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会员
|
搜索
|
统计
|
帮助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炎黄春秋
» 关于乾隆之母的考证(第二节)
兴唐传·瓦岗山异闻录(20150519版)发布
(2015-5-19)
论坛营运现状公告
(2014-8-10)
三国志12pk版下载
(2013-4-20)
《精忠报国岳飞传》制作组对外开放
(2013-1-16)
岳飞传解密剧本发布
(2011-4-12)
招募各版斑竹和网站管理技术人员
(2006-4-19)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打印
|
推荐
|
订阅
|
收藏
|
开通个人空间
|
加入资讯
标题: 关于乾隆之母的考证(第二节), 原创
qzb001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65
编号
40686
注册
2005-6-10
#1
发表于 2005-6-22 17:58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关于乾隆之母的考证(第二节)
(钱治冰)
上文我们已经基本考证出乾隆生母姓钱,那乾隆生母钱氏是哪里人呢?雍正.乾隆王朝的钱姓大臣很多,超出了历史上的历朝历代,包括乾隆年号本身就含有吴越国太祖皇帝钱镠的谐音。下面我将从乾隆六下江南和乾隆对钱氏深厚感情的等历史事实继续为大家考证。
从乾隆十六年(1751)到乾隆四十九年(1784) 乾隆共有六次南巡。乾隆六下江南有三大功绩那就是修筑浙江海塘和整顿吏治及蠲免天下钱粮。但也有人说乾隆六下江南是为了寻求自己的身世之谜,南巡的三大功绩乃是顺路之举。那我们就先看看乾隆六下江南的路线。乾隆十六年正月十三日(公元1751年),乾隆从北京出发,开始第一次南巡。南巡路线确定为:渡黄河后乘船沿运河南下,经扬州、镇江、常州、苏州、嘉兴至杭州。过嘉兴时指名要上烟雨楼。 以后五次南巡路线与第一次路线上虽略有差异,而每次必经嘉兴,到嘉兴必上烟雨楼。我们尤其要注意的是,乾隆十六年(1751).乾隆二十二年(1757).乾隆二十七年(1762).乾隆三十年(1765)也就是说乾隆前四次南巡,乾隆都是侍奉其母亲孝圣皇太后南巡的。乾隆母孝圣皇太后(1692-1777)对江南景色独有情钟,因此乾隆每次南巡都带有画师随行,将其喜爱之美景摹绘成图,在圆明园及承德避暑山庄仿建。江南的四大名园如南京的瞻园、海宁的安澜园、杭州的小有天园、苏州的狮子林,都在圆明园中得到仿建。至于西湖十景、烟雨楼等江南名景,更是原名照搬。而从乾隆四十五年(1780)乾隆第五次南巡开始,其母孝圣皇太后就再也没有陪同乾隆南巡了。为什么呢?因为其母孝圣皇太后已经在三年前即乾隆四十二年(1777)去世了,所以乾隆最后的两次南巡都充满了无限的伤感和留恋之情。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qzb001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65
编号
40686
注册
2005-6-10
#2
发表于 2005-6-22 18:02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乾隆四十五年(1780)乾隆第五次南巡,这年是乾隆七十大寿。乾隆在众臣的陪同下登上烟雨楼,转身跨进大厅,厅内布置与前无甚差异,只是当看到钱陈群书赵孟遐耕织图诗屏时,不觉伤心起来。钱陈群比乾隆大25岁,原籍嘉兴,在京城南书房任职,常为皇帝讲解经史。乾隆与他谈今论古,称为“故人”,乾隆几次南巡过嘉兴,钱陈群都随地方官员前往迎送。这次地方官员都来了,独缺这个“故人”,怎么不伤心呢?见物思人,差点掉下眼泪。