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三国参考文献比较与入门
性别:男-离线 香港李飞

晋阳侯
忠武军节度
★★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护军
好贴 7
功绩 655
帖子 403
编号 18089
注册 2004-9-19
家族 梁山泊


发表于 2014-12-31 00:5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三国参考文献比较与入门

首先,我才疏学浅,很多书还沒看过,有些因题材方向,比方文学,我根本不打算阅读,对那方面有兴趣的朋友,可能要失望了。
其次,我打算简介数百套我看过,且认为是有点价值的才分享,有些看过但不屑一提的,不会介绍。维基与百度、书本简介目录,这些能找到的资料,我不打算著墨过多,只谈我的读后感、诸本分析比较优劣、如何入门等。个人的读书报告,就肯定是主观,有些书可能赞过了头,有些书可能贬至不在这里介绍,求轻喷。
最后,只谈三国內容的相关部份,其他朝代的忽略了。

对初入门者来,廿四史虽是最最原始的文献资料,但要有相当的古文阅读水平,而且还要懂得如何从诸纪传,找出相关的內容,才能掌握一件事的基本轮廊,这绝对不是脑內全无概念的入门者先阅读的书,尤其是诸制度。
简述三国历史的通史,是首选。
黎东方、吕思勉、何茲全、张大可等诸位大家,都写过三国史。如果要我推荐,我首选我的启蒙本:马植杰的《三国史》。因为在各环节(政治兴衰、经济、官制、文史哲)都介绍的前提下,还讲述了诸外族。
有个基本概念后,还是建议认真懂最最原始的史料,其他人的相关著作,哪怕是权威,也不见得全对,根基打稳了,能事半过倍,否则也只是停留在你看过的那几本书,那几位作者的复读机。內文标示了入门的话,根基不太札实,也可以考虑一看,但沒写的,不太建议了。
所有著作,作者引用的原文,一定要自己翻查一次,资料是对但写错出处,还是小事;断章取义或推论力度不足,才是大事。
至于简牍,虽然是出土的原始资料,但沒有足够的底子,强行阅读反而会无法有效理解,故我的排列虽是放在基础史籍之后,但其实应该是有相当的资历才建议阅读。
关于读史方法,入门书以下三选一:《中国历史研究法》(钱穆著)、《中国史学发微》、《治史三书》。

[ 本帖最后由 香港李飞 于 2016-4-19 17:23 编辑 ]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香港李飞

晋阳侯
忠武军节度
★★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护军
好贴 7
功绩 655
帖子 403
编号 18089
注册 2004-9-19
家族 梁山泊


发表于 2014-12-31 00:5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分类,每个大项中又有细项:
一、基础类
(政治3楼、字典4楼、地理5楼、汇编6楼)
二、简牍类
(走马楼吴简7楼、其余诸简8楼)
三、经济类
(经济9楼、货币10楼)
四、传记类11楼
五、制度类
(地方行政含都督12楼、选拔考课13楼、官制14楼、封爵及礼制15楼、兵制与法制16楼)
六、历史地理、战争类
(历史地理17楼、政区划分18楼、战争19楼)
七、文化思想、社会类
(文化通史20楼、儒道佛21楼、社会生活22楼、士族23楼、少数民族24楼)
八、政治类
(政治25楼、史学26楼、地区史27楼、考古28楼)
九、论文集类
(历朝先贤29楼、已故名家30楼、知名学者31楼、研讨会32楼)

红字是我建议的优先本。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香港李飞

晋阳侯
忠武军节度
★★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护军
好贴 7
功绩 655
帖子 403
编号 18089
注册 2004-9-19
家族 梁山泊


发表于 2014-12-31 00:5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一、基础类
政治篇

《三国志集解》、《后汉书集解》、《晋书斠注》
三国史范围內,最详尽的注解本,不但有作者及诸先贤的分析、不同史料的取捨理由,也附有同一个人其他事,能散见于哪里。对有一定基础的入门者来说,是最快上手的。

《宋书》、《梁书》、《隋书》
其实也就是应用一下职官志、郡国志、经籍志之类,其中梁在讲述诸夷,往往有以前所沒有的內容,可供参考。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集校》
如果有兴趣族谱的话,反正我不太相信这东东。

《续后汉书》
抛开萧常和郝经的蜀汉正统论,还是有异于廿四史的资料,可能反是比百讷本更早的原文,可用来纠错;也可能只是他们的见解,那就可能对,也可能错,故要具体分析案例。不能说是完全无用之书,但也不是必读不可。

《八家后汉书辑注》、《九家旧晋书辑本》、《众家编年体晋史》、《三十国春秋》
三国相关內容其实真的很少,有些更见于注引,如张璠《后汉纪》。对比之下,《九家旧晋书辑本》的內容相对较多,可以让我们一看臧荣绪《晋书》,也就是今《晋书》的底本若干面目,是较有价值的地方。

《后汉书稽疑》
对比起集解的诸事考异,曹金华更著眼在底本的校勘,其八千五百条札记,让读者更容易的应用正确字眼、支干等。

《三国志校笺》
赵幼文有部份见解,比卢弼更出色和合理。引用了萧常《续后汉书》、郝经《续后汉书》、《建康实录》等校对,也是其优点;应用武英殿底本而捨百讷本,这点见仁见智了。综合来说,也不失为值得一购的本子。

《华阳国志校补图注》
其实这个按以前的排列方法,不算正史,但这部地方史,补充了很多蜀汉不足的地方,尤其是地方史。当然,也有部份与《三国志》相左的內容,入门者沒有头绪时,任乃强的注译能帮助你。
作为首届国家图书奖的得奖作品,其实真的不用再多废笔墨,总体来说,意见基本正确,注译有时超出原文数倍,算是其他的参考意见;在校对底本方面也可见其功力。
当然,刘琳的《华阳国志校注》也值得一看,尤其它是简体横版,对很多人来说,比任乃强的舒服。所以要因人而异,好像对从小看竖版繁体的我,完全沒区別。

《建康实录》
其实可以说是吴版纪,补充了很多《三国志》沒有的內容,比方步练师之名;因有《资治通鉴》所引用的內容,比方孙权表刘备为荊州牧。
同时因很多与《三国志》相左的內容,后记的校勘之功用,是时候发挥了。
中华书局版对比上海古籍版,中规中矩,沒有太多较差劲的校勘。

《校补襄阳耆旧记》
是难得补充荊州士人、地利、风俗的史料,尽管黄惠贤在多年后,不太满意自己的校注版,但仍是目前为止最佳的辑本。

胡注《资治通鉴》
时间和诸史料的取捨,通鉴毕竟是集北宋的精英来编著,有相当的权威性。胡三省的注解,中规中矩,有对有错,但大体上还是能引用。

《后汉纪》
东汉编年体,还有很多內容是《后汉书》、《三国志》所沒有的,可惜的是在曹操迎刘献后,著墨不多了。以周天游校注的版本为佳。

《世说新语笺疏》
魏晋之际史家所在的环境,迫使他们有不少曲笔;裴松之虽注引了很多南朝时尚存、现在已散佚的诸史料;《太平御览》这些类书虽搜集了不少唐、宋时的史料,但对比南朝来说,应该丟失了不少。
《世说新语》及其所注引的诸史料,填补了空白。有不少大家也注译,当中以余嘉锡先生的最为详尽,且是以比较哪条史料更可信为主,最适合三国研究者。
如何阅读运用?可先从后记,以笔画数查出四角号码,然后以号码找出相关人物,再远用查纪传的方式,查遍你认为是该事件的相关人士。虽然较麻烦,但对比大海捞针,已经是不错了。
书中同一个人,随时有十多个写法,人物索引真的节省了很多时间。

《太平御览》
这部类书罗列了诸多已散佚的史料,有时或能反正百讷本原文是错误:逍遙津之战战徐盛失的不是矛已是牙旗,因为那条资料是被编入牙部,对比百讷本误书一字与不置矛部而误置为牙部,可能性已前者为大。通过关键词搜索,如人名、事件,可以最大程度的利用此书。

《艺文类聚》
唐四大类书之一,有《太平御览》所沒有引录的史料,最大的特色就是在取材上与其他类书,达至事与文兼。

《通典》
食货等制度史,尤其是礼制,收录了诸书沒有的內容,是神作;地理就免了,年份校正很糟糕,黄初三年已死的张辽,居然在州郡一,介绍曹丕黄初六年留张辽屯江都;兵和外族基本只是整理,用途不大。

《唐六典》
相对于杜祐的包罗万有,这本更专注于官职,且有部份《通典》所沒有的內容,研究官职不得不翻查。

《文献通考》
好坏参半,错误也不少,也有不少杜佑所沒有的內容。其实《通典》对大部份网络业余爱好者来说,已经足够。

《汉官六种》
研究汉礼制发展,必不可缺的重要原始史料,可补《汉书.百官公卿表》和《续汉书.百官志》的不足。不过,东汉制未必全盘等同魏制或蜀汉制,而且诸人所书的,两汉的区分不明显,沒有一定的基础下,绝不建议优先阅读。

《风俗通义校注》
应邵著,沒错,就是迎曹嵩失败,怕被降罪而逃往袁绍的泰山太守。研究汉风俗和鬼神崇拜的重要文献,以王利器校对版最佳。

《抱朴子》
由于葛洪先祖仕吴,其《吴失篇》是研究吴末的重要文献记录;其总结汉末的诸多弊端,同样一矢中的。对入门者唯一的困难是,因为葛洪有不少地方是以古讽今,所以说的情况往往不是汉末,而是东晋时。当然,此书也是研究道教史、医药化学史所必读的。

《三国史记》
这本其实是韩国史料的中译本,算是能从另一个角度看东北亚史。

[ 本帖最后由 香港李飞 于 2016-3-7 14:00 编辑 ]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香港李飞

晋阳侯
忠武军节度
★★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护军
好贴 7
功绩 655
帖子 403
编号 18089
注册 2004-9-19
家族 梁山泊


发表于 2014-12-31 00:5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字典篇
其实不是一般人的词典,而是引用了诸条史料后,加上少许个人见解的。

《汉魏制度丛考》
对入门者来说,对很多很多的专有名词、制度,是沒有一个清晰概念,杨鸿年这本在众多文章中也必定是参考书籍,能助你了解宫內外、官制、地方等诸多制度,并罗列了若干汉魏实例,基本全都适用于三国时代。

《三国会要》(钱仪吉著)
其实还有杨晨著本,不过年代久远,一般人也未必有机会一睹并购买。上海古籍出版社在序中已强调钱本的优点,应当属实,否则也不会印刊。此书正如唐长孺所讲,罗列了诸多史料,也是有用之书。读者可以马上翻查礼乐、职官、选举、食货、兵、刑等诸多笵畴。

《九朝律考》
真的不用多加介绍,中国法学史首部钜著之一,简单分类后让读者容易按朝代和条目查找、整理诸书刑法志以外的其他案例(包括律家)并附上看法,是其优胜之处。

《两汉太守刺史表》
严耕望先生罗列诸书、碑石资料,对两汉的各在职人员,作出了在任的先后次序估算。

《魏晋南北朝农民战争史料汇编》
方便查阅各政权的民变资数与规模、发生时间、外族民变。

《金泥玉屑丛考》
可惜只是写至宋的诸物价考,列出的诸多原始资料(食物、蓄、田宅、奴婢、刀剑等),省却读者的很多时间。以汉、汉晋河西、魏晋南北朝三章,适合三国史。

《汉唐礼制因革谱》
节录礼仪相关事件以编年体形式汇释,解释部份採集众家意见,对于只知年号或某帝时的事件则附于该帝最后部份。

《三国食货志》
陶元珍整理后,可补陈寿的不足,但其错误也不算少,慎重。

《武经总要》
古代中国首本系统整理阵法、兵器的著作。

《考工记》、《梦溪笔谈》
有兴趣研究科技史的朋友,必读的原始资料。

《隶释》、《隶续》
现存年代最早的一部集录和考释汉魏晋石刻文字的专著,同时也是同类著作中的姣姣者。这点已经足够。很多文献所沒有的资料,只能靠金石文来填补。严可均也辑录了,故不一定需要另购,除非你要找碑阴的人们与其职位。

[ 本帖最后由 香港李飞 于 2019-1-27 01:12 编辑 ]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香港李飞

晋阳侯
忠武军节度
★★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护军
好贴 7
功绩 655
帖子 403
编号 18089
注册 2004-9-19
家族 梁山泊


发表于 2014-12-31 00:5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地理篇

《元和郡县图志》
以年代最早、资料较齐全为衡量标准的话,此书是最符合条件,尽管河北道四、山南道一、淮南道已佚,犹幸中华书局版从各文献中辑录了。他们的校勘功力,中规中矩。当地名胜、地方简介、座标等,能补诸书地理志的不足。且往往有廿四史所沒有或不同的內容,比方全琮攻白帝、陆逊破备后还屯夷陵备蜀。假设不知道名胜名称,或只是想搜索一下当地有沒有所需的资料,无法运用索引,怎么办?谭图第五册能帮你,前提是你要大概知道在今地大概方位,然后查找是唐哪道哪州。

《太平寰宇记》
可算是李吉甫的威力加强版,补入了风俗、名人等诸多资料,在州郡变革过程,是最给力的文献记录。但也不是完全与《元和郡县图志》相同,缺点也不是沒有,太过宏大,随时有同一名胜,在不同卷有不同的方位等资料,出现前后矛盾,但仍不失为必读地理书之一。

《读史方舆纪要》
其校勘本的功力,完全被前两本比下去。顾祖禹总结罗列了诸家地理之说,古代地理书籍,无出其右是其优点,缺点是他无法一一亲至当地,也无法校勘所有错误,结果很多时候连错误也照抄不误。不过,也不是沒有纠正《水经注》等书之错误的。对入门者来说,清的地理与当代相当接近,方便查找。

《舆地志辑注》
南朝陈人顾野王所著,比唐李吉甫还早,惜大部份已散佚。参考价值是远远不如前三者,但也有他们所沒有的內容,比方镇江铁瓮城的描述。

《汉唐地理书钞》
《舆地志辑注》其实就是从这书辑录回而成,是对已散佚的宋以前,诸地理书的辑录本。不过,那些已散佚的诸本,史料价值真的不如前三者。

《晋书地理志校》
孔祥军对《晋书.地理志》的校注,意见大致正确。

《水经注校证》、《水经注疏》、《水经注图(外二种)》、《永乐大典本水经注》
入门者建议先看校证,因为是简体横版,优点是在陈桥驿校对下,其底本是诸本中最佳,也在注释中解释了取捨各版本的原因。
有初步认识后,才建议看杨守敬的疏,因为排版混乱,且注解的比重,往往比郦道元的原文还要多,查找极不容易,随时得物无所用。
杨守敬绘的图最详尽,但董祐诚和汪士铎仍有局部优势,不能完全被除代,以及参考古代绘图史,甚有价值。江士铎的图,优点在于他不只是简单的绘图,还有补充:比方从《太平寰宇记.淮南道二》补入滁水、最后数页的诸补图(居延都野黑弱水、洛水等),今有陈桥驿的校释版。陈桥驿写的郦学概论,绝对能让读者对《水经注》的历史,有深刻认识。
永乐本其实才是更原始的版本,无论在分卷、句子排列,也与今流行本有所不同,是高手向校勘的参考资料。

《水经注地名汇编》
其实就是类似《史记人名索引》之类,以《艺文类聚》的方式,陈桥驿按山岳、浦等方式,整理列印,方便查找。

[ 本帖最后由 香港李飞 于 2016-11-7 00:55 编辑 ]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香港李飞

晋阳侯
忠武军节度
★★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护军
好贴 7
功绩 655
帖子 403
编号 18089
注册 2004-9-19
家族 梁山泊


发表于 2014-12-31 00:5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汇编篇

《文选》
精选了诸文体的佳作,萧统等所编、李善的注解,也有历史价值。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三国两晋南朝文补遗》
引用诸文献、碑文,基本收录进所有人物的文章,严可均的神作。要注意的是,很多人如关羽、周瑜,是被编进《全后汉文》內。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逯钦立辑录的诗歌总集,可补严可均在文艺方面的空白。以诗证史,特別是人物关系中,是可运用的手段之一,但需小心引用。

《曹操全集》、《诸葛亮研究集成》
三国最热门的两位人物,內容有比严可均为多的地方。《曹操全集》除校注外,还引录各朝点评。《诸葛亮研究集成》,把有所争议是否伪作的,也辑录进,还有其事跡、评价、诗词曲赋等。

《三曹资料汇编》
对三曹、建安七子的后人文学评价的总汇。

《二十五史补编》
其中有洪饴孙的《三国职官表》、吴增仅的《三国郡县表》、万斯同的诸方镇表,其罗列的原始史料或个人见解,是旧历史界之颠。
当然也有简化版:《三国志补编》、《后汉书三国志补表三十种》,如何取捨要看个人决定。
《三国职官表》中列出的官品,不但不适用于蜀汉与吴,连曹丕时期是否能应用都成疑问,其实如果只把这表,看成是列引出所有在职人士的索引,会较合适。
诸方镇表沒有列明资料来源,故未必准确,往往要查找前任或后任者,才能推论出该都督、刺史的在职时间,是否正确。

[ 本帖最后由 香港李飞 于 2021-2-23 12:58 编辑 ]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香港李飞

晋阳侯
忠武军节度
★★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护军
好贴 7
功绩 655
帖子 403
编号 18089
注册 2004-9-19
家族 梁山泊


发表于 2014-12-31 00:5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二、简牍类
长沙走马楼吴简篇

《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竹简》嘉禾吏民田家莂、壹至玖卷,每套一、二千,除了图书馆,根本沒有人会愿意付出数万购入。诸学者整理后所发表的文章,其实才算是能为一般人所能运用的资料。不用花费又能随时查看的,倒有一个网址:
http://rhorse.lib.cuhk.edu.hk

