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正信的佛教, 转贴
性别:未知-离线 ciph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78
编号 24070
注册 2004-11-13


发表于 2005-1-21 00:54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袖里乾坤于2005-01-17, 23:11:32发表
我只佛教,不理正信不正信。我只信佛教,不理教徒不教徒。
    兄台旁征博引,然顾及太多,反而失了本心。没有领悟“无在无不在,没佛即是佛”的道理。
    阿弥陀佛。

同意袖兄。金刚经言“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心若无挂碍,难道还执着于皈依与否吗,皈依又如何,不皈依又如何,皈依有利益又如何,无利益又如何。佛言:若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kerwl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30
帖子 2974
编号 30281
注册 2005-1-14


发表于 2005-1-21 01:28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ciph于2005-01-21, 0:54:25发表

QUOTE:
原帖由袖里乾坤于2005-01-17, 23:11:32发表
我只佛教,不理正信不正信。我只信佛教,不理教徒不教徒。
    兄台旁征博引,然顾及太多,反而失了本心。没有领悟“无在无不在,没佛即是佛”的道理。
    阿弥陀佛。

同意袖兄。金刚经言“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心若无挂碍,难道还执着于皈依与否吗,皈依又如何,不皈依又如何,皈依有利益又如何,无利益又如何。佛言:若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优婆塞戒经》:为破诸苦,除烦恼,受于无上寂灭之乐,以是因缘皈依三宝。(皈依的意义)

《善生经》:若人受三自归,所得果报不可穷尽,如四大宝藏,全国人民七年之中,运出不尽。皈依三宝者,其福过彼,不可胜计。

《佛说希有校量功德经》:假使满三千大千世界中,诸佛如来,譬如竹苇甘蔗稻麻,彼等诸佛世尊至真等正觉,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二万岁中,常以一切娱乐之具,衣服饮食床卧汤药,种种奉施,乃至灭度之后,收其舍利起七宝塔,一一宝塔皆以香华伎乐缯盖幢幡香烛油灯,种种所须,悉皆供养,实得无量无边不可算不可数福德之聚。佛言:阿难!犹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以淳净心作如是言:我今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所得功德胜前福德,百倍千倍万倍,不可算数,譬喻言辞所不能知及。

《杂阿含经》:与须达令受三皈,终生天上。有怀妊者为其胎子,受三自归;生已后有知见,复教三皈。设有奴婢客人怀妊生子,亦如是教。若买奴婢,能受三皈、五戒者,然后买之,不能者不买。乃至乞贷举息,要受三皈,然后与之。若有施三宝物者,从世尊闻,称名咒愿乃得生天。佛言:善哉!如来有无上知见,审知方便,皆得生天,故知皈依三宝,功德最大,不得不受。


顶部
性别:男-离线 Lepidus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校尉
级别 讨逆将军
好贴 1
功绩 10
帖子 604
编号 10709
注册 2004-7-10


发表于 2005-1-21 15:30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佛的能力是哪里来的。佛法是谁制定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kerwl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30
帖子 2974
编号 30281
注册 2005-1-14


发表于 2005-1-21 15:50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Lepidus于2005-01-21, 15:30:36发表
佛的能力是哪里来的。佛法是谁制定的?

佛有六神通:天眼通,天耳通,神足通,宿命通,他心通和漏尽通。在“修持、咒力、报得”三种情况下能得到此六通

佛法是释迦牟尼佛口说的佛理 经藏虽是由人写成的 佛理却是本来就有的 无量亿劫永恒存在 要勉强说谁制定的 就是众生共业而成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我本非我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34
编号 27949
注册 2004-12-16


发表于 2005-1-30 04:5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有个问题,末法时期不是无修无证吗?现在似乎反了,莫非佛说错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kerwl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30
帖子 2974
编号 30281
注册 2005-1-14


发表于 2005-1-30 14:49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我本非我于2005-01-30, 4:50:33发表
有个问题,末法时期不是无修无证吗?现在似乎反了,莫非佛说错了?

