难以留下广为传颂的美名。。。

刘巴,字子初,零陵烝阳人。此人“少知名,荆州牧刘表连辟,及举茂才,皆不就”。大家别以为他只是不给刘表面子,刘备更是让他耍得哭笑不得,都是姓刘的,差别咱就这么大捏? 历经了种种波折之后,最终刘备还是得到了他,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刘玄德苦苦追求刘子初得整个过程吧!

传说劉表的甥兒周不疑是个神童,刘备很喜欢他,就给他推荐刘巴做老师。刘巴听说以后就拼命推辞,谦虚了一番以后,终于还是没有给皇叔面子。这倒也不说明什么,仅仅是个开头罢了,后面的内容就精彩多了。刘表死后,刘备带着百姓南迁,荆州的士族都跟着刘备走,只有刘巴一个人往北上投奔曹操。曹操高兴极了,就叫他去招抚长沙、零陵等地。没想到赤壁之战曹操惨败,诸葛亮指导刘备的战略就是去夺长沙、零陵等郡。刘备到了零陵,听说刘巴也在这里,兴冲冲的去拜访他,结果刘巴居然跑到交趾去了,“先主深以为恨”,呵呵,三顾茅庐的刘皇叔也怒了,这刘巴还真是过分。

故事当然还没有完,不久以后刘巴又跑到刘璋那里去了。后来就是大家都熟悉的了,刘璋请刘备入蜀,刘巴等人苦谏不成。。。刘备终于还是得到益州,刘巴也终于做了刘备的臣子。这时的刘巴依然还是很有性格:

张飞尝就(刘)巴宿,巴不与语,飞遂忿恚。(《三国志?蜀书?刘巴传》注引《零陵先贤传》)

不知道三哥是不是看老大跟军师“寝则同床”睡出智慧来了,也跑到刘巴那里去睡觉。结果刘巴楞是没有理他,这下连素来敬重文士的三哥也怒了。。。还好孔明从中调解,三哥才没有搞出什么事情来。。。

虽然如此,刘巴还是很有才能的。刘备攻成都时,为鼓励士气,曾许诺城破之日不过问府库财物。所以成都城破,刘璋数年的积蓄被士卒一扫而光。后来,军用乏绝,刘备问计于刘巴。刘巴建议赶铸面值百文的大钱,把货物定出价格,开放市场。结果,那些被士卒抢走的财物很快就回收了。
难怪连诸葛亮也曾称赞说:“运筹策于帷幄之中,吾不如子初远矣。”
刘巴   廖立

廖立字公渊,武陵临沅人。“先主领荆州牧,辟为从事,年未三十,擢为长沙太守。先主入蜀,诸葛亮镇荆土,孙权遣使通好于亮,因问士人皆谁相经纬者,亮答曰:“庞统、廖立,楚之良才,当赞兴世业者也。”

年未三十就被并没有多少领土的刘备任为太守,可见刘备对他是很器重的。而诸葛亮的评价,更是把他与庞统相提并论,这无疑是一种极高的肯定。或许真的是旁人太过肯定了,廖立自己也骄傲了起来。他“自谓才名宜为诸葛亮之贰”,对于李严的地位在他之上很不满意。其实人生不得意也是平常之事,然而他却偏偏要当着蒋琬等人的面把朝廷和群臣们数落个遍,先摘三国志原文如下:

“军当远出,卿诸人好谛其事。昔先(主)[帝]不取汉中,走与吴人争南三郡,卒以三郡与吴人,徒劳役更士,无益而还。既亡汉中,使夏侯渊、张邰深入于巴,几丧一州。后至汉中使关侯身死无孑遗,上庸覆败,徒失一方。是羽怙恃勇名,作军无法,直以意突耳,故前后数丧师众也。如向朗、文恭,凡俗之人耳。恭作治中无纲纪;朗昔奉马良兄弟,谓为圣人,今作长史,素能合道。中郎郭演长,从人者耳,不足与经大事,而作侍中。今弱世也,欲任此三人,为不然也。王连流俗,苟作掊克,使百姓疲弊,以致今日。”

