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晋阳秋》,一部为司马懿说公道话的良史
性别:未知-离线 loyani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3
帖子 345
编号 28451
注册 2004-12-21


发表于 2005-1-14 13:2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燕京晓林于2005-01-12, 15:28:24发表
不是都说诸葛治理的好吗?有十几万大军不是很正常?加上连江洲的兵马都调过来使用了,兵力更加集中。

10多万不一定都是军士,很大可能里面有老百姓在。“耕者杂於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凌云茶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安国将军
功绩 8
帖子 831
编号 25896
注册 2004-11-26


发表于 2005-1-14 13:34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从没说步兵(弓弩还不能说是一个单独兵种)一定防不住骑兵,在满足一定条件下,步兵一样可以打败骑兵占优势的一方.但只是难得多.loyani你说占据地形的情况下可以防住,这话是有道理的.只是军事上敌人不会让你那么轻松去占好地形.军事也不能是以占了地形防备住骑兵的攻击为胜利.往往是达不到自己的战略战役目的,汉族政权人力物力大占优势,在北方平原面对骑兵为主的敌人却那么吃力,败多胜少.说明什么.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2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5-1-14 13:5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千年一叹于2005-01-12, 12:25:49发表
晓林兄,这个还是要实事求是,结合具体情况分析嘛;新加坡和美国都是经济发达国家,可新加坡的军队数目能抵得上美国一个零头吗?  

千年兄:
很久不见!
我说的难道不是实事求是?那是晋书记载的,可不是我说的吧?
总有人一看到不利于诸葛的记载就加以否定,我以为不可取呀。

新加坡和美国能相比吗?新GDP多少?美国多少?我们不能只看经济发达与否,一个一万人的国家再发达,也不顶我们发展中的中国的国力。
再说,美国那是穷兵黩武,要当世界警察,新加坡可没有这份野心吧?
而诸葛亮8年5次北伐,这种劲头谁能比?自然拼尽全力搞兵。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2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5-1-14 14:0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青蓝于2005-01-12, 12:33:15发表
训练得再好也不会能训练出一支十万的拆墙断砖特种部队. 诸葛亮迟迟不进攻, 又那么顾及于司马懿龟缩, 司马懿单出战武功水就有上万号的骑兵. 后来还能谴郭淮防备北原等地. 兵力少于诸葛亮么? 不见得.

青蓝兄:
这种说法有失偏颇:按照这种推论,那张辽的合肥出击,一定是孙权兵力不会超过张辽拉啦?
在战略上取守势的情况下,适当地出击,可以提升自己的士气,打击敌人。
注意:
司马提前抢占北原,也是为了更好地贯彻防御战略;
而万骑出击是想利用诸葛主力被洪水阻隔不能增援的战机捞一把。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凌云茶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安国将军
功绩 8
帖子 831
编号 25896
注册 2004-11-26


