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光明网:解密明朝的巢湖水师
性别:未知-离线 八番宣抚使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24
编号 109455
注册 2007-2-12


发表于 2015-5-17 21:0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光明网:解密明朝的巢湖水师

http://news.gmw.cn/newspaper/2013-11/08/content_2393744.htm

      在巢湖姥山岛的渡口边,一圈乱石突出水面,如果不留心,游客们很难注意到这是一处有着600多年的历史古迹,是元朝末年叱咤风云的巢湖水师的见证物。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们和合肥电视台专题片《巢湖行》总编导汤传福聊起了元末明初的那支水师。

    《最合肥》:

    巢湖似乎历来就是出水师的地方,八百里的浩瀚水面为水师的兴起提供了天然条件。对此,汤老师拍《巢湖行》时感触很深吧。

    汤传福:

    可以这样说,明朝的巢湖水师兴起于乱世之中。

    元朝末年,各地起义风起云涌,元朝统治大厦将倾。身居一个大动乱时代,居巢人俞廷玉父子并廖永安弟兄,为保护乡里聚兵巢湖,在姥山岛修船塘,训练水师。

    这支最初只为保卫家园的水军逐渐发展壮大,成为一支群雄瞩目的水上劲旅。当时,最有实力的除了元军之外,还有陈友谅、张士诚等人领导的起义大军,参加红巾军的朱元璋是后起之秀,崛起于江淮之间。几支力量在长江中下游流域展开了拉锯战,谁能最后胜出,巢湖水师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俞氏父子、廖家兄弟是归附朝廷还是倒向义军,直接影响到未来数百年的历史。

    而说起来,俞氏父子并非汉人,他们的真实身份在当时也许并不是秘密,但漫长的历史让后人对他们的身世来历所知寥寥,
    原来俞氏父子是蒙古宰相的后裔,根据谐音改成俞氏。

    俞廷玉本名秀一,姓玉里伯牙吾氏,父亲为东路蒙古军万户府元帅,知枢密院事。元顺帝为铲除异己,大兴宗党之狱,俞廷玉携家人避祸安徽寿县,后又迁居巢县,易族更名,以俞为姓。待江淮兵起,俞廷玉与其部属接寨联军,又与廖氏兄弟联络以御兵寇。八百里巢湖成为他们的训练场,姥山岛的南岸、北岸,避风的船塘至今尚存。

    《最合肥》:

    有专家甚至说,没有那支巢湖水师,明朝的建立至少要推迟相当长一段时间。

    汤传福:

    这样说有一定道理,这支水师的确为朱元璋立下了汗马功劳。

    1355年,这一年是朱元璋命运的拐点。红巾军首领郭子兴病死,朱元璋统领义军。大军驻扎和县,朱元璋决定渡江谋取南京,建立稳固的根据地,而攻取南京必经采石,欲渡长江,却困于水师舟船不济。

    朱元璋起义以后,它主要的部队是陆军和马军,水师几乎没有。

    没有水师,如何挥师南下。正在朱元璋焦灼不安之际,俞氏父子和廖永安、廖永忠兄弟致书朱元璋,俞通海三次到和县,表示归附的诚意。

    可以想像朱元璋听到之后的狂喜,立即讲“天助我也”,发出这样的感叹,并且亲自带着几个大将到巢湖(据说是姥山),跟巢湖水师的领袖们进行会商,就是两个部队会和,合作组成一个联军。

    自俞氏父子廖氏兄弟归附之后,朱元璋实力大增,一夜之间拥有一千多艘大小战舰。元军听说巢湖水师和朱元璋合作,胆战心惊,立即派出部队,但被打得大败而逃,一直追到长江里面去了,在那里发生了一次决战,巢湖水师一举取胜,所以元军残败的水师部队退回芜湖,这样朱元璋的部队坐着巢湖水师的战船浩浩荡荡进发采石。

