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会员
|
搜索
|
统计
|
帮助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炎黄春秋
» 中国史叛将传
兴唐传·瓦岗山异闻录(20150519版)发布
(2015-5-19)
论坛营运现状公告
(2014-8-10)
三国志12pk版下载
(2013-4-20)
《精忠报国岳飞传》制作组对外开放
(2013-1-16)
岳飞传解密剧本发布
(2011-4-12)
招募各版斑竹和网站管理技术人员
(2006-4-19)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113
3/4
‹‹
1
2
3
4
››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打印
|
推荐
|
订阅
|
收藏
|
开通个人空间
|
加入资讯
标题: 中国史叛将传, 连载完毕
本主题被作者加入到他/她的文集中
凝雪幻
白衣公主谏议大夫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左将军
好贴
1
功绩
244
帖子
1374
编号
3870
注册
2003-12-29
#61
发表于 2004-4-4 15:46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安史之乱固然有偶然因素,但是制度所在,也可以说更多的是积因所致,不能太多怪君王一人,毕竟靠君主的威严权略来堵住制度的缺失是不现实的,不停的去控制住不断产生着的潜在危机,总有纰漏的时候。(想起任我行啦,呵呵 )
不过除了必然的问题,就玄宗本身而言,爱一人根本非是过失,倦政也时有垂拱之治,算不上大错,用人御人的问题倒确乎不可推脱,这个我支持。
另外说两句:
其实他后期所用的人在行政技术的角度去看没有什么大的动作,固然不算什么好,但是实际也说不上什么错,都是按照总的方针去干的阿,其实他前期也用过这样的人,在总的方略制定好之后,一个没有什么魄力的执行者要比一个又太多活力的大才要适用一些(萧嵩可以算这样的一位吧,呵呵 )。
后来的各位遇上这样的事情,背上这样的大罪也挺冤的。要是治世无变,也就是算个平庸佞弄而已。倒霉阿,呵呵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凝雪幻
白衣公主谏议大夫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左将军
好贴
1
功绩
244
帖子
1374
编号
3870
注册
2003-12-29
#62
发表于 2004-4-4 15:53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张邦昌虽然投降侵略者,大节有亏,但是并没有做什么
反党反人民
的坏事
可惜我的巧克力阿,从嘴里摔了出来,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凝雪幻
白衣公主谏议大夫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左将军
好贴
1
功绩
244
帖子
1374
编号
3870
注册
2003-12-29
#63
发表于 2004-4-4 18:59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韦兄有时间讲讲孔有德怎么样?我觉得他虽然是叛将,死的却像个英雄,每每听到“蹶两名王”的时候,心里隐隐的都有种惋惜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韦孝宽
代郡公谏议大夫
★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南将军
好贴
16
功绩
1213
帖子
4407
编号
20
注册
2003-8-20
#64
发表于 2004-4-4 19:12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萧让
于2004-04-03, 23:09:48发表
对了,看见韦大人把吴三桂评为狗,狗性忠诚,吴却是一生都在反叛,有些不解。
当时准备写十二个,就顺手把十二生肖安上去了,所以肯定不能保证每个都人如其名。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韦孝宽
代郡公谏议大夫
★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南将军
好贴
16
功绩
1213
帖子
4407
编号
20
注册
2003-8-20
#65
发表于 2004-4-4 19:13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凝雪幻
于2004-04-04, 18:59:11发表
韦兄有时间讲讲孔有德怎么样?我觉得他虽然是叛将,死的却像个英雄,每每听到“蹶两名王”的时候,心里隐隐的都有种惋惜
名额有限,孔有德的影响也一般。而且我也不太熟明史。连吴三桂传也肯定达不到MP4兄那样的水平。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韦孝宽
代郡公谏议大夫
★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南将军
好贴
16
功绩
1213
帖子
4407
编号
20
注册
2003-8-20
#66
发表于 2004-4-4 20:53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预告:
几十年不败的铁枪、周旋反复于三国之间的狡猾、英勇绝色的妻子。。。。。。
尽在下期:李全传。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萧让
白衣公主太中大夫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166
帖子
554
编号
6386
注册
2004-4-1
#67
发表于 2004-4-4 22:3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呵呵,英勇绝色的妻子,看到这个眼睛就亮了,期待!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凝雪幻
白衣公主谏议大夫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左将军
好贴
1
功绩
244
帖子
1374
编号
3870
注册
2003-12-29
#68
发表于 2004-4-4 22:57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韦老大,我原来是说单写,作为叛将和这些位比确实不够资格,不过后来我想想,确实也没有多少可写的,史料也不是太好找,清史稿乱七八糟的,还不如满汉名臣录好对付
李全这个人我印象里实在是不怎么样,和其他几位相比,不喜欢:(
他妻子真是个浪费阿,想想我们这里有这么多狼都闲着呢啊,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韦孝宽
代郡公谏议大夫
★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南将军
好贴
16
功绩
1213
帖子
4407
编号
20
注册
2003-8-20
#69
发表于 2004-4-5 10:30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题目搞错了,第二篇王敦传题目应该是:凤毛鸡胆。原来写的是羊,加上刘豫就有两只羊了。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韦孝宽
代郡公谏议大夫
★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南将军
好贴
16
功绩
1213
帖子
4407
编号
20
注册
2003-8-20
#70
发表于 2004-4-6 13:07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第十篇、狡兔三窟:李全
金人在占据了中国北方后,不可避免地像他们之前和之后的少数民族一样,开始被汉文化同化,而且腐化的速度比汉族还快。尤其是政治,在经过号称“小尧舜”的金世宗完颜雍短暂的清明政治后,金章宗完颜璟推行的括地运动使得大批以汉族为主的农民失去了土地,失去生机的农民们没有选择,只能铤而走险,揭竿而起。另一方面,蒙古人在不世的天才领袖铁木真的率领下,开始向自己从前的主子大举进攻,铜墙铁壁般的长城也无法阻止蒙古铁骑一次次蹂躏黄河两岸的土地。繁华似锦的中原地区,在从女真铁骑一百年前的烧杀抢掠中恢复过来后没多久,就再次陷于与以前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的烧杀抢掠中。此时,金宣宗完颜珣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决定:为了避开蒙古如火如荼的攻势,于1214年五月将首都从中都(今北京)迁往四战之地南京(今河南开封),同时也放弃了中都附近的大片土地,等于把自己置于百年前靖康之难时北宋的位置上,而把自己百年前的优势位置拱手让给了蒙古。这个举动其实只有负面意义:因为南京根本无险可守,这次大踏步后退非但不能使金朝廷得到丝毫的安全保证,更令自己的将士们很大程度上丧失了抵抗的决心。蒙古军也没有客气,不久就再度南下,在山东、河北等地大肆掳掠。金朝统治者面对内外交困的局面,无力抵御蒙古军南下,依然对境内的人民,横征暴敛,加重剥削。在这种情况下,在山东、河北一带爆发了规模很大的民变,由于变民武装多身穿红袄,所以人称“红袄军”。乱世出英雄,同样也出枭雄,本文的主角李全就在这样的局势下登场了。