当晚乾隆作了《题烟雨楼》诗,在诗中这位风流自赏的皇帝不无感慨地吟道:“……今斯今也昔斯昔,柳尚柳兮梅尚梅。一读钱家书赵句,怆然弗忍更徘徊。”这是在悼念故臣钱陈群,“一读钱家书赵句”,楼中钱陈群写赵孟《耕织图》诗屏仍在,而钱已于六年前即乾隆三十九年(1774)去世了。乾隆临走时带去烟雨楼图纸,回京后在热河行宫避暑山庄青莲岛上仿建一座烟雨楼,第二年竣工,耗银3万5干余两。有人不禁会问钱陈群何许人也?说到这里,我们就要讲一下乾隆下江南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钱陈群以及他和乾隆的特殊感情了。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qzb001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65
编号
40686
注册
2005-6-10
#3
发表于 2005-6-22 18:04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钱陈群(1686-1774):字主敬,号集斋,又号香树居士,钱镠第二十六世孙。浙江嘉兴人。父早卒,幼年由母陈书教读。十八岁游京师,交游文人名士。康熙四十四年,圣祖南巡,陈群迎驾吴江,献诗。上命俟回跸召试,以母陈病不赴(在这里需要注明的是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乾隆母钱氏賜侍世宗藩邸為格格,时年13岁;而第二年即康熙四十四年康熙命钱陈群参加召试,钱陈群却敢于以母陈书病不赴)。后清康熙六十年(1721年)成进士,引见,上谕及前事,后授翰林院编修。雍正时任翰林院侍读学士,国子监祭酒,右通政使,督学顺天府。多次出任乡试主考官,会试副主考官。充大清会典副总纂官、经筵讲官。且久值南书房,为弘历(乾隆)近臣。钱陈群任顺天府学政时,着重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如阿桂、纪昀、翁方纲、钱大昕等人,乾隆十六年(1751年),钱陈群出任会试副主考官,刘墉为该榜进士。所以,纪昀、刘墉等人都称钱陈群为恩师,后来这些人都成了清代名宦。乾隆时历任内阁学士、刑部左侍郎,太子太傅、刑部尚书。乾隆十七年(1752年)引疾归乡,优游故里。他历事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尤得乾隆帝的尊宠,倚为元老儒臣,二人之间除君臣之谊,又是文字知己,乾隆称之为“故人”。钱陈群每有诗作进呈,乾隆必亲笔题诗回赠。他退休后,仍屡次升迁,加尚书衔、太子太保。乾隆帝赐之以"食全俸",常寄自己的诗作,要钱和作。他数次去北京,为皇太后和乾隆帝祝寿,并同乾隆帝到塞外围场行猎,并参加"香山九老会"。乾隆十六年(1751年)钱陈群首次扈从高宗圣驾南巡,并随驾钱王祠陪祭。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钱陈群二次扈从高宗圣驾南巡,再次随驾钱王祠,乾隆赐御诗褒扬钱氏先烈。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高宗第三次南巡时,钱陈群已告归在籍,即赴常州恭迎圣驾,并扈从无锡、苏州、嘉兴、杭州等地,再次随驾钱王祠,并携台州族孙钱选,以传世唐赐铁卷晋呈御览,乾隆赐御制铁卷歌一首。乾隆三十年(1765年),高宗第四次南巡到嘉兴后,再次游览南湖烟雨楼,召见钱陈群与其吟诗唱和。在高宗第一次南巡时,索看钱陈群所着《香树斋文集》有题其母夜纺授经图后,深受感动,亲笔赋七律诗一首赐于钱陈群。在故宫太极殿乾隆御碑廊中也有碑文记载了这一段史实。并在其母陈书(清代女书画家)所画“夜纺授经图”上御题“清芬世守”四字。钱陈群在此图上题诗为“母兮儿寒,母兮儿饥,儿父行役,儿废学。废学人所羞,废织妇所弃,思之思之,泪下如雨。…”后面有当朝中多位文臣题诗。钱陈群故居中厅所挂“清芬堂”木匾就是根据乾隆御题所取的堂名。