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太监干政是怎么回事
性别:男-离线 三国赤壁周郎
(魏君子)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北将军
功绩 19
帖子 1865
编号 273194
注册 2008-3-31
来自 蓬莱仙境


发表于 2019-7-1 19:2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太监干政是怎么回事

太监是中国帝制时代最不幸的一群人。被阉割本身就是一种酷刑,遭受这种生理上的残害以后,好不容易混出头来想要干点事,还被文人们拼命丑化抹黑。连底层民众往往也难以理解他们,乐得参与这种丑化抹黑的活动,通过鄙视太监来获得心理上的优越感。
太监制度是一种非常黑暗和没有人性的制度。这一点是非常清楚的。但是,从这一点推不出来太监是一群黑暗和没有人性的人。这一点同样也是非常清楚的。太监是太监制度的受害者,就好像奴隶是奴隶制度的受害者一样。我们不能因为抨击奴隶制度黑暗而连带着把奴隶的人格也鄙视一番。要成为太监必须先经过阉割。这个程序保证了太监一定是来自于中国社会的最底层,而且没有办法世袭。但凡生活能勉强过得去的家庭,都不会把自己的孩子阉割了送进宫里当太监。虽然太监可能获得一些权势地位,但只要有的选,大家肯定还是送孩子去读书走科举道路考取功名更合算,考不上也还有别的出路。只有穷到需要卖儿卖女的家庭,才会把孩子送去当太监。而如果一个穷人家的孩子当了太监以后飞黄腾达,把整个家庭带了起来,他的家里也就不会再愿意送孩子去当太监了。太监的这种地位,在一个王朝建立的初期是不重要的。因为官僚集团负责向皇帝提供信息,而建国初期的皇帝大多也励精图治。建国初期的时候官僚系统比较清廉高效,而且很大部分也来自于社会底层,他们就可以很好向皇帝反馈来自社会各阶层的各种问题,帮助皇帝作出决策,然后负责执行。如果这种机制是一直正常运转的,太监在政治体系中是没有位置的,只能帮皇帝伺候后妃,等同于下人或者说管家一类的角色。
但随着官僚集团的腐化,官僚系统就逐渐的不能公正反映社会各阶层的利益诉求了,而是只反映跟他们一伙儿的大地主大资本家的利益诉求,向皇帝隐瞒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状态和自己的种种贪污腐化活动。这种格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瞒上欺下”,对上隐瞒信息,对下按照自己到了利益来执行中央政策、行使政府权力。这个时候政府机构的运行就失灵了,皇帝也失去了对官僚体系的控制。他不知道他所统治的帝国老百姓的真实生活状态是什么样的,也不知道他的命令被执行的如何。时间长了之后,皇帝也会发现,这里面问题很多。而一个朝代中后期的皇帝长于深宫妇人之手,自幼又或多或少被儒家伦理洗脑(美其名叫受教育),对社会的真实情况不了解,很多想法就难免脱离实际,容易被官僚集团操控蒙蔽。能力水平完全不能跟初期的祖辈们相提并论,无法通过自我能力和威望镇得住手下官僚。官僚集团却瞒着皇帝谋私利,把皇帝推行一些很好的改革惠民政策,变成自己谋利的途径。这种事历朝历代都有,最突出是明中叶以后的明朝。随着时代的推演,官僚集团即使没有出现曹操、司马氏那样专断和手握重兵的集团,但也通过组团结党,形成一些大小不一的利益集团,已经不把皇帝的政策当回事了,表明上看似忠君爱国,背地里瞒着皇帝干了许多损公肥私,甚至害民祸国的事。后期的官僚集团的贪污腐败和党争日益严重,皇帝就会对官僚集团失去信心,而试图开辟新的渠道来发现问题。而最容易开辟的新渠道就是太监。一些杰出的太监被皇帝赏识提拔,通过自身能力击败几个重量级官员,又会很容易形成太监干政,甚至专政的局面。但是无论太监如何不将皇帝当回事,甚至废立乃至杀害皇帝(晚唐时间),但由于存在阉割机制,他们的贪欲和腐败和正宗的官僚群体比起来要差得多。太监的晋升机制,也很少会受血缘关系的影响。因此即使到了王朝的末期,太监集团也不会像官僚集团那样彻底坏透掉。更多时候,太监只能依赖皇权,强迫着帮皇帝跟他们敌对的文官系统进行斗争,在尽力支撑大局。在忠君方面,他们绝对比官僚集团要强得多,像晚唐那种凌驾于皇帝之上的强势太监毕竟还是少数。