对于这种行为,赏罚有度的诸葛亮自然是不能容忍的。于是廖立就被贬为平民,流放到汶山郡。后来诸葛亮去世,廖立听说以后,垂泣叹曰:“吾终为左衽矣!” 而同样被贬的李严更是大哭病死。。。可怜一身才干从此再无报效之地了,呜呼,早知今日如此,又何苦当初呢?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任尔风

Rank: 5Rank: 5
组别 校尉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1
功绩 26
帖子 594
编号 48245
注册 2005-9-8


发表于 2005-9-24 10:40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来看看他们的能力表:
san9 刘巴: 统19  武20  智72  政80
san10刘巴: 统13  武22  智74  政78
san10廖立: 统14  武19  智68  政79
原以为三国九有廖立的,后来贴头像时居然没有找到,可能是记错了吧。
三国10的刘巴政治反倒低了2点,变成了78,而廖立居然有79,这一点我不敢苟同。虽然2人都有自己的缺点,可是依据有记载的政绩,刘巴应是比廖立有贡献得多。个人认为,刘巴的政治值还是要往上调不少,86左右可能就比较合适了。廖立的智力值比刘巴低不少,这个也符合一般的看法,毕竟这样一个自视过高还大发牢骚的人是不太惹人喜欢的。刘巴虽然也有不为人们所接受之处,但总算再审度运筹方面还是很出色的。。。
------------------------------------------------------------
头像方面,刘巴感觉一幅很正气的样子,虽然微显怒容,但还是没有表现出他不喜结交的性格,不过相对于一些大众脸来说还是算花了功夫的。。。一看到廖立,我就想起崔琰了,都是笑呵呵的,可廖立适合表现成这样一个乐观的状态吗? 仔细看看他的眉目,你就会发现,这笑容里,还藏着一些妒戾之气,看久了还会让人毛骨悚然。。。。。。。。。。。。。。。。。。。。。。呵呵,吓你们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zoustar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偏将军
功绩 4
帖子 361
编号 19225
注册 2004-10-20


发表于 2005-9-24 10:54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U
继续!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不言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49
编号 17216
注册 2004-9-7


发表于 2005-9-24 11:02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楼主继续,加油!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小黑脸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3
帖子 328
编号 30805
注册 2005-1-22


发表于 2005-9-24 11:11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三10里的孔融夸你一句就会声望大增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任尔风

Rank: 5Rank: 5
组别 校尉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1
功绩 26
帖子 594
编号 48245
注册 2005-9-8


发表于 2005-9-24 11:21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小黑脸于2005-09-24, 11:11:34发表
三10里的孔融夸你一句就会声望大增

兄台记错了吧?我怎么没碰到过?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黑十字

白衣伯爵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安北将军
好贴 2
功绩 179
帖子 2792
编号 80
注册 2004-11-9
家族 现视研


发表于 2005-9-24 12:01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先主深以为恨”的恨好像不是愤怒的意思。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桓大司马
(湘中布衣)

长沙郡公
谏议大夫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9
功绩 755
帖子 9950
编号 18150
注册 2004-9-21
来自 潭州
家族 泡泡营


发表于 2005-9-24 12:17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黑十字于2005-09-24, 12:01:35发表
“先主深以为恨”的恨好像不是愤怒的意思。

古文中恨多是遗憾之意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任尔风

Rank: 5Rank: 5
组别 校尉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1
功绩 26
帖子 594
编号 48245
注册 2005-9-8


发表于 2005-9-24 12:23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桓大司马于2005-09-24, 12:17:58发表
古文中恨多是遗憾之意

多谢二位指点,受教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潇湘暮客
(肖像)

卫国公枢密直学士

Rank: 20Rank: 20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1
功绩 1499
帖子 10442
编号 1983
注册 2004-9-30
来自 长沙
家族 慕容世家




QUOTE:
原帖由任尔风于2005-09-24, 0:04:15发表
倨傲名士,悖议狂臣——刘巴、廖立

廖立字公渊,武陵临沅人。“先主领荆州牧,辟为从事,年未三十,擢为长沙太守。先主入蜀,诸葛亮镇荆土,孙权遣使通好于亮,因问士人皆谁相经纬者,亮答曰:“庞统、廖立,楚之良才,当赞兴世业者也。”