发表于 2005-1-14 14:18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晋书记载,不是不值得多加注意,但十余万是个什么概念,司马自己的信中称是10万,根据现有史料得出的蜀汉国力是否相配.这个数字来源如何,是战斗得到的文书记载,还是前线警备部队汇报的情报?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在这里就应该是当时魏军的军情报告的数字.且不说曹操水军80万,就是阿斗下讨伐魏国的诏书还说诸葛亮统帅步骑20万众,但一样不被大众接受,就是因为蜀汉的国力达不到这个水准,自己的宣布也很可能夸大.
一般分析观点多是认为诸葛亮第5次北伐是全力大举,兵力在10万左右.
合肥一战的事例实在不适合.攻击敌军重兵固守的营垒是一回事.合肥之战,张辽7000人是集中在城内,孙权大军撤退,他自己只和千余甲士在后,优势兵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反而变为劣势,这是另一回事.
相反,如果司马懿真的一次可以出动万骑,只怕总兵力真的少不了.一个走上正轨要维持经济军事平衡的政权中,骑兵能占10分之一已经不错了.而且不至于全部骑兵集中在一起.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2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5-1-14 14:2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凌云茶于2005-01-12, 12:48:28发表
燕京兄竟然有这样的观点:不是都说诸葛治理的好吗?有十几万大军不是很正常?加上连江洲的兵马都调过来使用了,兵力更加集中。
我狂汗啊.燕京兄分析蜀汉军力,不是查看分析史料,而是认为诸葛治理的好就有10几万,如果治理不好呢??
蜀汉灭亡时候是士兵10万2千.公认蜀汉军力在诸葛时期上限也不超过多少,有一说是14万.这是全国动员的数字了.也是在把江州的部队调动的2万过来之后,诸葛亮234年北伐才有兵达10万的表述,之前4次从来没有这样的说法.
至于用魏国给司马增援来推定司马原来兵力不如诸葛,更是晕倒.增援是顾虑司马不是诸葛对手,其包括兵力数量,装备武器训练素质,战斗决心和谋略,还要考虑一个因素,诸葛准备3年,又邀请吴国夹攻,其决心极大,绝不能等闲对付.不是因为司马人手不如诸葛.
“守战之力,力役参倍”,还有个原则哪,倍则攻之,诸葛一再采取攻势,自然是他的人马是司马的两倍咯.这样机械推论,难以客观.
司马懿是中央军事指挥官,平常居于都城,与守边大员不同,他西行关中抵抗诸葛,自然是从都城带走部分中央常驻部队,并负责指挥关中战区的部队,象郭淮等人就要听指挥,因此其部队主要有原镇守关中陇右的部队,和带入关中的中央军,由于史料不详细,我们只能从前后的一些片断做简单分析.231年北伐,曹魏皇帝也是不顾大臣反对,累次增加司马懿兵力,皇帝如此重视,司马懿的兵力是绝对不少的.三国志中虽然不反映具体数量,但231年,司马懿兵力一再集结增加后,两次督兵(街亭之战是5万人)支援关中的张颌也在他手下,则司马懿带入关中的部队少于5万的机会不大.231年司马懿主场坚守都甚至出现了兵粮支持不上,要赖割取当地的麦收支持军粮的情况.景况比粮运艰难的蜀军都不见的好.司马兵力能少到那里.234年.,皇帝东边对付孙权,也没有调走西边的部队,反而再派2万人去支援他.原来守备关中陇右的部队也不知道具体数据,试用公元263年的情况分析,当时姜维北伐的兵力和强度已经是不如诸葛亮了,一般是说数万人,魏国在西线的守备兵力应该不会超过司马懿时期,263年魏伐蜀,邓艾部3万人,永州刺史诸葛绪部3万人,这是原有的兵力的大部分,至少还有小部分留守的.如果公元234年魏国西线守备兵力与之持平有6万多人,司马懿带入关中的5万人,后来支援2万人.就有13万余人.当然,由于史料缺少,这只是个粗陋的推测.但234年北伐,司马的兵力很可能比诸葛大不少.

有什么好汗,还是狂汗的呢?
这个兵力又不是我分析推测出来的,而是晋书记载的。不要说晋书是我编的呀!
这个公认的14万,来自何处?谁家公认的呢?请教了。

诸葛第一次北伐就有两线兵力皆多于魏军的记载,这次又是诸葛与孙权联系好同时发动的全线进攻,自然投入全部能够使用的兵力。其实一点都不奇怪。

诸葛作战谨慎,这个大家都认可吧?在这样的情况下,说诸葛兵力少反而要拼命进攻?还隔着运输困难的秦岭?有人相信吗?

这里你就错了:司马不是镇守中央的。看晋书宣帝纪记载:
——明年,诸葛亮寇天水,围将军贾嗣、魏平于祁山。乃使帝西屯长安,都督雍、梁二州诸军事,统车骑将军张郃、后将军费曜、征蜀护军戴凌、雍州刺史郭淮等讨亮。
可见,司马就是都督雍、梁二州诸军事,自第四次北伐后一直镇守西线。而魏明帝当时增援的中央军到是应在战役结束后就调回洛阳了。而此次当跟随明帝东征,只有2万派给司马。
因此,你推断兵力的前提错误,兵力也就不准确了。希望再仔细探讨一番。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2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5-1-14 14:2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凌云茶于2005-01-14, 6:18:22发表
晋书记载,不是不值得多加注意,但十余万是个什么概念,司马自己的信中称是10万,根据现有史料得出的蜀汉国力是否相配.这个数字来源如何,是战斗得到的文书记载,还是前线警备部队汇报的情报?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在这里就应该是当时魏军的军情报告的数字.且不说曹操水军80万,就是阿斗下讨伐魏国的诏书还说诸葛亮统帅步骑20万众,但一样不被大众接受,就是因为蜀汉的国力达不到这个水准,自己的宣布也很可能夸大.
一般分析观点多是认为诸葛亮第5次北伐是全力大举,兵力在10万左右.