早在金章宗完颜璟统治期间,山东就有益都(今属山东)人杨安儿领导的民变。杨安儿本名杨安国,因为出售鞍材为生,所以人称“杨鞍儿”,他则自号“杨安儿”。杨安儿在金章宗完颜璟泰和年间发动侵宋战争,统治力量较弱时就起兵反金,金宋议和后,他马上就投降了金朝,官至刺史、防御使。1211年,蒙古大军对金发起进攻的时候,杨安儿奉命戍边。他看出苗头不对,结果没到防地就逃回自己的根据地山东,和张如楫一起聚众起事。他以青、潍、密、莒诸州为中心,活动地区扩展到整个胶东半岛。
李全(?~1231)是潍州北海(今山东潍坊)人,在家中排行第三,锐头蜂目,身长八尺,弓手出身,喜习武,弓马矫捷。据说他一次在河里洗刷牛马时,突然在泥泞中发现一条七八尺长的铁枪杆,重达四五十斤,他在上面打成枪头,每日苦练,枪法过人,所以人称“李铁枪”,而且有领导才能,颇为众人推服。1213年,蒙古军进攻山东,李全之母和长兄都被乱兵所杀。李全为复仇,遂与仲兄李福聚众数千起兵,响应杨安儿,攻打临朐,进取益都。杨安儿的实力迅速发展,李全也因为智勇双全而颇受重用,刘庆福、国安用、郑衍德、田四、于洋、于潭等都归他指挥。他与杨安儿、泰安人刘二祖领导的部队,成为当时红袄军的三支主力。1214年,杨安儿称王,置官属,改年号天顺。
蒙古军像往常一样大肆抢掠后北撤,金朝廷压力顿减,于是派遣世代名将之后、宣招使仆散安贞率重兵镇压山东、河北红袄军。仆散安贞以号称“赛张飞”的猛将完颜霆(原名李二措)和黄掴阿鲁答率金朝精锐部队“花帽军”3000人来攻,杨安儿抵挡不住,所占州县相继失陷。十二月,杨安儿又在阑头滴水战败,乘船入海。船员曲成贪图千金的悬赏,引金军袭击杨安儿。杨安儿坠水死,其余部由其妹杨妙真(人号四娘子)与母舅刘全统领,并奉杨妙真为首领,称“姑姑”。杨妙真貌美,有谋略,善骑射,武艺过人,一手梨花枪法出神入化。后世所传的“杨家枪”其实并非北宋杨家将的枪法,而是杨妙真的枪法,连武艺高超的明朝名将戚继光也对其推崇备至,他在《纪效新书》中写道:“夫长枪之法,始于杨氏,谓之曰‘梨花’,天下咸尚之……其用惟杨家之法,手执枪根,出枪甚长,有虚实,有奇正,有虚虚实实,有奇奇正正,其进锐,其退速,其势险,其节短,不动如山,动如雷震,故曰‘二十年梨花枪,天下无敌手’,信其然乎!”还将其改进后教授士卒,其精妙可见一斑。
此时,另一支红袄军首领刘二祖也被金军击杀,霍仪、彭义斌先后领导其残部继续与金军作战。刘全、杨妙真等率万余人与李全会合。李全与杨妙真在磨旗山结为夫妇(不过也有野史说他们在杨安儿未死前就曾经比过武,因相互情投意合而结成夫妇,二人武艺相当、利益相符,倒是天造之合)。二人合兵一出,实力有所增加,但毕竟敌不过金军的精锐,李全在战斗中还险些被金军猛将张惠所擒,为保存余力,决定退保东海。不久,彭义斌率领的刘二祖余部也来归附李全。
1217年,宋廷觉得有机可乘,下诏伐金,并招安各路变民武装。1218年正月,李全等人归附于宋。宋集中各路变民武装分两路攻金。李全袭破莒州,擒金守将蒲察李家,别将于洋攻克密州,其兄李福也克青州。宋朝廷给了李全武翼大夫及京东副总管的空衔,不久又给他们“忠义军”的名号。四月,金招抚副使黄掴阿鲁答又夺回密州,李全战败。接着李全又兵败莒州。九月,李全出兵围海城,反攻密州,擒黄掴阿鲁答、夹谷寺家奴,进而攻克寿光、邹平、临朐等县。解送黄掴阿鲁答于楚州。李全等人归宋后,受楚州节制。冬天,李全军徙屯淮阴的龟山。继李全之后,红袄军将领石珪、夏全、时青等相继率军附宋抗金,使金朝受到极大的威胁。1218年十二月,金宣宗完颜珣派开封府治中吕子羽联络,试探议和,遭到宋朝拒绝,于是下诏命左副元帅、枢密副使仆散安贞辅太子完颜守绪大举攻宋。
宋兵仍然不是积弱的金兵的对手,1219年春,金兵攻下宋成州、凤州和兴元府。仆散安贞大军围攻宋安丰军及滁、濠、光三州。淮西告急。宋将李庆宗在濠州战败,损失兵马3000。金军前锋游骑到达采石杨林渡,建康震动。时宋淮东提刑知楚州贾涉负责节制忠义军,他命李全、李福断金兵后路,并报帅司调各路义军分头出击。李全率东海军与金兵在嘉山遭遇,获小胜,至涡口,正遇号称“卢鼓槌”的金将纥石烈牙吾答率军渡淮河。李全与鹿仙乘势突击,金兵溺死于淮水者数千,俘获甚众。接着又与金的四驸马阿海激战于化湖陂,斩金将数人,并获阿海的金牌,然后一直追击到曹家庄。在其他各处金军亦遭到沉重打击,只好退兵,自是金兵不敢至淮东,但李全损失也不少。战后,李全晋升领达州刺史,杨妙真封令人。
秋天,李全回潍州扫墓时,闻知附金的益都府卒张林有归宋之意。于是李全只带数人入青州城与张林相见并劝说,二人一见如故,结为兄弟。张林遂附表将所辖山东青、莒、密、登、莱、潍、淄、滨、棣、宁海、济南等二府九州版籍归宋。宋廷无缘无故得了个大馅饼,当然兴高采烈,于是授张林为武翼大夫,京东安抚使兼总管,李全为广州观察使、京东总管,徙屯淮东军事重镇楚州。
1220年八月,李全、张林合兵数万,北渡黄河袭击金东平府,因金将蒙古刚率军固守,不能下,二人夹汶水立寨,中间以浮桥往来。金东平副帅幹不搭决汶水攻之,李全没有防备,两军联系断绝。金军三百骑前来挑战,李全带着几个人就出阵应战,斩杀多人,追击时遭幹不搭围困,被部下救出,金军乘势进攻,李全和张林损失惨重,不得不退回楚州。
当时南宋朝廷称附宋的北方武装为“北军”,虽然授以官号,只是利用他们抗金,但又行分化抑制的政策。尤其是宋朝制置使贾涉认为这些武装是“饥则噬人,饱则用命”,时刻防范他们“反噬”,将李全部众分为五砦,又遣散了3万余人,还在这些武装周围屯兵6万进行监视,又封锁淮水,不许北军南渡。这样,这种猜忌令各路武装为止齿冷,而他们又无法联合起来共同抗金,增强防御能力,反而逐渐变为地方割据势力。李全在各路武装中实力最强、战功最为卓著,扩张个人势力的野心也越来越大。他先派人向贾涉诬告另一支变民武装首领季先谋反,贾涉诱杀季先后,欲收编其部,但季先部下裴渊等人拒不受编,拥石珪为统领。贾涉又决定把其部瓜分为六,以分化忠义军势力,但遭到拒绝。李全马上请缨讨伐石珪。贾涉以李全部逼石珪就范,石珪却率众降附蒙古。李全乘机吞并季先余下的军队。
1221年正月,李全进攻金军,被金将纥石烈牙吾答击败。金军退兵,他虚张声势追击,居然被升为承宣使。1222年二月,李全再次进攻在西城的纥石烈牙吾答,纥石烈牙吾答命部下猛将张惠出战,下令捉不到李全就斩了他。张惠曾几次在战斗中险些捉住李全,常感叹是天意,他认为这次也未必捉得到李全,于是为免掉脑袋干脆带着数千人向李全投降了。
李全因为胶西地处南北商业、交通的冲要之地,便派兄李福把守。他引诱商人至山阳,然后用水军截住并没收其一半货物,才准许商人自淮转海到胶西。李福又规定往来商人皆须用李氏舟、车,征收一半的重税,才准许听商人往诸郡贸易,命令张林提供车辆和车夫,张林不堪重负。同时,李福见张林境内的六个盐场利润丰厚,仗着李全的势力,提出要分一半。张林准许他随意取盐,但不肯分场。李福大怒,扬言要提兵取张林首级。张林准备向贾涉告状,李福伏兵邀击,于是张林向蒙古请附。贾涉以此责备李全,李全立刻率兵进攻张林,张林弃地而逃,李全遂占领青州,从此青州成为他的又一据点,然后又派妻子杨妙真镇守楚州。随后,李全又以收买军校的手段,趁宋朝调动官员之际吞并了原来由贾涉掌握的帐前忠义军。在此期间,李全官升保宁军节度使。
1223年十一月,宋廷以许国任淮东安抚制置使。许国一直对别人说李全必反,认为非英雄不能解决问题,其实是以英雄自诩。初到任时,杨妙真至城郊迎接,许国辞而不见。杨妙真既知许国意图,便以军校自备,以保存自己的实力。许国上任后,压制北军,凡北军与南军(即南宋军队)有争执,无论曲直皆罪北军,还裁扣朝廷犒赉北军的物资十之七八。李全时驻青州,许国吹嘘说:“李全全靠我的补给才能生存,我之要一发话,他肯定马上俯首听命。”他邀李全议事,李全却根本不予理会。四月,李全部下的小吏前往许国处送信,许国予以厚待,最后还封给他一个承信郎的小官,这个小吏笑道:“我送封信就得到官职,那么将士们怎么办?”回去后还以此作为笑柄。许国觉得指挥不动李全,很没面子,多次向他赠送厚礼以邀请他来议事。李全和手下商议:“我不去议事,所有的错误都在我,这次不管生死都要去了。”八月,李全前往许国处议事。按惯例,见面时作为节度使的李全应当在庭上下拜,作为制置使的许国应该示意他免礼。结果见面时李全下拜,许国坦然受之,没有示意免礼。李全大受刺激,说:“下拜也是普通礼节,我归顺朝廷以来下拜得也多了。但是许国和我一样武人出身,不是文臣。而且他以前当淮西都统时参见贾制帅(前制置使贾涉),也一样被免拜,又不是不知道规矩。你小子有什么功劳,一旦爬到我头上就这么趾高气扬?我忠于朝廷,不会反。”许国虽然后来热情款待、赠送厚礼,但是李全仍然怀恨在心。不久湖州发生变乱,起事者打着李全的旗号,令他非常不安。许国的幕僚章梦先亦对李全手下的大将刘庆福傲慢无礼,又使李全等人极为不满。李全打算回青州,又害怕被许国怀疑,想道:“他只是喜欢别人下拜,我要是下拜而能得志,又有什么舍不得的。”每次席间必拜,提议或采纳又拜,许国虚荣心得到满足,得意洋洋地对亲信说:“我终于压服这个贼子了。”这时另一支北军首领彭义斌请求派许国部下赵邦永去支援,李全也为他说话,许国答应了。赵邦永说:“我走了,制使您和谁议事?”许国豪迈地说:“我自己能指挥,不用担心。”赵邦永哭拜告辞,李全也于此时返回青州。十一月,许国集合两淮兵马13万余人演习,以压服北军。在楚州的杨妙真看在眼里,暗中更加防备。
李全返回后决意除掉许国,于是派刘庆福去楚州,与忠义军统领王文信合谋,趁许国晨起莅事突然袭击,许国在亲兵的护卫下登上城楼,缒城逃命,家眷全部被杀。刘庆福手刃章梦先,出了前日被侮辱的一口恶气,放火焚烧官府,积蓄尽为乱兵所夺。许国在逃跑途中自缢而死。楚州之乱使宋廷震动,丞相史弥远既无力镇压,又怕再生变故,只好姑息不问。他授徐晞稷继任淮东制置使,令他屈意安抚李全。李全得刘庆福的报告,一面传牒原刘二祖部的彭义斌,称:“许国谋反已伏诛,你的军队要听我指挥”。一面自青州至楚州,佯责刘庆福不能压制忠义军的内讧,又杀了几个替罪羊,迎徐晞稷入城。徐晞稷对李全以礼待之,方相安无事。
