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真实三国之诸葛亮身后的世界, 连载
性别:未知-离线 万壑松风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3
帖子 282
编号 5150
注册 2004-2-9


发表于 2004-11-10 07:44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灭蜀之役,邓、钟二人缺一不可,若蜀仅面对其中一人,或许还有苟延残喘的机会,可对手双管齐下,蜀汉也就只有俯首称臣这一条路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lq321

淮陵侯光禄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护军
好贴 2
功绩 443
帖子 484
编号 17687
注册 2004-9-14


发表于 2004-11-12 16:24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二十 曹操的报应


  今天从外地赶回家,天气真是冷得很。不过上网看看,感到大家的热情,温暖得很哟。
  上回我说到姜维的新思路,其实他的真实目的是想大量杀伤魏军,可惜魏国没人来理他,我们来看看这五年里都发生了什么值得一写的事情。
  先来看看魏国,司马昭杀了诸葛诞后,基本确立了他的地位,可以说是牢不可破的了。姜维从前线撤军的前二年,陈泰从防区回到中央,担任了尚书左仆射,负责选举任命高级干部,其实也是准丞相了。邓艾接替了他的职务,成为姜维面前一道极为难过的关隘。第二年,诸葛诞反,陈泰参与了平反工作,当时是前线指挥部总指挥,战事结束后,回到中央,又当上了尚书右仆射,呵呵。
  为什么陈泰这么得重用呢?一个原因是因为他和司马兄弟自小就很好,经常在一起欺负女同学,捉蛇吓唬人等等;二是因为他在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时,劝曹爽投降,以保全性命,使这次政变得以成功,这有点象他父亲陈群当年劝献帝让位与曹丕。我们不能因此说陈泰人品不行,当时曹家另一大忠臣蒋济也劝曹爽投降,司马懿当时拍着胸脯保证不会动曹爽一根汗毛,后来曹爽被族灭,蒋济气死。
   桓大司马说得很对,陈家四代人物都是英杰,正好捎带来说一下。这四代人是祖父陈寔、父亲陈纪、儿子陈群、孙子陈泰,真是让人羡慕哟!
   曹操曾经称他手下的大谋士荀彧为“现代子房”,呵呵,当然是他那时的现代,这个荀彧的父亲有八个兄弟,个个不凡,人称八龙,是当时响当当的家族。有一次陈寔带着儿子孙子去荀家作客,儿子陈纪亲自拉车,车上坐着老爷子抱着小孙子陈群,陈纪的弟弟则随后挑着行李。到了荀府,主人设宴招待他们,当时的“八龙”,一条龙给他们开门打帘,一条龙行酒,其他的六龙轮番布菜。可见陈家父子所得到的礼遇是非常非常高的(见世说新语),这一道独特的风景成为当地的奇闻,人们甚至给这父子三个画像后广为传诵,说他们出行是“真人东行”,尊称他们父子三人为“三君”。而陈纪和他的兄弟陈季方则不分上下,当时老爷子也无法品评分明,于是发明了一个成语叫“难兄难弟”,意思是在综合素质的比较上难以分出谁是兄谁是弟,结果到了现代,这个成语竟然演变成截然相反的意思,陈老爷子地下有知,一定会哑然失笑了吧。
  陈寔和陈纪父子三人都没做过大官,主要是以德行和学问闻名天下。到了陈群时候就不一样了,陈群步步高升,到后来位极人臣,与曹真、曹休、司马懿并列成为明帝的四大辅臣,成为国家的柱石。陈群的光彩可用下面几句话来概括:
  1:知人善任。
  2:制定九品中正制,使魏国保持了人才辈出的局面。
  3:苦谏明帝不要大兴土木,要爱惜民力,不误农时,忠国爱民。
  陈群死后,得到了朝野上下的一致赞扬,他的儿子陈泰也接了班。陈泰呢,没有使他的父亲失望,无论在前线指挥作战还是在朝中作事,都很称职,同样做到了位极人臣的位置。
  公元260年,也就是姜维撤军的第二年,高贵乡公曹毛无法忍受屈辱的待遇,于是就纠集了宫里的僮仆、苍头等乌合之众,组成一支可能是世界上最不堪一击的军队,要去讨伐司马昭,贾充令成济下手,成济一矛刺下,曹毛当即毙命,矛头从前心插到后背。我想曹操地下如果这时有知,不知心里如何想法,我想他应该后悔当初不应该费尽心思为子孙来谋取这个不值得一谋的皇帝宝位吧!
  陈泰听得消息,很快来到现场,放声大哭。司马昭随后赶到,问陈泰怎么办。陈泰说必须杀贾充以谢天下,司马昭不乐意,他不会知道,其实如果这时杀了贾充,司马家的天下也不会有后来的八王之乱了,那么五胡乱华的事情也可以避免了,最低也会延后发生。当然是得有人来顶罪,倒霉蛋成济被灭族,也是活该。陈泰当年就死了,估计不会是象有些史书上所载是因为曹毛被杀而当场吐血而死。死后被追认为司空,和他父亲一样了。
  曹毛的皇帝宝位还得有人来坐,于是从曹家子弟中选取了一位曹璜,是曹宇的儿子,这个曹宇是个很有能力的人,可惜当年是曹爽而不是他辅助曹芳,不然司马家不会这么容易得政,后来曹璜被改名叫曹奂,司马昭死后,儿子司马炎当皇帝,曹奂被封陈留王,和刘后主、孙皓都活了很久得以善终。我们从此可以看到,曹毛是个有血性的人,但也是一位自寻死路的朋友,如果他不做出如此举动,而是稀里糊涂地当他的听话皇帝,应该是能长寿的。司马一家对待曹家其实要说还挺不错,但是没得什么善报,后来的司马皇帝都非常悲惨,青衣行酒者有之,执戟带路者有之,历史是有冷酷的一面的。
  东吴是什么情况呢?可以用一塌糊涂来形容,姜维撤兵的同一年秋天,孙休发动政变,老将丁奉等人设计杀了权臣孙琳,孙休亲政,却非常糊涂,任用亲信,乱用民力,吴人很苦,却还自认为是个明君。其间曾派使者到蜀国探看内政,可看前篇文章有述。这个孙休一直到蜀被灭后不久也病死,据传是因为听说司马炎想伐吴,忧郁而死的,也算是一个不成器的子孙。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桓大司马
(湘中布衣)

长沙郡公
谏议大夫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9
功绩 755
帖子 9950
编号 18150
注册 2004-9-21
来自 潭州
家族 泡泡营


发表于 2004-11-13 08:18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有新的了,顶一下。很就没看见楼主更新了,呵呵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4-11-13 16:38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陆逊少年时于2004-11-10, 3:02:37发表
个人觉得,无论钟会那边能否占领汉中,邓艾的奇袭都是受影响不大的。因为你总得有主力对抗钟会。邓艾一万多人的人数,已经是算准蜀国内部能抽调应付的上限而设定的。

楼主说:
。于是姜维提出全新的思路,放弃前线各关口的守卫,收兵回汉中,勾引魏军来攻,意思是想让魏国当诸葛亮,自己做司马懿。
--------------这是不恰当的比喻。
--------------司马懿和诸葛亮的对抗,从来都是野战的营寨对抗,没有城池。
---------------司马懿和诸葛亮的对抗,司马懿并不是坚壁清野的“退守”,而是步步紧逼的阵地战,在第四次北伐,是推进卤城的决策,在最后一次北伐,是越过渭水,用有危险性的背水扎营对抗诸葛亮,并且及时控制北原。
--------------所以,姜维的这种做法,与司马懿的做法不是相似,而是相反!
--------------对诸葛亮的入侵,魏国并没有放弃前线的“关口守卫”,相反,是发动主力军去救援解围。

邓艾嘲笑姜维不是自己的对手,不论后人褒贬如何,毕竟反映出姜维在军事决策能力上有着较大的缺陷。
邓艾和姜维,各自受到司马懿和诸葛亮的赏识,师徒相承,成败亦相承也!有趣的是,司马懿和邓艾,分别都有对诸葛亮和姜维的挑战不出战的纪录,而且,两人都表达出对挑战者的军事能力的藐视。司马懿贬低诸葛亮,和邓艾嘲笑姜维,实为联璧也!

