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且说诸葛亮对蜀汉人才的摧残(转)
性别:男-离线 yedeyao
(醉恋红叶)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校尉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10
帖子 706
编号 29890
注册 2005-1-8
来自 海外仙山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5-1-8 23:5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只有马谡这一个观点,在下是同意作者见解的,但还存在一些分岐。对于如何运用马谡的问题上,诸葛亮确实存在着很大的失误。不过在下以为,于其说“诸葛亮和马谡情同父子,故‘违众拔谡’,欲使其立功”,倒不如说诸葛亮是想培养锻炼马谡。马谡确实是个人才,他“才器过人,好论军计”,在军事理论上很有一套。诸葛亮南征时,马谡曾向诸葛亮进言“夫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愿公服其心而已。”的策略。马谡提出的这套建议,应该说是对南中问题有着相当深刻的认识,和有着相当长远的战略眼光的,而且和诸葛亮“隆中对”里的“西和诸戎,南抚夷越”的少数民族治理策略是完全吻和的。为此,马谡很受诸葛亮的赏识。诸葛亮和马谡一起讨论军国大事,常常要“自昼达夜”。马谡的缺陷就在于没有实战经验,但又有哪个人的实战经验,不是靠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呢?马谡具有一般人所不具备的军事理论悟性与天赋。如果诸葛亮能假以时日,慢慢栽培马谡,马谡定当成为蜀汉政权的又一栋梁之才!诸葛亮在街亭违众拔马谡的问题上,是过于激进了点,思想是过于“左”了点。毕竟这是马谡的生平第一仗,让一个完全没有战斗经验的人,去镇守这样一个地方。这确实是诸葛亮的失误。诸葛亮在这一点上,实在是难辞其咎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蓝纱枫

Rank: 8Rank: 8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65
帖子 1081
编号 1803
注册 2003-11-3


发表于 2005-1-9 00:0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楼上的,转载网友诸葛武侯的文章段落麻烦表明是“转载”。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马超将军

齐王

Rank: 17Rank: 17
上柱国(正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1638
帖子 6538
编号 9
注册 2003-8-19


发表于 2005-1-9 00:55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刘封论罪当斩毫无疑问,见死不救,丢军丧地,这罪还不够大?

至于刘备犹豫,或许出于义父子情分,(毕竟那么多年父子,没有感情也不可能)另外可能刘备惜其才,因此而犹豫不决,最后只是诸葛的话从刘家的利害攸关促使刘备下杀刘封的决心而已。

诸葛作为刘备的近臣,无论从蜀国还是从主子来说,提出自己的看法并无过份之处,最后的主意还是刘备来拿,还是刘备最终决定刘封的生死。诸葛不过尽臣责任而已。

主帖文章太多的主观臆断,多无根据,实在不值一驳。从后面诸葛对李严之子的重用就可见主帖的臆测多么荒唐了。诸葛如果处事不公,死后怎么会那么多人为他立庙,甚至能赢得其很多敌手的尊敬?

你可以说诸葛全是伪装的,但一个人能伪装到棺材里,那也就算不得伪装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宇文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0
帖子 1030
编号 19711
注册 2004-10-27
来自 千年帝都


发表于 2005-1-9 08:58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做为一个真正的军人,就应该至始至终把国家、人民、部队的利益放在首位

这种三个代表的军人,不要也罢
军队是国家的暴力,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loyani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3
帖子 345
编号 28451
注册 2004-12-21


发表于 2005-1-9 14:1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万壑松风于2004-09-24, 8:48:18发表
刘备怨刘封不过是“侵凌达,不救羽”,此二事到底有多大的罪过呢?

所谓“不救羽”:

自关羽围樊城、襄阳,连呼封、达,令发兵自助。封、达辞以山郡初附,未可动摇,不承羽命。会羽覆败,先主恨之。

关羽尚处于攻势之际即不断要求刘封、孟达出兵相助,于时襄樊形势一片大好,而上庸新定,人心初附,封、达所辞合情合理。羽死先主伤怀,移怨刘封。关羽之亡,岂因刘封不助,所以先主虽“恨”,后来只是“责”刘封而已,刘封何罪?

