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京剧与中国文化, 《京剧春秋》序
性别:未知-离线 偷心猎人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15
帖子 1454
编号 300
注册 2005-1-9


发表于 2005-2-10 16:5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京剧与中国文化

季羡林

常读到艺术理论家的两句话:“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听说有人提出异议,我对艺术理论不是内行里手,对这种异议不但提不出什么异议,我反而觉得这两句话是有道理的。中国的京剧就是一个例证。

据说京剧原来并不姓京,是由地方戏徽剧逐渐改造成的,徽剧进京以后,经过几代大师的锤炼,改进,去粗取精,去土增京,终于形成了后来的京剧。当我还是大学生的时候,京剧正处于辉煌的顶端,什么四大名旦,几大须生,满街听哼京剧声,京剧院经常爆满。后来梅兰芳博士又赴苏联和美国演出,获得了成功,连苏联的戏剧大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都加以赞赏。于是民族的一变而成为世界的了。

京剧的关键不在于情节,而在于唱腔,从情节上来看,京剧历史剧最多,关于三国的戏恐怕更多。中国老百姓之所以都能知道诸葛亮、曹操、刘备、关羽等等历史人物,多半与京剧———当然还有小说———有关。但是,真正喜爱京剧的人,并不关心情节,情节他们早已烂熟于胸中了。比如失、空、斩,谁人不知?可是他们仍然愿意看这几出戏,我在这里用了个“看”字,恐怕不妥,真正老戏迷是“听”戏,而不是“看”戏。听的当然就是唱腔了。所以我说,唱腔是京剧的关键。在这一点上,西方的歌剧(opera)颇有类似之处。

星换斗移,时移势迁,人们常说的:“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我认为是适用于宇宙间万事万物,京剧何能例外!在举世审美价值、审美标准、审美观念剧变的情况下,青年人首当其冲。中国以美食甲天下,然而也抵挡不住麦当劳、肯德基等等的冲击,遑论其他!振兴京剧的呼声已经响起多年了;然而,一直到今天,却收效甚微,有识之士,憬然忧之。徐城北先生的这一部书,也应当归入有识之列,大大地值得我们欢迎。

但是,城北这一本书决不停止于空洞的呼吁上,而是陈义甚高,把京剧与中国文化挂上了钩。从这样一个高度上,他以活泼生动而又谨严有条理的语言,描述了这一百年来京剧发展演变的过程,在轻松的气氛中,读者就能深刻而又具体地感悟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书中有许多细致的情况,圈外人是难以知道的,城北由于多年在剧团工作,他可以说是槛内人,因此就能写了出来,大大地开阔了我们的眼界。我想读者对此都会感激的。

这样能不能够就振兴京剧呢?我想是能的。但是,京剧衰微,其故颇多,大气候小气候都有,可以说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因此振兴起来也就不能操之过急,要求立竿见影是难以办到的。现在我们只能用“润物细无声”的办法,慢慢地,一步一步地,从各个方面,进行工作,假以数年,庶能有成。在这方面,城北做出了重要贡献。我乐于给他这一部书写了上面一些话,就算是序吧。


顶部
性别:女-离线 天宫公主
(司徒家的颖颖)

虞国公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6
功绩 517
帖子 11552
编号 1037
注册 2004-10-25
来自 天津
家族 司徒实业


发表于 2005-2-10 17:25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京剧和西方的歌剧本来就是同出一辙, 每当我看到悉尼歌剧院一百元一张票的歌剧经常爆满(甚至不提起几天都买不到票!), 越觉得中国京剧今天被公认为"老年人"的节目而倍感伤心和遗憾. 其实, 无论是歌剧还是京剧, 看都是看它的表演艺术, 都应该算是能登大雅的高等消费项目. 反而象一些流行歌曲什么的, (至少在西方)才是些真正的大众水平的消费项目. 今天的中国倒好, 什么于魁智, 张学津都成了鲜为人知的人物了, 门票价格比起象什么Twins的一个演唱会也低的可怜. 常言说得好, 如果想得到别人的尊重, 首先应该自我尊重, 中国人普遍的如此自我贬低(或者说不能接受)我文化之荟萃, 实在是令人可悲可叹.