说的话或写的信,都不是史书记载,而是原话,可能有夸大或缩小。注意,历史记载一般是通过多方面考证才写的。
至于说,由于人家没写怎么得来的,就不承认,也缺乏说服力呀。
一般说十余万,就是十万多一些,但是多不很多的意思。古代用数词很讲究的。文言高人在此可以发言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2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5-1-14 14:3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凌云茶于2005-01-13, 5:07:04发表
军队的综合战斗力是要衡量多个因素的,比如说魏军长于骑兵,内线作战,这是魏军的加分,但魏国也承认蜀军精锐,器械优秀.诸葛亮才敢于驱步兵深入求与骑兵优势的魏军野战.这是蜀军的加分.前面我说顾虑司马不是诸葛对手有是太简略了,全称应该是顾虑司马懿所拥有的综合战斗力不能够应付诸葛亮所拥有的综合战力.
我所说引用别人主张的力役三倍和自己提出的倍则攻之,都是反话啦.如果机械的用这些一般原则来套,也就根本不用分析史料了.
内线作战肯定有便宜,但带来的问题也是守备的地方要多,对机动要求高.守的兵力比攻的少或者多,多少才是足够,很难作出判断,不同的主帅和皇帝都会有自己的考虑,我们现在也只能在看到的一点史料上加点自以为合理的分析作为个人看法供大家研讨.我上面参考三国之世的一些兵力数据也是试图做一个判断.我个人的意见是魏军在西线原有的地方守备部队,在需要时候还可以动员民兵预备役之类(但同样人数的地方部队,战斗力就不如中央军主力),魏国朝廷一直不东调,反而是司马懿带中央兵前往关中,之后又不断增援,总兵力不会少到那里.补不足的不足是兵力不足,还是保险系数不足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内线防御当然节省兵力。而说防御的地点多,则不是事实!
一般情况下是这样的,但是这次,诸葛10万大军全部由一条谷道进攻,其进攻点就非常的有限了。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司马先背水布防,挡住诸葛东进和北上的道路,再派郭淮抢占北原,使西北方向也被封闭,西面是陈仓,诸葛早就领教过不会去,结果,诸葛竟然找不到可以攻打的地点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凌云茶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安国将军
功绩 8
帖子 831
编号 25896
注册 2004-11-26


发表于 2005-1-14 14:3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我说14万是有一说,公认的是上限不会超过102000太多.各国中央军,不是全部屯首都的,司马懿也不可能光屁股留任.架设一个指挥当地原有部队的空壳机构.军事重镇必定用中央军把守,一大原因就是防范家属在地方的当地兵容易投降和叛变(尤其是地方官员统领),而且中央军的战斗力也强些,蜀汉汉中和江州的部队,就是中央军.魏国征淮南时候,这才是大发两都之兵26万,搞到长安空虚.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凌云茶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安国将军
功绩 8
帖子 831
编号 25896
注册 2004-11-26


发表于 2005-1-14 14:3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按照燕京兄的说法,不正就是防备了好多个点吗.诸葛亮一路来攻,魏军却要堵那么多个方向.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2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5-1-14 14:4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是这样呀?那就是说14万不是公认。公认是超过102000不会太多?多少呢?大概不清楚。
要知道,102000那是蜀汉灭亡时期的兵力,按照目前观点,那时已经被后主、黄皓搞得国力不济了。而诸葛可是30年前的事情了。
至于诸葛亮到底是10万还是11万,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司马几万?
那26万不仅包括中央军,还包括其他各州、各战区主力,包括其他两个前线:雍州和荆州的主力。
注意,我们说的中央军,是指平时在中央作为战略预备队的部队,而不是指除了州兵郡兵外的正规军。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2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5-1-14 14:4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凌云茶于2005-01-14, 6:37:46发表
按照燕京兄的说法,不正就是防备了好多个点吗.诸葛亮一路来攻,魏军却要堵那么多个方向.

