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见到贾图兄转经济的文, 俺也蹦出来凑和一下.
原文的经济观念并不很强, 不过铺陈的主题大, 说不清楚倒也不奇怪. 日本经济是有困境的, 就像美国经济有其困难一样. 只不过, 和中国做对比的话, 两者的经济发展阶段并不相同, 成长期去和成熟期的去比经济成长率本来就没啥意义, 怎么不跟日本过去经济飞起期的成长率比呢? 跳开这个不说, "先进国家" 能给中国的借镜的, 个人认为还是 (过去的以及现在的) 政策分析研究以及未来中国可能面临的问题. 唱衰日本或美国, 除了心情上爽一下, 看不出有啥实质意义.
关于日本经济, 它的发展虽然快速, 但问题也很多, 其中之一便是美国的控制. 日本经济必然会有问题, 因为美国佬不会任由日本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实体, 这也是日本经济的先天不良. 不过日本的经济发展已经不光是在国内了, 海外投资很多也很久, 这点和中国的情况并不相同, 中国还处于引进外资投资国内, 透过FDI提振国内GDP的阶段. 阶段性不同, 比起来当然也不大有意义, 这里的意义是指实质的经济政策参考意义. 由于这个差异, 诸如国债的对比就不大有参考性了, 日本的国债和美国比还差不多. (实际上中国的国债总额并不低, 而且分配并不理想, 地方债很高.) 这是回作者 "财政政策" 的部份.
货币政策方面, 只说利率并不完全. (作者正在准备考研? 那要多注意了.) 货币政策并不仅有利率一个面相. 对于长期施行低利率政策的日本来说, 以十年不动的 "中国经验" 来看并不公允, 反而中国的利率和汇率政策才是个异端. 货币政策的操作并不单在利率上, 日本的货币政策习性也不在此, 汇率摆的重心还多些. 因此, "日本货币政策完全失效" 的推论很有问题. 以流动性陷阱为分析论点是基于封闭经济体还是开放经济体? 日本是属于哪个?
人民币升值对日本有没有利, 见人见智. 就推论来说, 汇率变动以至于进出口替代的假设, 有可能但未必, 况且那也不是重点所在. 人民币汇率问题对日本而言的侧重点并非单在中日贸易状况的调整上 (这个中美比较侧重), 而在世界贸易的大范围议题上. 这个部份说起来麻烦, 有兴趣的人可自行多查看数据. 至于金融风暴的事, 中国当时的政策是以不变应万变, 这个政策基本不动, 和 "力挽狂澜" 扯不上边. 要说 "施压资格" 就饴笑大方了. (想来是作者平常时政类写得多了, 不知不觉就回到论政帖的笔法去了.)
最后的推论比较有意思, 应该是作者真想表达的东西. 本来嘛, 日本怎样与我何干, 关心中国自身的经济发展才是重点所在. 腐败确实是万恶之源, 但也是最难解的结. 以宏观面来说, 中国经济开放的这段时间里, 让不少国人享受到经济的好处, 但也让不少人脱节得更厉害. 中国的政治底子并非是资本主义, 但却又创造了比资本主义国家更为严重的贫富不均问题. 更有甚者是福利制度也来搞 "走资化" (我不认为那是市场化或产业化, 而认为那是 "走资化", 因其只做了负面的那端.) 单说经济面来说, 贫富不均与扩大内需却刚好是对立的, 均富才能拥有最高的消费力. 这个问题才是中国眼前的困境, 冲了一段, 该回头好好整顿一下队伍, 才能再出发. 毕竟经济开放以来已经落队的不少, 如三农民工内地问题比比皆是. 这些问题不解决, 社会就存有隐性不安定因素, 而且会随着经济发展愈来愈严重. 研究美日困境, 不如多想想自己. 日本的问题不是中国的问题, 中国的问题也不是在日本现状找得出答案的.
化中国人口为中国人才, 也是我平时鼓吹的看法. 不过, 呵呵, 不易啊. 起码我不认为是在这一代能办到的.
侃毕, 下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