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孔子父母野合考辨
性别:未知-离线 八番宣抚使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24
编号 109455
注册 2007-2-12


发表于 2016-3-14 20:4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孔子父母野合考辨

《史记.孔子世家》所载:“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丘生而叔梁纥死,葬於防山。防山在鲁东,由是孔子疑其父墓处,母讳之也。”《史记》列传和世家中记载秦汉以前多人,为何独有孔子一人注明是野合所生?把野合说成是古代的一种礼仪,为何今天儒家所传《三礼》中并无此“野合之礼”?难不成这“野合之礼”也是儒家的教外别传,只有孔氏一族独有的礼仪? 另外孔子之父与其母野合之时,司马迁在《史记》中并未交待其年龄和生卒,一千多年以后的唐代儒生司马贞如何断定孔子之父当时已年过六十四岁? 司马贞在《史记索隐》里说:“今此云野合者,盖谓梁纥老而征在少,非当壮室初笄之礼,故云野合,谓不合礼仪。”古代老夫少妻,三妻四妾是极为普遍的现象,既使我们承认唐朝人司马贞的说法,孔父当时年过六十才娶的孔子母亲。为何其他人的老夫少妻行为司马迁不称之为野合,独独给孔子父母扣个野合的罪名?老夫少妻违背儒家《三礼》吗?《三礼》中并无此说啊! 实际上把春秋时期的男女野合解释为一种老夫少妻的失礼之婚不过是后世儒家惊惶失措的一种掩饰,唯恐圣人父母的野合玷污了后来儒家圣教的名声。证据就是儒家所传《三礼》中并无老夫少妻违礼属于野合之说。事实是老夫少妻根本就不违反儒家的礼。今天儒生在看待这个问题上与唐代儒生是同样心思。因人立说,虚伪而矣。

现在还有儒生绝不承认孔子曾求教于老子,胡说什么司马迁和庄子的记载是伪史。 民国初年山东曲阜上演话剧《子见南子》就引起了孔子后裔和儒生来打砸戏台,他们也坚称孔子从未与南子见面,认为司马迁杜撰“子见南子”的史料,认为话剧上演《子见南子》是故意玷污圣人。 至于孔子曾求教于老子,古代儒生尚不敢否认。因为儒家所传《礼记》里也有孔子自述曾求教于老子的的记载。今天儒生不学无术,连自家所传的《礼记》都没有认真看过。只知道无限拔高孔子,否认孔子曾求教于老子,反去诬陷司马迁和庄子,说司马迁和庄子杜撰了这段史料。孔子的野合所生,虽然不敢百分之百肯定就是野外交合所生之意,但孔子是当时的非婚生子这点是绝无疑问的。钱穆也不敢否认。这是因为周代的婚姻有一套严格的礼仪和程序,需要完成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这六礼。缺乏这一整套礼仪和程序的两性关系是不被承认为婚姻的,尤其贵族婚姻更是如此。钱穆对此不可能不知。又《周官书.媒氏》中有“令男子三十而娶,女子二十而嫁。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若无故不用令者,罚之。”这里所讲正是西周的婚姻与两性关系形态,当时是不禁止男女私奔和婚外性行为的。 当然已婚的男女一般不能参加这种中春之会,未婚者则不仅不禁,反而必须参加这种性派对,否则要受处罚。那时可没有“聚众淫乱罪”的,为了扩大人口数量,国家以此来鼓励生育。三月的上巳女儿节,就和这有着莫大的关系。这点,我们看看现在一些少数民族的风俗就可以想见一二了。《汉书.地理志》讲到燕国风俗“宾客相过,以妇侍宿。”又讲到齐国风俗,“长女不嫁,名为巫儿,为家主祠,嫁者不利其家。”这都是讲战国以前燕齐一带的性开放程度,婚外性关系和非婚生子极为普遍,到西汉以后还有这种遗风存在。如《太平寰宇记·南仪州》云:“每月中旬,年少女儿吹笛,相召明月下,以相调弄号,日夜以为娱,二更后期耦两两相携,随母相合,至曙方散。”雍正《续台湾府志》卷十四云:“男女于山间弹口琴,歌唱相和,意投则野合”。《炎徼纪闻》卷四云:“踏歌而偶奔者,入宫岗,插柳避人”。《苗疆闻见录》云:“男女婚娶不须媒妁,女年及笄,行歌于野,遇有年幼男子,互相唱和,彼此心悦则先行野合”。古代人口少,建筑物少,交通更不发达,加之伦理意识还处于启蒙状态,男女性事哪有我们现在这么讲究?甚至多是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基本是互相看对眼了就上了。就比如夏启的父亲大禹和他的妈妈涂山之女,“禹劳献功,降有下方。焉得彼涂山之女,而通于台桑”。就在“台桑”这个地方得成好事,怀上了启。“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静女在城角边等我干嘛来了?再看一首《诗经》上的句子:“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思我,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你看,连“且”——且的原义就是男性外生殖器——都出来了!《左传》中对当时这种婚外性关系也有颇多记载。又《商君书》与儒家《白虎通义》中说“古人知母而不知父。”《吕氏春秋》所说:“昔太古常无君矣,其民聚生群处,知母不知父,无亲戚兄弟夫妇男女之别,无上下长幼之道”,《列子·汤问》里也有“男女杂游,不媒不聘”。意思是说当时的男人和女人,根本不需要履行什么结婚仪式,反正发育成熟了就开始交配吧。这却是更早以前群婚制时代的情形了。后世儒家受礼教束缚,对中国较早以前的这些两性关系形态是一概避而不谈,甚至加以完全否认。孔子为父母野合所生,在春秋时本极为正常之事,后世儒生和今天腐儒看到后却良心不安,大惊失色了,千方百计要给这种野合作另外一番解释。 至于钱穆延续唐代儒生的解释不过是婉转的承认孔子父母的两性关系不被当时人认为是合法婚姻,那么与孔子为父母野合的非婚生子又有何异?钱穆并不敢否认孔子是春秋时的非婚生子。 今天因为《史记》记载孔子系野合所生,而一定要把野合说成是春秋时的一种合法婚姻关系就太无聊了。