由于太监数量有限、能力也有限,所以执行大多数时候还是只能交给官僚集团去做,不可能完全取代官僚集团。但是在极端情况下,太监也可能负责部分实际执行工作,比如万历皇帝和天启皇帝就派出太监直接征收商税和海关税。所以,太监干政现象,是正常的官僚体系运转失灵的结果,而不是原因。不排除个别无能的主政太监可能会添乱,但是多数时候还是比较给力,是对已经腐败堕落的官僚体系进行补救。由于太监不能世袭,而且全都来自社会最底层,他们也就很容易跟皇权结合,对贪腐集团进行镇压。太监主政,特别是明朝的几个太监执政,都是站在了底层人民的立场对腐败的官僚集团进行整肃。
文官们总结的明朝四大“权阉”,王振打击杨荣贪污和杀掉杨士奇的儿子,汪直整死杨晔清查驿站并代表明宪宗巡视各地,刘瑾进行全国土地清丈和将贪腐官员罚米输边,魏忠贤整肃东林党和打击吴养春家族霸占黄山木材,都是在整顿吏治、打击豪强。
刘瑾当权的时候,太监内部就把他称之为“小太祖”,也就是小朱元璋。魏忠贤当权的时候,在打击贪官豪强方面,下手也相当重,很多人进了监狱就没活着出来。文官集团天天嚷嚷着要“恢复祖制”,其实就是打个幌子卖私货。真正实打实的照着朱元璋立国精神办事的,就是刘瑾、魏忠贤这些太监。朱元璋立国精神的核心是以严刑峻法维持官僚集团的廉洁高效,其它的都是细枝末节。这些太监之所以能够秉承朱元璋的立国精神,就是因为他们跟朱元璋来自同一个阶层。他们知道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也知道这种艰辛是谁造成的,所以对贪官豪强下手特别重。这跟朱元璋是一样的。朱元璋就是被元朝的底层官吏整的全家死绝,自己当和尚讨饭,所以当了皇帝以后对待贪污腐败,那叫一个凶残。同样,刘瑾、魏忠贤对付官僚豪强,也是什么不合人道的酷刑都用上。从这个角度来说,太监并不只是皇帝的家奴。他们是有自己独立的阶级立场和政治意识的。皇帝利用太监来监督文官集团,太监也会利用皇权来践行自己的政治路线。当太监和皇权密切结合的时候,类似于朱元璋时代的那种“暴君专政”的局面就会再次回归。
这个时候,已经沦为官僚地主和官僚资本利益代表的士大夫们就会惊呼“太监乱政”了。太监才会被他们抹黑,变得彻头彻尾的面目狰狞和用心险恶。
再说说王振。朱祁镇对王振十分尊敬,他总是恭恭敬敬的称王振为“先生”——也就是老师。王振并没有带着朱祁镇四处游玩讨小皇帝喜欢。实际上正好相反,他对朱祁镇管束还很严格。一次,朱祁镇与小宦官在宫廷内击球玩耍,被王振看见了。第二天,王振就当着大臣的面,向英宗跪奏说:“先皇帝为了球子,差点误了天下,陛下今天复踵其好,是想把国家社稷引到哪里去?”王振到了中年才净身入宫,之前是个教书先生,连个举人都没有考中过。你说一个要什么有什么的皇帝,怎么会对这样一个低级教书先生如此敬重呢?他身边像杨士奇、杨荣等一大批德高望重的大儒,要是论知识水平,比王振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要说贪玩好耍,找聪明伶俐的小太监或者年轻漂亮的妃子、宫女一起玩不是更好玩?王振到底有什么特殊才能,能够让朱祁镇对他敬重有加,乃至把军国大事都交给他去办呢?
后来土木堡之变,文官们都说是王振的责任,害得朱祁镇兵败被俘,在蒙古喝了好多年西北风,皇位也丢了,回国以后又被软禁在南宫。这跟王振应该是有深仇大恨了。但朱祁镇复辟以后竟然一点不怪王振,反而还对他非常想念,还要派太监去土木堡祭祀王振的亡魂,然后“招魂以葬,祀之智化寺,赐祠曰精忠”。(《明史·王振传》)这个事情非常不可思议。朱祁镇就像是被王振施了什么魔法,中了邪一样。不然怎么会这样愚顽不化?从历史记载来看,朱祁镇智力正常,不管治国水平怎么样,理智是很清醒的,没发疯没中邪,工作勤奋不好女色,一心想治理好国家。这样一个人,在经历了从皇帝到俘虏、到囚犯、再到皇帝的大起大落之后,心智应该是很成熟了,竟然始终对王振念念不忘。这是为什么呢?显然,王振可以给予朱祁镇某些他非常渴望得到、但身边的大臣、后妃、太监等人都无法给他的东西。王振是中年净身入宫的,在中国社会底层生活了很多年。比起那些年幼就净身入宫的太监,他对中国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有很深的了解。这是他身份最特殊的地方。