彭义斌对李全的行径极为不满,杀李全派来的送牒人。李全率兵进攻,被彭义斌所败。彭义斌一直坚持抗金兵、御蒙古,对李全不顾全局扩张个人势力的行为十分痛恨。彭义斌打退李全的进攻后,又出兵进攻金真定府,败金将武仙,部众扩大到数十万人。他致书宋朝沿江制置使赵善湘,欲剿平李全,然后出兵收复中原。但宋朝惧李全的势力,未能采纳。于是彭义斌无奈自率众向北拓地,与蒙古兵于内黄五马山的激战时兵败被俘,最后慷慨就义。他死后王义深带着他的一部分部队投靠了李全。不久,北军的一名将领时青派人伪装金兵,抢夺李全的田租,然后伏下800骑兵等候,李全带着200骑兵出战中伏,被刘庆福救出,二人都身负重伤逃回楚州。徐晞稷的手下丁胜、张世雄建议乘机除掉李全,不获采纳,事后李全追问,徐晞稷任命张世雄为雄胜军统制,把他支走。李全居然派兵追击,张世雄且战且走,好不容易才到达扬州。起初,徐晞稷对北军还可以做到恩威并施,北军对他还算畏服。后来他命李全上交武器和战马,李全嘴上答应,但很不高兴,回去和手下商议,手下有的忧虑,有的大骂,有的劝他辞官,有的甚至劝李全造反,李全大声斥责。第二天他就去找徐晞稷辞官,徐晞稷没办法,只好好言抚慰,从此就不能奈何李全。李全要武器,就搬走库中仅有的数千支枪,李全要战舰,徐晞稷就让他随便挑两艘。后来北军甚至称李全“恩府”,杨妙真“恩堂”,权威凌驾徐晞稷之上。后来李全得到了许国留下的书信,其中有一封是朝廷命令许国谋图李全的,李全从此有了反心。
1226年九月,蒙古将领、名将木华黎之子孛鲁率军入山东,欲招降李全,李全不从。孛鲁下令攻打青州,李全未能击退蒙古军,于是退守青州城。蒙古军筑起长围围城。城内粮道断绝,李全和其兄李福商量,李福说:“二人都死于这里没有意义,你身系南北轻重,不如我坚守此城,你突围南下带兵来援。”李全说:“数十万劲敌围城,我早上走城池晚上就会陷落,不如我留下。”于是李福突围回到楚州,但请不来援兵。李全被困期间,他已死的谣传很盛,宋新任淮东制置使刘琸欲乘机消灭驻在楚州的杨妙真及其统领的部众,令夏全(原刘二祖部下,北军的重要将领之一)将重兵陈于楚州城外。杨妙真临危不乱,先派人对夏全说:“将军不也是山东归附的人吗?李氏亡,夏氏还能长久吗?”请夏全入城,夏全欣然前往。杨妙真浓妆艳抹,酒肉款待,在席间说:“听说三哥(李全)已死,我女流之辈怎能自立。这就以身侍奉将军,子女金帛都归你所有。”夏全被电得晕头转向,马上和她合兵一处,围困刘琸于州治,刘琸夜半缒城,只身逃往扬州,后忧惧而死。夏全逐走刘琸后,回大营准备成其好事,结果杨妙真红妆马上变成全副武装,将他拒之门外,夏全走投无路,只好出楚州,后投附金朝。青州原有军民数十余万人,被围困一年之后,仅剩数千人,粮草耗尽,牛马也食尽。次年五月,李全准备投降,但是怕别人不同意,于是焚香向南再拜,假装要自杀。部下郑衍德、田四赶忙拦住,说:“投降蒙古,未必不是福。”李全顺势下台阶,率众出降。有人认为李全反复无常,劝孛鲁杀了他,孛鲁认为山东未定,不能杀了他失民望,于是上奏铁木真。铁木真下令便宜处置李全,乃以李全为山东淮南、楚州行省。
宋朝廷仍然对楚州兵变采取姑息政策,命令新任淮东制置使姚翀对其进行抚慰。这期间驻守楚州的李福与刘庆福发生内讧。两人互相猜忌,矛盾日深。李福杀刘庆福,纳其首去见姚翀。姚翀见楚州军乱,深为惊恐。他乘夜只身逃出楚州,死于去明州的途中。宋廷见楚州兵变不断,干脆不设制置司,把防线从淮河一线退到长江一线,改楚州为淮安军,视若羁縻州,断了对北军的军粮供应。李全部众因为军粮不继,多有怨言。国安用等五人均想立功,以邀宋廷恩眷,又认为宋廷不发钱粮是因李福谋反所致,乃议杀李福以献。于是起兵杀李福与李全次子。至杨妙真府邸,杀死李全的一个小妾,误以为是杨妙真,将首级函送京师,真的杨妙真则乘乱逃出。朝廷檄文命兵变首领尽杀李全在楚州的余部。
李全得报大哭,向孛鲁请求率军南归,孛鲁开始不同意,李全自断左手一指以示必然会返回,才得到允许。1228年十一月,李全回到楚州。此刻,兵变首领中的张惠、范成进已降金朝,王义深已逃亡。国安用杀张林、邢德向李全赎罪。李全杀时青,兼并其军。此后,李全以丰厚的待遇募兵,不限南北人,又大量制造船只,自淮及海相望。李全表面归附于宋朝,以取宋朝钱粮。宋军见到这种情况都说:“朝廷唯恐贼人吃不饱,我们又有什么力量杀贼?”还有“养北贼而戕淮民”的说法。而他暗地里仍然归附蒙古,对蒙古的岁贡从不短缺,贸易货物都输入蒙古,又遣人焚烧宋御前军器库,以销毁宋朝兵备。他治水军以图东南地区,1230年八月,大阅水军数日。当李全的船通过盐城县时,宋知扬州翟朝宗令兵士夺之。李全大怒,以捕盗为名,率水陆军数万攻入盐城,抢走城内所贮的所有公私盐货。李全又上书宋廷,自称是捕盗入城安民,宋廷加李全为彰化、保康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京东镇抚使兼京东忠义诸军都统制,罢翟朝宗官,改任赵璥夫摄事,仍然企图笼络他。李全不接受,说:“朝廷当我是小孩子,哭了就塞个果子!”仍不撤兵,一面加紧打造舰船,招募沿海的亡命之徒任水手,南下侵宋的意图已经很明显;一面还要挟宋廷将沿江制置使赵善湘、淮东总兵岳珂等人罢官。李全的行径令宋朝无法接受,于是命江淮制置大使赵善湘总领军马,率领赵范、赵葵等准备讨伐。
1230年岁末,李全率军南下,公开与宋敌对。史弥远还存有幻想,写信给他说只要退回楚州,就给他增加15000人的粮饷。李全置之不理。他本来准备奇袭扬州,然后直取苏杭,结果误信了部下郑衍德的馊主意,改为先取通、泰二州,然后渡江攻取宋京师。李全占领泰州后,赵范和赵葵已经进驻扬州,做好了防御准备。李全进取通州、扬州,在湾头为宋军所阻。李全目标在攻占三城,便筑长围,与宋军展开了长达半年多的对峙战。初期李全小胜,但自1231年正月就一再被宋军击败。他给养不济,攻城不得,欲战不利,主力损失惨重,李全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经常莫名其妙地自言自语。正月十五,李全在平山堂置酒高会,被宋军认出。赵范很高兴,对赵葵说:“此贼勇而轻佻,如果能把他引出来,必能擒之。”于是选精锐数千,打着被李全击败过的部队的旗号出城挑战,李全看到后很高兴,吹嘘道:“看我扫平南军!”跃马挺枪出阵,赵范挥军进击,赵葵亲身搏战,宋将李虎阻断李全的归路。李全见形势不对,率数十骑向北逃走,逃到新塘。新塘决水以后,泥淖深达数尺,但是地面由于尘土飞扬,看上去好像平地。李全仓皇间跌入泥淖,不能自拔。宋制勇军赵必胜等追至,李全大声喊:“别杀我,我是头目!”可是宋军此前为避免将士争功,曾有军令:凡有敌军头目不准争相抢夺。于是十几杆长枪齐下,李全当场被刺死。宋军将他肢解,瓜分了他的鞍马盔甲。此时宋军还不知道杀死的是李全,后来赵葵在检查尸体时发现李全断了一只手指的左手,这才得知。
宋军乘胜追击,大获全胜。李全余部推杨妙真为主,准备退回楚州,仍屡战屡败,损失惨重。五月,淮安等五城俱为宋军攻破。杨妙真据守大城,她对郑衍德等人说:“二十年梨花枪,天下无敌手。现在大势已去。你们之所以未降,只是因为我还在。杀我而降,你们肯定又不忍心。这样谁会纳你们的降?现在我要回涟水养老。你们可以对宋朝廷说准备杀我归顺,但被我发觉,已经把我赶过淮水。以此请降怎么样?”部下同意。次日,她就北渡淮水,与李全养子(一说是亲子)李璟返回山东涟水,投降蒙古,数年后去世。李全余部或为宋所灭,或降金。至此南宋才收复了被李全占据的淮东州郡,历时十余年的李全之乱方告结束。李璟袭父职治益都行省,专制山东三十年,依违于蒙宋之间,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后,被封为江淮大都督。1262年,李璟叛蒙,七月,被蒙古军李璟擒获,和其养父一样被肢解处死。
李全是当时非常复杂的一个人物,他的传记在《宋史》中占了两卷篇幅,甚至超过岳飞等人。他既是农民起义军领袖,又是流氓游寇。他野心勃勃,一切以自己利益为优先,出尔反尔是家常便饭,周旋于蒙、宋、金三国之间,利用三国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寻找扩张自己势力的空间。但是李全并非一开始就是一个野心家和几姓家奴,如果南宋朝廷处理得宜,他未必不能成为一个强助。但南宋朝廷既对他猜忌压制,又企图利用他在与金、蒙的对抗中火中取栗,结果自然是将他推向自己敌对的方向。而在他实力扩张和反意显露时又没有做出有效的防范,反而养虎为患,使他拥兵自重,为害淮东十余年,实在是可惜可叹。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韦孝宽
代郡公谏议大夫
★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南将军
好贴
16
功绩
1213
帖子
4407
编号
20
注册
2003-8-20
#71
发表于 2004-4-6 14:50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最近听说金庸要把射雕英雄传的郭靖、黄蓉守襄阳改成和李全、杨妙真夫妇守青州。看来老金真是老糊涂了,非要把自己的正面人物和一个反复小人拉到一起。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凝雪幻
白衣公主谏议大夫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左将军
好贴
1
功绩
244
帖子
1374
编号
3870
注册
2003-12-29
#72
发表于 2004-4-6 15:11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啊?那原来的两位干什么去阿?去给李全帮忙?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金刚捣锤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143
帖子
790
编号
6515
注册
2004-4-5
#73
发表于 2004-4-6 18:51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最近听说金庸要把射雕英雄传的郭靖、黄蓉守襄阳改成和李全、杨妙真夫妇守青州。看来老金真是老糊涂了,非要把自己的正面人物和一个反复小人拉到一起。
那里来的消息? 老查这么干可要..........