年未三十就被并没有多少领土的刘备任为太守,可见刘备对他是很器重的。而诸葛亮的评价,更是把他与庞统相提并论,这无疑是一种极高的肯定。或许真的是旁人太过肯定了,廖立自己也骄傲了起来。他“自谓才名宜为诸葛亮之贰”,对于李严的地位在他之上很不满意。其实人生不得意也是平常之事,然而他却偏偏要当着蒋琬等人的面把朝廷和群臣们数落个遍,先摘三国志原文如下:

“军当远出,卿诸人好谛其事。昔先(主)[帝]不取汉中,走与吴人争南三郡,卒以三郡与吴人,徒劳役更士,无益而还。既亡汉中,使夏侯渊、张邰深入于巴,几丧一州。后至汉中使关侯身死无孑遗,上庸覆败,徒失一方。是羽怙恃勇名,作军无法,直以意突耳,故前后数丧师众也。如向朗、文恭,凡俗之人耳。恭作治中无纲纪;朗昔奉马良兄弟,谓为圣人,今作长史,素能合道。中郎郭演长,从人者耳,不足与经大事,而作侍中。今弱世也,欲任此三人,为不然也。王连流俗,苟作掊克,使百姓疲弊,以致今日。”

对于这种行为,赏罚有度的诸葛亮自然是不能容忍的。于是廖立就被贬为平民,流放到汶山郡。后来诸葛亮去世,廖立听说以后,垂泣叹曰:“吾终为左衽矣!” 而同样被贬的李严更是大哭病死。。。可怜一身才干从此再无报效之地了,呜呼,早知今日如此,又何苦当初呢?

关于廖立之死
我也转一个以前搜集的资料:

法正在刘备取蜀取汉中等战役中建言献策,立下了功劳,取得了成功,这是事实。但是,作为一个谋主,他前前后后留给人的话柄也正自不少。廖立后来大放厥辞,说的那一大篇话,挖苦的就是刘备和法正。诸葛亮为了消除影响,竟治了廖立的罪,其目的是替刘备和法正留个脸面。
  廖立所言如下:
  “军当远出,卿诸人好谛其事。昔先(主)不取汉中,走与吴人争南三郡,卒以三郡与吴人,徒劳役吏士,无益而还。既亡汉中,使夏侯渊、张郃深入于巴,几丧一州。后至汉中,使关侯身死无孑遗,上庸覆败,徒失一方。是羽怙恃勇名,作军无法,直以意突耳,故前后数丧师众也。如向朗、文恭,凡俗之人耳。恭作治中无纲纪;朗昔奉马良兄弟,谓为圣人,今作长史,素能合道。中郎郭演长,从人者耳,不足与经大事,而作侍中。今弱世也,欲任此三人,为不然也。王连流俗,苟作掊克,使百姓疲弊,以致今日。”(前半截是挖苦刘备和法正不会用兵,后半截是挖苦诸葛亮不会用人。)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任尔风

Rank: 5Rank: 5
组别 校尉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1
功绩 26
帖子 594
编号 48245
注册 2005-9-8


发表于 2005-9-24 14:06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管宁割席,华歆拒渡——管宁、华歆、王朗

《世说新语》中有两则这样的故事,分别把管宁和华歆、华歆和王朗的品格进行了对比。虽然作者对三人孰优孰劣进行了一番暗示,但我们并不需要由此判定一个人的品格,而其中真正重要的,是我们由此得到一些什么样的启发。。。

“管宁字幼安,北海朱虚人也。年十六丧父,中表愍其孤贫,咸共赠赗,悉辞不受,称财以送终。长八尺,美须眉。与平原华歆、同县邴原相友,俱游学于异国,并敬善陈仲弓。”由于长期以来此人一直为世人所推崇,此人的行为已然成为圣贤准则,不由得后人妄自疑异了。我们还是先来看看管宁割席的故事把: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