    随后,俞通海率部攻克采石矶,向南京进发,很快拿下南京,朱元璋改南京为应天府,自称吴王。但是,他面临两大敌人,东边的张士诚和西边的陈友谅,一个在太湖一个在鄱阳湖。

    巢湖水师和鄱阳湖水师、太湖水师分头决战,都把他们战败,最后统一南方,建立了明朝的根基。

    《最合肥》:

    合肥人知道淮军的多,知道北洋水师的人多,但对明朝的巢湖水师知道的可能并不多。

    汤传福:

    巢湖水师在明朝建立的时候,立下了赫赫战功,水师这支力量特别彪悍,从巢湖到安庆到金陵,打到滁州,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现在看来在巢湖训练的水师,素质非常好,作战有序,士气高昂,是朱元璋非常看重的一只水上力量。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可惜的是俞廷玉在攻取安庆时阵亡,功勋卓著的长子俞通海多次受伤,在围姑苏之战中,不幸中箭身亡。俞通海死后安葬于南京城内雨花台。其女被朱元璋收为义女,封金花公主,招盐商周大山为驸马,赐姓俞。二人婚后迁居巢县烔炀镇,今烔炀镇大、小俞村,俞峁村的村民均为其后裔。

    如果放宽历史视野,巢湖历来就是一个出水师的地方,早在三国时期,中国第一个水师大都督周瑜,就曾在巢湖水域练军。历代水军将领层出不穷。

    水浒上的七个水师统领,有四个在这,混江龙李俊就是合肥人,所以俞氏父子就有一种承上启下的关系。

    俞氏父子、廖氏兄弟所领导的巢湖水师,在巢湖流域产生了尚武的文化观念,崇尚军武成为这一区域男人共同的文化价值观。

    对明代的男人们,对清代的男人们,到当代的男人们,巢湖流域的男人们都有着重大影响,淮军这些将领们肯定受这种文化影响熏陶和哺育。

    巢湖水师为明朝的奠立立下汗马功劳,五百年后,清朝内忧外患,在巢湖流域再次兴起一支部队,那就是后来成了清朝国防军的淮军,其中的北洋水师曾经号称亚洲第一,可惜也在当时内忧外患的情境中,最终抱憾黄海。


以上内容来自:合肥晚报[责任编辑:yf001]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雪绛霜玄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3
帖子 324
编号 512263
注册 2015-3-24
来自 金星


发表于 2015-5-17 21:28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不错,路过,围观,看看。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八番宣抚使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24
编号 109455
注册 2007-2-12


发表于 2015-5-17 22:5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夏四月,常遇春来归。五月,太祖谋渡江,无舟。会巢湖帅廖永安、俞通海以水军千艘来附,太祖大喜,往抚其众。而元中丞蛮子海牙扼铜城闸、马场河诸隘,巢湖舟师不得出。忽大雨,太祖喜曰:“天助我也!”遂乘水涨,从小港纵舟还。因击海牙于峪溪口,大败之,遂定计渡江。诸将请直趋集庆。太祖曰:“取集庆必自采石始。采石重镇,守必固,牛渚前临大江,彼难为备,可必克也。”六月乙卯,乘风引帆,直达牛渚。                             

                                                    ——明史·本纪第一

   

    赵普胜者,故骁将,号“双刀赵”。初与俞通海等屯巢湖,同归太祖,叛去归寿辉。至是为友谅守安庆,数引兵争池州、太平,往来掠境上。太祖患之,啖普胜客,使潜入友谅军间普胜。普胜不之觉,见友谅使者辄诉功,悻悻有德色。友谅衔之,疑其贰于己,以会师为名,自江州猝至。普胜以烧羊逆于雁汉。甫登舟,友谅即杀普胜,并其军。                       

                                        ——明史·列传第十一·陈友谅传

   

    太祖得巢湖水师,善长力赞渡江。既拔采石,趋太平。

                                        ——明史·列传第十五·李善长传

   