佛说法灭尽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拘夷那竭国,如来三月当般涅槃,与诸比丘及诸菩萨,无央数众来诣佛所,稽首于地。世尊寂静,默无所说,光明不现。
贤者阿难,作礼白佛言:“世尊!前后说法,威光独显,今大众会,光更不现,何故如此?其必有故,愿闻其意。”
佛默不应,如是至三。佛告阿难:“吾涅槃后,法欲灭时,五逆浊世,魔道兴盛。魔作沙门,坏乱吾道,著俗衣裳,乐好袈裟五色之服,饮酒啖肉,杀生贪味,无有慈心,更相憎嫉。
时有菩萨、辟支、罗汉,精进修德,一切敬待,人所宗向,教化平等,怜贫念老,鞠育穷厄,恒以经像,令人奉事,作诸功德,志性恩善,不侵害人,捐身济物,不自惜己,忍辱仁和。
设有是人,众魔比丘,咸共嫉之,诽谤扬恶,摈黜驱遣,不令得住。自共于后,不修道德,寺庙空荒,无复修理,转就毁坏。但贪财物,积聚不散,不作福德。贩卖奴婢,耕田种植,焚烧山林,伤害众生,无有慈心。奴为比丘,婢为比丘尼,无有道德,淫逸浊乱,男女不别,令道薄淡,皆由斯辈
或避县官,依倚吾道,求作沙门,不修戒律。月半月尽,虽名诵戒,厌倦懈怠,不欲听闻,抄略前后,不肯尽说,经不诵习。设有读者,不识字句,为强言是,不谘明者,贡高求名,虚显雅步,以为荣冀,望人供养。
众魔比丘,命终之后,精神当堕无择、地狱、五逆罪中,恶鬼畜生,靡不经历,恒河沙劫,罪竟乃出,生在边国无三宝处。
法欲灭时,女人精进,恒作功德;男子懈慢,不用法语,眼见沙门,如视粪土,无有信心
法将殄灭,登尔之时,诸天泣泪,水旱不调,五谷不熟,疫气流行,死亡者众。人民勤苦,县官计克,不顺道理,皆思乐乱,恶人转多,如海中沙,善者甚少,若一若二。
劫欲尽故,日月转短,人命转促,四十头白。男子淫逸,精尽夭命,或寿六十,男子寿短;女人寿长,七八九十,或至百岁。
大水忽起,卒至无期,世人不信,故为有常,众生杂类,不问豪贱,没溺浮漂,鱼鳖食啖。
时有菩萨、辟支、罗汉,众魔驱逐,不预众会,三乘入山,福德之地,恬泊自守,以为欣快,寿命延长,诸天卫护,月光出世,得相遭值,共兴吾道。
五十二岁,《首楞严经》、《般舟三昧》先化灭去,十二部经,寻后复灭,尽不复现,不见文字,沙门袈裟,自然变白。
吾法灭时,譬如油灯,临欲灭时,光明更盛,于是便灭,吾法灭时,亦如灯灭,自此之后,难可数说……
如是之后,数千万岁,弥勒当下世间作佛。天下泰平,毒气消除,雨润和适,五谷滋茂,树木长大,人长八丈,皆寿八万四千岁,众生得度不可称计。”
贤者阿难,作礼白佛:“当何名斯经?云何奉持?”
佛言:“阿难,此经名为《法灭尽》,宣告一切,宜令分别,功德无量,不可称计!”
四部弟子,闻经悲惨惆怅,皆发无上圣真道意,悉为佛作礼而去。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小黑脸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3
帖子 328
编号 30805
注册 2005-1-22


发表于 2005-2-3 01:12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这个世界,连自己都不敢信了,还信什么佛
佛这年头可能自顾不暇了吧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kerwl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30
帖子 2974
编号 30281
注册 2005-1-14


发表于 2005-7-5 09:45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自己顶上来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老不看三国

睢阳侯光禄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北将军
好贴 7
功绩 381
帖子 1929
编号 39253
注册 2005-5-19




QUOTE:
原帖由小黑脸于2005-02-03, 1:12:21发表
这个世界,连自己都不敢信了,还信什么佛
佛这年头可能自顾不暇了吧

先生不要信口雌黄~~~~~~~南无阿弥陀佛~~~~~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老不看三国

睢阳侯光禄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北将军
好贴 7
功绩 381
帖子 1929
编号 39253
注册 2005-5-19




QUOTE:
原帖由袖里乾坤于2005-01-14, 22:55:51发表
只要我怀着慈悲之念,不剃度也可信佛,不入教也可信佛,不拜佛也可信佛,不看佛经亦可信佛也。

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您证全,那您就成十地菩萨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老不看三国

睢阳侯光禄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北将军
好贴 7
功绩 381
帖子 1929
编号 39253
注册 2005-5-19


这是好文~~~~仔细看完的,不管信不信,都结下了善缘~~~~说实话,这比讨论国家大事,历史古今有意义~~~~~~~~嘿嘿~~~~~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酒魔剑仙
(推倒還是被推倒,這是一個值 ...)

顺平侯
奉国军节度使

Rank: 17Rank: 17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镇北将军
功绩 527
帖子 3551
编号 1414
注册 2003-10-13
家族 轩辕狼党


呵呵,看起来佛教比基督教更接近真实。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慕容心
(周公梦)

太常丞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31
帖子 1611
编号 1857
注册 2003-11-7
来自 Montreal
家族 慕容世家


可惜佛教支派太多,观点混乱。。。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酒魔剑仙
(推倒還是被推倒,這是一個值 ...)