算准? 江柚守军只要不投降就足够了. 还抽调极限呢.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lq321

淮陵侯光禄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护军
好贴 2
功绩 443
帖子 484
编号 17687
注册 2004-9-14


发表于 2004-11-14 00:49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二十一 姜维屯田
  这一段因为年底公事多,约要出公差一个半月左右,下个月十号左右方能安定住,因此没有办法写得很快,只有赶时机写上一笔,所谓自在不成人,成人不自在也。
  姜维为什么不在曹毛死的这一年出兵,而是在曹毛死后二年出兵呢?让人想象不出原因,老将廖化也不理解,在魏国灭蜀的前一年,秋天,姜维又一次带兵北伐,这也是他一生中最后一次北伐。大将廖化说了一段话,意思是你姜维在智谋上并未超出邓艾,国力上又不如魏国,非要出兵,只怕自身也会有危险的。
  这句预言很不幸成为事实,这一次北伐倒极有特点,就是战斗地点更加的向西部,似乎含有西部大开发的意思。具体在什么地方呢?我查看了地图,竟然在现在的卓尼县,什么概念呢?这个县向南快到川北的郎木寺,这是驴友们都知道的地方,再向南就是若尔盖,是当年我们号称历史上最伟大的户外运动之祖先---红军经过的地方,再向南就是当年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的大站---松潘县,这附近就有童话世界九寨沟和人间瑶池黄龙山了。而向西离青海的拉卜楞寺也不远,这个寺可厉害着呢,它与西藏的哲蚌寺、色拉寺、甘丹寺、扎什伦布寺、青海的塔尔寺合称我国喇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拉卜楞为藏语“拉章”的转音,意为佛宫所在的地方。人称拉卜楞寺是藏传佛教的高等学府,是当之无愧的。
  而这一次战役,史书上记载极短,只说姜维被邓艾击败于此地,再无其他交代,而我们又不想按演义上来说,于是只有猜测可能姜维的部队看到如此美丽的旅游景点,忙于留影拍照、购买纪念品、品当地的风味小吃,以至于被邓艾这老小子占了便宜,呵呵。不过这个便宜可占得不小,姜维回来后就大大地遇到了麻烦。
  原来姜维打仗遇到陈泰和邓艾后总是没什么胜利的记录,又好带兵打,于是蜀国人挺不乐意。黄皓也挺知道民心所向,于是顺应民意,想夺了姜维的兵权,让他安生下来算了。要说人家黄皓做得也没什么不对,姜维这么连年的骚扰没什么用处不说,还惹得司马昭挺烦燥,第二年想派刺客暗算了姜维,荀勖就说他没风度,想摆脱烦恼就举兵灭了蜀不就完了,还小家子气的派刺客,丢不起那人。司马昭被臊得脸红脖子粗,于是就下定决心发兵了。这个荀勖是很有意思的一个人,如果不涉及到他自身利益时,是很有政治风度和水平的,可一旦涉及到他的利益,就一切以私利为重了,八王之乱他也是一位应负责任的主要人物。
  这时就出现一位叫右大将军阎宇的同志,找来找去找不到此人的生平资料,真是徒唤奈何矣。但此人镇守巴东,陈寿大懒虫对于此人只说了一句话,阎宇,宿有功幹,於事精勤。继踵在忠后,其威风称绩,皆不及忠。看来此人平时还是挺敬业的嘛,虽然比不上马忠,可是在魏国伐蜀时,阎宇受征召到前线抗敌,但是前线出战的将领名单中却始终找不到他。从此阎宇在历史上消失,不知所踪。大概是躲起来,很没面子地过了一生了?
  唉,没办法,我们只有接着说,黄皓想夺姜维的权,这个事情不知道怎么让姜维知道了,看来姜维也有耳目哟。姜维就上书后主要杀黄皓,后主劝他说,黄皓一个下人,你是大将军,格不住跟他生气,以前董允骂黄皓,我常常感到遗憾。姜维没了脾气,这时演义上说是郤正提醒姜维屯田,史书中我没找到此记载,反正姜维到了沓中屯田了,这个沓中在武都南部附近。
  这就有一个问题,为什么姜维不到汉中而到甘肃去屯田,是不是汉中这个地方仍然有黄皓的势力,使姜维害怕。这个时候汉中的守将应该是胡济等人,都是姜维的部下,应该不存在此问题。看来姜维这时仍然坚持他的敛兵聚谷的思路,虚空汉中引诱敌人来攻,等敌人疲惫再从沓中大举反攻,以获大利。呵呵。可问题是沓中离汉中也太远了,这个战略很象蒋琬当年驻大兵在涪一样,纵深得太厉害了。应该说是姜维的一个战略败笔,朋友你们认为呢?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逐鹿苍狼

杨虚侯谏议大夫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镇西将军
好贴 8
功绩 816
帖子 3834
编号 1613
注册 2003-10-23
家族 泡泡营


发表于 2004-11-14 08:12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仔仔细细的看了一遍,没完,遗憾中有点期待。顶顶!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桓大司马
(湘中布衣)

长沙郡公
谏议大夫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9
功绩 755
帖子 9950
编号 18150
注册 2004-9-21
来自 潭州
家族 泡泡营


发表于 2004-11-14 15:39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顶了。

呵呵,楼主接着往下写,写到西晋也不要停哦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lq321

淮陵侯光禄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护军
好贴 2
功绩 443
帖子 484
编号 17687
注册 2004-9-14


发表于 2004-11-14 16:25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二十三 波诡云谲
  
