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会员
|
搜索
|
统计
|
帮助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炎黄春秋
» 巢湖市烔炀镇西 明代移民大俞村
兴唐传·瓦岗山异闻录(20150519版)发布
(2015-5-19)
论坛营运现状公告
(2014-8-10)
三国志12pk版下载
(2013-4-20)
《精忠报国岳飞传》制作组对外开放
(2013-1-16)
岳飞传解密剧本发布
(2011-4-12)
招募各版斑竹和网站管理技术人员
(2006-4-19)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打印
|
推荐
|
订阅
|
收藏
|
开通个人空间
|
加入资讯
标题: 巢湖市烔炀镇西 明代移民大俞村, 明朝开国功臣俞通海家族揭密
八番宣抚使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24
编号
109455
注册
2007-2-12
#1
发表于 2015-5-17 20:54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巢湖市烔炀镇西 明代移民大俞村
http://szb.ch365.com.cn/dsck/html/2015-02/04/content_934632.htm
□李定元
巢湖市烔炀镇西,炀河岸畔,有大俞村、小俞村。说是两个村庄,但相互毗连,实为一个村庄,总共二百多户,七百多人口。而大俞村不大,不到百户人家,三百多人口。小俞村不小,一百多户人家,四百多人口。为什么人口少的村庄称大俞村,而人多的村庄称小俞村?这里蕴藏着一个真实而生动有趣的故事。
壹
话说明朝初年,巢湖水师首领俞廷玉及其长子俞通海、次子俞通源、季子俞通渊,被朱元璋封为二公二侯。即父亲俞廷玉封为河间公,长子俞通海被追封为虢国公,次子俞通源封为南安侯,季子俞通渊被封为越隽侯,侑享太庙,画像功臣庙,赐世袭铁券。俞通海在金陵建有府第。赐俞通源宝钞五万,在巢县建府第。
一年,俞通海乘舟由金陵回巢县探亲,帆船行至裕溪口,因无风不能前行被迫停泊候风。其间,俞通海与青年盐商周大山相遇,因大山年轻英俊,且诚实、机灵,处处照料俞通海,俞通海被眼前年轻人所感动。在交谈中得知周大山尚无婚配,意将自己独生女金花许配周大山。周大山十分感谢相遇厚爱,作揖相拜应允。俞通海曰:我这次回巢县探亲数日返京,你可到金陵俞府来见。数日后,俞通海返京不久,因在大战苏州桃花坞时,被张士诚部乱箭射伤甚重,由于箭伤复发,万分疼痛,在弥留之际,朱元璋率文武百官亲至俞府探望。朱皇帝见通海疼痛难忍,流下了眼泪。安慰一番后,遂问道:“平章,你还有什么心愿?”通海答曰:“皇恩浩荡,赐臣高官厚禄,足也!只有一事放心不下。臣平生无嗣,唯一小女金花,已许配江南盐商周大山,恐怕来不及为其完婚,只求皇上照应了。”朱元璋道:“你的女儿便是我的女儿。”当场收金花为义女,敕封金花为公主。即召周大山进京,改周赐姓“俞”,封为当朝驸马、定国侯。通海逝世后不久,朱元璋亲自为金花公主举行完婚大典。婚后,金花公主与驸马俞大山,偕众仆人,在明初江淮移民之际,来到巢县烔炀河镇西的炀河之畔定居,生息繁衍成大俞村。同道前来的仆人随姓俞,毗邻相居,发展成今日的小俞村。小俞村因仆人众多,人口繁衍较大俞村快。如今人多的村庄叫小俞村则是这个缘故。大俞村、小俞村又分出一支择地临近而居,便是今日的俞茆村。
贰
俞金花为何选择巢县烔炀河定居?相传当年俞通海在巢湖建水军训水师,有一支水师驻扎在烔炀河口。一日,俞通海来烔炀河口检阅水师操练,适遇烔炀寺主持弘法大师。俞通海请弘法大师指点前程。弘法大师曰:番邦鞑子侵占中原,无恶不作。他们在烔炀河街上横行霸道,欺压百姓,晚间睡觉不上床,偏要睡在老百姓家的香火台上,亵渎先祖神灵,丧尽天良,元朝江山气数已尽,你这次出征必大胜。再看,你有王公富贵之相,前程远大。通海听后,倍受鼓舞。事后一一验证了弘法大师之言,因此,俞通海时时感念烔炀。临终前,对女儿说起家世,俞家本为蒙古钦察部王族玉里伯牙吾氏,祖父系元朝东路蒙古不花元帅铁不耳,封为武平郡王知枢密院事,生九子一女。元顺帝即位后,玉里伯牙吾氏家族与右丞相伯颜不睦,被诬告勾结诸王晃火铁木儿发动政变,被元帝夷灭九族,其漏网幸存者俞廷玉带领三子及家族自凤阳府安丰县逃往庐州凤颈桥,取“玉”字谐音,易族更姓为俞。遂迁居巢县紫微山下,巢湖岸边。至正15年受朱元璋之邀,率巢湖水师征战,推翻元朝,建立大明。如今,俞氏已报仇雪恨,功成名就。你虽贵为皇家义女,但朱皇帝有32个皇子,17个公主,并非能得到恩宠一身,在皇城亦非安乐之所。巢县烔炀河人杰地灵,鱼米之乡,那里的贵人曾帮助过我,日后你到那里安家度日,可避除宫中烦事。再说,随父征战许多将士战死沙场,他们的遗孤仍在巢湖一带,需要抚慰,为父已不能顾及,你到那里好照顾他们,以了我心愿。这段小插曲,道明了金花公主远离京城,来到烔炀河定居的缘故。