这就看出防御的优势了。司马兵少还能防御三个方向,而诸葛10万却窝在那么小的五丈原?说的不好听一点,怎么用兵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1-14 15:20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燕京晓林于2005-01-14, 14:02:15发表
青蓝兄:
这种说法有失偏颇:按照这种推论,那张辽的合肥出击,一定是孙权兵力不会超过张辽拉啦?
在战略上取守势的情况下,适当地出击,可以提升自己的士气,打击敌人。
注意:
司马提前抢占北原,也是为了更好地贯彻防御战略;
而万骑出击是想利用诸葛主力被洪水阻隔不能增援的战机捞一把。

那么你看看孙权是不敢攻击张辽还是大意进兵时被张辽突袭搞定的?

您只说司马懿,却就不对蜀军的态度上分析两军的实际对比就直接放出"魏军兵少"这么直接的理论, 恐怕主观成分比分析更为多吧?

不算其他, 就算司马懿1万骑加两万步骑的支援就已经有3万了. 难道司马懿的军队还会少? 注意, 司马懿带去捞一把的是"万骑". 而司马懿似乎并非魏国的骑兵军团长, 能一次过出动万骑规模的突击战魏兵会少?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千年一叹

Rank: 5Rank: 5
组别 校尉
级别 裨将军
好贴 1
功绩 12
帖子 308
编号 101
注册 2003-8-24


发表于 2005-1-14 16:1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燕京晓林于2005-01-14, 13:57:23发表
千年兄:
很久不见!
我说的难道不是实事求是?那是晋书记载的,可不是我说的吧?
总有人一看到不利于诸葛的记载就加以否定,我以为不可取呀。

新加坡和美国能相比吗?新GDP多少?美国多少?我们不能只看经济发达与否,一个一万人的国家再发达,也不顶我们发展中的中国的国力。
再说,美国那是穷兵黩武,要当世界警察,新加坡可没有这份野心吧?
而诸葛亮8年5次北伐,这种劲头谁能比?自然拼尽全力搞兵。

晓林兄,既然不应偏听偏信,那怎么就拿着本《晋书》当金科玉律呢?兄曾写过一篇论官渡之战兵力对比的文章,要是我拿《武帝纪》里“兵不满万”四字给你全盘否定了,行不行啊?  

兄不是说治理得好,军队就应该多吗?那新加坡人均GDP比美国还高,怎么军队数目就不成比例呢?

再说,诸葛亮可不是啥“穷兵黩武”,不信请看《三国志》;

而姜维后来连续9次北伐,这种劲头诸葛亮也不能比,是不是就说明姜维北伐时军队更多啊?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万壑松风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3
帖子 282
编号 5150
注册 2004-2-9


发表于 2005-1-14 16:28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用于前线的兵力多少要取决于很多因素,未必魏国强于蜀国,那么他们西线兵力也必然就多于或者说不会少于蜀军。

再者,国家战略也决定着前线兵力的多少,诸葛亮拿出全国大半的兵力投入北伐,并不意味着魏国也会应之以相同的兵力投入。需要考虑到,蜀、吴结盟,故两国间边境所需兵力较少,诸葛亮将北伐视为第一要务,蜀汉的大部分兵力用于北伐是很正常的,首次北伐中刘禅诏书中称诸葛亮:“统领步骑二十万众”,这里须注意的是:诏书不是“恐吓信”,吹嘘的必要性也不大,故二十万应不是虚数,即便没有这个数字,有十五万以上应该是没问题的。

而五次北伐时,《晋书》中称“二年,亮又率众十余万出斜谷,垒于郿之渭水南原。天子忧之,遣征蜀护军秦朗督步骑二万,受帝节度。

从记载看很清楚,即便“十余万”有夸大之嫌,但从天子忧虑以及随即作出的反应看,天子所忧是诸葛亮兵多势大,恐前线寡不敌众,故而派兵增援。在用兵上而魏国同时面对两个敌国,故在某一个方向的兵力投入以能否足以达成作战目标为限,不会盲目投入。