  灭蜀的经过很精彩,而且是全方位的精彩,无论是指挥作战,人事处理,前期的早有安排,后期的水落石出,都让人一看三叹,和前三国比起来也不遑多让也。
  自感手中这支笔实在次,无法把这复杂多彩的历史画卷精彩地复现出来,很是佩服人家老罗,把个三国演义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没办法,只有尽力硬头皮上吧。
  首先是人选,钟会和邓艾为主要人物,钟会带主力,邓艾带一队,诸葛绪带一队,三路齐发。然后当然还得有个监军了,这个人就是卫瓘。
  为说得更清楚,我们先来看看这四位朋友的来历和趣事吧。
  先从简单的说起,诸葛绪是当时的刺史,和以前郭淮大明白早期的职位差不多,不过他比不上人家郭大明白,诸葛绪被姜维略施小计弄得团团转,没完成任务,钟会瞅见他就生气,直接弄个囚车装到长安去了,司马昭倒是没怎么他,后来他做了一个小官,儿孙倒是非常好运,很是显达,儿子做到了晋国最高检察院长的职务。
  卫瓘可是大大有名,他是当时的大书法家,今山西人。他的父亲和儿子三代人都是著名书家。他参予灭蜀,杀邓艾父子。入晋,官至司空、太保。惠帝时为贾后所灭族。
  他曾和索靖同在尚书台任职,均有书名,时称“一台二妙”。书学张芝,并参父法。人云:“放手流便过索,而法则不如之。”这个索靖也是位大书法家,他的一副作品被以2200万元人民币拍卖出。卫瓘的代表作《顿首州民帖》是流传下来的西晋时期的重要刻帖之一。其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都很高。此帖基本上去掉了波势,体式略同于陆机《平复帖》,而风格更加秀丽流便。张怀瓘曾评其书谓“天姿特秀”。此帖尚存章草格局,而有些字已很接近今草。可以窥见章草向今草过渡的轨迹。而后人将这个贴和索靖的《月仪贴》、陆机《平复帖》相提并论。
   值得一说的是卫瓘冤杀邓艾父子遭了报应,满门被贾南凤所杀,他的孙子卫玠由于在外看医生幸免于难,这个卫玠是历史上有名的美男子之一,什么F4,木村一类在他面前简直就是猪八戒再生,(影迷别打我),后来五胡乱华,卫玠避乱江东,人们听说来了个大明星,人山人海地围观,挤得卫玠举步艰难。这么一累,居然把美男子给累死了。这个典故就是“看杀卫玠”。所以我们fans追星的时候都该斯文一点,小心把偶像给看死了。 卫玠一生,没在政治上兴风做浪,没为中国文艺或科技的发展做贡献,军事方面更是碰也没碰过。这么个人,居然在《晋书》上有传记,可见“美男子”已经成为当时的一种文化现象。 关于卫玠的美,《晋书》里用词有“明珠”,“玉润”等等。呵呵,这一段是给MM们写的。
  邓艾就不用多说了,他可与彭德怀比美,出身叫那个苦呀!一直到四十岁了,才刚当上农业部屯田管理局的小科长,不知道因为什么机会,可能局长不在家,于是他去长安向司马懿汇报屯田的工作情况,虽然他口吃,可是司马懿如鹰的双眼马上看出他身上的潜质,升了他的官,邓艾开始了黄梁之路。如果你仔细地看史,你会发现魏国的经济实力之所以雄厚的原因很大部分是因为在南部屯田,这个方案是邓艾极力向司马懿提出的,结果一下子屯田二万顷之多,同时水利灌溉等农业基础设施得到了很大的建设和修复,史载民甚便之,可以说是魏国进行灭蜀和后来晋灭吴的经济基础。而邓艾和钟会的区别也在于此,钟会是上层路线的代表,高干子弟自然条件先天好,但邓艾却在长期的基层磨练中打下了极为扎实的实干基础,积累了丰富的实际经验。这样一个人物成为姜维北伐的拦路虎是很正常的,陈泰回到中央后,西路就是邓艾的总指挥了。后来邓艾灭蜀立下不世大功,却身死族灭,是个大冤案,后来晋朝为他平了反,落实了政策,总算是没有让英雄地下再流泪。
  当然邓艾的文化水平毕竟太低,个人修养也不够,占领成都后自高自大,还嘲笑姜维,人们都面前拍他马屁,私下里笑话他,结果他死得比姜维还快一步。
  钟会是个大题目,下篇再说吧。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lq321

淮陵侯光禄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护军
好贴 2
功绩 443
帖子 484
编号 17687
注册 2004-9-14


发表于 2004-11-14 18:24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二十四 波诡云谲 续
  
   钟会是位很复杂,很费笔墨的人物,由于他的经历和家庭太传奇,于是我们应该单独为他留一章来详细一点地写。
   提到钟会,就一定避不开他的父亲,钟繇;这同样是一位有着传奇一生的人物,可以总结这位名闻天下的朋友是书法家、进补家、老帅哥、政治家、镌刻家都是不为过的,各位打点精神听我慢慢道来。  
   当然第一是书法,这是无疑的,在书法界,钟和王历来并称,而乾隆的三希堂法贴更是将他的《荐季直表》列于首位,可见受重视之甚。他和张芝、王家父子被称为中国书法史上的四圣,在地位上他上承张芝,下启二王,是个非常重要的中间人。他的书法特点后人极为推重,被称为神品,似乎是梁武帝称他的书法是群鸿戏海,云鹤游天,多么潇洒!一般的评价是钟繇书法,高古纯朴,超妙入神。这里有个趣事,传说钟繇在当时书家韦诞住所,见蔡邕(可以说是钟繇的隔世老师)真迹,苦求不得,心急槌胸,因而呕血。曹操是他铁哥们,拿五灵丹救活了他。韦诞死后,钟繇密使人盗发其冢,终获蔡邕手迹,因而领悟到“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始得其笔法精髓。够缺德的。
   第二呢就得是定关中之地了,当年马腾、韩遂等军阀在关中拥兵自重,互相残杀,而处于调停位置的人就是被曹操派去作侍中,代理司隶校尉,持节督关中诸军的钟繇。钟繇最厉害的地方是,既能让马韩相合,又能让他们相斗,为曹操日后平定关中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而且他在关中发展生产,建安五年,曹操跟袁绍对峙于官渡,颇感财力困难,钟老爷子还送了两千匹战马过去,操很感动,还写信过去说:[得到你送来的马,正应急需。关中平定,朝庭无西顾之忧,这是你的功勋。过去萧何镇守关中,足食成军,现在你也立了这种功劳。]显然是把他和萧何比美了。
   第三他和曹家关系非常好,在荀彧反对曹操称魏公时,钟繇却积极参与请曹操做魏公的整个活动,多次上书献帝。曹操称魏公后,以钟繇为魏国大理,主管刑法。从这开始,钟老爷子一直对恢复肉刑的这个问题念念不忘,直到曹丕称帝还提个不停,到明帝更是不曾忘记,但历史大势是否定肉刑的,毕竟太残忍了。于是没人理会他这一套,老爷子自尊心颇受了些伤。
   第四是他不但精于书法,还精于碑刻,在此为我们河南漯河的繁城镇旅游做个广告,此地是曹丕接受禅让的地方,有一个三绝碑,哪三绝呢?一是王朗文,二是梁鹄书,三是钟繇刻,这位梁鹄是曹操最喜爱的一位书法家。此碑历经将近二千年仍然保护完好,成为一个很有文化底蕴的景点。
   第五就是他老来仍然威猛,竟然在七十四岁雄风不减当年,生下了钟会,怀孕的是他的小妾张氏,这一壮举为中国几千年来的男人们争了一口气,后来中国人被称为东亚病夫,有人就把当年钟老爷子进补的密方弄了出来,制出了十全大补丸,可惜假货太多了。这一事件在当时魏国朝野都传为奇谈,成为魏国晚报的头条花边新闻。这也导致了钟家的家庭内部出了事,正室孙氏在食物中下毒想害死张氏,结果张氏只是昏迷了几天没醒。
醒来后她觉得妻妾相争会破坏家庭,没把这事告诉老爷子,结果孙氏怕老爷子知道这事,就对老爷子说是想让小老婆生儿子,没想到害她昏迷。老爷子何其聪明,想想这事原本是好事,干嘛偷偷摸摸地来,就拷问下人,才知道怎么回事,然后就把大老婆给休了。孙氏向卞太后求救,然后搞得文帝出面,钟老爷子觉得自己家的私事被人干预了,非常生气,还自杀了好几回,皇帝这才不敢管了。但是老爷子很快又娶正室贾氏。不久后,张
氏就生下了那个毒不死的孩子钟会。钟会非常聪明,但是有点聪明过头,可能是与此次中毒有关系。但这位张氏可是了不得,被人称为女博士,非常有见识,后来高平陵之变时,张氏很平静地预料钟会无事,果如其言。

   看来一章还不行,下章再续。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lq321

淮陵侯光禄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护军
好贴 2
功绩 443
帖子 484
编号 17687
注册 2004-9-14


发表于 2004-11-14 21:47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二十五 波诡云谲 再续