其实就价值观来说,管宁未必对,华歆也未必就错。管宁视金“与瓦石不异”,不喜不憎,用的是平常心,而华歆“捉而掷之”则扭曲了自己的欲望。他一心想与管宁结交,知道管宁是“富贵不能淫”的,所以会有捡起来又马上扔掉的违心之举,这种过份做作显然引起了管宁的反感。 作者在第二件事上也暗示,华歆抛下书本看达官贵人走过,品格也不及管宁清高。  而事实上华歆仅仅是与管宁的志趣不同罢了。 管宁在乱世之中选择了避世的态度,并不见得就是最好的,他的才能并没有对国计民生做出什么贡献。 而华歆则选择了“大丈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职位上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才能,这种态度或许更值得当世人所学习。从三国志记载可以看到,事实上他的作为也是备受世人推崇的。。。

华歆 王朗

再来看看华歆与王朗的对比,我们就可以看到华歆的优秀的一面:

王朗每以识度推华歆。歆蜡日,尝集子侄燕饮,王亦学之。有人向张华说此事,张曰:“王之学华,皆是形骸之外,去之所以更远。”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 :“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王朗表面上大方,实际上是在不涉及自己利益的情况下送人情。一旦与自己的利益发生矛盾,他就露出了极端自私、背信弃义的真面孔。而华歆则是一诺千金,不轻易承诺,一旦承诺就一定要遵守。这样一比较,我们很快就可以分出二人之优劣了。可是会不会存在第三个未记载的故事可以用来衬托王朗呢?
我想肯定是有的。王朗并非不注重行为礼义之人,上面的例子,也只是就一件事情来表现一个方面罢了,片面的评断一个人的品格,显然是有失公允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任尔风

Rank: 5Rank: 5
组别 校尉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1
功绩 26
帖子 594
编号 48245
注册 2005-9-8


发表于 2005-9-24 14:08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来看看他们的能力表:
华歆: 统25 武38 智86 政82
王朗: 统43 武37 智70 政83
遗憾的是三国志游戏里并没有出现管宁,在这里只好讨论华歆和王朗了。看过三国演义的人对这二人的印象都不会太好,一个逼汉帝退位,残忍奸伪;一个被孔明骂死,迂腐无智。然而三国志里对他们却评价很高:“华歆清纯德素,王朗文博富赡,诚皆一时之俊伟也。”究竟该如何评断,只有看各位自己的理解了。
由于本帖就三国九游戏讨论,而三国九本身也是参照演义和三国志各有部分,在这里只好妄自猜测光荣的意图了。 两人政治都很高,看来是参照了三国志的记载的,至于为何王朗高那么一点,似乎不太存在讨论的必要,毕竟这个值不如武力值一般经得起推敲。智力就有很大的差距,我想这个肯定是根据“诸葛亮骂死王朗”一段定位的吧,70的智力在文官中也算比较低了。。。
--------------------------------
头像画得还是比较精致的,两个人职位都比较高,服饰也都还比较得体,两人的神情也比较好的反映了各自的性格(比较倾向于演义里的形象),相对来说还是不错的。不知道如果以后的作品里有管宁的话,会是怎样的形象呢?让我们一起期待吧。。。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任尔风

Rank: 5Rank: 5
组别 校尉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1
功绩 26
帖子 594
编号 48245
注册 2005-9-8


发表于 2005-9-24 14:51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谢谢潇湘兄提供的资料,也希望其他朋友如果发现相关资料也提供出来,大家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淑娟

Rank: 4
组别 校尉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36
帖子 101
编号 217
注册 2003-8-30


发表于 2005-9-24 18:3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华歆、王朗,这二位在演义中的确不算什么好人。由于我个人的劣根性,我依旧固执地以演义为蓝本,对他们嗤之以鼻。《三国志》是否作到足够真实,恐怕也得推敲一番。

此帖是难得一见的好帖子,已经不再局限于SAN9了,连10和历史、演义都有涉及。

俗话说:好帖子一定要顶!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潇湘暮客
(肖像)

卫国公枢密直学士

Rank: 20Rank: 20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1
功绩 1499
帖子 10442
编号 1983
注册 2004-9-30
来自 长沙
家族 慕容世家




