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东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也谈日本经济的困境, 西祠胡同口精华推荐,一大学同班兄弟所作
性别:未知-离线 青色的风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28
编号 17850
注册 2004-9-17


发表于 2005-2-28 16:55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汗,“人口是优势而不是劣势”,第一次听有人这么说……楼上的不会是楼主的马甲吧?这种论调还真少见的说……

还有,本来我们在这里大谈经济就已经很扯了,现在又谈开教育和人口了……那请问,如果问题不是出在人口过剩方面,又是出在了哪里了呢?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小马爱犬屋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卫将军
功绩 65
帖子 6479
编号 16360
注册 2004-8-26


发表于 2005-2-28 17:13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哪里来那么多的马甲。


人口摆在那里了,不能当他是劣势,只有不善于建设的人,才说什么人太多了之类的话,目的就是掩盖其经济建设的无能。


日本那么小的地方可以养活1亿多人,中国难道不比10个日本大?


教育,教育才是王道!


日本可以从废墟里站起来,我们为什么不可以?


顶部
性别:男-离线 cj181818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10
编号 13361
注册 2004-7-25


发表于 2005-2-28 17:39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青色的风于2005-02-28, 16:55:08发表
汗,“人口是优势而不是劣势”,第一次听有人这么说……楼上的不会是楼主的马甲吧?这种论调还真少见的说……

还有,本来我们在这里大谈经济就已经很扯了,现在又谈开教育和人口了……那请问,如果问题不是出在人口过剩方面,又是出在了哪里了呢?

就现在的一些体制和措施
就是中国马上死10亿人 我们依然是嫌人口多。。。。
顶部
性别:男-离线 cj181818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10
编号 13361
注册 2004-7-25


发表于 2005-2-28 17:40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青色的风于2005-02-28, 16:55:08发表
汗,“人口是优势而不是劣势”,第一次听有人这么说……楼上的不会是楼主的马甲吧?这种论调还真少见的说……

还有,本来我们在这里大谈经济就已经很扯了,现在又谈开教育和人口了……那请问,如果问题不是出在人口过剩方面,又是出在了哪里了呢?

日本也有将近3亿人口
我看他们怎么不过剩?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贾图

广陵侯
谏议大夫
★★

Rank: 20Rank: 20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
功绩 775
帖子 10924
编号 3282
注册 2003-12-13


发表于 2005-2-28 20:30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小马爱犬屋于2005-02-27, 11:29:20发表
这么穷的国家能搞免费医疗,免费教育。
中国比他们穷。
至于全印度没有几个有空调和全自动洗衣机的家庭,我不相信是因为他们买不起,或许他们不习惯,但并代表没有钱买。
印度确实2级分化,但一个阶级没有钱,不代表所有人都没有钱。

巴西、阿根廷、巴拉圭,这些南美穷国哪个没有免费医疗和免费教育?它们都比中国富?
我只知道这里现在70年代产的FORD还N多横行于大街小巷。

你知道吗?两极分化中富裕的那一级别通常只占1%-5%的比例,他们能代表全民吗?

至于印度不习惯空调和全自动洗衣机更不能令人信服,只能说明他们消费不起这个档次的物品,所以这方面产品的贸易才做不起来。
而印度的等级制度更是让人觉得不可思意,都到21世纪了,还处处以种姓划分人的三六九等。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贾图

广陵侯
谏议大夫
★★

Rank: 20Rank: 20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
功绩 775
帖子 10924
编号 3282
注册 2003-12-13


发表于 2005-2-28 20:33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汉魂于2005-02-27, 12:07:38发表
我觉得很奇怪
中国经济的问题的确很多,但是楼上的同志们好象觉得中国经济一无是处。对于中国的未来过于悲观。但是我想请问,各位你们自己在整天抱怨着,抱怨那的同时,有没有对国家做些什么!不要问国家能够为你作些什么,问问你可以为国家作些什么!
中国的问题复杂,中国还是很穷,很困难,但是再困难比之建国时期如何?那时百废待兴,但是全国人民一股干劲,还是有了瞩目的发展。
在各位整天抱怨教育,医疗的同时,众多的志愿者们踏上了支教的道路,2004感动中国的徐本禹,还有很多捐款支援教育的朋友,他们用自己的行动,改变了或正在改变着某些不如人意的状况。要是全国人民都如某些同志一样,整天抱怨这抱怨那,最后在耿耿中老去,在高耸的烟囱中化为一道青烟,留下的只是一团随风而逝的灰烬罢了!

