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炎狼宝宝于2005-01-03, 15:41:25发表
关羽刚而自矜 有什么是他不敢说的??要是把曹操换成袁绍 他还不是照说不误,只不过下场就....., 这里只能说名曹操的爱才和大度
我们想一下关羽投降的时候说过什么话:
1按演义上的:投降将条件
2,直接投降
3,不投降 有死而已
4,沉默不语
5,要杀要剐"惜听尊变."
分析一下:1 也太看的起自己了,或者知道曹操爱材不会杀自己
2 以关羽的性格不可能这样
4,到是有可能.关羽有义还是该肯定的
5,和4的结果相同,但说了话反而让人感觉有转圜的余地.
(这两个对曹操和关羽来说相当于默降---一个不杀,一个不死<关羽怎么不绝食饿死?>)
这里关羽为什么不自杀了??或后来没有逃跑的迹象?
1,想自杀的武将一般都是看到没希望的时候自杀的
2,后来曹操没杀关羽并优待了他,开始关羽可能想过死,但想到这样死了不值得,所以没自杀,再后来自己感觉曹操对自己优待很大,要报答了再走(,让自己心安,也成全自己非不忠不义之人.)
(这里有个问题关羽真的刚而自矜,不怕死,不贪生.为何还有这么多转圜的余地?)
那么关羽就这样被胜传于世了.
再看看于禁(羽乘大船就攻禁等,禁遂降,),恐怕是关羽喊到:于禁你已进绝路!还不投降!于禁才投降的吧. 没说是"乞"吧(难道于禁后脸皮到:别杀我,别杀我,我投降---要是这样后面他就不会气死了).
后来于禁被关在牢里,---难道这样的待遇 还要象关羽那样报恩再走??
(有一个问题不解,关羽和吴国从于禁口里知道魏国的情报没??--对战俘高官套问情报难道三国时的人还想不到?)
1知道了情报
2没发掘出情报
这方面资料不足.不确定,但不管怎样于禁是被关在牢里的(于禁怎么样也是个名将吧,投降了还这种待遇??)
~~~~~~~~~~~~~~~~~~~~~~~~~~~~~~~~
于禁应该是功大于过的人,就算不把他说成一文不值,也不能虚长他的过,而回避他的功吧???
关羽和于禁被俘时环境根本不一样嘛。
曹操和刘备的敌视程度两个阶段一样吗?前者诸侯割据,刘备既非曹操当时的最大敌人,关羽骁勇又远在文则之上(年纪也轻,显然更有使用价值),换了我也要关羽;后期三足鼎立,魏蜀矛盾最为突出,你降对方罪就大多了。且前者,刘关分离失所,关羽的投降还有情可谅,黄权去了北面,曹刘对他及其家人的态度都很好,正所谓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于禁很不幸,他失节了。。。。。。
曹丕是个痞子,想当秦穆公又没那个肚量,老于脸皮也薄了点,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