根据《明史》记载,王振取得英宗的信任之后,就一直劝他“用重典御下,防大臣欺蔽。于是大臣下狱者不绝。”这就应该是朱祁镇信任王振的原因了。朱祁镇手下的那些“大贤臣”不断的告诉他,国家在他贤明的父亲明宣宗的治理下,一片繁荣昌盛、政治清明,而他只需要根据儒家经典的教诲,不改父道、孝敬太后,举止合乎礼仪规范,为天下作出表率,然后把国家大事交给贤能的内阁去处理,那么国家就会继续繁荣昌盛,人民就会把他歌颂成为伟大的君主。只有王振说的他们不一样。从土木堡之变到夺门之变,朱祁镇虽然再次当上皇帝,但身边却再也没有一个可以像王振那样可以告诉他国家最真实的一面了。土木堡之变让大明王朝的勋贵几乎被一网打尽,文武力量失衡,文官集团占据了统治地位,他这个皇帝说的话不再像以前那样一言九鼎了。这些,都让他禁不住想念王振。第二次当上皇帝的明英宗朱祁镇应该是比较落寞的。年少的时候,他曾经被王振培养成了一个愤青,对帝国的弊政愤愤不平,立志要加以铲除。王振告诉他,要严刑峻法来整肃官僚集团,要注重发展军事力量而不宜过分信任文官。这些他都深以为然。但想不到却出现土木堡之变那样的灾难。
比较一下四个最长寿的古代大一统王朝(两宋不是统一王朝,清朝一半在近代,都不算):唐朝既有酷吏又有太监专权,寿命第一;明朝只有太监专权,寿命第二;西汉只有酷吏,寿命第三;东汉酷吏和太监专权都有,但都比较弱,寿命第四。我们不难发现,酷吏和太监其实是个好东西,对于延长王朝的生命可以说是功不可没。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功能,就是可以帮助皇帝严厉打击贪官豪强集团。在这方面做的比较好的王朝,就长寿;做不好的王朝,就短命。
太监专权往往会在一个王朝的中后期集中出现。因为一个王朝的正统官僚集团越到后期越腐败,皇帝就越是需要用太监来维持局面。
《明史》中有这么一段记载很能说明问题:崇祯皇帝继位以后,先干掉魏忠贤,然后把各地的镇守太监都撤了回来,把权力都交给大臣。但没过多久,就发现大臣们就知道搞党争,军事上不断失败、财政日益困窘,因而又开始用太监来做事。吏部尚书闵洪学率朝臣一起反对用太监干预朝政,崇祯只能叹气道:“苟群臣殚心为国,朕何事乎内臣?”(《明史·宦官传》)崇祯这句话说的相当心酸、相当悲愤。作为最后一个出现太监专权朝代的末代皇帝,他这也算是为太监专权出现的原因做了一个总结。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
“你们这些官员要是能办事,我好好的怎么会用太监啊?”
崇祯是有资格这样质问大臣的。因为他原本很相信文官集团,一上台就把魏忠贤除掉、把镇守太监撤掉、把征税太监召回了,把国家大事完全交还这些代表“正统”的大臣们去办。结果怎么样?没有了太监的监督,内阁大学士钱龙锡马上就跟蓟辽督师袁崇焕秘密协商把毛文龙杀了。这种边将结交近侍、节将杀掉节将的惊天大事,他这个皇帝从头到尾被蒙在鼓里,一点风声都不知道。如果魏忠贤在,宁远有镇守太监盯着,这种事情可能发生吗?不可能发生。撤了征税太监,结果没过多久宁远就因为缺饷发生兵变,逼得辽东巡抚自杀。魏忠贤当权的时候,这种事情发生过吗?从来没有发生过。后来陕西农民起义越闹越大,都进入山西境内了。山西省内地方官员画地为牢,只管自己负责的一亩三分地,拒绝互相支援,宣大总督张宗衡和山西巡抚许鼎臣关系形同水火,谁也不服谁,自己带着兵各打各的,起义军穿插流窜、来去自如。这些事情皇帝完全不知道,还是派了太监刘允协下去调查,才给他奏报上来的。首辅周延儒去打清军,就在通州,皇帝的眼皮子底下,吃吃喝喝一仗不打天天报告大捷,搞得崇祯很高兴,结果也还是太监下去调查揭发出来的。所以,崇祯皇帝想不用太监能行吗?
文官们确实代表着正统。但是正统并不总是代表着正义、正确。当正统已经朽坏到无法补救的时候,非正统中就会有人站出来试图挽救局面,给正统“纠偏”。所以,往往一个王朝的覆灭,最关键的一幕就是太监专政的结束。
东汉末年,外戚勋贵专权问题严重。皇帝为了对抗外戚,不得不依靠太监。太监们多次帮助皇帝从外戚手中夺回权力。东汉最后的专权太监是“十常侍”。大将军何进为了干掉这十个太监,密谋邀请西北军阀董卓进京剿灭“十常侍”。结果董卓进京以后就先废立皇帝,然后又强迫皇帝迁都,引起地方豪强联合起兵攻击董卓,东汉遂陷入军阀混战,正式解体。