帝弟孚书问军事,帝复书曰:“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巳堕吾画中,破之必矣。”

从司马懿的答复看,其最终目的是为了证明“破之必矣”,中间的一个小起伏就在于“提卒十万”,这里,如果司马手下兵力与对手相当甚至胜出,那么这点似无须提及,之所以将对方兵力特意提出,前面加一“虽”字,当是此为魏廷上下所知的对方的一项优势,无可回避,而司马懿所强调的,则是即便这方面魏军无优势可言,但由于诸葛亮在用兵上的缺点,对方的优势兵力也不会成为破敌的障碍。

故我认为《晋书》中诸葛亮五伐调动十(余)万兵力的记载是合理的,水分不多,而相对而言,魏军的兵力最多与对手持平,但更大的可能性则是少于蜀军。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千年一叹

Rank: 5Rank: 5
组别 校尉
级别 裨将军
好贴 1
功绩 12
帖子 308
编号 101
注册 2003-8-24


发表于 2005-1-14 16:4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笑死人了,曹操南征也号称八十万,故应不是虚数,即便没有这个数字,有七十五万以上应该是没问题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2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5-1-14 16:5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青蓝于2005-01-14, 7:20:03发表
那么你看看孙权是不敢攻击张辽还是大意进兵时被张辽突袭搞定的?

您只说司马懿,却就不对蜀军的态度上分析两军的实际对比就直接放出"魏军兵少"这么直接的理论, 恐怕主观成分比分析更为多吧?

不算其他, 就算司马懿1万骑加两万步骑的支援就已经有3万了. 难道司马懿的军队还会少? 注意, 司马懿带去捞一把的是"万骑". 而司马懿似乎并非魏国的骑兵军团长, 能一次过出动万骑规模的突击战魏兵会少?

所以不能用司马曾经反击来证明司马兵多。这个不否认吧?

其实各位先建立了诸葛各方面都占优势的前提,再下结论说司马兵力不会少。这个才不可取。其实司马也在各个方面有很多优势:
1、以逸待劳,这个大概无人否定;
2、后勤保障优于蜀军,蜀军要翻越秦岭补给,即使早先在谷中存放部分,也不能维持10万大军数月之用。而魏军依托关中平原以及就近的河东等地补给,非常方便;
3、魏军先部署了防御,节省兵力;
4、地形对蜀军不利:蜀军10万之众,云集五丈原弹丸之地,根本施展不开,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又不能形成突破。
5、士气方面双方均没有什么问题;
6、战斗力方面,大体各有所长,而在平原地区,魏军大致还略占优势。
由此种种因素看,基本是魏军占优,有争议的只有两个方面:
1、统帅的军事才能;
2、双方的兵力对比;
第一个问题,就是楼主要证明的问题之一,司马其实并不怕诸葛,而我也认为其实两人军事才能大体相当;而大量的历史证明,司马确实能够料敌在先,从而立于不败之地。
第二个问题,也是楼主要说明的。由于魏明帝亲征东线,而东线要对付孙权的三路进攻,很明显,威胁比西线大,自然投入兵力多。从而造成西线兵力不足,因此才有魏明帝下命令西线必须防御。

所以,之所以诸葛依然在西线采取攻势,主要依靠的就是兵力优势。但是结果,兵力优势面对敌人的地形优势、防御优势等,依然不能形成突破,而打成相持。失败也就是必然的了。

最后哪里有记载司马出击是1+2万?所谓万骑,真的全是骑兵?要知道司马出击地点距离其本营并不远,这里又不是千里奔袭。所谓万骑,我以为在这里就是包括骑兵在内的万人出击而已。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2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5-1-14 17:0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千年一叹于2005-01-14, 8:10:46发表

晓林兄,既然不应偏听偏信,那怎么就拿着本《晋书》当金科玉律呢?兄曾写过一篇论官渡之战兵力对比的文章,要是我拿《武帝纪》里“兵不满万”四字给你全盘否定了,行不行啊?  

兄不是说治理得好,军队就应该多吗?那新加坡人均GDP比美国还高,怎么军队数目就不成比例呢?