好兄弟你来了都不通知我一声啊,呵呵

别介意,因为经济类的只能放这里。如果放到炎黄春秋和世界风云里肯定不是这个待遇,在这里向兄弟陪个不是了。早知如此,就不转到这里来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贾图

广陵侯
谏议大夫
★★

Rank: 20Rank: 20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
功绩 775
帖子 10924
编号 3282
注册 2003-12-13


发表于 2005-2-28 20:37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神秘之光于2005-02-27, 13:16:11发表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广成子

槐里侯光禄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西将军
好贴 2
功绩 545
帖子 2396
编号 568
注册 2003-9-7




QUOTE:
原帖由贾图于2005-02-24, 21:29:53发表
东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也谈日本经济的困境

一,日本-----逝去的十年
  自泡沫经济崩溃以来,日本经济增长速度持续走低GDP增长率从1990年的8.7%下降到1990年的1%,1998年首次出现负增长为-1.3%,1999年回升到1.2%,2000,2001年分别为-0.3%和­­­­­-2.5%,2002年第一季度为-2.4%经济衰退的趋势并没有出现转机。在经济增长持续下滑的同时,日本的物价水平也出现全面,持续下跌。许多学者认为日本出现了战后以来最严重的通货紧缩。无论在学术界如何定义日本的通货紧缩,也无论日本的经济现象出现怎样的争议,有一点可以肯定,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已经过去,而且就目前的形势,看不出有丝毫的经济复苏的迹象。


因此,在本世纪初,日本的经济学家称上世纪90年代为“逝去的十年”,并决心花大力气整顿国内经济,五年过去了,并没有取得多少实质性进展,或许现在应该称“逝去的十五年”更为合适,而就我个人而言,相信日本还将会出现“逝去的二十年”甚至“逝去的五十年”。





二,宏观调控----想说爱你不容易


日本在经济滑坡后,采取了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措施,但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历时十五年的调控,其时间跨度在经济学史上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史无前例的,而且居然经历的这么长时间的宏观调控,经济没有出现期望的好转。


笔者就比较简单的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这两种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方面进行简述:


A, 财政政策


日本目前消费严重不足,而日本人又是世界上最吝啬的民族,赚了钱,拼命存起来,根本不去消费,于是导致了国家内需不足,根据凯恩斯的宏观理论,需求是国民经济中至关重要的因素,需求不足将导致国民经济不能健康良好的增长并会导致经济衰退。于是为了推动消费,日本政府就只能通过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减低税收,降低税率,增加支出来实现。


政府支出需要资金,资金来源主要靠税收,而促进需求又不得增加税收,因此当政府的税收不足以弥补政府支出时,就会出现赤字。日本目前的赤字已经达到GDP的150%(这里以欧盟的大部分国家作个比较,欧盟的大部分国家的赤字不到GDP的3%),也就是说,日本在一年之内,所有人不吃不喝,不作任何消费,而且还要老天保佑没有地震海啸和火山,所创造的财富都不够弥补赤字。


换句话说,日本,在某种意义上,已经破产!


B, 货币政策


这里先解释一个名词:流动性陷阱(或凯恩斯陷阱),当利率极低时,人们会认为这时的利率不大可能再下降,或者说有价证券价格不大可能继续上升,而只会跌落,因而会变卖证券取得货币。人们有了货币也决不买证券,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留在手中,这种情况就是“流动性陷阱”。此时,无论增加多少货币供给量,也无法使得利率继续下降。


日本的利率是非常低的,而且实际利率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负的。(名义利率不到1%,甚至达到过0),在这种情况下,货币政策是完全失效的,因此在拯救日本经济的过程中,日本的央行采取的货币政策作用极其有限!


那么,今后日本的经济如何能够振兴呢?我不知道,日本的经济学家也不知道,不然他们也不会用了15年的时间还没有任何起色了。或许,这就是日本经济的命运!