李全是很有意思的一个历史人物,韦大人妙笔.
"二十年梨花枪,天下无敌手。"这句话当年我习武时读来, 心仪无比.凝雪妙评.不过在下早不是狼,乃犬尔.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韦孝宽
代郡公谏议大夫
★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南将军
好贴
16
功绩
1213
帖子
4407
编号
20
注册
2003-8-20
#74
发表于 2004-4-8 16:32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20年三度修订 新版<射雕>终面世
转自大洋网
大洋网讯 耗时近两年,参考了众多网友和读者意见进行修改的《射雕英雄传》最新版本于近日面世。
《射雕英雄传》是金庸作品集中最广为人知、同时也是最受欢迎的一部。最早成书于1975年,稍后曾做修改,因创作年代较早,金庸本人曾表示,觉得它不如后期的几部小说。因此,时隔二十多年后,他重又提笔做第三次修订,弥补了一些缺陷,更正了一些错误。旧版的成功之处在于塑造了众多性格迥异、形象鲜活的人物,修订版保留了“人物性格单纯、情节热闹”的特点,主要人物郭靖、黄蓉等的性格特点不变,同时想象更加丰富,心理描写更加细腻入微。
据广东出版社介绍,修订版在文字方面,力求“用语简练、字斟句酌”;而在情节方面,最大的改动是改写了黄药师与诸弟子的关系。黄药师不仅收梅超风为徒,并且还爱上了她。黄药师的乖僻、黑风双煞的狠厉也有所弱化,性格中增加了更多人性化的成分。
其次,为了顺应史实,金庸改动了某些情节。一般来说,武侠小说是否和史实有出入本不应苛求,但金庸对历史研究颇深,也颇执著。
如将“吕文焕守襄阳”一节,改为“李全、杨妙真夫妇领‘忠义军’守青州”,以符史实;
全书所涉及的地理名称、行政区域划分,完全依照宋元时代有关文献所载,一一对应更改。
第三,情节安排更加合理、紧凑,前后照应更明显。尤其是“江南五怪之死”,从桃花岛发现五怪尸体到铁枪庙中黄蓉剖析事因,环环相扣,合情合理,引人入胜。
第四,对一些细节问题以及读者指出的一些纰漏,进行了修改更正。如人物年龄问题,修订版为此特别编制了人物年龄表格,将主、次人物的年龄按情节的发展一一计算,并在相应情节中体现。再如,有读者提出疑问:陈玄风如何能将一部洋洋万言的九阴真经刺在自己不足一平方米的胸膛?修订版删除了陈玄风“刺经于胸”这一情节,改为“陈玄风临死前将真经下卷抄本塞在妻子怀里”,弱化了二人的残忍冷酷形象。
除文字和情节改动外,修订版还增加了一些评论性的注释,多是根据“金庸作品研讨会”的成果和读者意见,有感而发。其中,对爱情主题,特别针对有些读者难以理解的“完颜洪烈对包惜弱的爱”,作者也有独到的点评。“游牧民族的爱情”和“单向爱情”的提出,可能有助于读者理解爱情之广阔和神奇。(华商报)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q42474112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安东将军
功绩
63
帖子
3273
编号
6798
注册
2004-4-15
#75
发表于 2004-4-19 14:10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只有王敦若无其事地当着众多美女换衣服,以至于这些女子都说:“这个客人以后必能做贼!”
脸皮厚
心眼黑
确实是棵好苗子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韦孝宽
代郡公谏议大夫
★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南将军
好贴
16
功绩
1213
帖子
4407
编号
20
注册
2003-8-20
#76
发表于 2004-5-24 01:41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第十一篇、反复之犬:吴三桂
前言:吴三桂这个人物,可以说好写,也可以说不好写。说好写,因为可供查阅的资料很多;说不好写,因为太多人已经写过他,我在这里提出些什么自以为新颖的观点、意见和设想,很可能实际上已经抄袭了别人。考虑再三,决定还是综合我所能找到的各种资料,做一个平实一点的传记吧。
第一章、干城?
吴三桂(1612~1678),字长伯,辽东人。其父吴襄是1622年的武进士,在军中历任都指挥使、都督同知、总兵、中军府都督等高级职务,在辽东拥有一支家族亲军。其母是辽西望族祖家之女,大名鼎鼎的祖大寿和祖大弼、祖大乐这几位镇守辽东的重要将领则是他的舅父。吴三桂生于武将世家,自幼精通弓马骑射,十六七岁就得中武举,不久又以父荫为都督指挥,正式踏上仕途。吴家的亲戚朋友组成的庞大关系网对吴三桂的仕途起了很大的作用,他们不停地为他做广告,广告词包括:“聪俊绝人”、“纯忠极孝”、“夷夏震慑”等等不一而足。吴三桂也积极结交驻守辽东的高级军政领导人:总监宁锦军马、专好杀良冒功的太监高起潜被他拜为“义父”,经略辽东的方一藻和洪承畴也被他拜为恩师。吴三桂在这样的支持下自然是平步青云,20岁任游击,23岁任前锋右营副将,27岁由高起潜推荐,成为了团练总兵这样的高级军官,驻守宁远,此时距他踏上仕途还不到十年。
吴三桂青年时期,明朝衰落,后金兴起,辽东边境战事频繁。他很小就便随父征战各处,曾以20骑救父亲突围,颇有声誉,成为忠孝的典型教材。吴三桂年纪轻轻就在战场和交际场上饱经锻炼,此时他的经验和阅历,已经可以说是年轻军官中的佼佼者了。
虽然吴三桂升迁速度有如直升机,并被评为智勇兼备的大将之才,但他并没有表现出与之相称的战绩,相反,他纵兵淫掠、骚扰百姓、畏敌怯战、临阵脱逃的情况却常常见诸史册。1632年,吴三桂的舅父祖大寿被后金军围困在大凌河城,他随父吴襄救援却临阵脱逃,致使明军4万余人全部溃败,大凌河城失陷,祖大寿被迫投降后金军。1635年救授宣府、大同之役,吴三桂随父出征,却畏敌逗留、骚扰地方。1641年夏,皇太极率军约10万攻锦州,明以洪承畴为主帅,和杨国柱、王朴、唐通、白广恩、曹变蛟、马科、王廷臣、吴三桂八镇总兵,率军13万,宁远北上救援。七月,洪承畴进驻松山和锦州之间的乳峰山,且战且守,皇太极决定亲率大军与明军决战,洪承畴认为形势不利,决定率军突围。但是军事会议刚散,洪承畴一向器重的吴三桂居然和大同总兵王朴一起率部提前逃跑,连印信也被清军所缴获。吴三桂、王朴的影响,其他四个总兵也各自夺路逃跑,致使清军乘势追杀,明军损失惨重。洪承畴仅率万余人退守松山城,被清军团团围困,1642年二月,松山副将夏承德擒洪承畴、辽东巡抚邱民仰等献城降清,邱民仰、曹变蛟、王廷臣等当场被杀。洪承畴被押至沈阳,三月,降清复叛的祖大寿再次降清,松锦之战结束。至此,明朝在辽东的精兵猛将丧失殆尽,清军入关基本已成定局了。而导致此次战役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正是号称智勇兼备的大将吴三桂的率部逃跑。战后,和他一起逃跑的王朴被处死,他却只是被降三级,以待罪之身继续驻守宁远,实权一点没有受损。
吴三桂虽然受到了处罚,但是时势却使他的分量在明和清眼里都较松锦之战前更重了。对于明,松锦失陷后,宁远便成为阻挡清军入关的唯一屏障,吴三桂在驻守宁远期间,搜集散亡,招募兵勇,所部军队又增至三、四万。1642年,清军进关。次年春,吴三桂率部入卫京师,颇有斩获,据说他就是此时以千金购得苏州名妓陈圆圆的。是年秋天,中后所、前屯卫、中前所三城相继失守,独有吴三桂的宁远安然无恙。于是明政府便把吴三桂视为东部边陲之保障,并在其入卫京师时给予武英殿赐宴之恩荣。对于清,夺取宁远是其大举入关的前提。所以清曾通过已降清的吴三桂的亲戚故旧对他进行了频繁的劝降活动。信使往返,不绝于道。吴三桂既没有拒绝,也没有同意。一是由于明政权虽然摇摇欲坠,但仍对全国大部分地区实行着有效的统治;二是其所部将士的仇清情绪仍很强烈,不能不使他有所顾忌;而且,他手中这支战斗力极强的军队是一个绝好的筹码,他完全可以待价而沽。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韦孝宽
代郡公谏议大夫
★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南将军
好贴
16
功绩
1213
帖子
4407
编号
20
注册