所谓“侵陵达”:

封与达忿争不和,封寻夺达鼓吹。达既惧罪,又忿恚封,遂表辞先主,率所领降魏。

导致封、达不和是否责任在于刘封尚不可知,刘封仅夺达鼓吹,并未加罪于他,孟达仅因此加之对刘封早有怨愤,遂即降魏。后达与魏将共袭刘封,作书劝降,刘封拒而不从。足见其对蜀汉忠心。这也成了罪过不成?

下面这个故事大家应该不陌生:

时天旱禁酒,酿者有刑。吏于人家索得酿具,论者欲令与作酒者同罚。

雍与先主游观,见一男女行道,谓先主曰:“彼人欲行淫,何以不缚?”先主曰:“卿何以知之?”雍对曰:“彼有其具,与欲酿者同。”先主大笑,而原欲酿者。


说不管刘封有无野心,仅其本身能力、身份就该杀者显然是认同“有其具故欲行淫”的逻辑。

《刘封传》末,陈寿评曰:“刘封处嫌疑之地,而思防不足以自卫。”如此是否即可使杀封之理由变得顺理成章?见仁见智。

若无视《刘封传》中之记载,妄加臆度,对刘封行欲加之罪之事反而“合理”,那我也只能是“理”屈词穷。此话题多说无益,就此打住。

欺负同僚对于刘封来说,不是什么大事,毕竟他是刘备儿子,比小孟重要的多。严重的是后者,关羽败亡之后,八匹马都拉不住举国发兵讨伐东吴的刘备,你说“不救羽”算不算小case?“恨”字很说明问题了吧?

再来,“责之以。。。”这里的责就是骂两句就算的意思吗?我想你的理解很有问题。多看看那时候的史料就可以知道,当人主或有司对罪臣加以“责难”的时候,如果被责者不能给出令对方满意的回复,下场往往很凄惨。就资料来看,没有具体记载刘封回答的文字,但显然刘备的怒气并没有因为“责”过就完全消失。

当此时,诸葛亮出于对日后蜀汉政局稳定的考虑,提醒了刘备。这样,终于小封子挂了。这是诸葛亮的职责所在,你看他日后怎么对待马谡的?为了大局,即便是有才之士,有时候也必须将其牺牲掉。如果谁认为这是诸葛亮出于妒忌畏惧,为了自己可以实施寡头政治而作出的下贱手段,那么很遗憾,我觉得你太狭隘了。

最后,刘备哭是因为他知道刘封对自己对蜀汉还是很忠心的,但,这并不代表在自己死后,刘封会象忠于自己一样忠于刘禅,作为一个枭雄,轻重方面刘备非常清楚。他哭,是因为自己也觉得很无奈,但这就是政治----封建时代的政治。

把这件事作为诸葛亮的罪过的人,很显然不是一个唯物主义者,作者在文章里夹杂了太多的个人感情,正应了那句话,“欲加之罪,何患无词”。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曹仁子孝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7
帖子 1666
编号 3824
注册 2003-12-27


发表于 2005-1-11 19:14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刘封又不可能即位,只是会有点危险而已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潇湘秋雨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5
编号 29687
注册 2005-1-6


发表于 2005-1-13 12:3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天下第一人于2004-09-21, 23:22:28发表
跟偶无关阿 我只是转阿!!!

正因为你是转的,偶不发表意见。好歹诸葛先生也是偶故乡-----河南南阳人氏,看被这样无端贬低实在看不过去。
个人看法:
             蜀中无大将,廖化为先锋。
这应该与蜀地古代的人口稀少,经济不发达,大规模战争少,有关。
毕竟古代的经济及战略中心是黄河流域,不象现在四川人口大省,现在的经济反而是古代的蛮夷之地超过中原,社会进步啊。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14 06:02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5477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