三,人民币就是升值,日本也毫无得利


去年美国,日本一再强迫中国的人民币升值。其实,即使人民币升值,日本的经济也不可能死灰复燃。


中国在与日本的贸易中,的确是贸易顺差,按常识来说,似乎应该人民币升值,然后日本就能够矫正逆差。但是,日本从中国进口的商品以轻工业(纺织品,布料)和农产品为主,即便人民币升值,日本人嫌贵,不从中国购买这些物资。但是日本自己不会生产这些物资,而且它资源有限,也无法得到生产这些商品的足够的原料。因此日本必须从其他国家诸如东盟,购买。也就是说把对中国的逆差转到对其他国家的逆差。逆差的本质是无法改变的,因此和人民币升值以前的状况没有任何改变。(人民币升值对于美国也没有好处,但对于欧盟还是有利的)


再者,1997东南亚金融危机,只有人民币力挽狂澜,而当时的日元没有任何作为,所以现在日本也没有资格对人民币升值施加压力!


四,歇斯底里-----遏制中国


中国的崛起,无论是不是和平崛起,对于日本的经济虽然有促进作用(日本在中国的投资),但是整体上对日本是有很大压力的。尤其是一个政治军事经济大国在亚洲崛起,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与日本经济的衰退又形成鲜明对比。在中国备受世界青睐的同时,日本开始沉不住气了,特别是04年,施罗德,普京,希拉克相继访华,都是过日本而不入。而温家宝总理也出访英国,以及欧盟各国,胡主席出访拉美,都使得中国在外交上如鱼得水。与欧盟关系进入“蜜月期”后,中欧在经济军事文化教育艺术等方面全面开始沟通,法国和德国甚至在一些主流媒体上声称:中国-----一个超级大国的诞生(个人觉得这个说法过于夸张,呵呵)。


对于这一切,日本人眼红了,中国分明抢了它的风头,因此在日本外相在出访欧洲时,曾说:世界上不是只有中国。但是很可惜,没有人理它。


纵观历史,日本是限制中国发展的最大因素之一,中国的几次发展都是被日本打断的。如洋务运动,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刚刚开始有一些发展,一场甲午海战,严重抑制了中国的发展;又如国民党时期,准备发展重工业,然后日本全面爆发侵华战争,让这个古老的民族再一次惨遭铁骑的蹂躏。再看如今,中国正是面临着难得的机遇期,正是应该可以让中国经济更好更协调的发展的时候,但是日本又来捣乱了,从否认历史到小泉拜鬼,从俄罗斯输油管道路线之争到东海能源勘测之争,再到钓鱼岛之争,然后现在又和美国来觊觎我台湾,干涉我内政,显示出这个嗜血的民族开始歇斯底里的疯狂。





五,日本经济与中国经济


日本常常把经济衰退归结为中国,归结为欧盟或者其他国家,但事实情况是日本的经济结构不合理导致了日本经济出现现在的困境,刚才我也说了,即便人民币升值,日本的情况得不到改善。常常有人在我耳边哀叹:中国的经济问题太多,看人家日本如何如何,看人家美国如何如何。其实日本和美国经济中存在的问题不比中国少,甚至比中国更为严重。而且日本还有一个严重的问题:老龄化(目前中国也有这方面的趋势,但远远不如日本厉害)不同程度的阻碍了日本经济。


再看我们中国的经济状况,上个世纪的最后20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从2.5个亿下降到3200万,而与此同时,世界贫困人口却从8亿上升到13亿,两相对比,说明改革开放的成效是相当显著的。


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腐败问题,贫富分化问题,发展不平衡问题(包含三农问题),体制改革问题(尤其是金融体制改革最为滞后),能源问题,环境问题,人口以及教育问题,保险福利问题,但很多问题是在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也是可以在经济发展中解决前进中遇到的问题。中央一再强调要建立以人为本,建立全面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实践新型发展观。从胡主席和温总理上任以来,中国的经济建设也在日趋完善,虽然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从党内监督到农村问题的一号文件,从审计风暴到禁赌风暴(具报道,自禁赌以来,边境上的78家赌场已经被迫破产),中国正在向和谐社会转型。中国经济也会在改革发展稳定和谐中持续健康的增长。


说到中国和日本经济的比较,我觉得也是一场持久战,日本虽然衰退,但GDP仍旧非常高,仍旧是一个经济大国,仍旧在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中位居前三(欧盟第一,美国其次),因此说要很短时间超越日本,有相当的难度。但是从发展的眼光来看,中国经济一旦走入良性发展,变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再利用地大物博的资源,扩大内需,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那么最终肯定会超过日本。


作为中国人,我们有责任也有使命使这一天早日到来!


