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会员
|
搜索
|
统计
|
帮助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对联雅座
»
藏经阁
» 对联中的用典
兴唐传·瓦岗山异闻录(20150519版)发布
(2015-5-19)
论坛营运现状公告
(2014-8-10)
三国志12pk版下载
(2013-4-20)
《精忠报国岳飞传》制作组对外开放
(2013-1-16)
岳飞传解密剧本发布
(2011-4-12)
招募各版斑竹和网站管理技术人员
(2006-4-19)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打印
|
推荐
|
订阅
|
收藏
|
开通个人空间
|
加入资讯
标题: 对联中的用典
藏经阁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70
编号
19319
注册
2004-10-21
#1
发表于 2004-10-22 00:11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对联中的用典
[ 作者:蒋光任 整理制作:恶人谷珠楼 录校:哈哈儿 ]
概 述
“典故”一词,一般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正如《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本文所说的用典,当然也包括掌故。
由于历代文学史没有将对联提到应有的地位,或者干脆将对联纳入诗之内,故“典故”后者的释义,仅仅涉及诗文。其实,对联如诗文一样,是完全可以用典的。不用典,虽然一样能写好对联,甚至成为杰作,但用典恰当,通过引用史实或现成语句,不仅可精炼文字,节约篇幅,而且可使联文更有气势、有力量,如虎添翼;铺陈文采,如锦上添花;切中要害,如画龙点睛;总之,能增加艺术感染力。
自唐宋迄今,对联艺术由逐步发展到兴旺,又经过一段沉寂,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进入全面繁荣。千余年来,对联佳作纷陈,其中不少用了典故,特别引人入胜。用典的方式方法也不一样,大体可概括为三种。
第一种 直 借
直借是直接借用史实或人物、地理等,阐扬联文的主旨。最早直借用典,恐怕要算唐李商隐的出句:“远比召公,三十六年宰辅”,和温庭筠的对句“近同郭令,二十四考中书”。两位诗人为撰联直借用典开了个好头。因为召公辅佐周武王至成王历任宰相三十六年,功勋显赫,而郭子仪以战功卓著升中书令后,任内主持对官吏的考核二十四次,政绩斐然,以此为对仗,正是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直借用典可分为四个方面。
(甲)用正面典型赞正面人物,前面所举的对句即是。又如毛泽东赠湖南省副省长周世钊联:
侯季多肝胆;
刘卢自苦辛。
此联用侯瀛与季布献策献力、卢湛与刘琨同心同德这两个典故,既概述了对方于公于私的忠诚,又衬托出两人老同学之间的亲密友情,堪称言简意赅。再如侯竹愚题潮州韩愈祠联:
苏学士前传谪宦;
孟夫子后拜先生。
联中引用了两位历史名人——苏轼与孟轲。它不是直写韩愈继孟子以后在弘扬儒家学说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苏轼一样博学多才而遭谪遣,而是委婉地说,在苏轼被谪岭南之前的三百年,就有一个人被贬来这里,而他却是儒家道统继承者孟子之后又一个令人崇拜的代表人物。这样不言而喻,便引出了他(韩愈)的不幸和伟大之处。这种有点像仅露出谜面而叫人去猜谜底式的用典,其手法之高超,很值得揣摩、借鉴。