  钟会生出来后,显的非常聪明,他有个哥哥,叫钟毓,是被休的正妻孙氏所生,这哥俩都很聪明,又都会写诗、写文章,一时名噪魏都。曹丕听说,就下令召见他们。兄弟俩都是头一次进皇宫,头一次见到皇帝。只见哥哥钟毓紧张得满头大汗,而弟弟钟会却泰然自若,头上一颗汗也没有。曹丕很奇怪,就问钟毓:“你头上怎么出了这多么的汗呢?”钟毓恭敬地答道:“见了陛下,战战惶惶,汗就像水一样出来了。”曹丕又问钟会说:“那你怎么一点汗也不出呢?”钟会镇定地答道:“见了陛下,战战兢兢,汗不敢出来。”
  钟会在父亲的严格要求下,在书法方面也成就斐然,在书法史上被称为大小钟,他的书法有其父之风。稍备筋骨,美兼行草,尤工隶书。遂逸致飘然,有凌云之志。但钟会在书法上更有名的是他的访谁象谁,关于这个有三个故事:
  1:平诸葛诞反乱时,以书使全琮儿子投降。
  2:灭蜀后,模仿邓艾字体,置其于死地。
  3:他模仿荀勖(即反对派刺客的那位)字体,从荀勖母亲钟夫人骗取宝剑,估计是把好剑。但是荀勖也不是省油的灯,当时钟会兄弟刚刚建成一座新宅院,花了千万钱,还没搬入,善画的荀勖要报复,便潜入门堂,在门堂壁上画钟繇像,衣冠状貌同生前一模一样,钟会一进门就感伤悲恸,新宅因此空废。史载这个荀勖不但善画,而且书法上也有不错的成就。
  在夏候玄被杀这个事情上,钟家兄弟一个比一个不如其父亲,钟毓看到一向很景仰的大名士夏侯玄,很是心虚,夏侯玄当年连魏明帝的小舅子毛曾都敢于看不起,当场斥责钟毓:“我当何辞?卿为令史责人也,卿便为我作!”钟毓把早已经炮制好的挟制皇帝谋杀大臣的供状给夏侯玄看了看就算过关了。他弟弟钟会听说夏侯玄被抓了,特高兴,兴冲冲地就跑到监狱里看夏侯玄。他进门先就跟夏侯玄打招呼,想套近乎,没有想到夏侯玄正色道:“钟君何相逼如此也!”把钟会弄了个大窝脖。只好找了个借口溜了。
   夏侯玄死时候面无异色,稽康死时候慷慨潇洒,都是后世人们很景仰的,南朝时有这么一句诗很能说明这个情形,虽无嵇生琴,颇同夏侯色。作诗的是范晔,可是他虽然诗中很表达了自已的敬佩之情,可他上刑场时却哭哭啼啼,因此受到外甥的嘲笑。西晋陆机死的时候也很潇洒,不次于这两位。
   诸葛诞反乱时钟会的母亲张博士病死了,钟会由于是红人,于是其母也得以钟繇正妻的身份下葬。钟会不顾正在丧期,跟着司马昭就南下平反去了。
  在对钟会的使用上,司马昭是很费了一番工夫的,由于他的出色表现被誉为当世张良,但是当时有三个人向他反映钟会的缺点,一个是司马昭的夫人,是王朗的孙女,她就对司马昭说过钟会见利忘义,过于宠信则必定会有后患。司马昭任命钟会伐蜀时,西曹属邵悌又在暗中劝司马昭小心,不如另派人牵制钟会,司马昭对此也是一清二楚。他告诉邵悌:"这个我怎么会不知道!蜀汉如今师老民疲,讨伐实际上易如反掌。大家的反对意见,实际上是心里有些怯懦的体现。钟会既然没有这样的怯懦,一定能攻破益州。灭蜀后他即使有什么想法,办得到吗?败军之将不可以言勇,蜀汉的兵马那时能有什么作为!我军将士那时哪个不是归心似箭?他胆敢胡来,不过自己找灭族之罪而已。您不用担心。不过这件事还请您保密。"就连钟会的亲哥哥钟毓(蜀汉灭亡同一年去世)都曾经劝司马昭提防钟会,司马昭哈哈大笑:“这样的话,将来不管出什么事我也只处理钟会本人,不连累钟氏一家。”钟会反叛身死后司马昭果然实践了这一诺言。
  司马昭不但看透了钟会,而且欲擒故纵胸有成竹,手段之老到已经可以同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时媲美,被蒙在鼓里钟会哪里知道他在司马的眼睛里已经成了跳梁小丑,还在为不可能实现的白日梦而忙碌奔波。
  司马昭之心毕竟还有些不被路人皆知的,他的权才机变是儿子司马炎所不能相比的,而孙子更是进一步变成了一位傻瓜皇帝,天意如此,让人哭笑不得。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陆逊少年时

Rank: 5Rank: 5
组别 校尉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48
帖子 346
编号 2383
注册 2003-11-21


发表于 2004-11-16 02:0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青蓝:
守城是需要有充足准备的。
如果马邈一念之差,邓艾就堵死在城下,这只能说明三国大将邓艾连你青蓝都不如,居然没想到马邈不投降自己就肯定攻不下城池这么简单的事。冒那么大的险,对江油当然有着一定的成算,虽然不大,但是不会马邈不投降就肯定攻不下,至于攻城器械,难道就不能就地制造?

根据诸葛亮集,诸葛瞻的一个重大错误,就是没有亲率大军去江油堵住邓艾。
如果马邈的一念之差有这么大的影响,那么诸葛瞻就无需自责了。
邓艾的赌博,主要是诸葛瞻的决策,其次才是马邈的抉择。
邓艾的一万多人,对蜀国后方而言,是非常多的数目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4-11-16 14:21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陆逊少年时于2004-11-16, 2:00:22发表
青蓝:
守城是需要有充足准备的。
如果马邈一念之差,邓艾就堵死在城下,这只能说明三国大将邓艾连你青蓝都不如,居然没想到马邈不投降自己就肯定攻不下城池这么简单的事。冒那么大的险,对江油当然有着一定的成算,虽然不大,但是不会马邈不投降就肯定攻不下,至于攻城器械,难道就不能就地制造?

根据诸葛亮集,诸葛瞻的一个重大错误,就是没有亲率大军去江油堵住邓艾。
如果马邈的一念之差有这么大的影响,那么诸葛瞻就无需自责了。
邓艾的赌博,主要是诸葛瞻的决策,其次才是马邈的抉择。
邓艾的一万多人,对蜀国后方而言,是非常多的数目了。

你见过邓艾那支疲惫不堪的队伍而且深入敌阵补给根本就跟不上(难道叫粮队还完跳崖去输送粮食和装备?), 如果你叫我相信邓艾能以一支疲惫之师又无地休整还能攻破江由不如叫我去相信你能跳二十米高比较好.

邓艾未必没有考虑过自己会全军覆没的危险, 但是他够胆执行, 也活该他有这一运气. 险计从你嘴里一说倒是成了"必成"的事情一样. 邓艾的意思不过是奇兵侧出, 蜀军闻军来则必自败而已. 哪来的如不乱他会怎么样的"准备"?

诸葛瞻自责的原因是他没有亲督江由, 以至于守将叛变. 没能堵住邓艾入侵. 为什么马邈的一念之差有那么大影响诸葛瞻就不需要自责??实情就是敌国入侵, 关益不战而降, 诸葛瞻不自责自己没亲督关益难道还怨有人叛变么??守将叛变难道还跟诸葛瞻不亲自督守没关系?

