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italiano于2005-01-01, 2:47:23发表
平心而论,廉颇自是稳健。阏与之战,廉颇本是当然的赵军主帅,却以“道远路狭”为由推托不出。未经战阵的赵奢却请缨领兵,大战秦军而立下“首胜强秦”之殊勋。赵括乃赵奢之子,赵王对廉颇会有什么感想? 其实就阏与之后,廉颇已经不是赵军的当然主将,栗腹之难,赵军新一代将领还未崛起。待庞瑗、李牧等人成长后,廉颇更无用武之地了。
更加重要的是,廉颇认为坚守待秦兵退却就是圆满完成了任务,却未能深刻理解进军上党的“政治意义”和忽略了秦军的决心。这明显与赵国决策层相抵触。想一想廉颇这种坚守战术秦兵不退,赵国哪有胜机?除非等其他几国出兵相救了。赵括熟读兵书,“理论水平”终究高出廉颇一筹。
jt兄分析的很好!
赵国“名闻诸侯”的大将廉颇,在用兵上老成持重,但未免有些失于谨慎,难以把握战机。尤其是遇到敌强我弱,连战不利的局面时,就更容易产生畏敌情绪。长平之战中廉颇前期的保守与赵括后期的冒进,形成了两个极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