再说,诸葛亮可不是啥“穷兵黩武”,不信请看《三国志》;

而姜维后来连续9次北伐,这种劲头诸葛亮也不能比,是不是就说明姜维北伐时军队更多啊?  

千年兄:

武帝纪的兵不满万是指曹操从许都带过来的部队(也就是中军),而曹军在官渡一带,本来还有不少人马,这个已经解释的很清楚了吧?

而诸葛这次的十余万,给什么解释呢?仅仅批判晋书是不行的呀。

军队治理的好,还有一个前提,8年5次北伐。这个前提非常关键,除非新加坡也有这个前提。因为诸葛不停地用兵进攻,自然迫切需要增加兵力。

8年5次进攻,还不算魏国反攻一次,派魏延进攻一次。这样算下来,大体8年7次战争,请给个合理的名次形容一下吧!
好像细算错误,是7年?228-234年。平均每年一次战争。不知谁家战争频率超过诸葛?

姜维的才能不能比诸葛吧?其不停地进攻,但是大多是偏远地区,中心地区好像只要一来基本就是大败。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千年一叹

Rank: 5Rank: 5
组别 校尉
级别 裨将军
好贴 1
功绩 12
帖子 308
编号 101
注册 2003-8-24


发表于 2005-1-14 17:0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果真是“立于不败之地”吗?那不过挂了个张颌,魏明帝痛哭流涕地激动个啥?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1-14 17:09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万人跟万骑还是有区别的吧?如果是骑步结合打过来,应该是万余步骑而不是万骑,参考关羽传里的“自帅五千步骑”。没见得三国志记载会将骑与步骑混合的吧?考虑到司马懿是想迅速吞噬诸葛亮的主力精锐飞军,出动万骑才是最合理的,该不会燕兄认为司马懿是想打消耗战而不是打歼灭战吧?

先说蜀军数字不虚,后说魏军数字虚浮,哪有这样的道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万壑松风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3
帖子 282
编号 5150
注册 2004-2-9


发表于 2005-1-14 17:0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千年一叹于2005-01-14, 16:41:25发表
笑死人了,曹操南征也号称八十万,故应不是虚数,即便没有这个数字,有七十五万以上应该是没问题的。  

曹公与权书曰:“近者奉辞伐罪,旄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曹操给孙权的信中吹嘘“八十万”的目的是什么? 权得书以示群臣,莫不向震失色。,三个字——吓唬人。东吴有被吓住主降的,也有没被吓住,分析曹操实际兵力而主战的。

如果刘禅三月诏书中说的“二十万众”也是盲目夸大,其用意何在呢?结合当时蜀国的情况,此数字与其实际兵力的误差应不会超过五万,不要忘了,到蜀亡时,尚有在籍“带甲将士十万二千”,再有一点就是:不低于十五万是指诸葛亮可用兵力总量,而不是指其在首次北伐时实际使用兵力。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2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5-1-14 17:1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松风兄已经先声明,那20万不是恐吓信,而是给本国民众看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1-14 17:18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不是恐吓信就不能有政治用途了?长军国士气不行?

如果不是诸葛亮时期蜀人口比蜀末期多上一半就是诸葛亮是超人了,国家养超负荷那么多的士兵还居然蜀人追思。抽了整整二十万的壮丁当兵,有人想过对蜀国的负荷有多大吗?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千年一叹

Rank: 5Rank: 5
组别 校尉
级别 裨将军
好贴 1
功绩 12
帖子 308
编号 101
注册 2003-8-24


发表于 2005-1-14 17:2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燕京晓林于2005-01-14, 17:08:36发表

QUOTE:
原帖由千年一叹于2005-01-14, 8:10:46发表

晓林兄,既然不应偏听偏信,那怎么就拿着本《晋书》当金科玉律呢?兄曾写过一篇论官渡之战兵力对比的文章,要是我拿《武帝纪》里“兵不满万”四字给你全盘否定了,行不行啊?  

兄不是说治理得好,军队就应该多吗?那新加坡人均GDP比美国还高,怎么军队数目就不成比例呢?

再说,诸葛亮可不是啥“穷兵黩武”,不信请看《三国志》;

而姜维后来连续9次北伐,这种劲头诸葛亮也不能比,是不是就说明姜维北伐时军队更多啊?  

