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碧炎陽 于 2017-10-3 20:52 发表
還是一句老話,彩禮是個民俗,具體怎麼實施,每個人的吃相不一樣,跟月餅是民俗一樣,你可以吃成好的民俗,也可以吃成惡俗
彩禮如果是多少隨心,大家吃相都好看的話,我認為是好事
彩禮如果進入來回反覆談判的話
時下大部分人談彩禮都是用"阻止結婚"當談判籌碼的------如果有人反駁這點,聲稱自己不會阻止女兒出嫁,只是用溫柔敦厚的話語在談加碼,我認為是很虛偽的
無非就是一個語氣禮不禮貌的區別
粗獷一點的大媽會說"沒錢滾蛋"
禮貌一點的阿姨會講"哦你暫時不願意啊,沒關係,那您再回家,跟您父母商量一下,這邊阿姨也再商量一下,畢竟您知道的,阿姨也不容易....."
其實話的內容都一樣,就是---------錢沒到位,就先不嫁了
如果進入了一直討價還價的階段,如果有當事人意識參與,比較合理
如果沒有當事人意識,這裡要說不違法,我認為是說不圓的
======
女孩完全可以隨便報個帳戶,說這筆錢你打我遊戲戶口上,我就嫁你,或者說不用彩禮了,我直接嫁,
或者說彩禮直接給我吧,我不想報答我父母了,或者說我父母對我不好,我犯不著報答了
完全合情合理
======
聊著聊著我愈發明白我一開始說的甚麼意思了,彩禮其實只是做個樣子罷了
好來好去嘛,長輩,給個面子的問題
古代未嫁從父,父母掌握婚娶大權,這個民俗不用說也知道自然成立
男孩連女孩都不認識,自然只能跟未來丈人,丈母娘談判
放現在,只剩下一個象徵意義,拿一大堆彩禮去老丈人家:求求您,我很愛您女兒,請把女兒嫁給我吧
這說實在的,只是一句客套話,如果女兒本身是肯嫁的,老丈人其實說啥都白搭
反過來以往習俗有媳婦要跟婆婆請安之類的,或者跪下奉茶之類的,同理
輩份在這裡,給個面子貝
如果惹急了,不請安,不奉茶,同樣沒問題
您上面上文下理綜合起來我看到兩個意思
1. 嫁女的父母有天大的權利索要彩禮,然而男孩女孩可以一毛不給-----沒有實際意義
2. 如果彩禮得不到滿足,嫁女的父母有權利反對婚姻,然而男孩女孩可以照樣結合-----沒有實際意義
說穿了,您的這兩個權利都是無用權利,紙老虎,象徵意義,泥菩薩
這種權利硬要說是權利,語文上也說得通,這裡不反駁
我認為日常意義上的權利應該是硬權利,比如我買一盒包子,這包子完全是我的,我有砸了的權利,也有吃了的權利,也有放著的權利,你要吃,對不起,我認為你沒權利
您說那些都是軟權利......你要求吃我的包子,你有權利嗎?確實有啊,你有要求的權利,但這個意義不大,大部分人都不會給你吃
洋洋洒洒写了一堆,一半是无关的废话。
女方父母怎么要彩礼,要多少彩礼,这与彩礼直接归父母所有,是没有关系的。
不能说,你要五十万彩礼,这彩礼就是直接归父母所有,要一百万,就不是直接归父母所有。
至于当事人,只有女方的父母,与男方,都参与了。女孩本身不是当事人。结婚她是当事人,要彩礼,她不是当事人。
如果之前都谈好了,后来女孩对男方说,这个彩礼,我不想给我父母,你们男方把钱打另外一个账户,只要男方脑子没有贵恙,就不会同意。
还合情合理呢?是既不合情,也不合礼,更不合法,轻则是违反婚姻法,重则可以说是骗子。
我说的意思,你完全混成一团,还说我是和稀泥,明明是你缠杂不清。
1、嫁女,女方父母有权力索要彩礼,男方要是不给,那就是没走这个程序,没走这个程序,你拿来说什么事?咱们的前提就是有彩礼,你扯没给彩礼有什么用?就象我之前举的例子,我说馒头可以吃饱,你说馒头不能吃饱,我问为什么?你说,某人天天吃米饭,他也吃饱了,所以馒头可以吃饱是不对的。
2、彩礼得到不到满足,女方父母就不同意结婚,从法律上讲,女孩是可以嫁过去,但是你找找,在中国有几个这个案例?100个里面都未必有1个。
我说女方父母有要彩礼的权力就是你说的硬权力啊。女方父母因为彩礼谈不妥,难道不可以不同意结婚?就算万里挑一,你找到一个,与你私奔了,这不是说彩礼女方有支配权啊,是压根就没走彩礼这个程序。
如果说,女方父母这个权力是纸老虎,泥菩萨,那么所谓的女孩对彩礼有支配权,那是纸老鼠,烂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