在乾隆朝的儒臣中,钱陈群是最受高宗恩宠的一位,有两个例子可以说明乾隆对钱陈群关怀备至:例一,乾隆十七年,钱陈群因病告归,乾隆恩准带职休养仍不断加官晋级,居家二十余年照食俸禄。在钱陈群碑文中,其中有一块碑文的具名为“太子太傅、刑部尚书在家食俸臣钱陈群敬书,时年七十又九”。说明了这个一事实。例二、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三十六年(1771 年),钱陈群两次晋京恭贺太后大寿。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钱陈群病卒于家中,享年八十九岁。乾隆闻讣十分痛惜,亲笔撰文悼念,赐银一千两办理丧事。并加太傅,谥“文端”,诏令入贤良祠。乾隆并为钱陈群立了御碑,御碑诗文是:“篝灯课读澹安贫,义纺经锄忘苦辛。家学白杨谙绘事, 成图底事待他人。五鼎儿诚慰母贫, 唫诗不觉鼻含辛。嘉禾欲读贤媛传,不媿当年画荻人。乾隆壬申春正之五日”。所以在海盐沈荡给钱陈群修建的墓很有气魄,按一品大员规格,排列了石人、石马、石碑楼,钱氏在海盐的祠堂也建得很有规模。五年之后,乾隆又作《怀旧诗》追述钱陈群的学识和人品,给予极高评价。钱陈群与乾隆帝的不寻常关系,远远超过了和珅等所有的朝廷重臣,旧时以为殊荣。从此,嘉兴钱氏亦成为海内著名望族。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qzb001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65
编号
40686
注册
2005-6-10
#4
发表于 2005-6-22 18:05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文中已提及乾隆第一次南巡时向钱陈群索看其母夜纺授经图和多次驾临钱王祠。那我就先讲一下钱陈群之母陈书这个人。在清代康熙、乾隆年间,嘉兴有一位闻名遐迩的女画家陈书(1660-1786),字复庵,号上元弟子,晚年自称南楼老人(而乾隆也喜欢以老人自称,叫古稀老人),在书画方面的造诣很高,擅画人物、山水、花鸟、草虫,笔墨娴雅,结构严谨,以笔力老健见称。书法也秀丽遒劲,诗文颇为精通。她成年后嫁于钱纶光为妻,钱氏为嘉兴望族,惜乎她的丈夫很早就离开了人间。育子四人,她只能勤俭持家,夜来纺纱织布,苦度岁月,对于子女的教育从不放松,教子读经吟诗至深夜。其子钱陈群在她的精心培育下,在清康熙六十年中了进士,进入朝廷担任侍读学士等官职。陈书教子成名,自己画了一幅“夜纺授经图”,此图描绘夜深人静一边纺纱,一边教子读经,神态毕俱。这幅面得皇帝的赞赏,评论她画的人物称得上逸品,画的山水、花卉称为神品,并题诗二首在画上。这幅令人瞩目的“夜纺授经图”,当时乾隆皇帝带头题诗称道这幅画,那些高官名人也纷纷题诗歌颂之。后来她受誥被封為“太淑人”的贵夫人称号。她的作品曾为清代皇室珍藏。她的诗集《复庵吟稿》收集了她诗作的精华,流传至今。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qzb001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65
编号
40686
注册
2005-6-10
#5
发表于 2005-6-22 18:0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下面我就讲一下乾隆六次驾临的钱王祠。五代吴越国主钱氏三世五王采取保境安民、臣事中原的国策,对东南沿海地区的开发建设卓成就。宋立国后,钱弘俶又顺应历史潮流纳土归宋,从而避免了战乱,维护了安宁,客观上有得于国家和老百姓。国此,宋朝政权优待钱氏家族在龙山(玉皇山)以南建表忠观作为钱氏诸王的香火神庙,即后来的钱王祠。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清圣祖康熙南巡至杭州,曾手翰“保障江山”四字,刻石于祠内。