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机关联要点
性别:未知-离线 藏经阁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70
编号 19319
注册 2004-10-21


发表于 2004-10-22 00:0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
机关联要点

机关(暗格)联,以下简称机关联,是古对联里一种独特的,极富趣味性和知识性的一种(注:在对联种类中,其实并无“机关联”之说法,而为了使大家能更明了,故而引用大家都熟悉的“机关”一词),它集古今中外之历史典故,人物名称和事迹,动植物和药材名称,天文地理专有名词,时事政治,成语,俗语,文字游戏等等与一体。其内容涵盖面之深度和广度非一般对联所能比及,比之一般律联,对格律及平仄的要求少了几分苛刻,而在趣味性和知识面上又多了一些特点。比以往的对联来说,机关联更讲究的是知识的积累和博采众家,以及对汉字的理解和掌握,因为在一般初学对联者看来,机关联对起来很难,其实相对于意境联,机关联所依循的不过是一些联中已有的特别文字的对应,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机关,只要这些要点能清楚掌握,机关联其实并非绝对,而对联的高层境界实是意境,这里就不做特别说明了;现在我就将我个人对于机关联的理解和应对之心得作如下讲解,望大家指正。
首先我们从机关联的种类说起,每对于一种机关,将做对应的例联解说。(除一些古联外,我一般拿自创联做讲解,联中格律和平仄未有多依循和讲究,各位对联好友请见谅)
一,历史典故联
这种联在机关联里出的比较常见,通常是在一联中,典故与联自成一体,而又可于联本身分开来看,对应于这样的联,应首先从典故着手,然后从典故与联的关系入手,到了这一步后,也就差不多应能对上了。
例联:(上)白登围高祖,白马歃血誓---此联与典故的关系在于并列式排比,前后两句对照排比,既可独立又能相连,最主要的是两个典故同是说的一个人,联的结构是“名词-动词-名词”,这样就首先确立了下联的对应结构,其次此联重点是在两个“白”字上,也就是联眼,即机关所在,此典故是说的汉高祖刘邦的两个事迹,一是被匈奴困于白登,二是杀白马立血盟(只立刘氏子弟为王)要对这样的联,一应从一人两典入手,二从“白”字着手,对应“白”字,颜色有很多,但又要对应于典故,则有一点不易,我所对的一联主选“青”字,“青竹聚贤才,青眼异常人”,这里也是一人两典,人物指阮籍,他是晋时竹林七贤之一,七人常在竹林饮酒作赋,吟风弄月,正合下联前句一典,阮籍被人称为作青白眼,凡他所鄙视之人,他必翻白眼对之,反之则青眼有加,也正合了下联后句之典。所以对此“白”字联,当一从色入手,二从人物入手,以人物联想其典故事迹,以色字再联想其人特点,如水到渠成,自然而就。(当然也不一定非要以颜色字相对,只要词性相同,也可作对,是为宽对也)
(白登围高祖,白马歃血盟---青竹聚贤才,青眼异常人)
二,人名嵌字联
这种联出现的也十分多,在一联中,人名相嵌其句中,有时起的作用的承前启后,有时是双关,有时则是作全联的特别指出引人注意,还有的隐藏的比较深,表面上看去一时也许未能看出,更有一些,是取与名字同音的谐音字组成联中,可谓是“防不胜防”呵呵。
例联1:(下) --孔子以文举立身,此联一眼看去,似只有“孔子”一人名,而细看,才发觉“文举”也是人名,是孔子的孙辈,东汉末年的北海太守,名叫孔融,字文举,此联之意应为孔子一向提倡以文而举称世,并以此立身,即修身。在于“文举”一词,相对应于原联,又隐含了孔融的字,又在联句中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形成联词双关,要对此联,应先从“文举”二字入手,既要求名,又要求词意相符,文举一词应是名+动,为被动结构(使文举世。。。)对应出此词后,还要与上联前面的“孔子”与“文举”对应关系考虑,孔是姓,文举是字,要找出相应的字和姓来,最后立身一词就好对多了。自对一上联如“司马凭德操处世”,司马指西汉司马迁,德操是三国时期水镜先生司马徽的字。联原意可为司马迁历来是凭坚持操持德行而行处尘世,联中“德操”一词,相对于原联,一面也隐含了司马徽的字,一面也起了在联句中承前启后的作用,形成联词双关。德操一词也可作被动结构理解。意为“使德操持守。。”,与所出下联相对应。
在对例如这样一些人名嵌字联时,首先当特别注意人名在联中起的作用和是否双关,其次是人名与联的联系是否自然贴切,再观察人名在联句中的结构,针对于这些特点,找出相适应的人名,顺着所出之联的思路来,就比较容易对了。
(司马凭德操处世---孔子以文举立身)
例联2:(上)曹公失策斩张蔡 操之过急--- 此联是一个前后对应人名双关联。全联典故贯始终,联意讲叙苦肉计曹操杀水军都督蔡张二人,评点曹操此举太过鲁莽和急躁;后句以一成语对照前句,并以一“操”字形成双关,也即联眼之所在。后句相对于前句,是对前句的叙述做一个总结和评述,要对此联,当先从典故入手,后取人物,再取其名,主要应对之联要能前后句衔接连贯,前后对应完整恰当,后句所取成语要与前句所叙之典故有所连接。如自对一联如“刘主有心收马庞,备而不用”,讲叙的是刘备最初收马谡和庞统时,却未重用他们,前后句相关联的是收和用,与上联的斩和急相对应,“备”与“操”用法一样,也是作人名词双关解,评点刘备(收下马庞)的举动是准备下来却不重用。备字与操字一样,既对应前句人名,又起一个承前句接后句的作用。
对这样的人名联,首先要注意双关字,再看清全联的结构大意是否是由此双关字作联接,最后明了典故和人物名字及全联之间的关系,而后对应如上特点,逆着以上看联的方法来,先取典,后成结构起句,最后选择双关字词。并略加修辞就可对出。
(曹公失策斩张蔡 操之过急---刘主有心收马庞,备而不用)
例联3:(上)雪拥蓝关寒(韩)愈盛---此联人名嵌于联中,还取谐音以配合联意,更间加了人名(韩愈)的诗句在其中,形成诗句人名互相关联,雪拥住了(落满)蓝关后,寒气就越来越盛了,在此要注意一个“愈”字,既是人名,又是一个形容词,承接于句前的雪拥蓝关,后启发句尾之盛!对此联当首先从“愈”字入手,找出相对应的形容词,组成人名,而后拟选其人所作文章中词句,联系起来,这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意思能连接,也就是说人名要和所作的词句之间接合要自然,使全联意思能清楚表达。自作一联如“玉砌雕阑琉(柳)永新”,以一“永”字对应“愈”。同为形容词,且柳永也是人名,前四字是他所作“凤栖梧”中的一句,整句意为玉砌成的雕阑阁,其上面的琉璃装饰是会永远维持如新的,(注:此联格律和平仄未作多的讲究),永字在此联中的作用和上联是相对应的。
如对这样的人名嵌字联,首先要注意联中人名是否双关,再看全句连接后其意,最后对人名双关字词的词性要理解明白,而后对应以上特点,先取人名遴选双关字词,再取典故或词句,最后要完整联句之意,这样就差不多了。
(雪拥蓝关寒(韩)愈盛---玉砌雕阑琉(柳)永新)
三,文字暗格联