    廖永忠,巢人,楚国公永安弟也。从永安迎太祖于巢湖,年最少。太祖曰:“汝亦欲富贵乎?”永忠曰:“获事明主,扫除寇乱,垂名竹帛,是所愿耳。”太祖嘉焉。副永安将水军渡江,拔采石、太平,擒陈野先,破蛮子海牙及陈兆先,定集庆,克镇江、常州、池州,讨江阴海寇,皆有功。知

永安永安陷于吴,以永忠袭兄职,为枢密佥院,总其军。攻赵普胜栅江营,复池州。陈友谅犯龙江,大呼突阵,诸军从其后,大败之。从伐友谅,至安庆,破其水寨,遂克安庆。从攻江州,州城临江,守备甚固。永忠度城高下,造桥于船尾,名曰天桥,以船乘风倒行,桥傅于城,遂克之。进中书省右丞。知

从下从下南昌,援安丰,战鄱阳湖,决围殊死战。敌将张定边直犯太祖舟,常遇春射走之。永忠乘飞舸追且射,定边被百余矢,汉卒多死伤。明日,复与俞通海等以七舟载苇荻,乘风纵火,焚敌楼船数百。又以六舟深入搏战,复旋绕而出,敌惊为神。又邀击之泾江口,友谅死。从征陈理,分兵栅四门,于江中连舟为长寨,绝其出入,理降。还京,太祖以漆牌书“功超群将,智迈雄师”八字赐之,悬于门。已,从徐达取淮东,张士诚遣舟师薄海安,太祖令永忠还兵水寨御之,达遂克淮东诸郡。从伐士诚,取德清,进克平江,拜中书平章政事。主

寻充寻充征南副将军,帅舟师自海道会汤和,讨降方国珍,进克福州。洪武元年兼同知詹事院事。略定闽中诸郡,至延平,破执陈友定。寻拜征南将军,以硃亮祖为副,由海道取广东。永忠先发书谕元左丞何真,晓譬利害。真即奉表请降。至东莞,真帅官属出迎。至广州,降卢左丞。擒海寇邵宗愚,数其残暴斩之。广人大悦。驰谕九真、日南、硃崖、儋耳三十余城,皆纳印请吏。进取广西,至梧州,降元达鲁花赤拜住,浔、柳诸路皆下。遣亮祖会杨璟收未下州郡。永忠引兵克南宁,降象州。两广悉平。永忠善抚绥,民怀其惠,为之立祠。明年九月还京师,帝命太子帅百官迎劳于龙江。入见,仍命太子送还第。复出,抚定泉、漳。三年从大将军徐达北征,克察罕脑儿。还,封德庆侯,食禄一千五百石,予世券。知

明年明年,以征西副将军从汤和帅舟师伐蜀。和驻大溪口,永忠先发。及旧夔府,破守将邹兴等兵。进至瞿塘关,山峻水急,蜀人设铁锁桥,横据关口,舟不得进。永忠密遣数百人持糗粮水筒,舁小舟逾山渡关,出其上流。蜀山多草木,令将士皆衣青蓑衣,鱼贯走崖石间。度已至,帅精锐出墨叶渡,夜五鼓,分两军攻其水陆寨。水军皆以铁裹船头,置火器而前。黎明,蜀人始觉,尽锐来拒。永忠已破其陆寨,会将士舁舟出江者,一时并发,上下夹攻,大破之,邹兴死。遂焚三桥,断横江铁索,擒同佥蒋达等八十余人。飞天张、铁头张等皆遁去,遂入夔府。明日,和始至,乃与和分道进,期会于重庆。永忠帅舟师直捣重庆,次铜锣峡。蜀主明升请降,永忠以和未至辞。俟和至,乃受降,承制抚慰。下令禁侵掠。卒取民七茄,立斩之。慰安戴寿、向大享等家,令其子弟持书往成都招谕。寿等已为傅友德所败,及得书,遂降。蜀地悉平。帝制《平蜀文》旌其功,有“傅一廖二”之语,褒赉甚厚。明年北征,至和林。六年督舟师出海捕倭,寻还京。知