2003-8-20
#77
发表于 2004-5-25 02:36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第二章、选择
明朝廷此时可称是真正的内忧外患,除了丧失了辽东军主力外,李自成的起义军也已经形成了燎原之势。1644年初,李自成军短时间内连下临汾、太原、真定、宣府、大同等重镇,直指北京。此时吴三桂已经是明朝廷唯一的赌注了。大臣们也先后上疏,要求撤关宁军入卫京城。明思宗朱由检(崇祯皇帝)于是于二月间召见吴襄,询问吴三桂的兵力情况并将吴襄提升为中军府都督,又于三月五日加封吴三桂为平西伯,急调其入卫京师。
吴三桂接到诏书之前,宁远已是清军包围下的一座孤城,所以他早有弃守宁远之意。撤兵通知发出后十天,他将宁远军民50万众撤至山海关。接着又自山海关率师进京,二十日抵达永平。如果说此前掩护民众撤退影响了速度,还情有可原的话,那么他率著名的关宁铁骑从山海关进京的速度,显然远算不上一个看着熊熊燃烧的大厦的救火队员应有的速度。而三月十九日李自成已经攻入北京,朱由检自杀,明朝灭亡。
吴三桂失去了效忠对象以后,又开始向各方讨价还价了,而各方也开始出价了。三月二十日,李自成就已派出使者,携吴襄和已经投降的蓟镇总兵唐通的书信前往招降他,命他进京受封侯爵,把山海关交给唐通。三月二十三日,吴三桂得知李自成进京的消息,不久,北京的绝大多数明朝官员投降李自成的消息纷纷传来,李自成的使者也到了。他对使者殷勤接待,使者很满意地返回了。此时他是否已经投降了李自成呢?我们从一些线索中可见端倪:吴三桂在会见李自成的使者后就率部继续西进,并且还于所过途中,大张告示,宣称进京“朝见新主”,几天后,李自成在致左良玉等人的檄文中也声称:“唐通、吴三桂、左光先等知天命有在,回面革心”。可见,吴三桂此时的确投降了李自成。至少,他让李自成相信是这样。他是不是真心归降似乎并不重要,因为政治人物首先考虑的始终是利益。吴三桂此时和李自成并没有什么不可调和的矛盾,吴三桂不是什么忠臣,而此时明朝的官员投降李自成的也不在少数。吴三桂和大多数人一样,都看出改朝换代在所难免,投降至少可以保证已有的特权和在京家小财产的安全,也许还能混个新王朝的佐命功臣干干,可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对于李自成来说,能够招降明朝此时首屈一指的大将和4万战斗力极强的关宁铁骑,对自己的政权也能起一个极好的稳定作用,实际上其后的发展证明,正是由于他没能做到这一点,他的政权被彻底葬送了。
李自成军其后的一系列行动让吴三桂的幻想成了泡影。就在吴三桂刚刚决定投降李自成并向北京派出约降使者后不久,三月二十五日,刘宗敏、李过等便开始了对明朝在京官员进行拷夹、追赃等行动,吴襄也在其列。一时间人心惶惶,吴襄也私下致书吴三桂,要他前来营救。两三天后,这些消息和吴襄的信一起到达了正在西进的吴三桂军中。稍晚些时候,大约三月二十九日,李自成派出的降将唐通、降官王则尧、张若麒、左懋泰等人携带吴襄手书和大批银两直至吴三桂军中,进一步劝其投降。看到前后两封吴襄书信内容截然不同,吴三桂认为李自成的招降不过是一场骗局,是想诱己进京再行消灭。因此他立即停止西进,率部重返山海关。在致父吴襄的复信中表示与李自成的决裂。
吴三桂为什么要和李自成决裂?根据已有的资料,基本原因有以下几条:
第一,父亲吴襄被拷夹。父亲被拷夹,儿子自然要营救,问题是,用起兵反叛营救在敌人手中的父亲,是一个很明智的选择吗?只怕父亲反而会因此被杀吧?所以这个原因可能性不大。
第二,误信逃出的家奴报告说全家被杀。吴三桂这样的枭雄,不至于轻信一面之词,这一点也不成立。
第三,爱妾陈圆圆被掳。甲申之变时,陈圆圆在北京被刘宗敏所占有,吴三桂得知后,盛怒之下叛李降清。这个因素有多大作用呢?吴三桂可以看着舅父祖大寿被围不救,抛弃恩师洪承畴逃跑,后来还能不顾父亲吴襄在李自成之手投靠清军,一个女人在他心里有多少地位是很值得怀疑的。不过,明末官员重金购置美妾已成为一种风气。陈圆圆既是吴三桂以千金之资所购得,而他本人又是手握重兵的封疆大吏,在自己的这一特殊财产受到侵犯之时,面子上是很难过得去的。因此,陈圆圆虽然不是吴三桂举兵反李的重要原因,但也未必完全没有起到作用。
第四,MP4兄的意见,吴三桂对李自成的开价不满意。李自成为吴三桂开出高官厚赏,但是要求他把关宁一线交给唐通等人。吴三桂不愿拱手交出自己的地盘,而他得知李自成军队武备渐弛,将士勒索财物,敲诈官吏的情况后,判定李自成并无远见韬略,没有坐江山的实力,所以乘势起兵。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他此前在向李自成传达的投诚意愿就是一个战术上的欺骗行动了。
既然决定反李,吴三桂就处于腹背受敌的局面。山海关之西,李自成重兵近在咫尺,一场恶战迫在眉睫。山海关之东,又有日益逼近的宿敌强大的清兵。要以一力抵挡两大强敌,显然不是一个正常人应有的想法,而降李的道路既已堵死,吴三桂只好把目光转向清政权。
就当时形势而论,吴三桂投清其实已经是唯一的选择,但实行仍有许多困难。几十年来,明清一直处于战争状态,战败降清的官员如洪承畴、祖大寿等固然为人所不齿,连主张停战议和的官员如杨嗣昌、陈新甲等也为此饱受唾骂,甚至丢掉性命,现在自己步这些人的后尘,会不会使自己成为众矢之的?而自己军队中的仇满情绪也相当强烈,降清会不会引起部队兵变?此外,皇太极在世时曾对自己多次劝降,都被拒绝,自己此时求救,清会不会答应?会不会利用这种情况使自己陷于更加困难的境地?
为此吴三桂在和李自成决裂后制造了他和清军联合入犯的假消息,以试探包括李自成政权在内的各阶层的反应,其后又大造复辟舆论,并煽动在京的士绅官僚为崇祯帝朱由检服丧。在得知前者并未引起恶感,而后者却得到了大部分亡明官僚士绅的同情或支持后,吴三桂先于四月初连败李自成部将唐通、白广恩,正式和李自成翻脸,然后于四月初十左右开始了他的联清击李计划,向清发出了第一封求援信。
这第一封信表现了他最初的基本立场。信中,吴三桂称明朝为“我国”、“我朝”,称清朝为“北朝”。表示此时吴三桂只是以明臣的身份向清求援,目的是讨灭李自成,复兴明朝,消灭李自成后,将以子女玉帛和部分土地作为酬谢。在清军进军路线问题上,吴三桂要求清军只从喜峰口、龙井关、墙子岭、密云等处进入明境,而不是从自己的地盘山海关通过。这些地方,既是以往历次清军进入内地之旧路,又是目前李自成大军驻扎之处。按照这一规定,不但可以保护自身安全,防止清军乘机行其假途灭虢之计,而且还可以促使清军与李自成主力火并,自己则可收渔翁之利。当时山海关形势虽然紧张,但李自成大军尚未东行,吴三桂尚未到达山穷水尽的地步,而且对清也还是心存疑惧。
但吴三桂的使者刚刚出发没多久,李自成得到唐通等被击败的消息后,开始注意到山海关方面局势的严重性,便对他施加更大的压力。四月初六日,李自成增派万人东援并运大炮出城,两天以后,又派出数万骑兵东行。李自成大军东来,山海关将作为主要战场。这样,除非清军从山海关进军,否则根本无法对吴三桂形成任何帮助。吴三桂则被迫改变初衷,由不许清兵自山海关进关转而迫切要求其自山海关进兵。
清军主帅多尔衮于四月初九率大军10万南下攻明,十一日抵达辽河,得知李自成已经攻占北京后,采纳洪承畴的建议,走密云、蓟州疾行直趋北京。十五日,多尔衮抵达翁后所,接到了吴三桂的第一封信,回了一封信,要求吴三桂明确归顺,然后立刻日夜兼程,赶往山海关,二十一日晚,清军主力抵达山海关外十五里处。
另一方面,四月十三日,李自成亲率6万大军奔向山海关。已经胜利冲昏了头脑的李自成,对时局的严重性是估计不足的。在他看来,自己不但军事实力远远超过吴三桂,而且手中控制着吴三桂的父亲吴襄及其家属。吴三桂不是在大兵东向途中卷甲归降,也一定会在战争中被轻易消灭。而也许因为他把吴三桂当作是传统的明朝忠臣,对于他勾结清军入关的可能性,则连想也没想过。因此,在大军出发之时,他还携带了朱由检的两个儿子和吴襄随行,把政治上招降吴三桂作为此行的主要目的。李自成的这种轻敌麻痺思想和政治解决的幻想正好被吴三桂所利用。
他得知李自成亲自率军东征的消息后,随即派出了山海关士绅、儒生六人,于北京之东不远的三河县迎候李自成,表示投降之意,以拖延时间,等待清军。等使者携带多尔衮的复信返回山海关后,吴三桂马上又致书多尔衮,催促他赶快入关。二十一日晨,李自成抵达山海关,因吴三桂派去接洽投降的代表企图逃走,才发现他是假投降,但已贻误了时机。此时山海关守军除了吴三桂的4万部队外,还有山海关总兵高第率领的1万部队和3万乡勇。吴三桂将乡勇布置于关城四周的西罗城、东罗城和南翼城、北翼城防守,自率4万关宁军于西罗城外的石河列阵迎战。李自成以6万对8万,兵力处于劣势,但此时的李自成军士气还很高昂,他在石河及东、北、西三面发起全线进攻;同时令唐通前出至一片石,以切断吴三桂北退之路。激战一昼夜,吴三桂的战线几次被突破,全靠关宁铁骑的奋战才得保不失,但情况已经很危急了。