(本人对于经济学只是业余爱好,很多概念一知半解,作此拙文,还望诸位高手批评指正)                                                     作者:第一狂人

日本经济陷入困境……这对周边国家可不是个好消息……

看起来,今天日本的政客们似乎越来越觉得:日本的经济又到了需要一场侵略战争来催动的时候了~~~就像N年前一样……

反观我们这边:口号理论满天飞,国人昏昏按歌舞……

操,百年轮回!贫道不胜担忧之……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贾图

广陵侯
谏议大夫
★★

Rank: 20Rank: 20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
功绩 775
帖子 10924
编号 3282
注册 2003-12-13


发表于 2005-2-28 20:40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小马爱犬屋于2005-02-27, 16:12:09发表
我们一直在说,某某国家不好,或者某某国家穷,落后,比我们差远了,但从发展的角度来看,落后的是我们,如果不奋起直追,我不敢想象50年后的中国是什么样子,实在是不敢想了。

是的,我们在发展的同时,忽略了环境的保护、人才的培养和流失,这些地方要加紧注意改进才行。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小马爱犬屋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卫将军
功绩 65
帖子 6479
编号 16360
注册 2004-8-26


发表于 2005-2-28 20:4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贾图于2005-02-28, 20:30:00发表

QUOTE:
原帖由小马爱犬屋于2005-02-27, 11:29:20发表
这么穷的国家能搞免费医疗,免费教育。
中国比他们穷。
至于全印度没有几个有空调和全自动洗衣机的家庭,我不相信是因为他们买不起,或许他们不习惯,但并代表没有钱买。
印度确实2级分化,但一个阶级没有钱,不代表所有人都没有钱。

巴西、阿根廷、巴拉圭,这些南美穷国哪个没有免费医疗和免费教育?它们都比中国富?
我只知道这里现在70年代产的FORD还N多横行于大街小巷。

你知道吗?两极分化中富裕的那一级别通常只占1%-5%的比例,他们能代表全民吗?

至于印度不习惯空调和全自动洗衣机更不能令人信服,只能说明他们消费不起这个档次的物品,所以这方面产品的贸易才做不起来。
而印度的等级制度更是让人觉得不可思意,都到21世纪了,还处处以种姓划分人的三六九等。

南美一直流传着一句话,看,那个人富得就象个阿根廷人,


两极分化中富裕的那一级别通常只占1%-5%的比例,这是什么时候的政治教育了?那是有基础的,就是中产阶级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但在印度,中产阶级的数量很少,穷人很多,但富裕的人也不少。


就算富裕的印度人只有1%,也就是6~7百万的人口了,那么,他们消费水平也没有达到买空调和全自动洗衣机?他们消费不起这个档次的物品???


他们是你说的没有几个人家里有空调和全自动洗衣机吗?我不知道你所谓的没有几个人是多少,如果几百万人口都可以被忽略的话,那还讨论什么?



印度的等级制度早已经是历史了,虽然可能在某些地方还有余毒,但至少是在进步。



我们呢?人生下来就被划分了369等,不要否认,如果你是个农民,你能自由的到大城市去吗?能和城里孩子享受一样的待遇吗?你的高考分数线和城里人一样吗?你没有暂住证敢上大街上去吗?同样做工作你能和城里人有相同的待遇吗?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贾图

广陵侯
谏议大夫
★★

Rank: 20Rank: 20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
功绩 775
帖子 10924
编号 3282
注册 2003-12-13


发表于 2005-2-28 20:55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青色的风于2005-02-28, 14:49:34发表
对外贸易多就好吗?寒~~~一个国家贸易好不好,要看进口产品的结构,不是量……大秦铁路线,虽然能给我们挣来大量的外汇,可我们却称之为卖国线,因为它用来换外汇的是我们的煤矿……而胡去南美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他们那里用的电脑,都是联想的!这意味着我们国家终于开始技术输出,而不是卖劳动力了。


加大普及教育的力度吗?先把大学生就业问题搞定吧……现在有太多像楼主这样的,本来学的好好的计算机,却非要去搞金融……不能学以治用,还学什么?
其实这些问题的主因都只有一个:人口过剩……等什么时候“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剩下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了……


另外:我既不是学经济学的,也不是搞金融的,只是没事看看新闻罢了……

对外贸易当然要既讲质量又讲数量。比如光纤出口数量不多,但利润非常高;节能灯国外需求数量很多,但利润很薄。我们的经济现状决定了薄利多销的政策,就像出口泰国的中档次护卫舰。指望现在就去出口连自己都没消化好的中华盾驱逐舰本来就是不现实和业余的想法,饭可是要一口一口吃的。