邓艾的一万多人在江由之前已经是死的死伤的伤累的累了, 马邈这"一念"不重要还有什么更重要的? 难道你还以为邓艾这是正常行军, 军队战斗力保存得很好啊?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bluesongs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58
编号 9216
注册 2004-7-5


发表于 2004-11-17 12:3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青蓝于2004-11-16, 14:21:01发表

QUOTE:
原帖由陆逊少年时于2004-11-16, 2:00:22发表
青蓝:

邓艾的赌博,主要是诸葛瞻的决策,其次才是马邈的抉择。
邓艾的一万多人,对蜀国后方而言,是非常多的数目了。

邓艾未必没有考虑过自己会全军覆没的危险, 但是他够胆执行, 也活该他有这一运气. 险计从你嘴里一说倒是成了"必成"的事情一样. 邓艾的意思不过是奇兵侧出, 蜀军闻军来则必自败而已. 哪来的如不乱他会怎么样的"准备"?

诸葛瞻自责的原因是他没有亲督江由, 以至于守将叛变. 没能堵住邓艾入侵. 为什么马邈的一念之差有那么大影响诸葛瞻就不需要自责??实情就是敌国入侵, 关益不战而降, 诸葛瞻不自责自己没亲督关益难道还怨有人叛变么?

邓艾是疯子,他的赌博还不止那一点。刘盾当年可以守雒城一年,刘备庞统攻不下,诸葛来了也没有攻下一说,是最后和平解放的。
诸葛瞻老老实实守雒和涪,原本很简单,恢复江油也不难。

诶。还是当年曹操那句话:因为XXXX,致使XXXX成名。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淑娟

Rank: 4
组别 校尉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36
帖子 101
编号 217
注册 2003-8-30


发表于 2004-11-19 11:0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拜谢好文章!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lq321

淮陵侯光禄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护军
好贴 2
功绩 443
帖子 484
编号 17687
注册 2004-9-14


发表于 2004-11-19 19:57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今天从焦作回来,真是累得很,见到十二年没有见面的老同学,喝得不知今夕何夕,胃部闹意见,痛苦。

二十六 经典的布署  
  灭蜀的战略布置是很精彩的,这个布置我想应该是由钟会来制订的,因为邓艾的态度并不很热心。这种大兵团级别的战役对于钟会来说,很能显现出他做为参谋长的水平。
  我们来看一下这个堪称经典的战略方案,邓艾从最西边的甘肃向南进攻,矛头直指正在屯田的姜维,中间由诸葛绪带兵从祁山出发,开进姜维的背后,在阴平一线截断姜维部的回撤路线,等于和邓艾形成一个钳子的形状。然后钟会率主力十多万人,从斜谷、骆谷、子午谷向汉中挺进,一举灭蜀。
  公正地说,这个方案是非常完美的,可惜我不明白为什么魏国不派杜预或者羊祜又或者王浚等人代替诸葛绪呢?如果是这三位的话,我想姜维根本不会有撤回剑阁的可能,灭蜀就会更加容易。那么这个时候杜预在钟会的手下做长史,羊祜在什么地方呢?原来羊祜这时已很得人们尊敬,因为他为人正直,才兼文武,但是钟会这个人很刻薄,羊祜很明白,所以不露声色,这一点和杜预很一样,所以后来羊祜在临死前向司马炎推荐了杜预,这位杜预外号叫杜武库,呵呵,武器库呀同志们,真牛。而这位武器库也不负所托,灭掉吴国的同时还没忘了发明一句成语叫势如破竹。在文学史上,杜预也是很有名气的,他非常喜爱研究左传,利用八小时之外著了左传集解三十卷,人称杜氏春秋,现在依然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是左传注中最早的一部。至于王浚呢,这个打起仗来大刀阔斧的朋友一直到羊祜推荐才慢慢走上政坛,是个标准的大器晚成的角色。从这个角度来看,魏国的人力和财力都是非常强大的,这是蜀和吴所不能望其项背的。
  在发动进攻的前昔,为了迷惑吴国,又命令青、徐、兖、豫、荆、扬诸州多造船只,扬言伐吴。而这时邓艾连连上书司马昭,说伐蜀时机不到,请再观察一下。 司马昭担心邓艾误事,派出大将军府主簿师纂去担任邓艾征西府司马,传达自己的意旨。史上没有细说邓艾的态度转变问题,我估计邓艾仍然是不太同意的,而这个师纂也留在邓艾军中做司马。   
  我们赞美这个战略方案的经典,那么却在姜维的连环用计下几乎无功而返,若非战前不乐意打这一仗的邓艾拼出老命,这才侥幸成功的话,是不是也可以印证出邓艾的实战经验的丰富和姜维的将才呢?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lq321

淮陵侯光禄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护军
好贴 2
功绩 443
帖子 484
编号 17687
注册 2004-9-14


发表于 2004-11-20 23:53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二十七 略施小计

  魏国的兵马是在263年的八月份出发的,当时还举行了盛大的仪式,大赏全军将士,列队誓师。却有一位倒霉蛋将军邓敦说不能去讨伐蜀国,司马昭就把他杀了示众。这位倒霉蛋也姓邓,是不是受邓艾的影响却也未可知。
  蜀国的中央这时的反应和我们中非典时的模样很相似,直到战斗打响后,才慌忙派廖化去支援姜维,派张翼和董厥去加强汉中的防守,这二路人马经过急行军,赶到了以后汉中已经失守。
  我们先来看姜维这一支大军的战斗经过,邓艾是主攻手,他派出三支部队来同时攻击,派遣天水太守王颀直攻姜维营垒,陇西太守牵弘在前面阻截,金城太守杨欣奔赴甘松,如果在地图上看,这三支部队是形成了一个半圆的包围,邓艾指挥能力是很厉害的。
  不过很可笑的是后来这个牵弘和杨欣还有胡烈都在和秃发树机能的战斗中极其窝囊地死去,尽管都是长期转战沙场的老将了,司马炎大为忧虑,结果引出了一位自告奋勇的马隆朋友,产生了一段传奇一般的战斗历程,当然这是晋书中的故事了。
  姜维听说钟会诸军已经进入汉中,就决定立即领兵返回,不与邓艾纠缠,而邓艾的主要作战任务就是缠住姜维,于是杨欣等人在后面紧追至强川口,激烈交战,姜维败走,我估计是为了抓紧时间回汉中一线。
  可是现在问题更加严重,姜维又听到诸葛绪已经阻塞道路占据了桥头,这样就形成了前有追兵,后有堵截(呵呵,韩乔生的妙语)的极其危险的局面。姜维毕竟是一时的名将,他就从孔函谷进入北部道路,想绕到诸葛绪的身后,诸葛绪知道后往回退却三十里。姜维进入北道三十多里后,听到诸葛绪退兵,赶紧往回走,从桥头过去,诸葛绪赶上去阻截姜维,但晚了一天没有赶上。我估计诸葛绪还是在心里对姜维有点怯,总是害怕,姜维于是退至阴平,聚集军队,想要奔赴关城;还没到达,听说关城已破,于是退兵奔向白水,遇到了廖化、张翼、董厥等人,兵合一处据守剑阁以抵御钟会。
   用略施小计来形容姜维这次调戏诸葛绪的斗智经过是恰当的,姜维的战术水平仍然是当时后三国第一流的。后来红军长征时毛主席创造性地借鉴了这一战术,导演了四渡赤水的军事话剧,这是后话了。
   