《走马楼吴简佃田、赋稅词语研究》
吴简初出时,太多首见于史的新词,加上公布的材料不多,众人对名词解释自然是众说纷纭。随著公布的材料越多,史家也开始大规模整理并尝试找出共通点,这本算是二十年的小总结,作者整理了诸说并尝试找出最可信的解释,算一本不错的字典。最后还小结本书的研究价值。

《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语词汇释》
沈刚这本词典收入的词汇比陈荣杰那本多,但基本只是节录众学者论文中的解释,所以一个单词可以出现几个完全不能兼容的见解。

《长沙走马楼简牍研究》
高敏本是秦汉魏晋南北朝史专家,犹专经济、简牍等范畴,故他的观点有相当的代表性(反映在馀力田、常限田、诸吏、复民问题、口钱与算赋、戶等诸多问题上)。最大的不足,但不是高敏的问题,因为他是马上应用资料,而不是按日后陆续整理的《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竹简》上的编号,故如需应用当中的资料,需要查找一下到底是田家莂,还是壹至叁哪卷。
非常浅白易懂,入门者首选,以此了解简牍类丛书的方向。

《走马楼吴简经济文书研究》
高敏主编的经济史,最大的遗憾是在吴简发掘前已刊,无法运用新出土的简牍。蒋福亚的屯田和商业篇,能补缺憾。当然,还有从《嘉禾吏民田家莂》研究篇,分析亩租率、剥削率、斛加五升的定义等等,也是有用的经济史资料。

《汉唐籍帐制度研究》
张荣强这书,是建基于其博士后出站报告的题目《汉唐籍帐制度研究---以走马楼吴简为中心》,顾名思义,全书是以吴简为核心,再辅以一些秦、南北朝、唐制的论文而集结的论文集。
戶籍,是任何政权都赖以为生的根本,但受限于史书的局限,以往人们也无从研究,直至新出土资料为止,才打破这局面。尽管是吴制,但大多数情况下,还是能大体反映出汉制,因为还有长沙东牌楼东汉简相辅。算卒的解释,尤其重要。戶品、事的涵义、免役试释三篇也能填补以往相关领域的不足。附录两篇,算是整理当时吴简刚出土时,诸位学者的意见基础上,再加上其相当见解。內容可能已相对落伍(对比现在)。
由于是其以往的多篇论文集汇编,一些前提,无可避免的有相当的重复。

《走马楼吴简初探》、《走马楼吴简续探》
于振波在简牍方面功力深厚,惜这两本书为台版,內地读者不易弄到手。续探有些章节就是初探的补论,所以也可视为上、下册。根据其人手笔录的近三千条数据,按人口、性別、分类(吏民、师佐、奴婢),以文献记录所写的准则,界定了小、大、老的类別后,各年龄段列出所统计的数值(续探附录二列出出自哪条),社会基层民风(戶的结构、适婚年岁、自残避役、奴婢)、经济(屯田限米、师佐、吴调、筭与事)、有争议的话题(里与丘、私学身份)等诸方面,见解精辟。

《长沙走马楼三国竹简研究》
沈刚整理诸家并有自己的见解,在一些经济的环节上,与蒋福亚意见相左,比方地僦钱。第一章解释简的格式表达,也算是入门;师佐算是对唐长孺《魏晋至唐官府作场及官府工程的工匠》一文,以出土资料作补充。

《长沙走马楼吴简书法研究》
为研究钟繇、王羲之渊源研究提供直接素材,最后附以天发谶碑碑、新疆晋三国志残卷对比的考察。

《长沙走马楼吴简书法选粹》
无点评的精简纯图版,分木牍上下、竹简小木简、大木简签牌封检四本,精选各史料与书法艺术兼备的代表性吴简,彩图附译文,如许迪案、各种稅帐简、发遣、入仓、君教、名刺。

《长沙简牍研究》
收入少量马王堆与长沙东牌楼汉简,主要是走马楼吴简,早期至最近的都有收录。范围极广,包括军事、法律、戶籍、家庭结构等。史书与简牍相结合并比较各朝,尝试从中解读并可能把该现象的出现时间推前。

《三国吴简文字研究》
总序是中国文字演变史的简介,本书整理吴简壹贰叁后所得数据,并节录一些经典字例图,对比小篆、秦汉简帛、东汉石碑和唐碑,比较横、竖、撇、捺、折、点、提、钩弧和曲十种笔画,吴简提供隶书过渡至楷书的大量实例。也整理了异体字及分析成因和草、行书的笔形。

《吴简研究(第一辑)》、《吴简研究(第二辑)》、《吴简研究(第三辑)》、《长沙三国吴简暨百年来简帛发现与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其实就是从走马楼吴简发掘至今,诸学者对各个专有名词、现象、制度等的各自看法,所以有不同人士的意见相左的情况发生。

《嘉禾一井传天下---走马楼吴简的发现保护整理研究与利用》
这是长沙简牍博物馆在吴简出土廿年的一个小整理,交代了如何发现抢救、简介一下长沙郡历史背景、如何用科技妥善保管、记录整理它们的次序为复原为籍留下基础、博物馆的管理及接待各方人士。最后是对各研究文抽取具代表性的,简洁简介一下。

但上述诸书有一个根本性的缺憾,肆至玖卷的內容,还沒来得及引用,随时因为更多的资料,推翻前说。

《走马楼吴简采集簿书整理与研究》
凌文超尝试从挖出来的盆号归类,对照揭剥图和竹简內容,整理并列出其相关內容后(包含肆至染的新內容),欲还原本来面貌---簿。从单独的牍提升至簿的层面来研究,这就是有突破方向的尝试。首尾两章算是总结他的出发点并简介研究方向:戶籍、叛走者、兵曹徒作部工师、库帐簿、隐核波田簿。大体方向应无误,但对比运用红外线仪器辅助下的吴简整理组版本,有较多的修订,当中有些是对,但也不排除有误,沒修订的数据比有修订的少,比方第三章表一,这点较危险;从吴简引申出来的讨论也有可商榷的地方,比方军府有铸币权。

《吴简与吴制》
作者继续以复原簿为目标,举私学、隐核新占民和州军吏父子簿,前三章揭视皇权与豪强官员争夺南来人口的角力。上中下品戶数、戶品出钱是试图弄清戶品征调和八亿钱的真相。库钱帐簿展示吴已运用四柱结算法。私生口估价、鋘贾钱则展示交易稅和官营铁。后两章是地方管理官牛和地方祠祀情况。

《长沙走马楼三国孙吴简牍官文书整理与研究》
研究秦汉各级行政文书如何维系国家的成果众多,三国的成果近乎零,本书填补吴的空白。导言整理郡县乡秦汉官文书。先整理举文书、叩头死罪白、君教和签牌这四类官文书及分析其內容,后整理诸曹掾史写的內容,得出走马楼吴简是县级的结论。后以许迪割米案等官文往来,整理出县內文书的运转、对郡及其他机构往来的流转过程,同时也弄清吴审案过程,即事发表上后,逮捕并考实,录见都尉翻供后再复审,最后狱具依科结案。同时也小议辛丑科及吴法治。也尝试解释掾某如曹行政过程。

《长沙简帛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云集东亚学者,少量论文为里耶秦简、东汉长沙五一广场简,大部份为吴简最新成果(引用了染捌,甚至未刊的陆),起初是回顾中日成果与展望,然后是全方位多角度,包括律法、行政文书(吏民簿、校对等)、经济、社会基层、书法等,值得一看。

《走马吴简研究论文精选》
的确是云集众学者佳文集,部份更是新修整理版如韩树峰的真吏与给吏一文。争议较大的焦点,众人难免出现针锋相对,本文也收录正文双方之见,让读者自己分析。內容包含吏戶、簿籍、社会民生、政府管理、算赋、经济、乡丘、文书用语等诸多范畴。欲了解吴简全方位研究,不可不读。

[ 本帖最后由 香港李飞 于 2021-7-30 13:02 编辑 ]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香港李飞

晋阳侯
忠武军节度
★★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护军
好贴 7
功绩 655
帖子 403
编号 18089
注册 2004-9-19
家族 梁山泊


发表于 2014-12-31 00:5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其余诸简篇

《简牍与秦汉社会》
其实三国爱好者,看汉简的最大目的,就是想了解汉的诸制度,以出土简牍,基本上是补充地方基层资料为主。《二年律令》、《居延汉简》、《张家山汉简》、《尹湾汉简》等等,入门者看见诸多条,都已不知道从何入手,最好是有一个综合本。沒错,这本就是了。基层行政制度、职业、身份与阶层这两编(东海郡吏员构成、考绩等篇),应该算是最合适的了。

《出土简牍与秦汉社会(续编)》
上编仅运用吴简的真吏、给吏,来具体分析官吏的分野,进而应用魏适用于三国。故本书最实用的是汉吴稅制:田租(定额、分品探讨)、刍稿、算事在简的意义、更徭、簿籍、算车船缗、市租,参考前人的考研成果和应用上各地诸简,整理简洁有力让大家深入认识。也略谈帛的经济角色。

《汉代地方财政研究》
引用了诸多新出文献并借鉴多篇文章,很多实例让读者了解地方官吏的构成(扩编)、如何管理仓库并入帐成籍簿,及接受监督和拘校、官员俸禄、邮传和政费用等,三国时不会有太大变化可借鉴,大变化也只是魏的稅制改革,但吴还是可以与汉的比较,看看改变和沿用了多少,比方最重要的戶籍簿。中央与地方的角力、边郡和內郡的运输成本貌似也可对比一下。要说略有不足,也就是反思汉代这混行模式的优劣部份,论说比例过少。

《秦汉简牍中法制文书辑考》
汉代的上计与诉讼制度,债务文书、举劾案验文书的格式,基本可以全盘套用进三国时;汉律考完全可以补前人沒有出土文简的遗憾。此书可补制度上若干空白。

《简牍法制论稿》
随著睡虎地、张家山、居延、悬泉等地大量出土的文献记录,可填补从律令刑罚至诉讼过程、基层规条、阶级管理等的史阙,最重要是李均明不但应用范围极广(含今人专著),且有条理的简洁整理和释译,让读者容易消化。三国方面,也有走马楼吴简提供人口管理办法,可与汉初的对比。

《居延汉简研究》
成书年份较早所以不能应用一些晚出资料如尹湾简,导致结论有所误差是在所难免,不过陈直整理了若干相关类別,比方汉晋过所、边郡物价、兵马耗粮、簿检等,还是能适用。后章大部份都是简牍注解校订,算是反映了当地出土校简的补正整理过程。

《居延汉简与汉代社会》
屯戍管理、吏卒生活(经济、医疗、时制、文化、律法等)与地价稳定问题,应该算上此书的最大看点。

《简牍与制度:尹湾汉墓简牍官文书考证(增订版)》
后三卷是对长吏名籍的考释,第四卷主要是集中于王国与侯国的地理考证,有系统的统计与分析见于前三卷,是廖伯源因应尹湾汉墓的出土资料,填补其师严耕望的《秦汉地方行政制度》的空白:籍贯限制、仕进制度、郡县属吏制度。其中,以功迁和以军吏十岁补这两项升迁理由,算是对比旧史观的新发现;因应大量资料可推测侯国家丞和郡文学无籍贯限制。卷六考释不在郡的长吏,其理由如上计、送徒民等,有助理解县的基本运作,这能大致套用于三国时代。

《楼兰尼雅出土文书》
这本书绝对不是与三国无关,相反,现存文献记录对魏晋在西域,是否如同两汉般以西域长史府来实行统治,沒有详细交代,直至这批文书的出土,才填补空白。

《文书行政的汉帝国》
三国是竹简籍过渡至纸张时期,行政文书实是政权运作的根本,具体细节至诏、律这些长度各异(让人从视觉上有所区分)、檄文功能与露布效果、书法与格式用语,至官吏应掌握的基本、亲笔与副本至最终过通邮亭系统下达至全国(少不免提关与传),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谷仓算是实例吧。

《地不爱宝---汉代的简牍》
本书分三大部份:竹简及遗址、汉代与罗马、访问与港台的整理报告,经常被引用的是作者凭借出土实物,研究一卷简册所占的空间与重量估算,以及政府的管理。其他较实用的有居延简、尹湾墓牍和二年律令的小札,提及功劳计算、政经等法令。

《秦汉简牍法律用语研究》
相对《汉语大词典》,解释竹简的法律用词确实较精确和详细,也列出诸多律、罪、刑之例和其他专属名词,是一本实用的词典。

《新出汉晋简牍及书刻研究》
系统简介整理近二十年新出土的材料,如长沙东牌楼简、曹操墓、郴州吴晋简。附图后从笔划等对比,探讨东汉八分体的碑刻,经名家钟繇等固定格式化,隶书草化渐变成早期楷书。最后是整理多本专著后,科普简牍的书写模式、环境等,这适合入门者了解日常文书。

[ 本帖最后由 香港李飞 于 2021-6-12 13:21 编辑 ]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香港李飞

晋阳侯
忠武军节度
★★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护军
好贴 7
功绩 655
帖子 403
编号 18089
注册 2004-9-19
家族 梁山泊


发表于 2014-12-31 01:0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三、经济类
经济篇

《中国经济通史(秦汉卷)》
林甘泉主编,王子今、杨振红等秦汉史专家参与,涵盖范围高,高度总结了农工商、人口土地、赋役支出、交通、货币,非要说不足也只是成书时沒遇上更多的简牍,否则可再优化戶籍、赋稅部份。

《魏晋南北朝经济史》
高敏主编,故绪论与其他非其所撰的章节细节,可能不协调,但其范围分析之广、论证的力度等,仍是目前为前,这时期断代经济史中最佳读本,只是沒能遇上走马楼吴简的出土时间。对了解戶口、土地制度、租调等稅制、徭役、阶级结构、农牧工商业(含货币)等领域有莫大帮助。

《魏晋南北朝社会经济史探讨》
探讨內容包括很多人忽略的制度源由、屯田制的详尽解说(含东吴)、部析了让很多人困惑的西晋占田与课田史料、曹操创立的租调制內容及其为两晋南朝所沿用、徭役內容与年岁(丁中老小),最后是对史料各在籍人口的疑问分析,是深入了解魏晋稅制与土田不得不读的范本。

《三国经济发展探索》
乃《三国经济史》引用吴简成果的修订版,罗列较多蜀汉事例但有武断之嫌,如以未占领的祁山万戶出五百石粮,以此得出蜀民不用交口赋和低田租,有效控制的蜀民是否也不用服役?有些低级错误,如看漏一个初字,把蒋济传和吴主传那十多万戶南逃,看成两件事、屯田崩坏认为有九品官人法的因素,例子用上还未实行的官品,似未分清两者、诸葛亮思想为何引用建安事如简雍劝禁酒等?如以高敏主的经济史对比,三国部份有些是更详尽(但沒有徭役一章),但更深入的探讨,其实也参考高敏和蒋福亚的其他著作。本书有不少具参考价值的讨论,但初学者还是建议看高敏主编的经济史,相对严谨少错误。

《魏晋南北朝社会经济史》
在少放民族方面,算是补充了上者的不足;其应用吴简的力度,当然不如其十年后的《走马楼吴简经济文书研究》,可买可不买之间。

《魏晋南北朝经济史探》
对个別个案作出深入研究,但部份的论证力度略显不足,说服力不够。

《秦汉魏晋经济制度研究》
五十年代发表的文章在当时确实很有创见,但放在九十年代则已吃透。秦汉封爵是柳春藩对其著作的节录,魏晋的封国、屯田和占田的研究相对更有参考价值。两汉的地主、田稅、屯田和自耕农分析可算入门科普,四民月令非反映田庄经济说,有力辨证史界这观点。

《中国财政通史》第二、三卷
相对于经济史,财政史更集中探讨政府的收支、财政管理系统等。
秦汉史现在需结合大量新出土实物,这远非业余历史爱好者所能仔细研究,这本算是暂时比较多角度分析的优良范本。杨际平运用诸多竹简,还参考了大量专著,包括量器实物,这方面尤其体现于估算政府所收的田租。两汉从财政机构、收支准则也不是一成不变,书中交代清楚(含校对)其变化。仓库管理、会计结算基本可以应用至魏晋;戶田籍、稅制、军费则可借镜,研究汉魏晋的变化。
魏晋篇幅不均但绝不是陈明光的错,谁叫蜀汉相关史料如此之少?吴、晋也应用了新出土的长沙吴简、郴州晋简,尤其是仓库账簿中的收支分类账簿、会计凭证、会计结算的整理,这方面是目前中最完整的。也探讨了各国背景制度下的稅种、魏的屯田、吴的赋役(田赋、人口稅、戶品)、晋的戶调等;封爵方面,由于陈明光认为吴的是虚封,故不是支出,这点建议再参考其他学者的相关著作。

《秦汉赋役与社会控制》
深入浅出系统性整理了如何从戶籍控制编戶,让其出稅(钱与实物,或者折价)及无偿力役(含广义的兵役),农民交田租、商人则缴关稅、资产稅等,也介绍了两汉在盐铁专卖上差异。虽有应用新出土文献资料,但应用程度不算高,不过也有不少有启发性的新观点,算是一本不错的入门书。

《秦汉土地赋役制度研究》
臧知非在研究多年的基础上,再参考新出土的简牍与专著,也有维持自己想法的的最新综合性专著,方向也是那些老话题:授田、田租、算赋、更役与更赋、戶籍、什伍,当中,较前人更多用墨尝,借助吴简尝试找出东汉制与西汉之异。最后的余论浅议秦唐赋役与农民的命运,挺发人深醒。

