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组别 | 校尉 |
级别 | 征西将军 |
功绩 | 49 |
帖子 | 4865 |
编号 | 498420 |
注册 | 2014-2-19 |
| |
| | |
|
|
|
原帖由 斑鸠凉 于 2025-2-15 11:01 发表
印度属于低标模式,中国是中低标内卷模式,艳阳说说,哪种模式比较高标?为什么不能在中印两个人口地域大国因地制宜呢?
这么说艳阳对于民主制度如何因地制宜也没有什么思考呢,或者说反对意见的理论太多,你自己也无所适从? ... 中國高於印度,這個不用說也知道中國更高標
======
為什麼不能因地制宜?這句話問得有點奇怪,就是因為能因地制宜,所以有的更高,有的高不起來
儒家文化,農耕文化在傳統歷史文化上來說一直都是非常優秀的文化,它的社會性很好也很穩
像東亞地區基本都一直屬於世界靠前部的,很多先進,富裕,有活力的城市都來自這個地區---中國(含陸港澳台)日韓越南新加坡
(甚至我印象中朝鮮也不算個弱國)
儒家農耕文化下的民族性崇尚團體,功名,勤勞,節約,儲蓄,這些時至今日,也跟現代世界接軌得不錯
(換句話說這套思想雖說是幾千年前的,但很多零件時至今日仍用得上)
不說儒家文化跟西方普世價值誰更優吧,但至少也是前三名的優秀文化土壤了
講道理來說那些印度教,或者別的阿拉伯,非洲文化等,能成就自成一系,自然都是在當代當時當地有一個很強的可取性的
但相對都有某種意義上的硬傷,跟現代社會有點不太接軌
比如不太著重婦女權益,社會流動性不高,或者不尚勞動等,跟現代社會自然格格不入
[ 本帖最后由 橙炎陽 于 2025-2-16 10:50 编辑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