到了唐朝中后期,太监专权再次出现。此时对政权威胁最大的是藩镇割据。安史之乱后,中央权威衰落,既不能有效地对地方官员进行任免,也无法收税,甚至有些藩镇对中央政府还产生了直接威胁。但唐朝中后期之所以还能保持基本的统一和稳定长达一百多年,主要是因为中央还掌握着一支有一定战斗力的“神策军”。神策军军的最高统帅称为“神策军护军中尉”,均由宦官担任。宦官之所以能掌握这样一支军队,就是因为中央文官集团腐败无耻。唐朝还没有以文制武的规矩,功劳大的武将仍可能进京在中央政府担任高级官职,掌握实权。文官们于是把边镇节度使纷纷换成少数民族将领——因为少数民族将领没文化,不会进入中央决策层威胁文官们的权力。但是少数民族将领也更容易叛乱,节度使安禄山因为被文官宰相李林甫一再诬告而起兵造反,引发“安史之乱”。文官集团捅出来这么大一个篓子,却无力解决问题,把长安都丢了。太监鱼朝恩联络西北地区的军队“神策军”勤王,最后护送皇帝返回长安。神策军从此被编入天子禁卫军的序列,常驻长安,军权也一直由宦官掌握。
神策军的战斗力保持了一百多年,足见宦官的政治能力和军事能力都是不错的,比文官集团不知道高明到哪里去了。这跟宦官无法世袭和只能来自于最贫穷的家庭有密切关系。他们很难集体腐化堕落。从唐文宗开始,以仇士良为首的宦官集凭借神策军控制朝政。“自是天下事皆决于北司,宰相行文书而已”。整个唐朝中后期一百五十多年,中央决策权大部分时间都掌握在宦官集团手中。宦官们凭借着杰出的政治军事才能,维持着大局的稳定和国家的统一。
宦官在唐朝中后期政治体系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大职能是保卫中央,平定四方。中唐以后一百多多年,尽管各地时有军阀混战,但由于神策军十万大军坐镇中央,首都地区再未出现大的动乱,国家也没有陷入分裂和大规模的内战。唐中后期历次针对地方藩镇和边镜叛乱的战争,神策军也均是主力。
跟明朝后期一样,唐朝末年的文官集团已经腐败无耻到完全不管国家大事了,天天玩党争。唐朝末年的“牛李党争”、北宋末年的“元佑党争”和明末的“东林党争”是中国历史上三大著名党争。文官党争一旦开始,官员们就按照党派划线整人,把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上升成为政治事件互相攻击,中央政府遂陷于瘫痪。这个时候,唯一还在干点正事、维持政权不至于倒台的就剩下宦官了。
到唐末黄巢起义,唯一忠心保唐,独撑危局的还是宦官杨复光率领的神策军。这个杨复光是一位传奇人物,在宫中谋得实权以后,竟然主动申请到地方上去历练,当监军。他这个监军实际上就是统帅,每次打仗都亲自带队,上阵杀敌。他不仅对排兵布阵十分精通,而且还是个武林高手,武功非常了得。取得了军功以后,他才回到宫中,掌握神策军军权。面对王仙芝和黄巢的起义,杨复光协调各路兵马,多次击败起义军,并将其分化瓦解,并联络沙陀兵支援,最终收复长安。在成功镇压了黄巢起义之后,杨复光不幸病死军中。他在军队中很有威信,军中大小军官,闻听此讯,无不痛哭流涕。如果杨复光多活一段时间,唐朝政权应该还能再多维持一段时间。
宦官的第二大职能是蹲点监军。在唐朝前期,对地方的监军由御史台等文官负责。安史之乱后,皇帝不再信任文官,监军工作改为宦官负责。宦官分驻各地监军,也掌握了很大一部分地方军权。朱温篡唐的准备工作之一,就是矫诏下令各地捕杀监军的宦官,可见宦官监军制度已成为野心家们篡位夺权的绊脚石。最后,文官集团出卖了宦官,东汉末年的一幕再次重演。宰相崔胤和实力最强的军阀朱温秘密勾结,请求朱温带兵进京消灭太监。朱温进京以后,把太监屠杀一空,只留下二三十个未成年的小太监伺候皇帝,彻底终结了太监专权。接下来,他就跟董卓一样,强迫皇帝迁都去他的地盘,后来又因为怀疑文官集团图谋不轨,把从长安带过来的文官也统统杀掉。杀完之后,朱温下令说:“这些人平时自诩为清流,其实全都是无耻之徒。把他们的尸体扔进黄河,让他们清流变浊流。”没过几年,朱温代唐自立,唐朝灭亡。
回顾一下东汉、唐朝和明朝太监专权的历史,可以说,太监上台执政,无一不是官僚集团腐败无耻的结果。官僚集团把国家搞得一团糟,宦官们才会帮皇帝跑到第一线来救急。一旦连可以救急的太监都没有了,一个王朝就会很快灭亡。十常侍死而东汉分崩,杨复光死而朱温篡唐,魏忠贤死而明朝衰亡。太监,是帝国政权最后的良心,是帝国高层中最后一批还跟底层社会保持着血肉联系的人物。连太监都被干掉,皇帝再没有可以信赖之人认真办实事,一个政权也就不再具有存在的价值,很快就会被外敌入侵、农民起义或者权臣篡逆而灭亡。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诸葛周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67
编号 279144
注册 2008-5-23