《魏晋南北朝籍帐研究》
提出黄籍的新见解:本为木简编的戶籍册,內容有戶主的籍贯和爵位及其家属的姓名、年龄、性別、身体状况等,官府以此甄別士庶。客皆注家籍萌芽于孙权优待周瑜等人。整理赀簿的內容有田宅、奴婢、牲口车辆等,分戶等以此九品混通摊分。遗憾的是本博士论文写成时,吴简尚未出土。

《秦汉魏晋丁中制衍生史论》
随著众多秦汉三国简出土,戶籍大小与课役等分摊至基层,最终成晋的丁中制。魏按戶收,吴仍是汉的按人收口赋,故吴甚可能才是影响晋的丁中制,吴简因此很有渊流的参考性。大量新出简如青岛土山屯、长沙尚德街东汉简的引用,秦、两汉、吴各戶籍简及分类正是这小本的最大价值。

《两汉经济史料论丛》
抛开西汉屯戍研究一章,这书其实可称《两汉的手工业》,结合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出土实物与文献,分析包括纺织、漆器、陶器、盐铁钱等手工业,也介绍了各地矿藏、工人与刑徒的参与。时间不但包括建安时代,连三国时也略提及(铜弩机、铜镜外销),书的內容有部份是能适用于汉魏之际。 

《中国历代物价问题考述》
黄冕堂这书算是补充了王仲荤沒有宋以后的遗憾,也有很多自己的分析,值得一看。

《九章算术与汉代社会经济》
作者不是盲目相信九章算术的数字,而是结合文献和简牍分析该数值(如物价、运输等)是否在合理范围內,所以算是史料的补充。从书中可以得知汉代是如何计算并摊分赋役、不同面积的度田、二十爵的权利等,这些都是正史中鲜有提及的史料。

《汉晋唐时期农业》
主写汉唐,跨度近千年的简介各大区(黄土高原、黄淮海平原等)的农业(收成、耕作方式、品种等)情况之作,取材正史、杂史、地理书、类书、出土文献、考古实物(农具、壁画等)等,也略扯及先秦、宋,也有政 治、军事的大环境,可让读者对各区有个基本的概念。

《中国农业通史(魏晋南北朝卷)》
本书简介各种作物的分佈,也浅谈畜牧、生产工具和裁培耕种新技术,更重要的是讲述土地与人的关系,所以包含贮藏加工技术、水利、土地制度、赋役、农产品流通、农业思想,但限于篇幅,各章节都是参考该领域的代表著作,如赋役是参考高敏主的经济史,因此本书是科普类。

《汉魏六朝荆州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变迁》、《六朝政权与长江中游农业经济发展》
其实都是研究荊州地区的专著,也有应用上出土实物,前者较全面(人口、交通、农业、工商业、文化),后者专注农业。吴简的应用在近年,已成研究荊州地方史的必需出土文献了,两书皆有所应用。

[ 本帖最后由 香港李飞 于 2021-6-6 19:49 编辑 ]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香港李飞

晋阳侯
忠武军节度
★★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护军
好贴 7
功绩 655
帖子 403
编号 18089
注册 2004-9-19
家族 梁山泊


发表于 2014-12-31 01:0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货币篇

《中国古钱币》(唐石父主编)
虽然资料不算是极为详尽,但毕竟是国家文物局注持下的博物馆教材系列,那些各钱币的各项参数,才是重点。

《中国钱币大辞典》(魏晋南北朝隋编、唐五代十国编)
集合多位专家的成果之作,不但有令人信服的解释,也提供大量拓本,每枚也引出详尽的数据、附录有各币的主要金属成分分析表,供读者参考,目前最权威的作品。

《古钱新典》
这本则是以钱币专家的角度来写。上册首先简介该断代的概况后,整理当时各出土实物的数据并分析,还包括外国货币、时人货币理论。书后的年表和辞典对新人来说很实用。下册则是钱币拓本。

《中国货币史》(彭信威著)1988年版
对中西方非常了解的经济货币史家,多篇引用东西方比较,让读者也有反思。虽是这领域的开山之祖,但其对历史的了解,肯定不够,这个绝对是大错误:第二章第六节:刘备死后,后主奢费。并引用了《太平御览》卷173引《吴志》,但这个后主不是蜀汉,而是吴后主,即孙皓......
只能说,对货币本身及其相关经济史都全面精通,甚至是全史通的人,恐怕不可能存在,故大体总方向沒错就行了。
二版和2007年的三版也行,因为对比初版,补充了大量內容。

《魏晋南北朝货币交易与发行》
和彭信威关注战争的开销不同,其重点是货币供应量,算是让大家从另一角度思考。全面列出各项数据,但是否全都适用,需自己再细查,比方三国两晋用钱表,西域的一金钱等同十银钱,算为魏用钱案例,是不合适的;又比方,能否用晋制证明卫尉也是魏的铸币机构,这点值得商榷,但沒铸币的西晋就肯定不适用,但王怡辰也列出,这是不合适的举例了。
不过,还是在这断代货币史中的专著,是较全面与广泛的一本了。

《通货紧缩与膨胀的双重肆虐:魏晋南北朝货币史论》
內地版的名字改作《币制兴衰四百年》,陈彦良结合史籍、墓葬出土钱币种类与总数、其他论文成果,分析了从董卓铸小币造成的汉末金融崩溃,以及互相比较三家各自的应对办法,也顺道简介了三国各自的货币特征。然后是以鲁褒的《钱神论》入手,分析晋的不铸币政策。在相对有限的中古经济史数据下,算是整理得不错的一部作品。

《华夏古钱汇珍》
彩色入门本,但资料全面性根本沒法与前三者相提并论。

[ 本帖最后由 香港李飞 于 2021-2-23 13:05 编辑 ]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香港李飞

晋阳侯
忠武军节度
★★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护军
好贴 7
功绩 655
帖子 403
编号 18089
注册 2004-9-19
家族 梁山泊


发表于 2014-12-31 01:0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四、传记类

《曹操评传(修订本)》、《曹操传》(张作耀著)
前者因应系列要求,张作耀被迫削稿,削掉几万字,主要是曹操历史形象变迁这章,不过在其最新修订本的导言中,实乃该章的精缩篇,前者也有曹丕、曹植的专述,二选一建议买新修本。上编主要聚焦曹操一生功业,下编是其军事、礼法、用人、经济、文学、思想(不信天命与整风俗等)的总结,让读者了解各方面的曹操。正因全方位所以也很难做到面面俱圆,租调制与主流看法有所出入,慎之。

《曹操》(堀敏一著)
东京文献学派领军人物的晚年代表作,简洁介绍曹操一生,引用了中日学者的论文并附上己见。政军经历用墨不多,著眼分析曹操如何是从大一统汉帝国过渡至两晋南北朝大分裂的关键性人物:世兵制、屯田与租调制、建安文学才是重点。人才选拔一章兼敍寒门与士族。详尽度不如张作耀之作。

《国之枭雄---曹操传》
国际汉学最高奖儒莲奖得主的代表作,译文上可能有点小错,但不影响整体的全面性,可视作西方人眼中的曹操。与国內著作相比,不但引用了多部汉日成果,更多引用西方著作,具体细节如比较罗马是其特点。本书涵盖曹操政军经文礼多个领域,曹操死后的形象变迁,比张作耀那本更详尽。

《魏文帝曹丕传论》
曹丕也有专题,已是喜出望外,分政治、文学和两者间的互动四章,喜欢曹丕的人是必读。

《刘备传》
蜀汉迷,甚至部份他国粉,也不太同意其对刘备的较低评价。

《孙权传》
三主公最后一篇,整体上其实还行,但內容无可避免的与前两书重复,让读者兴趣缺缺了(沒多大新意)。三部曲整体上还算行。

《司马懿传》
魏晋禅代的代表性人物,其实又是西晋开国史,只是司马昭兄弟的篇幅比其父少多了。本传专美这道理大家都懂,只是朱子彦写的诸葛相关章节,慎入。如果司马懿主体是相对客观,那司马昭则是过份美化,无视东关之役主帅的战败责任、废民屯一节,能以傅玄晋军屯八二代入成魏末民屯分成。洗父子名声其实纯属徒劳,杨坚有开皇之治、李世民有贞观之治,司马氏的功业如军屯,相形见拙,拉出来比较没多大用。

《晋武帝司马炎》
名为司马炎,实则是西晋简史,福原启郎科普日本读者之作。从司马懿正始夺权,历经三代平淮南和灭蜀后篡魏。交代了立泰始律、灭吴、齐王攸出藩、三杨辅政,由于多采日本国內史界的观点,中国读者能借此了解一下。

《诸葛亮志》
齐鲁诸子名家系列的重头戏之一,对原始资料,及其事跡等搜集,当然超越张澍。也有一些分析文章,连诸葛玄也有短文(其上任豫章太守的时间考)。

《诸葛亮评传》(余明侠著)
其实诸葛亮和曹操一样,太多人写,我也无空一一细看所有人的分別,但这本算是较全面的分析诸葛亮的种种事跡了。

《王符评传》
附崔寔和仲长统评传,三人是了解东汉中叶至汉末社会乱况和他们的对应方案,包括选贤、法制礼治、富民重农、反奢等,思想上渐至为无神,是儒学开始过渡至玄学的体现。

《荀悅与中古儒学》
英文原著是本比较老的书,官职、地名等的中译有误,史书原文建议还是翻原著。前四章简介荀悅本人及所面对的大环境,后三章是分析《汉纪》和《申鉴》两部作品对史籍、时政议论的影响、他本人因局势开始有清谈倾向,这是两者风格不太一致之因,也是借他为例看士族在汉魏之际之变。

《汉末人伦鉴识之总理则---刘劭人物志研究》
品评人物学的名著、名理学产物,因刘劭参与魏律和都官考课议,所以有很大的参考价值:观人之术、各适其能等。也能了解时人对各种概念的看法。

《陈寿、裴松之评传》
其实就是对《三国志》的写作背景、优劣、历代评价,以及裴松之的注例数据分析。

《范晔评传》
简介了写作时的背景、家世及其一生。最后分成史学思想、朴素唯物、政 治、民族和伦理五大范畴讨论范晔的写作得失(与各本东汉史比较)、评论取材的优劣、忠义名节的看法等。最后附上清人研究点评,和《八家后汉书辑注》的前言。

《从关羽到关帝》
在《关公全传》的基础上修订,删除较繁琐的论证部份让行文更畅顺,但沒有列明出处反增读者查明之苦。此书实则写的是关公文化,故生平较粗疏,待议错误蛮不少,不过引列南北朝至清各朝人民的评价、道佛引用及遭明人驳斥、庙宇和祭祀情况、明神宗是否改封的探讨等,整体上还行。

《三国人物散论》
讲述白波贼、曹袁关系、凉并集团,非常详尽及有信服力,但引用了章太炎评刘关诸葛的看法,就注定褒贬不一了。《方诗铭论三国人物》,只是加图、削白波黑山贼一段的弱化版。

《重刊洛阳伽蓝记、山涛论》
果然是陈寅恪弟子,把朝野划分成两派,引用史料虽详尽,但山涛是众多反充人士的真正背后领袖这些观点,无法苛同。

《魏晋诗人与政治》
以曹植、嵇康、阮籍和陶渊明作个案分析,是研究魏晋士人心态转变的必读本之一。国內再版,还有台版,算是实际数据的回应。

《傅玄评传》
先简述其祖、父生平及对其的影响,了解作者生平从而明白被曹爽等打压而投向司马氏,其上疏不幸言中西晋末的困难,但当初被忽略,幸得魏征重视、辑录并用于劝谏。研究魏晋的玄学、刑礼、农业等的重要材料,最后评价其思想和文学成就。附论天文家杨泉,因他的《物理论》在《意林》中,与《傅子》错落互见。

[ 本帖最后由 香港李飞 于 2021-3-8 00:02 编辑 ]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香港李飞

晋阳侯
忠武军节度
★★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护军
好贴 7
功绩 655
帖子 403
编号 18089
注册 2004-9-19
家族 梁山泊


发表于 2014-12-31 01:0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五、制度类

地方行政(含都督)篇

《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甲乙部)》
正如严耕望所讲,旧史注重的为中央行政史,其实同样重要的地方行政史,比重过低。他这三本书(甲部为秦汉、乙部上册为魏晋南朝、乙部下册为北朝),不但从诸书职官志引列材料,连散见于其他诸纪传,以及出土的碑文等资料,也极为详尽(变态级別)的列出,最后加以分析。大方向基本正确,可以说是研究这时期地方史的必读本。
至于三国,抱歉了,汉末情形也散见于甲部,不能认为只买乙部便可。由于王国、侯国也同时是地方的,故宗王、爵制也在探论之列。
籍贯限制一章,可能要参考已独立成书的《两汉太守刺史表》。

《魏晋南朝中央对地方军政官的管理制度研究》
中央对府主、府主对下属的诸多节制(平衡)、护军、节、军师等众多方面,有不少独到见解,对比坊间很多解释这段时期的所谓词典,其实错漏百出;这一本虽然不是词典,但用来快速检索相关內容,却是首选。

《魏晋南北朝地方官等级管理制度研究》
论述都督制等级和辖区方面,除了孙吴部份,详尽度比严耕望的高、信服力比张鹤泉为高。关于加节与将军号、赠官等方面,也有不少精辟意见。

《两汉魏晋南朝州、刺史制度研究》
两晋南朝比重偏低,没有详尽解说州佐吏,但在描述东汉刺史权力升降时,条理分明有序。也有分析三国置废合拼之因、遙领的作用,与都督之间的关系。

《魏晋南北朝州制度研究》
重点果然是州,包括佐吏、军政财监选举权、与都督和中央的关系等。郡县的关注度是在严书之下,也有不少是严书所沒提及的,仍不失为可读之本。

《魏晋南北朝都督制度研究》
魏制不如张小稳、蜀汉制不如洪武雄、吴制也不见得比严耕望强。整理有余,论证力度和详尽程度稍欠。

《魏晋南北朝城市管理研究》
城市发展、管理机构、城市治安、市集等,作出了详细论述,城市史必读书。

《两汉县行政研究》
邹水杰根据尹湾简,考辨地方行政重心在县而不在郡。全书分四阶段分析:汉初、汉武后、东汉、汉末。首先应用了新出资料来探讨禄秩、官寺、吏员架构的变化,然后介绍施政內容、长官升迁统计,最后介绍汉廷的方针导致县的不同重点、讨论掾属和乡吏的权力扩张,豪强和中央对县政的影响。

《中国古代乡里制度研究》
从春秋至清的乡里史,汉北方以居延和陵邑、南方是马王堆驻军图为例,以二年律令、尹湾简、长沙五一广场东汉简、走马楼吴简、郴州苏仙桥晋简,尝试找出亭长职能、乡里亭丘在汉晋时的转变,又研究汉中、东三郡,因其先有天师道以祭酒代汉制,后有魏蜀晋的边郡模式例子。

[ 本帖最后由 香港李飞 于 2021-7-30 13:01 编辑 ]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香港李飞

晋阳侯
忠武军节度
★★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护军
好贴 7
功绩 655
帖子 403
编号 18089
注册 2004-9-19
家族 梁山泊


发表于 2014-12-31 01:0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选拔考课篇

《秦汉仕进制度》
其实这本才是入门者先看之书,因为三国,尤其是汉末,都在沿用汉旧制。不但谈论察举,还有任子、计吏等诸多虽不普遍,但也是提拔人才的途径介绍。列明众多察举的史料,故作者不但能对其所统计的资料作核查,还能因应自己所选取的某时间段,自己找到所需资料,非常实用。也有对各制度优劣有所评价,行文浅白,入门首选。

《察举制度变迁史稿》(2009年版)
阎步克参考过黄留珠的意见后,对某些环节有所强化、辩析、修订,所以如无基础概念,应先看前者。探讨时间不是限于汉,而是整个察举制度的终结,故魏晋时期都在探讨之列,可补前者对于三国爱好者的不足。这书是连黄留珠自己也撰文,题目就已重大突破来形容,故根本不可能不读此书。2009年版对比1991年初版,是有点校订,也有点段落调动,但整体结构变化不大。
首先介绍了察举的起源与科目,入仕的儒生如何从与文吏冲突至互相融合,包括需考试的阳嘉新制,但阻不了其在汉末出现的种种弊端。魏晋用九品官人法后仍沒放弃察举,魏的复恢与晋吸引蜀吴人士,但阻不了黄散的清途(尤其是秀才对策这些本意是好,但让高官后代却步的措施),从此失去主导地位。

《汉代考选制度》
三百页的小书分为五部份:选举、学校、考试、(任用、考课及黜陟)、考选,因此很多问题无法深入探讨,导致沒考证史书所载是否不实。但加入若干汉简及归纳这点上,仍不失为一本能快速查找资料的有用之书。

《九品官人法考论》
如果说要数研究九品最著名的著作,这本大概轮不上。但对入门者来说,我倒认为是首选。九品研究可以分三个时期,最早为杨联升,然后是唐长孺和宫崎市定,接著是张旭华等。
如果你从《魏晋南北朝史论丛.九品中正制度试释》开始阅读,当然可以。但如果想先有大概系统化的简介,并交代九品研究的发展经过,这必就能满足你,也是我建议之因。
整理的基础上,胡舒云也有自己的见解,而且也用教育史的角度看九品,这点为众多研究者所沒有的角度。也从沒有人应用刘刟的《人物志》来分析中正是以怎样的标准来考核,她有非常详尽的论证。

《九品官人法研究---科举前史》
九品研究基本有两个流派,一个是唐长孺等的,另一派就是宫崎市定始创的。
这本提出了乡品这概念,虽然已被多个例子证明不是全都能适用,毕竟也是先提出一个普遍的现象。其实这部,其实不算是九品研究,而是以九品为引子,用制度来给予实际例子,达至京都学派的立论能成立。
宫崎市定因凭这部获得日本学士院奖(最高级別),绝对是日本东洋史的必读书之一。但看这部书必须要有相当的基础,因为宫崎市定实在太敢讲出众多学者心中所想,但苦无证据的事。因此可能他是料对,但也有可能为错。

