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青蓝于2005-08-16, 18:51:08发表
曹操的屯田效在初期,不是以消亡来否定屯田的功用。而是用屯田的那个消亡的动态过程来演证屯田并非长久之良策。
扶植自耕农的典型例子是河东郡,比较突出的官员是杜畿、郑浑。
-----曹操哪去了?
对兴修水利已经说过了,一统后大修水利和土地整理有利于民这是不用说的,但是这就代表了高水准的治理手段了?不见得。
不好意思,商业,手工业的发展上,从曹操,到曹丕,再到曹睿物价不是催向稳定,而是越见飙升。真正有重大力度的发展乃至恢复都并不甚见效,要说这一些做得不错,可以,用其来论证治理水平,决不会非常之高,而且也并非一人之策。
各项政策均要由曹操点头?不一定,在曹操的绒马半生里,那段时间的政策由谁策划又由谁来实施的?况且点头代表的是治理,还是用人识人呢?这一点谁都清楚。
其功劳分配?您觉得一个公司长久的由老板下命令和做决策,下属办实事,是老板对公司的贡献大,还是那个下属对公司的贡献大?还管理学?抱歉的说句啊~ 荀文若在曹魏的经济发展扮演的角色正是管理者的身份。曹操,只是一个股东加参加部分管理的态度罢了。
照这样说曹操基本就是个笨蛋了。曹操打仗也经常采用谋士的计谋而不是自己想的。
把握战略方向,实际工作放给底下的人做才是王者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