初,初,韩林儿在滁州,太祖遣永忠迎归应天,至瓜步覆其舟死,帝以咎永忠。及大封功臣,谕诸将曰:“永忠战鄱阳时,忘躯拒敌,可谓奇男子。然使所善儒生窥朕意,徼封爵,故止封侯而不公。”及杨宪为相,永忠与相比。宪诛,永忠以功大得免。八年三月坐僭用龙凤诸不法事,赐死,年五十三。知

子权子权,十三年嗣侯,从傅友德征云南,守毕节及泸州,召还。十七年卒。子镛不得嗣,以嫡子为散骑舍人,累官都督。建文时与议兵事,宿卫殿廷。与弟铭皆尝受学于方孝孺。孝孺死,镛、铭收其遗骸,葬到处宝门外山上。甫毕,亦见收,论死。弟钺及从父指挥佥事升俱戍边。知

初,初,廖永忠等之归太祖也,赵庸兄弟亦俱降,后亦有过不得封公,与永忠类。古

庸,(赵)庸,庐州人,与兄仲中聚众结水寨,屯巢湖,归太祖。仲中累功为行枢密院佥事,守安庆。陈友谅陷安庆,仲中弃城走还龙江,法当诛。常遇春请原之。太祖不许,曰:“法不行,无以惩后。”遂诛仲中,而以其官授庸。从复安庆,徇江西诸路,进参知政事。从战康郎山,与俞通海、廖永忠等以六舟深入败敌。平武昌,克庐州,援安丰,皆有功。大军取淮东,庸与华高帅舟师克海安、泰州,进国平江。吴平,擢中书左丞。从大将军取山东。洪武元年命兼太子副詹事。河南平,命庸留守。复分兵渡河,徇下河北州县,进克河间,守之。寻移守保定,并收未复山寨。又从大军克太原,下关。陕。从常遇春北追元帝。师还,遇春卒,命庸为副将军,同李文忠攻庆阳。行至太原,元兵攻大同急,文忠与庸谋,以便宜援大同,再败元兵于马邑,擒其将脱列伯。论功,赏赉亚于大将军。三年复从文忠北伐,出野狐岭,克应昌。师还,论功最,以在应昌私纳奴婢,不得封公,封南雄侯,食禄一千五百石,予世券。已,从伐蜀,中途还。古

十四十四年,闽、粤盗起,命庸讨之。逾年悉平诸盗及阳山、归善叛蛮,戮其魁,散遣余众,民得复业。奏籍蜒户万人为水军。又平广东盗号铲平王者,获贼党万七千八百余人,斩首八千八百余级,降其民万三千余户。还,赐彩币、上尊、良马。其冬出理山西军务,巡抚北边。二十年,以左参将从傅友德讨纳哈出。二十三年,以左副将军从燕王出古北口,降乃儿不花。还,坐胡惟庸党死。爵除。斋

                                        ——明史·列传第十七·廖永忠传



    华高,和州人。与俞通海等以巢湖水师来附。从克太平,授总管。从破采石、方山兵。下集庆、镇江,迁秦淮翼元帅。与邓愈徇广德。守将严兵城下,高以数骑挑战,元兵坚壁不动。高冲击大破之,遂取其城,得兵万人,粮数千斛。从平常州,进佥行枢密院事。副俞通海击破赵普胜栅江营。再败陈友谅。援长兴,克武昌。授湖广行省左丞。帅舟师从克淮东,收浙西。进行省平章政事。洪武三年封广德侯,岁禄六百石。古

高性高性怯,且无子,请得宿卫。有所征讨,辄称疾不行。令练水师,复以不习辞。帝以故旧优容之。时诸勋臣多出行边,惟高不遣。最后缮广东边海城堡,高请行。帝曰:“卿复自力,甚善。”四年四月事竣。至琼州卒。初,有言高殖利者,故岁禄独薄。至是贫不能葬。帝怜之,命补支禄三百石。以无子,纳诰券墓中。赠巢国公,谥武庄。授从子岳指挥佥事。          ——明史·列传第十八·华高传