大俞村与巢湖市城北紫微山下的俞府村均为俞廷玉之后。大俞村为俞通海之后,俞府村为俞通源之后,烔炀“俞”和巢城“俞”虽有血缘、宗亲关系,但大俞村俞姓,原本姓周,为皇上改周赐封的“俞”。因此,两俞各建宗祠,各续宗谱,现在巢湖市图书馆收藏的俞氏宗谱谱序中作了不合谱缘由的交待。
叁
当年,大俞村的宗祠建有三进九间半房屋,高大恢宏,祠堂的大门楼飞檐翘角,雕龙画凤。大门匾额为“俞氏宗祠”,两旁楹联,上联:国柱功勋府。下联:乡贤官宦家。大门两旁抱鼓石雕有龙凤图案,富贵吉祥,精美绝伦。祭祀正堂供奉有俞大山和金花公主牌位,悬挂着俞通海、俞通源、俞通渊三兄弟巨幅画像。宗祠可惜在“文革”中被拆除建了学校。现在村上还完好地保存着朝廷为俞通海、俞通源、俞通渊绘成的三幅巨幅画像和御赐“神道碑”,清楚地记载着俞家征战沙场,为建大明江山的丰功伟绩,还遗存有一块完好的抱鼓石,这些珍贵的文物,佐证了俞氏后裔移居烔炀的真实历史。
相传烔炀河镇名点“四镶桃仁糕”,是当年金花公主和俞大山春节到京城为义父朱元璋拜年,所贡奉的食品。朱元璋见此甜香味美,形似文武百官佩戴的玉带,便封为“一品玉带糕”,自此,巢县烔炀河镇的“一品玉带糕”,因御封为贡品而享誉大江南北,数百年传承,畅销不衰。
到了清乾年间,一年乾隆皇帝巡游江南,路经长江北岸和州雍家镇,知府、知县接驾,奉上贡品“一品玉带糕”。乾隆帝观此形,品此味,龙颜大喜问道:“此乃何物?”州官上前禀报:“此糕名叫‘一品玉带糕’,是前朝皇帝朱元璋所封的贡品。此糕原产巢县烔炀河镇,是本地一糕饼店先辈,在巢县烔炀河王恒茂家学徒时得到真传。后来回到家乡和州,也开了糕饼店,做此买卖。”乾隆听得津津有味,赞赏道:“玉带者,一品也!”烔炀河的“一品玉带糕”再次被皇上封赏,名气更大了。
俞氏后裔在烔炀镇生息繁衍,现在已发展为三个村庄,总共千余人口。据俞氏宗谱记载,金花公主生三子三女,其三子移居扬州、天长等地,已发展有三千户多户,超万人。他们的后人常常来烔炀寻根认祖归宗,开展祭祀活动。如今大俞村沐浴改革开放春风,古老的村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上楼房鳞次栉比,小汽车随处可见,电话、网络入农家。村上水泥路替代了昔日泥泞小道,一派欣欣向荣景象。年岁大的在家乡务农,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创业,不少人还成了企业老板和企业家,农耕之家成了小康之家。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雪绛霜玄
组别
士兵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3
帖子
324
编号
512263
注册
2015-3-24
来自
金星
#2
发表于 2015-5-17 21:35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不错,路过,围观,看看。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轩辕史话
> 炎黄春秋
> 我思我在
> 法律探讨
> 三国史话
春秋文艺
> 古典小说
> 诗词歌赋
> 现代文艺
> 韦编三绝
> 对联雅座
> 滴翠亭
> 藏经阁
> 双七钟社
> 笑书神侠
> 辕门射虎
> 虎帐点兵
游戏人生
> 同人战棋手游
> 三国戏英杰传
> 三国鼎立
> 轩辕公会
> 三国志12
> 英雄史诗
> 运筹帷幄
> 人间五十年
> 步步为营
> 游行天下
> 游戏贴图
轩辕工作室
> 兴唐传·瓦岗山异闻录
> 豪华曹操传
> 精忠报国岳飞传
> 《精忠报国岳飞传》制作组
> 大一统演义
> 曹操传MOD作品交流
> 东吴霸王传
> 封神英杰传
> 杨家将
> 吕布传
> 三国无双战略版
> 北宋志·赵匡胤传
> 战旗春秋
> 曹操传MOD制作交流
> 金庸群侠传MOD交流
> 风华录
> 设计与修改
怡情岁月
> 影音经典
> 动漫先锋
> 绘画摄影
> 情感轩辕
> 衣食住行
> 体坛动力
> 谈股论金
> 水泊轩辕
参政议政
> 迎宾阁
> 鸿胪寺
> 登闻鼓
> 监造府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10 13:48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08780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TOP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
控制面板首页
编辑个人资料
积分交易
公众用户组
好友列表
基本概况
论坛排行
主题排行
发帖排行
积分排行
管理团队
管理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