《九品中正制研究》
张旭华这书是《九品中正制略论稿》和《魏晋南北朝官制论集》的整理补充修订版(除了沒有汉末襄阳名士清议的內容),对比前两本的论文集,主线脉路清晰多了。有很多与前人不同的见解,并有所突破、新发现,比方九品在吴的实行。也结合了魏官品一拼研究。对入门者唯一的不足是,他有部份內容是针对前人的论文,若根本沒有任何概念绝对不适合先看。

《中古时期清浊官制研究》
如同作者所言,至今沒有一部系统性整理分析魏晋至唐时的清官与浊官,这就是其卖点。魏晋作为萌芽时期,起初除了曹丕设的散骑外,还不算明显,但司马氏开始掌权后,黄散、秘著郎、王国等渐受高等士族偏爱,继而被拢断。也分析了九品中正被控制后所造成的士庶之分、尚书郎从清显变为不受高等士族垂青的演变、无员的员外散骑等设立之因等,从这角度了解两晋的门阀政 治。同时也略提及他对乡品与起官的官品关系(可详见其在以前三本论述九品的著作)。

《官品的起源》
陈长琦是其中一位资深研究九品的学者,可能有別于传统观念,但也不失扩阔新思维。运用大量史料实例并加以详细讲解,包括运作模式、资品概念等,当中官品起初不等同官阶、赐位制度算是较冷门的范畴。其实也涉及察举、太学、袭爵等,是一本综合谈魏晋南北朝人才选拔制度之书,值得一看。

《魏晋南北朝选官体制研究》
果然是应用了其师之一毛汉光的列传数据统计法,汪征鲁至少拿出一些实则数据来分析。只是他把众多事列分得太精细,而那些环节却未必是制度本身所有的,有点走火入魔。
范围太大,在有限的文稿中,所论之详尽,当然不能与专题文集相提并论。当然,毕竟也是列引了众多原始资料,也是实用的检索书。
第二、三章写吏及其言秩与否(纳不纳入国家正式官员体系),倒是完成了宫崎市定当初的愿望,也是本书其中一个亮点。

《魏晋南北朝官员惩治与复起研究》、《魏晋南北朝考课制度研究》
其实真的不用介绍,顾名思义,就是书名本身所述的范围,算是让读者省却索引的时间。提及三国部份的字数,也不算少了。

[ 本帖最后由 香港李飞 于 2019-1-27 01:16 编辑 ]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香港李飞

晋阳侯
忠武军节度
★★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护军
好贴 7
功绩 655
帖子 403
编号 18089
注册 2004-9-19
家族 梁山泊


发表于 2014-12-31 01:0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官制篇

《秦汉官制史稿》
全书分三大部份:中央、地方、选拔等制度。不但谈及中央与地方诸官的职权、发展,还有王国、侯官,统治少数民族的属国都尉,连选拔官员的察举、征辟,以及考核、赐爵,绝对是一本集诸多笵畴于一身的百科全书。三国毕竟也有相当时间是属于汉末,这书其实可以算是诸制度史的入门书。罗列了诸多最原始的史料,还辅以当时新出土的文物,虽出版多年但仍是诸多论文所必备的参考书之一,功力可见一斑。

《品位与职位---秦汉魏晋南北朝官阶制度研究》
从汉的秩禄至魏晋的文武官品(含中正品的对应)、军阶发展,作出了大量具体、精辟的分析,绝对是研究这领域的必读书。

《从爵本位到官本位---秦汉官僚品位结构研究(增补本)》
追加了一章是对旧版观点的若干修订,本书虽主要集中在秦与西汉如何从重爵,过渡至看重官职,但也略提及三国,特別是末章的散吏,及了魏晋的司徒领吏、吴的私学、晋的修行。比秩、冠服、士族优待诸章,也是有助了解东汉大环境。

《历史与制度---汉代政治制度试释》
这书最大的亮点,应该是详尽考论出东汉将军可大致分为中朝、征伐两种,然后对他们的职权、属府、驻地各项分析。阎步克在将军军阶方面,也有所应用廖伯源的资料。对三国军事迷其实是必读书。

《曹魏时期中央政务机关之研究---兼论曹操与司马氏对政制之影响》
毛汉光首开此风后,广为台湾学者应用,黄炽霖是当中一位。此书绝对不是简单的《三国职官表》,而是对各官职能的分析、制度变革、籍贯等有所论述,最重要是当权的曹氏和司马氏,如何在中央官职中的强化,来达至对前朝取而代之,魏迷或可一看。唯一缺点是全盘引用《三国职官表》的內容,结果中军师王凌(这是衍文)、丞相掾属庞涓(实为淯字)等错误也照抄不误。

《魏晋南北朝禁卫武官制度研究(修订本)》
这个范围內,唯一一本值得一看之书,只是蜀汉受限于史料之阙,力度稍为单薄。

《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
主要是三公、三省的发展作出了多项分析,其中部份与主流意见相左,但无可考认,应是众多魏晋著作的参考书之一。

《魏晋南北朝政治制度研究》
陈琳国也有谈及都督、地方考课与监察,但朝廷官比重较多,故放在这里。成文于1989年的博士论文,是本书的草稿,故有些观点及篇幅,与今文有所差別,毕竟是八、九十年代的文,且刊于台湾,內地读者未必能一睹。

《魏晋南北朝霸府与霸府政治研究》
霸府是这分裂大时期的产物,权臣通过建立霸府,透过其府属各属官,掌握朝廷并取而代之,这书是这范围的必读本。

《汉魏晋军府制度研究》
简洁的整理分析了西汉后期的中朝将军如何执政,汉末的开府仪同三司、各军阀的州府和将军府结合,出现了幕府的公府化。曹操建立的霸府及其军事特色,又成为公府的幕府化重要一环,即日后的霸府。曹魏时的公府开始虚衔并成为都督的官阶,魏晋时除了司马炎平吴后算是军政分离,都督已开始兼任刺史,军政合一。加兵公制更是幕府成熟稳定后的产物,也整理了八王之乱的王府各属官、两晋的都督府,下开南北朝军权优先的地方政治。

《蜀汉政治制度史考论》
晋承魏制,制度史上毕竟探讨魏制者众,蜀汉与吴较少,尤其是蜀汉原始史料甚缺的情况下,洪武雄对都督、太守、监护典参军及军师等诸多制度,作出了多项令人非常信服的结论,蜀汉迷必读。

《三国政治制度剖析》
就魏、吴的监察制度、魏散骑常侍有相当不错的评述与新见解,蜀汉尚书令台、蜀汉侍中和吴丞相,基本就是以《三国职官表》为索引,结合《三国志》、《华阳国志》等,简介任职诸人在位时所发生的事,比方吴相就连两页的总评论內容都沒有,因此別对此书別抱太大希望。

[ 本帖最后由 香港李飞 于 2021-4-6 21:20 编辑 ]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香港李飞

晋阳侯
忠武军节度
★★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护军
好贴 7
功绩 655
帖子 403
编号 18089
注册 2004-9-19
家族 梁山泊


发表于 2014-12-31 01:0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封爵及礼制篇

《汉唐封爵制度》
杨光辉这本书是研究爵制必读本,对封国食邑、官礼制、推恩等相关笵畴有精辟分析,惜三国部份太简。

《秦汉封国食邑赐爵制》
东汉的王国、列侯、赐爵(即关內侯等)和汉末曹操的变革,算是《后汉书补表》的强化版,还可一看。

《军功爵制研究(增订版)》
大概是朱绍侯封笔之作,綜论了军功爵历史,二十等爵衰敗并被曹操所终止,但保留了民爵八級并沿用至唐。东汉部份的內容包括评议了王粲和刘劭之见、估算封君收入、关內侯的地位、名田制崩坏、吏爵与民爵之別等。

《东汉列侯爵位制度》
东汉制度大多只是秦汉史研究中的一章,两汉对比的比重也不大,本书填补了空白:东汉始置乡亭侯时间考、特进侯朝位侯等的朝位分析、列侯地位相对下降之因、朝觐制度、收入、定封与徙封、从东汉无嫡长子国除及恩泽绍封至魏晋的支庶袭封、袭公主爵与君考、尚公主制度等,值得一看。

《魏晋南朝宗王问题研究》
不但谈及魏宗王,也有论述爵制,惜独到见解不多。

《再造封建---魏晋南北朝的爵制与政 治秩序》
三国部份同样不多,但有不少前人所无探讨的范围,如开国、册封,最重要可能是对这时期相关的论文总评论,让读者可以翻查,故还是值得一看。

《中国礼制史》(秦汉卷、魏晋南北朝卷)
礼制史恐怕也真的沒多少人感兴趣,这本算是一本讨论礼制的先导之作,对宗庙、封爵、丧葬、婚冠、田狩、朝觐、进贡、盟会、飨宴等仪式做了详尽考证,但三国相关內容只是散见于各条,故比较散乱。

《魏晋南北朝五礼制度考论》
梁满仓认为陈戍国只是各项研究,但无法形成一个整体,故重点放在分析礼制从两汉至魏晋之际的转变之因。对比他另一本著作《三国礼仪习俗研析》,只是节录了一部份五礼(吉、嘉、军、宾、凶)相关內容,但两晋內容也不包含在內。这本书基本能应付大部份关于礼制的问题,比方圜丘、婚礼、讲武、交往、丧葬。

《汉代皇帝施政礼仪研究》
汉帝重建礼乐欲强化君主专权、维持社会稳定等目的,对即位礼、册命礼、朝礼、巡幸、养老礼等的仪节及其演变作系统考察,也梳理了实施官员及其职责。

《魏晋南北朝丧礼与社会》
丧礼是孝的一种表现,但在战乱中又引申出一些折冲应对,本书结合丧服、法令、习俗、思想,系统性分析丧礼的整体简化、诸多丧礼的规格(如故事、赠谥等)、某某引领了新风气(如曹操的薄葬)、心丧与居丧、与其他四礼的关系等,确是一本全方位研究的断代丧礼之作(墓葬这些考古范畴很难全面兼顾的)。

《情礼交融---丧服制度与魏晋南北朝社会》
填补国內该断代丧服史的空白,引言对《丧服》的体例、原则对比魏晋南北朝时的变化,先让读者有所了解。三年之丧是重中之重,也是郑、王之争的集点(廿七月与廿五月),描述各朝如何在理论、现实、亲情之间妥协和影响,随著就是司马炎成制的心丧,尊尊的消解,正是以情制服,以礼裁之的时代特色。因地位尊而降服来突出嫡长子,但在新文化、亲情的冲击下而少有遵守。过继后回本宗,实例有诸葛乔,养子之例如韩浩、刘封、朱绩。加服对象主要是女性。战乱造成二妻,后又引二嫡之争,王昌、贾充是焦点。死者无棺如何服丧,东关故事成五朝参考之例。招魂葬之例有郭循。

《服周之冕---周礼六冕礼制的兴衰变异》
此书就是探讨各朝六冕的转变之因,继而推论受了当时怎样的政 治环境下才产生如此情况。汉末至西晋间只有曹睿时的损略黼黻:毀变高山冠、损略减章等措施以示皇权;也考证了王肃和郑玄之学有多少已体现在魏明帝时。

《中国古代帝王宗庙礼制研究》
填补研究汉唐宗庙的空白,东汉至晋也有四分一的篇幅,简洁交代时代背景和士人思想,对很多问题有深入分析如东晋前的兄弟为帝算异世。东汉主要焦点是七庙、同堂异室和初平年间的改革。蜀吴受限于材料,但也能应用吴简提及的桓王庙。魏晋重点是魏明帝变革如乐舞和王郑之争。

《汉魏至南北朝时期郊祀制度研究》
首先括概简介各时期的郊祀变迁后点出汉魏、两晋、南北朝的各项发展。东汉继承新朝的制度;三国各自争正统性,尤以魏建树最多,比方圜丘,兼采郑王学说;西晋主用亲戚王学,五帝去位统称昊天上帝、丘郊为一,泰始之制很多为后世沿用。

《古代中国与皇帝祭祀》、《中国古代皇帝祭祀研究》
后者可视作续集,写的是汉唐郊祀、宗庙、明堂、即位礼。受制于史料,曹魏篇幅不多,蜀汉与吴则更少,汉(含建安年)、晋的用墨较多。相关题材专著不多,故这两本甚有价值。

《两汉雅乐述论---以典礼音乐为主的考察》
探讨汉代在儒家思想和外族文化交融下,对先秦雅乐的因袭与创新,尝试勾划出郊庙、燕射、舞曲、鼓吹的歌词起源,还有乐器、服饰,最后是分析雅乐对文学的影响。

《六朝官方吉礼祀议及施行之源流考》
顾名思义,主谈吉礼中的郊、社、宗庙(包括女性入庙、诸侯庙),源流考就是了解先秦以來的学说、两汉施行情形,所以魏晋南北朝的比重不算太多。作者也不是王或郑党,只想了解政治等因素介入后各朝施行的情況并列表标示异同。

《明堂制度源流考》
是《明堂制度研究》的姐妹篇,本书结合各书礼志、地方志与考古遗跡建筑,更注重各朝发展、影响,可惜受限资料之缺,蜀吴无法讨论。

《礼是郑学---汉唐间经典诠释变迁史论稿》
通过几个例子剖析郑玄欲通过《三礼》及其他儒家经典来建立宏观的礼制体系,比其师马融的创新、互有优劣的同学卢植、更尊重汉制的蔡邕、不与公羊家和左氏般奉承汉室而曲解西狩获麟是汉兴之瑞、何晏《论语集解》的玄学化, 分析汉末邴原、王粲、虞翻对其非议,王郑之争实乃礼制迫于政治环境的妥协,王肃多有吸收郑学。两晋礼法影响太大,但现实又需妥协,才有杜预的心丧三年。高崧欲办婚礼和贺妻于氏的养子非人后就是为己利益只好挑战郑学,玩断句、逻辑诡辩,是时人的真实写照。郑玄一直影响至唐,宋人开始强调圣人之意取捨经书之异,郑学至清才被重新重视。

《谥法研究》
暂时仍是最全面研究谥法之作,从产生时间分析诸说起,历朝概述、细说帝与后及宗室、外戚、臣子、宦官之谥,还有圣贤、隐逸,民间私谥,解读经典逸周书,最后是研究谥法的意义,并附上谥字集解。

[ 本帖最后由 香港李飞 于 2021-5-18 13:55 编辑 ]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香港李飞

晋阳侯
忠武军节度
★★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护军
好贴 7
功绩 655
帖子 403
编号 18089
注册 2004-9-19
家族 梁山泊


发表于 2014-12-31 01:0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兵制与法制篇

《三国吴兵考》
顾名思义,绝对是研究吴兵制的必读本。

《魏晋南北朝兵制研究》
高敏这本书,今天看来真的较简略,但无可否认,仍是兵制不可不读之本,比《历代兵制》详尽、错误也少很多。后人对曹魏士家制、孙吴世袭领兵制和两晋兵戶制也大多引用此书,适当增修,也略谈及青州兵、臧霸的青徐豪杰和刘焉父子的东州兵。

《魏晋南北朝兵戶制度研究》
近三十年前之作,篇幅不长但谈及的范围可不算少,还包括军屯、士家婚姻、地位变化,虽然沒多大错误,但也无法深入研究,科普之作。

《秦汉军制演变史稿》
应用大量新出竹简、金石材料,从秦、西汉初、西汉中、两汉之际、东汉初至汉末,每个阶段的转变都有所用墨,大至军官、兵制、徭戍、徒隶,小至一般军人的爵制、生活时间表、家庭、军鼓,全方位多角度试图还原秦汉各时期的面貌,整理众家加上自己的见解,确实是优秀博士论文。

《历代刑法考》
建议先看程树德的《九朝律考》,因为《历代刑法考》沒点底子是近乎看不懂。细分各大类:刑的细节、律令名、赦、刑官等,不但引用了诸书刑法志、《通典》等基础,还细引各纪传的相关资料,如果欲查找进阶资料当然是好书,但若根本沒有半点底子就是看得头也晕。《汉律遮遗卷》是当中最最有参考价值的部份,三国虽然不是全盘引用汉律,但还是沿用了不少,这就是这卷对三国史的价值所在了。
唯一的不足(不是沈家本的问题),是成书太早,致未能应用上诸多出土金石文献,否则现在很多法制史学者,可以再推陈出新的空间将不会太多。敍事可能有点累赘,但瑕不掩瑜。

《秦汉法制史研究》
能应用于三国的不多(将军中郎将、节、官吏兼任和休假等能运用上,建忠校尉更是应用了日文资料来校勘),但其研究模式仍有很大启发性:不应单纯看字眼,而是罗列相关案例后,分析其背景、结果后找出异同。律令两方面都系统性讲解大庭修有前瞻性,早已预见秦汉史和应用大量出土竹简,可惜他赶不上《二年律令》。
此书不完全法法制史,也收录官僚制度将军、休假这些,也指出制度非一成不变,应分阶段及了解当时背景才能更好掌握。

《律令时代的议事以制---汉代集议制研究》
建议先看结语中作者对本书的简介,魏晋以后正如作者在后记所言,他并沒有深入研究,但光汉代已填补了该区空白。先分析內外朝(含公府)及参与者,接著还原过程,汉代怎样立法(律、令、故事等)和司法决事,最后是议者所用的理由,包括汉律、古制、谶纬等。

《从人伦秩序到法律秩序---孝道与汉代法制研究》
先秦诸子关于孝的內容、礼乐才是主线,汉武独尊儒术后援孝入律、春秋决狱、血缘定轻重等讲述,占的比重不大,最后一章是漫谈汉律如何影响各朝至民国。