呵呵,希望你不要误会!就我和这位兄弟而言,并不是说凭我们计算机的水平和学历就找不到饭吃了!!当初可是5、6家信息电子系企业都要我们的!可有更好的机会不去把握不成了白痴了么?现在比绝大多数同龄人混的好就是最大的成功。放弃计算机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不想自己30、35岁就秃顶,对于我们来说,外型可是很重要的,呵呵。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贾图

广陵侯
谏议大夫
★★

Rank: 20Rank: 20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
功绩 775
帖子 10924
编号 3282
注册 2003-12-13


发表于 2005-2-28 20:57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小马爱犬屋于2005-02-28, 15:17:55发表
什么叫人口过剩,按密度来看,我们比日本,韩国单位面积人口要少一大半,就算有些地方不能住人(算一半好了),那么人口密度也应该是差不多的,人口是优势而不是劣势,明清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并没有什么人口过剩的问题,不要什么事情都往人口上去推。


有人说,等计划生育完全实现了,人口降到6亿以下,问题就能解决了,不,问题更多,到时候,人口比例倒置,3亿到4亿(可能更多)是无法劳动的老人,不到1亿可以工作的人,剩下的是儿童,也就是说,1个工作的人至少要养活5~6口无法工作的人,很容易吗???

恩,比如巴西,虽然人口超过了1亿,但可居住面积几乎是100%,中国即使只有1亿人口也没办法和它比。

老龄化问题是东亚国家的通病,是必须经历的历史阶段,日本正在进行中。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贾图

广陵侯
谏议大夫
★★

Rank: 20Rank: 20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
功绩 775
帖子 10924
编号 3282
注册 2003-12-13


发表于 2005-2-28 21:01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青色的风于2005-02-28, 16:55:08发表
汗,“人口是优势而不是劣势”,第一次听有人这么说……楼上的不会是楼主的马甲吧?这种论调还真少见的说……

还有,本来我们在这里大谈经济就已经很扯了,现在又谈开教育和人口了……那请问,如果问题不是出在人口过剩方面,又是出在了哪里了呢?

我和原作者与小马同志在某些观点上态度窘易,像是一个人吗?

经济决不是孤立存在的,依附于国家政治,决定于教育、人才、交通、资源、人文等诸方面因素。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贾图

广陵侯
谏议大夫
★★

Rank: 20Rank: 20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
功绩 775
帖子 10924
编号 3282
注册 2003-12-13


发表于 2005-2-28 21:14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南美一直流传着一句话,看,那个人富得就象个阿根廷人,

——这是在40年前,20、30年前阿根廷经济被美圆化搞死了。巧了,正好现在我旁边有个在阿根廷居住过的台湾同胞,他说阿根廷比巴西要落后多了。他还说现在阿根廷50年代的FORD都很多。

QUOTE:
两极分化中富裕的那一级别通常只占1%-5%的比例,这是什么时候的政治教育了?那是有基础的,就是中产阶级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但在印度,中产阶级的数量很少,穷人很多,但富裕的人也不少。

——对,印度连一般国家社会的基础中产阶级的数量都不多,而靠信息产业暴富起来的富人就更少了。

QUOTE:
就算富裕的印度人只有1%,也就是6~7百万的人口了,那么,他们消费水平也没有达到买空调和全自动洗衣机?他们消费不起这个档次的物品???他们是你说的没有几个人家里有空调和全自动洗衣机吗?我不知道你所谓的没有几个人是多少,如果几百万人口都可以被忽略的话,那还讨论什么?

——我的意思一直是在说大多数国民的消费水平,如果让你误解了,我道歉。富人的生活水平并不具有代表性。

QUOTE:
印度的等级制度早已经是历史了,虽然可能在某些地方还有余毒,但至少是在进步。

——名义上是取消了,但在某些法律法规上以及社会秩序上仍然有根深蒂固的等级制度印记。

QUOTE:
我们呢?人生下来就被划分了369等,不要否认,如果你是个农民,你能自由的到大城市去吗?能和城里孩子享受一样的待遇吗?你的高考分数线和城里人一样吗?你没有暂住证敢上大街上去吗?同样做工作你能和城里人有相同的待遇吗?