   廖永安,字彦敬。德庆侯永忠兄也。太祖初起,永安兄弟偕俞通海等以舟师自巢湖来归。太祖亲往收其军,遂以舟师攻元中丞蛮子海牙于马场河。元人驾楼船,不利进退,而永安辈操舟若飞,再战,再破元兵,始定渡江策。顷之,发江口。永安举帆,请所向,命直指牛渚。西北风方骤,顷刻达岸。太祖急挥甲士鼓勇以登,采石镇兵皆溃,遂乘胜取太平。授管军总管。以舟师破海牙水栅,擒陈兆先,入集庆。擢建康翼统军元帅。以舟师从取镇江,克常州,擢同佥江南行枢密院事。又以舟师同常遇春自铜陵趋池州。合攻,破其北门,执徐寿辉守将,遂克池州。偕俞通海拔江阴之石牌戍,降张士诚守将栾瑞。擢同知枢密院事。又以舟师破士诚兵于常熟之福山港。再破之通州之狼山,获其战舰以归。遂从徐达复宜兴,乘胜深入太湖。遇吴将吕珍,与战。后军不继,舟胶浅,被执。主

永安永安长水战,所至辄有功。士诚爱其才勇,欲降之,不可,为所囚。太祖壮永安不屈,遥授行省平章政事,封楚国公。永安被囚凡八年,竟死于吴。吴平,丧还,太祖迎祭于郊。斋

洪武洪武六年,帝念天下大定,诸功臣如永安及俞通海、张德胜、耿再成、胡大海、赵德胜、桑世杰皆已前没,犹未有谥号,乃下礼部定议。议曰:“有元失驭,四海糜沸。英杰之士,或起义旅,或保一方,泯泯棼棼,莫知所属。真人奋兴,不期自至,龙行而云,虎啸而凤。若楚国公臣永安等,皆熊罴之士、膂力之才,非陷坚没阵,即罹变捐躯,义与忠俱,名耀天壤。陛下混一天下,追维旧劳,爵禄及子孙,烝尝著祀典。易名定谥,于礼为宜。臣谨按谥法:以赴敌逢难,谥臣永安武闵;杀身克戎,谥臣通海忠烈;奉上致果,谥臣张德胜忠毅;胜敌致强,谥臣大海武庄;辟土斥境,武而不遂,谥臣再成武壮;折冲御侮,壮而有力,谥臣赵德胜武桓。臣世杰,业封永义侯,与汉世祖封寇恂、景丹相类,当即以为谥。”诏曰:“可。”九年皆加赠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光禄大夫、柱国。已,又改封永安郧国公。无子,授其从子升为指挥佥事。古    ——明史·列传第二十一·廖永安传



    俞通海,字碧泉。其先濠人也,父廷玉徙巢。子三人,通海、通源、渊。元末,盗起汝、颍。廷玉父子与赵普胜、廖永安等结寨巢湖,有水军千艘。数为庐州左君弼所窘,遣通海间道归太祖。太祖方驻师和阳,谋渡江,无舟楫。通海至,大喜曰:“天赞我也!”亲往抚其军。而赵普胜叛去。元兵以楼船扼马场河等口。濒湖惟一港可通,亦久涸。会天大雨,水深丈余,乃引舟出江,至和阳。通海为人沉毅,治军严而有恩,士乐为用。巢湖诸将皆长于水战,而通海为最。从破海牙诸水寨,授万户。从渡江,克采石,取太平,徇下诸属县。海牙复以战舰截采石,而陈兆先合淮兵二十万屯方山,相犄角。通海与廖永安等击之,大败其众,海牙遁。进破兆先,取集庆路。从汤和拔镇江,迁秦淮翼元帅。偕诸将取丹阳、金坛、常州。迁行枢密院判官。从克宁国,下水阳,因以舟师略太湖,降张士诚守将于马迹山,舣舟胥口。吕珍兵暴至,诸将欲退。通海曰:“不可,彼众我寡,退则情见。不如击之。”乃身先疾斗,矢下如雨,中右目,不能战。命帐下士被己甲督战。敌以为通海也,不敢逼,徐解去。由是一目遂眇。已,偕永安等克石牌戍,夺马驮沙而还。斋