A 拆字联
拆字联在机关联中可说是最普遍的一种,在古今对联中随处可见,要对好拆字联,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熟悉字的结构和组成,另外对于文字的读音也要比较熟练的掌握才行。
例联:古联(上)此木为柴山山出--- 此联拆的字是“柴”和“出”。先看柴字,柴是上此下木,与联中前两字相合,而前四字“此木为柴”既是一种词句的说明,又是一个拆字的说明,一方面从词句的角度点出了“此木”是“柴”,另一方面从字的角度看,指明了“此”+“木”为“柴”字,后面的“山山出”则是对应前一种说明,对柴的出处加以指明,柴是从山里出的,山山叠在一起是个出字,从这联结构和内容看,既有拆字联的很明显的特点,又是一副比较普通的说明联,巧就巧在,全联字字有所指。全联七字有六个字与拆字有关,可说是很纯粹的拆字。古联应对有下“因火生烟夕夕多”,句中拆的字是“烟”和“多”,前四字“因火生烟”与上联前四字一样,也有两种说明,后三字“夕夕多”说明了烟为什么多,并形成叠字,承接前面四字。从上下联结构来看,“此木”和“因火”都是偏主结构的,要对出偏主结构的字,首先要从(主)入手,由(主)到(偏),因为出的联的“落点”是在(主)上,例如上联由“木”(主)开始。再联想到“此”(偏)则构成了柴,这里有一点说明:个人看来,出联的作者应该是先有“柴”字而后分成“此,木”,先有“出”而后分“山山”,即出联的思路是从整字联想到拆分字,后由整字和拆分字的关系组成一联。所以如果我们要想对好拆字联,就要依着出联的思路来,对字是先整后分,先主后偏,然后要看拆分字是否合理,能否与联的意思相衔接上。对于拆分字是叠字的情况,应先识别拆分字的词性,根据词性,再找出对应的分字组成整字,但要注意叠字组成的词并非个人胡搬乱造才行。
例联:(上)观明霞又见日月更始--- 此联拆的字是“观”和“明”两个字,在此联中,这两字主要是为后面联的展开作铺盖,“观”拆成了“又见”,“明”拆成了“日月”,把整字和拆分字联系起来,此联意思就是“观看明霞的时侯,又可以看见日月交相更替起落”,结构上是先整字后拆分字结合。以此自对一联如下“放鸿羽方文江鸟复生”(文:文言文中的说,道之意),感觉上下联比上联差一些,论工整的话,实不算对的好,但此联拆分后组联之意也算通顺,暂且就算是宽对吧。在这副对联里,拆分字的结构与前一例联有一些不同,前一字“观”和“放”的结构与前联中的“柴”和“烟”一样,都是偏主结构,但“明”字却是两个主字的结构--“日”和“月”,这样一来,如果想找出相对应的字就比较难,我想了几个都不好,不得以只有用“鸿”字了,显而易见,要对好拆字联,对字形和字体的理解掌握很重要,对字的结构组成要清楚明了,这样才能做到应对时轻松自如,驾轻就熟。
(此木为柴山山出---因火成烟夕夕多)
(观明霞又见日月更始---放鸿羽方文江鸟复生)