《中国法制通史(第三卷)》
主编乔伟写三国、孙季萍写两晋。这时期的研究近乎空白,魏晋还好,蜀汉和吴只能从史书罗列各种罪名、刑罚等,《蜀科》的具体內容谁知道!本书不但关注立法过程、律制改革、执法和监察机关,也谈及民事及经济法律,虽然在简介各朝背景不够简洁,但仍不失为一本简单易懂的专著。

《帝制时代的中国法》
相对于秦汉简和唐律,谈及魏晋的是少数。张建国吸收了滋贺秀三等的理论及反思,重新整理和提出新观点,让读者能信服并开拓新的眼界,重新审视其历史作用,比方曹操始创科、魏律也有较晋律完善的地方、魏律排序、五刑等。夷三族、弃市、汉刑事诉讼程序、复仇观也能适用于三国,值得一看。

《魏晋南北朝刑法体制研究》
像特权法和监察略涉及刑法的,纯是简介;律学发展和肉刑争论是整理前人之作;但刑律体系、儒家化、五刑和改革则有相当的新意、整理诸人专著后仍有其相对客观的评论和分析,本书可算法律通史外另一个不错的选择。

《汉魏法律与社会---以简牍、文书为中心的考察》
建议先看后论,作者把看似无关联的诸章从点连成线:很多晋律儒家化的理由,秦、汉初已有体现,魏晋律更多的是名理化和玄学化。政府强化戶主的权力,其实可从稅制和人类史参考。也提及戶主继承权和曹魏废曹操实行异子科之因、同居和吴简大小老的概念。

《曹魏法制综考》
分析了魏律实颂布太和末青龙初,非通鉴的太和三年。引用有传承关系的新出土的晋律注,来强化滋贺秀三所持的律和囚律皆亡、乏留非单行说。罗列了各项魏律令、科、章句及附上案例,包括重点分析公孙晃、钟会和杨骏案(兄弟连坐)。整理了各朝对八议的注文和案例,特別是对功臣的各种记功。最后是汉至南北朝的条教事例,本书搜集案例不仅限于汉晋,南北朝和唐律疏义都应用,以尽量寻找传承,在目前暂无出土魏律的情况下,本书是研究魏律的最优本。

《晋朝法制研究》
首先简介汉魏律的演变及其对晋律的影响,接著从晋律体系、罪名、刑罚、司法制度系统性整理前人成果并适度加入己见,包括参考出土简牍和刘宋实例(因其沿用晋律),以及略谈对南北朝隋唐的影响。最后是焦点分析礼法滲入律学的程度(对比两汉),基本可以满足读者对晋律的认知需求与解惑。

《魏晋令初探》
魏开始律令分途,魏晋令典化是全书重点。先简介先秦、秦汉令之演变,接著说魏科作用、魏时令渐不带罚则,变成纯政令法规,晋更一部完善并礼、令、律交融,其后以晋令为基础,比较唐、宋律来肯定其影响和地位。

《秦汉魏晋法制探微》
开篇秦汉律篇二级分类说辨正,针对的是晋书刑法志形成下的传统观念李悝法经和萧何九章律,如何在众多新出法律简冲击下,怎样站不位脚。虽主力还是睡虎、张家山讨论秦汉朝律、葬律、功令,松柏汉简傅律、徭律等,但这本是为数不多能探讨玉门花海晋律注(捕律、诸侯律)的论文集。

《律学考》
收录了若干篇论文,与三国相关的主要是秦汉律学、张斐的法律思想,但应用秦汉简牍的比例不高,所以主要是看几位学者全方位品论张斐对晋律和往后中国律令的影响。

《日本学者中国法制史论著选(先秦秦汉卷、魏晋隋唐卷)》
九十年代国內已出版日人若干名篇的论文集,先秦秦汉卷收录奏谳书所见、族刑、不道与复仇。魏晋隋唐卷是补漏,本书绝大部份都是唐朝的。晋书刑法志和唐六典对魏律十八篇所载各有不同,前人众说纷芸,滋贺秀三分析囚律已消亡,乏留和免坐仍保留。堀敏一回顾汉魏律的演变過程和传承,晋律有若干校订和对后世的意义。

《秦汉魏晋南北朝监察史纲》
整理各时代各国的监察官员的执法力度、与政 治环境的关系、官职沿革等方面,整理不俗但部份结论较牵强,还是值得一看。

《魏晋南朝恩赦制度的探讨》
整理出从汉末的多赦至慎赦,然后又变回多赦,并分析各国的原因,例如施恩德、权臣显示其权力、分化敌人、新占区的安抚、补充劳动力等等。

[ 本帖最后由 香港李飞 于 2021-4-13 16:54 编辑 ]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香港李飞

晋阳侯
忠武军节度
★★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护军
好贴 7
功绩 655
帖子 403
编号 18089
注册 2004-9-19
家族 梁山泊


发表于 2014-12-31 01:0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六、历史地理、战争类

历史地理篇

《中国历史地理概述》、《中国历史自然地理》
相对于八十年代众多知名大家参与制作的丛书,三十年后部份参与者,应用上新资料重新撰写。前者是该丛书的简洁本,比较适合入门者。范围从历史地理,至人文相关(人口、工农商等)。
后者是专门探讨各时期主要河流的发展、海岸线、沙漠等。

《中国三千年运河史》
可惜《中国历史自然地理》沒有谈及运河,嵇果煌在参考过史念海等诸多意见后的整理本,绝对可以填补这重大空缺。对诸河系的运河也有探讨,基本上可以满足大部份读者的要求。排版也恰当,读者可以按朝代搜出所需资料,某程度上比搜索《水经注疏》还方便得多。

《河山集四集》
中国历史地理的开山之作,难得的是史念海亲自各地实地考证,这就是超出顾祖禹的地方之一。陕西战略地位、关中军事地理、秦岭巴山间的军事活动、新旧函谷关、壶口考、秦汉交通路线等诸篇,绝对绝对是战史迷不得不读的大作。
网络大多数的扫描本与实体书相比,像素相差太远,有机会还是弄本实体书看地图部份吧。尤其是图袋那三十二张图,也是精华所在之一,但图实在太大,有些近乎A3级別,这是扫描本所沒有的內容。

《河山集六集》
这书说白了就三个重点:历史地理学、农牧业、汉中历史地理。汉中篇的重点又是诸葛亮,算是对他以往(《论诸葛亮的攻守策略》)的观点,另一种演绎。

《布局天下---中国古代军事地理大势》
对大多数人来说,这本才是最适合的入门书,饶胜文总结历朝的地理形势,非常恰当,故也获奖。

《三国兵争要地与攻守战略研究》
宋杰收录了《中国古代战争的地理枢纽》中的三国部份如武昌又称东关考,大方向无误且提供秦汉、南北朝的战例作分析,从曹魏与蜀汉的用兵方向、三家的防御部署,至各个兵争要地:合肥、襄阳、祁山、寿春、广陵、汉中、永安、濡须和东关、皖、武昌、夏口、江陵和夷陵,图文并茂深入分析,惜有时过度,如沒史料下认定乐进在青泥被破才被调出荊州,沒考虑曹操在居巢和汉中都用了诸夏侯曹掌军这因素、怎样断定朱横海一定是朱灵,而不能是朱盖等人?军事地理外的细节也有毛病,如曹操陈留起兵一章中,《世语》和《世说新语》被看成同一本书。但都瑕不掩瑜,适合广大军事迷一读。

《诸葛亮与五丈原》
这本虽然是历史旅游丛书,但还是能提供当地很多遗跡,尤其是能加深五丈原一役中各地的具体位置。

《秦汉交通史稿(增订版)》
从交通工具制作,至各交通路线、耗粮与粮仓、通信等诸多相关范畴,也有论述,不愧是优秀成果三等奖的作品。

《中国古代道路交通史》
相对于王子今的著作,本书偏重于道路(包括海路)、邮驿,如果想查阅这两项为主,可查阅汉、三国、晋的相关章节。

《陇蜀古道:历史地理研究》
史界较注重研究关中至蜀的蜀道,甘肃至蜀的相对热度低,专研此的苏海洋精选多篇相关论文而成,分总论及相关四道:青泥路(故道南段)、祁山道、阴平道、岷山道(河南道)。其中研究阴平道者又更少,几篇论文有助读者了解江油戍、左担道等。在青泥道研讨会发表的则另有论文集。

《唐代交通图考》
此书引用了大量资料包括正史、地理书籍、诗词游记、当时的新出土资料,虽然集中于南北朝、隋、唐,但有些地区如山西、四川、洛南三关,交通线受制于地形与水草补给,也能适用于汉代时期,何况谈了历代变迁。田余庆也以此书作为东三郡交通的参考,故也不能说完全不适用于三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当然,要非常小心哪些是南北朝后才开通,以前所沒有之路,比方褒斜新道。对历朝沿用与变迁如通往河西与西域、阴平路等附图介绍,一目了然。据黄河河床显示汉末至唐初黄河中游河道也很稳定,故谈及了孟津、白马、枋头(含曹操所开的三条运河考)。考论合理具信服力,曹操走的卢龙道是例子之一。第六卷是还未完成的遗著,故地图只有南北朝桐柏山脉和齐长城遗跡图。

《中国蜀道(第五卷)》
刘庆柱和王子今主编,共十本,让读者详细了解古蜀道。本卷主谈建筑,以古籍、遗跡、古画等,图文并茂尽力复原各种不同构型的栈道和桥梁,也谈论各关隘、驿站,以及古道沿途古跡并分析其艺术价值。

[ 本帖最后由 香港李飞 于 2021-5-11 23:31 编辑 ]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香港李飞

晋阳侯
忠武军节度
★★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护军
好贴 7
功绩 655
帖子 403
编号 18089
注册 2004-9-19
家族 梁山泊


发表于 2014-12-31 01:0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政区划分篇

《中国历史地图集》
谭其骧为主编,尽管不可能全都弄对,但绝对是最实用的工具书。

《东汉政区地理》
灵、献年间各郡的置废,以及对各条相左的史料方面都有可信的分析,虽不是每郡都有复原图,但还是值得一看,尤其是《三国政区地理研究》对建安年间只是简略敍述。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三国两晋南朝卷)
合胡阿祥、孔祥军和徐成三师徒之力完成之作,其中地图和政区沿革表则方便读者索引。胡阿祥简洁介绍府州郡县乡制度、典农校尉等、遥领与虚封等制度;三国州郡县沿革参考相关廿四史、《太平寰宇记》、《舆地广记》、《二十五史补编》中吴增仅等前人的意见分析后,并运用出土文献分析。虽然还有部份细节可以商榷,与今人梁允麟的《三国地理志》相比,孔祥军的推论分析,有信服力多了。西晋编则延续三国编中的若干优点;徐成恐怕受限于编幅限制,都督区只能简单介绍沿革,和万斯同、吴廷燮的方镇表相比,沒有大幅超越前人成果。

《孙吴政区地理研究》
有些细节还需多分析,整体尚可。下编是探讨孙吴对江南各区的开发与政区增设的关系,也大致表达出两者是有所关连的。

[ 本帖最后由 香港李飞 于 2016-6-29 15:34 编辑 ]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香港李飞

晋阳侯
忠武军节度
★★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护军
好贴 7
功绩 655
帖子 403
编号 18089
注册 2004-9-19
家族 梁山泊


发表于 2014-12-31 01:0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战争篇

《中国历代战争史》(第四、五册)
说白了其实只是《资治通鉴》军事內容精简版,补充新的地理资料、兵制、战役图,毕竟是首创历代战争史,也不能要求过高,而且当中有一些兵力部署和军职,恐怕只是编者的看法而不是出自史书。

《中国军事通史》(第六、七、八卷)
第六卷东汉卷也就黄巾与三国迷有关,不过,东汉兵制等还是能一看;第八卷两晋部份,说真的,不见得比前者强;但第七卷三国卷,余大吉在很多见解上有不少突破,对兵制、军事科技等相关內容的整理,要点多个赞,三国迷必看。
实体书党唯一的难题是,通史散卖真的很困难,网络扫描版吧。

《蜀汉集团的北伐战争》
细说关羽、诸葛亮和姜维之征,虽无多少独到新见解,但也没有语出惊人的神论,內容整体上还算完备,且有引用若干文物如铜弩机,中规中矩之作。

《中国古兵器论丛(增订本)》(2007年版)
虽然成书于八十年代,但已应用当时诸多考古成果(包括实物数据及复原图),从甲冑、刀剑、弓弩、戟、马具、船等,图文并茂且分析沿革,战争迷值得一看这优秀奖作品。再版对一些小节略加说明,尽量保持初版之貌。

《中国古代兵器图说》
一本挺实用、图文并矛介绍兵器的书。

《赤壁之战研究》
张靖龙找出建安十三年有闰十二月,光这点已能解决很多问题。其论证战争时间、地点、路线,也有信服力。论述背景各交战方,以及荊州本身等,就算对赤壁一战沒兴趣,也不应错过。

《街亭丛考》
其实就提出陈仓渭水道这观点外,其他內容属于可看可不看的,这个街亭之战有点为扩充成书而为之的味道了。

《三国南中与计都葛亮》
武侯祠对南中考查的成果,先简介各庲降都督,从南中大姓、少民结构、郡县分布附传说中的诸葛、关索等古跡,配上文物彩图,分析乱因、用兵路线及战果,最后是其后治绩、后主不退南中、诸葛对云贵的影响,但某细细节在各章略有重复。

《汉匈四千年之战(修订本)》
三国相关內容不多,但对了解匈奴战史很有帮助,毕竟还有欧洲篇。周锡山参考了很多外国文献的,大体可信。

《河山集》
全书其实就《论诸葛亮的攻守策略》真的算与三国相关,其他只是探讨大环境。史念海这文,算是王夫之的以攻代守论升级版。

《三国著名战例新探》
这本不是军事通史,而且诸葛亮死后的后三国时期也沒有探讨,杨德炳对战役描述过程,基本沒有超出《通鉴》的范围,也参考了《三国军事史》和《中国军事史》第二卷的內容。但赤壁、襄樊、夷陵、诸葛亮北伐这四战中,有不少值得参考的个人见解和分析,值得一看。

《中国古代军事史论集(东汉与三国时期)》
算是参与《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的作者对其词条的扩充版,重点从军事角度分析,如曹操攻势防御(白马和延津),积少成多终逆转、据河床等分析,曹操对北岸的危机认识不足,枯水期的浅滩加上多芦苇,不利御火、白狼山一役倒沒多少创意。名将篇收录孙策和周瑜。

《魏晋南北朝战争诗文综论》
参战者如曹操、王粲所写的诗赋,或疏表、檄文如陈琳、诸葛亮等,本身就是第一手资料。不但从文学角度上分析其结构、文艺赏析研究对象,也分析历史背景,算是给读者另一角度。但受限于篇幅论证力度略不足,也有弄错史料的情况,如把《建康实录》提及的号四十万南征算十九年。

《孙子兵法研究史》
两汉的整理(包括分析曹操削繁为简、对宋刊本体系的影响)到汉末的作注、应用,以及对比各家注本的优劣,一本不错的战争思想史读本。

[ 本帖最后由 香港李飞 于 2021-5-18 13:38 编辑 ]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香港李飞

晋阳侯
忠武军节度
★★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护军
好贴 7
功绩 655
帖子 403
编号 18089
注册 2004-9-19
家族 梁山泊


发表于 2014-12-31 01:0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七、文化思想、社会类

文化篇

《中国学术史(三国两晋南北朝卷)》
先交代一下经学(比例最重)、史学、小学(文字、声学等)、文献学、诸子学(老庄、玄道佛等,比重极少,有兴趣的可看相关专作)、各种科学(医学、数学、天文学等)的历史与代表人物,然后在一些有争议的问题上,整理各学者的意见后,给出一个较中肯的答案,是一本可以满足大多数读者的简易百科。

《中国文化通史(魏晋南北朝卷)》
就算在吴文化对比前者,也不算相差太远,若欲看魏部份读者,必看。蜀汉部份干么近乎零?建安、正始、竹林;玄、佛;九品下的士庶之別,这个不奇怪,书、画、机械发明与冶铁技术也沒提及,这个不予置评了,因为我不是编者们。

《魏晋南北朝文化史》(万绳楠著)
与众不同,坚持台阁制度、选官制度也是文化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也有一些其他文化史所沒谈及的地方,但整体上当然是不及众人合编之本。

《六朝文化》(许辉、邱敏、胡阿祥主编)
整合各家见解,并运用各出土文献及实物,是谈及六朝文化类中,现时最佳读本,吴迷可看。

《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三)》
不用多说,钱穆这本不但是思想史必读本,难得还是适合入门者阅读的浅白本,当中以论学术与门第关系为经典之作、述《人物志》也正好剖析时人对人的标准。

《魏晋南北朝时期士人思想演变研究》
本书选取了三个代表人物,颜氏家训的作者颜之推固是典型代表,既是帝皇同是文人的曹操和萧绎也是一个时代转变,故选取二人。曹操既推动建安文学,又移风易俗、行节俭、纠正浮华,从其施政言行解读其法家、儒家、墨家和名家思想。也分析望气的产生和在政军上的影响。

《汉晋文化地理》
第一章统计各郡士人的数目(会再细分列传与不列传)、书籍数、大臣数目,以此为基础分析了从西汉至东汉,然后是汉魏之际到魏晋之际各地区在文化上的升降,以及分析原因,对大多数读者来说,这一章已经足够;也有谈及婚姻、宗教(含纬书这些神学)、音乐,其中从地域分析婚姻这点算是有別于前人研究。

《士与中国文化》(2013年版)
研究士人文化,尤其是魏晋间文人心态上的必读本。不过內容真的很深奧,而且又与西方作出多项比较,非入门者首选。与旧版比,新增的八章附录、九至十二章,与三国关系不大,倒是初版作者沒校对,这是建议看新版主因了。