发表于 2019-7-1 20:3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明朝灭亡归结没有太监干政有失偏颇,说党争、内斗造成朝廷灭亡还说得过去。官僚集团腐败、内讧当然是主要原因,但除了太监,还有一些正直的官员不同流合污,坚持协助皇帝与贪腐势力作斗争的,怎么所有一切都归于太监。这些正直的官员没了,照样没有帮皇帝尽心办事,国家也就完了。另外,皇帝的无能也是国家败亡的一个因素,像嘉庆皇帝一心为民,十分勤政,兢兢业业地做事,结果怎么样呢?史书的说法是“嘉庆中衰”。难道说他跟崇祯一样,像杀错魏忠贤一样杀错了和珅这个能臣才会导致国家走向万劫不复的地步?而嘉庆在位期间,一直大力打击贪污现象,贪污现象并没有得到有效缓解,到头来还是引发多起农民起义,最凶的是白莲教起义。皇帝无能,关键时候所托非人,哪怕这个人是忠心不二的,都会有可能让国家陷入险境。

[ 本帖最后由 诸葛周 于 2019-7-1 20:39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whh
(無鍳道人)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4
帖子 443
编号 234761
注册 2007-11-4
来自 广陵 邗邑


发表于 2019-7-2 09:3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汉朝、唐朝的太监貌似是家族化的,并不完全是底层上来的;

明朝太监多数是底层贫民,但同时节操也很可疑,宫禁之中的消息经常传得满大街都是,很难说不是这些人出卖的;

说白了,太监和文官在节操下限方面并无多大区别,只是大多数情况下,高级太监依附皇权而生,一定程度上贯彻皇帝的意志,表现出来会比文官稍好一点,至少是需要有办实事的能力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乌鹊南飞3

中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4
功绩 101
帖子 6258
编号 60211
注册 2006-2-17
来自 四川