(乙)有的运用反面(或者被作者认为是反面的)典型去对比、衬托正面人物。
且看李秀峰撰的题小乔墓联:
铜雀锁春风,可怜歌舞楼台,千古不传奸相冢;
杜鹃啼夜月,也为英雄夫婿,三更犹吊美人魂。
联中所言奸相,无疑是指曹操。作者爱憎分明,笔下的曹操与小乔,显然成了强烈而
鲜明的对比。如此用典,确实恰到好处。
又如倪文贞撰的题虞姬庙联:
今尚祀虞,东汉已无高后庙;
斯真霸越,西施羞上范家船。
虞姬是项羽的爱妾,当楚汉相争项羽被困垓下时,姬自刎而亡,其家乡上虞立庙祀之。作者并不直接歌颂她贞烈,而是借两个反面人物去陪衬。联中“西施羞上范家船”一语非常形象生动。这样的用典,简直是展出一幅活生生的图画来。
(丙)有的联借用反面典型,讽刺和抨击反面人物,如黄兴戏挽袁世凯联云:
好算得四十余年天下英雄,陡起野心,假筹安两字美名,恣意进行,居然想学袁公路;
仅坐了八旬二日屋里皇帝,伤哉短命,授快活一时谚语,两相比较,毕竟差胜郭彦威。
联文以僭位称帝最终遭到惨败的袁公路(袁术),喻讽冒天下之大不韪而窃国的袁世凯,入木三分。
(丁)一联(主要是长联)多典,除了借用反面典型进行讽刺以外,还有以正面典型用于赞颂或其他方面的。如孙中山获悉革命党人宋教仁因遭到袁世凯忌恨而被袁派人刺死以后,悲愤万分,特撰二联,其中一联用典不少:
三尺剑,万言书,美雨欧风志不磨,天地有正气,豪杰自牢笼;数十年季子舌锋,效庄生索笔;
五丈原,一抔土,卧龙跃马今何在?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洒几点苌弘血泪,向屈子招魂。
此联通过借用好几个名人的史实,与杜甫、文天祥等人的名句,则又如长风鼓浪,益见其激荡奔腾。
陈述冬题郑州黄河游览区联亦用典精当:
北殷都,南许都,东汴西洛,更有游区迎远客;
张医圣,杜诗圣,文韩武岳,古来人物盛中州。
此联除两边末句共十四字为用典之句作补充外,余二十字均系嵌用典故。作者高屋建瓴,一边描述此地有古殷都、魏都和开封、洛阳两胜地的辉煌历史,一边推介此地曾经孕育出张仲景、杜甫、韩愈、岳飞等文武英才,向读者展示出:人杰地灵的游览区确是得天独厚。人们自然会是近悦远来的了。
第二种 集 句
集句是集古诗文句子或民谣民谚,可分为四类:
(甲)全集句:指全联都是集现成句子。这类集句最早的恐怕要算王安石集谢贞与王籍诗句成的一联:“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动静结合,富有情趣。
又如爱国将领吉鸿昌集句述志联:
松间明月长如此;
身外浮云何足论。
此联集宋之问与白居易诗句,联如其人。
周渊龙为世界旅游日集句题联云:
春秋多佳日;(陶渊明)
山水有清音。(谢灵运)
集句有出自一书的,如李正权题无字碑:“子不语;天何言!”二句均出自《论语》,且皆含“无”字意,以之题无字碑,可谓妙极。集句也有出自一人的,如徐无闻纪念杨慎(升庵)诞辰五百周年联,集杨诗句云:
逐客正伤南浦赋;
生涯聊听僰童歌。
二语堪为杨慎后半生写照,形象而生动。联作者满怀激情,从杨慎诗的千言万语中选取了以上两句为对璧,充分抒发了后世对杨慎的同情、景仰和怀念。
(乙)部分集句:指对联的一边或某一小节系集句,其余由作者自撰。如宋初石延年(曼卿)赠友联:
天若有情天亦老;
月如无恨月常圆。
“天若有情天亦老”出自李贺诗,引喻生长、兴衰,石氏用“月如无恨月常圆”作对句,不仅词性声律等恰相对仗,而且意境深远,与上句两相联配,自然融为一体。
又如龙韬挽钓友联:
石洞访神仙,桃花流水沓然去;
烟波寻钓叟,斜风细雨不须归。
两边的上半部均系作者自撰,下半部分别集自李白《山中问答》和张志和《渔父》中句,两相搭配,巧成对仗,而且寓意深刻。