QUOTE:
原帖由任尔风于2005-09-24, 14:08:12发表
来看看他们的能力表:
华歆: 统25 武38 智86 政82
王朗: 统43 武37 智70 政83
遗憾的是三国志游戏里并没有出现管宁,在这里只好讨论华歆和王朗了。看过三国演义的人对这二人的印象都不会太好,一个逼汉帝退位,残忍奸伪;一个被孔明骂死,迂腐无智。然而三国志里对他们却评价很高:“华歆清纯德素,王朗文博富赡,诚皆一时之俊伟也。”究竟该如何评断,只有看各位自己的理解了。
由于本帖就三国九游戏讨论,而三国九本身也是参照演义和三国志各有部分,在这里只好妄自猜测光荣的意图了。 两人政治都很高,看来是参照了三国志的记载的,至于为何王朗高那么一点,似乎不太存在讨论的必要,毕竟这个值不如武力值一般经得起推敲。智力就有很大的差距,我想这个肯定是根据“诸葛亮骂死王朗”一段定位的吧,70的智力在文官中也算比较低了。。。
--------------------------------
头像画得还是比较精致的,两个人职位都比较高,服饰也都还比较得体,两人的神情也比较好的反映了各自的性格(比较倾向于演义里的形象),相对来说还是不错的。不知道如果以后的作品里有管宁的话,会是怎样的形象呢?让我们一起期待吧。。。

两人的政治我倒是觉得不算高
再高一点也无妨。

华歆逼死献帝,应该说是为了他所在的政治集团做出了努力,一般人还不敢去呢,背个千秋的骂名可不是好受的。

王朗被骂死,最主要说明诸葛骂的在要害,同时也说明了他还是很有羞耻心的,不是那种死猪不怕开水烫的

他们的骂名,大概是由他们所处的集团决定的吧


要是真有管宁,可以想像其形象为一身正气,清高,却又寒酸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Roalfan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好贴 1
功绩 8
帖子 293
编号 45434
注册 2005-8-12


发表于 2005-9-24 18:48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任尔风于2005-09-24, 14:08:12发表
来看看他们的能力表:
华歆: 统25 武38 智86 政82
王朗: 统43 武37 智70 政83
遗憾的是三国志游戏里并没有出现管宁,在这里只好讨论华歆和王朗了。看过三国演义的人对这二人的印象都不会太好,一个逼汉帝退位,残忍奸伪;一个被孔明骂死,迂腐无智。然而三国志里对他们却评价很高:“华歆清纯德素,王朗文博富赡,诚皆一时之俊伟也。”究竟该如何评断,只有看各位自己的理解了。
由于本帖就三国九游戏讨论,而三国九本身也是参照演义和三国志各有部分,在这里只好妄自猜测光荣的意图了。 两人政治都很高,看来是参照了三国志的记载的,至于为何王朗高那么一点,似乎不太存在讨论的必要,毕竟这个值不如武力值一般经得起推敲。智力就有很大的差距,我想这个肯定是根据“诸葛亮骂死王朗”一段定位的吧,70的智力在文官中也算比较低了。。。
--------------------------------
头像画得还是比较精致的,两个人职位都比较高,服饰也都还比较得体,两人的神情也比较好的反映了各自的性格(比较倾向于演义里的形象),相对来说还是不错的。不知道如果以后的作品里有管宁的话,会是怎样的形象呢?让我们一起期待吧。。。

《三国志》中,钟繇和华歆王朗同传,而且也是一个被《三国演义》过分贬低的人物(主要是能力,不是人品),兄台何不将三人列在一起?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青山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南将军
功绩 21
帖子 2061
编号 1949
注册 2004-11-6
家族 慕容世家


好贴,继续顶!加油!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Yuneunhea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讨逆将军
功绩 6
帖子 617
编号 26881
注册 2004-12-5


发表于 2005-9-24 19:2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顶后顺便再问问楼主~~会不会出少数民族系列啊?