顺平侯
奉国军节度使

Rank: 17Rank: 17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镇北将军
功绩 527
帖子 3551
编号 1414
注册 2003-10-13
家族 轩辕狼党


哈哈,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哪一个不是支派众多?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kerwl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30
帖子 2974
编号 30281
注册 2005-1-14


发表于 2005-7-5 11:59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周公梦于2005-07-05, 10:56:57发表
可惜佛教支派太多,观点混乱。。。

佛教的各宗各派,都是由于学佛者的根性及时代环境的不同而产生。所以如果站在佛教的根本立场上说,宗派是多余的,如果执一非全,那不唯是学佛者个人的损失,更是整个佛教的不幸;正像浙江的宁波人喜欢吃臭,湖南人喜欢吃辣,山东人喜欢吃辛,山西人喜欢吃酸,那末你说,究竟那种该吃,那种不该吃呢?

佛教的内容,无所不包,虽不即是科学,但不违背科学;虽不即是哲学,但却超乎哲学;虽不即是文学,但却确有文学;虽不即是美学,但已创化了美学;虽不即是宗教,但也不缺宗教的素质。

因此,我们修学佛法,最好是选择近于自己根性或兴趣的,作为入门的方便。在中国的大乘八宗之中,唯识近于科学,三论近于哲学,华严及天台近于文学,真言及净土近于美学,禅宗是佛法的重心,太虚大师说:‘中国佛教的特质在禅’,任何一宗,均可汇归禅的精神;至于律宗,乃是整个佛教的基础,它对佛教的重要性来说,正像六法全书对于中华民国,所以严格地讲,律宗不该自成一宗,律宗应该遍属于各宗,至于宗教的素质,乃是各宗皆备的。

自晚唐以下的中国佛教,禅宗特盛,继而禅净合一,晚近,禅宗出了寄禅及虚云,净宗出了印光,律宗出了弘一,天台出了谛闲,华严出了月霞,唯识出了欧阳竟无(渐),但从大致上说,在民间仍以禅净二脉的影响力较大,在学术界则以唯识的影响力较大。密宗虽也盛行,但是非常混乱。

最值一提的,是太虚大师及其门下,他们不再拘泥于某宗某派,而是直从佛法的根本精神上,统看各宗各派,打破门户界限,还归各宗的本来地位,太虚大师以三大系,统摄大乘各宗派,那就是:法相唯识宗、法性空慧宗、法界圆觉宗,因此,除了唯识及三论两宗各成一系之外,其余各宗,均归法界圆觉宗所摄。到了太虚大师的学生,近人印顺法师,又将大乘三大系更动了一下,称为:性空唯名论、虚妄唯识论、真常唯心论。太虚大师以法界圆觉为最圆满,印顺法师则以性空唯名为最究竟。前者一生推崇起信论及楞严经,后者宗本阿含教义,贯透般若空的思想,人家说他是三论宗,他却否认此说,因为中国的三论宗已经渗入了中国的思想,而非印度空宗的原来色彩。

事实上,不管你叫它甚么名字或放在甚么地方,玫瑰花总是一样地香。古今诸大德的左判右摄,乃是为了使人更加明白佛法的内容和研究的系统与方法,若要修学,凡是走上了路,‘法法皆通涅槃城’。因为,佛法只有浅深偏圆之别,而没有好坏是非之分;浅的是深的基础,深的是浅的进展;偏的是圆的部分,圆的是偏的全体。然从研究上说,必须脉络分明,所以要左判右摄。

不过,到此为止,我们应该注意,中国的大乘八宗,已经归纳成了三宗,八宗的门户,应该不复存在,乃至大小乘的界限,也当一律铲除,俾使整个的佛教,重归统一。如果尚有甚么人要做某宗某派的孤臣孽子,希望成为某宗某派的第几代祖师,那是没有必要的事了;事实上,历代高僧,未必就是某宗某派的第几代祖师,徒有法卷授受的所谓‘嗣法门人’,也未必就是有证悟的高僧。至于大乘与小乘之分,也根本不受南传上座部佛教的欢迎,中国人说他们是小乘,他们也会说大乘非佛教,这种分河饮水而彼此轻视的局面,谁说是合理的呢?