普胜普胜既叛归友谅,陷池州,遣别将守,而自据枞阳水寨。太祖方征浙东,以枞阳为忧。通海往攻,大破之。普胜陆走,尽获其舟,遂复池州。迁佥枢密院事。陈友谅犯龙湾,偕诸将击走之,追焚其舟于慈湖,擒七帅,逐北至采石。功最,进枢密院同知。从攻友谅,下铜陵,克九江,掠蕲、黄。从徐达击叛将祝宗、康泰,复南昌。从援安丰,败士诚兵。还攻庐州。主

友谅友谅大举围南昌。从太祖击之。遇于康郎山,舟小不能仰攻,力战几不支。通海乘风纵火焚其舟二十余,敌少挫。太祖舟胶,友谅骁将张定边直前,犯太祖舟。常遇春射中定边,通海飞舸来援,舟骤进水涌,太祖舟得脱。而通海舟复为敌巨舰所压,兵皆以头抵舰,兜鍪尽裂,仅免。明日复战,偕廖永忠等以七舟置火药,焚敌舟数百。逾二日,复以六舟深入。敌连大舰力拒。太祖登舵楼望,久之无所见,意已没。有顷,六舟绕敌舰出,飘飖若游龙。军士欢噪,勇气百倍,战益力。友谅兵大败。师次左蠡,通海进曰:“湖有浅,舟难回旋。莫若入江,据敌上流。彼舟入,即成擒矣。”遂移师出湖,水陆结栅。友谅不敢出。居湖中一月,食尽,引兵突走,竟败死。是役也,通海功最多。师还,赐良田金帛。知

明年明年从平武昌。拜中书省平章政事。总兵略刘家港,进逼通州,败士诚兵,擒其将硃琼、陈胜。进摄江淮行中书省事,镇庐州。从徐达平安丰。又从克湖州,略太仓。秋毫不犯,民大悦。围平江,战灭渡桥。捣桃花坞,中流矢,创甚,归金陵。太祖幸其第,问曰:“平章知予来问疾乎?”通海不能语。太祖挥涕而出。翼日卒,年三十八。太祖临哭甚哀,从官卫士皆感涕。追封豫国公,侑享太庙,肖像功臣庙。洪武三年,改封虢国公,谥忠烈。斋

通海通海父廷玉官佥枢密院事,先卒,追封河间郡公。通海无子,弟通源嗣其官。主

通源通源,字百川。从大将军征中原,偕副将军冯胜等会兵太原,定河中。渡河,克鹿台,取凤翔、巩昌、泾州,守开城。会张良臣据庆阳再叛,大将军命诸将分兵蹙之。通源自临洮疾趋至泾,略其西,顾时略其北,傅友德略其东,陈德略其南。大将军逼城下,良臣援绝粮尽,败死。遂克庆阳。征定西,克兴元,皆先登。洪武三年封南安侯,岁禄千五百石,予世券。四年从廖永忠伐蜀,又从徐达出塞,抚甘肃,有功。徙江南豪民十四万田凤阳。又攻云南,征广南蛮,俘斩数万。二十二年诏还乡,赐钞五万,置第于巢。未行,卒。子祖,病不能嗣。逾年,追论胡党,以通源死,不问,爵除。主

渊以渊以父兄故,充参侍舍人。从征,积功授都督佥事。通源既坐党,太祖念廷玉、通海功,二十五年封渊越巂侯,岁禄二千五百石,予世券。帅师讨建昌叛贼,城越巂。明年坐累失侯,遣还里。建文元年召复爵。随大军征燕,战没于白沟河。次子靖嗣官。主                        ——明史·列传第二十一·俞通海传