我一直奇怪~~为啥三国志老不出雅丹和越吉这两个人啊~~

最早的霸王大陆到有他们两个~~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三木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68
编号 34489
注册 2005-3-12


发表于 2005-9-24 19:31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没来几天,出了个好帖子!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任尔风

Rank: 5Rank: 5
组别 校尉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1
功绩 26
帖子 594
编号 48245
注册 2005-9-8


发表于 2005-9-24 21:54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淑娟于2005-09-24, 18:30:54发表
华歆、王朗,这二位在演义中的确不算什么好人。由于我个人的劣根性,我依旧固执地以演义为蓝本,对他们嗤之以鼻。《三国志》是否作到足够真实,恐怕也得推敲一番。

此帖是难得一见的好帖子,已经不再局限于SAN9了,连10和历史、演义都有涉及。

俗话说:好帖子一定要顶!

很荣幸淑娟姐姐又来捧场!

我很认真的跟你讲,当初我写这个帖子确实是想催促你写那个蜀汉文臣武将帖,可是到现在你都没有更新,我都快没动力了。。。

等会再帮你顶一次,你就发发慈悲抽点时间来写一下吧,我们等得好辛苦啊!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任尔风

Rank: 5Rank: 5
组别 校尉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1
功绩 26
帖子 594
编号 48245
注册 2005-9-8


发表于 2005-9-24 22:03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答一下前面几位朋友的问题。
1。管宁华歆王朗这一部分主要还是根据《世说新语》得两个故事展开的,虽然钟繇跟华歆王朗在三国志里放在一起,但此处侧重点不同。另外,三国9里的钟繇政治值很高的,似乎也没发现哪里过分贬低他。。。

2。少数民族系列可能有点难,这些人物一般都没有多少记载,演义里有些还是罗老杜撰出来的,所以,除非在后面发现他们有某些有意思的联系,否则不太可能会写。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任尔风

Rank: 5Rank: 5
组别 校尉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1
功绩 26
帖子 594
编号 48245
注册 2005-9-8


发表于 2005-9-24 22:09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潇湘暮客于2005-09-24, 18:44:38发表

QUOTE:
原帖由任尔风于2005-09-24, 14:08:12发表
来看看他们的能力表:
华歆: 统25 武38 智86 政82
王朗: 统43 武37 智70 政83
遗憾的是三国志游戏里并没有出现管宁,在这里只好讨论华歆和王朗了。看过三国演义的人对这二人的印象都不会太好,一个逼汉帝退位,残忍奸伪;一个被孔明骂死,迂腐无智。然而三国志里对他们却评价很高:“华歆清纯德素,王朗文博富赡,诚皆一时之俊伟也。”究竟该如何评断,只有看各位自己的理解了。
由于本帖就三国九游戏讨论,而三国九本身也是参照演义和三国志各有部分,在这里只好妄自猜测光荣的意图了。 两人政治都很高,看来是参照了三国志的记载的,至于为何王朗高那么一点,似乎不太存在讨论的必要,毕竟这个值不如武力值一般经得起推敲。智力就有很大的差距,我想这个肯定是根据“诸葛亮骂死王朗”一段定位的吧,70的智力在文官中也算比较低了。。。
--------------------------------
头像画得还是比较精致的,两个人职位都比较高,服饰也都还比较得体,两人的神情也比较好的反映了各自的性格(比较倾向于演义里的形象),相对来说还是不错的。不知道如果以后的作品里有管宁的话,会是怎样的形象呢?让我们一起期待吧。。。

两人的政治我倒是觉得不算高
再高一点也无妨。

华歆逼死献帝,应该说是为了他所在的政治集团做出了努力,一般人还不敢去呢,背个千秋的骂名可不是好受的。

王朗被骂死,最主要说明诸葛骂的在要害,同时也说明了他还是很有羞耻心的,不是那种死猪不怕开水烫的

他们的骂名,大概是由他们所处的集团决定的吧


要是真有管宁,可以想像其形象为一身正气,清高,却又寒酸

再高就估计要达到钟繇的水平了,呵呵,三国志里他们确实是写在一起的。

管宁作为武将出现的可能估计还是不大的,呵呵,虽然我也很想看到,但三国志里一般不会把归隐的人拿出来,像水镜先生等人也只能作为事件人物出现。。。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任尔风

Rank: 5Rank: 5
组别 校尉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1
功绩 26
帖子 594
编号 48245
注册 2005-9-8