B 谐音字联
谐音字联在机关联中也比较常见,主要是在一联中几个关键字上取谐音,从而使原联变得妙趣横生,对此类联和拆字联一样,主要也是在关键字上做文章。

例联:古联(上) 因何(荷)而得偶(藕)--- (下) 有幸(杏)不须媒(梅) 这是一副尽人皆知的好联,好就好在关键字的谐音取的天衣无缝,而联的意思因这几个谐音而变的趣味横生。“荷”本是名词,但取了谐音后却成了虚词“何”,接合下文使此联成了一副问句联,多了几分谐趣,后面的尾字“藕”取了谐音“偶”后,使联意完全变了,原本按荷,藕字解此联意为因为有了荷才得到了藕,而取了谐音后,联的意思整个变了,变成:(你)是因为什么(原因)而获得了(你的)配偶呢?这样一来,一副联就同时有了两种解释,使人不禁拍案叫好!而下联对的也是极巧妙,将原字“杏”取了谐音字“幸”,“梅”字取了谐音字“媒”,使下联的联意一下也有了两种,与上联是珠连璧合,巧妙之处在于上下联恰好是一副流水对,属问答形式,上联问“你)是因为什么(原因)而获得了(你的)配偶呢?”,下联就顺其自然答道“有幸有天作的缘分是不需要媒人的啊”。在这样一副联里,上下联都在关键字上下了功夫,从而使一副普通的联因为谐音而变得完美。所以谐音联首先要从谐音上找出思路来,最主要是要使谐音字能融入联中,使联的意思完整通顺或巧妙连贯。
例联:(上) 九两酒量,岂可妄称无敌?--- 七分气氛,也能融洽一团 这样子的谐音联也很常见,主要表现是一联中几个字甚至于全联所有字读音都相同,但意思又完全不同,又要使对联保持连贯和完整。在这副联里,有八个字分别是两两谐音。“九,酒”,“两,量”,“七,气”,“分,氛”,联的落点处在“量”和“氛”字上,如上联,前三字“九两酒”实际上都是“量”字的定语。是用来形容“量”字的,所以对的下联也一样,“七分气”也是用来形容“氛”字的,针对上联数字“九”,下联也应从数字中选取字,然后取谐音,“两”字是量词,所以下联也从量词中入手,选“分”字,这样,头两个字“七分”就出来了,然后对七分的谐音字思考,“气氛”两字就出来了,所以对这样的谐音联。不单是要考虑谐音,还要考虑字的词性,根据词性选取字,对应的联才更完整,相对于上联才更相合。
(因何(荷)而得偶(藕)---有幸(杏)不须媒(梅))
(九两酒量,岂可妄称无敌?--- 七分气氛,也能融洽一团 )