张德张德胜,字仁辅,合肥人。才略雄迈。与俞通海等以舟师自巢来归。从渡江,克采石、太平。陈埜先来攻,与汤和等破擒之。授太平兴国翼总管。破蛮子海牙水寨,擒陈兆先。下集庆,克镇江,授秦淮翼元帅。取常州,擢枢密院判。克宁国,收长枪兵。下太湖,略马迹山。攻宜兴,取马驮沙及石牌寨。进佥枢密院事。赵普胜陷池州,德胜往援,弗及,还,从徐达拔宜兴。普胜复掠青阳、石埭。德胜与战栅江口,破走之。已,复同通海击败其众,遂复池州。引兵自无为趋浮山,走普胜将胡总管,追,败之青山,逐北至潜山。陈友谅将郭泰逆战沙河,破斩之,遂克潜山。友谅犯龙江,德胜总舟师迎战,杀伤相当。德胜大呼,麾诸将奋击。友谅军披靡,遂大败。与诸将追及之慈湖,纵火焚其舟。至采石,大战,没于阵。追封蔡国公,谥忠毅,肖像功臣庙,侑享太庙。子宣幼。养子兴祖嗣职。斋

兴祖兴祖,巢人。本汪姓。既嗣职,从破安庆,克江州,拔蕲、黄,取南昌。从援安丰,大败张士诚兵。鄱阳之战,与廖永忠等以六舟深入。又邀击友谅于泾江口。功最,擢湖广行省参政。从平武昌,遂克庐州,略地至通州而还。进大都督府佥事。从徐达取淮东,下浙西。进同知大都督府事。大军北征,别将卫军由徐州克沂、青、东平,乘胜至东阿,降元参政陈璧及所部五万余人。孔子五十六世孙衍圣公希学帅曲阜知县希举、邹县主簿孟思谅等迎谒于军门,兴祖礼之。兗东州县闻风皆下,遂取济宁、济南。古

洪武洪武元年,以都督兼右率府使,从攻乐安,克汴梁、河、洛,还守济宁。与大将军会师德州,帅舟师并河进,遂克元都。徇下永平,西取大同,将三卫卒守之。再败元兵,斩获无算。时德胜子宣已长,命为宣武卫指挥同知。而兴祖复姓为汪。三年进克武、朔二州,获元知院马广等。帅兵至大同北口,大败元兵,获扩廓弟金刚奴等四百余人。未几,命为晋王武傅,兼山西行都督府佥事。四年从前将军傅友德合兵伐蜀,克阶、文,乘胜至五里关,中飞石死。蜀平,诏都督兴祖殁于王事,优赏其子,追封东胜侯,予世券。知

兴祖兴祖子幼,命与宣同居。以疾卒,爵除。

                                     ——明史·列传第二十一·张德胜传

   

    桑世杰,无为人。亦自巢湖来归。赵普胜有异志,世杰发其谋,普胜逸去。从渡江,以舟师破元水军。授秦淮翼元帅。下镇江,徇金坛、丹阳,攻宁国长枪诸军,克水阳,平常州。判行枢密院事。略地江阴、宜兴。斋

初,初,石牌民硃定,贩盐无赖,与富民赵氏有隙,遂告变,灭赵氏,授江阴判官。寻复为盗,元遣兵捕之。定闻张士诚据高邮,乃导士诚由通州渡江,遂陷平江。以定为参政,而遣元帅栾瑞戍石牌。及大兵既取江阴,瑞尚据石牌,导舟师往来。太祖命永安及世杰击之,世杰力战死,瑞亦降。张氏窥江路绝。太祖念其功,赠安远大将军、轻车都尉、永义侯,侑享太庙。主

子敬子敬以父死事,累官都督府佥事。洪武二十三年,封徽先伯,岁禄千七百石,予世券。明年同徐辉祖等防边,寻令屯军平阳,坐蓝玉党死。古

                                      ——明史·列传第二十一·桑世杰传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住持方丈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西将军
功绩 22
帖子 2232
编号 472893
注册 2012-11-29


发表于 2015-5-17 23:5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看看,围观,路过,不错。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2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12-5 03:05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3384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