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教育学讨论:学生为主体,客体是什么?, 人类认识的客体永远是客观存在的世界及人类自身
性别:未知-离线 yili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47
编号 409745
注册 2011-1-11


发表于 2016-4-15 08:45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教育学讨论:学生为主体,客体是什么?

教育学讨论:学生为主体,客体是什么?
https://www.douban.com/note/524221555/#!/i!/ckDefault
【前言】“教师为主导”这个说法,在斯大林极权时期是苏共中央文件规定,凯洛夫把这个观点编入教育学,50年代照搬到中国来。教师主导论凯洛夫解释说,教师的要求就是学生的法律。凯洛夫解释教师主导,曾经明确地说:“教师的每一句话对于学生来说都具有法律的性质”。也就是说,学生必须完全服从教师,学生只能做教师的驯服工具。
中国教育高层遵循这个观念,又加上德国第斯多惠“学生为主体”的美好愿望,以为这样就全面了。结果是长期以来教师居高临下,一直忙于主导和灌输着学生,应试教育愈演愈烈。应该是拨乱反正,正本清源的时候了。 
八十年代后期实验向导教学法,提倡教师为向导取代凯洛夫教师主导论,逐步各地教师借鉴推广趋向主流。1996年提出新型半工半读教育,2005赴西部开始科教扶贫活动,是主题教育思想扩大实验的继续。教育哲学、实验报告、网络讨论、会议交流,已发论文数十篇,实践探索研究文章散布网络论坛。文章汇集可见向导教育梗概,整理加工借鉴形成教育学理论,是教育改革当前十分迫切的任务。诚望有志于教育开拓有识之士,参与向导教育学的研究实验和推广。 
学校是孕育新社会推动社会进步的实验园地,教师为学生健康成长协同创造新社会提供向导服务,让学生在互助合作自主学习批判继承人类文明活动中,生动活泼地参与学校重要事务的民主管理科学决策,逐步实现现代社会公民“自理、自立、自治”的目标,成为建设民主法治实现社会文明进步幸福生活的未来主人。 

K12论坛讨论实录:

【秦】请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客体是什么?
【晓行】欢迎秦老师发起并参与讨论。
         晓行私下认为,如果“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那客体是否可以理解为是有助于学生学习成长的人之外的其它“学习资源”?
         不知作者和各位同仁怎样解答“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客体是什么?”
         欢迎大家参与秦老师发起的讨论。
【秦】什么是”客体“,我已经问了很久,始终没有人能准确地回答。
          您说:学习资源。
          "学习资源“为什么是客体? 教材和其他学习资源之间,是什么关系?
【濂水】探索和认识客观世界包括人类自身,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学校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得以普遍发展,通过学习和了解前人积累的科技文化知识,辅导青少年更快捷更全面地探索和认识客观世界(包括人类自身),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丰富和完善人类生存和发展环境服务。
        用马克思的话来说,探索和认识客观世界(包括人类自身),是为了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最终实现自身和全人类的解放(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束缚),而且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已。
        从上述观点考量,无论学校的正规教育,或者社会各种形式的非正规教育,任何学习者的学习和实践活动都是探索和认识客观世界包括人类自身的活动,这个活动的目的都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因此可以说,学习活动是特殊(批判继承简接经验为主)的探索和认识客观世界(包括人类自身)的活动,探索和认识的n对象(客体)是客观世界包括人类自身。http://sq.k12.com.cn/discuz/thread-52780-1-1.html
【秦】你说:因此可以说,学习活动是特殊(批判继承简接经验为主)的探索和认识客观世界(包括人类自身)的活动,探索和认识的对象是客观世界包括人类自身。
          学习是一种认识活动,认识的对象是客观世界(包括人自身)。客观世界指的是什么?
【濂水】所谓客观世界,指‘物质的、可以感知的世界”,是人的意识活动之外的一切物质运动的总和。从内容上看,它包括两个部分,即自然存在和人的社会存在。前者不依赖人的活动而独立存在,后者形成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中但又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二者的共同之处就在于,它们都是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存在,而非意识、观念的存在或集合体。自然存在和人的社会存在的统一构成了“外部世界”或“物质的世界”,即客观世界。
【秦】 提一个简单的问题:直观教学时,事物和知识,那个是认识的对象呢? 在我们的教育学中,都把事物作为教具,目的是认识知识。如果学习时,认识的对象也是客观世界,那么,知识当是工具,事物是认识的对象。
         我一直怀疑这个问题,因此才提出来。一直没有人能确切地回答我的问题。
【濂水】 人类在生产力发展初始阶段,文字还没有产生时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只能是生产和生活实践的感性认识和积累,原始状态的人类教育(学习)只能是青少年跟随有经验的中老年参加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直接探索、感知、模仿和言传身教。这里就包含了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认识客观世界的产物和需要也可以称做知识。而且,间接经验只有通过实践(试试看)检验和应用,才得以证实、修正、发展并且产生实践的意义。
        十分明显,有经验的中老年和没经验的青少年,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的这种传帮带的作用就是教育(学习),也就是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认识客观世界的目的按照马克思说就是为了改造客观世界,并且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才能够不断深入地认识客观世界。十分清楚,有经验的中老年(老师)和没经验的青少年(学生),都是认识客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的主体,他们相互之间本来是友好平等合作关系,只不过有经验的中老年是先生先知,没经验的青少年是后生后知,先生为后生理所当然地提供了榜样和向导服务而已。
        人类认识和改造的对象(客体),都只能是客观世界(包括人类自身)。人类积累的经验(知识),无不是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产物和工具。随着生产力发展渐次产生记录语言(经验)的文字,此后又产生了甲骨文、竹简、纸张、印刷朮,进而有了書籍、报纸杂志,有了教材、黑板、算盘、计算器、电脑、网络、多媒体等等。这许多层出不穷的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先进的东西,无不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包括人类自身)的产物和工具。
         但是,人类曾经漫长的暴力驱使下的人身依附关系的历史时期,掌握暴力机器的统治者视被驱使的劳动者为工具,统治者的强烈支配欲望和暴力強加的人身依附关系,这种人类的不平等不公正不自由的扭曲,误以为强者(主体)支配对象(客体)弱者,管理者(主体)支配对象(客体)被管理者,抛弃或者掩盖了人类本来在劳动生产中产生的互助、合作、友爱的人际正常关系。
        上世纪苏联斯大林暴力专制统治尤为惨烈,三十年代苏共中央文件规定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求把青少年培养成为党的驯服工具。凯洛夫解释教师主导论说:“教师的每一句话对于学生来说都具有法律的性质”。凯洛夫的教育学成为中国师范院校教材,教师主导论挤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虽然看风使舵修修补补仍然无法自圆其说,造成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指导思想的混乱。我们提倡"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向导"的现代教育指导思想,希望教师积极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向导服务,以求正本清源推动教育深化改革。
         比如地球仪,其中包含人类认识地球(客观世界之一)的丰富知识,事实上是一个立体的教科书,可以直观地帮助人们认识地球,了解许多关于地球的知识(间接经验)。我们把地球仪叫教(学工)具,人们学习(认识)的对象(客体),应该是地球(客观世界之一)而不是地球仪。


教育学讨论:学生是主体,什么是客体? 
http://bbs.cersp.com/dispbbs.asp?boardid=63&id=204971
浅谈中职专业课教学方法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NYHN201210017.htm 
http://wenku.baidu.com/view/14885ad3ce2f0066f5332290.html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2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1-2 19:51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0100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