同意,类似的不合理全世界都有,关键是看程度问题。
呵呵,我们江苏学校进大学的分数线一直要比北京上海当地学校高个70-100分,的确很不公平。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贾图

广陵侯
谏议大夫
★★

Rank: 20Rank: 20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
功绩 775
帖子 10924
编号 3282
注册 2003-12-13


发表于 2005-2-28 21:18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广成子于2005-02-28, 20:37:51发表
日本经济陷入困境……这对周边国家可不是个好消息……

看起来,今天日本的政客们似乎越来越觉得:日本的经济又到了需要一场侵略战争来催动的时候了~~~就像N年前一样……

反观我们这边:口号理论满天飞,国人昏昏按歌舞……

操,百年轮回!贫道不胜担忧之……

从某种角度来说的确是个坏消息,历史在不断重复上演,所以还需提高警惕。

哼哼,现在大多数的大学生只关心几样东西:马子、票子和网游。道长你就别指望他们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贾图

广陵侯
谏议大夫
★★

Rank: 20Rank: 20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
功绩 775
帖子 10924
编号 3282
注册 2003-12-13


发表于 2005-2-28 21:21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小马爱犬屋于2005-02-28, 17:13:25发表
哪里来那么多的马甲。


人口摆在那里了,不能当他是劣势,只有不善于建设的人,才说什么人太多了之类的话,目的就是掩盖其经济建设的无能。


日本那么小的地方可以养活1亿多人,中国难道不比10个日本大?


教育,教育才是王道!


日本可以从废墟里站起来,我们为什么不可以?

喊了这么多年“教育立国”的口号,结果在这方面的差距只是和别人越拉越远。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小马爱犬屋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卫将军
功绩 65
帖子 6479
编号 16360
注册 2004-8-26


发表于 2005-2-28 22:0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大多数印度人之所以穷的原因是他们比较懒。(相对于勤劳的中国人而言)
中国有那么勤劳的人民,那么本分的人民,但他们得到了什么呢?
之所以在中国会有那么多外国投资,是因为中国的人均GDP虽然是印度的2倍,但一个工人的收入却远不及印度,也就是说,在中国存在着大批的勤劳的廉价劳动力。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青色的风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28
编号 17850
注册 2004-9-17


发表于 2005-3-1 15:04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贾图于2005-02-28, 21:01:51发表

QUOTE:
原帖由青色的风于2005-02-28, 16:55:08发表
汗,“人口是优势而不是劣势”,第一次听有人这么说……楼上的不会是楼主的马甲吧?这种论调还真少见的说……

还有,本来我们在这里大谈经济就已经很扯了,现在又谈开教育和人口了……那请问,如果问题不是出在人口过剩方面,又是出在了哪里了呢?

我和原作者与小马同志在某些观点上态度窘易,像是一个人吗?

经济决不是孤立存在的,依附于国家政治,决定于教育、人才、交通、资源、人文等诸方面因素。

嗯嗯,正是这样,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教育等等各方面,都密不可分的联系着,就好像一条巨大的锁链。而我们现在讨论的,只是其中的一环罢了,拿出来单讨论这个没必要,也没道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小马爱犬屋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卫将军
功绩 65
帖子 6479
编号 16360
注册 2004-8-26


发表于 2005-3-1 16:43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某一环断了,其他的再强也没用。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青色的风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28
编号 17850
注册 2004-9-17


发表于 2005-3-1 17:2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请问:
现在哪一环断了?
这一环又是因为哪一环而断的?
哪一环又因这一环之断而断呢?
下面一环又是什么?会不会断呢?

诸事不能通盘考虑,只为一时口快而信口开河,做人不厚道……


还有,请问这位兄弟,您还在上学吧?而且至少中学还没有毕业,今年高几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马鹿

Rank: 4
组别 校尉
级别 忠义校尉
好贴 1
功绩 23
帖子 280
编号 4278
注册 2004-1-8


发表于 2005-3-1 21:2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难得见到贾图兄转经济的文, 俺也蹦出来凑和一下.

原文的经济观念并不很强, 不过铺陈的主题大, 说不清楚倒也不奇怪. 日本经济是有困境的, 就像美国经济有其困难一样. 只不过, 和中国做对比的话, 两者的经济发展阶段并不相同, 成长期去和成熟期的去比经济成长率本来就没啥意义, 怎么不跟日本过去经济飞起期的成长率比呢? 跳开这个不说, "先进国家" 能给中国的借镜的, 个人认为还是 (过去的以及现在的) 政策分析研究以及未来中国可能面临的问题. 唱衰日本或美国, 除了心情上爽一下, 看不出有啥实质意义.