《中古士人迁移与文化交流》
前八章和附录涉及汉晋间,详尽罗列了各文人他们的遭遇、家世、专长,整理出士人迁移与土著间的互动影响,继而影响该区文化。也提及蜀吴两地入晋后的士人,普遍受鄙视下互相扶持。

《复仇观的省察与诠释---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编》
涉及经史、法律、社会民俗等,经传和史书外,兼采冥界小说以图反映时人想法,整理复仇方式与对象。比较公羊兴衰与复仇次数,汉末炽热实与时风重名有关。汉的轻侮法、频赦等有助此风,至曹操父子法禁,两晋南朝又渐盛(不能与汉末比)。

《东汉生死观》
不只局限于东汉,略述春秋战国、西汉和魏晋。从秦皇汉武求仙长寿至王充、嵇康的养生,老荘葛洪的道教,至马王堆、太平经描述的死后世界观。古人魂魄讨论、蒋济求孙阿和管亥管鬼反映三国时泰山乃阴都,地府如现世。薄葬例只有汉卢植等,没有写魏武率魏臣的薄葬。

《魏晋士人的生死关怀---以《世说新语》为核心的考察》
以《世说新语》作切入点,这个想法不错,汉魏至东晋时很多人卷入政治斗争而亡,时人价值观(自我、孝忠、死亡等)的转变,以及对待生命及生前行为、丧葬等,值得探讨。附有相关內容摘要表,方便读者日后查阅。

[ 本帖最后由 香港李飞 于 2021-2-23 13:28 编辑 ]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香港李飞

晋阳侯
忠武军节度
★★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护军
好贴 7
功绩 655
帖子 403
编号 18089
注册 2004-9-19
家族 梁山泊


发表于 2014-12-31 01:0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文学、艺术篇

《三国文学艺术散论》
虽不是一部完整的文学史,但涵盖范围挺广,包括鸿都门学、荊州文学、建安风骨与七子、曹叡与黄初文学、正始之音与七贤、蜀吴文学音乐、绘画与书法。有重点讨论孔融及应否列入七子、风骨的含义、刘桢、陈琳、阮籍等人的特色,一本不错的入门。

《曹魏文学论》
三曹七子多有论及的论文集,不是单论建安风骨,还有正始竹林及南朝山水,三祖中较少提及的曹叡也有。主要涉及写作手法、贡献和亳文化。

《邺下风流与竹林风度:曹魏社会与文学》
前半部写建安文人,中间是过渡人物何晏及其有玄风的作品和应璩及其形名学,下半部是竹林七贤。上半部从政风入手,述曹丕兄弟怎样推动、评论,细说慷慨悲凉写实、苦寒从征、建功立业白马篇等战争诗。下半部以阮嵇为主轴分析其玄意、文风、家学,后世知名之因等。

《汉魏晋南北朝诔碑文研究》
先简介颂德的汉碑文兴盛和因曹操禁碑令后的没落,诔文如何从汉官方礼文述其功德,从魏转变成亲友间抒发,晋时的兴盛至南朝为哀辞取代,蔡邕的碑文、曹植和潘岳的哀诔文自是重中之重。文体分析外,大量结合金石考古、文献,亦谈讨时人对生命看法的转变。

《六朝骈文与六朝社会》
简介骈文的文学特色、发展与社会互动后,以九锡文、劝进文、荐举文、弹劾文、哀策文整理分析各期的异同,选择代表性赏析如潘勖、孔融、曹丕的,及政治环境、人们思想转变的关联,最后是代写公文现象的分析,如陈琳、阮瑀,但也有不能迎合被代人的期望如孙楚替石苞致孙晧的代笔信。

《秦汉魏晋南北朝书法史》
入门者建议读本,简介书法发展、名家及流派沿革、名作附局部截图点评,取材包括简帛、石刻、纸帖、砖瓦、金文、骨签等,比方亳州曹氏墓大量砖于草行的意义、钟繇荐季直表真伪与价值、天玺记功碑的雄伟、陆机平复帖的考定等。

《中国书法全集(第五至二十卷)》荣宝斋版
每卷精选几篇相关论文,介绍艺术、文字演变等,其后收录大量简帛、石金陶、书帖、墓志图片并标示来源,如是碑刻还有校译、收藏地点,最后有书法史年表和出土分布图。不足是摩崖石刻只收北朝,石门十三品中两件曹魏的刚好不录;二千年出版时吴简还未印刷成书。

《魏晋书风---魏晋南北朝书法史札记》
简介了汉代从小篆至隶书,衍生出行书和楷书,最后是行书和草书的魏晋新风。点评了蔡邕、钟繇、韦诞、卫瓘、皇象、王羲之等汉魏吴晋名家。应用出土的吴简、魏晋楼兰简分析名刺格式与书法。熹平、正始石经的刻立、毀坏与迁徙,可惜只停留在文献,沒说明馆藏情况。

《汉画像石与汉代民间丧葬观念》
在山东、河南、四川和江苏等中等官吏或地方豪强的墓葬使用画像石,比方武梁祠、打虎亭汉墓等,反映出汉人事死如事生的观念,还有史无所载的孝子故事、汉人仙界思想、功名意识、生死相依的夫妻观、四灵的吉祥含义等。

《画像石鉴赏》
上编是讲解画像石砖形成的文化背景、绘画技术应用及纸片拓本效果,取材其见于阙、祠堂、墓室、棺椁、崖刻;下编是精选图像剖析宴会、出行、歌舞、生产、战争、楼阁、动植物、天象,还有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瑞兽,这些都是文献以外所反映的汉社会与思想。

《画为心声》
壁画、画像石和画砖大多是考古及艺术史专家所研究,刑义田是为数不多兼顾的秦汉史专家。汉壁画发展史正好科普读者,其后是分析汉碑与石工的关系、汉画的格套与标题。个案有七女复仇、马上封猴等。胡人外貌则应用大量中外衣服、雕像对比。最后是武梁祠、汉代画像石综合研究等书评。

《汉画故事---刻在石头上的记忆》
文津图书奖得奖作品,增修內容主要添加游艺类如六博等。图文并茂附史料解读六百多幅汉画像石,视死如生下,让读者理解了解汉社会及人们思想。书中分三大类:历史故事如孔子见老子、七女复仇。神话传说如伏羲女祸、西王母、樊敏石阙的哀牢国龙生十子。祥瑞如四灵等。

《魏晋南北朝壁画研究(增订版)》
三国时的壁画集中在幽凉,蜀少量例子见于其自选集考古发现的三国绘画一文。辽阳有大量汉魏晋壁画,其中三道壕巍令支令张某明确是曹魏。嘉峪关新城一号(段清)墓出土甘露二年镇墓文,其画像砖有宴饮、畜牧等,并无孝子列女等汉代常见题材。也分析南朝的竹林七贤画砖。

《将毋同---魏晋南北朝画像与历史》
如同作者所言,本书乃考古、美术和文献的结合。比方探讨天界和社树图,引用了山海经、马王堆的T字形帛画和墓壁画、砖画来分析。像考究洛神赋图和南朝竹林七贤砖画,应用大量出土陶俑中的服饰、发与冠,加上司马金龙屏风等同期作品来断限。

《汉魏晋辽阳壁画墓》
辽阳是古襄平,辽东郡郡治。辽阳壁画墓群是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单位,本小书结合早期日文报告,简介汉、公孙、魏、晋及十六国时各墓结构、分解,整理题材、颜料及彩图图解,让读者系统了解东北画的特点、发展影响,并附名家点评。

《中国古代音乐史稿》
简介了乐器、乐舞、音乐家、外地文化影响,重点介绍了荀勖的笛律、嵇康思想和广陵散、相和歌发展。

[ 本帖最后由 香港李飞 于 2021-7-30 13:45 编辑 ]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香港李飞

晋阳侯
忠武军节度
★★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护军
好贴 7
功绩 655
帖子 403
编号 18089
注册 2004-9-19
家族 梁山泊


发表于 2014-12-31 01:0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儒道佛篇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增订本)》
汤用彤这本,应乎汉晋间的佛教诸多问题,包括译文、名佛等,基本够用。
增订本确实是修录了一些连《汤用彤全集》也沒有的佛教史內容,但这些与胡适的对答、佛教史大纲等,对三国这时间段基本沒影响,故是否增订本也不重要了。

《中国佛教史》(第一、二卷)(任继愈主编)
介绍了汉晋时的政治背景,暂依附道教、融入孝道,以及各地佛教的情况:安世高译的小乘禅法、支娄迦谶译的大乘般若、支谦适应门阀译的《维摩诘经》、牟融合本土儒家思想适应中国人的《牟子》、康僧会的播道情况、竺法护译的《正法华经》等,各自思想有简单说明与对比,且运用了马克思主义解读。

《中国道教史(修订本)》第一卷
卿希泰主编的这部荣获第三屆国家图书奖已代表其水平,第一卷写至南北朝,当中少不了介绍当时的道教著作、派系首领也变革与范围,魏晋时期的著名人物:张角、张鲁、葛洪当然有理有据的分析。书后的大事纪和索引则方便读者查找资料。

《魏晋玄学论稿及其他》
又是汤用彤,此书收录了《魏晋玄学论稿》、《往日杂稿》、《康复札记》三本书,当中《魏晋玄学论稿》很多玄学的论点,广为引用。当然,见解不一定是全对,但论玄学的开山之作,是这方面不能不读之本。读人物志、魏晋思想的发展是两篇相对较易理解的文章,其他的若读不懂就別勉强了。

《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
罗宗强这书两岸都刊印,其实已是史界认同其有一定的地位。从玄学的诞生(故先论述汉末士人从为国至自我),正始之士以嵇康的不群、阮籍的自保、何晏等身陷政局剖析三者的结果导致西晋的清谈倾向,最后谈至东晋士人的心态(以及对西晋丧国的评判)。某些观点与《魏晋诗人与政治》相左,谈及人物方面,当然比蜀景慧的广泛(不只是她所选四个代表,还有其他人)。其实对大部份人来说,二选一便可。此书谈及的政治背景和各种玄学解释相当不错,书末的总结简洁有力的回顾汉晋这二百多年士人的心态。

《儒释道与魏晋玄学形成》
王晓毅主攻思想史,也曾写过若干玄学家的评传、《人物志》的解读等,此书算是简洁扼要,但又浅白易懂讲解汉晋之际士人的思想变化与当时政治的关系。儒家伦理被注入老庄融合成新思维这点比较容易理解,王晓毅在此之上,分析何晏身在的曹氏有浓厚佛家影响,其早期作品也有佛学影子,有力论证释对玄学的影响。一些汤用彤等前辈已言的,王晓毅就算择从简或略去,但仍可考虑先阅读。解释王弼、阮籍、向秀、郭象等思维,并比较与前人的不同处,分析中肯、比喻生动,故此书是此领域不得不读之本。

《魏晋儒学新论---以王肃和王学为讨论的中心》
虽师承王晓毅但不盲从,对各大师的理论有所整合、增修,研究追溯至汉末,分析政治环境造成儒家思想对社会的凝聚力开始崩溃,士人价值观的转变,曹操三祖对名、法重视(唯才是举、重刑、考课等),至两家与儒学融合,最终演化成荊州学派有关的两条路:王肃的礼法之士、王弼开创的玄学。也分析了王学其实只是融合古今文郑学的修订,并主要排除谶纬,文尚简约,以及其历史地位,包括对比王弼、其伪书之辨尤其是《孔子家语》一书。由于涉及文化思想、政治、历史众多范畴,小错或是理解有少许偏差,但仍不失一本简洁又有所创新的魏晋儒学史。

《魏晋文学与玄学---唐翼明学术论文集》
其实我主要是看从建安到太康的演变、陆机等文学评论,玄学部份不算多,仅王弼和荀粲。其对《世说新语》诸家注本的评论,值得一看。

《三国儒家思想研究》
儒家应用礼制于政治这方面,基本反映在梁满仓另一著作《魏晋南北朝五礼制度考论》中,本书基本是整理、简评三国时有儒家倾向的人及其著作,还行的入门书。

《曹操与道教及其仙游诗研究》
简介了新中国因政治原因而形成对曹操的评价与划分,谈及家世与集解差不多,较有价值的是谈及道教(太平道和五斗米道)与曹操的关系、曹操仙游诗文学分析,还是有相当价值。

《于有非有,于无非无---魏晋思想文化综论》
以庄子游影响士人山水游为切入点,刘劭名理学为玄学提供土壤,时局变化令竹林七贤隐世达庄、真性情嘲讽朝中虚伪一曲之士,向秀和郭象新解为在朝者提供理据,东施效颦的八达、南渡后儒法士反玄如王坦之等(玄学史不多提及)。还有时人忠孝观剖析和四玄解。

《魏晋神超形越的文化底蕴》
以文化、生命哲学的角度追溯魏晋文化、社会现象,事功浮华、礼教自然等多角度看裸袒之风,管辂对正始学术的影响,阮籍与礼法士的角力,时局动荡诱发无君论,多种交友类型,谐谑现象分析,中国美学之始---玄义美学,知解等名词剖析等。

《魏晋清谈》
这题材在学术界真的很冷门,也就这小书是专题。首先清楚区分时人和后人在这词的定义变迁,然后是归类清谈的方式、术语、话题,接著是介绍汉末的萌芽、何晏和王弼的援道入儒,分析正始之音、竹林在政治下的反弹、乐广的复响下再现元康,最后是三玄与佛理的浅谈。

[ 本帖最后由 香港李飞 于 2021-2-23 13:23 编辑 ]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香港李飞

晋阳侯
忠武军节度
★★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护军
好贴 7
功绩 655
帖子 403
编号 18089
注册 2004-9-19
家族 梁山泊


发表于 2014-12-31 01:1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社会生活篇

《中国古代社会及其向中世社会的过渡》
作为魏晋中古说的何茲全,这篇绝对是其代表作,适合入门者。列引多条史料,惜这宏大之作,无法完成晋至隋篇。

《六朝贵族制社会研究》
魏篇也有谈及曹操军团的形成,但川胜义雄这日本知名学者,在谈及吴的贵族制(士族)的形成与持续,独到见解不少,值得一看。这本也算是日本东洋史谈及六朝的必读本。

《中国古代的家族与国家》
守屋美都雄这本对三国迷来说,其实挺犹疑,汉代基层社会结构,不是必看;仅魏爵制、晋故事(法制)、家族是相关。就相关方面,又不会让你失望。

《魏晋南北朝社会生活史》(2005年版)
起居饮食、风俗、娱乐、婚姻(含少数民族的),各方面也谈及了,对了解人民生活者来说,是必读本,且适合入门者。
2005年版对比1998年初版,有少许修订,且多了数十幅彩图和一些黑白图。

《魏晋南北朝社会生活研究》
整理了若干冷门的题材:生态环境、起居、旅行、医药、社会保障,也有一些本可出一本专著的话题:饮食、商业、信仰、妇女,可能受限于选题本身,对部份史料的应用有点勉强(欠信服力)。

《汉唐饮食文化史》
从原材料、饮料、器具介绍,加工烹制到市场,最后是食俗、社会概念、饮食学,各层面从汉至唐的变化也有简洁却又详尽的讲解,研究这方面不可不读之书。

《汉晋家族研究》
虽然汉朝比重极高,而且谈及皇家的部份挺多,但在家结构、称谓、丧祀、家长权、继嗣权等诸多范畴,也有论述,可以填补很多读者关于这方面的空白。

《汉代婚姻制度》
书如其名,风俗观念、妻妾地位、皇室与豪族婚姻,这些逃不掉。对入门者来说,其重要家族婚姻图,省却大量检索时间。虽主要谈及两汉间的变化,但也略论三国。

《嬗变中的婚姻---魏晋南北朝婚姻形态研究》
在魏晋南北朝断代婚姻史这方面,应该是目前为止最全面的一本。例子引自史书、诗词、思想类书等,比较全面分析了各阶级(皇族、门阀、兵戶等)、婚姻过程、婚龄、法规、夫妻关系等各范畴。

《汉晋女德建构》
以列女传和女诫的取材和邓太后等个案分析汉代社会对女德的期望,以世说新语贤媛等篇剖析改适与不改适的魏晋新女德。文选收录的美人赋和洛神赋也是汉晋间的转变。三国这过渡期分析不局限于皇室,也有王经母、钟繇妻、陆郁生等。蜀地则以华阳国志为切入点,整理分析其先贤士女的忠孝守节。

《辐辏与秩序---汉帝国地方社会研究》
如果真的要研究汉社会基层结构,黎明钊应用了大量出土文献的这本书,更值得推荐。当中,长沙走马楼吴简的分析,逃不掉的。香港这位教授,结合了两岸、日、欧美的诸多见解,让读者得知世界各地的看法。

《汉代田庄研究》
在文献基础上,结合大量各地的出土简牍、陶器、画像石、墓葬等,以多角度综合分析其形成的背景、劳动力来源、耕作和商业方式、居民的衣食住行、节日娱乐、丧祭婚嫁等,最重要是评价豪强通过教育、宗族的维系、对依附民的控制力,太平或战乱时对国家的影响,一本不错的整理读本。

《汉代地方社会治安研究》
基层研究较小,此书引用了大量新出土文献,系统地弥补了大量空缺:游徼和亭长在治安与交通线的角色、葆塞在边疆治安的件用、海盗防备。也分析了城邑与市场的管理(市吏等)、民间保有私兵器和豪强对治安的影响、禁酒令分析、对少数民族的管理等,欲了解百姓生活者,不可不读。

《六朝的城市与社会(增订本)》
三十多年前的旧作,增订本追加佛寺、移民商业等几篇论文,旧作也加入最近的考古报告,惜孙吴比例不高,主要集中在建康规划、兴衰、会稽士族、海外贸易各文。研究南京史的话,仍有重大的参考价值。