发表于 2005-9-25 02:10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淮南三叛,司马专权——王凌、毋丘俭、诸葛诞

在曹魏时期,为了反对当时掌握中央大权的司马懿父子,淮南曾经发生了三次叛乱。第一次是王凌,为扬州都督,外甥令狐愚为兖州刺史,“舅甥并典兵,专淮南之重”。第二次为毌丘俭,也是扬州都督,文钦为扬州刺史,二人手下有兵五、六万。第三次为诸葛诞,仍是扬州都督,拥有“淮南及淮北郡县屯田口十余万官兵,扬州新附胜兵者四、五万人”。军队都不可谓不多,但由于司马懿父子挟中央集权之势,调动全国兵力来镇压,三次叛乱很快都失败了。从嘉平三年(251)到甘露二年(257)短短七年之间,在同一个地区发生三次叛乱,司马氏都能迅速平定,足见此时司马氏掌权已成了大势所趋了。

究其叛乱的原因,一般认为是曹氏与司马氏斗争的一种表现。此时司马氏当权,诛伐异己,曹氏旧臣人人自危,颇受曹氏旧恩的他们自然是要有所表示了。然而,我们仔细想想就会发现,三次叛乱之地都是极具战略价值的淮南,而且起事者都是挚有重兵的权臣,这其中会不会有“魏”亡其鹿,天下共逐之的意思呢?让我们逐个来看一下这三次叛乱吧。

                        王凌   
王淩字彦云,太原祁人,王允的侄儿。少年时王允被李傕、郭汜所害,他与兄弟“逾城得脱,亡命归乡里” ,后来投奔曹操建下不少功绩。他曾经与张辽等人讨伐孙权,击破吕范所部。后来又与曹休征吴,奋力突围,救出了曹休。徙为扬、豫州刺史时,政绩也不错,“咸得军民之欢心”。

后来他做了扬州都督,外甥令狐愚为兖州刺史,于是“舅甥并典兵,专淮南之重”。这个时候他就有反叛的实力了。 《魏略》记载:“凌闻东平民浩详知星,呼问详。详疑凌有所挟,欲悦其意,不言吴当有死丧,而言淮南楚分也,今吴、楚同占,当有王者兴。故凌计遂定。”  可以看出,他叛乱除了对魏王室的忠心,还是有过王霸之业的想法的。可惜后来他还未做好一切准备,手下就有人告密了,第一次叛乱被扼杀在萌芽状态。

                       毋丘俭  
毋丘俭字仲恭,河东闻喜人。任幽州刺史时,他随司马懿讨伐公孙渊,平定了辽东,后来又成功地征服了高句丽,看来此人还是很善于打仗的。
他与文钦发动的第二次叛乱倒是有点莫名其妙。在给皇帝的上表中,他们居然主张要废黜司马师,而要拥护司马昭——“弟昭,忠肃宽明,乐善好士,有高世君子之度,忠诚为国,不与师同。臣等碎首所保,可以代师辅导圣躬。”  不知道是想挑拨司马兄弟的关系还是胡乱地找个借口就起兵了,总之这次叛乱仍然是很不成功的。司马师“令诸军皆坚壁勿与战”,结果他们进退不得。又由于淮南多是军屯的世兵,所以出现“淮南将士,家皆在北,众心沮散,降者相属”的情况,士气十分低落。这次叛乱还遇到了邓艾这个对手,结果可想而知。。。

san9诸葛诞san10诸葛诞
诸葛诞字公休,琅邪阳都人,诸葛亮族弟。他与诸葛亮、诸葛谨兄弟三人“并有盛名,各在一国。于时以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世说新语.品藻》注云:狗乃“功狗”之狗,虽非龙虎之比,亦甚有功之人,故曰并有盛名。)。毋丘俭叛乱时他站在司马氏一边,击破了救援的吴军,于是“进封高平侯,邑三千五百户,转为征东大将军。”  然而很快他也坐不住了。

