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万壑松风于2004-09-24, 8:48:18发表
刘备怨刘封不过是“侵凌达,不救羽”,此二事到底有多大的罪过呢?
所谓“不救羽”:
自关羽围樊城、襄阳,连呼封、达,令发兵自助。封、达辞以山郡初附,未可动摇,不承羽命。会羽覆败,先主恨之。
关羽尚处于攻势之际即不断要求刘封、孟达出兵相助,于时襄樊形势一片大好,而上庸新定,人心初附,封、达所辞合情合理。羽死先主伤怀,移怨刘封。关羽之亡,岂因刘封不助,所以先主虽“恨”,后来只是“责”刘封而已,刘封何罪?
所谓“侵陵达”:
封与达忿争不和,封寻夺达鼓吹。达既惧罪,又忿恚封,遂表辞先主,率所领降魏。
导致封、达不和是否责任在于刘封尚不可知,刘封仅夺达鼓吹,并未加罪于他,孟达仅因此加之对刘封早有怨愤,遂即降魏。后达与魏将共袭刘封,作书劝降,刘封拒而不从。足见其对蜀汉忠心。这也成了罪过不成?
下面这个故事大家应该不陌生:
时天旱禁酒,酿者有刑。吏于人家索得酿具,论者欲令与作酒者同罚。
雍与先主游观,见一男女行道,谓先主曰:“彼人欲行淫,何以不缚?”先主曰:“卿何以知之?”雍对曰:“彼有其具,与欲酿者同。”先主大笑,而原欲酿者。
说不管刘封有无野心,仅其本身能力、身份就该杀者显然是认同“有其具故欲行淫”的逻辑。
《刘封传》末,陈寿评曰:“刘封处嫌疑之地,而思防不足以自卫。”如此是否即可使杀封之理由变得顺理成章?见仁见智。
若无视《刘封传》中之记载,妄加臆度,对刘封行欲加之罪之事反而“合理”,那我也只能是“理”屈词穷。此话题多说无益,就此打住。
坦白说跟不去了解古法就硬要断章取义的人讨论也是很累的。
首先,不过关羽一方形势如何,刘封也不能公然抗拒关羽之命,从来没有听说过形势大好就可以妄顾律令的规定。
何况关羽形势虽好,可是后援不继,后方的麋芳与关羽关系不佳,并没有全力支援前线的关羽,所以无法从南郡得到足够军事支援的关羽向房陵一带的刘封要求援助,是完全合理的事情。
现在刘封公然抗拒军令,就已经是死罪一条,什么所谓“襄樊形势一片大好,而上庸新定,人心初附,封、达所辞合情合理”根本就是胡说八道!既然已有抗命之实,自然重罪难免。
如果刘封孟达根本无罪,那么陈寿怎么会明确记载 (孟)达既惧罪呢?要知道孟达惧罪可是发生于孟达降魏以前的事啊。
刘封有否犯法跟他是否忠心根本就是两回事!岂可混为一谈?!还居然说什么“这也成了罪过不成”??荒唐!
另,姓万的居然可以看《刘封传》都看得断章取义,这是令人佩服的,居然可以说“孟达仅因此加之对刘封早有怨愤,遂即降魏”??
《三国志—刘封传》:(孟)达既惧罪,又忿恚封,遂表辞先主,率所领降魏。
————姓万的居然认为是“仅因此加之对刘封早有怨愤”,实在是令人佩服的。
何况《刘封传》里面明明白白说得很清楚,刘封是因为刘备“阴恐达难独任”才派遣前往上庸统率孟达,那么如何处理好与孟达的关系,就是刘封所必须要做的。可是刘封做得如何“杰出”,还不是一目了然??
同时,身为荆州集团的刘封干了什么??公然拒绝关羽的发兵令,逼走东州集团的孟达,把原从集团跟东州集团都给得罪了。身为荆州集团代表的诸葛亮,怎么不会要求对其处理??
刘封已犯重罪,这跟简雍的比喻是完全不同的,居然可以偷换概念扯到一起??
姓万的看问题前不懂古法,后不着眼于政治。公然无视《刘封传》中诸如“达既惧罪”、“封、达辞以山郡初附,未可动摇,不承羽命。会羽覆败,先主恨之”记载,妄加臆度。为了反诸葛亮可以肤浅至此。坦白说建议你兑现你的话“就此打住”,先学会看懂古文,搞清楚古法再说。大可不必气急败坏又上来胡说一通,丢人现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