清雍正五年(1727),清世宗敕封钱镠为“诚应武肃王”。而乾隆对钱王祠的感情特别深厚,超过了历代帝王。乾隆皇帝六次游江南,每次必到杭州钱王祠,而且每次都对钱王祠(旧称表忠观)及钱氏铁券均有题咏,其中一首云:“三世五王爵,同堂秩有伦,对朝旅故里,白水识其人,子孙仪刑永,春秋俎豆新,苏碑余腕力,亦敌弩千钧。”清乾隆四年(1739),乾隆为杭州钱王祠题书:“勋勒金书,纳土当年资保障;业基石镜,筑塘奕祀庆安澜”,肯定了钱镠的历史贡献。乾隆十六年(公元一七五一)乾隆第一次南巡至杭州,瞻仰钱五祠,又题写了“忠顺贻庥”四字,肯定他的功绩。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乾隆第二次南巡再次驾临钱王祠,乾隆赐御诗褒扬钱氏先烈。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高宗第三次南巡时,再次驾临钱王祠,并御览钱镠后裔钱选携带的钱氏传世唐赐铁卷,乾隆亲题《观铁券歌》以赐钱氏,歌云:“表忠观永祀钱塘,铁券却在台州藏。久闻其名未睹物,秋卿同族今呈将。铸铁如瓦勒金字,乾宁岁月犹存唐。皇帝若曰咨尔鏐,董昌僭伪为昏狂。披攘凶渠定江表,祲清赢泰保余杭。用锡金版永延祚,克保福贵荣宠长。恕卿九死子三死,承我信誓钦毋忘。徒观剥蚀字漫漶,铁犹如此人何方。龙门致诮带砺誓,赵宋转眼为新王。俊杰识时有弗较,善存桑梓功斯良。其时铁券固不出,南迁后出方羶芗。作歌装匣付珍奔,所嘉谢表撝谦光。”另讲一个小插曲,宋元丰元年(1078)八月苏轼撰并书《表忠观碑》,苏东坡元丰二年(一0七九)苏东坡又捐资一千两银子建钱氏表忠观并赋赠七律一首:“先王旧德在民心,著令称忠上意深。堕泪行看会祠下,挂名争欲刻碑阴。凄凉破屋尘凝坐,憔悴云孙雪满簪。未信诸豪华容郭解,却从他县施千金。”俗话说好心有好报,所以后来乾隆皇帝对苏轼的才华极为钦佩并对他的遭际十分同情与怜惜,後人对苏轼的纪念与敬仰,乾隆亦很称颂和赞成。所以后来有人说乾隆的年号隐藏着吴越国太祖皇帝钱镠的谐音,包括其子嘉庆的年号也隐含嘉兴钱氏汉血统之庆的意思。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qzb001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65
编号
40686
注册
2005-6-10
#6
发表于 2005-6-22 18:0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公元前910年8月,吴越国太祖皇帝钱镠为了保护海岸,使其免受海潮侵蚀,命人采山阳的竹子,又令矢人造箭三千只,募强弩五百人以射涛头,使“潮回钱塘,东趋西陵”。此外又用大竹,破之为笼,长数十丈,中实巨石;又取罗山大木长数丈者,植于水中,使横为塘。“又以木立于水际,去岸二九尺,立九木,作九重……由是潮不能攻,沙土渐积,塘岸益固”。透过此项工程,有效地保护了海岸附近的良田,有利于农业发展。这就是伟大的水利工程吴越钱氏捍海塘。对此,乾隆有诗颂曰:“业基石镜,筑塘奕祀庆安澜”.“披攘凶渠定江表,祲清赢泰保余杭。”.“苏碑余腕力,亦敌弩千钧。”......到乾隆时,海潮北趋,浙东北一带潮患告急,而海堤一旦冲破,杭州、嘉兴、湖州、苏州这一带全国最富庶的地区势必被淹,到那时将会严重影响国家的税收和漕粮的征收。乾隆即位后,开始重修钱氏海塘。乾隆二十五年,浙江潮信告警。乾隆从“海塘为越中第一保障”的认识出发,四次亲临海边,检查海塘工程。乾隆二十七年三月,乾隆到杭州的第二天,即亲临海边,亲试打桩,他见石桩必须内移数十丈方能固定,必然会损毁百姓的田庐,是“欲卫民而先殃民”,决定先建柴塘,待接涨沙坚,再改筑石塘。到乾隆晚期,凭借国家强大的经济实力,浙江境内已建成自金山到杭县长达二百四十八里的鱼鳞石塘,钱塘江南岸也修建了自宝山至金山长达二百四十二里的块石篓塘。石塘到现在依然很好,仍然起着挡潮防患的作用,这个巨大的工程给人以振奋。乾隆继钱镠之后大力修筑浙江海塘有力地保护了富庶的吴越地区,此举受到后世的高度评价。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qzb001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65