机关(暗格)联,以下简称机关联,是古对联里一种独特的,极富趣味性和知识性的一种(注:在对联种类中,其实并无“机关联”之说法,而为了使大家能更明了,故而引用大家都熟悉的“机关”一词),它集古今中外之历史典故,人物名称和事迹,动植物和药材名称,天文地理专有名词,时事政治,成语,俗语,文字游戏等等与一体。其内容涵盖面之深度和广度非一般对联所能比及,比之一般律联,对格律及平仄的要求少了几分苛刻,而在趣味性和知识面上又多了一些特点。比以往的对联来说,机关联更讲究的是知识的积累和博采众家,以及对汉字的理解和掌握,因为在一般初学对联者看来,机关联对起来很难,其实相对于意境联,机关联所依循的不过是一些联中已有的特别文字的对应,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机关,只要这些要点能清楚掌握,机关联其实并非绝对,而对联的高层境界实是意境,这里就不做特别说明了;现在我就将我个人对于机关联的理解和应对之心得作如下讲解,望大家指正。
首先我们从机关联的种类说起,每对于一种机关,将做对应的例联解说。(除一些古联外,我一般拿自创联做讲解,联中格律和平仄未有多依循和讲究,各位对联好友请见谅)
一,历史典故联
这种联在机关联里出的比较常见,通常是在一联中,典故与联自成一体,而又可于联本身分开来看,对应于这样的联,应首先从典故着手,然后从典故与联的关系入手,到了这一步后,也就差不多应能对上了。
例联:(上)白登围高祖,白马歃血誓---此联与典故的关系在于并列式排比,前后两句对照排比,既可独立又能相连,最主要的是两个典故同是说的一个人,联的结构是“名词-动词-名词”,这样就首先确立了下联的对应结构,其次此联重点是在两个“白”字上,也就是联眼,即机关所在,此典故是说的汉高祖刘邦的两个事迹,一是被匈奴困于白登,二是杀白马立血盟(只立刘氏子弟为王)要对这样的联,一应从一人两典入手,二从“白”字着手,对应“白”字,颜色有很多,但又要对应于典故,则有一点不易,我所对的一联主选“青”字,“青竹聚贤才,青眼异常人”,这里也是一人两典,人物指阮籍,他是晋时竹林七贤之一,七人常在竹林饮酒作赋,吟风弄月,正合下联前句一典,阮籍被人称为作青白眼,凡他所鄙视之人,他必翻白眼对之,反之则青眼有加,也正合了下联后句之典。所以对此“白”字联,当一从色入手,二从人物入手,以人物联想其典故事迹,以色字再联想其人特点,如水到渠成,自然而就。(当然也不一定非要以颜色字相对,只要词性相同,也可作对,是为宽对也)
(白登围高祖,白马歃血盟---青竹聚贤才,青眼异常人)