  那么钟会这一路主攻是怎么一个情况呢?蜀汉新崛起的青年将领蒋舒、傅佥镇守汉城,牵制曹魏狄道、陇西、南安、祁山四地。对手是三路魏军十八万。姜维带大部驻扎沓中,考虑到阴平的重要性,上书后主刘禅,建议增派左车骑将军张翼加强阳安关口,右车骑将军廖化加强阴平桥头的防御,确保对成都外围的封闭及届时回援汉中的退路。可惜 阿斗终日大泡MM,听信黄皓和鬼巫的话,以为敌人终归不会来攻,使朝中君臣无人重视这生死攸关的兵家死生之要地。
   曹魏兵出祁山骆谷,进逼汉中的汉城、乐城、关口。凭借优势兵力分点包围,到了九月,钟会派前将军李辅部一万人包围蜀汉王含部五千人于乐城,护军荀恺围蒋斌部五千人于汉城。两位青年将军很有才干,一度严格遵守姜维将令,使曹魏不能越雷池半步。
   到这一步可以说局势仍然是在姜维意料中的,可惜出了内奸,副将蒋舒人品不端,当初因为朝廷任命了傅佥为汉中守将正将而不是他,蒋舒心存不满,阴谋叛变,他假意请求出战,傅佥反对道:“受命保城,惟全为功,今违命出战,若丧师负国,死无益矣。”蒋舒这叛徒便骗道:“你守城,我出击,各建其功。”说完,他带兵出城去了,善良的傅佥还真以为他带兵打仗去了,可这叛徒却引狼入室,开门纳降,大批魏军杀进汉城, 傅佥誓死不降,在城头与魏军 展开肉搏,史载其“格斗而死,魏人义之。”
后主从MM的温柔乡中被吓醒,派左车骑将军张翼、右车骑将军廖化、辅国大将军董厥等增援前线,并大赦天下换取人心,改年号景耀六年为炎兴元年。
    张翼部、董厥部分别赶到阳安关口以为汉中外围的增援部队。刚到阴平,听说魏将诸葛绪向建威出兵,又掉转前往建威。
   在乐城,守城汉军抗拒钟会十万大军,誓死不退,让钟会一筹莫展。但战局随着汉城、关口的相继失守,而改变,汉军最终撤退转移。汉中全线失守!益州的屏障丢失了。
   那么我们现在可以说姜维当初制定的战术基本失败,过于冒险。姜维作为一个单纯的军事指挥是比较杰出的,但是他的眼光和司马懿、诸葛亮等高手比起来显然要狭窄一些。钟会等部在前期进展顺利,蜀中可以说是一败涂地,但是姜维仍然不是一个可以让敌人轻易战胜的对手,魏国派二路军队前后堵截也没有能实现战前制订的纠缠住姜维部的军事计划,从而使战局向有利于蜀国的方面开始倾斜。
   总之,由于蜀汉前敌指挥万众一心,加上姜维的声东击西战术的天才发挥,逐步扭转了前期瘁败的局面,在剑阁一带形成了密集防守,魏汉形成对峙。蜀汉的国运可能会再度延长。也可以看出来姜维在蜀国军界仍然是有着很高的威信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廖化将军

白衣伯爵太中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4
功绩 274
帖子 5299
编号 25294
注册 2004-11-21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4-11-22 16:3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前文中不是说过蒋惋治军于涪,还觉得涪离汉中太远了
何以到了最后涪这里没有看出来有军备的样子呢?难道都是时间隔久,被阿斗黄皓给撤了?
或者,更战术一点的因素,廖化一干人,本来就是从涪出发赴汉中剑阁前线的?他们一着急,倾国而出了?
又:剑门关之险,不用太多兵的,多了也放不下;企图夺回汉中则可以理解,只是固守剑阁似乎更应留兵在家里。
如果都是数天内发生的事情,古代军事调动加信息传递会耽误时间,我不大清楚当时这些行动的时间。判断起来,邓艾偷渡,当不是10天可以完成的吧?这时候汉中已不可挽回(除非想反击击溃钟会大军并追击之趁势光复汉中),只是守剑阁的话,以蜀国全军,挤在那个小地方,而且不知道是多少天,他是什么意图?
应该是下一集的内容吧,提前问问。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ciph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78
编号 24070
注册 2004-11-13


发表于 2004-11-26 08:06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楼主实在博学,书法也知道很多啊。旅游,拍卖,文学都有涉猎。

王羲之据说曾从卫夫人学字,不知这卫夫人跟卫瓘有没有关系?《顿首州民帖》不知楼主可曾见过? 在下幼时自负遍览碑帖,家中藏碑帖书籍无数也没机会见识这帖(不过好像淳化阁帖里面有?)。其实没见过的法帖多了。索靖的作品也是只闻其名,没见过 ,平复帖倒是很常见,这陆机写字实在是....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lq321

淮陵侯光禄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护军
好贴 2
功绩 443
帖子 484
编号 17687
注册 2004-9-14


发表于 2004-11-30 21:16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太忙了,现在还在信阳,没办法。有点时间,回谢大家的热情。不过没有时间写下去,等回家再说吧。
  回CIPH朋友,
  楼主实在博学,书法也知道很多啊。旅游,拍卖,文学都有涉猎。

王羲之据说曾从卫夫人学字,不知这卫夫人跟卫瓘有没有关系?《顿首州民帖》不知楼主可曾见过? 在下幼时自负遍览碑帖,家中藏碑帖书籍无数也没机会见识这帖(不过好像淳化阁帖里面有?)。其实没见过的法帖多了。索靖的作品也是只闻其名,没见过 ,平复帖倒是很常见,这陆机写字实在是....

   大汗,俺也喜欢书法,不过不会写毛笔字

  卫夫人,名铄,字茂漪,(272~349)东晋人,传为王右军(王羲之)之师。。汝阴太守李矩妻,人称卫夫人。她是卫瓘的姪女,工书法,尤善隶书,为王羲之少时之师。羲之少时曾从其学书,其书端庄、秀美。唐张怀瓘《书断·书断中》称其书:“碎玉壶之冰,烂瑶台之月,婉然芳树,穆若清风。”《唐人书评》称其书:“如插花舞女,低昂美容,又如美女登台,仙娥弄影;红莲映水,碧海浮霞。”(令我辈神往),传《笔阵图》为其所著。《淳化图帖》、《大观贴》、《绛帖》等汇帖中收有卫夫人书《急就章》、《稽首和南帖》。 其字形已由钟繇的扁方变为长方形,清秀平和,娴雅婉丽,去隶已远,说明当时楷书已经成熟而普遍。金大侠的倚天屠龙记中,张翠山这个色狼对任家大小姐拍马屁时说她的书法有卫夫人书法的簪花写韵之妙。而卫夫人学钟繇书法,再传给王羲之,所以钟繇是个非常重要的中间人物,这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顿首州民帖》,章草,卫瓘书,《淳化阁》《大观帖》等收入。我见过此贴,可惜只是片断,好象是看书法杂志看到的,挺好看,有些象张芝的书风。
    索靖的作品,月仪贴是很能见到的,字量很大,是学习的好作品,可惜俺只是爱好者,不会写。
   平复帖倒是很常见,这陆机写字实在是...,严重同意,不过平复贴虽然不怎么地,我估计是代表了一种字体的演变,而且年代实在久远,所以是宝物,倒也不为怪。
   有一个个人感想与兄交流,颜真卿的《争坐位贴》和《祭侄稿》不知在兄台眼里如何评价,俺以为前者极耐看,而后者极不好看,天下第二行书应该是前者而不是后者,兄台以为如何?
   而苏东坡的黄州寒食诗在下实在不认为可以列为天下第三行书,请兄台批评指正。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ciph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78
编号 24070
注册 2004-11-13


发表于 2004-12-1 05:38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哈哈哈,发现一个书法同好,快哉。
老兄考倒我了,其实我对书法最痴迷是在初中时,后来慢慢就看得少了,当然还是极感兴趣。这天下第二的《祭侄稿》我也是多年为曾重温了,不过当年的印象还是有的。我当年初看《祭侄稿》和《争坐位贴》时也跟兄台见解一样,觉得《祭侄稿》如此潦草杂乱的笔迹如何能称得上天下第二?不过这《祭侄稿》是颜真卿得知自己的侄子抵抗安禄山叛军壮烈殉国之后写的,试想当时心情可谓悲愤交加,如何还顾的上行笔的章法,此帖虽凌乱无章,却是真情流露。我想鲜于枢评其为 “天下第二行书”只要是因为它是至情至性之帖,书法上的造诣却不一定非常高(个人意见),其实我对颜真卿的行书不是特别感冒(颜的楷书炉火纯青),反而更喜欢柳公权的行书,公权楷书名气在外,行书也非常了得,《蒙诏帖》气势恢弘,不过常被人忽略以为老柳只在行楷书。颜真卿柳公权人品都是难得的正直。