此外,李清照集柳永《破阵子》和张九成廷试对策中句,并加嵌二人姓名而成的谐联:“露花倒影柳三变;桂子飘香张九成。”还有山丁录词牌名和半借王勃名句而成的迎澳门回归联:“阮郎归,落霞孤鹜曩时影;渔家傲,秋水长天此际图。”则是别具一格了。
(丙)参照原句或反用原句,可分两个方面:
一是不保持原义,如纪昀的嘲庸医联:
不明财主弃;
多故病人疏。
这是根据孟浩然诗《岁暮归南山》中的“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改组成联的,两边各颠倒一字,并改“才”为“财”,庸医的窘相跃然纸上。
二是保持原义,如清名医范文甫的春联:
但愿人皆健;
何妨我独贫。
范家贫而乐于济人,博得远近称赞。此名为春联,实则述志。
(丁)集民谚民谣或口语。
旧时,有人为讽刺和抨击贪官撰了一联:
爱民若子:金子、银子、票子,子寿孙贤都接脚;
执法如山:靠山、钱山、粮山,山崩地裂总伤心。
此联巧妙地借用“爱民若子”和“执法如山”两个满含褒义的成语,并分别用一连串的口语作注脚,使得褒义转化成贬义。
又如刘子迈题醮坛联云:
奉三炷香,天上有灵应下雨;
打一坛醮,地方无鬼不生灾。
上半联化用民谚“天上无云不下雨”而成“天上有灵应下雨”,化用后成了反语,意甚含蓄。下半联借用民谚“地方无鬼不生灾”(也说“地方无鬼不遭瘟”),则颇传神。
第三种 化 用
所谓化用,就是不原原本本地集录史实或原句,而是加以衍化,融入联中。
(甲)化用史实
滕王阁佳联不少,但朱荦所题略有不同:
依然极浦遥山,想见阁中帝子;
安得长风巨浪,送来江上才人?
此联化用阁中帝子李元婴建阁和江上才人王勃题序这个典故,要言不烦,手法别致,化典入神。
据《楹联丛话》载:僧契盈……侍忠懿王游碧波亭,时潮水初满,舟楫辐转。王曰:“吴越去京师三千里,谁知一水之利如此!”契盈因题亭柱云:
三千里外一条水;
十二时中两度潮。
不仅对仗甚工,而且切地切景。下句指一昼夜内的子午潮,上句系化用忠懿王对于当时海运的评价,衬托出碧波亭前胜景,妙!
(乙)化用原句。手法有三。
一是截用原句:如伏家芬贺姻侄李长富入赘刘家联:
淑女多情惟报李;
郎君厚道必安刘。
此联之妙,妙在截取《诗经·大雅》中句:“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和《史记·留侯传》中的“安刘氏者,必勃也。”“安刘”虽已非原义,但堪能喻李郎入赘刘家也。
二是参化原句。这与截用原句略有不同,既可保留原句的部分,又可对原句重新组合。
如樊恭煦题苏州寒山寺联:
江枫渔火,胜地重来,与国清寺并起宗风,依旧钟声来夜半;
木屐桦冠,仰天大笑,有寒山集独参妙谛,长留诗句在吴中。
好一个“江枫渔火”和“依旧钟声来夜半”!它化用了张继名篇《枫桥夜泊》中句,形象地为“胜地重来”作铺垫,如此活用典故,真是出神入化。
郑燮题苏州网师园濯缨水阁联:“曾三颜四;禹寸陶分。”便是化用曾参的“三省”其身,颜回的非礼“四勿”,和大禹惜寸阴,陶侃惜分阴,确是高度概括。
三是融化。融化也可分为两类:
有的融化后保持或基本上保持了原意。如王自成题湘妃祠联:
泪洒君山,叹草木无知,深情脉脉唯斑竹;
心存尧舜,喜山河巨变,漫舞盈盈下翠微。
一是参照《述异记》关于湘妃和斑竹的记述,艺术夸张地写出“深情脉脉唯斑竹”,并化欧阳修《秋声赋》中的“草木无情”为“草木无知”,以衬托出斑竹对于湘妃的同情。二是融化了毛泽东《七律·答友人》中“帝子乘风下翠微”诗句。作者根据对联的特点,不仅将这些变化高度概括为“山河巨变”,切人切时地将这些巨变归之于心存尧舜,更使得帝子这一动人的形象呼之欲出,而且紧接着以化用“下翠微”原句而成的新句“漫舞盈盈下翠微”煞尾。
有的对原典融化之后,作品已非原义。
如清代裘恕题晴川阁联:
隔岸眺仙踪,问楼头黄鹤,天际白云,可被大江留住?