发表于 2019-7-2 14:2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黄巢打长安的时候,神策军可是一击即溃,毫无战斗力可言啊。宦官比文官忠诚办事是个伪命题,中央集权的末期,什么官都不顶用。只有平叛起来的好点,但这些人枪杆子在手,印把子在兜,可以不受朝廷的鸟气,无忠诚可言。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喋血中原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偏将军
功绩 4
帖子 358
编号 311375
注册 2009-2-16


发表于 2019-7-2 16:2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中国古代有优秀的阉割技术,产生大量的太监,太平天国欲求此技术而不得。而明朝也让太监干政设法与官僚争权,如果随着时代发展,演变成太监官僚制度,要求做官的都必须自宫,那不是更好?正统官员要养女人,有后代照顾,贪腐起来就自然多。太监不用养女人,也没有后代,贪腐起来就自然少得多。然后也让所有阉割的官员熟读四书五经等儒学经典,改造成文化阉人,这样就无所谓太监不正统了。太监或者说太监官僚集团主政,合情合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乌鹊南飞3

中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4
功绩 101
帖子 6258
编号 60211
注册 2006-2-17
来自 四川


发表于 2019-7-2 17:0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 喋血中原 的帖子

五代十国的时候,南汉刘鋹就是这么干的,想做官先太监。《新五代史卷六十五》记载:“对有才能及进士状头者,皆先下蚕室”,即便是和尚道士,刘鋹想与其谈禅论道,也要先阉割了再说。当时的人们称未受阉割之刑的人为门外人,已阉割者为门内人。当时的很多人为了能做官,享受荣华富贵,都去当了太监,于是南汉几乎成为了阉人之国,阉割小小的政权居然养了两万多个太监。

结果然并卵。在宦官的酷刑管理下,城墙、护城河,都装饰为宫殿、水塘;楼船战舰、武器盔甲,全部腐朽。最后宋军入境,宦官龚澄枢与李托商议,认为宋军南来乃为财货,如果焚毁城市,宋军将还。因此下令在广州纵火,府库宫殿被焚烧殆尽。刘鋹挑选十几艘船,满载金银财宝及嫔妃,准备逃亡入海;还没出发,宦官与卫兵就盗取船舶逃走,刘鋹只好投降。

[ 本帖最后由 乌鹊南飞3 于 2019-7-2 17:19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whh
(無鍳道人)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4
帖子 443
编号 234761
注册 2007-11-4
来自 广陵 邗邑


发表于 2019-7-3 11:5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回复 #5 喋血中原 的帖子

南汉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hahaku719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4
帖子 405
编号 70357
注册 2006-5-28


发表于 2019-9-24 18:24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诸葛周 于 2019-7-1 20:36 发表
明朝灭亡归结没有太监干政有失偏颇,说党争、内斗造成朝廷灭亡还说得过去。官僚集团腐败、内讧当然是主要原因,但除了太监,还有一些正直的官员不同流合污,坚持协助皇帝与贪腐势力作斗争的,怎么所有一切都归于 ...

与其说是内讧,还不如说是权力制衡。权利制衡下,贪腐才能得到有效抑制。

就比如说,张孚敬在权力斗争想要杨一清下台的过程中,找遍杨一清的黑材料也找不到贪腐证据,居然把他卖字画赚了200两作为弹劾依据。

温体仁斗文震孟,就在文震孟被诬陷扩大的不孝敬老母之事上大作文章,将文震孟押赴北京凌迟三千多刀。其他说他贪腐的还真没有证据。

两党竞争激烈的时候,各自互挖对方黑材料,一有小事都可能会被无限放大,所谓的贪腐可能正是历史上最清廉的时候。

反而在一党独大,比如魏忠贤全面清剿东林,完全掌控的天启五年开始,造成造三大殿花费500多万两,建生祠大肆扰民等等。不过这些都可能是后世敌对派放大后的黑材料。
顶部
性别:男-离线 79649215
(车干车袁)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47
编号 358619
注册 2010-2-2
来自 福建福州
家族 轩辕学院


发表于 2019-12-5 16:0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其实谁当权当政都没问题主要老百姓过得好就行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hahaku719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4
帖子 405
编号 70357
注册 2006-5-28


发表于 2020-1-20 09:1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王振和汪直,是故意被清编明史黑掉的。