编号
40686
注册
2005-6-10
#7
发表于 2005-6-22 18:08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钱陈群的学生阿桂、刘墉、纪昀等备受乾隆重用,这个大家都知道。最后再说一下钱陈群其他家人在乾嘉朝的情况。1.钱陈群长子钱汝诚,字立之。乾隆十三年进士,授编修,命南书房行走。四迁至侍郎,历兵、刑、户诸部。再典试江南,上命寄谕,招陈群游摄山,父子可相见。汝诚试毕,迎陈群入试院,居数日乃还。三十年,乞养归。四十一年,父丧终,授刑部侍郎,仍在南书房行走。2.钱陈群孙.钱汝诚子钱臻,字润斋。自兵马司副指挥累迁直隶布政使。嘉庆二十一年,授江西巡抚,寻移山东巡抚。臻议疏纲额、缉私贩、诸府增设参将以下官,上皆采其议。3.钱陈群女婿王汝空,字镇元,乾隆31年(1766)进士,累迁安徽巡抚,召授礼部.刑部侍郎。4.钱陈群族孙钱载,字坤一,乾隆十七年进士,七迁内阁学士,直上书房,寻擢礼部侍郎。5.钱陈群后人钱应溥官至工部尚书,军机大臣(正一品)。钱陈群的子孙世代包括女婿.族人均为朝廷重臣,可见钱陈群与乾隆母子的关系非同寻常,恐怕一般亲戚关系是无法做到这一步的。根据我的考证,现在可以告诉大家,乾隆之母钱氏(1692-1777)是浙江嘉兴钱纶光之妻书画家陈书(1660-1736)之幼女,是刑部尚书钱陈群(1686-1774)的妹妹,比钱陈群小6岁。也就是说陈书是乾隆的外婆,钱陈群是乾隆的舅舅。我想,以后随着破解乾隆母之迷的四个关键人物孝圣皇太后.乾隆.钱陈群.陈书的大量生活史料的披露,我的这个考证结果是会得到完全证实的!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轩辕史话
> 炎黄春秋
> 我思我在
> 法律探讨
> 三国史话
春秋文艺
> 古典小说
> 诗词歌赋
> 现代文艺
> 韦编三绝
> 对联雅座
> 滴翠亭
> 藏经阁
> 双七钟社
> 笑书神侠
> 辕门射虎
> 虎帐点兵
游戏人生
> 同人战棋手游
> 三国戏英杰传
> 三国鼎立
> 轩辕公会
> 三国志12
> 英雄史诗
> 运筹帷幄
> 人间五十年
> 步步为营
> 游行天下
> 游戏贴图
轩辕工作室
> 兴唐传·瓦岗山异闻录
> 豪华曹操传
> 精忠报国岳飞传
> 《精忠报国岳飞传》制作组
> 大一统演义
> 曹操传MOD作品交流
> 东吴霸王传
> 封神英杰传
> 杨家将
> 吕布传
> 三国无双战略版
> 北宋志·赵匡胤传
> 战旗春秋
> 曹操传MOD制作交流
> 金庸群侠传MOD交流
> 风华录
> 设计与修改
怡情岁月
> 影音经典
> 动漫先锋
> 绘画摄影
> 情感轩辕
> 衣食住行
> 体坛动力
> 谈股论金
> 水泊轩辕
参政议政
> 迎宾阁
> 鸿胪寺
> 登闻鼓
> 监造府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24 04:41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3916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TOP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
控制面板首页
编辑个人资料
积分交易
公众用户组
好友列表
基本概况
论坛排行
主题排行
发帖排行
积分排行
管理团队
管理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