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组别 | 校尉 |
级别 | 右将军 |
功绩 | 10 |
帖子 | 1035 |
编号 | 498421 |
注册 | 2014-2-19 |
| |
| | |
|
|
|
原帖由 乌鹊南飞3 于 2017-11-4 15:03 发表
卖地政府赚的非常有限。比如上海2016年上半年,全市经营性用地共成交30幅,成交面积合计128.7万平方米,成交金额共计506亿元。而2016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406.1亿元。全年卖地的钱才占预算的15%,够干什么。而2016年上海市地方国有企业上缴税金近3000亿元,同比增长15%,占全市地方税(不含印花税)总量近1/3。也就是说企业仅纳税就高达1万亿,是卖地的收入的20倍。
现在卖地的楼面价都是几万一平了,比如狂战兄楼上举的广州白云区两万多,上海2016年的均价也是三万多。这对工厂是非常不利的,因为工厂要盖的大建不了几层。但对电梯公寓,写字楼是非常有利的。层数越高,分摊的楼面价越低。最后几万楼面价的楼盘,开放商成本不过几千而已。
经济方面的问题你好像一个也没回复。
沒回復說明咱看法不如您成熟,我的看法您或者回答得上來,但您的想法我大多回答不了,見諒哈
您是想強調開發商賺大頭?不可能吧,從常理上也知道不可能,小弟跟老大合作肯定是老大吃肉小弟喝湯啊,怎麼可能反過來
1. 賣房子不是講容積率的嘛,怎麼會有層樓越高分攤價越低呢
一塊地上面能蓋多少樓房,在賣地的一刻已經決定好了,不是開發商決定的啊
2. 政府作為地主角色已經是兩頭掐了,地的成本掐住了,而且能造多少房也掐住了
甚至還一定程度上影響最終賣價了,開發商可操空間不大了
一般傳統意義上的供應商只能掐一頭吧,比如你賣麵粉的,賣完就沒你的事了,我拿去做個黃金吐司暴利100萬也不干你事
政府好像說麵粉賣完,還規定你這包麵粉只能包一定數量的水餃,多了不行,而且水餃的定價還得受他影響
我感覺開發商相對這麼大一個政府,不論是經濟上還是力量上都是挺被動的
3. 單純從收益比上我沒有數字可看,我沒研究這麼細,但開發商是有成本有資力壓力的,和政府的角色不一樣
賣房如果理解成政府和開發商合股做生意,利潤10-15萬,開發商出工出料出錢賺5-10萬,政府啥都不出賺5萬
誰佔便宜我認為是未知數,只能說一方較穩定一方比較自負營虧
原帖由 乌鹊南飞3 于 2017-11-4 11:38 发表
先问下,艳阳你关心房价吗?股市的盘比房市小得多,都不是可控的。经济学上有个概念,叫做“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群众有刚需有赚钱理财的需求这不假,但支付能力是多少呢?中国2015年新房的销售额是7.3万亿,连续三年都突破了一万亿美元。这么大的盘,主力是哪些人,他们的动向如何?
4. 您認為主力是那些人,您好像另有所指似的
我就認為是買來自住的人,或者留手上炒高的炒家,但炒家總究也是會給買來自住的人
所以這麼大的盤宏觀來看主力就是自住的人
文化上中國有丈母娘效應或諸如此類的嘛,家庭有集資買房的習俗,而且中國人愛節約,所以很多人都有買房的實力
我認為房價市場雖然是苦,但入場的人每個經濟實力都強得不得了,他們表面上喊苦,但實際上都能掏得起這個錢
買房市場應該是一個遞增性的做法吧,剛結婚的窮小伙,會去買一套100萬的破房子
手上有100萬房子的人,會賣了換120萬的
120萬的,會去換140萬的
如此類推最有錢的會去買1000萬的
負擔得起的人很多,加上中國人口本來就多,數量乘上去成交額就高了嘛
[ 本帖最后由 綠炎陽 于 2017-11-5 00:06 编辑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