苏东坡的字我也不是特别喜欢,不过好多书法作品是第一眼看好难看,其实其中另有玄机,慢慢体会才能感觉出美感,不过苏老先生的字我看了很久还没觉出来。行书还是晋人比较厉害,苏轼的行书跟王徇《伯远帖》相比还差得远呢。宋四家苏黄米蔡,就米芾的字我看着比较舒服,呵呵。五代的杨凝式《韭花帖》喜欢的很,俺觉得比什么宋四家强。

说到钟繇,我也有个疑问,从三国到晋王羲之,没多长时间,钟繇那时候楷书还写不顺溜呢,到王羲之时行书已经非常时髦了。楷书的发展成熟时间好短啊。

btw: 兄弟现在身在北欧蛮夷之地,收藏的字帖都在国内家里,想回味还有点费劲,且去网上找找看。刚才看了一下《黄州寒食诗》算是苏轼作品里流畅的,也算佳作,不过说天下第三实在不够(谁评的?)。总觉得苏轼的字缺少飘逸之气

卫瓘是张芝一派啊,张芝的俺也不是很感冒,也可能是《淳化阁》里的张芝作品已经不是原样(阁帖里好多二王的刻的都很难看)。草书还是怀素小和尚的舒服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ciph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78
编号 24070
注册 2004-11-13


发表于 2004-12-1 05:44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王羲之家族的后辈里面也都是牛人,随便拉一个出来写的帖子都能称得上上品。

王徽之
http://bgy.gd.cn/sng/shufa/wangxianzhi/wanghuizhi.jpg
王僧虔
http://bgy.gd.cn/sng/shufa/wangxianzhi/wan...angsengqian.jpg

我也是喜欢书法但自己不怎么写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ciph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78
编号 24070
注册 2004-11-13


发表于 2004-12-1 06:07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突然想起来,王羲之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做到右将军也是个比较强的带兵将领了吧?算跟五虎将平级的?呵呵。 还会写字,牛。
内史是什么官呢?还要什么别部司马都是干什么的官?搞不清楚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lq321

淮陵侯光禄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护军
好贴 2
功绩 443
帖子 484
编号 17687
注册 2004-9-14


发表于 2004-12-2 20:11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得见书法知己,幸也何如?
   元朝鲜于枢评定的天下三行书,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稿》,苏东坡的《黄州寒食诗帖》。
  我觉得这三行书都是在作者感情激荡的情况下写出的,可以说都是在平静时无法再写出的作品。而《争座位贴》真是让我觉得很耐看,很有味道。
  柳公权的楷书在我看来就觉得杀气腾腾,冷气森森,他的行书更如四面削成,非虚誉也。字如其人,柳公权性格极刚直,把唐穆宗说得无言以对。
  杨疯子的韭花贴真象二八少女,聪慧可爱,温婉可人,很难想象他的行草便如岩石堆积,斧削刀剁,让我看得心惊肉跳。
  其实我看三希堂,宋太宗的一道勅书让我非常惊异,这位烛影斧声的嫌疑犯写的字真是漂亮,当然不算宗师,却流畅美观,如兰叶、如流水、如太极拳,无一丝断续处,笔断意连,并且极其实用,兄台以为何如?
  这内史主要是指管理京城事务的官,有治栗内史等,会稽就是现在的绍兴,所以这个官是个虚职。右军将军不是右将军,是明帝时设的官,当然职位不低,王羲之据说也懂兵 。
  别部司马是大将军下的属官,秩比千石。所率兵士数目各随时宜,不固定。也可以说在相当程度上是个闲差武职,刘备和孙坚早期都被赋予此职。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lq321

淮陵侯光禄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护军
好贴 2
功绩 443
帖子 484
编号 17687
注册 2004-9-14


发表于 2004-12-2 20:51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王家的七个儿子基本上都是书法家,王徽之是长子,是位极其潇洒的人物,有二个逸事,一是不可无竹,二是雪夜出访,不见人而归,可惜太潇洒了,谢才女他爹不太放心,就嫁了弟弟王凝之,这位王凝之很方正,有些迂腐,不过仍然书法造诣浓厚,后被孙恩杀。
   怀素确实写的好,他写的草书不再是字,而是线条,让吾辈心旷神怡。不过张芝也很不错,更严肃一点,很有分量和分寸感,你说呢?
  苏东坡的字我却很喜欢,觉得有一种很淳厚的古味在里面,一股子淳香,很象好酒放时间长了以后散发的味道。而黄庭坚的字我也很喜欢,觉得很象一位成熟、稳重、腿很长、很有才华、不迂腐、爱整洁的青年人,是个不太合群的人,估计黄庭坚本人性格是不是也有点孤僻呢?好象应该把他的字比作黄药师的个性应该更贴切一些吧。
   《淳化阁》我很想找,可找不到,可能我这个城市太小,文化气氛也不浓厚,不过看书上说,这个贴质量很不很么地,不如三希堂。是不是这样呢?
顶部
性别:女-离线 慕容燕然
(逍遥游)

芮国公主谏议大夫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车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725
帖子 7330
编号 1616
注册 2004-6-4
来自
家族 慕容世家


呵呵~
王羲之哥哥出身琅邪临沂王氏,两个伯父一个是王敦一个是王导。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ciph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78
编号 24070
注册 2004-11-13


发表于 2004-12-3 05:56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兰亭好像不算感情激昂之作吧,不用工作游山玩水跟朋友们吟诗对酒,超级爽的生活,我的梦想,哈哈。说是生活爽到极点的有感而作倒也行。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我也喜欢。公权的楷书是古板了一点,看个人喜好了。公权的行书有几个帖还是比较温婉的,跟蒙诏帖风格不同,接近二王。
我比较奇怪柳公权对穆宗说“心正则笔正”之后没被皇帝怎么着,这句话要是换我听了都会觉得是说我心术不正吗,要不就是这穆宗时唐已经衰落君威不在,要不就是碰到好脾气的皇帝了。杨疯子的行草好像看过,已经不记得了 ,不过很多书法家的作品都会风格明显不同,因为可能两幅作品相差几十年。
宋太宗赵光义是吗?我都没看过他的字,三希堂光在书店翻过,本来想买收藏的,不过在刻帖里面三希堂是质量最差或者比较差的一个,因为到了清代时流传下来的真迹已经不多,三希堂里面的帖可能大多都是根据以前刻本翻刻的(我记得是),这翻录了之后有的跟原作已经相差甚远,更严重的有可能误导临帖之人。淳化阁帖也是如此,淳化阁在当时本来是很好的,好像是第一部刻帖合集吧,但是现在的淳化阁帖拓本大多是年代很近的清代明代的(大概,记不清具体),这些拓本已经跟当年宋朝时候刻出来的样子相差很大了。当年先买了阁帖怎么看怎么难看,后来我买了一部叫《快雪堂帖》的合集帖,好像是董其昌还是谁刻的自己的收藏。然后把王羲之的同一帖跟阁帖比较,风格完全不一样了,一个呆板迟钝,一个飘逸温婉。同一个比划肥瘦都能差老远。这《快雪堂帖》真是不错,有好多别处找不到的稀有的帖子,而且刻的质量非常高,跟真迹很接近,当时是初中时春节去北京玩在大栅栏一个大书店里面买到的,印刷的质量也超好,珍藏啊。出版社的印刷质量也直接影响碑帖的舒适度,胶印影印感觉都不一样的,记得当年北京文物出版社出的碑帖就比天津古籍书店的强好多。所以说碑帖的不同的刻本版本差别好大呢,也许有很好的淳化阁帖拓本我没发现也未可知,兄弟买书时候可要注意,别买了拓的很离谱的版本。