当然,对于一个初进佛门或将进佛门的人来说,起步点的选择是必须的。以我的看法,初出家的比丘及比丘尼,应该先学僧尼律仪,但却不必就入律宗;晚年学佛的在家居士,应该专心念佛,但却不必就入净土宗,也不必就是念的西方阿弥陀佛──尚有兜率内院的弥勒佛,东方的药师佛与阿ㄔㄨ\佛等;如果是以学术思想的态度来亲近佛教,那末般若空及唯识有的两大系,都是最富发掘价值的宝藏。

以修学的行程来说,可以分为两种,一是难行道,一是易行道。难行道是指自初发菩提心起,生生世世行菩萨道,生生世世牺牲自己而成全众生,那是靠著所发的愿力,维持住一生又一生的救世工作,这是非常艰难的行门,如果愿力不够坚强,往往会在再三再四的挫折之中退心,但是这一行门的行程,却比易行道来得快速,要比修学易行道更早达到成佛的目的。易行道是指藉著诸佛愿力所成的净土,长养各自的慧业,也就是以凡夫的身分往生佛国,在佛国的环境之中培养慧业,到了‘不退’的程度,乃至到了圣位的境界,再入凡界行菩萨道而广度众生,所以,这是比较安全而稳当的,却是迂曲而缓慢的。

一般没有自信或信愿不够坚决的人,最好是修学易行道,易行道的宗教价值及其作用,可以说与基督教的求生天国,有著异曲同工之效,虽然两者的内容不可同日而语,但其强调‘信’的力量则几乎一致。再说,基督教讲‘信、望、爱’,佛教则强调‘信、愿、行’鼎足而三的功能。所不同的,佛教是以众生的本身为主,基督教则以上帝为主,基督教的出发点及其目的,无非是为了上帝的权威、服从上帝的权威、依赖上帝的权威。佛教则为以众生自己的力量感通诸佛而期进入佛土,与佛同处,所以,除了死心塌地的信,还需要与佛的愿力相应(不是如基督教所说的‘宠爱’),才能往生佛国,诸佛的愿力有‘通’与‘别’的两种:通愿是诸佛共通皆有的,那就是:‘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通常称这为四弘誓愿;别愿是诸佛各别成就的愿力,比如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药师佛的十二大愿。唯有我们也发了诸佛的通愿,才有进入诸佛国土的希望,也唯有能与某佛的别愿相应了,才有生到某佛国土的可能。这一点,在今日以念佛而求往生佛国净土的人们,几乎很少注意。同时,当我们修学净土行的易行道时,必须要把内心的至诚恳切,表现到生活的言行上来,净土的众生是‘身、口、意’三业清净的,我们凡夫虽不能做到绝对清净,也当尽量使自己的身心净化,净化的德目便是五戒十善,如果内心向往净土,行为不求净化,那对临终往生佛国的希望,也是很有疑问的。

佛教的本质是崇尚智慧的,但从宗教的立场来说,与其说智慧是入佛的方法,倒不如说智慧是修学佛法的目的,固然有人是从知解而信仰而实践,但也有著更多人的信佛学佛并没有经过知解(教义)的考验,但由信愿行的实践,也可以达到应达的目的,信愿行的本身,却不一定要有慧解的支援,因此,不懂教义或者也无能接受教义的人们,同样可以信佛学佛,他们虽然不懂教义,却也同样能够得到宗教信仰的实益,比如净土的行者,虽是上中下三根兼备,虽不乏饱学之士,但从大体上说,净土行的修学,则近似这一类型;再如中国的禅宗,主张‘不立文字’,主张‘言思路绝,心行处灭’,他们不需要繁复的知识,因他们能从笃行之中,自然见到慧光,那就叫作开悟。正因如此,禅宗也就最适合中国人‘不求甚解’而崇实惠的口味,但这否定了知解葛藤以后的信仰,决不等于可笑的迷信,故在禅宗高僧的语录,无一字不是智慧的结晶。

所以,禅净二门,最受千百年来中国人的欢迎,因为这是不必要高深的理解知能作为入门的先决条件,但也因此而引生了若干的流弊,使部分根浅障重的学者,流于愚昧疑迷、盲修瞎练、执己非他而不自知!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黄钟毁弃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74
编号 47513
注册 2005-9-1


发表于 2005-9-15 10:25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受教!
我对佛家所知很少,请教一下,僧好念“南无阿弥陀佛”,是为了什么?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stopisneo
(疯狗)

白衣伯爵
★★★

Rank: 8Rank: 8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后将军
好贴 6
功绩 136
帖子 1481
编号 44009
注册 2005-7-22


发表于 2005-9-15 12:5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南无,是信仰,依靠的意思。
阿弥托是无量光无量寿的意思,也就是无边智慧无边生命的意思。
佛就是觉悟者的意思。

这个是个口号,是从净土宗的看法发展而来,认为每天念满3000遍,死后可到无量净土。关于净土宗的看法是怎么发展而来,我就不知道了,经书太多,我能话300岁,也看不完。。
这回算我犯贱,主动搭理你。。。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黄钟毁弃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74
编号 47513
注册 2005-9-1


发表于 2005-9-15 16:27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受教了,多谢。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8 20:49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23339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