千年兄:

武帝纪的兵不满万是指曹操从许都带过来的部队(也就是中军),而曹军在官渡一带,本来还有不少人马,这个已经解释的很清楚了吧?

而诸葛这次的十余万,给什么解释呢?仅仅批判晋书是不行的呀。

军队治理的好,还有一个前提,8年5次北伐。这个前提非常关键,除非新加坡也有这个前提。因为诸葛不停地用兵进攻,自然迫切需要增加兵力。

8年5次进攻,还不算魏国反攻一次,派魏延进攻一次。这样算下来,大体8年7次战争,请给个合理的名次形容一下吧!
好像细算错误,是7年?228-234年。平均每年一次战争。不知谁家战争频率超过诸葛?

姜维的才能不能比诸葛吧?其不停地进攻,但是大多是偏远地区,中心地区好像只要一来基本就是大败。

原来陈寿是这个意思?兄弟可还真没看出来啊;这个“中军”和“外军”的解释不知晓林兄是从《武帝纪》那个地方找到的?  

既然兄已经承认,并不是国家治理的好,军队就一定多,还得喜欢打仗才行;那兄弟就换个例子,就说二战时的苏德吧,论经济都差不多,可能德国还强点,是不是德国军队就比苏联多啊?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1-14 17:22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另外对于那句司马懿的“虽提卒十万”,别想当然的就想成是此前蜀军多于魏军很合理。

蜀书,魏书,晋书都不约而同的强调了诸葛亮的兵力只表明了诸葛亮第五次北伐兵力比前几次都要多,司马懿对比起前几次北伐说“虽然这次领了十万兵北伐”云云。是这种意思而已。这句话体现的哪会是蜀魏西线兵力比?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千年一叹

Rank: 5Rank: 5
组别 校尉
级别 裨将军
好贴 1
功绩 12
帖子 308
编号 101
注册 2003-8-24


发表于 2005-1-14 17:2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万壑松风于2005-01-14, 17:09:54发表
曹公与权书曰:“近者奉辞伐罪,旄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曹操给孙权的信中吹嘘“八十万”的目的是什么? 权得书以示群臣,莫不向震失色。,三个字——吓唬人。东吴有被吓住主降的,也有没被吓住,分析曹操实际兵力而主战的。

如果刘禅三月诏书中说的“二十万众”也是盲目夸大,其用意何在呢?结合当时蜀国的情况,此数字与其实际兵力的误差应不会超过五万,不要忘了,到蜀亡时,尚有在籍“带甲将士十万二千”,再有一点就是:不低于十五万是指诸葛亮可用兵力总量,而不是指其在首次北伐时实际使用兵力。

俺就想问问,为啥就许曹操恐吓东吴,就不许刘禅恐吓曹魏?

曹操吃饱了撑的,没事喜欢恐吓别人充老大啊~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千年一叹

Rank: 5Rank: 5
组别 校尉
级别 裨将军
好贴 1
功绩 12
帖子 308
编号 101
注册 2003-8-24


发表于 2005-1-14 17:2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燕京晓林于2005-01-14, 17:11:13发表
松风兄已经先声明,那20万不是恐吓信,而是给本国民众看的。

那么请问“露布天下,使称朕意”该如何解释?是不是该理解成“仅供内部参考,切勿外泄”啊?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廖化将军

白衣伯爵太中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4
功绩 274
帖子 5299
编号 25294
注册 2004-11-21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5-1-14 18:3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诸葛初次北伐前,孙资有这样计算兵力,供参考:

帝闻诸葛亮在汉中,欲大发兵就攻之,以问散骑常侍孙资,资曰:“昔武皇帝征南郑,取张鲁,阳平之役,危而后济,又自往拔出夏侯渊军,数言‘南郑直为天狱,中斜谷道为五百里石穴耳,’言其深险,喜出渊军之辞也。又,武皇帝圣于用兵,察蜀贼栖于山岩,视吴虏窜于江湖,皆桡而避之,不责将士之力,不争一朝之忿,诚所谓见胜而战,知难而退也。今若进军就南郑讨亮,道既险阻,计用精兵及转运、镇守南方四州,遏御水贼,凡用十五六万人,必当复更有所发兴。天下骚动,费力广大,此诚陛下所宜深虑。夫守战之力,力役参倍。但以今日见兵分命大将据诸要险,威足以震摄强寇,镇静疆场,将士虎睡,百姓无事。数年之间,中国日盛,吴、蜀二虏必自罢敝。”帝乃止。