二,人名嵌字联
这种联出现的也十分多,在一联中,人名相嵌其句中,有时起的作用的承前启后,有时是双关,有时则是作全联的特别指出引人注意,还有的隐藏的比较深,表面上看去一时也许未能看出,更有一些,是取与名字同音的谐音字组成联中,可谓是“防不胜防”呵呵。
例联1:(下) --孔子以文举立身,此联一眼看去,似只有“孔子”一人名,而细看,才发觉“文举”也是人名,是孔子的孙辈,东汉末年的北海太守,名叫孔融,字文举,此联之意应为孔子一向提倡以文而举称世,并以此立身,即修身。在于“文举”一词,相对应于原联,又隐含了孔融的字,又在联句中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形成联词双关,要对此联,应先从“文举”二字入手,既要求名,又要求词意相符,文举一词应是名+动,为被动结构(使文举世。。。)对应出此词后,还要与上联前面的“孔子”与“文举”对应关系考虑,孔是姓,文举是字,要找出相应的字和姓来,最后立身一词就好对多了。自对一上联如“司马凭德操处世”,司马指西汉司马迁,德操是三国时期水镜先生司马徽的字。联原意可为司马迁历来是凭坚持操持德行而行处尘世,联中“德操”一词,相对于原联,一面也隐含了司马徽的字,一面也起了在联句中承前启后的作用,形成联词双关。德操一词也可作被动结构理解。意为“使德操持守。。”,与所出下联相对应。
在对例如这样一些人名嵌字联时,首先当特别注意人名在联中起的作用和是否双关,其次是人名与联的联系是否自然贴切,再观察人名在联句中的结构,针对于这些特点,找出相适应的人名,顺着所出之联的思路来,就比较容易对了。
(司马凭德操处世---孔子以文举立身)
例联2:(上)曹公失策斩张蔡 操之过急--- 此联是一个前后对应人名双关联。全联典故贯始终,联意讲叙苦肉计曹操杀水军都督蔡张二人,评点曹操此举太过鲁莽和急躁;后句以一成语对照前句,并以一“操”字形成双关,也即联眼之所在。后句相对于前句,是对前句的叙述做一个总结和评述,要对此联,当先从典故入手,后取人物,再取其名,主要应对之联要能前后句衔接连贯,前后对应完整恰当,后句所取成语要与前句所叙之典故有所连接。如自对一联如“刘主有心收马庞,备而不用”,讲叙的是刘备最初收马谡和庞统时,却未重用他们,前后句相关联的是收和用,与上联的斩和急相对应,“备”与“操”用法一样,也是作人名词双关解,评点刘备(收下马庞)的举动是准备下来却不重用。备字与操字一样,既对应前句人名,又起一个承前句接后句的作用。
对这样的人名联,首先要注意双关字,再看清全联的结构大意是否是由此双关字作联接,最后明了典故和人物名字及全联之间的关系,而后对应如上特点,逆着以上看联的方法来,先取典,后成结构起句,最后选择双关字词。并略加修辞就可对出。
(曹公失策斩张蔡 操之过急---刘主有心收马庞,备而不用)
例联3:(上)雪拥蓝关寒(韩)愈盛---此联人名嵌于联中,还取谐音以配合联意,更间加了人名(韩愈)的诗句在其中,形成诗句人名互相关联,雪拥住了(落满)蓝关后,寒气就越来越盛了,在此要注意一个“愈”字,既是人名,又是一个形容词,承接于句前的雪拥蓝关,后启发句尾之盛!对此联当首先从“愈”字入手,找出相对应的形容词,组成人名,而后拟选其人所作文章中词句,联系起来,这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意思能连接,也就是说人名要和所作的词句之间接合要自然,使全联意思能清楚表达。自作一联如“玉砌雕阑琉(柳)永新”,以一“永”字对应“愈”。同为形容词,且柳永也是人名,前四字是他所作“凤栖梧”中的一句,整句意为玉砌成的雕阑阁,其上面的琉璃装饰是会永远维持如新的,(注:此联格律和平仄未作多的讲究),永字在此联中的作用和上联是相对应的。
如对这样的人名嵌字联,首先要注意联中人名是否双关,再看全句连接后其意,最后对人名双关字词的词性要理解明白,而后对应以上特点,先取人名遴选双关字词,再取典故或词句,最后要完整联句之意,这样就差不多了。
(雪拥蓝关寒(韩)愈盛---玉砌雕阑琉(柳)永新)