关于日本经济, 它的发展虽然快速, 但问题也很多, 其中之一便是美国的控制. 日本经济必然会有问题, 因为美国佬不会任由日本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实体, 这也是日本经济的先天不良. 不过日本的经济发展已经不光是在国内了, 海外投资很多也很久, 这点和中国的情况并不相同, 中国还处于引进外资投资国内, 透过FDI提振国内GDP的阶段. 阶段性不同, 比起来当然也不大有意义, 这里的意义是指实质的经济政策参考意义. 由于这个差异, 诸如国债的对比就不大有参考性了, 日本的国债和美国比还差不多. (实际上中国的国债总额并不低, 而且分配并不理想, 地方债很高.) 这是回作者 "财政政策" 的部份.

货币政策方面, 只说利率并不完全. (作者正在准备考研? 那要多注意了.) 货币政策并不仅有利率一个面相. 对于长期施行低利率政策的日本来说, 以十年不动的 "中国经验" 来看并不公允, 反而中国的利率和汇率政策才是个异端. 货币政策的操作并不单在利率上, 日本的货币政策习性也不在此, 汇率摆的重心还多些. 因此, "日本货币政策完全失效" 的推论很有问题. 以流动性陷阱为分析论点是基于封闭经济体还是开放经济体? 日本是属于哪个?

人民币升值对日本有没有利, 见人见智. 就推论来说, 汇率变动以至于进出口替代的假设, 有可能但未必, 况且那也不是重点所在. 人民币汇率问题对日本而言的侧重点并非单在中日贸易状况的调整上 (这个中美比较侧重), 而在世界贸易的大范围议题上. 这个部份说起来麻烦, 有兴趣的人可自行多查看数据. 至于金融风暴的事, 中国当时的政策是以不变应万变, 这个政策基本不动, 和 "力挽狂澜" 扯不上边. 要说 "施压资格" 就饴笑大方了. (想来是作者平常时政类写得多了, 不知不觉就回到论政帖的笔法去了.)

最后的推论比较有意思, 应该是作者真想表达的东西. 本来嘛, 日本怎样与我何干, 关心中国自身的经济发展才是重点所在. 腐败确实是万恶之源, 但也是最难解的结. 以宏观面来说, 中国经济开放的这段时间里, 让不少国人享受到经济的好处, 但也让不少人脱节得更厉害. 中国的政治底子并非是资本主义, 但却又创造了比资本主义国家更为严重的贫富不均问题. 更有甚者是福利制度也来搞 "走资化" (我不认为那是市场化或产业化, 而认为那是 "走资化", 因其只做了负面的那端.) 单说经济面来说, 贫富不均与扩大内需却刚好是对立的, 均富才能拥有最高的消费力. 这个问题才是中国眼前的困境, 冲了一段, 该回头好好整顿一下队伍, 才能再出发. 毕竟经济开放以来已经落队的不少, 如三农民工内地问题比比皆是. 这些问题不解决, 社会就存有隐性不安定因素, 而且会随着经济发展愈来愈严重. 研究美日困境, 不如多想想自己. 日本的问题不是中国的问题, 中国的问题也不是在日本现状找得出答案的.

化中国人口为中国人才, 也是我平时鼓吹的看法. 不过, 呵呵, 不易啊. 起码我不认为是在这一代能办到的.

侃毕, 下潜.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小马爱犬屋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卫将军
功绩 65
帖子 6479
编号 16360
注册 2004-8-26


发表于 2005-3-1 22:48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偶早毕业10多年了,不过没上大学的人,就是没知识,哪个叫我当年的英文暴差呢。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贾图

广陵侯
谏议大夫
★★

Rank: 20Rank: 20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
功绩 775
帖子 10924
编号 3282
注册 2003-12-13


发表于 2005-3-2 02:12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青色的风于2005-03-01, 15:04:52发表
嗯嗯,正是这样,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教育等等各方面,都密不可分的联系着,就好像一条巨大的锁链。而我们现在讨论的,只是其中的一环罢了,拿出来单讨论这个没必要,也没道理。

是啊,可我们都是在结合其他各方面讨论的啊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贾图

广陵侯
谏议大夫
★★

Rank: 20Rank: 20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
功绩 775
帖子 10924
编号 3282
注册 2003-12-13