《都城圈与都城圈社会研究文集---以六朝建康为中心》
都城圈就是包含郭城外的陵墓、苑囿、郊祀,与卫星城,中日学者分析建康在都城史、对周边的影响,破冈渎怎样联系会稽、东宫与长干里考。也分析石头城、京口等拱卫建康的作用、汉吴晋的墓葬区和屯田区的变迁。

《汉代的谣言》
第一本系统性整理这方面的书,比方阴谋家如何借妖言、讹言惑众,民间歌谣则可反映百姓的想法,但也可能被利用,谶纬在两汉对政治与学术、士人自然也有影响,当权者也想用神化皇帝来强化统治,对了解社会和政治多了一个新角度。

《三国科技成就探秘》
整理了若干医、数、物理、天文、冶金、交通、陶瓷等百科书、人物志等,加上其对木牛流马的还原研究,让读者可以弄清华陀、张仲景、王叔和、嵇康、皇甫谧、赵爽、刘徽、陈卓、刘洪、杨伟、裴秀、马钓、蒲元、韩暨、杜预的著作发明及对后世的影响,吴在铜镜、青瓷和船舶的工艺进步。

[ 本帖最后由 香港李飞 于 2021-7-7 01:31 编辑 ]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香港李飞

晋阳侯
忠武军节度
★★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护军
好贴 7
功绩 655
帖子 403
编号 18089
注册 2004-9-19
家族 梁山泊


发表于 2014-12-31 01:1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士族篇

《中国中古社会史论》
毛汉光的列传统计得出的数据分析,省却读者大量的资料搜集的时间,毕竟是这方法的开山之作,还是有参考的价值。

《汉魏名士研究》
正如其师何茲全在序中所讲,国內还是欠缺一本系统性的分析与整理,从东汉名士如何转化成魏晋日后士族的过程,这本算是填补空缺。

《汉代豪族地域性研究》
此书让大家对两汉各区域(关东、关中、西南、西北、江淮、北边、南方,当中还能再细分)在构成豪族的成份、时间、特点、儒化程度、观点差异等各方面,结合出土文献下整理并简洁分析之作,对我们理解汉末各区域(尤以关东、西南和江淮)的治理难度、起兵形势的背景有所了解。

《魏晋南朝江东世家大族述论》
方北辰探讨哪些算郡望,他们又是何时南迁,在文化各方面,又是如何慢慢提升至中原水平。提出的江南各区域的开发进度,也是精辟分析。

《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
这本书如果是想了解士大夫从春秋至成型于汉魏之时,当然是好书,但如果只想了解汉末士族的背景,其实只需看最后一章和总结也就行了。东汉时儒生掌握刑法的文吏化,让士大夫更有生命力,中间的演变就在末章交代。

《中古太原士族群体研究》
郭氏、王氏、孙氏的分析,但信服力稍欠,郭淮的政 治倾向尤为明显(文钦真的算是形成同盟?元宏问其七世孙郭祚,他回答唯事魏文,这算是亲曹?司马懿也事魏文呢。)
附录评仇鹿鸣的《魏晋之际的政 治权力与家族网络》,真的是用心评论,至少在校对方面。

《曹氏家族与汉晋社会文化变迁》
可惜的是为许昌诸文学教授所写,论史方面稍差,但文学部份还行。曹氏家风转变、魏政权分析等,也算可以。

《世变中的魏晋士族与文人心态研究》
西晋灭吴后一统天下,中原人士各篇歌功颂德的作品简评,从而看出他们对现时的文治武功、混元归一的心态。同时也列举了陆机、陆云兄弟等吴人被中原鄙视下的各种反击,最后选三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个案研究:从地位显赫的夏侯氏降成普通士族的夏侯湛、从万人敬仰的陈寔至只能忠于朝的陈群,最后以反对司马昭弑帝维护自己底线,从此退出权力核心的陈泰(颍川陈氏)、魏晋南北朝地位重要的陈郡袁氏(袁涣、袁准等忠义崇儒的风)。

《汉魏六朝琅琊王氏家族政 治与婚姻文化研究》
其实王氏真正的荣光在东晋,魏晋时王祥纯属花瓶,三国迷可看可不看。

《汉唐之际的余姚虞氏及其宗族文化》、《六朝吴兴沈氏及其宗族文化探究》
理由同上。

[ 本帖最后由 香港李飞 于 2021-2-23 13:21 编辑 ]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香港李飞

晋阳侯
忠武军节度
★★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护军
好贴 7
功绩 655
帖子 403
编号 18089
注册 2004-9-19
家族 梁山泊


发表于 2014-12-31 01:1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少数民族篇

《北狄与匈奴》
结合大量出土文物(包括蒙古境內),匈奴民族史不能不读之本,比方匈奴城镇遗跡、受斯太基文化影响,突破旧史观念。

《汉赵国史》
周伟洲这书其实如同他所言,只能算是阶段性成果,毕竟三十多年前的老书,后人不可能没有进一步的成果。主要就是前两章匈奴內迁及变化,焦点是刘渊世系的分析,作者是认同其载记所交代的世系,并解答各史家的质疑。

《汉赵史论稿---匈奴屠各建国的政治史考察》
三国时期所占的比重虽不高,但其推论可说是填补了这时期的空白,从屠各称谓衍变与部落迁移、去卑监国至五部重组,推论了屠各与南匈奴的融合、曹魏时期对并州胡的各项政策以利统治、刘豹世系的伪造等话题,基本可以成立。

《乌桓与鲜卑》
鲜卑才是重点,因为拓跋、慕容、宇文对中国历史,有太重要的影响。又有各部迁移、融合等分析,北朝史必备;三国的话,从檀石槐至轲比能的外战,也不能说全无关连。

《氐与羌》
马长寿这篇遗稿,幸得其弟子周伟洲整理付印。氐与羌皆是魏及蜀汉欲拉拢的对象,他们又与魏有战争如仇池杨氏、宋建。亲自还沒被汉化与藏化的羌族聚居地,翻译当地长老的口传历史,是其亮点;描述北宫伯玉、韩遂之乱也甚详尽。不过相对前两本,受那十年影响差点无法重见天日,可以体谅。

《中国中世西北民族关系研究》
可以说是周伟洲的总结之作,又应用了大量出土文献如《楼兰尼雅出土文书》,论证力度和內容之丰富,绝不会让你失望。

《三国民族关系新析》
北方部份不如马长寿师徒已有的专著深入,但蜀吴境內的少数民,內容比马植杰的《三国史》更深入且引用了新出的吴简,一本很适合三国迷之书。

《两汉魏晋南北朝与西域关系史研究》(2011年版)
再版增补隋,余太山运用了众多中外史料包括中国史籍、佉卢文书、含已在外国的吐鲁番文书,也参考了不少日本观点。上卷小述汉晋经营,下卷写西域交通路线、小考戊己校尉和很著名的李柏文书。

《高句丽史研究》(卢泰敦著)
卢泰敦凭此书获得韩国2005年度最佳图书,绝不是盲从韩方史料,而是有理有据的分析中韩两方,东北亚史可以一读,惜只有台版中译本。

[ 本帖最后由 香港李飞 于 2021-2-23 13:20 编辑 ]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香港李飞

晋阳侯
忠武军节度
★★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护军
好贴 7
功绩 655
帖子 403
编号 18089
注册 2004-9-19
家族 梁山泊


发表于 2014-12-31 01:1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八、政治类

政治篇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
这个是唐长孺对其作品作一个大纲,欲看其作品,建议先看此书。

《谶纬与两汉政治及文学之关系研究》
抛开比较繁琐的谶纬典籍考究,系统整理了解谶纬在东汉如何影响政治、士人,以及群雄争取号召力的,有助读者更深入明白这时代背景。

《汉代贸易与扩张---汉胡经济关系的研究》
附录《汉代的饮食》引用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众多新出土资料,尤其是马王堆的相关文物,是一篇简洁易明介绍汉代饮食品种、烹煮、器皿、宴席等的文章。
主体是汉从和亲至与匈奴决战下,争取异族而建立的贡纳体系,进而把归降的异族建立属国,最后在三国时成郡、异族变成汉民般无异的臣民的讲述。当然,因过度剥削而爆发五胡乱华,经过数百年的民族融合才形成新汉族,此乃后话。对了解胡汉关系的大背景还是不错之书。

《汉魏晋皇权嬗代》
嬗代的比重远不如东汉背景的分析,整理有余,但其独到的个人见解则大有商榷的余地。

《魏晋政治与皇权传递》
第一章小述许昌在汉魏的政军经地位浮沉,曹丕以后的对吴军事重镇,是较少人关注。第二章是怀疑司马懿实已在景初三年军事夺权,曹爽只是陪衬,营家室十年后始发难。第三章是老生常谈,齐王司马攸阴魂下贾充、杨骏的浮沉。第五章是晋室南渡后,东晋与蜀汉的异同。顾命夺嫡是其主旨。

《三国前传---汉末群雄天子梦》
于涛中规中矩之作,很多地方论证力度不足,尤其是讨董同盟那章,太多无实证的猜测。奉天子、霸府、汉反扑、丕植之争是魏迷可看的重点。关于五斗米道与黄巾,倒是有不错的新意。

《汉末晋初之际政治研究》
不论是已广为讨论的谯沛与颍川集团、曹操用人政策、霸府,还是较少人谈及的曹睿权法之治、魏讽案,柳春新这本绝对是魏迷必读本。

《汉魏禅代与三国政治》
对比朱子彦其他作品,非评人部份还是能一看。

《大汉帝国在巴蜀---蜀汉天命的振扬与沉坠》
这有別于一般的偏霸史,饶胜文重点是探讨政治态度而影响的民心倾向,当然,也会论述一下其所擅长的战争史、历史地理。蜀汉迷其实还是值得一看这诸葛亮粉的作品。

《诸葛亮治蜀与蜀汉政治生态演变研究》
这问题其实早已被研究烂,整理得还算不错,比方对后世影响。但细节上可以优化,比方谈及蜀汉各人的品秩,官品也列出来了。

《六朝政治》
广义六朝范围下也扯及曹魏与西晋,但吴的篇幅真的不多,基本只在世族政治一章中提及。主要分析了世族的形式后,如何通过九品官人法、占据权力中枢来保障自己的地位,寒门出头的机会很少。陈长琦所写的九品官人法旧作也应用到此书,和简介三公诸卿过渡至三省、州与中央(组织演化),这两章算是较值一看。写西晋宗王政治的作品很多,在这有限篇幅下,亮点不多。

《孙吴政治与文化史论》
王永平绝对是孙吴史中数一数二的代表人物,主要是探讨孙氏与江东大族在几个问题上的分野,当然也有侨寄士族、文化研究。

《从中央文官之地域分布及政治派系看孙吴政权的江东化》
黄炽霖通过数据分析,从孙策至孙权的会稽太守府、车骑将军及徐州牧府、宰相、尚书台等中央官员的南北籍贯上,比对各时期君主,认为田余庆的孙吴政权江东化这一主流意见值得商榷,因为后期江东大族真的沒占有绝对优势;在尚书台更是和淮泗集团不分秋色;在孙策和孙权前期(建安十三年前),他们的将军幕府以北人为主,相反,会稽太守府以南人为主。
其试论孙吴宰相制度特色的附录,可以说是这领域最全面的文章。
对读者来说,列出了一大堆可考的吴政权仕人(含籍贯),以及他们所任何职,比洪饴孙的更优化。

《公主政治---魏晋南北朝政治史的性别考察》
三国相关重点就两个:魏公主沛邑制、全公主在孙吴,但后者的话看《孙吴政治与文化史论》已足够。

《东晋门阀政治》
东晋史必读;探讨侨寄士族在魏晋时、京口地理,还是能应用至三国史的。

《山中的六朝史》
通过名山大川名寺为切入点,分析背后的文化与政治,魏斌填补了这一空白。乌程侯孙皓为帝后舍反名山,以吴兴內的为国山,禅及立碑,还有各种符瑞以制造舆论争正统。同时又是吴兴大族开始与吴郡大族角力。

《三国政治与社会》
探讨三家权力中枢、建国內部形势、魏晋思想三大部份。整理得不错,适合入门者。

《门阀士族时代下的司马氏家族》
西晋建立前的篇幅仅占一章多一点点,对西晋沒有兴趣的需注意。胡志佳统计了司马氏在两晋所出任的中央显官和都督并分析个別状况,进一步强化唐长孺《西晋分封与宗王出镇》的结论。罗列的司马氏各支和其婚姻状况(篡魏前的助力、两晋时的政治角逐),算是方便读者查阅。

《魏晋之际的政治权力与家族网络(修订本)》
推翻前人甚至主流意见,不要紧,最重要是有理有据,仇鹿鸣结合众多出土文献的这书,绝对是近四、五年魏晋史的最佳。探讨范围包括司马氏算不算大族、司马三祖孙如何融合、拉拢魏臣为晋臣、晋廷的构成、晋初几个重大政治问题(司马攸出镇、外戚、宗室和士族间的平衡)。
修订本追加了回应司马芳碑、西朱村大墓位置、马隆和邓艾与王濬一样同被排斥。

《魏晋之际司马氏与礼法之士政治思想研究》
首先简介了司马氏夺政权的过程后,判定了哪些算是司马氏集团后,简列并分析他们的政治主张,包括礼法观、君臣观等;司马氏又如何因应当时的政治局势来拉拢、妥协魏臣们,达至转化成魏臣。晋朝建立后,以礼制和律令为切入点,分析统治阶层如何按他们的想法来建构国家,最后分析影响。对比单一人物如傅玄、或玄学名士的分析,这是一本综合性不错的思想史、政治史。

《两晋宗室制度研究》
对比胡志佳的,张兴成这书是全面各方位整理、分析宗室在两晋时所起到的作用,以及对十六国至唐时的影响:封爵(始封、承封、入继和追封的王爵、五等爵)、王国(官员任命、架构)、宗室管理(官员及佐属、考黜)、入仕途径、任职的中央官(三省、公卿、禁军)及方面都督、追赠的情况,参考多本专著体绝不是盲从,让读者了解宗室在上述诸范畴对当时政治的影响、推论是否符合推行者当初的原意;也追溯其受汉魏的影响下,所建立的诸制度。

[ 本帖最后由 香港李飞 于 2021-5-11 23:24 编辑 ]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香港李飞

晋阳侯
忠武军节度
★★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护军
好贴 7
功绩 655
帖子 403
编号 18089
注册 2004-9-19
家族 梁山泊


发表于 2014-12-31 01:1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史学篇

《魏晋史学及其他》、《魏晋史学的思想与社会基础》
逯耀东在这领域,可算是创始人。前者是史学发展,后者是对该时期各史书的分析,对掌握基础史料有进一步的帮助。
其中尤以后者的价值更大。因为是论文集,受限于相近的题目,故部份內容无可避免的有所重复。概活有以下三个主要领域:《世说新语》的分类分析及研究(含个人意识的觉醒)、经史分途与魏晋史学所包含的各类別之分析、从裴松之至刘知几,最后至司马光的史评分析与评价。
当中以前者较有价值,因据其序所言:“我向他(钱穆)问起《世说新语》卷帙分篇的问题,并说这种分类方法与汉魏间个人意识醒觉有密切关系。他听了频频颌首,认为这是一个值得做的问题。”

《汉唐间史学的发展(修订本)》
胡宝国这书与逯耀东的论文集相比,系统性的从《史记》谈起,结构上更丰满,也讨论了逯耀东沒探讨的州郡地志。修订本多了史学內部的发展逻辑,可说是从另一角度看事。

《汉至唐初史官制度的演变》
从诸书零散的资料整理出一个基本轮廊,可补史阙。东汉时史学已有所发展,尤其是东观,他官兼职修史者居多。魏明帝则开创著作官,为晋所继续并有所发展为著作局。蜀汉则依东汉,其太史令记天文为主,并反驳刘知几,但也有秘书图籍制度。吴则依两汉置太史令、东观令和左右国史。

《魏晋南北朝时期史学与政治的关系》
南北朝比重较魏晋高,主要內容包括门阀(家传兴盛)、直书(维护名教)、曲笔(因政 治原因杀史家如孙皓杀韦昭、陈寿因晋继魏,故不得不替魏晋迴护)、神化君权、正统之争,说白了就是分析如何服务于现实。也有以史为鉴,故分析前朝得失来解决现时的问题。

《史讳举例》
可是第一本系统性整理避讳学的著作。陈垣罗列了方法(改字、空字、缺笔或改音),也整理了汉代避讳不严,六朝严密起来,比方避嫌(同音)首例见于羊祜。三国最著名的例子应该是曹璜改名曹奂。不但皇帝本名、庙号等,作者先辈也成理由,如范晔的《后汉书》,郭泰用其其字郭宗林或郭太代称。成书时间也看出避讳哪些字,如唐的《通典》,豫州被改成荊河州。可用避讳校勘,如曹操女儿曹节,可推应採纳曹腾父为曹萌的版本。改字有时会混淆而忘却本源,如治书侍御史,避治已改成持或侍。

《校书与修史:东观与东汉帝制文化整合》
首先介绍架构与职能,接著是校书方法。汉明帝欲控史学,班固对答的转变,最后蔡邕被王允杀,是全书主旨。以光武纪为例,东观汉纪与后汉书、后汉纪、续汉书各种对比,分析东汉士子在构结、敍事等变成汉顺臣,失却史家气节。最后是汉末如荀悦写汉纪的余光。

《荀悅汉纪新探》
在前人基础上,以大量句子排比来比较《汉纪》与《汉书》、《史记》、《春秋》等之间的关系,《汉纪》也有异于《史记》和《汉书》的记载,可能是参考当时未亡佚的史料。荀悅曰这种赞论和通比其事等的编撰方式如何影响范晔、袁宏、司马光等。

