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天公将军于2005-08-20, 23:38:45发表
1. 如果诸葛亮采纳魏延的建议, 他也大可以象韩信那样, 选精锐之精锐, 实施加强训练, 让这些军队的战斗力也达到以一当百的程度上. 如果魏延突然出现在长安城下, 夏侯懋不比当年章邯慌才怪呢. 人家章邯好歹也是做掉过陈胜, 项梁的名将, 可夏侯懋呢?
P.S. 雍王名字叫章邯, 不是甘章.
2. 邓艾偷袭成都, 在某种程度上也冒了和魏延同样的危险. 撇开姜维部不论, 蜀国还有棉竹的诸葛瞻部, 成都的刘禅部. 不论将领素质, 从军队数字而言, 那个单独单位都能把邓艾人给吞了. 但这些负面性还是每个奇袭者都会遇到的. 邓艾知道其中之险, 他成功了. 夏侯懋要是迎战魏延, 下场又怎知比章邯, 诸葛瞻好到哪去呢? 夏侯懋最理智的应变是坚守城池... 但他这中水准的人, 犯下诸葛瞻或更严重的错误, 的机会还是很大的.
历史上奇袭失败的例子的确不少, 但这最关键的因素还是取决于敌方将军的临危应变能力.
百里视千里奔袭郑国, 而兵败淆山, 何也? 晋文公虽死, 却托孤于大夫赵衰. 对春秋熟悉的朋友们, 当然知道赵衰绝非等闲之辈. 百里视的军队自然遭到了灾难性的截击.
反观我举的这四个成功例子: 除韩信的对手章邯不算白痴以外, 其他的诸如: 刘禅, 囊瓦, 淳于琼, 那个不是酒囊饭桶? 奇袭这些人为大将的地方, 军闻变将先乱, 故尔防守部队虽众, 基本都是一触即溃. 所以魏延在考虑袭击长安/潼关时, 第一眼就瞄上了夏侯懋这个膏粮哥, 想在他身上做文章, 也是非常理智的想法. 试问, 夏侯懋更象囊瓦, 淳于琼他们呢, 还是赵衰那样的呢? 如果长安守将是曹真/张郃之流, 魏延断然不会提出次建议的.
1 那么割断三王联系和项羽主力东出这两项更为重要的条件上哪满足?集结精锐也不可能大部队偷袭,因为曹魏还没到完全没探查边境状况的地步,诸葛亮北屯汉中早为曹魏所知。
2 邓艾数量还有多少呢?只要过得了江由,诸葛瞻只能苦守,出击是找死,打仗不是看数量,而是看军队的质素,留在成都的部队早就已经被刘禅废了武功了。更重要的是,成都附近诸郡已经被调去支援姜维,再无兵可抽了。过了江由的邓艾,已经无人可挡,姜维根本抽不了身,他是抵住了钟会,同时他自己也被钟会给扣住了。
最后,诸葛瞻失败了,蜀就完全再无机会,夏侯懋失败了,曹魏远没到失势的地步,这才是重点,您怎么不提提这个点子上的区别?从张合急增陇右的速度来看,曹魏都城的部队绝对不是什么“远水”啊。更何况还有雍凉诸军尚在,就长安守军被破就得势了?
你举的四个例子,我所知的三个都具备有魏延所远不具备的条件。
如果您的观点仅到长安为止而不对之后的战事做出考虑,魏延之计是很好的计划。问题在于诸葛亮恰恰不仅仅只是考虑得长安,得了长安战役也远远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