三,文字暗格联

A 拆字联
拆字联在机关联中可说是最普遍的一种,在古今对联中随处可见,要对好拆字联,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熟悉字的结构和组成,另外对于文字的读音也要比较熟练的掌握才行。
例联:古联(上)此木为柴山山出--- 此联拆的字是“柴”和“出”。先看柴字,柴是上此下木,与联中前两字相合,而前四字“此木为柴”既是一种词句的说明,又是一个拆字的说明,一方面从词句的角度点出了“此木”是“柴”,另一方面从字的角度看,指明了“此”+“木”为“柴”字,后面的“山山出”则是对应前一种说明,对柴的出处加以指明,柴是从山里出的,山山叠在一起是个出字,从这联结构和内容看,既有拆字联的很明显的特点,又是一副比较普通的说明联,巧就巧在,全联字字有所指。全联七字有六个字与拆字有关,可说是很纯粹的拆字。古联应对有下“因火生烟夕夕多”,句中拆的字是“烟”和“多”,前四字“因火生烟”与上联前四字一样,也有两种说明,后三字“夕夕多”说明了烟为什么多,并形成叠字,承接前面四字。从上下联结构来看,“此木”和“因火”都是偏主结构的,要对出偏主结构的字,首先要从(主)入手,由(主)到(偏),因为出的联的“落点”是在(主)上,例如上联由“木”(主)开始。再联想到“此”(偏)则构成了柴,这里有一点说明:个人看来,出联的作者应该是先有“柴”字而后分成“此,木”,先有“出”而后分“山山”,即出联的思路是从整字联想到拆分字,后由整字和拆分字的关系组成一联。所以如果我们要想对好拆字联,就要依着出联的思路来,对字是先整后分,先主后偏,然后要看拆分字是否合理,能否与联的意思相衔接上。对于拆分字是叠字的情况,应先识别拆分字的词性,根据词性,再找出对应的分字组成整字,但要注意叠字组成的词并非个人胡搬乱造才行。
例联:(上)观明霞又见日月更始--- 此联拆的字是“观”和“明”两个字,在此联中,这两字主要是为后面联的展开作铺盖,“观”拆成了“又见”,“明”拆成了“日月”,把整字和拆分字联系起来,此联意思就是“观看明霞的时侯,又可以看见日月交相更替起落”,结构上是先整字后拆分字结合。以此自对一联如下“放鸿羽方文江鸟复生”(文:文言文中的说,道之意),感觉上下联比上联差一些,论工整的话,实不算对的好,但此联拆分后组联之意也算通顺,暂且就算是宽对吧。在这副对联里,拆分字的结构与前一例联有一些不同,前一字“观”和“放”的结构与前联中的“柴”和“烟”一样,都是偏主结构,但“明”字却是两个主字的结构--“日”和“月”,这样一来,如果想找出相对应的字就比较难,我想了几个都不好,不得以只有用“鸿”字了,显而易见,要对好拆字联,对字形和字体的理解掌握很重要,对字的结构组成要清楚明了,这样才能做到应对时轻松自如,驾轻就熟。
(此木为柴山山出---因火成烟夕夕多)
(观明霞又见日月更始---放鸿羽方文江鸟复生)

B 谐音字联
谐音字联在机关联中也比较常见,主要是在一联中几个关键字上取谐音,从而使原联变得妙趣横生,对此类联和拆字联一样,主要也是在关键字上做文章。

例联:古联(上) 因何(荷)而得偶(藕)--- (下) 有幸(杏)不须媒(梅) 这是一副尽人皆知的好联,好就好在关键字的谐音取的天衣无缝,而联的意思因这几个谐音而变的趣味横生。“荷”本是名词,但取了谐音后却成了虚词“何”,接合下文使此联成了一副问句联,多了几分谐趣,后面的尾字“藕”取了谐音“偶”后,使联意完全变了,原本按荷,藕字解此联意为因为有了荷才得到了藕,而取了谐音后,联的意思整个变了,变成:(你)是因为什么(原因)而获得了(你的)配偶呢?这样一来,一副联就同时有了两种解释,使人不禁拍案叫好!而下联对的也是极巧妙,将原字“杏”取了谐音字“幸”,“梅”字取了谐音字“媒”,使下联的联意一下也有了两种,与上联是珠连璧合,巧妙之处在于上下联恰好是一副流水对,属问答形式,上联问“你)是因为什么(原因)而获得了(你的)配偶呢?”,下联就顺其自然答道“有幸有天作的缘分是不需要媒人的啊”。在这样一副联里,上下联都在关键字上下了功夫,从而使一副普通的联因为谐音而变得完美。所以谐音联首先要从谐音上找出思路来,最主要是要使谐音字能融入联中,使联的意思完整通顺或巧妙连贯。
例联:(上) 九两酒量,岂可妄称无敌?--- 七分气氛,也能融洽一团 这样子的谐音联也很常见,主要表现是一联中几个字甚至于全联所有字读音都相同,但意思又完全不同,又要使对联保持连贯和完整。在这副联里,有八个字分别是两两谐音。“九,酒”,“两,量”,“七,气”,“分,氛”,联的落点处在“量”和“氛”字上,如上联,前三字“九两酒”实际上都是“量”字的定语。是用来形容“量”字的,所以对的下联也一样,“七分气”也是用来形容“氛”字的,针对上联数字“九”,下联也应从数字中选取字,然后取谐音,“两”字是量词,所以下联也从量词中入手,选“分”字,这样,头两个字“七分”就出来了,然后对七分的谐音字思考,“气氛”两字就出来了,所以对这样的谐音联。不单是要考虑谐音,还要考虑字的词性,根据词性选取字,对应的联才更完整,相对于上联才更相合。
(因何(荷)而得偶(藕)---有幸(杏)不须媒(梅))
(九两酒量,岂可妄称无敌?--- 七分气氛,也能融洽一团 )

-=-=-=-=-=>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1-26 14:27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7925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