先从土木堡来看,全盘一手策划的是喜宁。喜宁,身份证:女真族。御马监掌管太监。土木堡时担任明军御林军,中军调度。明实录记载他的副使跛尔干,射内史黎定。跛尔干:蒙古人,御马监副使。他俩的造反,造成明军中军大乱。然后派出亲信各路诱导其他分部的明军,引诱进入也先包围圈。王振,司礼监掌印太监,没有兵权。明史因为喜宁是女真人的原因,故意嫁祸给王振。

朱棣时,采取民族开放包容政策,因为蒙古人女真人多力善骑射,一些人会被引入军队中担任要职。经土木堡大变之后,明朝再也不把军中要职给外族人,汪直,就这样被提拔起来。

明英宗的儿子,明宪宗成化帝,就提拔了汪直。汪直,少年才俊。6岁就入宫。十年后就入主西厂,才16岁。他办的案子全部通过六部内阁审议,皇帝批阅定夺。没有一个是擅权的。明实录明史纪事本末中记载,只有一个建宁卫指挥杨晔是死在西厂的,这个人罪大恶极,横行乡里,草菅人命,还勾结海盗出海肆虐,本身就是死罪。
汪直真正办的大事,是20岁不到时,就大举政事。
第一,兴武举,仿文科科举,制定武举制度。立乡试,会试,殿试。选拔武科人才。
第二,整顿边廷贸易腐败。当时马市腐败不堪,汪直立四户马法,整顿官员,补足军马,规范军屯。
第三,就是赫赫军功。注意!!!这就是清编明史要黑他的地方!!!成化犁庭!捣其巢穴,绝其种类。直灭建州女真,杀努尔哈赤五世祖董山。因军功升掌京城十二团营。
然后又与大将王越北定蒙古。这时他才20刚出头。第三次北伐蒙古时,宪宗赐总督军务,不从号令者,先斩后奏,不过这时他不掌管西厂,这时的西厂由谷大用掌管。这个先斩后奏和西厂无关。
第四,是未完成的大业,提议南征交趾,欲效仿太宗,重整下西洋。明实录记载,遭到文官集团反对,刘大夏匿之。
就此24岁时遭到弹劾,宪宗赐南京御马监掌管太监。青年才俊就此消失在权力军政核心。弘治时,皇帝又想启用,遭到强烈反对。

至于宦官和文官集团的对峙,那是民进国退和国进民退的问题,宦官多主张国进,文官多主张民进。那是现代政治的核心问题,多党制国家大多采用两党制衡的平衡态势。国进必导致,民生受损,民富必导致国无力。二者何以平衡,明朝率先找到了一个制衡点。

[ 本帖最后由 hahaku719 于 2020-1-20 09:20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乌鹊南飞3

中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4
功绩 101
帖子 6258
编号 60211
注册 2006-2-17
来自 四川


发表于 2020-1-20 10:4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0 hahaku719 的帖子

搞种族屠杀的所谓“青年才俊”抹黑也不冤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妖月之痕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54
编号 482619
注册 2013-4-30


发表于 2020-1-21 08:5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我吐了,想搞点噱头吸引别人注意力就算了,吹捧你求而不得的太监也算了,为了你可怜的虚荣心连魏忠贤都要洗白?你就这么喜欢这种无能力无作为无良心的人渣吗?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hahaku719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4
帖子 405
编号 70357
注册 2006-5-28


发表于 2020-1-24 10:33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乌鹊南飞3 于 2020-1-20 10:44 发表
搞种族屠杀的所谓“青年才俊”抹黑也不冤

你是满遗吧,女真人祸害明朝,屠杀10万明朝民众。成化被迫自卫,下令捣其巢穴,绝其种类。不过史料记载明军只在战事中击杀1000多女真人,准备逮捕董山赴北京,董山逃跑,才被就地正法。然后明朝辅立董山之子爱新觉罗.妥罗为建州卫指挥使。妥罗依附明朝,再无反叛。

到底是谁搞种族屠杀。満遗,睁亮你的招子看清楚了!

[ 本帖最后由 hahaku719 于 2020-1-24 10:58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乌鹊南飞3

中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4
功绩 101
帖子 6258
编号 60211
注册 2006-2-17
来自 四川


发表于 2020-1-24 11:1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3 hahaku719 的帖子

敢情“绝其种类”不叫种族屠杀?如此野蛮落后,皇汉还有理了?屠杀十万民众的史料拿出来看看呢

[ 本帖最后由 乌鹊南飞3 于 2020-1-24 11:27 编辑 ]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11-21 17:59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3198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