《史家行迹与史书构造---以魏晋南北朝佚史为中心的考察》
三国相关部份就是《洞纪》与《吴录》,吴国史研究者不能不读。

《裴松之三国志注新论---三国史的解构与重建》
以文学角度剖析陈寿弃用已见史料之因,后出史料与三国志的对比,裴注各史家基于自身立場又各有所争。最受注目是列出大量实例,包括庞统、马谡和董恢被夸大或过度洗白,论证习凿齿有强烈的乡土情结夸襄阳先賢,当寄居的诸葛亮斩马謖则偏向本地人马谡;北伐则倾向诸葛贬司马。因大量襄阳人效命蜀,故首创晋承汉论,作者兼驳难桓温论。鱼豢欲毀敵国诸葛亮的形象,才有异于三顾一说。王沈魏书、三吴之书大量被刪的內容:皇帝异象、九锡策文、孙氏有利形象等,对比刘备的异象,陈寿因故国在取材欲专美。与范晔在立传行文角度不同,董卓独成一传是因他毀东汉、曹操之霸与汉忠臣立传。

《裴松之三国志注研究》
在史界已研究的引用史料价值、史学思想、考证法、史学变迁与背境关系外,较系统性研究较少关注的注文体例、注释方法及史评、尊魏抑晋之因,读者可以快速看例子理解,不错的补充读物。

《三国志集解研究》
简介生平后,以地理、史实和官职三个具代表性的范畴,分析他对比前人有何进步和不足(主要是训诂),最后评价这本代表封建时最高水平的价值,含与现代史学相比下的不足。

《魏晋子书研究》
分析子书对比西汉末,数量急增之因:东汉博学之风加上时弊。从佚文中整理各流派(儒道释法名兵杂等)、成书地域、家学、文学价值、史学影响。申鉴、昌言、养生论、人物志、傅子、抱朴子、博物志等固能详细分析,佚文不多的也有罗列。

《敍述观点与历史建构---两晋史家的三国前期想像》
文学评论既可尝试解读作者的中心思想和写作动机,那么,陈俊伟研究的作品碰巧是史书罢了。他参考了大量古籍和今人历史著作,他的论点大体可以成立。末章其实是前六章的简介回顾,读者先阅读了解概要也未尝不可。对于史家本身的本土倾向,作者整理了大量相关句子,省却读者检索陈寿、司马彪、习凿齿的时间,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孙盛、袁宏、华峤等人的迴护原因。虽然主要写两晋史家,但也无可避免要引用南北朝史家如范晔、裴松之、魏收等的言论,才能对比与分析两晋史家们的观点有否影响后世。诸葛亮形象变迁和正统观,作者又整理了大量古人言论,尤其是蜀汉是否正统这环节,基本肯定只是东晋权臣时的一个小变,南北朝双方还是大体倾向曹魏是正统,对比南宋以后的朱熹理学崛起,习凿齿的影响其实要到南宋后才显现。

《观书辨音:历史书写与魏晋精英的政治文化》
以献帝三书和续汉书百官志为切入点,研究不同背景下,起居注、献帝纪、献帝传和后汉书如何各有其重点(汉魏宋)描述这段禅代史。王隆汉官篇、司马彪正文与刘昭注则分析史学的转变。

《中国古代史学观念史》
一部宏大又有影响力的钜著,但在魏晋的用墨不多,天意观念渐成下,魏晋南北朝各政权都不忘争正统,继而介入史学(例如晋廷议应从哪年断代)。从司马迁起,班固、蔡邕、荀悅、谯周、司马彪、陈寿、裴松之、范晔等,简述各史家面对的政 治环境及其史观的变化、影响。权臣乃至换代乃此时代的特色,史家遂冀以史制史,但作者狠批习凿齿歪解及其所开的坏先例。

《中古时代的历史书写与皇帝权力起源》(2017年版)
再版也就每章结尾可能增加一些新的参考文章,故与初版差別不大。留学日本的徐冲融入不少那里的观点,视野角度也相当创新,分析汉唐史书各种区別并所体现出时人的思考,选取了四个单元:国史禅让(分析了魏晋时人取哪年为断代的原因)、开国群雄传(沒有臣属关系的割据群雄附于魏吴书之因)、外戚皇后传(如何从两汉的外戚世家变成单论皇后传,期中士人的思想转变)和隐逸传(曹丕表彰东汉二十四贤抗宦官和外戚,隐含代汉的正统性)。
同时也大篇幅深入探讨二重君主观并节选文献和金石的相关史料,最后附上《六朝贵族制社会研究》的书评。

《魏晋南北朝史论研究》
系统整理辑录各史家史评,他們所在的時代背景及影响,范围包括各朝得失(制度优劣分析,社会风气等)、民族、忠孝观、天命所争的正统性、以及品评人物的标准。作者简洁点评并分析,是研究史学思想史的必读本。

《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史学论稿》
魏晋部份都是李颖科早期作品,观点可能有点老,但也系统性整理了史评、注释、曲笔等。由于是论文集,可能內容有不少见于另一篇文中。史界探讨孙盛、干宝、世说新语注的学者较少,如有兴趣可一读此书。

《魏晋南北朝目录学研究》
自《七略》问世后,目录学在魏晋时又有新发展与突破,重点是郑默《中经》和荀勖在其基础上首创四部分类《中经新簿》,在分类、叙目、汲冢书上多有考辩。文学目录有曹植替其著作而作的目录、荀勖《文章叙录》、挚虞《文章志》。

《怪异的敍事:南北朝正史五行符端诸志研究》
汉代为强化皇权,顺应五德而有五行志,南北各争正统遂有符端志,天人感应观下,灾异都是反映社会之弊,这观念至欧阳修反对后始有改变。本书分析诗妖、服妖等个案的成因,研究古代灾害气候的意义等。

《世说新语研究史论》
分析刘义庆的写作贡献、简介唐宋明清刻本、刘孝标、王世贞、李慈铭、王先谦等名家作注及点评批校、大唐新语等各朝仿作体、晋书对其的整合、刘知几、鲁迅等人的品评,最重要的是对今著作罗列整理其优劣,即余嘉锡、杨勇、徐震堮和朱铸禹的平议,最后是检讨台湾学术界在世说之研究。

《版本源流与正史校勘》
正如编者所言,本论文集是填补国內这一空白,尤其是尾崎康的《正史宋元版之研究》中译增订本的问世后。主要研究宋元明清各刊本相互间的关系,以汉书、晋书等为例,简述武英殿本的成果与缺点。

[ 本帖最后由 香港李飞 于 2021-7-30 13:02 编辑 ]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香港李飞

晋阳侯
忠武军节度
★★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护军
好贴 7
功绩 655
帖子 403
编号 18089
注册 2004-9-19
家族 梁山泊


发表于 2014-12-31 01:1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地区史篇

《魏晋南北朝中间地带研究》
三国战史迷必读,不但论述各战区的地理、经济环境,也有少数民族,尤其是仇池的探讨。內容较浅白,入门者还能顺道读南北朝时期,找同一个地方的异同之处来佐证。

《秦汉西晋中央与巴蜀地方地方关系研究》
最大看点是:当地士人的离心与向心、当地儒士对待蜀汉政权的态度分析、司马氏如何安抚。第二点的说服力还是挺强的。

《三国颍川郡纪年》
引用了大量资料,尤其是董卓前后时期,从混乱中梳理中一个轮廊出来。不仅谈讨论当地,还包括当地人。

《先秦汉魏河西史略》
探讨魏在河西的各方面领域,篇幅比重虽不重,但也挺全面,最大看点其实是各条河西汉晋简牍、嘉裕关画像砖的运用。

《魏晋北朝并州地区研究》
地理、气候、士族等整理有意,新意不足。

《魏晋十六国青徐兖地域政局研究》
內容包括地理(含交通)、各州都督刺史的整理、政治形势(从青徐黄巾到曹操霸业,然后是曹丕解决青徐豪霸,至司马氏平淮南、灭吴的分析,包含对比同时期各州),基本运用了现在相关的参考书,整合程度优于汪波的并州,可以一看。

[ 本帖最后由 香港李飞 于 2021-2-23 13:18 编辑 ]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香港李飞

晋阳侯
忠武军节度
★★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护军
好贴 7
功绩 655
帖子 403
编号 18089
注册 2004-9-19
家族 梁山泊


发表于 2014-12-31 01:1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考古篇

《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增订本)》
一大堆专有名词,入门者不懂是怎样的构选,导致脑海一片空白,这本应用上各出土实物、画砖(附出处)、意想图,又引用了《说文解字》等词典,以及史料所编制成的图文并茂词典,汉晋间都能适用,兵器部份应是大部份三国迷最感兴趣的一篇。

《中国考古学(秦汉卷)、(三国两晋南北朝卷)》
涵盖范围极广,从皇陵墓葬(附上各期明器对比图),至古城、农工商、社会生活、简帛石刻,至佛教影响,不但有本土各区,还有已纳入今天版图的各少数民族(如高句丽丸都山城、高昌遗址)和周边国家(絲绸之路、日韩)。有各出土成果简介,较有争议或焦点时篇幅会稍长,且附上彩图。

《魏晋南北朝考古》(韦正著)
包含近年来的新出土之物,有城、手工业、宗教遗址,墓葬则按地区分类,图文并茂。

《葬之以礼———魏晋南北朝丧葬礼俗与文化变迁》
此乃《魏晋北朝墓葬的考古学研究》修订版,添加了曹操墓等新出资料。简介各朝特点,同时区分洛邺、关中、河西、辽东等十一个区域,附上各期的墓结构、陪葬品、相互间的影响。同时还讨论丧葬观念转变、招魂葬、乐浪弧壁砖墓、壁画、曹魏刻铭牌、反书砖等。

《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
定位希望像孙机的,但更像考古报告,配彩图。对比韦正的,陶瓷、璧画较详细,可互补不足。

《曹操高陵---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会长联席会议》、《曹操高陵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堆名家的分析,证明如何是曹操高陵,以及对各环节,比方薄葬的全面讨论文集。

《曹操高陵》
系统性整理与精选研究文章,首先交代了发现与发掘过程,然后是墓的构造与详尽记录出土文物,最后当然是论证是曹操墓的理由,以及一些争论的热点。

《话说安阳曹操高陵》
由由考古队队长潘伟斌执笔,分发现篇和解密篇。发现篇主要是细说从发现、发掘、复核、发布的过程。解密篇则探讨曹魏诸陵包括毫州和洛阳的的结构、出土文物和影响,最后附上当年回复疑者的答案。

《曹操宗族墓群》
曹腾、曹嵩列侯,故可用玉衣,墓中有玉猪、象牙雕、画像砖、各式陶鉄铜器等,是研究东汉列侯墓葬的重要材料。因董园村一号墓中出土文字砖,文曰:延熹七。。。元月。根据水经注卷二十三称曹腾碑立于延熹三年,故应是曹嵩墓。可二号墓的方位又与水经注不合,是否水经注有误?墓群有六百多块文字砖,篆、隶、草、真、行书皆有,为书法研究提供宝贵例子。可考者还有会稽太守曹胤、山阳太守曹勋、长水校尉曹炽,曹宪是否曹操之女就不完全确定。

《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2008年版)
在《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的基础上,补增了新中国建国以来的新拓本;对比初版,赵超已作出多项修订,是不错的汇编。

《两晋墓葬文化因素研究》
谈汉魏,找出哪些是晋制,上编出土古墓,下编是文献对比。从墓结构、出土明器、纪年砖等尝试找出各墓的分期,以及各地区的文化因素(汉已有的地区特色、周边地区和少数民族)影响。北方分成首都洛阳、南北之间的山东、东北和西北、胡化的关中,南方则有中下游,可惜沒有上游。

《古都邺城研究---中世纪东亚都城制度探源》
牛润珍多年实地的考古成果,通过遗址和文献绘画出曹操在袁绍的基础上改变了有別于汉的都城格局,造成对南北朝隋唐都城上的若干影响,继而辐射影响日韩。当然也离不开曹操高陵的若干推论。

《汉魏洛阳城---汉魏时代丝绸之路起点》
资深考古人员总结这几十年的成果,非常适合初读者系统性地了解汉魏洛阳古城的各种遗跡(部份配上彩图):城垣、帝陵、三雍、太学、佛寺,最重要的是配合主题,所以往关中的崤函古道、黄河栈道也有所介绍,以及如何经略西域、中西文化交流。

《汉魏洛阳城遗址研究》
除了首两篇民国时的辟雍考外,其他都是收录新中国这五十多年对洛阳遗址的精品论文、考古调查、发掘简报,理清了从城垣、金墉城、石经、三雍、刑徒墓等各种遗跡,也介绍了城布局变迁及影响,最后收录了各相关著作论文供读者自行深造。

《一城阅千年---魏洛阳故城与汉魏王朝(增订本)》
重点内容是内城东北角城墙、西门排水沟、永宁寺、南岸的礼建筑等,它们的最新考古简介和保护成果。要抢修的东西太多,皇陵也不会主动开挖,成果不多。各朝简介、人物典故纯科普,没多少深入的价值。

《六朝建康城发掘与研究》
本书是作者多年的论文集,包括探讨石头城、六朝诸陵墓包括朱然墓、云纹人面瓦当和墨书与彩绘陶器的考究,以及对周边的影响、买地券和木履等。有不少能填补空白纠正的佳文,而且有史书沒载的实用资料。

《中国古代范铸钱币工艺》
篇幅虽然是以先秦至两汉为主,但汉末至三国的铜范实物也罗列了不少,结合包括地方史志在內的史料、实地考察报告等相关资料,无疑能让读者了解铸币工艺的发展。

《两汉魏晋南北朝石刻法律文献整理与研究》
包含了买地券、地界牌、东汉刑徒砖和西晋奴婢砖。刑徒砖能研究刑名与服刑情况、犯人籍贯;奴婢砖能研究种族与主人,所以本书重点是买地券(参考地价的新出资料),注释等会指出哪些是伪作、镇墓券,都列明出土地点时间与发表刊物,最后的整理表挺简洁。

《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增订本)》
服饰史开山之作,沈从文结合大量壁画、出土实物来与文献作对比,从头饰冠巾、衣服战甲至鞋履,非常详尽。索引还列出读者欲寻找的事项年代,可找出散见于各书的汉晋事物。

《中国古舆服论丛(增订本)》
汉晋相关部份不多,但从冠至佩饰和交通工具皆有提及:进贤冠、军服、金印紫绶、鹿车、带具、辂等,在抽象枯燥的文献上,皆辅以出土实物、墓画图文并茂解读。

《六朝服饰研究》
缺乏马王堆般的大量出土实物,只能借镜出土俑、画作和舆服志等相关史料绘衣服图,还包括讨论布料、冠、女性发式、鞋、配饰。玄道佛对服饰和审美观的影响,最后简述对周边文化幅射。

《中国玉器通史(三国两晋南北朝卷)》
运用大量墓葬、璧画和文献,简述生产机构,工艺和时代特征、沿用旧玉的无奈,礼制用玉、日常器物、装饰和丧葬玉,收录古人广义的玉(宝石、煤精等),彩图有助读者理解王粲新制的组佩玉等。但文献运用有待提高,在玉色等级参用杜夔之法一句,实出自《隋书》,非《晋书》。

《许昌汉砖》
河南与四川是出土最多汉画像砖的省份,许都又曾在汉末为都,不论文字砖或画像砖都能反映出时人的生前死后的思想、建筑、历史故事等。本书也谈讨各种空心砖和实心砖的制作方法,以及与帝都洛郑一带、东汉帝乡南阳和四川的比较。

《魏晋十六国河西镇墓文、墓券整理研究》
三国时有确定段清是甘露二年、吕阿徵是咸宁二年的镇魂瓶,青龙四年的左长衣物疏、泰始九年的翟姜买的契约,通过这些研究镇墓文的格式和结合壁画墓反映民间信仰、社会面貌。临泽出土的西晋末田产争讼爰书显示出宗长在家族争产中的影响力、官府对地方的控制力度。

[ 本帖最后由 香港李飞 于 2021-6-29 16:29 编辑 ]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香港李飞

晋阳侯
忠武军节度
★★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护军
好贴 7
功绩 655
帖子 403
编号 18089
注册 2004-9-19
家族 梁山泊


发表于 2014-12-31 01:1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九、论文集类

历朝先贤篇

《容斋随笔》
洪迈这本关于历史、文学、哲学、艺术等方面的笔记,有些评价真的无法像原始史料般应用,比方关羽诛文丑。当然,更多的是其考论精辟、素材丰富。

《日知录集释》
顾炎武这书,封建时期的经典之一,內容可分为经义、史学、官方、吏治、财赋、典礼、舆地、艺文八类。取材于三国的例子有行军速度:周瑜赤壁前评曹操、夏侯渊的行军速度,再以陈汤的三十里作总结。
如果用现在的分类,这本更像是札记或词条,在历朝的资料应用后再加上其解评。

《读通鉴论》
王夫之也是一个大思想家,如果非要我选一本封建时代最出色的评论,我会选这本(当然受时代所限,尤其是明末清初的民族情仇,他很多观点已不太适合今天的价值观,但仍不失了解古人思想)。对比起《日知录》,按朝代更容易让大众查阅所需资料。

《廿二史劄记》
周振鹤曾评,钱大昕比赵翼、王鸣盛写得好,但其《廿二史考异》的內容都已被卢弼整编进集解(附评论),故介绍赵翼这书。这蜀汉粉的言论或会让魏吴迷有所不快,请先注意。其评论不予置评,但在其词条范围內,也算有整理之功。

[ 本帖最后由 香港李飞 于 2021-2-23 13:16 编辑 ]


推荐贴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2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12-21 21:04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42493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