而街亭之时是:勒兵马步骑五万,遣右将军张郃督之,西拒亮。丁未,帝行如长安。

最早司马懿劝曹操屯田的说法:迁为军司马,言于魏武曰:“昔箕子陈谋,以食为首。今天下不耕者盖二十余万,非经国远筹也。虽戎甲未卷,自宜且耕且守。”魏武纳之。

诸葛出五丈原当年五月,吴主入居巢湖口,向合肥新城,众号十万;又遣陆逊、诸葛瑾将万馀人入江夏、沔口,向襄阳;将军孙韶、张承入淮,向广陵、淮阴。帝从之。宠欲拔新城守,致贼寿春,帝不听,曰:“昔汉光武遣兵据略阳,终以破隗嚣,先帝东置合肥,南守襄阳,西固祁山,贼来辄破于三城之下者,地有所必争也。纵权攻新城,必不能拔。敕诸将坚守,吾将自往征之,比至,恐权走也。”乃使征蜀护军秦朗督步骑二万助司马懿御诸葛亮,敕懿:“但坚壁拒守以挫其锋,彼进不得志,退无与战,久停则粮尽,虏略无所获,则必走;走而追之,全胜之道也。”秋,七月,壬寅,帝御龙舟东征。满宠募壮士焚吴攻具,射杀吴主之弟子泰;又吴吏士多疾病。帝未至数百里,疑兵先至。吴主始谓帝不能出,闻大军至,遂遁,孙韶亦退。
  

综合可知,诸葛五丈原期间,魏西线兵力应当还是在10万以内,东线10万余比较合理。这已经尽魏全国之力了。诸葛军超过10万的数字可信的话,数量上应当略有优势吧。

如果采取守势的西线也有10多万人马,那会比较矛盾。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凌云茶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安国将军
功绩 8
帖子 831
编号 25896
注册 2004-11-26


发表于 2005-1-14 19:53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廖化将军在历史上就善于料敌的呢,呵呵.
分析的很详细啊,魏国常备军在20余万不奇怪,但是战时地方可动员男子和屯田兵呢,这是不计算入内的.诸葛诞淮南反乱,敛淮南及淮北郡县屯田口十馀万官兵,扬州新附胜兵者四五万人.司马昭发两都兵26万人征讨.还有姜维斩杀魏刺史王经所统诸军数万人,王经唯万余人还保城.等等都是如此.
由于诸葛亮北伐时代,魏国从不抽调西边兵力,反而是加强军备,有事情中央不断西援,因加上动用战时雍涼战区的男子,兵力实在不能说少,但其中常备军有多少,就不好判断,司马懿本人会有一部分,诸葛亮是春天进攻,吴军是5月进攻,魏皇在决定自己亲自对付吴军的时候派秦朗带2万军支援司马,目的之一是防止自己离开首都后西边遇到不利.
魏国西守而东攻,相当部分原因是忌惮蜀军而看轻吴军,并不确实等于军队调发西少东多.吴军孙权一路众号十万;又遣陆逊、诸葛瑾将万馀人.陆与诸葛的身份才领万余,无怪孙权只能号称10万.而魏国认为蜀汉军不用号称也达到10万.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凌云茶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安国将军
功绩 8
帖子 831
编号 25896
注册 2004-11-26


发表于 2005-1-14 20:01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燕京兄又来高明逻辑了.兄说:这就看出防御的优势了。司马兵少还能防御三个方向,而诸葛10万却窝在那么小的五丈原?说的不好听一点,怎么用兵的?
司马懿堵三个方向,现在我们正在讨论他的兵是多是少.我认为兵势恶分,能守3个方向足证兵力不少,你却说他堵了三个方向就是兵少.我真是佩服到无语.原来你证明司马兵少的理由就是司马兵少啊.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1-1 15:56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25036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