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乌鹊南飞3 于 2019-8-30 14:13 发表
在锦州之战中,也是按照解放军自己的战史介绍,锦州外围被扫清后,总攻那天,共集中了九百门大中型火炮,其中大口径的重炮达到三百门,对锦州国民党军的城防工事进行了四十五分钟的火力准备。当时的火炮射速相对较慢,但是平均一分钟2发的射速肯定是可以的,按照四十五分钟的火力准备时间计算,九百门大中型火炮就发射出了八万发左右的炮弹,这还不算数量高达千门以上的小口径火炮发射的炮弹,而且小口径火炮的射速更快。退一步计算,即使也是每分2发的射速,至少又是一个八万发,加起来就是十六万发,而且还不算锦州外围作战时炮弹的消耗。
你这完全是自己脑补,火力准备又不是所有火炮满负荷打四十五分钟,而且各战史说的很明白是分段射击,每门炮实际使用时间有一半就不错了。
一天打10万发,你看穷共会不会心疼。
原帖由 乌鹊南飞3 于 2019-8-30 14:13 发表
苏控建新工厂生产的就是美式与日式弹药,说明美军日军的武器图纸,弹药的配方苏联是有的。苏联人是很狡猾的,美国二战援助过苏联,而苏联把这一套交给TG,仿佛TG的装备都是缴获的,他们自己好不落军援的口实,对美国一干老盟友好交代。没有苏联的资金和技术人员指导,工厂根本玩不起来,你以为工厂是拿到就能用啊,人机料法环,产业链少一环都不行。坦克的燃油TG解放战争时期能生产吗?国军就是因为技术、装备、资金、人员断档,所以拿到东北的城市也没发挥出功效。
国军的军工能力就别洗了,没必要,从执政到接收日本军工厂,抗战期间还能有军工厂破产。你说内战期间中共兵工厂都是苏联人你要拿出证据来啊,如果仅是技术指导,美国人没指导太原兵工厂吗?
共军过江前的坦克一共都才几辆?燃油凭缴获都足够了。
原帖由 乌鹊南飞3 于 2019-8-30 14:13 发表
不是明白了,消灭了对手几十万精锐部队,占了沈阳和长春的大型军火库,才缴获了不到三十万发各型炮弹,以辽沈战役之前,东北地区消灭的国民党军队的数量和质量看,那些被消灭的部队不可能拥有十万发以上各型炮弹的数量,共产党当时自己的兵工厂也没有那么大规模的生产能力,那么炮弹的来源必有一个地方:苏联。
又开始毫无逻辑的脑补了,而且我没看懂。“才缴获了三十万发炮弹”还算少吗?辽沈战役又不是和平谈判的,国军机动前还是做了弹药销毁的。而且从自身消耗看,明显赚大了啊。淮海和平津战役缴获比这还少,因为沈阳有兵工厂啊,而且是国军主要的炮弹生产基地之一,正是我提到的那几个。 空一格表示尊敬。
共军炮弹的来源有很多纪实文学说的很详细了,冰天雪地搜日本人的储备,加自己制造。你总不至于认为关东军连几十万弹药的储备都没有吧。。。。
原帖由 乌鹊南飞3 于 2019-8-30 14:13 发表
国府1947年1-6月枪弹的生产量是15797750发,而消耗达35903400发,消耗量是生产能力的2.27倍,迫炮弹的生产量为146355发,而消耗量则达到201737,消耗量是生产能力的1.38倍。
国民党占了那么多城市,全国半年的炮弹生产才14万发。而一个建新工厂半年的炮弹生产力,就达到6.7万发。仅一个厂就顶国统区半壁江山,而TG直到58年还在土法炼钢,如果没有苏联资本大举投资以及技术输出是不可能的。
国军的军工能力本来就是弱爆了,没有比的价值。从27年到47年,20年一个国家的炮弹生产只有28万发/年?起码我这的数据,45年都单月都曾超过10万发(榴弹加迫弹)。建新其实也没高到哪里去,因为国军炮弹生产也就以四大兵工厂加重庆一、十一、五十为主,真要比比下有余而已。
但是你说国军缺炮弹,这是不可能的是,一直到49年后国军才出现过局部弹药匮乏的现象,之前几乎找不到这种现象因为国军自己在1946年4月宣布,收缴关内日军炮弹超过207万发,迫击炮弹和鬼子量最大的75mm国军都是可以通用的,大口径炮弹配合日械也是一样用(收缴火炮1.2万门),按你半年20万的耗弹量统计显然是很富裕。49年后局部短缺也是因为凯申物流太给力了导致的。
你这又是诡辩了,58年土法炼钢的时候,tg都有鞍钢和武钢了,搞土法炼钢能说明TG到58年只会土法炼钢???东北军工生产怎么在艰苦条件下搞起来的,苏联和朝鲜给了哪些帮助,罗荣桓何长工陈云都有回忆录,不要脑补了。TG炮弹这块我估计最大来自苏联的援助是105榴,不过因为凯申物流送105是满满送的,所以
说白了你就是得拿出证据来啊,什么哈尔滨协定,莫斯科协定,苏联解体后早都解密了,哪里有送了天降高达部队的条款。
[ 本帖最后由 asky 于 2019-8-30 23:38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