这宋太宗的字我很想领略,不知道网上能不能找到三希堂的照片,估计不太可能,三希堂好几卷呢,没人会扫那么多。烛影斧声的嫌疑犯是什么典故啊  对宋朝历史知道不多。

我觉得王羲之儿子写的好不算太奇怪,连叔叔侄子孙子的字拿出来都能称佳作这个比较牛。张芝的帖好像只有淳化阁里有,以为上面的原因,看了没感觉很好,如果能看到墨迹应该是很厉害的作品。苏黄的字兄台喜欢啊,这字的喜好每人口味不同啦,小弟不才觉得苏黄有点乏味,黄的墨迹每幅都差不多,没什么变化啊。也可能是我还没体会到。我觉得黄庭坚的字是比较狂放的感觉呢,孤高自傲还有点狂,嗯嗯,腿很长还,当年不知道泡了多少mm。原来这天下三行书都是鲜于枢评的啊,这厮自己写得就不怎么样,评的也不咋地,嘿嘿。

对了,琅琊王氏三国时出过什么人吗,王朗?呵呵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ciph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78
编号 24070
注册 2004-11-13


发表于 2004-12-3 06:30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查了一下,《快雪堂帖》不是老董的,是个叫冯铨的人搞的,。另外有的地方说的不对,《淳化阁帖》原石已不存,拓本多为翻刻。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lq321

淮陵侯光禄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护军
好贴 2
功绩 443
帖子 484
编号 17687
注册 2004-9-14


发表于 2004-12-3 09:39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西汉时期,琅邪临沂县(今山东临沂)住着一家王姓大族。远祖王吉好学明经,西汉宣帝时征为博士、谏议大夫,出任益州刺史。从此,王家渐渐发迹,子孙代代为官。传至第八代,王家又出了个远近知名的孝子,名王祥。东汉末年,中原战乱,王祥扶老携幼,举家南迁庐江,隐居二十余年,直到后母谢世后才出来做官,其时已年近六十。因为他出身高门,又以孝道扬名,故宫运亨通,从扬州别驾很快升为大司农,晋武帝时官拜太保,荣登三公高位,进爵睢陵公。王导是第十代,所以三国时期王家是隐居了。
  唐穆宗是宪宗第三子,宪宗被杀后,梁守谦和王守澄杀了吐突承璀和李恽,拥立李恒,是为穆宗。这个穆宗大概是父母近亲结婚的原因吧,智商也有问题。即位后,父亲并非自然死亡,居然不追究凶手(有种说法是他也参与了噬父)他凡事都委托给宦官,自己不理朝政,每天看戏,打马球。著名的牛李党争从穆宗朝开始,元和后已归附中央的藩镇又不听命,重新对抗朝廷。王船山说,穆宗朝,君非君,相非相,帅非帅。穆宗一次和宦官们打球,一个宦官马惊而落马,惊马向他奔来。使他受到惊吓,留下病根(两脚从此不敢着地)。又走了他父亲宪宗的老路,长期服食金石药,终于因此而死。结束了短命的四年皇帝生涯。他是个荒唐皇帝,却不是个暴君,因此对老柳的顶撞不放在眼里,忙着玩去了。
  烛影斧声这个典故一句话说不完,简单地说就是赵光义可能是导致他哥哥太祖非正常死亡的主谋,是个历史疑案。
  兰亭序确实是王羲之在酒酣耳热后写出来的,酒醒后他看了自已的作品也是很吃惊。我有一次看了一篇质量极高的散文,评价兰亭序和柳公权的作品,非常精彩,可惜找不到了。
  张芝此人可是小看不得的,怀素是化外之人,对中国草书影响极大,但张芝却是后来诸人的老师,你看王羲之的贴时仔细看,可以看到张芝的影子,不过更加的笔随意转,古雅自然了。
  我买了三希堂,没见过淳化阁,但不太同意兄台的说法,三希堂是乾隆大内的高手们刻制的,他这个皇帝有这个条件,里面很多是根据原品刻的,质量上我觉得还是很不错的,喜欢书法的朋友一定要买。而且里面有很多名家的点评,看了非常过瘾。
  书法家们评书,总是把对书法史的影响及意义看得很重,我作为爱好者只是了解一下这情况,大部分还是出于自身对某贴字喜欢,连带关心作者而已。鲜于枢的字也不错呀,我觉得有点飘,其他也很好看,他被称为元三家,当然比不上水晶宫道人了。
  兄台是何地人,为何出国到蛮夷之地去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日尔曼人好斗成性,女人也不例外,小心为上哟,呵呵。
  唉,爱好过多,外务太杂,我这个人就是这样,其后果是仕途无望,发财不成,呵呵。现在连灭蜀的文章都顾不上了,罪过罪过。
  多谢谢楼上处女,受宠若惊。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廖化将军

白衣伯爵太中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4
功绩 274
帖子 5299
编号 25294
注册 2004-11-21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4-12-3 14:3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原来淳化阁帖这么垃圾啊。诶。偶上大一那年,省吃俭用买的。现在后悔啦。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廖化将军

白衣伯爵太中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4
功绩 274
帖子 5299
编号 25294
注册 2004-11-21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4-12-3 22:3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ciph于2004-12-01, 6:07:27发表
突然想起来,王羲之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做到右将军也是个比较强的带兵将领了吧?算跟五虎将平级的?呵呵。 还会写字,牛。
内史是什么官呢?还要什么别部司马都是干什么的官?搞不清楚

自战国起将军开始正式作为武将的官称,如上将军、大将军、将军、裨将军等,一旦受命,即握有战场指挥的全权。自西汉始,开始在将军之前加以各种名号。以后,将军逐渐分途:象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前后左右将军等,均不常设,地位崇高,位同公卿,成为重号将军;此外还有为数不少的杂号将军。

东汉末刘备的左将军,仅低于几个将军: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

后来曹魏修订新官制,大将军一品,骠骑车骑二品,当时前后左右军将军该是四、五品。曹魏的大将军先后有:夏侯淳、曹仁、曹真、司马懿、曹宇、曹爽、司马师、司马昭。骠骑车骑这些原来曾是位比3公的,被降到二品,曹魏的二品将军先后有:曹洪、司马懿、曹真、赵俨、王昶、曹仁、张郃、黄权、王淩、郭淮、曹瑜、曹肇、司马师、司马昭、胡遵、陈群等等等等. 就是说象样点的角色都作到二品骠骑车骑了。3品将军在曹魏已经谈不上高位。4、5品的更不用说。

同期的蜀汉则有所区别,张飞先是右将军后迁车骑将军,马超骠骑,关羽虽然假节钺,但只是前将军,大将军在刘备时期没有,最后蒋碗费衣姜维做了。

应该说蜀汉的将军大小顺序比较沿袭东汉,曹魏则有点泛滥的苗头。

晋代沿袭曹魏,前后左右3品,前后左右军4品。

汉和3国,重号将军少,权重位高,等于公卿。

从晋开始将军迅速泛滥,大量封给文官和宦官。。。。所以。。。。晋的前后左右军将军不怎么值钱了。

这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最好不要跨时代比较。同时代的蜀魏都不好比的。

右军是右军将军,不是右将军。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2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1-18 15:12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30934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