多尔衮率清军于二十一日晚抵达后,只是静观事态发展,并将从自己部队附近经过的唐通部歼灭。吴三桂此时已经没有任何可以和多尔衮讨价还价的筹码,当晚,在使者往返八次后,他终于做出了决定,率精兵冲破包围,来到清军阵中会见多尔衮,同意剃发并割让包括北京在内的黄河以北的大片领土,但也提出了“毋伤百姓,毋犯陵寝,访东宫及二王所在,立之南京”的条件,得到了多尔衮的同意,于是他正式归降,和九王歃血为盟,并且剃发。多尔衮让吴三桂军都以白布系肩,作为辨认标记,然后率大军进驻山海关内。
二十二日晨,李自成军列起惯用的长蛇阵,准备给吴三桂致命的一击。吴三桂军渐渐抵挡不住,李自成已经胜利在望。中午,风沙骤起,两军不能相辨。蓄势伺机多时的多尔衮在此时下令清军骑兵进攻。阿济格和多铎率领的大队辫子兵,突然从吴军阵右杀出。李自成军对此毫无准备,猝不及防,加之久战疲惫,阵脚大乱,虽然奋力抵抗,最终还是失利,损失惨重,以至“积尸相枕,弥满大野”。李自成且战且退,途中将吴襄及家属三十余口全部杀死。决定三方命运的山海关之战就以清吴联合作战的胜利和李自成的失败而告结束。二十六日,李自成返回北京,二十九日草草即位于武英殿,三十日晨,仓皇撤离北京,率军西行归陕。多尔衮命吴三桂向西追击,自统清军直趋北京。五月二日,清军进入北京,不久宣布迁都于此。以吴三桂献关降清为转折点,中国社会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而吴三桂献关降清为清进据中原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他也因此得到了新主人的最高奖赏:山海关之战刚刚结束,多尔衮就在军中为他进爵为平西王。
吴三桂引清军入关,在有现代民族观念的现代人看来固然是不可饶恕的汉奸行为,但对于当时亡明士大夫来说,引军助剿其实是他们的共同愿望。吴三桂甚至还得到了南明政权的赏识: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建立弘光政权伊始,便遥封他为蓟国公,居然还派专使北上,携银犒军。一时间吴三桂甚至还成了 “纯忠极孝、报国复仇、裂土分藩”的“世间伟人”。而且当时清军已经可以从长城的很多其它入口入侵,并不是说吴三桂守住山海关,清军就不得其门而入了。而且当时腹背受敌的情况下,引清军入关已经是唯一的选择,当然,唯一的选择不一定是正确的选择。他真正应该被谴责的,不是引清军入关,而是在他引清军入关后的一系列行动。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韦孝宽
代郡公谏议大夫
★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南将军
好贴
16
功绩
1213
帖子
4407
编号
20
注册
2003-8-20
#78
发表于 2004-5-25 03:50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第三章、反噬
清军入关后,各种政治势力的对比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多尔衮又实行了高官厚禄收买的政策,亡明官僚纷纷归降清朝。吴三桂也放弃了早先挂在嘴边的拥立明太子的主张。尽管如此,吴三桂和清之间还是距离的。首先,吴三桂借兵,打的是“复君父之仇”的旗号。在清兵入关之初,这一旗号因有利于清联合明残余势力共同攻击李自成军,也一度为多尔衮所容许。但这一旗号实际上和清代明、建立对全国的统治的目标相矛盾。其次,吴三桂降清之初,仍与明残余势力保持着一定的联系,甚至表示对福王朱由崧“不忍一矢相加遗”。再次,吴三桂还拥有一支自己的部队。因此入关之初,清对其外示优宠,内存疑忌,政治上对其严加防范,军事上也只是利用他进攻李自成。1644年六月,吴三桂出山东,平定李自成余部,九月,又从阿济格西征李自成。1645年五月,李自成在九宫山战死,其势力很快就基本被消灭。八月,清朝廷将吴三桂从前线调回,出镇锦州。
对于清朝廷的安排,吴三桂了然于心,从此再也不提什么复君父之仇,转称崇祯帝朱由检为“故主”,反复表示自己“矢忠新朝”。清军大举南下后,由于满洲兵马不敷使用,而且多为骑兵,不适合南方广阔的山林沼泽地区作战,所以开始大批启用明的降兵降将。1648年,清朝廷又调吴三桂携家眷入关西征,连克山陕两省五十八城。期间为了表示自己的忠诚,他对义军进行残酷的镇压,动辄屠城。1651年,清朝廷授予他金册金印,命他征四川的朱明和张献忠余部。明桂王朱由榔(永历帝)此时已经开始和孙可望、李定国等张献忠余部联合起来抗清,对于这些自己获取高官厚禄和新主信任的障碍,吴三桂也放弃自己的誓言,开始不遗余力地去斩尽杀绝。他连下成都、嘉定、叙州、重庆等地。吴三桂思想和行动的转变使得清朝中央政府对他更加倚重,他很快因功增岁俸千两,其子吴应熊也尚公主,号称和硕额驸,授三等子爵,不久又加少保兼太子太保。1657年,李定国随朱由榔入云南,吴三桂以平西大将军职,和定西大将军国翰一同南征云贵,进攻南明最后一个政权——永历政权。1658年,他败李定国于石壶关诸险,下遵义,克开州。国翰死后,他进驻遵义,1659年,吴三桂和征南将军卓布素、安远大将军信郡王多尼兵分三路攻下云南城,朱由榔逃往缅甸。1661年,吴三桂率大军向缅甸进发,十二月,抵达离缅甸六十里的旧晚坡。他下令逼迫缅甸人献出朱由榔。缅甸人害怕,于是骗朱由榔说是李定国派人来接他,朱由榔很高兴,马上坐上竹椅,任人抬入船中过河。渡过对岸后,有人过来背朱由榔,朱由榔问他姓名,来人回答:“平西王前锋高得捷也!”朱由榔这时知道上当,已经晚了,被清军押回云南。据说朱由榔仪容甚伟,举止有度。途中有个士兵靠近观看,他端坐不动,也不说话,士兵赞叹道:“真是皇帝啊!”朱由榔在云南被囚禁了四十天,内大臣爱星阿提议将他送回北京处置,吴三桂则极力反对,最后他命令部将杨坤和夏国相送去丝带,逼朱由榔自缢而死,当然,也有记载认为是吴三桂自己亲手用弓弦把朱由榔绞死的。
十几年间,吴三桂率部从西北打到西南边陲,为清朝确立对全国的统治建立了特殊的功勋。因此,清朝对他也由原先的控制使用改为放手使用。不但让他独承方面之任,而且在一切军事活动中也任他便宜行事,用人,吏、兵二部不得阻挠,用财,户部不得拖延。同时,在职务上,也一再升迁。攻下云南后,即委其开藩设府,镇守云南,总管军民事务。1662年十一月,又以擒杀朱由榔的功劳,晋爵亲王,兼辖贵州。就这样,吴三桂以千百万抗清义军的头颅为垫脚石,使自己攀上了一生中权势的顶峰。
吴三桂对新主子的拼命效忠,自然换来了高官厚禄,但是这是不是一个最好的方法呢?据野史记载,吴三桂曾向洪承畴求教如何保住自己的地位,洪承畴告诉他不可使南疆一日无事,实际上就是让他养寇自重。因为清朝廷对似乎是荒蛮之地的云贵并不了解,而朱由榔和李定国的实力已经不足以影响大局,留着他们还可以作为与朝廷讨价还价的筹码,但吴三桂并没有按照恩师的指点行事。更糟糕的是,他杀死朱由榔,把事情彻底做绝,使自己的“汉奸”恶名从此跳进黄河也洗不清,到了日后再次造反的时候根本无法争取到心向明朝的汉族士大夫和人民的支持,也算得上是作茧自缚吧。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无双
组别
士兵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5
帖子
544
编号
7380
注册
2004-5-5
#79
发表于 2004-5-25 07:32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金刚捣锤
于2004-04-06, 18:51:53发表
最近听说金庸要把射雕英雄传的郭靖、黄蓉守襄阳改成和李全、杨妙真夫妇守青州。看来老金真是老糊涂了,非要把自己的正面人物和一个反复小人拉到一起。
那里来的消息? 老查这么干可要..........
李全是很有意思的一个历史人物,韦大人妙笔.
"二十年梨花枪,天下无敌手。"这句话当年我习武时读来, 心仪无比.凝雪妙评.不过在下早不是狼,乃犬尔.
"二十年梨花枪,天下无敌手。"这句话当年我习武时读来, 心仪无比.凝雪妙评.不过在下早不是狼,乃犬尔.