本人对西方歌剧(绝对算高消费娱乐)和中国京剧(年薪十万以上好象没几个听的...唉!)都颇有兴趣, 每次看完什么Oliver或者Richard III, 回家都觉得和失空斩什么的却有许多相似之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贾图

广陵侯
谏议大夫
★★

Rank: 20Rank: 20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
功绩 775
帖子 10924
编号 3282
注册 2003-12-13


发表于 2005-2-10 20:55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京剧最大魅力在于能用极小的舞台和极简陋的道具,把极复杂规模极大的战争表现的栩栩如生。

京剧算是中国地方戏进化的终极形态了,是中华文明的结晶。可惜现在的年轻人没几个感兴趣,唱就更不用说了。

我认为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方面是因为时代节奏越来越快,艺术形态越来越讲究快餐式,京戏在唱的时候节奏太慢。这和传统美声唱法遭冷遇是一个道理。
另一方面则是文革的样板戏害的,年轻人了解京剧大多都来自于父母辈唱的样板戏,于是认为京戏就那么回事,“很不自然也很做作”。
还有就是80年代和90年代初长期忽视京剧艺术的恶果,你文化部都不重视,那哪里来的资金去做宣传呢?于是一个个传统戏团纷纷解散,同时也丧失了一大批人才。到后来中央终于开始重视国粹了,已经嫌晚了。

小生幼年学过花旦,也是因为学业等诸方面原因半途而废。14岁倒嗓时没有专业老师训练,几乎失去了再唱旦角的条件,遗憾至今。

其实对于三国迷来说,京剧是非常有吸引力的艺术形式。全部脸谱900多个,三国脸谱占了很大比例。“三国戏”一共148出,单独写关公的戏就有20出。像赵云就有四种扮相,应该是最多扮相的京剧人物了。以前每次看到《五丈原升天》和《大意失荆州》都会忍不住流泪,可惜同好寥寥,无知己矣。三联和琅琊的朱佑棠也是票友,他是演老生的,马连良派。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逐鹿苍狼

杨虚侯谏议大夫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镇西将军
好贴 8
功绩 816
帖子 3834
编号 1613
注册 2003-10-23
家族 泡泡营


确实不懂唱腔.不过比较喜欢听<四郎探母>
脸谱,小时候研究过一阵.没有心得,只是熟悉罢了.
顶部
性别:女-离线 天宫公主
(司徒家的颖颖)

虞国公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6
功绩 517
帖子 11552
编号 1037
注册 2004-10-25
来自 天津
家族 司徒实业


发表于 2005-2-10 23:07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贾图: 其实节奏慢并不是弊端,主要是太多人看戏只为了看情节,而不是去欣赏艺术,就这一点在我们的中学教育里就应该纠正。在国外中学教育里,专门花三个月的时间去研究一部沙剧(具体哪一部凭学生兴趣,真没兴趣的老师那里有N多给你挑)。其中主要的教育部分之一就是教孩子如何去欣赏沙剧,甚至包括一些其它的话剧,歌剧等,把艺术感培养出来。这也是为什么西方歌剧100元门票能爆满,中国京剧只剩下老年人看。

至于样板系,不提也罢。我看了几出录像,感觉跟西方歌剧没什么区别,甚至根本不能称之为京剧了。不知道江青脑子里进了几升酒精,简直是胡闹。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实干司马

南海郡公
★★

Rank: 20Rank: 20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2
功绩 1033
帖子 10365
编号 310
注册 2004-3-3


发表于 2005-2-10 23:43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京剧的衰落,觉得节奏慢是其中一个弊端;而剧本陈旧不与时俱进,不太符合现代人世界观以及审美观等需要也是不容忽视。譬如三国许多剧本仍然沿用演义的“尊刘贬曹”的思想套路,在现在就会引起部分挺魏派不喜欢,加上节奏慢等其他弊端,观众就这么流失掉了。而京剧中某些封建思想残余、样板戏“文革左倾”思想残余也未完全肃清,也会给思想开放的年青人以不太舒服难以接受的感觉。

   所以大师袁世海改编的《曹操与杨修》一剧不再一味贬曹操,而是肯定曹操雄才大略的一面,从“当权时成为曹操,没权时成为杨修”这点着手,反映影射了知识分子生存目的的悲哀。此剧在没有多少京剧气氛的广州居然爆满座无虚席,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也看出问题所在。

   楼上天公兄说的培养艺术感也是一个问题。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贾图

广陵侯
谏议大夫
★★

Rank: 20Rank: 20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
功绩 775
帖子 10924
编号 3282
注册 2003-12-13


发表于 2005-2-11 01:32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恩,现在有些新戏都蛮好的。

像数年前我看过CCTV-3台(那时还没有CCTV-11)播了一出新的《官渡》,上面的文丑就不是关羽杀的,很符合历史啊。还有,如果现在播《三气周瑜》的话,主持人白燕升都会在之前强调一下“历史上周瑜其实……接下来就让我们来看看京戏里周瑜的形象如何”。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贾图

广陵侯
谏议大夫
★★

Rank: 20Rank: 20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
功绩 775
帖子 10924
编号 3282
注册 2003-12-13


发表于 2005-2-11 01:46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逐鹿苍狼于2005-02-10, 21:42:14发表
确实不懂唱腔.不过比较喜欢听<四郎探母>
脸谱,小时候研究过一阵.没有心得,只是熟悉罢了.

