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坑未填挖新坑,我思我在,轩辕史话,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标题: 老坑未填挖新坑, 策划: 写金融经济小总结
性别:未知-离线 幽浪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士兵
级别 平北将军
好贴 1
功绩 8
帖子 1923
编号 23580
注册 2004-11-10


--


顶部
性别:女-离线 天宫公主
(司徒家的颖颖)

虞国公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6
功绩 517
帖子 11552
编号 1037
注册 2004-10-25
来自 天津
家族 司徒实业


发表于 2005-9-13 23:29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我的初衷是想写一个完全以博弈为中心的经济/金融文章.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幽浪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士兵
级别 平北将军
好贴 1
功绩 8
帖子 1923
编号 23580
注册 2004-11-10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幽浪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士兵
级别 平北将军
好贴 1
功绩 8
帖子 1923
编号 23580
注册 2004-11-10


--
顶部
性别:女-离线 天宫公主
(司徒家的颖颖)

虞国公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6
功绩 517
帖子 11552
编号 1037
注册 2004-10-25
来自 天津
家族 司徒实业


发表于 2005-9-13 23:42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知道"此后谬误"英文怎么说么? 有点对不上号. (或者给予简介/举例也行)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幽浪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士兵
级别 平北将军
好贴 1
功绩 8
帖子 1923
编号 23580
注册 2004-11-10


嘿嘿,我不懂英文。所以我还是把我写的东西清空吧。没点针对性了。
顶部
性别:女-离线 天宫公主
(司徒家的颖颖)

虞国公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6
功绩 517
帖子 11552
编号 1037
注册 2004-10-25
来自 天津
家族 司徒实业


发表于 2005-9-14 00:22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幽浪于2005-09-13, 23:23:42发表
博弈在经济学中是做为决策不可预测的一个补充成分。其他还有诸如“此后谬误”

发现,此后谬误也有等同于博弈的倾向。

如果,以经济学为研究主体并切合标题,提纲似乎已失经济学之旨趣。

学问有时需划地为牢,否则任何一问学科都可以上升为哲学,政治。那个时候,就不是搞学术了,通俗的说法:那是搞阴谋的。

1. 我这方面的知识是在国外学的, 对很多中文专业用语不太熟悉. 不过一般情况也是可以显查出来的... 不过你所提到的"此后谬误", 我在网上翻了久都没有找到. 暂且不能对此做任何答复.

2. 我认为现代经济学, 博弈论已经占领主导地位, 甚至可以说整个现代经济学(除试验经济学外), 都是建立在博弈论的根基上. 经典的微观/宏观论调, 在一流前沿学术杂质上(例如: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基本已经消失灭迹, 它们主要的生存空间已经退缩到本科教科书中了.

3. 打算把金融放里面一个主要原因也在于, 宏观经济学里太多的概念是极其模糊的(例如: 利息, 汇率等). 把它们从逻辑上严格话, 我最了解(也最喜欢)的方式还是走博弈这条路. 当然, 这就必须要相当雄厚的金融方面的理论基础. 不过我承认, 可能在我写完第八章前, 金融/经济这两坐山可能不会有什么联系的.

P.S. 此贴完全是讨论贴... 真正动笔还且呆一阵子呢... 先填完物理那边再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孤山夜话

Rank: 8Rank: 8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02
帖子 1003
编号 3536
注册 2003-12-19


发表于 2005-9-15 13:33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不不不,楼主,其实在国外学习有一个好处,就是不必被无所谓对错的翻译搞的头晕闹胀了,一些华语地区的翻译方法实在有差异,有时弄得人头都大了,小可眼中的博弈论,关键是对是否可以对信息充分进行预期,一次性静态博弈只需要预计本期,所以影响不大,而对于多次动态博弈的影响很大,尤其比如财政、金融属于宏观模型,初次博弈预计的微小偏差,可能会导致一个很大的谬误,其实中央银行利率体系的变化,反映到现实生活中就是一种博弈;但说到预期,小可认为理性预期学派可能会较好的把经济、金融和博弈论联系到一起,不知是否和您所在的学校所崇尚的学派有抵触,其实小可是一个外行人,给楼主添麻烦,实在不好意思。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寂寞空手道

Rank: 8Rank: 8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右将军
好贴 5
功绩 129
帖子 1027
编号 40131
注册 2005-6-3
来自 上海


发表于 2005-9-15 14:04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好大一个坑!不会是你的博士毕业论文的内容组成部分吧!

希望看到你的精彩文章。

窃以为,西方经济学的很多观点都是基于假设的,比如自由市场假设、理性行为假设等等。所以相关的理论被应用到实际的案例中的时候,往往具体的执行结果会与模型产生非常大的差异。(好像有点混沌的味道哈!)这样一来,模型就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意义。

不过,作为理论研究,还是很有意思的。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8 20:56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3458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