今天我们说孔子为父母野合所生,哪怕是野外交合所生,也丝毫不影响孔子后来的伟大。同时也不影响孔子父母的形象,因为当时两性关系就是如此,孔子父母的行为在当时是正常、普遍的。孔子的母亲并未正式嫁入孔家,并未与孔氏家族及孔子的兄长生活在一起,也没有带孔子去给其父上过坟,这是孔子成年后不知道其父埋葬在什么地方的原因。 如果孔子父母不是野合,而是正式嫁入孔家的婚姻,孔子断不可能不知道其父埋在何处。这些道理一琢磨就可以明白的,又有何疑义? 总之孔子为父母野合所生,这里的“野合”可以理解为野外交合,也可以理解为婚外性关系,但绝不可以把野合解释为古代的一种正式合法婚姻关系,如此则司马迁没有必要专门说明孔子是父母野合所生,孔子也断不可能不知道其父埋在何处。史记原文用“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而没有用“纥与妻颜氏野合而生孔子”已经很清楚的说明纥与颜氏当时不是夫妻关系!在《史记》的原文中除证实孔纥与颜氏女的野合关系外,没有关于他们存在婚姻关系的任何记载。所有关于孔纥与颜氏婚姻的描述,都是后世儒生根据常规的婚制所想象或杜撰出来的。为维护圣人的高大形象,汉以后儒者如晋之王肃,多伪造故事欲弥合之,曰:"叔梁纥娶鲁之施氏,生九女,无子。有一妾,生男曰孟皮,病足,为废人。乃求婚于颜氏。颜氏姬姓,与孔氏家同在陬邑尼丘山麓,相距近,素相知。颜氏季女名征在,许配叔梁纥,生孔子。"这段故事于古无稽,完全是王肃所臆造的。清代著名的经学大家崔述在《史记志疑》中指出:“《史记》记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邱,得孔子。《索隐》谓梁纥老而征在少,非当比室初笄之礼也,故云野合。此说谬甚。老夫得其女妻,从未闻谓之野合。”其说颇有见地,一针见血道出了历史真相。唐玄奘《大唐西域记.乌仗那国》:“ 释种惊寤,因即谢曰羇旅羸人,何见亲附?遂款殷勤,凌逼野合。”《新五代史.朱友文传》:“庶人友珪者,太祖初镇宣武,略地宋亳间,与逆旅妇人野合而生也。”此处野合都是指婚外性关系。后世儒家越描越黑,为了说明孔子父母的野合是当时正式的婚姻关系,杜撰出颜氏女是孔子父亲孔纥纳的第二个妾。实际上纳妾在古代同样不被视为正式的婚姻关系。


[ 本帖最后由 八番宣抚使 于 2016-3-19 00:00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阿巽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功绩 107
帖子 9706
编号 47733
注册 2005-9-3
来自 善化
家族 慕容世家


发表于 2016-3-14 21:1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叔梁纥老爷子六十多岁了还寒冬腊月打野战,身体真好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八番宣抚使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24
编号 109455
注册 2007-2-12


发表于 2016-3-14 21:24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孔子的生日谁敢保证今天的推测是准确无误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八番宣抚使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24
编号 109455
注册 2007-2-12


发表于 2016-3-14 21:2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叔梁纥老爷子与其母野合时究竟多少岁,司马迁在《史记》中并未交待其年龄和生卒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miaomiao11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2
编号 321620
注册 2009-5-9


发表于 2016-3-19 16:5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孔子研究既不要神化,也不要无语化啊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sos2290

节度留后虎豹骑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游戏人生区)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5
功绩 431
帖子 27575
编号 79054
注册 2006-8-13
家族 大忽悠公会


发表于 2016-3-20 12:4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我想起了研究曹雪芹有多少头发了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1-26 15:03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1096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