呵呵,04年4月份去北京参加国展,晚饭由YS商场某大款请客,地点在“大连海鲜馆”。结果看到当红名角于奎智也在别桌吃饭。

某大款:“看,这就是现中国比较有名的戏子,怎么样,各位如果有兴趣可以掏钱让他给你们来一段。”
我:“我想去找他签名”
也是某大款和其他人(其中还有几个大学教授,有一个是艺校的)一起        
我心里    有两个臭钱有什么好嚣张的,第一桶金还不都是黑的!还艺校教授呢,你懂什么叫艺术吗?你配谈艺术吗?我看你就只会教女大学生去夜总会陪酒!!

于奎智吃完走路的时候没有任何人和他打招呼,和某些三流歌手待遇有天壤之别。

于奎智可是如今唱《四郎探母》最好的一个角啊~~~国粹现在在某些国人心里仿佛都成了路边小调,名角都成卖唱的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贾图

广陵侯
谏议大夫
★★

Rank: 20Rank: 20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
功绩 775
帖子 10924
编号 3282
注册 2003-12-13


发表于 2005-2-11 01:54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天公将军于2005-02-10, 23:07:40发表
贾图: 其实节奏慢并不是弊端,主要是太多人看戏只为了看情节,而不是去欣赏艺术,就这一点在我们的中学教育里就应该纠正。在国外中学教育里,专门花三个月的时间去研究一部沙剧(具体哪一部凭学生兴趣,真没兴趣的老师那里有N多给你挑)。其中主要的教育部分之一就是教孩子如何去欣赏沙剧,甚至包括一些其它的话剧,歌剧等,把艺术感培养出来。这也是为什么西方歌剧100元门票能爆满,中国京剧只剩下老年人看。

对啊,节奏慢的话现代青年就没耐性看下去了。就像很多动漫迷不喜欢看银英传一样,对话的篇幅太多了,所以就算看也挑着有战争画面的看,就像很多人只看武戏不看文戏一样。

西方教科书上就有莎剧,是必修的,而且经常会有学生排演。

其实京戏很有意思的,像关羽就是一个独立的演法,突出一个“摆”字,令敌人未战先窃。虽然李元霸也突出“摆”,但是兵器不一样。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慕容十二郎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左将军
功绩 14
帖子 1365
编号 54306
注册 2005-11-30


发表于 2006-2-24 11:38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雖説人前人後“老闆、老闆”的稱呼,但始終脫不了下九流啊,悲哀!

我覺得京劇雖然是國劇,但在大部分地區影響力還是不如地方小劇種,我們傢老爺子好的就是湘劇和花鼓戲,但一聼京劇他老人家就受不了——完全聼不懂啊,河南人聼豫劇、河北人聼梆子、江浙聼越劇,嶺南好粵劇,圖的就是親切感

說起來某些京劇演員在舞臺上默默無聞,但是在大銀幕上卻嶄露頭角,如劉洵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杨怀渊

中大夫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护军
好贴 2
功绩 135
帖子 446
编号 51457
注册 2005-10-19
家族 慕容世家


七岁的时候学过丑行,辕门斩子扮演穆桂英身边的大将穆瓜  一共就四句念白四句唱,最后来句:喳!就是胜利完成任务.  后来方老师辞世,就在也米唱过京剧.喜欢谭派老生的所有唱段.尤其是《定军山》、《失.空.斩》、《战长沙》、《捉放曹》。谭家七代人正好折射出一部中国京剧史。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方天戟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护军
好贴 1
功绩 84
帖子 418
编号 28764
注册 2004-12-25


发表于 2006-2-24 18:35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我是山东人,但还是喜欢京剧,不喜欢山东梆子,喜欢老生和老旦还有净角的唱,更喜欢京剧的行头,太好看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天痕

白衣伯爵中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右将军
好贴 4
功绩 224
帖子 1182
编号 208
注册 2003-8-29


国家还大力扶持京剧呢,其它剧种式微得更厉害。像铁片大鼓,滑稽大鼓,莲花烙等都没人会唱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慕容十二郎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左将军
功绩 14
帖子 1365
编号 54306
注册 2005-11-30


发表于 2006-2-25 00:12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天痕于2006-02-24, 23:20:11发表
国家还大力扶持京剧呢,其它剧种式微得更厉害。像铁片大鼓,滑稽大鼓,莲花烙等都没人会唱了。。。

蓮花落是叫花子唱的,這個也要大力扶持?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8 04:09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4679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