发表于 2005-3-2 02:25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马鹿兄,想来你也是位日语高手吧,呵呵~这么自谦,用这个词做ID~
原作者是我最好的一个兄弟,有好文当然要转喽~
我们刚涉足经济这一领域,必然有论述不周的地方还望海涵~
对于兄对原文认真的分析,我已给作者留言,相信他会过来回复。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青色的风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28
编号 17850
注册 2004-9-17


发表于 2005-3-2 10:3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小马爱犬屋于2005-02-28, 15:17:55发表
什么叫人口过剩,按密度来看,我们比日本,韩国单位面积人口要少一大半,就算有些地方不能住人(算一半好了),那么人口密度也应该是差不多的,人口是优势而不是劣势,明清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并没有什么人口过剩的问题,不要什么事情都往人口上去推。


有人说,等计划生育完全实现了,人口降到6亿以下,问题就能解决了,不,问题更多,到时候,人口比例倒置,3亿到4亿(可能更多)是无法劳动的老人,不到1亿可以工作的人,剩下的是儿童,也就是说,1个工作的人至少要养活5~6口无法工作的人,很容易吗???

在下是指的上面一句说的……

中国人口基数大,西方很多好的经济模式拿到中国都行不通,这是制约中国经济发展很重要的一点。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第一狂人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
编号 33785
注册 2005-3-2


发表于 2005-3-2 10:42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大家好
呵呵,十分感谢各位对于在下的拙文进行的评论。有的批评的很中肯,我欣然接受;由于本人接触经济学时间并不长,很多地方只是一个感性的认识,也没有怎么深入,而且以前没怎么写过经济类的评论。所以诸位的评论,尤其是马鹿兄,还是很客观的指出了本人的不足之处,
同时,也感谢贾图同志将文章转至这里,在这里我看到了理性的思考,看到了客观的评论,看到了睿智的各位朋友!
由于上班时间,不能多谈了,今后要是再写什么文章,还会请各位继续批评。
再次感谢!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小马爱犬屋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卫将军
功绩 65
帖子 6479
编号 16360
注册 2004-8-26


发表于 2005-3-2 10:43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制约中国经济发展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没有真正的贯彻教育至上的原则,弄的文盲半文盲满天飞。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ltsitm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3
帖子 337
编号 30336
注册 2005-1-15


发表于 2005-3-2 10:4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小马爱犬屋于2005-02-28, 22:07:37发表
大多数印度人之所以穷的原因是他们比较懒。(相对于勤劳的中国人而言)
中国有那么勤劳的人民,那么本分的人民,但他们得到了什么呢?
之所以在中国会有那么多外国投资,是因为中国的人均GDP虽然是印度的2倍,但一个工人的收入却远不及印度,也就是说,在中国存在着大批的勤劳的廉价劳动力。

中国的工人远比印度勤劳可是生活水准却颇有不如,原因之一就是中国的很多精力用在不该用的地方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马岱

衡山郡王知枢密院事

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
上柱国(正一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怡情岁月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1
功绩 2443
帖子 19416
编号 10
注册 2003-8-20
来自 深圳


发表于 2005-3-2 11:05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教育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但并不是决定性因素。

包括日本和德国的崛起其实并不主要在于教育,事实上,那些从一片废墟上崛起的国家复苏时往往会有惊人的发展,比如法国,二战前经济还不如英国,二战法国遭受了空前的损失,结果不仅很快复苏,而且以后还势头不减,最后超过了英国,同样一战打残了的德国也是很快就崛起并超过了英国,英法尽管得到了大批的赔款却依然步履蹒跚。日本和德国本身就有坚实的经济基础,只不过暂时被战争破坏了,整体技术水平并没有完全丢失,缺少的不过是资金而已,正好由于冷战,两国都得到了美国的扶持,所以很快复苏。

日本和德国的崛起靠教育,我认为不过是美丽的谎言,当然中国确实对教育投入太少,这点是毋庸置疑和应该批评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小马爱犬屋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卫将军
功绩 65
帖子 6479
编号 16360
注册 2004-8-26


发表于 2005-3-2 14:58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教育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并且是决定性因素。


整体技术水平并没有完全丢失是因为他们之前的全民教育,如果都是没文化的,美国送金山给他们也没有用。(当时中国也获得了美国相当大的经济援助。)援助完全是救急不救穷的,一个国家的崛起,是要靠自己的力量的。


当年甲午海战后,日本把所有获得的战争赔款都用在了教育上,当时日本还是个很穷的国家,连买军舰都要天皇节衣缩食,等着用钱的地方多了,但没有一分钱落到了他处。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2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2 11:39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22424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