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历山学士于2006-01-24, 7:14:51发表
原帖由燕京晓林于2006-01-23, 18:37:47发表
[quote]原帖由历山学士于2006-01-22, 11:25:17发表
先前,兄是不肯认可,阴平到阳平关是有直接的道路的,现在总算认同了。这句话的意义在于,曹操当时对徐晃的评价之言,未必有“内外”及“以取汉中”一说,也就是说,凭《徐晃传》里的记载来推断马鸣阁道不在朝天驿北的结论是武断的。
如果觉得“曹操曰此阁乃过汉中之平阴,咽喉之要据”这段记载言之有据,那么就好说了,这句话并不是说曹军当时要去阴平,而是说了道路的方向而已。也不存在要不要过白水去阴平的问题。
问题那就是,通过这段路可以抄到刘备军后,使刘备军成为悬军。这才是刘备害怕的原因。
另外,兄总以绝对的疆界来看问题,曹军怎么不能过白水去阴平呢?请问刘备派张飞、马超屯下辨的时候,他们是怎么过去的?难道因为有疆界,他们就要飞过去么?
看来兄有些健忘?我再把前面鄙人的原话引用过来:
——4、即使曹操说过此话,则很可能更证明此阁在汉中到武都之间,也就是阳平关的西面。因为即使在当代,从汉中去文县(当时的阴平)也就只有两条路:一条从汉中向西到武都在折向南,一条走金牛道到今广元再向西。但是如走金牛道就等于要经过蜀国的防区,而走武都道才是魏国的地界。因此,如果曹操说马鸣阁道是联系汉中与阴平的咽喉,也自然是在说是魏国方面联系的咽喉。
我的意思一直是:阳平关到阴平的道路大致有2条,魏军自然是应走阳平西行到武都再到阴平,而决不可能走蜀汉内地的沿白水西北行到阴平的道路。难道我说的还不够清楚?
因此,如果敌人要切断一条自己方面不会走的阁道,自然不可能派精锐部队去保护。
正是这个道路的方向,才更加证明此阁道不可能在兄所言的地方。因为这个道路是出阳平直接向西走沮水道去武都的,无论如何不可能走到南面数百里的地方。
兄的历史知识确实很不错,不过军事知识有些欠缺,请不要生气。
我这几天与兄讨论问题,受益非浅,很佩服兄的知识渊博和读书广泛。
如果刘备以优势兵力猛攻敌人的同时,却因为担心这个敌人深入自己身后来切断后路,而要把阁道断绝,是毫无必要的,因为很简单,此阁道如此险要,以陈式的十余营兵力完全可以防守住,根本没有必要此时就绝掉的。
这一点我也说的很清楚,为防止叙述不清,还画了图
从汉中去阴平,不可能就那两条道路。兄非要这么说,还要以此为根据,那我觉得也没必要讨论了。 [/quote]
我们讨论的所谓道路,并不是能过山羊或采药人的小道,而是指能走军队的基本道路。这一点是否赞同?
古代不比如今,道路四通八达,尤其是在险峻的山区,古代道路是很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