只是个美传 不必当真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韦孝宽
代郡公谏议大夫
★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南将军
好贴
16
功绩
1213
帖子
4407
编号
20
注册
2003-8-20
#80
发表于 2004-5-26 12:00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我认为戚继光这种高手的评价不会是随便吹吹。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无双
组别
士兵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5
帖子
544
编号
7380
注册
2004-5-5
#81
发表于 2004-5-26 13:14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韦孝宽
于2004-05-26, 12:00:25发表
我认为戚继光这种高手的评价不会是随便吹吹。
以历史角度来说 正直的人说的话都不会“吹”
本人不才 正好是练大枪的 所以枪法以古至今 无一不精 才敢这么说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韦孝宽
代郡公谏议大夫
★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南将军
好贴
16
功绩
1213
帖子
4407
编号
20
注册
2003-8-20
#82
发表于 2004-5-26 22:49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第四章、撤藩
在进爵亲王,兼辖贵州后,吴三桂权力和声势都达到顶点。早在其父吴襄为将时,就已经用优厚的待遇培养了一大批与自己有极强依附关系的,以亲属子弟为骨干的子弟兵。吴三桂继承了这批子弟兵,降清后,他们按佐领制编制,成为了吴三桂“藩属”部队的核心,这支藩属部队也随着战争不断壮大。全国统一后,吴三桂已经拥有了一支以藩属部队及其家属组成的庞大武装力量。藩属部队的将领大多数是吴三桂的亲信,比如都统吴应期是他的侄子,都统夏国相、胡国柱,云南留守郭壮图、右将军卫模是他的女婿,都统吴国贵、副都统杨坤是他在辽西的旧部。除了藩属部队外,驻扎在云贵的绿旗兵和降兵(以孙可望部为主)虽然属于清朝廷的部队,但是也要接受吴三桂指挥,甚至重要将领也由其提名。军务一概由吴三桂决定后,再上报朝廷和兵部承认批准,而这种上报批准其实只是个走过场而已。这样,这些部队其实也成了吴三桂部队的组成部分。吴三桂纵容部下将吏为非作歹,鱼肉百姓,甚至杀人越货都毫无畏忌,讼牒、命盗两案,甲兵居其大半。另外,他对洪承畴当年说的不可使边疆一日无事也没有完全置之不理,除了正常的平定反清活动外,他还不断谎报边衅,制造紧张局势。
地方行政大权同样也掌握在吴三桂手中。1663年,清朝廷已经规定云贵的总督和巡抚都要受吴三桂节制。云贵总督是在吴三桂同意的情况下,才于1666年二月驻在贵阳,而此时已经比其他地区一年迟了一年。他也掌握着云贵地方官员的调动和升迁大权,而且还可以任意调迁其它地区官员来云贵任职。由吴三桂选用的官员号称“西选”,而因为他可以跨省任用官员,西选官员一时遍天下,他的权力甚至已经凌驾吏、兵二部之上。四川道御史杨素蕴曾经上书向朝廷指出这种弊端,被吴三桂参了一本,朝廷不敢得罪吴,于是给杨一个降职处分,杨气得回家闭门不出十几年,直到吴三桂叛清才被重新起用。
在经济上,吴三桂也是极尽搜刮之能事。他除了籍没故明沐天波庄田七百顷外(不难理解为什么鹿鼎记里沐王府的人那么恨他了),还大肆兼并土地。1667年,清朝廷为解决吴藩兵丁口粮问题,准许他在云南圈占土地,于是藩官藩兵开始肆无忌弹地侵占民田,使得大批自耕农沦为藩官藩兵的佃户。此外,他还垄断盐井、金铜矿山之利,垄断茶马互市和药材贸易,官卖各种土特产品,放高利贷,私自铸钱。为解决部下的粮饷,他还准许藩官以贩卖私盐来大发横财。
吴三桂凭借搜刮来的巨大财富笼络部下、豢养宾客、收买官员、士人。每位往云南上任的知县级以上官员,都要先到王府拜谒,而他都亲自接见,凡有才能者他都千方百计要罗致麾下,而且还要写卖身契。吴通过以官爵和金钱笼络、收买的方法得到了大批追随者。
吴三桂维持庞大军事力量的薪俸和兵饷却都是由清朝廷负担的。1660年,户部的奏章表示,当时天下正规赋税收入为875万余两,而云南一省薪俸和兵饷就要900余万两,全国收入居然还不够一省支出,后来情况稍有改善,但三藩的开支大致也要占全国赋税收入的一半左右,成为清朝廷和天下百姓的沉重负担。除了吴三桂外,尚、耿二藩的情况也基本近似,不过比他稍逊而已。全国未统一之前,清朝廷需要吴三桂等三藩为其征战,全国平定之后,清政权必须在政治上实现对新占领地区的统治,在军事上裁减军队以减轻财政上的压力,这些都直接触犯了三藩的利益。而三藩位高权重,拥有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特权,长期割据一方,与清朝廷分庭抗礼,也为社会带来了不稳定因素。清朝廷和三藩之间的矛盾因此愈加尖锐,在鳌拜等四顾命大臣执政时,清朝廷已经开始逐步削弱三藩的势力,而在清朝乃至中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皇帝之一清圣祖康熙帝玄烨成年并亲政后,解决问题的步子开始迈得越来越大了。
玄烨亲政后,就一直把解决三藩问题当作头等重要的大事,他曾说:“朕听政以来,以三藩及河务、漕运为三大事。”而许多大臣也都指出三藩问题对国家的危害,现在玄烨要做的,就是等待适当的机会了。1673年春,镇守广东的平南王尚可喜疏请归老辽东,玄烨遂乘势作出了令其移藩的决定。而后,又对镇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的撤藩要求也依例照准。在形势的逼迫下,吴三桂也假惺惺地上疏朝廷,请求撤藩。玄烨非常清楚吴三桂的真实意图,他认为,吴三桂和朝廷对立已久,“撤亦反,不撤亦反。不若及今先发,犹可制也”。于是力排众议,毅然决定准其撤藩,还派专使至云南催办撤藩事宜。
吴三桂弄假成真,自然是又气又慌。对于他,他荣华富贵的唯一支柱就是军队,如果没有了兵权,他就只能完全受朝廷的摆布,而史上无数兔死狗烹的例子使他无论如何不敢把自己的命运完全交到别人手上,而此时如果不顺从旨意撤藩,他就只有起兵造反一条路。起兵造反虽然不是稳操胜券,但是他对自己的用兵还是很有些自信的,而且云贵地区富饶,自己能得士卒死力,兵强将勇,党羽遍布各省,如贵州提督李本深、四川总兵吴之茂、陕西提督王辅臣等都是他的亲信。清朝廷方面则名将凋零,他也看不起年轻的玄烨。儿子吴应熊此时虽在北京,但他认为认为清朝廷会留下他以作为不利时和自己谈判的筹码,所以安全也没有问题。看起来起兵造反的胜算并不小,于是他就决定铤而走险。
吴三桂首先多方挑动部下将士,他的部下切身利益和他完全一致,可说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所以个个都表示支持。对于起兵的名义,他颇费了一番心思,谋士刘茂暇建议应该立明朝后裔,但是另一位谋士方光琛指出,吴三桂杀朱由榔的事天下皆知,借用复明的名义已经不可能了,应该自立名号。吴三桂采用了后者的建议,但是他知道必须利用满汉之分来激起部下的反清情绪。于是他借口撤藩前拜别故君,于十一月十八日率领部下将士穿戴明朝衣冠,聚于朱由榔的墓前,放声大哭,伏地不起,对部下大加煽动。
装模作样撤走前,他先在郊外举行阅兵。吴三桂披甲上马疾驰,连发三箭全部中靶。左右罗列着长枪、大剑、画戟、雕戈,每奔驰一圈他就拿起一件,舞得虎虎生风,以示自己宝刀不老,并鼓舞士气。十一月二十一日,吴三桂命令前队启程,自己率大军殿后,部将吴国柱突然率兵包围了巡抚官署,擒住巡抚朱国治并将他碎剐于市,提头去见吴三桂。吴三桂这时还在演戏,大哭说:“尔辈杀我!我三百口死不旋踵!即尔辈也比遭灭族之罪!”部将则群清汹涌,大喊:“反了!”于是吴三桂正式起兵造反,自号“周王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命令部下蓄发,改换衣冠,旗帜全用白色,步骑兵都用白毡为帽,派人到各地联络同党和旧部起事,写信给耿、尚二藩及台湾的郑经,约他们共同起兵。他还发了一道檄文,极力开脱自己引清兵入关的责任,说清廷入主中原是背叛盟约,乘势夺取政权,自己只是犯了错信清廷的错误,还谎称要奉不知在哪里的朱明三太子为帝。檄文虽然漏洞不少,可是在当时局面不稳定的情况下,响应的人还是不少。玄烨现在面临着他一生第一个重大考验。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江城子
太末侯
轩辕参合左使
谏议大夫
★★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3
功绩
753
帖子
9896
编号
21
注册
2003-8-21
家族
轩辕少林寺
#83
发表于 2004-5-27 12:26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好久没有捧场韦兄的大作了,呵呵,吴三桂一文没有什么太出彩的地方,但是胜在扎实可读,非常合我这种人的口味,呵呵!
吴三桂降清的理由很多,但是的确有点宁做亡国奴,不降庄稼汉的意思!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韦孝宽
代郡公谏议大夫
★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南将军
好贴
16
功绩
1213
帖子
4407
编号
20
注册
2003-8-20
#84
发表于 2004-5-28 11:37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江城子
于2004-05-27, 12:26:14发表
吴三桂降清的理由很多,但是的确有点宁做亡国奴,不降庄稼汉的意思!