绕栏寻胜迹,看树外烟波,洲边芳草,都凭杰阁收来。
联中语句,大都引自崔颢一诗,但平凡中见雄奇,其手法和主题思想,已不同于原诗。
又如旧时有人为支持妇女不缠足撰联:
尼父传经,寸肤莫毁;
如来说法,两足为尊。
上联借《孝经》中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化用之后,已非行孝原义,赋予了新的内容。全联意为:孔夫子教悔我们,切不要毁坏身肤;再说,佛祖讲经时,双足盘在前面,不让它受损伤。如此,怎么能够缠足呢?
用典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过去对联用典,确实起了很好的作用,但不能满足于现状,我认为还要注意三点。
一是准确性:绝大多数联做到了这点,但少数联用典不当:或以大喻小,过分恭维;或以小喻大,不甚得体。有人评刘少奇的死如同韩信的死,这一比方是否恰当?值得商榷。
二是力争深入浅出:当前撰联既要提高,更要普及,写给人看,太难懂了,也是枉然。
三是大胆吸收新的养料。新时代不断涌现出新人、新事、新物、新语汇,有的品位还相当高。如何从中吸取新的养料,使对联更贴近生活,贴近人民,更有生命力和战斗力,这很重要。窃以为凡已被肯定或已约定俗成的典型,均可选作典故进入作品。陈谦在庆祝党的七十诞辰联中,用“韶峰麟凤广安春”喻毛泽东与邓小平的领导,陈恒安以“牢竖四根擎天柱”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有的以雷锋喻新风,以焦裕禄喻艰苦奋斗……所有这些,都可说是引用新典的一种尝试。
对于用典的探索,我才触及皮毛,有待进一步深入,尚请方家及读者指正。
--------------------------------------------------------------------------------
作者:蒋光任 录校制作:恶人谷珠楼 转贴请注明
-=-=-=-=-=>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轩辕史话
> 炎黄春秋
> 我思我在
> 法律探讨
> 三国史话
春秋文艺
> 古典小说
> 诗词歌赋
> 现代文艺
> 韦编三绝
> 对联雅座
> 滴翠亭
> 藏经阁
> 双七钟社
> 笑书神侠
> 辕门射虎
> 虎帐点兵
游戏人生
> 同人战棋手游
> 三国戏英杰传
> 三国鼎立
> 轩辕公会
> 三国志12
> 英雄史诗
> 运筹帷幄
> 人间五十年
> 步步为营
> 游行天下
> 游戏贴图
轩辕工作室
> 兴唐传·瓦岗山异闻录
> 豪华曹操传
> 精忠报国岳飞传
> 《精忠报国岳飞传》制作组
> 大一统演义
> 曹操传MOD作品交流
> 东吴霸王传
> 封神英杰传
> 杨家将
> 吕布传
> 三国无双战略版
> 北宋志·赵匡胤传
> 战旗春秋
> 曹操传MOD制作交流
> 金庸群侠传MOD交流
> 风华录
> 设计与修改
怡情岁月
> 影音经典
> 动漫先锋
> 绘画摄影
> 情感轩辕
> 衣食住行
> 体坛动力
> 谈股论金
> 水泊轩辕
参政议政
> 迎宾阁
> 鸿胪寺
> 登闻鼓
> 监造府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4-2 13:00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4093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TOP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
控制面板首页
编辑个人资料
积分交易
公众用户组
好友列表
基本概况
论坛排行
主题排行
发帖排行
积分排行
管理团队
管理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