《诸葛诞传》记载“诞既与玄、扬等至亲,又王凌、毌丘俭累见夷灭,惧不自安,倾帑藏振施以结众心,厚养亲附及扬州轻侠者数千人为死士。” 这个时候他以防吴为由“复请十万众守寿春,又求临淮筑城以备寇,内欲保有淮南”,其实是已经有了割据的想法了。但后来朝廷要“欲入度之” 来安抚他,而“诞被诏书,愈恐,遂反。” 这次叛乱的规模很大,吴军也积极响应,还把上次叛乱逃亡到吴的文钦也派了过来。然而兵虽然多,粮草却被人烧了,出城投降的人越来越多。此战司马昭采取围而不攻的办法,又采用钟会的计策诱全端、怿率众数千人出城投降,于是城中大骇。恰恰这个时候诸葛诞与文钦又起了内讧,结果文钦被杀,他的两个儿子越城投降。司马昭听钟会计不杀而赦之,使将数百骑巡行城外,呼曰:“文钦之子犹不见杀,其余何惧!” 这个时候,城内守军的军心已完全涣散,城破已指日可待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任尔风

Rank: 5Rank: 5
组别 校尉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1
功绩 26
帖子 594
编号 48245
注册 2005-9-8


发表于 2005-9-25 02:15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来看看他们的能力值:
王  凌:统70  武61  智72  政83
毋丘俭:统81  武76  智47  政64
诸葛诞:统80  武70  智76  政76
这三个人都立过不少战功,所以叛乱时未能动兵的王凌也有70的统帅值,还算比较合理。另外2位虽然叛乱失败了,但从超过80的统帅值来看光荣还是肯定了他们的统兵才能。个人认为毋丘俭还可以高一点,高句丽平叛一事可以给他再加几分。另外,三国志记载“(俭)迁左将军,假节监豫州诸军事,领豫州刺史,转为镇南将军。诸葛诞战于东关,不利,乃令诞、俭对换。诞为镇南,都督豫州。俭为镇东,都督扬州。”从这一点看,似乎也可以推断毋丘俭在军事方面是要强于诸葛诞的。
武力值没有什么好讨论的,估计都是随便给的。智力方面,我要为毋丘俭大声叫冤,这个平定高句丽并“刻石纪功”的人决不至于只是凭借匹夫之勇的。何况他还作过洛阳典农这样的职位,还对当时“时取农民以治宫室”的情况上疏谏止。这样一看,他的智力值和政治值应该都上70才比较合理。
诸葛诞的四围都还比较合理,这里就不多说了。比较有趣的是他儿子叫诸葛靓,跟他伯父名字谐音,呵呵,不知道当初取名时怎么考虑的。
-----------------------------------
再来看看头像。
王凌的过于草莽了,怎么说也是王允的侄儿,印象中稍微文雅一点可能要适合一些,又或者换成常服要比着铠甲的形象要好。
毋丘俭就很有名将气度,个人比较喜欢这张。眼神也很深邃,铠甲斗篷什么的也能比较好的衬托这个人物。
九代的诸葛诞真是恐怖,画得像只猩猩,再加上一付不可一世的表情,很难让人联想到这人还是诸葛亮的族弟。   很显然光荣也意识到了这点,到了十代,就画得有气质多了。冷竣的眼神,精致的冠带铠甲,还特意留出一些乱发,看得出来还是画了很多心思的。但是不知为何总感觉画面有些跳,不如毋丘俭的那张来得自然。。。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Roalfan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好贴 1
功绩 8
帖子 293
编号 45434
注册 2005-8-12


发表于 2005-9-25 09:0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任尔风于2005-09-24, 22:03:12发表
回答一下前面几位朋友的问题。
1。管宁华歆王朗这一部分主要还是根据《世说新语》得两个故事展开的,虽然钟繇跟华歆王朗在三国志里放在一起,但此处侧重点不同。另外,三国9里的钟繇政治值很高的,似乎也没发现哪里过分贬低他。。。

2。少数民族系列可能有点难,这些人物一般都没有多少记载,演义里有些还是罗老杜撰出来的,所以,除非在后面发现他们有某些有意思的联系,否则不太可能会写。

呵呵,原来是“笑杀子鱼贪富贵,岂如白帽自风流。”
在这里钟繇的政治是没给低,但是身为前军师并镇守长安的钟繇在san9里统率和智力都给低了。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5-5 00:16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30880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