“宁赠友邦,不予家奴”是中国的光荣传统。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韦孝宽
代郡公谏议大夫
★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南将军
好贴
16
功绩
1213
帖子
4407
编号
20
注册
2003-8-20
#85
发表于 2004-5-28 23:31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第五章、败亡
吴三桂对反叛蓄谋已久,因此反叛之初,吴军还是非常顺利的。云南是他的根据地,他起兵的消息一到,四处无不望风归降。驻守在贵阳的云贵总督甘文(火昆)见无法组织起抵抗,命令妻室七人自杀,然后自己率第四个儿子和十几个从人逃走,在途中被叛降吴三桂的军队包围,全部自尽。吴三桂兵不血刃夺取了贵州,接着进军湖南,1674年三月,占领湖南全境,前锋直抵湖北境内,兵锋极锐。福建耿精忠、广东尚之信二藩和吴三桂在各地的党羽如四川巡抚罗森、提督郑蛟麟、总兵谭弘、吴之茂,广西将军孙延龄,陕西提督王辅臣等也先后纷纷响应。一时之间,形势对吴三桂显得非常有利。
但是,他的对手玄烨的能力远远超过他的想象。面对吴三桂的突然叛变,玄烨有一定准备,他没有听索额图等人杀掉建议撤藩的大臣的馊主意,而是立刻开始部署军队。玄烨首先派多罗顺承郡王勒尔锦为宁南靖寇大将军,作为平叛主帅率领八旗军精锐前往荆州,并以荆州作为大本营,加强对江南、江西的防守,阻止吴三桂和耿精忠合兵,又在兖州、太原等地屯驻重兵,以作策应。政治上,玄烨首先停撤平南、靖南二藩,以孤立吴三桂,与此同时,为对吴三桂部下进行分化瓦解,他还宣布在各省任职的吴三桂部下的亲属概不株连,各安职业,以尽可能争取动摇者,稳定人心。对于吴三桂在北京的儿子吴应熊,玄烨一开始并没有杀他。一方面玄烨和嫁给吴应熊的姑母(不是金庸书中所说的妹妹)年纪相差不大,自幼一起长大,关系不错,可能不忍心让姑母守寡;另一方面可能也想留下来牵制吴三桂。但是吴应熊在北京企图策动叛乱,玄烨被迫于1674年三月在北京对他和其子吴世霖处以绞刑。吴三桂听到这个消息时正在吃饭,据说立刻就面如死人,他知道自己大大低估玄烨的决心。
虽然在叛乱发动之初清军局势不利,但是,由于在政治上是讨逆平叛,经济上是以全国制一隅,时间不长,便扭转了军事上的失利局面,使得正面进攻的吴军,不能越长江一步,于是双方在战场上暂时出现了相持的局面。而吴三桂初起兵时虽然势盛,但却没有战略眼光。吴三桂本没有夺取天下之志,只是希望能够割据一方。他和他的部下都认为可以凭借兵势尽可能夺取土地,然后和清廷画地讲和,并要回自己在北京的儿子和孙子。他在控制云贵和湖南后,一方面希望可以通过和谈实现割据江南并要回子孙的目的,一方面也忌惮八旗骑兵在平原的威力,所以没有渡江。其实清军此时部署尚未完全就绪,如果叛军快速渡江,向北进军,可以对清廷形成极大的威胁。即使不渡江,选择下江陵,扼守长江,隔绝南北通道,或者进军巴蜀,取陕西,也可以巩固后方,起码形成一个较稳定的割据局面。但是叛军分兵江西、湖北各地,争夺一些战略价值不高的城镇,贻误了战机,给了清廷从容布置反击的时间。其次,由于此时清入关已经三十年,人民渴望稳定的生活,民族矛盾已经不怎么重要了。而吴三桂自己大肆屠杀抗清义军,甚至还杀了明小朝廷的皇帝,这时候说要“共举大明之文物”实在是自欺欺人。有气节的汉族知识分子乃至一般百姓都对其嗤之以鼻,耻与为伍。因而吴三桂发出的“反清复明”的号召并未产生什么重要影响。
1676年是双方军事形势发生重要转折的一年,清廷开始了战略反攻。在湖广战场上,清军将领安亲王岳乐师出湖南,连克萍乡、醴陵、浏阳等重要城镇,直逼省府长沙。在西北战场上,六月,图海迫降王辅臣。在东部战场上,康亲王杰书率师自浙入闽,连克重镇,十月,耿精忠被迫投降,清师进入福州。广西的孙延龄和广东的尚之信也表示要叛吴降清。十二月,孙延龄因事泄被杀,尚之信则遣使诣江西简亲王喇布军前投降。吴军处境愈益恶化,甚至连吴三桂的嫡系部队也开始降清,吴军的败局已经无法挽回了。1678年三月,吴三桂还想最后过一次皇帝瘾,他在衡州称帝,建国号周,改元“昭武”,册妻张氏为后,孙吴世璠为太孙,置官封拜,颁制新历,举行云贵乡试。这些小动作并不能带来什么好运,叛军仍然败仗连连,吴三桂气急败坏,不久便病倒在床,八月死于衡州,时年六十七岁。
吴三桂死后,部下郭壮图、方光琛等拥立其孙吴世璠即位于贵阳。清廷则加强了政治策反和军事进攻。1679年,克复湖南、广西,1680年又下四川、贵州,进军云南,1681年春,清军包围云南省城昆明,并分兵克复附近州县。十月,昆明城内粮尽援绝,吴世璠自杀,余部投降。吴三桂掀起的这次持续八年之久的大规模的叛乱至此全部平定。
吴三桂一生事两朝叛两朝,留下了冲冠一怒为红颜的传奇故事,也以引清兵入关为千秋万代所唾骂。不过我们在前面已经分析过,引清兵入关虽然在当时不是正确的选择,但其实已经是唯一的选择,如果他不继续率兵残杀自己的同胞,或者后来没有叛清,他在历史上的名声起码不会比范文程、洪承畴更坏。而他的野心使他不但通过屠杀同胞来赚取荣华富贵,后来还要叛清,所以他“千古罪人”的头衔,恐怕就不是什么标新立异的翻案者可以摘掉的了。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韦孝宽
代郡公谏议大夫
★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南将军
好贴
16
功绩
1213
帖子
4407
编号
20
注册
2003-8-20
#86
发表于 2004-5-28 23:44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本系列终于结束,从此不准备写历史类文章了,准备转而专攻短篇小说和体育评论。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扶苏
秦王
组别
诸侯
级别
安西将军
功绩
206
帖子
3197
编号
5
注册
2003-8-19
#87
发表于 2004-5-29 09:2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孝宽大作终于完工,捧场支持一下。
初步评估一下,予以12个精华点数的奖励。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樱木花道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6
编号
7936
注册
2004-5-27
#88
发表于 2004-5-29 10:4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菜刀
于2003-10-24, 22:09:37发表
我一直喜欢伍子胥,因为他代表了所有小人物的梦想,就是:有朝一日,能把高高的骑在自己头上的人,踩在自己的脚下!
子胥在最初不是个贤臣,而是个为了自己的复仇而不择手段的人。他先举荐专诸刺杀吴王僚,然后又举荐要离刺庆忌,这一点我不喜欢。
不过他后来转型成了一个忠臣。
关于姬光之死,有一种说法是认为他当时年老了,受不了疼痛,于是死了。
不知老韦这篇是以什么为蓝本的,如果参照一下《东周列国志》,还可以写得更详细。
伍子胥可以说是东周版的复仇之神
为了复仇不惜一切代价,用尽一切手段,甚至背叛国家,晕啊
果然是遭到报应啊
最后被杀了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秋孤寒
好畤侯谏议大夫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西将军
功绩
532
帖子
3166
编号
702
注册
2003-9-11
来自
福建厦门
#89
发表于 2004-6-3 22:10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韦孝宽
于2004-05-28, 11:37:09发表
“宁赠友邦,不予家奴”是中国的光荣传统。
虽如此,大部分还是只做不说,可就有那个北齐后主说“我宁使周得并州,不欲安德得之”。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kesin
南郡公枢密直学士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镇东将军
好贴
5
功绩
1036
帖子
4004
编号
2725
注册
2003-11-30
#90
发表于 2004-6-3 22:2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韦孝宽
于2004-05-28, 23:44:22发表
本系列终于结束,从此不准备写历史类文章了,准备转而专攻短篇小说和体育评论。
和孝宽兄感受相似,那个《日本战国演义》写完后准备不写战国类的东西了,只是我不知道还要多久才能完工,苦阿。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113
3/4
‹‹
1
2
3
4
››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2
人在线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轩辕史话
> 炎黄春秋
> 我思我在
> 法律探讨
> 三国史话
春秋文艺
> 古典小说
> 诗词歌赋
> 现代文艺
> 韦编三绝
> 对联雅座
> 滴翠亭
> 藏经阁
> 双七钟社
> 笑书神侠
> 辕门射虎
> 虎帐点兵
游戏人生
> 同人战棋手游
> 三国戏英杰传
> 三国鼎立
> 轩辕公会
> 三国志12
> 英雄史诗
> 运筹帷幄
> 人间五十年
> 步步为营
> 游行天下
> 游戏贴图
轩辕工作室
> 兴唐传·瓦岗山异闻录
> 豪华曹操传
> 精忠报国岳飞传
> 《精忠报国岳飞传》制作组
> 大一统演义
> 曹操传MOD作品交流
> 东吴霸王传
> 封神英杰传
> 杨家将
> 吕布传
> 三国无双战略版
> 北宋志·赵匡胤传
> 战旗春秋
> 曹操传MOD制作交流
> 金庸群侠传MOD交流
> 风华录
> 设计与修改
怡情岁月
> 影音经典
> 动漫先锋
> 绘画摄影
> 情感轩辕
> 衣食住行
> 体坛动力
> 谈股论金
> 水泊轩辕
参政议政
> 迎宾阁
> 鸿胪寺
> 登闻鼓
> 监造府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1-27 12:31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37838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TOP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
控制面板首页
编辑个人资料
积分交易
公众用户组
好友列表
基本概况
论坛排行
主题排行
发帖排行
积分排行
管理团队
管理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